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计量地理学第六章——层次分析法
二 基本过程
(三)构造判断矩阵(AHP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①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言,评定该 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其形式如下:
二 基本过程
(三)构造判断矩阵
②其中,bij 表示对于Ak 而言,元素Bi 对Bj 的相对重要性 程度的判断值。
标度
1 3 5 7 9 2,4,6,8 倒数
3 1 / 3 1
3 1 / 3 1
0.405
W 2.466 1
0.105
W 0.637 0.258
λmax
n (AW )i i 1 nWi
0.318
1.936
0.785
3 0.105 3 0.637 3 0.258
3.037
三 计算方法
1、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这一个步骤中,要求将问题所含的要素进行分组,把每 一组作为一个层次,并将它们按照:最高层(目标层)——若 干中间层(准则层)——最低层(措施层)的次序排列起来。
最高层
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层次分析要达到的目 标
中间层
表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因素、准则和策略等。 分为若干子层,如准则层、约束层和策略层。
所需要的定量化数据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问题所涉 及的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分析得比较透彻、清楚。
缺点: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譬如,对于同样一个决策问题,如果在互不干扰、互不
影响的条件下,让不同的人同样都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进 行研究,则他们所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所构造的判断矩阵 很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各有差异。
法
1
2
n
n
Wi W i
第2.7讲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 T.L.Saaty等人在70年代初提出的。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 、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依据,是一 种新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AHP的基本思想 是按组成目标各要素的重要性,将这些要素排列成由高到低 的相互关联的若干层次,并把每一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予以量化,建立元素的重要性秩序,并依此作为最终决策的 依据。 AHP是一种将决策者的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有效结合 起来的决策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简洁性、 实用性和系统性。
3 2 2 ⎤ ⎡0.398⎤ ⎡1.687 ⎤ 1 1 / 4 1 / 4⎥ ⎢0.085⎥ ⎢0.347 ⎥ ⎥⎢ ⎥=⎢ ⎥ 4 1 1 / 2⎥ ⎢0.218⎥ ⎢0.907 ⎥ ⎥⎢ ⎥ ⎢ ⎥ 4 2 1 ⎦ ⎣0.299⎦ ⎣1.274 ⎦
xiongw@
雪佛兰 $9500 蓝 28 标准 2门简洁 AM/FM
xiongw@
2.7 层次分析法
Data model and Decision
AHP允许决策人从一个多准则问题的不同方面发表个人看法 并作出主观判断 某人选车标准: 价格、每加仑汽油的英里数(MPG)、舒适性、样式
xiongw@
2.7 层次分析法
Data model and Decision
案例: 购买汽车的决策问题
决策变量 雅阁 土星 价格 $13000 $11200 颜色 黑 红 英里/加仑(MPG) 19 23 内部 高档 普通 型号 4门中档 2门运动 音响系统 AM/FM,磁带 AM/FM ,CD
n −1
4.185 − 4 CI= = 0.0616 4 −1
层次分析课程设计
层次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层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问题解决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解和评估。
3. 帮助学生掌握层次分析中的成对比较法、排序法等具体操作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层次分析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层次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他们对数据分析的重视。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分析方法类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层次分析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年级为高中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分析能力,但层次分析法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互动、讨论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层次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层次结构的建立、成对比较法、排序法等。
2. 详细讲解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问题定义、建立层次结构、确定判断矩阵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层次结构图的绘制、判断矩阵的构成及其性质、一致性检验。
3. 探讨层次分析中的权重计算方法,包括特征值法、最小平方法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权重计算原理、不同权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4. 实践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动手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层次分析法在解决定量与定性复杂问题时,由于方法的简单性、直观性,同时在解决各种领域的实际问题时又显示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应用数学工作者的欢迎而被广泛采用。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它的实用性。
设某港务局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要确定是否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在的轮渡。
此问题可得到两个层次结构:过河效益层次结构和过河代价层次结构;由图5-3(a)和(b)分别表示。
例 过河的代价与效益分析。
