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试题终审稿

合集下载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 B.贮存库在水圈中 C.循环速度慢 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 B.产生灭菌效应 C.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湿、高湿 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 B.一窝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²/m=0 B.s²/m=1 C.s²/m显著大于 1 D.s²/m显著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 B.专有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2007-2008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1)

2007-2008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1)

安徽大学2007 —2008学年第 2 学期《 普通生态学 》考试试卷(A 卷)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生态学是研究 生命 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 有效积温法则中的NT=K ,或N (T-C )=K 中,T 为 总积温 ,K 为 常数 ,C 为 发育起点温度 。

3. 种群的大小通常用 密度 来描述,它是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 迁入 和 迁出率 等初级种群参数直接决定的,并且受 性比 、 年龄结构 、 内分布型 和种群增长率等次级种群参数间接影响。

4. 在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方程中,K 的含义为 环境容纳量 ,在捕食者-猎物模型dN/dt=r 1N-εPN ,dP/dt=-r 2P+θNP 中,ε所代表的含义为 猎物的压力常数 ,θ所代表的含义为 捕食效率常数 。

5. 根所种间相互作用的特征,共生又可以分为 互利共生 和 偏利共生 两种类型。

6. 地理物种形成的三个步骤是 地理隔离 、 独立进化 和 生殖隔离 。

7. 就动物的食性特征来说,特化种是指: 食谱范围窄,食物种类单一 。

8. 植被的“三向性”是指: 经度地带性 、 纬度地带性 和 垂直高度地带性 。

9. 在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H’=-ΣP i log e P i 中,Pi 的含义包括 种类 和 个体数量 两方面。

10.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或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和景观多样性。

11. 个体论学派解释生物群落演替的机制有 促进 、 耐受 和 抑制 模型。

12. 生态系统的生态锥体分 生物量 、 能量 和 个体数量锥体 三种类型。

13.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群是 生产者 、 消费者 和 分解者 。

14. “3S ”技术是指 GIS/ 地理信息系统 、 GPS/地球定位系统 和 RS/遥感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阅卷人 得分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装---------------------------------------------订----------------------------------------线----------------------------------------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态价(生态幅)生物对环境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耐受范围,即生态因子作用的最低和最高限度之间的范围。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普通生态学》试卷(10份)(鲁东大学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10份)(鲁东大学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10份)(鲁东大学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Gaia假说2.阿伦规律3.边缘效应4.长日照植物5.初级生产6.次生裸地7.单体生物8.顶极群落9.复合种群10.领域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错)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错)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错)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c )。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3.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四、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有地带性特征,这种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 GC003)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Species Abundance: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2、Evolution: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3、Territory: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4、Ecological Invas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5、Community Ordination: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 小题,每题5 分,共15 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称为演替系列;一个自然演替的最后阶段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顶级群落是演替系列的最后阶段的群落。

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是生命表的两种不同形式。

动态生命表是依据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编制的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推算出个体命运编制出生命表。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 5 分,共15 分)1、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BD 。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D 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B 。

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 环境条件最好D 天无敌4、下列术语中AD 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B 乔木C 灌木D 一年生植物5、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

