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1)
2024精选《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2024精选《教育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教育评价的定义、作用、类型,以及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重点分析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育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2. 培养学生运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教育评价过程中伦理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教育评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教育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育评价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教育评价的实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教育评价?它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作用?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育评价的定义、作用及类型;(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优缺点;(3)教育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运用教育评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教育场景设计评价方案,并进行展示。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教育评价的定义、作用、类型;2.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优缺点;3. 教育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流程;4. 教育评价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教育评价的定义、作用及类型;(2)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一个教育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3)谈谈你对教育评价过程中伦理问题的认识。
2. 答案:(2)教育评价方案设计见附件;(3)关于伦理问题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教育评价的文献,深入了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2)组织学生参加教育评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学设计教案模板(共6篇)
教育学设计教案模板〔共6篇〕
第1篇: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难以界定的教育学
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教育价值、教育方法、教育本质等〕,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
如: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妙生活做准备,而20世纪初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一、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1、教育字解
中国“形象的甲骨文”
教育最早提法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国外词解英语educe education educe“引出,引发”的意思〔中西差异〕法语德语中教育一次还于“教仆”
中西共同特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
教育学原理
2、考虑:与动物的生存活动有何不同?动物界是否有教育,教育是植根于人的生物本性还是还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动物界的教育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虎豹捕食技巧的
传授等。
所以有人认为,人的教育本质上和动物是一样的。
如19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的观点:“教育超出人类范围,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
”
沛·西能的教育起说,认为教育扎根于本能,于生物冲动。
教育学原理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人类教育活动的意识性和社会性
动物: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传授内容限于生存需要
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开展需要。
动物:没有语言的类化功能人类:“类”经历教育结果迥异。
2024精选《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2024精选《教育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教材第三章“教育的基本原理”,具体内容包括第2节“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和第3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详细内容涉及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认识到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重点:教育的本质、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教育实践图片,引发学生对教育本质与目的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理论讲解:a.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b. 教育的基本规律c. 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例题讲解: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教育学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育学》教案2. 内容:a.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b. 教育的基本规律c. 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b. 分析教育的基本规律。
c. 举例说明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教育学名著,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教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结构清晰和重点突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解教育基本原理的同时,能够联系实际教育场景,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育学教案范例1
了解教育的起源,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历史形态,重点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教育的发展形态
4、教育的起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6课时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原始教育主要是指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以及知识状况相适应,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非常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二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所有儿童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只是男女儿童在教育上有些性别的差异。原始人的"成人仪式"。
以上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特征,对于理解教育活动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着缺陷。总结各种教育定义,我们把教育定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学说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练习:1、材料分析题
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第一周绪言◆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幼儿教育学2、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幼儿教育学则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二、讲解幼儿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问题引入】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知识要点】(二)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集中反映这些规律的理论体系--幼儿教育学是我们工作的理论向导。
2、幼儿教师应具备应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3、幼儿教育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幼儿园教育学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教育学教案(精选7篇)幼儿园教育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育学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育学教案1活动意图现在的孩子因为受到家人的过度保护,而缺乏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机会。
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不愿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
少部分幼儿有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但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沟通。
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会使用协作、商量的口吻与同伴合作交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本次活动的设计仅仅是一种思路,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会抓住时机,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友好地与他人合作。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的口吻与同伴交往。
2、在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接纳的感受。
3、以积极的态度、友好的方式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会运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的口吻与同伴交往。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式,学习初步的交往技巧。
活动准备1、每位幼儿半个大小不一的爱心小卡片。
2、不同游戏区的游戏卡:区域游戏:礼仪棋,10张。
自主游戏:好朋友精品屋,8张。
户外游戏:齐心协力,每组各5张。
3、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录像片段:(1)几位幼儿在玩皮球时,另一位幼儿站在一边也想玩却不敢和同伴交往,结果没有玩到皮球。
(2)幼儿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态度却蛮横无理,结果受到同伴的拒绝,游戏没玩成。
4、轻柔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1、游戏“拼爱心,找朋友”,引起幼儿交往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玩一个拼爱心的游戏,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手拉手,拼出一颗爱心。
