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严把档案收集关。和缓档案馆应把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接收入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接收档案前,有关部门要下发通知,明确接收档案的范围、内容、标准及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各种档案的整理细则、保管期限等,以确保馆藏档案更加丰富、具有特色。同时,要扩大档案征集范围,主动向社会征集有价值的档案,对个人所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可采取代存、寄存、征购等办法进行监管,对保存在纠偏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具有文物价值的档案资料,可采取复制和建立目录及编制简介等形式,达到丰富馆藏,为利用者服务的目的。

2、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馆藏数量的多少一直是档案馆馆藏丰富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近年来馆藏建设的实践看,各级档案馆应该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正确处理好馆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使馆藏建设从片面追求数量转变为两者兼顾。

3、走“特色”发展之路。档案部门要了解需求,贴进经济,走向社会,对散存在社会上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广泛征集。同时,也应充实认识到馆藏建设的“特色”,在特色上下力气、做文章,

分析本地区的历史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自然区域特色等,突出抓好支柱产业、重点项目、龙头项目、名优产品、名人、名胜、名产等特色档案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门档案的征集,进一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打造精品。

二、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

1、档案资源信息化。在信息时代,档案资源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即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保护现代化。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现代化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保护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不仅要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货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案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3、管理手段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不断将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4、档案管理标准化。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各项档案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网络平台的链接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实现,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种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三、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档案法律观念。只有加强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和缓领导、档案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档案法制观念,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反必究。一要认真学习《档案法》及有关规定,掌握其内容和具体要求。二要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 【摘要】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就是要对传统的服务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档案服务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水平,在改革创新中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1.思想意识上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突破前人,超越自己,才能永葆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档案工作。 1.1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人员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让档案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1.2档案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善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1.3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新时代企业招聘及人才运用四大原则

当代企业招聘及人才运用的四大原则 【导读】现如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人才缺乏的问题,如想要的招不来、招来的用不好、用好的留不住、留住的难成才,这也是目前企业所普遍遇到的四大人才瓶颈。而人才作为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来企业人才招聘指导经验,特提出新时代企业招聘及人才运用的四大原则: 原则一:以专业的招聘吸引人才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今,最好的人才也是最贵的,但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免费的,因为他能创造自身获得的数倍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呢?专家指出,企业在招人时要特别注意雇用形象,包括招聘礼仪、规范流程和专业方法,招聘的方法越专业对人才就越有吸引力。此外,在分配方式上、老板风格、录用决策上进行合理设计把关,要跟应聘者交待清楚企业的分配方式,包括起薪、薪酬包及支付、生财之道等;录用时要有短暂的观察期、合理的试用期,并清楚地说明退出机制。 原则二:注重人才开发与人才复制 从人才开发到人才复制。人才开发要做到态度与能力两方面同时提升,随之企业还应建立持续不断开发人才的机制,也就是人才复制工程。 针对企业应如何开发与复制人才,提出解决人才开发与复制问题的三大策略:一是通过导入导师制来解决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二是管理者通过企业教练的方法来培养部属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集中或自助式的培训,来解决员工的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问题。 原则三:知人善用适才适位

在如何用人方面,专家建议企业在设计用人系统时应优先考虑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用人环境等环节。古人云: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侧,因此企业家一定要知人善用、适才适位,让人才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 用人时信任一个人和监督一个人是两码事,是不矛盾的。用人必须以信任人为前提,有信任才会充分授权,但授权后又必须用制度对权力进行监督,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力等于鼓励腐败。其实,管理者不必要在用人是否要疑、疑人是否能用的问题上进退两难。 原则四:留人重在留心 对于企业如何筑巢引凤继而留住人才,我们总结出留住人才的法则是制度优先,其四大原则是:约束原则、激励原则、适才原则和环境原则。 在设计企业的留人系统时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包括:契约与退出成本、薪酬与晋升制度、定岗与培训机会、团队与人文关怀等。此外,企业家们还可以借鉴目前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留人高招,如:“黄金降落伞”制度、“沉淀工资”制、年度奖分期支付与期奖制度、“妈妈奖”、“太太奖”等等,从这些优秀企业设上我们可以学习到精湛的人才运用方法。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企业不能仅仅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也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想一下,如果你是员工,你希望公司怎样对你。只要企业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员工,员工就会用百分百的热情来回报公司,这样才会出现双赢的局面。这样,企业抓住了人心,团结一致才会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搞好档案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 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如果领导不重视,许多具体的工作都会困难重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责、埋怨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也是很难做好的。要使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有起色,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工作是内因,领导的重视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呢? (一)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二)积极宣传,使领导增强档案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里不是生产一线,可有可无,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次数多了,自然会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痕迹,产生作用。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力图仿效。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诱导和启发领导重视档案工作。要努力服务,作为一名档案人员主要是及时地提供信息。使档案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一)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

