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解比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1、出示例5“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交流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
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
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
苏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word教案
课题一:解比例学习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用不同种方法解比例,锻炼灵活解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这就是比例:32 : 24 = 8 : 615 : 25 = 3 : 5 0.8 : 0.4 = 8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 例:下面那些可以和6.4:4组成比例?(1)9.6 : 6 (2)3 : 815 (3) 7 : 4.2 (4) 1016 2.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6.4 : 9.6 = 4 : 6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这个规律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快速填空吗?8:25=40:125 ( ) ×( ) = ( ) ×( ) 43:5321:52= ( ) ×( ) = ( ) ×( ) 159106= ( ) ×( ) = ( ) ×( ) 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内)项 (外)项比 意义名称 基本性质是由______个数组成,是一个_______,表示___个数相除前项 后项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______ 比例 由____个数组成,是一个________表示_____个比相等的式子内项 外项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_____两个内项的积练习:1. 若3a=5b,则a:b=( ) : ( )2. 12 : ( ) = ( ) : 53.)(5.1349= 4. 1.5 : 3 = ( ) : 4 二、教学新课1.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13.5 : 6 = x : 4 6x=13.5×4x=645.13⨯ x=9练习:1. 24︰15=x ︰1002. x ︰52=121︰6 3. 82=2.1x4. 25x =7592.实际应用1)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右边的长方形,求未知数x2)把右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三、典型例题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和250毫升水(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组成比例(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16/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四、回顾总结1.比例的定义2.比例的基本性质3.公式表达式4.如何解比例课题二:比例尺和面积的变化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学习难点:看懂线段比例尺;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例: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练习:3.1.:8000000560千米1 :50000 6厘米600米8厘米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二、求实际距离例、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练习1.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画在图上是15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2.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3.甲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 :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4.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三、典型例题例1: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距学校200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距学校250m在下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剖面图练习1.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2.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例2: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图形面积与放大前面积比是_____∶1【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在10 ∶8 = 1.25中,10是比的(),8是比的(),1.25是比的()在4 ∶6 =48 ∶72中,6和48是比例的( ),4和72是比例的( )2、写出比值是43的两个比:( )∶( )和( )∶( ),再把它们组成比例是( )3、a 是b 的1.75倍,a ∶b =( ):( )4、从24的所有因数中选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5、101、8、21再配上( ),就可以组成比例 6、如果甲、乙两数为一个比例的外项,两个内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甲数是433,那么乙数是( )7、如果a ∶0.5=8∶0.2,那么a=( ) 如果a ×b=c ÷d1,则( )∶( )=( )∶( ) 8、大圆的直径是4厘米,小圆的半径是1厘米,大圆和小圆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9、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25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10、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为( )如果南通到南京实际距离大约是400千米,画在该图上应画( )厘米 11、一个精密元件长0.2厘米,画在图纸上长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2、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假设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甲到终点时,乙还差20米,丙离终点还有38米,那么乙到达终点时,丙还差( )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是一种工具,运用它可以测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大小……( )2、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3、实际面积图上面积=比例尺 ………………………………………………( )4、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都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 )5、如果5X =6Y ,那么X ∶Y =5∶6 ………………………………( ) 三、选择题5%(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线段比例尺改用分数形式表示是( )A 、401 B 、40000001 C 、4000001D 、1601 2、在比例里,一个内项扩大5倍,要使比例照样成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另一个内项也扩大5倍B 、其中一个外项扩大5倍C 、另一个内项缩小5倍D 、其中一个外项扩大5倍或另一个内项缩小5倍 3、一个长4cm ,宽2cm 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 2 A 、32 B 、72 C 、80 D 、128 4、与 14 ∶ 16能组成比例的是( )A 、 16 ∶ 14B 、 13 ∶ 12C 、 12 ∶ 13D 、2∶35、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A 、2∶7B 、6∶21C 、4∶49D 、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 1、求未知数x41∶12=X ∶52 X 6= 107 3∶8=24∶X12.52.5 =8XX 0.07 = 0.8750.35 X :1.05 = 27 :0.352、根据文字列出比例,并求出解①45和它的倒数的比等于X 和152的比②一个数和1.25的比等于1.6和0.25的比,这个数是几?五、操作题8%1、分别按4∶1和1∶2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2、量量、算算、画画(下图是某地区的示意图,取整厘米数)(1)港闸区政府位于越江路口( )边大约( )米处;(2)曙光小学在越江路口的正南面,离越江路口400米处,请用“·”在图中画出“曙光小学”的位置六、应用题1、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地图上,量得南通到上海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厘米,求南通到上海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2、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1) 现有水6000千克,全部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 现有药粉3.6千克, 全部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相距4.5厘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2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隆兴佳园1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38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 那么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5、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3∶4,如果再加入5千克铜,熔铸成新的合金68千克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6、英英准备暑假到北京去玩,她很想知道南通和北京相距多远联系到最近学习的比例知识后,她很快找来一张地图,但不巧的是这张地图上印有比例尺的一角不小心撕掉了用这张地图英英能知道南通到北京有多远吗?她记得乘车去南京时,在车站看到南通到南京是400千米,于是她想出了办法你能说出英英想出了什么办法吗?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前项 后项 比值 内项 外项2、3∶4 6∶8 3∶4=6∶8(答案不唯一)3、7∶4(答案不唯一)4、1∶2=3∶6(答案不唯一)5、40(答案不唯一)6、1547、20 8、4∶1 9、261 2625精品文档 10、50 1∶500000011、20∶112、20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B2、A3、D4、C5、C四、计算题1、1201 4.2 64 40 1.75 81 2、81 8 五、操作题1、、略2、西 600 略六、应用题1、120千米2、12千克 1800千克3、40千米4、7.6厘米5、8∶96、能 先量出南通到南京的图上距离,在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比例的性质,如: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解比例的方法,如:交叉相乘法、等比例代换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尤其是等比例代换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引入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如内项、外项、比例尺等。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4. 解比例方法:教师讲解解比例的方法,如交叉相乘法、等比例代换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9.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10.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预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比例》教案