游戏规则:每位幼儿手拿半个爱心去和别人拼,如果能拼成一个爱心,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2)提问:你应该怎么说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拼爱心?(3)幼儿拼爱心,找朋友。
《教育学》教案版
《教育学》教案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提高教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教育学》。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思考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学又研究什么呢?生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生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学》的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2.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概念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师:我们来探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
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
教育实践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实践,如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等。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案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教育案例。
请大家阅读案例,然后回答问题。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由于家庭原因,他开始逃学、打架。
班主任发现这个问题后,积极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问题,并寻求家长的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改正了错误,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问题:请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这个案例。
生1:这个案例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班主任通过沟通、帮助,使小明重新投入到学习中,说明教育对个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2:这个案例还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小明因为家庭原因出现问题,班主任寻求家长的帮助,说明教育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的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1.2 教育的分类1.3 教育的基本要素2. 教育的本质2.1 教育的本质特征2.2 教育的本质属性2.3 教育的本质功能3. 教育的功能3.1 教育的个体功能3.2 教育的社会功能3.3 教育的文化功能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1 教育原则4.2 教育规律4.3 教育观念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2 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5.3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学基础》2. 课件: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教学资源:教育案例、教育文章、教育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4.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
3. 培养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目标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教育目标的确立7.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作用7.2 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7.3 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2.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7.4 教育目标的分类7.5 教育目标的表述方法3. 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7.6 教育计划的概念和作用7.7 教育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7.8 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类型7.9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
《教育学》教案
从起源上看,英语的“pedagogy”、法语的“pédagogie”和德语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pedagogy”。“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约翰·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2.国内学者对教育学的定义
在我国教育学界,学者们对教育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说:“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有的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从教育对象来看,它分为学前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等。通常所讲的教育学,一般指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即普通教育学。”
总体来看,教育学的含义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一门科学,如把教育学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是指一种学科门类,将教育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三是指一门课程,教育学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开设,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四是指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所讲的教育学是指一门科学,即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教案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掌握教育 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课程安排及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教 育的过程与方法、教育的制度与管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六 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和知识点。
极面对挑战。
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
社会教育资源类型
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的公益服务。
资源整合方式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 式,推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利用策略
学校应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 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 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翻转课堂
学生课前线上学习,课堂进行讨 论和深化,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
合。
混合式教学
结合线上资源和线Leabharlann 教学,发挥 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智慧课堂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评价。
05
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 展策略
THANKS
德育目标设定及实施途径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 为习惯。
实施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 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 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智育方法创新与实践活动设计
智育方法创新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学教案(全)
学前教育学教案(一)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
3. 理解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介绍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如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方法等。
2. 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讲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儿童发展观、教育观等。
3.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介绍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阐述学前教育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介绍学前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学前教育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学前教育学教案(二)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等。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阶段性、连续性、可塑性等。
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介绍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如基因、环境、教育等。
4.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如教学设计、教育评价等。
三、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2. 案例分析:分析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案例。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教案《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等。
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
5.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内容论、教育制度论。
6.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教学难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原则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的发展特点。
3.讲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阐述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内容论、教育制度论,以及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原则进行分析。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学基础》教案教案一:课时安排课题:教育学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了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4.培养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