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讲稿)

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才基本知识 1、人才概念:人才内涵、人才外延即人才分类 2、科学人才观 3、党管人才原则 二、《咸丰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解读 一、人才基本知识 一、人才概念 (一)人才的内涵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衡量人才的新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人才新标准,是对人才标准的重大突破,这一新的标准不仅避免了上述以素质或学历、职称、资历、身份论人才的片面性,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了人才概念的科学内涵,是对新时期人才理论的新发展。人才新标准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用人才新标准来衡量人才,应该抓住前面谈到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内看素质,外看成果。其理由是:一个人的素质是取得成果的内在依据,成果则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要成为人才,他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就是品德、知识和能力,同时他还

应该取得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即业绩。较高素质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判断人才的两条最根本的标准。缺了哪一条都不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取得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是必须的。但是,又不能够绝对化,如果绝对化,又容易走向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人才的误区。所谓较高的素质和创造性劳动成果本身是分层次的,如高级人才的素质和成果就处于高层次,初级人才的素质和成果就处于人才中的低层次。因此,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人才,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种田能手也是人才。他们对社会的发展都有贡献,区别点只是贡献的大小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有成为人才的可能,只要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本人勤奋努力就能够成为人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学习和贯彻人才新标准,还要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二是不讲或轻视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是不要学历、职称、资历、不看身份,而是强调不能将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作为判断人才的唯一标准,衡量人才主要应该看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 经过上述分析,人才的定义应该这样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成为了这样的人,他就是一个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高素质的有业绩的人。 (二)人才的外延(即人才分类)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目的与需要,从不同角度

浅谈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

浅谈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 浅谈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 时代在发展,新的科技不断涌现,给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创新的来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改变观念,不断学习方能不被时代甩下。在新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帮助下,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比以往更高效、更规范。我们要主动学习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操作,以及如何将其与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很好地融合。在这样的努力之下,我们工作创新的目标在于有效利用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一个单位的档案承载着单位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对单位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档案以其所载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技术成果的可重复性及可考查性等使其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在新时期,通过对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加强,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单位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与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1思想意识上的创新 很多时候变革之所以不能发生,是因为人们缺乏变革的意识,缺乏创新的动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从主观意识上做一位现代人,对新生事物不抵制、不反感,而应该怀着一种热情去拥抱这些新的事物。世界每时每刻本文由收集整理都在发生着变化,变化的产生离不开创新的人。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不前,传统守旧,而是要勇于突破,不断超越自己,将鲜活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注入到我们的档

案管理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 1)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我们要踏实工作,敬业奉献。然而,我们也要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我们的脑子要灵活,眼界要放宽,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新变化,把吸取来的新观念和思想运用到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上面。我们要通过思想观念的创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2)档案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管理工作兼具业务性和管理服务的双重属性。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同时具备高超的业务功底,同时也需要具备过硬的管理水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不仅包括传统的分类、整理等工作技能,也包括由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技能。如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能力等。伴随着信息系统的生成,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学会熟练的对信息系统加以使用,让信息系统真正为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实效,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使得自己的管理观念和方法都能得到创新提高。另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热情,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如果缺乏这种意识和热