(a) 过河效益层次结构(b) 过河代价层次结构图5-3 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层次结构图过河的效益A过河的效益 2B经济效益1B过河的效益3B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3D美化11C进出方便10C舒适9C自豪感8C交往沟通7C安全可靠6C建筑就业5C当地商业4C 岸间商业3C收入2C节省时间1C 过河的代价A 社会代价2B 经济代价 1B环境代价3B隧 道 2D 桥 梁1D渡 船3D对生态的污染9C对水的污染8C汽车的排放物7C居民搬迁6C交往拥挤5C安全可靠4C冲击渡船业3C操作维护2C 投入资金1C在过河效益层次结构中,对影响渡河的经济因素来说桥梁或隧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种是节省时间带来的效益,另一种是由于交通量的增加,可使运货增加,这就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交通的发达又将引起岸间商业的繁荣,从而有助于本地商业的发展;同时建筑施工任务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以上这些效益一般都可以进行数量计算,其判断矩阵可以由货币效益直接比较而得。
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难以用货币表示,此时就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
从整体看,桥梁和隧道比轮渡更安全,更有助于旅行和交往,也可增加市民的自豪感。
从环境效益看,桥梁和隧道可以给人们更大的舒适性、方便性,但渡船更具有美感。
由此得到关于效益的各个判断矩阵如表5-9—表5-23所示。
表5-9表5-10表5-11表5-12表5-13表5-14表5-15表5-16表5-17表5-18表5-19表5-20表5-21表5-22表5-23这样我们得到方案关于效益的合成顺序为T )07.0 ,36.0 ,57.0()4(=益ω效益层次模型的整体一致性比例C.R.(4)<0.1(最后一个矩阵的一致性较差,但因C 11的排序权重很低,故不影响最后结果)。
第7章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例题分析5: 例题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
即银行风险因素集为U={u1,u2,u3,u4},子因素集为 1={u11,u12}, 子因素集为U 即银行风险因素集为 子因素集为 , U2={u21,u22,u23,u24,u25,u26},U3={u31,u32},U4={u41,u42}, , , , 评语集为V={v1,v2,v3,v4}={低,较低,较高,高}。现在要对 评语集为 低 较低,较高, 。 某一商业银行风险进行等级评价,在对该银行的经营情况、 某一商业银行风险进行等级评价,在对该银行的经营情况、 公开财务报表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专家讨论后, 公开财务报表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专家讨论后,打分 结果如下: 结果如下: 对应的模糊评价矩阵分别是R 与U1,U2,U3,U4对应的模糊评价矩阵分别是 1,R2,R3,R4:
r11 r21 B = (b1 , b2 , L , bn ) = ( a1 , a2 , L , am ) o L r m1
r1n r22 L r2 n L L L rm 2 L r mn r12 L
其中, 是指等级v 的隶属度( 其中,bj是指等级 j的隶属度(j=1,2,…,n)。 。 注:决策原则为最大隶属原则,即选择具有最大隶属度的 决策原则为最大隶属原则, 等级作为综合评价的结果。 等级作为综合评价的结果。
(二)模糊集合的表示方法
扎德表示法、序偶表示法、向量表示法(常用) 扎德表示法、序偶表示法、向量表示法(常用) 向量表示法:设论域为X={x1,x2,…,xn},则 向量表示法:设论域为 , A={µA(x1),µA(x2),…,µA(xn)}
例题分析1: 例题分析 :模糊集合的表示
设论域X=[0,200]表示年龄,规定年轻的隶属函数如下: 表示年龄, 例 设论域 表示年龄 规定年轻的隶属函数如下: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第一节分布分析法“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ə”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
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
其原因有三:1.读音完全一样;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
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
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
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汇总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设某港务局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要确定是否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在的轮渡。
此问题可得到两个层次结构:过河效益层次结构和过河代价层次结构;由图5-3(a)和(b)分别表示。
例 过河的代价与效益分析。
(a) 过河效益层次结构(b) 过河代价层次结构图5-3 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层次结构图过河的效益A 过河的效益 2B经济效益1B过河的效益3B隧 道2D桥 梁1D渡 船3D美化11C进出方便10C舒适9C自豪感8C交往沟通7C安全可靠6C建筑就业5C当地商业4C 岸间商业3C收入2C节省时间1C过河的代价A 社会代价2B 经济代价 1B环境代价3B隧 道 2D桥 梁1D 渡 船3D对生态的污染9C对水的污染8C汽车的排放物7C居民搬迁6C交往拥挤5C安全可靠4C冲击渡船业3C操作维护2C投入资金1C关于效益的各个判断矩阵如表5-9—表5-23所示。
表5-9表5-10表5-11表5-12表5-13表5-14表5-15表5-16表5-17表5-18表5-19表5-20表5-21表5-22表5-23这样我们得到方案关于效益的合成顺序为T )07.0 ,36.0 ,57.0()4(=益ω效益层次模型的整体一致性比例C.R.(4)<0.1(最后一个矩阵的一致性较差,但因C11的排序权重很低,故不影响最后结果)。
从效益看建靠桥梁方案为最佳。
表5-24表5-25表5-26表5-27表5-28表5-29表5-30表5-31代价分析的判断矩阵如表5-24—表5-36所示。
表5-32表5-33表5-34表5-35表5-36得到方案关于代价的合成排序为T )05.0 ,58.0 ,36.0()4(=代ω整体一致性比例C.R.(4)<0.1。
各方案的效益/代价如下:桥梁:效益/代价=1.58 隧道:效益/代价=0.62轮渡:效益/代价=1.28方案选择的准则应使效益代价比最大,因此应选择建设桥梁方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3.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它们在意义上的组合必须
跟原结构的意义相等。
1
a.我 最好的朋友
b.我 最好的 朋友
原:最好的是说明“朋友” 今:最好的是说明“我”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2. 6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1.可分析复句
1
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③教人活泼不得;
