信息鉴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整序方式
网络信息源的整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简单聚类法和知识树法。
(1)简单聚类法这是对网络信息源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类,例如,可按关键词、主题排序,按信息源排序,按时间排序,按索引、文摘或全文排序,按生产者(作者)排序,按图表、图像排序。简单归类主要是从信息的外部特征出发的,其间的逻辑联系是浅层次的,但大体与检索途径相对应,亦便于描述,为进一步发掘信息、作深层次序化打下基础。
一、评价原则
网络信息收集过程的评价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周遍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即以明确的目的为收集前提,对收集方向有稳妥的把握;所谓适用性,即对研究课题或专项任务的内涵有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收集范围、领域和大致入选对象,防止产生过多的冗余信息;所谓关联性,是对语义关联网的走势、节点间的递进关系有正确判断,减少无关链接;所谓周遍性,是要求在确定的收集范围内,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及时地获取因特网上的资料,以便利用。
对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一般来说就是要确定信息内容本身是真实的;信息应该“可用”;信息应该具有一定权威性;时效性越强的信息实用性越高;个性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信息最好能有配套措施。
(摘自:《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曾文华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
材料2:虚拟物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虚拟生活的技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就如我们中很多人爱用的QQ,为了美化我们在网络上的形象,我们需要努力地去积攒“QQ币”,然后去换购各种服装和饰品。这些虚拟币和虚拟物品也只能存在于网络上,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就是虚无的东西。要判别这一点,就象要判别“吃一块虚拟面包你就可以填饱肚子了”的真实性一样简单,其实我们就是靠这些信息的来源来对其价值进行判断的。
通过把信息与同类信息作一定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通过对各种事实的性质进行判断来确定信息的时效性。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以实现时效性;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以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
(6)前瞻性对某一类信息的未来价值进行预测研究,虽然这种研究在今天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方法、思路和结果在以后会产生作用。网络上不乏这类似乎“不成熟”的信息源,对此应独具眼光。
(7)连续性是考虑和评估某一信息源是否可以连续提供某一类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
(8)易得性是考虑和评估网站的链接效果、界面友好程度,在必要时还应当考虑其价格。
材料5:如何鉴别信息
鉴别信息就是判断断信息的真伪,其目的是将第二手材料变为第一手材料。鉴别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溯源法对收集到的的信息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审核查对,首先要溯本求源。例如,尽量找到具有第一手资料的现场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人;核对有关原书、原件等原始资料,并查对其主要参考文献;按信息内容所叙述的方法、步骤,自己重复一次实验或演算。这样可以从本源上找到错误所在。
材料3:世界饥荒问题
“世界饥荒问题”是网络上一个有名的合作性调查学习法的教学案例(WORLD HUNGER: The Face of Starvation. http://www.manteno.k12.il.us/drussert/WebQuests/ HallOvandoRobinson/INTRO.HTML, 1999.8.)。本教案以非洲大陆发生严重饥荒现象为背景,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调查,了解世界饥荒的现状,明白造成饥荒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饥荒问题的建议。教案包括说明、任务、资源、调查、评价、结论六个部分。说明部分给出问题的背景,任务部分罗列出具体调查任务,资源部分给出有关的文章、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4人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营养学家、新闻记者的角色,从不同角度认识饥荒问题。评价部分给出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评定标准,体现了鼓励合作、创新、实用的原则。在结论部分要求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写成专题报告和制成剪报在网上发布。
(2)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四)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地点
多媒体电教室或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
导引
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类信息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真伪难辩,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二、评价基准
对网络信息源的评价应以权威性、准确性、独特性、深广性、时效性、前瞻性、连续性、易得性这八个方面为基准。
(1)权威性是基于对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考量,其角度是多方面的:该信息源出自何网站,该网站是否具有公信力;信息产品来自何机构(刊物),该机构(刊物)是否具有权威;该论文(文章、数据)的作者是谁,是否有知名度,或是否可靠。
2、书籍刊物
(1)曾文华主编:《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中央电大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信息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
(3)[美]Priscilla Norton & Karin M. Wiburg著吴洪健倪男奇译:《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Teaching with Technolog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中所举的例子“来自外国的免费陷阱”,进行思考,从该例子中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新课
讲解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按照教材中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利用几种方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学生根据教材的案例分组进行讨论,了解如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2)准确性是在真实基础上的更高要求,认为越是规范的、准确的信息提供,越方便采用。
(3)独特性是在此信息源与彼信息源比较的基础上的判断,认为独特是价值的标志,而具有唯一性的信息源最为可贵。
(4)深广性从两个方面看:广,是信息源知识因子多,涵盖面宽;深,是信息加工投入大,知识含量大,故价值高。
(5)时效性是对信息生命周期的考察,网络信息更新很快,陈旧的、全衰的信息没有任何搜集的必要。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
教学目标
认知:
(1)能鉴别和评价信息。
(2)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技能: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情感:
(1)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本案例在合作学习、多学科渗透、学生探究、基于绩效的评价等方面体现了教学革新的精神。同时,在实施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从不同的份演角色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各不相同这一点来理解信息的价值取向问题。
材料4:网络信息的评价是对其价值的判定
面对因特网上的海量信息,有时搜索引擎会机械地将成千上万满足检索条件的网页地址送到查询者界面,令人眼花缭乱,无从着手。大量信息上网是并没有“守门人”把关的,很多都属于自组织行为,因此必须进行评价,对符合检索条件的网页作初步筛选,使可用信息得以入围,并通过联想推论,将知识关联度高的信息提炼出来。