新时代 新观念 新人才

新时代新观念新人才 ——对我校办学理念的内涵解读崭新的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大变革,即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校在新世纪之初,审时度势,把本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我们的目标相应就是要培养“具有传统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创新习惯,以终身学习为目的,能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培养目标都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新理念新目标对我们教师当然提出更高要求,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时代的人才观。 一、新时代需要新理念 21世纪,我们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客观地要求人们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开放的意识,善于沟通、合作、交往、分享,能够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具有参与社会事务和国际事务的能力,了解多元文化及其价值观。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它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时代新背景呼唤新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新的世界背景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状况,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基础教育的四大支柱。我们的基础教育当然应该时刻考虑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切实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精神。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体现。 任何理念都需要实践的支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创新,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时代的人才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在《学会生存》中把人分为分裂的人、抽象的人和具体的人、未完成的人、完人等不同层次。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是其中的哪一种?生活中的学生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有待发展的“完人”。面对处于“未完成的人”状态的学生,我们仅仅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就能把其培养成为时代需要的“完人”吗?时间证明一切。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愈加深刻的暴露出来: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知识的容器,学校普遍流行注人式的教学模式,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扭曲为人与机的关系,学生只是教育的客体,仅注意知识的传播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仅注意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疏远了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与时代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新时代需要现代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顺应素质教育潮流,树立新时代的人才观。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确实是教育的客体,但同时学生又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学生有独立性,他有独立人格,不是任何人的依附;学生有能动性,脱离了老师过多、过细的指导,学生同样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有差异性,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学生个体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此时与彼时不会相同。横向而言,不同姓名、不同性别、不

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是依据、是资源、是财富,档案工作是涉及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同时也是一个机关单位公务活动的真实记录;通过档案可以真实再现现阶段机关工作的历史面貌。重视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一、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现实意义 档案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一项崇高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物态载体。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一种“凝固的历史”它以各种方式和载体将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和思想记录下来并使之流传后世可以说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确立离不开档案的存在档案是先进文化传播和确立的一种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档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档案具有社会共享性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它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他们所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

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了要获知过去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对今天和未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以说档案的凭证性决定了档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 二、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一)创新与基础的关系。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二)创新与现实的关系。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三)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四)创新与实践的关系。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

浅议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浅议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作者:廖昭红 来源:《档案天地》2018年第09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定位,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站位。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事业如何跟上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这是每个档案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一)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形势 档案工作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档案人要主动认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完善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 1.新时代迫切要求构建覆盖全方位的档案资源体系。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两句话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我们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既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是统率我们档案工作一切、贯穿我们档案工作的始终,因此,我们在档案工作中,就必须具有“人”“民”思维,也就是要时时考虑、处处考虑怎样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把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复兴服务,放到我们的每一个谋划中、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行动中去思考、去着想,建立覆盖所有人的所有方面、覆盖民族复兴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方面,即建成覆盖人民群众和民族复兴各个方面的檔案资源体系。因此,档案工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资源体系,而应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全方位地记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履行好存档守史的神圣职责。 2.新时代迫切要求构建开放的档案利用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档案工作也应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着力为民便民,拓展档案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档案资源建设的局限性、资源利用平台的封闭性等,带来了群众查档难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努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互联互通,利用网络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档案部门等进行跨单位、跨区域的整合及联动,互相查档,互相出证,不断打破地域壁垒,让利用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一键利用”“一指解决问题”,享受“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共用和便捷利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3.新时代迫切要求构建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却不完善,海量的信息及数据安全存在诸多隐患。

创新档案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档案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档案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加紧创新,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档案管理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中,管理内容更为复杂,管理手段也更为多样,不过管理水平却相对滞后,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创新档案管理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创新档案管理观念,是创新档案管理的首要之举。 传统观念认为,档案是相对静止的,一旦形成档案,往往就会作为一种原始资料保管在档案室、档案柜里,除非有人查询,否则几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利用率非常低。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无限丰富,如果想查询什么资料,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百度搜索,而不会求助于纸质档案。所以,要创新档案管理,必须从改变传统观念做起。 首先,要对档案的作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档案就是一些资料的累积,这些资料几乎都能百度得到,所以档案的作用已经弱化了。这显然是对档案缺乏了解,以企业档案为例,它是企业员工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评价,当这些经历以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形式固定下来时,它所代表的是企业不可复制的记忆,是金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很多档案更是企业独有的原始记录,往往记载着一些还没有公开的内容,比如专利技术,设计方案等等,而这种属性,是网上那些轻易就