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年真题汇总 加 备考资料

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年真题汇总 加 备考资料
青岛海洋大学 20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 码 416 科目名称 普通动物学 一、对各小题陈述判断对错(答“对”或“错”;10
分 每题 0.5 分) 1、 海盘车的呼吸器官是皮鳃,蜘蛛的呼吸器官是书
肺和气管,轮虫的呼吸器官是鳃。 2、 沼虾和蝗的口器都是由附肢演变而来的。 3、 造礁珊瑚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动物,他们的正常生
青岛海洋大学 200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 码 319 科目名称 生态学 A 一、概念题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生存条件 耐受定率 发育起点温度 阿朔夫规律 哈文规律 形状替换 优势种 生产量 次致死效应 生物圈 二、填空题(10 分) 1、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四门生物学基础学科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2、按含盐量可将自然水域分为四种,其盐度及名称分别 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3、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 ____ ____三 种特性最重要 1.5 分 4、以取食方式分,动物的食性可分为____ ____ ____ ____ 等类型 2 分 5、按动力来源可将群落演替分为____和____ 1 分 6、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排序前三位的生态学分别是__ __ ____ ____ 1.5 分 三、简答题 (44 分) 1、简述动物高温致死的原因 4 分 2、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6 分 3、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出生率,如何影响? 6 分 4、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假设条件是什么?4 分 5、动物主要有哪些反捕食对策?6 分 6、简述 r 对策者和 k 对策者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相应生物 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6 分 7、生态位的分化有哪些方式?4 分 8、请画图说明磷的生物地化循环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8 分 四、论述题 26 分 1、动物种群数量有哪些调节机制,如何发挥作用?10 分 2、地球上发生了哪些全球性变化,其生态学危害是什么, 如何解决?16 分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普通生态学试卷A含答案

普通生态学试卷A含答案

《普通生态学》课程考试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生态限制因子2. 生态入侵3. 优势种4. 生活型5. 系统生态效率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30分)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TansleyC. John O’TooleD. Haeckel2. 一般来讲: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A. 草履虫假说B. 阿仑规律C. 谢尔福德规律D.贝格曼规律3. 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下列哪一种:A. 种B. 种群C. 个体D. 基因库4. 生物种群内个体的水平空间分布型有三种,但不包括A. 群聚型B. 随机型C. 构件型D. 均匀型5. 在某一能量金字塔中,构成金字塔基层的生物可能是A、一种细菌B、酵母菌C、虎D、牛6. 种内竞争的表现有A. 自疏B. 捕食C. 共生D.寄生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流动与能量循环B、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生态平衡C、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8随着纬度的增加,下列变化正确的是:A群落结构复杂化 B 群落结构简单化C 物种多样性不变D 物种多样性增加9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适应逆境B. 提高生产力C. 促进代谢D. 推迟生育10下列哪一条不是温带阔叶林的特征A 分层明显B四季分明 C 灌木层不发达 D 有的动物冬季休眠1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组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分解者、腐生生物B、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群落成员型A 伴生种B 优势种C 指示种D 偶见种13. 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A:最低温度B:最低有效温度C:温度下限D:温度上限14. 下列哪一个因素与死亡率无关?A. 种群密度;B.个体发育期;C.环境优劣;D.自然反应时间。

普通生态学考试题习题库有答案tostudent

普通生态学考试题习题库有答案tostudent

普通生态学考试题习题库有答案to student《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Ⅰ、Ⅰ、Please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 [名词解释] (1)I ntroduction ecology(生态学):就是有关生物与环境(栖息地)相互关系的科学。

或者,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a utoecology niche(生态位):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位置。

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位置。

fundamental niche(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最大空间。

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最大空间。

realized niche(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所能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物种实际所能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共存。

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共存。

habitat(栖息地):生物生活的地方。

生物生活的地方。

fitness(适合度):就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与生殖成功机会的一种尺度。

个体存活的机会与生殖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适合度越大。

适合度越大。

environment(环境):生命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以及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生长与繁殖的各种因素。

活、生长与繁殖的各种因素。

Liebig ’s law of minimum(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该物种所需的临界最小量时,生物生长就会受到这种最小量因子的限制。

生物生长就会受到这种最小量因子的限制。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当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能够耐受的极限时,均会使该种生物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甚至灭绝。

ecological valence or amplitude(生态价、生态幅、耐性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与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在最低点与最高点(或称为耐受性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范围,这个能耐受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普通生态学试题6

普通生态学试题6

普通生态学试题6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 (试题编号GE006)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 学号: 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Life Form2. Ecological Relationship3. Polymorphism4. Acclimation5. Gaia Hypothesis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1.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2.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3. 资源与环境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1. 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 )。