1 34
2 1-2定中 3-4定中
1
2 34
1-2定中
3-4定中
五、每一个层面切分所得到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按句法规则组
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的整个结构所表示的意思相一致。
1
1.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都必须有意义
a.年轻的 一代 b.年轻 的一代
2.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彼此在意义上有搭配的可能
a.一片 好风光 b.一片好 风光
一片好(主谓关系)在意义上不能和“风光”搭配
画线法:由小到大
画线法:由大到小
他刚 来
他刚来
1 2
或1
2
3
4
树结构 他刚 来
1他
2 刚来
1“状-中”偏正关系 1-2主谓关系
2主谓关系
3-4“状-中”偏正关系
3 刚 4来 1-2主谓关系 3-4“状-中”偏正关系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层次分析的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在句子中严格按照其内
1 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层层分析 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部分
他刚来 第一层次(刚来):状中-偏正关系 第二层次(他与“刚来”):主谓关系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我把书看完了层次分析法
我把书看完了层次分析法最近在筛选自己的兼职,该去看的看了,该砍的砍掉了,现在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了,非常完美,这下是真的有时间写笔记了,最起码这两个月可以。
第二节就是层次分析法啦,从这里开始,语言学逐渐显现出它理科的魅力(语言学同时有文科的魅力和理科的魅力,但是研究得越深,理科的魅力就越大)。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为什么我们可以说“谦虚点儿”“高点儿”,不能说“骄傲点儿”“伟大点儿”?为什么可以说“团长了”“博士生了”,不能说“士兵了”“插班生了”“孩子了”?“开车的司机”和“开车的方法”都是偏正结构,都是由“开车的”作定语,但是,前者的“司机”可以省去不说,如“开车的还没来”,但是后者不能省去,例如“开车的方法不容易掌握”,不能说“开车的不容易掌握。
”为什么?朱德熙: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
(老一辈语言学家都这么直率)2.2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句子成分分析法:也称中心词分析法。
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
但是有较大局限性:问题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
(3)他贪图安逸。
(4)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5)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主干分别是“他贪图”“思想清除”“鲸鱼属于”,根本不成立。
问题二:离了枝叶,主干虽然成立,但是意思不同。
(6)我们便宜他了。
≠我们便宜(7)我们都听不懂。
≠我们听≠我们懂问题三:分化歧义的能力差。
(12)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意思a是“照片只放大了一点儿,放得不是很大。
”意思b 是“照片放得过于大了。
”用句子成分分析法,结果一样。
问题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如“白白”只能修饰一个复杂的动词性成分。
这一特点就不可能依据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加以揭示。
2.3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表面上,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排列,其实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
层次分析步骤汇总
第一节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为了说明AHP的基本原理,首先分析下面这个简单的事实。
假定我们已知n只西瓜的重量和为1,每只西瓜的重量分别为W1,W2,…,Wn。
把这些西瓜两两比较(相除),很容易得到表示n 只西瓜相对重量关系的比较矩阵(以后称之为判断矩阵):= (a ij)n×n (7.1.1)显然a ii= 1,a ij =1/a ij,a ij =a ik/a jk,i,j ,k = 1,2,…,n且AW = = = n W (7.1。
2)即n是A的一个特征根,每只西瓜的重量A对应于特征根n的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很自然,我们会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如果事先不知道每只西瓜的重量,也没有衡器去称量,我们如能设法得到判断矩阵(比较每两只西瓜的重量是最容易的),能否导出西瓜的重量呢?显然是可以的,在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解特征值问题AW = λmax W求出正规化特征向量(即假设西瓜总重量为1),从而得到n只西瓜的相对重量.同样,对于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通过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出判断矩阵,利用特征值方法即可确定各种方案和措施的重要性排序权值,以供决策者参考。
事业AHP,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即判断矩阵是否满足如下关系:a ij = ,i,j ,k = 1,2,…,n (7.1.4)上式完全成立是,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此时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n ,其余特征根均为零。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证明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单根,且λmax 〉=n。
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时,稍大于矩阵阶数n,其余特征根接近于0,这时,基于AHP得出的结论才基本合理。
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要求所以判断都有完全的一致性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一定程度上的判断一致,因此对构造的判断矩阵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二节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用AHP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4)层次总排序;(5)一致性检验.其中后三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逐层地进行。
层次分析法课程设计