能搜到的信息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绝对不能低估档案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次,要对档案的服务范畴有一个全新的认定。通常情况下,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的档案,往往都是为本单位或本部门服务的,服务范畴似乎从归档的那天就被自动界定出来了,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的服务范畴已经没有这样的局限性了,必须充分意识到,除非是带密级的档案,否则,档案就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换句话说,分享档案这份财富的是整个社会,而不是个别单位或集体。只有创新对档案的认识,才能在管理上主动创新,积极寻求新的发展。 二、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决定服务高度,所以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是创新档案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从目前看,适应各种本文由收集整理性质,各类机制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比如,有的档案收集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档案缺乏完整的记录,从而影响了利用价值;有的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导致档案保管不当,出现档案破损,毁坏甚至丢失的现象;有的档案利用制度不健全,导致有的档案利用率极低,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的研究和利用,是档案管理亟待的问题。因此,创新档案管理,必须在制度上创新,要根据我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实际,从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保密、利用、鉴定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制定电子档案的

心得体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心得体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今年8月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培训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X省委书记X指出,书记、校长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掌门人”,要在培养人才上花更多功夫,展现更大作为。X大学作为X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理应承担为国储才、培育人才的重任,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时代呼唤什么样的人才? 时代呼唤具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有志青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时代呼唤能够应对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这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加剧变革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正迅速崛起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多学科、跨学科以及交叉学科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形式,人类迈入大科学时代。因此,现代大学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专业人才,更是具有思维整合能力、能够应对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时代呼唤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正日益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也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未来我们的舞台是国际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标准是世界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时代呼唤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素质、勇于创新实践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在不同领域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优秀人才。

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严把档案收集关。和缓档案馆应把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接收入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接收档案前,有关部门要下发通知,明确接收档案的范围、内容、标准及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各种档案的整理细则、保管期限等,以确保馆藏档案更加丰富、具有特色。同时,要扩大档案征集范围,主动向社会征集有价值的档案,对个人所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可采取代存、寄存、征购等办法进行监管,对保存在纠偏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具有文物价值的档案资料,可采取复制和建立目录及编制简介等形式,达到丰富馆藏,为利用者服务的目的。 2、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馆藏数量的多少一直是档案馆馆藏丰富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近年来馆藏建设的实践看,各级档案馆应该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正确处理好馆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使馆藏建设从片面追求数量转变为两者兼顾。 3、走“特色”发展之路。档案部门要了解需求,贴进经济,走向社会,对散存在社会上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广泛征集。同时,也应充实认识到馆藏建设的“特色”,在特色上下力气、做文章,

分析本地区的历史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自然区域特色等,突出抓好支柱产业、重点项目、龙头项目、名优产品、名人、名胜、名产等特色档案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门档案的征集,进一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打造精品。 二、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 1、档案资源信息化。在信息时代,档案资源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即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保护现代化。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现代化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保护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不仅要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货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案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几点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几点建议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的作用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泛,人才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更加明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赫章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以农村实用人才和民营企业人才为重点,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抓手,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为保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加强服务,优化服务,认真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和民营企业人才工作 赫章县总人口16.8万人,农业人口14.8万人,全县各类实用人才合计1200人,约占全县总人口0.7%,比例明显偏低。同时,合水县人才数量和质量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很不协调,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的瓶颈。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以农村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拉动力,人才工作也要重点围绕这两个领域来开展。因此,当前人才工作的重点必须放在农村人才和民营企业人才方面,要通过如下途径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和民营企业人才工作。 1、优化环境,推动农村人才脱颖而出。要根据推动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成立乡(镇)、村人才工作服务站,落实专用负责人才工作,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上下联运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要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规划,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网络和人才台帐。县人事、科技、农业部门要会同各镇健全农村人才培训、评价和激励等政策措施,建立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县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各镇加大农村人才选拔、启用力度,使较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得以发现和启用。人事部门要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职称管理范围,每年对其中优秀者评定职称,颁发《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要建立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体系,严格程序,认真申报,科学评价。凡是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兽医、水产、园艺、农机、水利、农产品加工、土木建筑等一线生产工作的农民和村、组干部、乡村企业中的农民身份人员都属申报范围,每年在规定时间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由所在村、镇或所属农学会、行业协会提出推荐意见后统一送县人事局评审,对获得职称人员按同级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津贴待遇发给固定津贴。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努力改善农村农业人才的创业环境,按市场经济规律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到农村第一线工作,改善和提高农村人才的层次结构。要组织县直单位各类专业人才分期分批到农村基层开展挂钩帮扶活动,促进人才协调发展。鼓励有各种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对以各种形式到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对在农村农业工作中作出成就的各类