A. 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 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2. 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 3. 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 )。

A. 根系发达 B. 叶表面积较大 C. 叶表面凹陷 D. 茎可进行光合作用 4. 一般,植物在下列哪种土壤结构上生长最好,( )A. 块状结构B. 团粒结构C. 松散结构D. 片层结构 5. 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属于( )。

A. 热带B. 亚热带 C . 温带 D. 寒带 6.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 群落的镶嵌 7. 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 不规则波动B. 周期性波动C. 种群爆发D. 生态入侵 8. 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 他感作用B. 抑制作用C. 竞争D. 领域性9. 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 ( )。

农门联考416普通生态学历年真题整理版

农门联考416普通生态学历年真题整理版

2000年普通生态学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1.因子的替代作用2.发育起点温度3.阿朔夫规律4.时滞5.协同进化6.性状替换7.生产力8周转率9.生态平衡10.温室效应二、填空题(10分)1.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是()、()和()。

2.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概括为()、()和()三大阶段。

3.按含盐量,可将自然水域分为四种,其盐度和名称分别为()、()、()和()。

4.种群绝对密度测定的取样调查方法有()、()和()三类。

5.生态学上常将动物的食物分为()、()、()和()四类。

6.影响生态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和()。

7.决定鱼类能否繁殖的直接、最终因素是()。

三、简答题(44分)1.简述水流对水生生物的意义。

(4分)2.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有何区别?(6分)3.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6分)4请写出Lotka-Volteera竞争模型,并量化说明竞争的结果(6分)5.简述影响动物食性变异的因素及其生态学意义。

(6分)6.简述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主要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变化规律。

(6分)7.精明的捕食者有何特点?(4分)8.为什么能量在营养级间流转过程中会迅速减少?(6分)四、论述题(26分)1.从生态学角度看,如何有效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和消灭?(12分)2.如何使水产养殖取得最大持续产量(MSY)?(14分)2001年普通生态学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2.呼呼吸强度3.乔丹规律4.社会行为5.边缘效应6.生态系7.生产量8.组织生长效率9.半致死浓度10.生物圈二、填空题(10分)1.种群的最适温度常常()个体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适温度。

2.自养生物包括()、()和()三类。

3.种群的空间分布有()、()和()三种类型。

4.根据()可将生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分为三类,其标准是()、()和()。

5.按对生物体危害过程和结果可将污染物质的效应分为()和()。

普通生态学试题

普通生态学试题

《普通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2生态因子(华东师大/98)3 生态幅(中科院植物所/2003)4 生态环境5 生境6 限制因子7 驯化8 协同进化(华东师大/2000)9 内稳态(华东师大/2001;西双版纳/2003)10休眠(西双版纳/2003)11生物学零度12临界温度13冷害14冻害(中科院植物所/2003)15霜害16适应组合(中科院地化所)17辐射适应18趋同适应(中科院植物所/2001)19光补偿点(华东师大/2004、中科院植物所/2003)20光周期现象(中科院地化所)二、填空题:1.研究_生物_与_环境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形态__、_生理__和_分布_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_生物因素__和_非生物因素_两类。

3.阳光对植物的_生理_和_分布_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__开花时期____也有影响。

4.阳光对动物的___体色___、___视觉___、__繁殖活动____、__生长发育____和___生活习性___也有影响。

5.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__阳光_的影响。

6.光的生态作用表现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

7.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8.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9.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10.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区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三、选择题:(建议将所有题选项按照第一题尽可能排列整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D )A.环境因素B.生物因素C.非生物因素D.生态因素2、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D )A.阳光B.大气C.水D.食物链3、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普通生态学答案

普通生态学答案

试题名称:普通生态学层次:(专/本)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一、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二、解释下例术语(本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三、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C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 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B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 C环境条件最好 D 天无敌4.下列术语中 BCE 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B 乔木C 灌木D 一年生植物5.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CD 。

