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反思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凸透镜》附反思含板书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凸透镜》附反思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462647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3.png)
活动三:做个凸透镜。 1. [PPT 11 出示]师:根据凸透镜的特点,自己动手做一个凸透镜,可以在瓶 中加入水试一试,也可以用水滴做一个,还可以用其他方法。 2.学生操作展示。
(三)、拓展活动 1.[PPT 12 出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 2.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8.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9.[PPT 9出示]学生汇报,老师补充。 10.师小结: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 这样才能在纸屏上成现倒立的像。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
纸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纸屏 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像。
11.[PPT 10 出示]打开窗帘,拿着凸透镜对着墙调整合适的距离,墙壁上 也能出现窗台的花的倒影。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本节课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 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也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 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观察凸透镜。 1.[PPT 4 出示] 提问:看一看、摸一摸桌上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思考:这个镜片什么特点? 4.师小结:像这样,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片叫凸透镜。 活动二: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1.[PPT 5出示]提问:以前玩过放大镜和激光灯吗?那你一定有很多玩法!你想怎样玩? 会有什么发现?每一个小组商量一个玩的方案,再做好简单的分工,玩的过程中要 及时记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自己的发现。 2.教师在小组内巡视,并做提示: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 否则会灼伤眼睛! 3.学生分小组研究凸透镜放大和聚光的作用。 4.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5.[PPT 6出示]师小结:凸透镜有聚光、放大的作用(板书:放大、聚光)。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设计及反思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设计及反思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6848d269dc5022aaea00f1.png)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设计及反思精编版《凸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课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教学过程】猜谜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
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学生自由猜谜。
一、“玩水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分小组进行玩水游戏。
(学生分小组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学生自由汇报)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刚才玩的高兴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放大镜(师出示一个放大镜)。
请大家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看它在外形上有那些特点?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仔细。
(1)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随机指导)(2)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描述自己所观察的放大镜。
(3)学生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学生交流:1中间厚 2边缘薄 3有的中间厚度大、有的中间厚度小4透明)三、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刚才同学们可能还没玩够吧,老师想问一下,以前玩过放大镜和激光灯吗?那你一定有很多玩法!你想怎样玩?会有什么发现?每一个小组商量一个玩的方案,在做好简单的分工,玩的过程要及时记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自己的发现。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精品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2c0f464b35eefdc9d33365.png)
修改后:凸透镜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手电筒、滴管、载玻片、小烧杯和水、透明的玻璃瓶或塑料瓶、激光灯、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
(投影几幅美丽的南极照片)这美丽的冰雪和可爱的企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位来南极旅行的叔叔不小心把打火机和火柴弄丢了,现在他要生火做饭可没有火,当他看到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冰雪时,马上想到了办法。
你们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办法吗?2、学生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叔叔想到把放大镜放在阳光下聚焦阳光点燃纸张取火)(修改说明:通过幻灯片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一:观察放大镜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一个放大镜)你知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吗?镜片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桌子上的放大镜及老花镜等。
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学生分组观察,小组内讨论放大镜的结构、外观、镜片有什么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课件出示:放大镜的结构、凸透镜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加深对凸透镜的认识。
三、活动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师: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玩过凸透镜,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玩的?学生小组讨论凸透镜的玩法,交流玩凸透镜的方法。
透镜教学反思(集合21篇)
![透镜教学反思(集合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5a8bc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3.png)
透镜教学反思(集合21篇)透镜教学反思第1篇讲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
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
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透镜教学反思第2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不在于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
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词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还有,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再有,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小学科学_凸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凸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ce6076866fb84ae55c8d18.png)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同学们熟悉的放大镜入手,通过了解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完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的知识迁移,通过展示,了解凸透镜镜片的共性和多样性;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手探究凸透镜作用,体验动手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解决猜想的能力;通过纸屏找像,提高学生依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体会实验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自制凸透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凸透镜的多样性、结构特点,通过探究,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动手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3、技能目标:自主设计实验并选择合理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中记录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凸透镜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难点:1、如何利用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2、依据成像现象进行简单归纳和分析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大凸透镜、放大镜、凸透镜片、铁饼、玻璃锅盖、矿泉水瓶学具:凸透镜片、放大镜、激光灯、温度计、打火机、光屏、平玻璃板、胶头滴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通过演示凸透镜不仅有放大、还能使物体倒立缩小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分析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引出凸透镜的概念。
板书:(凸透镜:透明、中间厚、边缘薄)2、依次观察、触摸凸透镜片和放大镜,让学生认识到:放大镜也是凸透镜,知道放大镜的组成;凸透镜具有多样性3、判断铁饼、玻璃锅盖是否是凸透镜,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凸透镜结构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提出问题:凸透镜有什么作用?鼓励同学大胆猜想。
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先不做评价或判断,引导学生: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需要动手实验,依据实验现象分析、梳理,验证自己的猜想。
板书:(凸透镜的作用:)活动一:以放大镜为例,自主探究凸透镜的放大作用让学生用手中的凸透镜去观察细小的物体。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_1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_1](https://img.taocdn.com/s3/m/82ca595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c.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收获:1、引入新课的实验是后面学生猜想以及学生实验的依据;同时也在有目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位置;2、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需测量什么、观察什么,并使学生成功的获得实验数据;3、分工与合作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4、通过黑板画图,将学生收集到的证据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图上描点,使学生通过统计规律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几点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1、语言不够精炼,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问题问的复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2、学生实验时间偏短,造成部分数据有偏差,表现在清晰的像位置没找准;3、交流不够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2“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
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
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就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更注重科学的结论,不突出对科学过程的学习,对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不够。
比如说我们以前做实验,总是老师先罗列出各种条件,再让学生按部就班,看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书本上说的相符合,如果符合那这堂实验课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样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会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这样做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008c1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d.png)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在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
1. 问题导入在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一道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当一个物体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我们看到的物体会如何变化?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2. 实验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我设计了一系列简单易操作的实验。
首先,我拿出一个凸透镜,让学生观察镜头的形状和特点。
然后,我将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物体在纸上的成像情况。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逐渐发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物体放置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到成像的形状和大小。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发现凸透镜成像有以下几个规律: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时,成像是虚拟的、直立且变大的;当物体放在焦点与透镜之间时,成像是实际的、倒立且变大的;当物体放在焦点的正面时,成像是无穷远处的;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下方时,成像是实际的、倒立且变小的。