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比例》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明白得和把握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把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差不多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差不多性质能够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连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二、新课组织学生看书自学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明白比例共有四项,假如明白其中的任何三项,就能够求出那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来解。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图: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这座模型高多少米?第一让学生依照数据分析哪两个比能够列成比例式,然后让学生指出那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明白哪三项,求哪一项。
或者能够列成如此的式子问题: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能够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说明:如此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往常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能够求出未知数x的值。
提醒解比例也应写解:。
教师:从解比例的过程,我们能够看出,解比例能够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
解比例提问: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
问题:那个方程你们会解吗?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如何样解的。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伙儿回忆一下,解比例要做什么?(1)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四 比例 解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例解比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比例的定义,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敏捷、耐心细致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定义及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钟)1. 比例的概念及性质82. 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比例项,比例关系103. 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照比例、辅助线法、倍比法154. 练习对比例的认识和比例关系的掌握125.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15总结5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讲解,按循序渐进的方式逐个讲解比例的定义、基本概念和解比例问题的方法。
2.对于比例解题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题目,采用板书和解题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师:PPT、课堂板书、纸质教材、教学计划。
2.学生:纸笔、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六、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和记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3.对于学习比例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和练习。
七、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2.随堂测试3.作业完成情况八、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并强调解比例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例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的意义及运算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和系统。然而,由于比例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比例的本质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比例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和应用实例等。
4.探究性作业:
-请学生尝试探究:在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中,比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或查找资料,总结出规律,并在下节课上分享探究成果。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解题过程清晰、逻辑严密。
1.关注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比例的直观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比例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针对学生对比例运用方面的困难,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提高合作能力。
3.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无误,按时提交。
苏教版解比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解比例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总复习数与代数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4页整理与反思和94-95页练习与实践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比的知识: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
(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出示:a∶b==()÷()(b≠0)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3.练一练:(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填空:=()÷()=()∶()(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的知识1.什么是比例?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5.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
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
(2)完成第4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
(3)完成第5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比例》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比例的概念和解法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比例概念的培养,以及解比例方法的指导。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定义、解法及实际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比例的步骤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商品原价和现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解比例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4.做练习六第 11 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幺?(积是 1)两个外
项的积已知是 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幺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
确定( )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 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 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 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 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 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2)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 x 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 x 代入原来的比例, 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 :3= 2 :1.5 = x :4= 1 :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 x 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 1 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从第 2 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 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 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 6 题第(1)~(4)题,第 7 题。
(教案)第四单元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解比例-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写法。
2. 能够准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根据所给条件列比例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复杂问题,正确地列比例式。
教学内容:一、引入新知识教师采用图片、物品比较等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重量、长度等差异,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概念。
引出比例的概念,并给出比例的定义。
二、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写法1、引导学生回顾物品的比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比较”这个概念。
2、给出比例的定义:若a,b两个数(a,b≠0),它们之间的比值为a: b,则称a与b成比例。
3、引导学生理解比例中冒号的含义,让学生找出一些实际问题来确定比例。
三、比例的性质1、比例具有比例反比例的性质。
2、比例的两端与它们的倍数成比例。
3、比例中求和与求商的运算次序可以交换。
四、解比例的方法1、基本思想: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非零数,保持比例不变。
2、例题:(教师可通过黑板、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例题)五、实际问题应用1、引导学生先画出实物比例图。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比较,提供解决思路,让学生再试着设计解决方案。
六、拓展练习提供多组例题,让学生自行练习,并逐一检查答案,并根据练习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七、总结通过总结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结构,体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精度,发现并解决你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和拓展新的知识技能。
六年级数学下册4.4解比例教案苏教版
4.4 解比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理解接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善于思考、认真检验等学习品质。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方法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1、谈话:什么叫做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4:3=2:1.5 x:4=1:2活动2【讲授】新课1、教学例5(1)欣赏照片。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放大前和放大后这两张风景照片的哪些信息?(2)分析信息。