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举措

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举措 【摘要】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力量的源泉,是现代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了能使之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和人民服务,档案工作必须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新是的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服务;创新;重要举措 1.创新服务理念 在现代管理中,思想观念是否适应至关重要,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缺乏主动,已经不适应提倡信息化高速度、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要求。服务观念创新必须把握三个方面: 1.1真正树立档案服务理念的意识 档案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力量,又有广泛的社会性。要通过报道、杂志、广播、电视、举办主题讲座、开展有奖知识竞赛等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扩大档案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渗透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进而参与、支持和利用档案。 1.2深层次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 利用应以全面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满足广大利用者为目的,而依法收集、开发又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可不断编研精品,适应各层次的需要,实现利用的社会化和最大化,在丰富馆藏的同时,改善馆藏结构。 1.3创新对利用者的研究 研究利用者是为了不断提高信息利用的预测能力和利用率。不仅可研究当前的利用者,还可研究潜在的利用者,不仅可研究利用者的需求,还可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以便最大限度地消除利用者利用档案的各种障碍,以利用者的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动力,促进档案服务观念的创新。 2.创新服务机制 2.1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要将档案工作人员视为最有价值和最富有竞争力的资本,以“双赢”即档案馆、室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为中心,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管理者应在档案馆内的各项工作中体现爱才之心、用才之道。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注重他们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服务的高质量。

做好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2796567.html, 做好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作者:孙玉涛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 摘要:落实好乡村振兴要求,是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亿万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档案部门要聚焦发力置身其中,在村级档案建设、农业合作社建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等方面积极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档案工作乡村振兴 落实好乡村振兴要求,是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亿万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档案部门要聚焦发力主动置身其中,在村级档案建设、农业合作社建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美丽乡村档案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档案支撑。 一、开发整合农业档案信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农村档案,特别是农业科技档案涉及农林、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承载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农民群众在生产中掌握了这些技术知识,就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档案部门要积极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将有用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传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增产。 上海市在利用电子档案数据,加强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先后构建了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等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了档案资源建设开发应用工作的水平。其中,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公开了水稻种植、农资综合、农作物良种、渔业油价、农机具购置等12项普惠制涉农补贴政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方便了农民群众对政策的了解。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品牌创建方面,农业档案信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诚信档案,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其生产经营行业与项目申报、评先表彰相挂钩等方式,促进了农业品牌的创建,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二、扎实做好农村各项档案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一)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基层档案部门要抓住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机遇,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档工作,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让农村档案成为“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的载体。通过走访调查、实地拍摄、资料整合等方式,使反映村庄风土人情的文字、图片、声像转化为

档案管理优秀创新案例

夯实档案管理基础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档案工作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对于企业充分运用和挖掘各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扎实做好“管理”和“服务”两篇文章,打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石,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步伐,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实施档案管理创新的动力。 一、案例分析 单位成立以来,尽快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也摆上了工作日程,三年以来,档案管理从“零”起步,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顺应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提升依法治档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和学习创新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基础建设,提升队伍素质,目前,已经建立档案室,实现“文档一体化”,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融入数字化档案信息平台扎实起步,有力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数字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档案支持。