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掌握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并了解可以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信息是否可用,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以及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等方面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小结
本节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得出,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使得信息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佐证法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环境下发生和发展的,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制约性,找到这些相关和制约的因素,便可以为某一事物真实与否提供证据。一般说来,口头材料作为佐证的可靠性不如方字材料,文字材料的可靠性不如物证材料,因此应尽可能以物证为据。
(4)逻辑法在核实中,严密地运用逻辑进行判断是决不可少蝗。光凭外界材料,而不经过逻辑推理也容易出错。有些基本差错,比如叙述事实前后矛盾,表述夸大其词,有悖情理,以及某些向壁虚构,通过逻辑析义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当然,逻辑的真实性与事实真实性并不能完全等同,在虚假的信息前提下经过合理的逻辑推导所得出的虚假的结果,也同样具有逻辑真实性。因此,一方面要发挥经验、认识和判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的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案例“天气预报”,然后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完成任务。并得出如何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判断。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价值各不相同的道理。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教师总结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还可以从信息的时效性方面进行,并给出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
(2)知识树法这是依照体系分类的原理,在网络信息源中,事先考虑好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这要求有系统性,即对课题、任务适当作体系性分解,在进入收集过程后可循序渐进地进行分层浏览、搜寻,直到搜索到有关信息,从而筛选和编辑。在查询过程中主要采取“语词查询+范畴查询”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需要用户在事前有较多的知识准备和智能投入。
(2)比较法比较就是对照事物,比勘材料。有些信息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是难以溯源的,这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比较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和其它各方面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基本上可以得到证实,如果几条不同的线交汇于一点,这个点就比较确实了。如果各种渠道的材料与所收集的信息相左,就需要进一步核查。
练习
教师布置课本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从收到的电子邮件判断其价值及分析垃圾邮件的危害。
学生课后完成练习。
五、参考资料
1、补充资料
材料1:对网络信息价值判断的参考标准
对网络信息价值的判断可参考如下标准:
通过看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运用资料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等方法,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的、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网络信息源的整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简单聚类法和知识树法。
(1)简单聚类法这是对网络信息源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类,例如,可按关键词、主题排序,按信息源排序,按时间排序,按索引、文摘或全文排序,按生产者(作者)排序,按图表、图像排序。简单归类主要是从信息的外部特征出发的,其间的逻辑联系是浅层次的,但大体与检索途径相对应,亦便于描述,为进一步发掘信息、作深层次序化打下基础。
一、评价原则
网络信息收集过程的评价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周遍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即以明确的目的为收集前提,对收集方向有稳妥的把握;所谓适用性,即对研究课题或专项任务的内涵有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收集范围、领域和大致入选对象,防止产生过多的冗余信息;所谓关联性,是对语义关联网的走势、节点间的递进关系有正确判断,减少无关链接;所谓周遍性,是要求在确定的收集范围内,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及时地获取因特网上的资料,以便利用。
对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一般来说就是要确定信息内容本身是真实的;信息应该“可用”;信息应该具有一定权威性;时效性越强的信息实用性越高;个性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信息最好能有配套措施。
(摘自:《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曾文华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
材料2:虚拟物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虚拟生活的技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就如我们中很多人爱用的QQ,为了美化我们在网络上的形象,我们需要努力地去积攒“QQ币”,然后去换购各种服装和饰品。这些虚拟币和虚拟物品也只能存在于网络上,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就是虚无的东西。要判别这一点,就象要判别“吃一块虚拟面包你就可以填饱肚子了”的真实性一样简单,其实我们就是靠这些信息的来源来对其价值进行判断的。
通过把信息与同类信息作一定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通过对各种事实的性质进行判断来确定信息的时效性。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以实现时效性;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以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
(6)前瞻性对某一类信息的未来价值进行预测研究,虽然这种研究在今天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方法、思路和结果在以后会产生作用。网络上不乏这类似乎“不成熟”的信息源,对此应独具眼光。
(7)连续性是考虑和评估某一信息源是否可以连续提供某一类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
(8)易得性是考虑和评估网站的链接效果、界面友好程度,在必要时还应当考虑其价格。
材料5:如何鉴别信息
鉴别信息就是判断断信息的真伪,其目的是将第二手材料变为第一手材料。鉴别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溯源法对收集到的的信息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审核查对,首先要溯本求源。例如,尽量找到具有第一手资料的现场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人;核对有关原书、原件等原始资料,并查对其主要参考文献;按信息内容所叙述的方法、步骤,自己重复一次实验或演算。这样可以从本源上找到错误所在。
材料3:世界饥荒问题