教学难点: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2.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
教学准备:1.教材:《教育学基础》;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
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教育学的定义、起源、发展阶段等。
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教师介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教师介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包括杜威的进步教育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四、问题解答(10分钟)学生提问关于教育学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等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但本节课对于复杂的教育学理论和思想家只做了简单的介绍,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学概论教案第一章
教育学概论教案第一章是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体系、特点以及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有助于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论,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教育的定义可以有多种解释,发展到今天,我们通常认可的教育定义是一种达到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活动过程。
这种教育活动过程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因素,涉及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作、学习、互动等诸多过程。
教育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整、美好、和谐的社会。
这个目标是连续的,是不断更新的,包括了对个人、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注。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达成教育目标的策略和步骤。
教育方法有许多类型,其中有一种显著的类别是将学习作为理解和思考的过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学生的主动性,与知识结构有机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人。
二、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现代化、综合性、实践性和开创性学科。
现代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与规律,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学需要走出传统教育的限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跟时代脉搏,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
综合性: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广度,更是知识的深度与整合。
实践性:教育学的研究成果需要反映在实践中,需要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开创性: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相辅相成,要求研究者以坚定的创新精神,不断破除陈规陋习,加速思想审视的进程,不断寻找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新观念、新思路、新途径,推动人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学教学设计的教案
教育学教学设计的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教育学课程编号: 230124 任课教师:济南大学政管学院学院、专业、年级:师范类教师所在单位:政管学院心理学系课程简介《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开展教师教育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所必需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学生通晓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并能够有意识地把教育和教学工作建立在教育学基础之上。
《教育学》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和十一章的教学内容。
绪论主要介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十一章分别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目的、教育体制、课程、教师和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教学基本环节和方法、现代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要求以讲授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为基础,着重使学生掌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特点规律,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研究教育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育学的教学应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强调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在教学学习方式上主要包括:讲授、讨论、自学、作业、教育实践,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求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授课章节:导论第一节新世纪的教育与展望第二节第二节教师和师范生学好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新编教育学,董操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李剑萍,教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0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完整的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的】1、掌握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征与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3、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本质人类的“教育”中是一种具体、实在的活动,各种教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下进行的。
由于教育所展开的教育活动所处的特定的、具体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
(一)东方的理解在东方文化观下的“教育”由“教”与“育”结合而成。
甲骨文中已有“教”出现;“教”字的小篆为:左上为“爻”(卦),取自《易经》,此“双五交”示天地,即此代表《易经》等传统的人类文化经典;左下为“子”,示儿童青少年,代表受教育者;右上为“卜”,示教鞭,象征教育的权威与严肃;右下为“手”,与上结合表示组织教学活动,代表施教者。
又一说认为右部止下结合表示手执棒指天地,象征巫师等到教育者的施教形态。
“育”篆体为:。
此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示母体、女性的身体,代表施教者;下部示逆子,代表受教者。
正如《说文解字》中说“育,养子使用使作善也。
”“育”被理解为对学生(逆子)的肉体、情感之人格熏陶、品格感化。
“教”与“育”二字合成“教育”一词不达意,在我国最早见《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一乐也;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在古汉语中,多以“教”或“学”(古代汉语中教育与学相通,少用“育”字,即教,学学半——教的一半就是学)表示整个教育活动,少用“育”字。
因此对“教”的理解就自然代表了对整个教育的理解,即教育就是施教者有组织、有纪律地对受教育者授以文化知识技能体系。
上面“教”的表层分析可以得出“教”有三个深层的意义:1、东方文化已认识到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更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的特点。
2、“教”字左部的内涵表示东方教育重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外部的系统文化经典教育,含有“学而知之”的朴素唯观。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教案:《教育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育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掌握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
2. 引导学生了解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教育目的的确定和实践,教育原则的具体运用,教育方法的选取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教育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教育实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材内容讲解:a.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解释教育的定义,阐述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b. 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介绍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全面发展、公平公正等。
c. 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分析教育的途径,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并介绍各种教育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通过一组关于教育目的和实践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一组关于教育目的、原则和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原则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2. 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3. 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b. 列举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c. 分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
2. 作业答案:a.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人的全面能力。
教育的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
b. 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公平公正、教书育人、改革创新等。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的: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本章。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认识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重点难点: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概念内涵,理解教育的三要素2. 认识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3.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能够简要评述(重点、难点)4.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一节什么是教育一、什么是教育(一)词源中的“教育”“教”、“育”这两个字,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说文解字》)◆英文为Education,德文为Erziehung,其拉丁词源为Educare,原意为“引出”,即教育含有引导儿童的固有本质,并使之逐渐发展趋于完善之意。