层次分析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2. 学会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问题层次结构,进行判断矩阵的构建和权重计算;3. 能够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层次分析运算的技能;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主动学习的态度;2. 增强学生对层次分析法的兴趣,激发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保持独立、客观的判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方法论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层次分析法这一实用工具,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学评估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层次分析法的背景、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2. 基本概念:讲解层次结构、判断矩阵、权重、一致性指标等基本概念。
- 章节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3. 方法原理:阐述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 章节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4.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构建层次结构、进行判断矩阵的构建和权重计算。
- 章节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5. 数学软件应用:介绍如何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yaaph等)进行层次分析运算。
- 章节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五节6. 实践操作:布置实际操作题目,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章节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六节7. 结果分析与评价:对实践操作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种方法称为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是系统分析的工具之一。
它是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和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将各种因素层次化,并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为分析和决策事物的发展提供可比较的定量依据。
层次分析法在决策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确定综合评价的权系数。
层次分析法非常简便,只要具备矩阵演算的知识,便可理解和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 AHP 法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1)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系统分析技术概述
效能: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 体任务要求的程度
例图3-1:发展能源的目标-手段分析图
发展
总目标
能源
加强 能源 生产
开发 新能
源
节约 一级手段/ 能源 二级目标
资源 勘测
新建 基地
扩大 生产
太阳 能
潮汐 能
生物 能
风能
综合 利用
节能 设备
二级手段
●要发展能源生产主要手段:发展现有能源生产、开发研究新能源和节约能源 ●加强能源生产的主要手段:加强资源勘探、新建能源基地和扩大现有基地的生 产 ●开发新能源的主要手段:开发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和风能 ●节约能源的主要手段:综合利用能源和开发节能设备
劳动力不足 1,34,35
兵源不足 27
人力 资源 缺乏
制造 力下
降 8,9,23, 38,39
社会负担重 12,19,29
经济困难大 6,28,30,43
经济问题
经济 增长 减慢
文化设施不适应 12,19,29
教育管理不适应 17,18
衣食住行不适应 13,15,24,32,33
社会需求变化 31
常用的定性的系统分析技术主要有: 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
一、目标-手段分析法
所谓目标-手段分析法,就是将要达到的目
标和所需要的手段按照系统展开,一级手段等 于二级目标,二级手段等于三级目标,依次类 推,便产生了层次分明、互相联系又逐渐具体 化的分层目标系统。
目标-手段分析法实质 是运用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理不断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 系统分析所必须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 生独立进行初步系统分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刚来 第一层次(刚来):状中-偏正关系 第二层次(他与“刚来”):主谓关系
10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层次分析的基本精神
3.在分析中,只管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组
1 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也不管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 的语义结构关系
画线法:由小到大
画线法:由大到小
他刚 来
他刚来
1 2
或1
2
3
4
树结构 他刚 来
1他
2 刚来
1“状-中”偏正关系 1-2主谓关系
2主谓关系
3-4“状-中”偏正关系
3 刚 4来 1-2主谓关系 3-4“状-中”偏正关系
9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层次分析的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在句子中严格按照其内
2.4关于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二分法、直接成分分析法)
1
1.切分原则(条件):结构(语法单位) 、功能(能搭配)、意义
2.切分步骤:①切分:一分为二,切分结构层次(画线法,树结构)
②定性:确定句法结构关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加上简
明的文字说明)
3.切分方法: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8
1 层次分析法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五、每一个层面切分所得到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按句法规则组
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的整个结构所表示的意思相一致。