“世界饥荒问题”是网络上一个有名的合作性调查学习法的教学案例(WORLD HUNGER: The Face of Starvation. http://www.manteno.k12.il.us/drussert/WebQuests/ HallOvandoRobinson/INTRO.HTML, 1999.8.)。本教案以非洲大陆发生严重饥荒现象为背景,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调查,了解世界饥荒的现状,明白造成饥荒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饥荒问题的建议。教案包括说明、任务、资源、调查、评价、结论六个部分。说明部分给出问题的背景,任务部分罗列出具体调查任务,资源部分给出有关的文章、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4人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营养学家、新闻记者的角色,从不同角度认识饥荒问题。评价部分给出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评定标准,体现了鼓励合作、创新、实用的原则。在结论部分要求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写成专题报告和制成剪报在网上发布。
(2)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四)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地点
多媒体电教室或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
导引
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类信息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真伪难辩,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二、评价基准
对网络信息源的评价应以权威性、准确性、独特性、深广性、时效性、前瞻性、连续性、易得性这八个方面为基准。
(1)权威性是基于对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考量,其角度是多方面的:该信息源出自何网站,该网站是否具有公信力;信息产品来自何机构(刊物),该机构(刊物)是否具有权威;该论文(文章、数据)的作者是谁,是否有知名度,或是否可靠。
2、书籍刊物
(1)曾文华主编:《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中央电大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信息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
(3)[美]Priscilla Norton & Karin M. Wiburg著吴洪健倪男奇译:《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Teaching with Technolog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中所举的例子“来自外国的免费陷阱”,进行思考,从该例子中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新课
讲解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按照教材中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利用几种方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学生根据教材的案例分组进行讨论,了解如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2)准确性是在真实基础上的更高要求,认为越是规范的、准确的信息提供,越方便采用。
(3)独特性是在此信息源与彼信息源比较的基础上的判断,认为独特是价值的标志,而具有唯一性的信息源最为可贵。
(4)深广性从两个方面看:广,是信息源知识因子多,涵盖面宽;深,是信息加工投入大,知识含量大,故价值高。
(5)时效性是对信息生命周期的考察,网络信息更新很快,陈旧的、全衰的信息没有任何搜集的必要。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
教学目标
认知:
(1)能鉴别和评价信息。
(2)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技能: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情感:
(1)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本案例在合作学习、多学科渗透、学生探究、基于绩效的评价等方面体现了教学革新的精神。同时,在实施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从不同的份演角色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各不相同这一点来理解信息的价值取向问题。
材料4:网络信息的评价是对其价值的判定
面对因特网上的海量信息,有时搜索引擎会机械地将成千上万满足检索条件的网页地址送到查询者界面,令人眼花缭乱,无从着手。大量信息上网是并没有“守门人”把关的,很多都属于自组织行为,因此必须进行评价,对符合检索条件的网页作初步筛选,使可用信息得以入围,并通过联想推论,将知识关联度高的信息提炼出来。
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掌握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并了解可以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信息是否可用,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以及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等方面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小结
本节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得出,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使得信息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佐证法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环境下发生和发展的,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制约性,找到这些相关和制约的因素,便可以为某一事物真实与否提供证据。一般说来,口头材料作为佐证的可靠性不如方字材料,文字材料的可靠性不如物证材料,因此应尽可能以物证为据。
(4)逻辑法在核实中,严密地运用逻辑进行判断是决不可少蝗。光凭外界材料,而不经过逻辑推理也容易出错。有些基本差错,比如叙述事实前后矛盾,表述夸大其词,有悖情理,以及某些向壁虚构,通过逻辑析义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当然,逻辑的真实性与事实真实性并不能完全等同,在虚假的信息前提下经过合理的逻辑推导所得出的虚假的结果,也同样具有逻辑真实性。因此,一方面要发挥经验、认识和判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的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案例“天气预报”,然后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完成任务。并得出如何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判断。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价值各不相同的道理。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教师总结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还可以从信息的时效性方面进行,并给出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
(2)知识树法这是依照体系分类的原理,在网络信息源中,事先考虑好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这要求有系统性,即对课题、任务适当作体系性分解,在进入收集过程后可循序渐进地进行分层浏览、搜寻,直到搜索到有关信息,从而筛选和编辑。在查询过程中主要采取“语词查询+范畴查询”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需要用户在事前有较多的知识准备和智能投入。
(2)比较法比较就是对照事物,比勘材料。有些信息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是难以溯源的,这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比较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和其它各方面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基本上可以得到证实,如果几条不同的线交汇于一点,这个点就比较确实了。如果各种渠道的材料与所收集的信息相左,就需要进一步核查。
练习
教师布置课本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从收到的电子邮件判断其价值及分析垃圾邮件的危害。
学生课后完成练习。
五、参考资料
1、补充资料
材料1:对网络信息价值判断的参考标准
对网络信息价值的判断可参考如下标准:
通过看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运用资料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等方法,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的、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