A 个体B 种群C 种D 基因库6.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D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 CA 种群 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8.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D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 ACD 。

A 植物B 分解者C 食草动物 D食肉动物10.地球上碳的最大储存库是 C 。

A.大气层 B海洋 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1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 AB BD 。

A. 冬季温度过高 B秋、冬季日照太长 C. 降水太多 D 夏季温度过高12.基因频率世代保持不变的种群的是一个 ABC 的种群。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B.贮存库在水圈中C.循环速度慢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B.产生灭菌效应C.进行光合作用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湿、高湿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B.蛔虫C.珊瑚虫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B.一窝鸟C.一只鸡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m显着大于1 D.s2/m显着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B.专有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普通生态学试题

普通生态学试题

博士考试专业试题-普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活型植物对其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

主要分为五种生活型,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

这五种生活型之间的比例就是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2、内稳态机制答: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机制,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如动物对体温的控制,即表现出一定的恒温性。

3、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4、meta种群答:即联种群,当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的时候,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是一个联种群。

5、meta种群灭绝风险模型答:pe: 单位时间的局部灭绝概率若只有一个种群p1=1-pe p2=(1-pe)2若存在两个种群则p2=1-(p e)(p e)=1-(pe)2若区域内有x个种群则px=1-(pe)x结论:多种群能分散灭绝风险,斑块越多,联种群灭绝风险越小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 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最初用于人寿保险. 对研究人口现象和人口的生命过程有重要的意义.静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根据某一特定时刻对种群年龄分布频率的取样分析而获得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刻的剖面。

优点: ①容易使我们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②可计算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③编制较易.缺点: ①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②也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动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年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是从同时出生或同时孵化的一群个体(同龄群)开始,跟踪观察并记录其死亡过程,直至全部个体死完为止。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态学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博士考试专业试题-普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活型植物对其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

主要分为五种生活型,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

这五种生活型之间的比例就是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2、内稳态机制答: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机制,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如动物对体温的控制,即表现出一定的恒温性。

3、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4、meta种群答:即联种群,当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的时候,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是一个联种群。

5、meta种群灭绝风险模型答:pe: 单位时间的局部灭绝概率若只有一个种群 p1=1-pe p2=(1-pe)2若存在两个种群 则p2=1-(p e )(p e )=1-(pe)2若区域内有x 个种群 则 px=1-(pe)x结论:多种群能分散灭绝风险,斑块越多,联种群灭绝风险越小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 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最初用于人寿保险. 对研究人口现象和人口的生命过程有重要的意义.静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根据某一特定时刻对种群年龄分布频率的取样分析而获得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刻的剖面。

优点: ①容易使我们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②可计算内禀增长率rm 和周限增长率λ③编制较易.缺点: ①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②也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动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年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是从同时出生或同时孵化的一群个体(同龄群)开始,跟踪观察并记录其死亡过程,直至全部个体死完为止。

在记录种群各年龄或各发育阶段死亡过程的同时,还可以查明和记录死亡原因,从而可以分析种群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出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原因。

竞争排除:两个种群开始竞争时,一个种群最终将另一个种群完全排除掉,并使整个系统趋向饱和。

结论: 两个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物种不可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不同物种要实现在饱和环境和竞争群落中的共存,必须具有某些生态学的差异.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它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它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好的实例。

特征替代现象:指同地分布近缘种之间的差异往往比异地分布时所表现的差异大,原因是同地分布时,彼此由于竞争而发生分化;异地分布时,由于无竞争而分化不明显,分化可表现在生理、形态、行为各个方面。

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展为不同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