二、实施背景 档案管理起步以来,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基础建设薄弱、管理体系不全、人员配备不足、设备设施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管理起步之时,正是管理体制变化、管理机制急待创新完善的时刻,安全、经营等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档案工作作为局部和幕后服务性工作,容易被忽视,造成对档案工作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二)档案管理的制度机制不完善。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导致档案管理的责任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设施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档案资料由各科室分类保管,存在档案资料和信息资源流失等方面的风险。 (三)档案管理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档案形成的过程就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沉淀,档案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档案管理触角延伸不深,目前,仅限于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收集整理,对于会计档案、技术档案、工程档案、人资档案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短板。 (四)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步伐不快。面对当前档案管理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势和要求,档案仍采用传统

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人才

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人才 发表时间:2018-11-23T10:00:39.5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作者:李峰[导读] 在传授初中化学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蕴含德育思想的因素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意义。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阜山镇周家庄子学校265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传授初中化学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蕴含德育思想的因素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是学校利用各学科教学给学生完成政治、思想、道德与内心品质的教育,此项教育活动不但有利于教学变革,也有利于教学品质与教学效率的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所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效果,渗入德育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成分。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科学文化理论,提升其知识水平,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水平。 一、通过初中化学课堂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利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学科,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的时候,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讲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任何一个化学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推翻“水变成油”、“点石成金”等伪科学。 二、通过初中化学课堂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化学课的知识很丰富,然而其不像思想品德那般直接,它需借助“化学”的方式来传递爱国情怀。比如,在上化学课讲到我国的一些匮乏能源时,可把我国发布相关统计信息的原因告知学生,综合课本理论,变成习题,使学生完成化学分析、练习,能够对能源危机有大致认识。在说到水的构成、水的净化等相关内容时,可说明水在我国较为缺乏,我国属于中度缺水国,另外,各地区的水分布差异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状况,进而培育学生节约用水的观念与保护水资源的爱国情怀。在学习H2、CO、CH4的化学属性时,综合化学和能源的关系,尤其是“绿色能源”,探究H2用作氢能源的优势。而CO用作能源会给空气造成污染,CH4用作能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供给、环境保护、农作物化肥的处理都有着重大意义。关于我国能源缺乏的状况,对学生进行潜在的节约资源、开发使用新能源等国情教育。 三、通过初中化学课堂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前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例如引发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利用日常教学,将形成这类环境问题的“来源”讲解给学生,使其明白通过自身的努力,利用学习微量元素,了解铅、汞、镉是有害的元素,再利用介绍惊动世界的“水俣病”,使他们认识到回收废旧电池等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面临着两个主要的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失去平衡;二是由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引发洪水、大气污染、江河污染、地表升温等,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所以上化学课时老师可以综合课程计划中的一些环保知识。例如,盲目地应用与不合理实施化肥,导致大量的水体富营养化,未被利用的成分经过吸入与侵入等方法流到空气中,使环境遭到污染。推行合理的耕作体制,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有机肥的比重等,都属于降低农业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而过度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释放的有害气体,会给金属材料与大理石雕塑等建筑物带来严重的腐蚀,需加强有关方面的保护。 四、通过初中化学课堂培育学生的科学观与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关键的、实效性与创造性的学科。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是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需特别注意的细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因为很多学生不假思索,产生了盲从的错误学习方式。比如:氢气的燃烧实验中,许多学生实验后都写道“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事实上实验中学生观看到的不是这样。当提问学生:“你们真的看到的是淡蓝色火焰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为何要如此写呢?回答说书上这么写的。为了教育学生,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必须尊重科学事实,如实将自己观看的现象记录好,之后再进一步解释课本中所说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缘由。人生观、价值观是保证学生成才的重要内容。例如,课堂中老师可以谈谈诺贝尔制造硝化甘油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学会坚强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在开展德育方面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的魅力、化学现象的美丽以及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学科的发展史等,对学生开展德育。同时,在德育中,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真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明高中化学渗透创新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3。 [2]洪燕君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2。 [3]余琦 “德美一体”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