(二)教育学中的“教育”一般来说,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意识地培养人、影响人的活动,即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为教育。
这种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教育者所希望的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参见P.4)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此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学者眼中的教育★教育在顺境时是点缀,在逆境里则是避难所。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
“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科学家爱因斯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凡是对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把学习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学习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
包括父母、老师和其他对个体施加过影响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包括在校学生、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
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是学习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于学习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1)教育目的(2)教育内容:课程和教科书(3)教育途径(4)教育方法(5)教育手段(6)教育环境(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与学习者之间的中介教师的中介作用就在于充当联结教育影响(教材)和学习者之间的中间环节来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
教师的这种在两端之间“亦此亦彼”的中介作用,使教材有可能通过教师这一环节过渡到学习者那里去;而学习者又可能通过教师的中介去同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接触。
从这一点出发,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深入到教材中去,仔细钻研教材,并通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提出启发性问题等为教材知识的转化提供服务;其次,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习者,掌握他们的学习现状、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别等等。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习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教育影响起到的是桥梁作用。
教育影响作为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它必然蕴含着教师的目的、意愿和个体特有的方式。
而且它作为作用于学习者的一种现实力量,要引起学习者预期变化,必须服从和蕴含着学习者认识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
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一种中介,连接教师和学习者的关系,使学习者在服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又沿着教师的意志所规定的方向发生变化。
3.学习者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师的对象是学习者,学习者的任务不是单纯接受,也有创造。
所以,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时要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学习者的个性特点。
教师的意志作为一种外部影响是不会自动转化为学习者意识的,它必须以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作为中介,才能使外部影响纳入到学习者的主观世界中去,这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不仅包括了教师的活动,也包括了学习者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单纯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作用过程。
因此,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习者的主体活动相联系,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一定要成为学习者活动的手段和对象,这样的教育影响才会起作用。
教师是无法超越和脱离学习者自身的活动而为所欲为的,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时,必须以学习者为中介和依据。
综上所述,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论2.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动物世界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英]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的教育》:教育从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简评:把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
按照这种观点,教育就成了一种无目的活动,成为一种不能为人的意识所调节控制和支配的活动。
否定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否定教育的社会性是不对的。
3.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史教科书》: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简评: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头脑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由有意识的本质决定的。
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是错误的。
人和动物的直接区分: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动物的“教育”与人类教育区别:①前者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后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②动物没有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发达,活动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③动物教育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人类进行终身教育。
总之: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提示了教育的起源,但它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4.劳动起源论(1)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产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一)原始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与劳动和生活相结合2.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3.受教育权平等(二)古代教育特点: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具有阶级性、等级性、保守性、象征性3.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个别教学)4.发展缓慢,专科教育、职业教育萌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庠、序、校、学、辟雍、瞽宗、怑宫●中国古代主要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唐代: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为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西欧最早的是雅典的弦琴学校●西欧:宫廷学校、骑士学校、教会学校●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欧教会学校教“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封建主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西欧教育内容另一鲜明特点:宗教思想渗透各学科中,神学处于“王冠”地位●西欧奴隶社会中,斯巴达重视A、军事体育B、体操训练C、文雅教育D、文法教育 [ ]●雅典:“文雅教育”之源,注重音乐、哲学教育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特征:1.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2.教育内容的古典主义,方法是记忆、翻译和分析3.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4.教育对象和目的贵族性四、近现代教育(一)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3.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教学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制5.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表现“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3.教育生产化:两种形式:①产学合作;②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如“硅谷”4.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教育民主。
表现:①教育普及化;②追求教育的相对自由;③教育内部的民主化;④教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重要阵地5.教育国际化(全球化):民族的、狭隘的─→全球的6.教育现代化:表现:①教育观念现代化;②教育功能现代化;③教育内容现代化;④教育手段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表现:①教育研究多元化;②办学形式多元化;③教育的文化背景多元性;④评价方式与标准的多样化;⑤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8.教育信息化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论》(1965)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1972)加以论证,开篇之首: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教养完善的人。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
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讨论】终身教育得到认可的原因:1.科技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人具有广泛的生产土壤。
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教育成为可能。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形式:混合—→独立—→发展内容:不完善与不科学—→科学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一)萌芽阶段1.孔子(B.C.551—479)《论语》汇集他的关于哲学、政治、愉快教育方面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