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群落: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只要那里的气候、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那里就会出现一个定的生物组合,即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生态功能单位,这个功能单位就是群落(community),可见,群落是由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类单元的种群,也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成分的总和。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重复出现。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在自然界只要在一定空间内存在生物和非生物两种成分,并能相互作用达到某种功能上的稳定性,哪怕是短暂的,这个整体就可以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r对策种群:reproduction,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其死亡率通常与种群密度无关,种群内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该类生物通常是短命的,不足一年,但生殖率很高,后代存活率低,发育快。

k对策种群: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其死亡率通常由种群密度相关因素引起,生物间存在激烈竞争,种群内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以外的其它各种活动。

通常长寿,种群数量稳定,竞争能力强,生物个体大但生殖力弱,亲代对子代提供很好的照顾和帮助。

R对策和k对策只代表两个极端,实际上在两者之间往往有一系列的过渡类型。

互惠共生mutualism,symbiosis为共生的一种形态,指处于共生的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得到某种生活上的利益,此称为互惠共生。

双方得到的利益性质不一定是相同的。

植食现象:即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是生物相互关系中最常见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被动物所取食。

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环节,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依赖于这一环节,因此,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集群分布:生物种群个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斑点地密集分布,称集群分布。

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等。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集群分布。

集群分布的形成,主要原因是:①从母植株上散布。

二株植物的种子会落在该植物的附近,当种子生长时就产生了一簇幼小的植物。

②环境的差异,林地中由于透过的光照形成小斑点的镶嵌,光照的不同可以影响草本植物和下木的发展,致使植物成簇生长。

利比希法则:说法一: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存。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数量很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这就是最小因子法则。

说法二:德国化学家Liebig提出,在一种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求量,则该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的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也是最小因子法则。

Law of the minimum应用这一定律时。

一是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若物质和能量的流入流出处于不平稳的状态,则植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就会不断变化;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若一种营养物很多或容易被吸收,他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的利用率。

此外,生物常常可以利用替代元素,若两种元素属于近亲元素的话,他们常常可以互相替代。

耐受性法则: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提出,生物不仅受到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也受到最高量的限制,即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下限和上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驯化:在实验或自然条件下,生物不断适应和调整所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气候、地形、其他相关生物等,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生物的生存条件。

生态因子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只有相对意义。

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学上,常指物种的多样性,以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相对多度为衡量的。

内禀增长能力:(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增长能力。

苍蝇、蚊子的出生率比家鼠的高,而家鼠的又比大象的高,这种能力是不同动物的先天所决定的。

各种生物在潜在增殖能力上有区别,并且还有其寿命和存活率上的特点,因此,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即潜在的最大增殖能力(生物潜能)可以作为描述种的特点。

类寄生:寄生的特点是寄生物一般不把寄主杀死,但类寄生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一特点使类寄生更像是捕食.所有昆虫对昆虫的寄生都是类寄生,如寄生蝇和寄生蜂。

III型功能反应:折棒分布:假定各个物种会将资源分摊,而物种的相对多度只决定于一种关键资源,种群的大小则是它接受的那份资源的一个函数,折棒分布主要同物种在单一资源梯度上的分布有关。

这一资源的按照一个生态位轴划分,如一根棒被分为n份,得到长短不一的许多断棒,每根断棒的长度可代表一个物种的相对多度。

固定限额:在种群管理中,按照最大持续产量的估算值,在每个收获期都从种群中拿走一定比例的个体,收获量应当与种群的再生量相等,这种方法就叫做固定限额,在渔业管理中经常使用。

关键种:如果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对于群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的活动决定着群落的结构。

那么这个物种是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

优势种:在群落中对其他物种的发生具有强大的控制作用,识别的主要特征是对于某一营养级而言,它们的个体数量多或生物量大。

生态金字塔: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二、简答题1、叙述利比希法则及其适用条件答: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存。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很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法则。

一是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若物质和能量的流入流出处于不平稳的状态,则植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就会不断变化;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若一种营养物很多或容易被吸收,他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的利用率。

此外,生物常常可以利用替代元素,若两种元素属于近亲元素的话,他们常常可以互相替代。

2、何谓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哪些方法答:3、从生物适应性的角度浅谈转基因植物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答: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