1
1.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都必须有意义
a.年轻的 一代 b.年轻 的一代
2.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彼此在意义上有搭配的可能
a.一片 好风光 b.一片好 风光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营房了
a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营房了
b
6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第二,句法构造的层次性是句法结构基本属性之一,一个句法结
构包含的词的数目大于二,一般就存在句法构造层次性的问题。
1
老 教师 休息室
A定
中
定
中
教师休息室是老的
B
定
中
定中
休息室是老教师的
7
•层次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16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四、每个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
据的规则在该语言中必须具有普遍性。
1
a.张三 喝啤酒
b.张三喝 啤酒
a意味着述宾结构可以作谓语 具有普遍性
b意味主谓结构可带宾语 不具有普遍性
a.他 属于白种人 (√)属于是黏宾动词 b.他属于 白种人 (×)
17
4
3-4述宾/述补关系
5-6述补关系
12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1
(一照)片语放音大了 一点儿 (照片得过大了)
1
2
1-2主谓关系
3
4
3-4述补关系
5
6
5-6述补关系
13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2.5(运用三层)次语分法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切分不能只根据语感,因为语感是不可捉摸的,往往
1 会因人而异。 (1)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名词性偏正结构)
15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三、一个句法结构如果由abc三个词语组成,有办法证明ab/c切分
优于a/bc,就取ab/c切分,反之,则取a/bc
1
a.很 有办法(有办法的人、他有办法)
b.很有 办法(很有 ……)
a.睡它 三天两夜
b.睡 它三天两夜
“睡它三天两夜” 是个带虚指宾语的双宾结构(“它”是动词 “睡”所带的虚指宾语 ),将双宾结构分析为述宾结构带宾语
2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①主语
②述语
③宾语
④补足语
1
⑤形容性 (的) (介词)
附加语
领位 副位
⑥ 副词性
同⑤
附加语
同⑤
同⑥
②①横主线线下上::主主语语、、述述语语、、宾宾语语、、补补足足语语
/|| ((左主边语主、语宾、语右的边形谓容语性);附加语);
\| 之述后语是的述副语词连性带附的加宾语语成分;
张三 喝 啤酒
第一层面:“张三 ” 和“喝啤酒”(主谓关系) 第二层面:“喝” 和“啤酒”(述宾关系)
11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局限
1 (一)语音照片
放
大(了) 一点儿
用层次分析法有局限,可分化歧义
照片 放 大了
1
2
3 56
一点儿 (照片只放大了一点,放得不是很大)
1-2主谓关系
1
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③教人活泼不得;
左/ 折之线后形是容述性语附连加带语的是补领足属语性成成分分
右折线 副词性附加语是介词结构
3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我的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
1 (一)语音 朋友
(的) 好
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斟
葡萄酒
早已 满(了) 一杯 香香的
4
1 层次分析法
2.3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词和词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不同,有层次性的,是按一定的句法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1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2.2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分析法的要点:
1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 3.充任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 4.分析步骤:先看清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再看谓语是哪种 动词,再看它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 附加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
一片好(主谓关系)在意义上不能和“风光”搭配 18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3.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它们在意义上的组合必须
跟原结构的意义相等。
1
a.我 最好的朋友
b.我 最好的 朋友
原:最好的是说明“朋友” 今:最好的是说明“我”
19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2. 6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1.可分析复句
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这种特征称之为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①他刚来
他刚 来
他刚来
修饰
主谓
或
他刚 来
他
刚来
刚来
5
1 辅层音次的分发音析法
第一,句法构造的层次性对句法结构来说是隐性的,不是显性,
从句法结构表面是看不出的
1
A.发现了敌敌人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A.这篇文章不很好 B.发现过敌敌人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B.这篇文章很不好
a.张教授/ 写的一篇文章
b.张教授写的/ 一篇文章
c.张教授写的一篇/ 文章
14
1 辅层音次的分发析音法
(二三、不)能语只法根据语音停顿,因为语音停顿跟语法成分的界
限不是一一对应的。
1 (2)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①我v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②我昨天v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③我昨天买了v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④我昨天买了一件v最新潮的外套 ⑤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v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