提问:“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3)发现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问题: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多少厘米?2、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多少”呢?(2)交流.预设:a、量一量 b算一算 c、列比例解答(3)选取其中一个比例式解答(4)谁能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吗?(5)谈话: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6)小结。
活动3【练习】综合练习1、完成“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以及注意点.2、完成“练一练”3、练习七:7、8活动4【作业】作业练习七:5、6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苏教版
-解释比例的定义,如“两个比例相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实质;
-通过图形、表格等多种方式展示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
-以实际例子说明比例尺的意义和用法,如地图上的比例尺。
2.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中项与两端项的关系,即如何通过已知比例中的部分数值求解未知数;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能够较快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特别强调了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在讲解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积极。我发现他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也在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成果分享,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表达和倾听。
5.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关系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学会使用交叉相乘法和求比值法解比例问题;
-能够将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并运用方程求解;
-掌握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是小学数学的拓展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解比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2.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巩固,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比例关系?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同时,讲解解比例的方法,如交叉相乘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反馈,指出解题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计算物体面积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解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苏教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节课程中,主要的知识目标有: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掌握比例的四种形式3.解决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本节课程中,主要的能力目标有:1.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比例关系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思维逻辑能力:理解比例的概念与性质情感目标本节课程中,主要的情感目标有:1.通过比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以情境化、生活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抽象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比例的四种形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的章节,知道什么是比例,但是他们还不太清楚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我们需要先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与性质。
老师将在黑板上画三条直线,分别为a,b,c三条线段,将c线段分割成m、n两部分,让学生猜猜比例的意思,并在纸上写下个人猜测。
3.2 了解比例的含义在学生进行个人猜想后,老师再用幻灯片或PPT介绍比例的定义,并让学生听后讨论核对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3 探究比例的性质老师将比例的定义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比例存在的性质,如:•前项相等比例相等•后项相等比例相等•前项乘以一个数,后项也乘以这个数,比例不变学生讨论后,老师再用PPT或幻灯片补充解释比例的性质。
3.4 解比例的四种形式老师将4种比例的形式列出来,用白板或PPT具体讲解各种形式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以提高他们解比例的能力。
3.5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老师通过多种比例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比例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工程图纸上的比例尺•勾股定理问题•食材配比问题•推销员差旅里程问题3.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比例,可以鼓励学生去实践,提高他们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
六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正比例、反比例2.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3. 比例的基本运算:比例的计算方法,如何求解比例问题4.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2. 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等2.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
3. 知识讲解:讲解比例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4. 例题解析: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比例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运用。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讲解:选取几道典型练习题,让学生解答,判断其对比例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比例应用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比例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讲解,评估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比例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方法:采用总结、归纳、反思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教学步骤: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知识;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例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作业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对于拓展练习,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教学步骤:
(1)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比例的概念;
(3)教师展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性质、简化与扩写方法。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
(2)作业评价: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时进行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4)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4.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
《解比例》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认真检验等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解比例方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例如: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指名回答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举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例。
)用字母怎么表示?(生回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指名回答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出什么等式?(学生回答)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例5(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2)师:如果根据题意写出比例需要有四个数,现在只有三个数,我们可以把放大后的宽设为X厘米,(板书:设放大后的宽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学生思考并回答出组成的比例。
师并追问:你是根据哪些数量的比组成的比例?)。
师:刚才已经说了放大前长与宽的比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可以组成比例,那组成的比例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并板书:6:4=13.5:X)告诉学生: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师:怎样解比例呢?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写成什么样的等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x=13.5×4。
师: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
【教学内容】
解比例。
(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
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模型的高度=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实际的高度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
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
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
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2.教学例3。
解比例:2.4/6=1.5/x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9/2.4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8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右边的比值是9,要使等号左边的比值也是9,x应等于3.75。
3.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5.【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6.【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