学生们通过数据的比对和分析,逐渐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本质。
4. 知识拓展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利用一些视频和图片资源,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 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
我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6. 教学评估在教学的最后,我进行了一次知识检测,确保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精品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精品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975d9baef8941ea76e05f6.png)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精品版修改后:凸透镜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手电筒、滴管、载玻片、小烧杯和水、透明的玻璃瓶或塑料瓶、激光灯、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
(投影几幅美丽的南极照片)这美丽的冰雪和可爱的企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位来南极旅行的叔叔不小心把打火机和火柴弄丢了,现在他要生火做饭可没有火,当他看到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冰雪时,马上想到了办法。
你们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办法吗?2、学生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叔叔想到把放大镜放在阳光下聚焦阳光点燃纸张取火)(修改说明:通过幻灯片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一:观察放大镜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一个放大镜)你知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吗?镜片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桌子上的放大镜及老花镜等。
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学生分组观察,小组内讨论放大镜的结构、外观、镜片有什么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课件出示:放大镜的结构、凸透镜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加深对凸透镜的认识。
三、活动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师: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玩过凸透镜,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玩的?学生小组讨论凸透镜的玩法,交流玩凸透镜的方法。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推荐5篇]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81cc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d.png)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推荐5篇]第一篇: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讲完《凸透镜成像》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1)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
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
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篇: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万全县第一初级中学谢丽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试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
在探究过程中,应引导同学们通过对生活中透镜的回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探究和创造活动,实现两种目标:显性的结果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隐形的结果是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一些探究与创造的方法。
1、实验探究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提出问题阶段,回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性质以及它们分别与物距的关系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接着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实验器材和方案,并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到一些探究和创造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也通过学生所涉及的方案提出注意的细节问题。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1)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1)](https://img.taocdn.com/s3/m/f2fd3af2cc22bcd126ff0c91.png)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5.凸透镜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探究活动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兴趣是探究学习的主要动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先让学生从“猜谜语”、“玩水游戏”入手,在充分的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迫切想研究其中的奥秘。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玩水游戏”又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
2.观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在《凸透镜》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从观察放大镜入手,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尽情地玩放大镜,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且发现。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3.动手操作中,自悟学习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验的效果也很好。
并在活动经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凸透镜作用的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后的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善于记录、总结分析,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在进行探究性动手操作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极有兴趣,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从而会有大量的发现,学生基本上是看得多,记得少,发现得多,总结的少,分析得少,因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记录的习惯,把点滴发现记录下来,及时总结分析,使记录成为一个信息包,在研究中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手资料,提供事实依据。
小学科学_《凸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凸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93fa77f4028915f804dc2c7.png)
《凸透镜》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学情分析学生比较熟悉放大镜,很多学生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放大镜的放大、聚光的作用。
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难点。
在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存在一定困难。
但是,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却相当紧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温故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机械地记忆凸透镜成像特点,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如:物距变小时,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时遇到障碍。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将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
效果分析本课从学生认识的放大镜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了凸透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具有放大、聚光和成像的作用。
重点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成像规律。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了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材分析《凸透镜》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熟悉的放大镜为为切入点,让学生知道凸透镜的作用,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评测练习(1、)凸透镜有作用。
(2)老花镜的镜片是3、在拍摄一幢楼房时,已调节好相机的距离,可是从景窗中发现楼房左右两个屋角没有进入框内,如果要把这幢楼完整的拍下来,则需要()A、将照相机向后移,暗箱长度略微增大一些;B、将照相机向后移,暗箱再缩短一些;C、只需将相机后移一段距离,其他不动;D、只需调节一下暗箱的长度,其他不动;4、放映幻灯机时,要使银幕上的像变大一些,则应当()A、幻灯机离银幕远一些,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B、幻灯机离银幕近一些,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C、幻灯机离银幕远一些,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D、幻灯机离银幕近一些,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字,则她应()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些;课后反思《凸透镜》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去做,自己总结,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一、观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4b945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0.png)
《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盛宏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教学分析《凸透镜》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的第一课。
本课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放大镜人手,很多学生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放大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但对将放大镜称为凸透镜,却有些陌生。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盛宏
【作者单位】山东省实验小学,2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5.2
【相关文献】
1.《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反思之三 [J], 施莉莉
2.《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反思之一 [J], 刘中繁
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反思之二 [J], 杨远法
4.基础物理"科学探究"多媒体教学设计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多媒体教学设计 [J], 杨明智
5.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以“探究圆柱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J], 印敏洁;倪亚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凸透镜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探究活动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是探究学习的主要动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先让学生从“玩放大镜与望远镜“入手,在充分的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迫切想研究其中的奥秘。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观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在《凸透镜》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从观察放大镜入手,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尽情地玩放大镜,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且发现。
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3.动手操作中,自悟学习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验的效果也很好。
并在活动经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凸透镜作用的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后的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
供了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善于记录、总结分析,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在进行探究性动手操作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极有兴趣,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从而会有大量的发现,学生基本上是看得多,记得少,发现得多,总结的少,分析得少,因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让他们把点滴发现记录下来,及时总结分析,在研究中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手资料,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
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