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志书编纂工作方案范文
志书编纂工作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志书编纂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对后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一项志书编纂工作,以记录我们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编纂目的。
1. 记录历史,通过编纂志书,记录所在地区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发展等,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2. 传承文化,志书编纂将记录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3. 宣传形象,志书编纂可以展示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自然资源等,提升地区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编纂内容。
1. 地区概况,对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特点等进行介绍。
2. 历史沿革,记录所在地区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
3. 文化传统,介绍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
4. 社会发展,记录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科技进步等。
5. 自然资源,介绍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四、编纂方法。
1. 调研采访,组织专业团队对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民间资料等,作为编纂志书的依据。
3. 图片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历史照片、文物图片等,用于丰富志书的内容。
4. 写作撰稿,邀请专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进行撰稿,保证志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五、编纂流程。
1. 立项筹备,确定志书编纂的项目立项,组建编纂团队,制定编纂计划。
2. 调研采访,组织专业团队对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
3. 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民间资料等,作为编纂志书的依据。
4. 撰稿编辑,邀请专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进行撰稿,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
5. 审定定稿,经过多次修改和审定,最终确定志书的定稿版本。
6. 印刷出版,选择专业印刷厂进行印刷出版,确保印刷质量。
地方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可编辑版】
地方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地方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一方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
编写一部高质量的镇志,有利于传承和彰显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有利于外界对笕桥镇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提升笕桥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是江南古镇笕桥打造“文化名镇、经济强镇、枢纽重镇”的客观需要,也是笕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要求。
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和市、区史志办关于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要求,为全面、客观地记述笕桥镇的历史与现状,确保编纂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编纂笕桥镇志,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观点,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为“发展活力幸福新笕桥”增添高品质的人文内涵。
基本思路是统一组织,统一步调,整体推进,全面完成。
二、目标任务编修笕桥镇志,要全面系统、客观真实、丰富正确地记载笕桥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充分展示和彰显笕桥镇取得的辉煌业绩和闪光足迹。
用两年多的时间,全镇积极努力,编出一部具有集权威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地方志书,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为各方面专家学者研究地情和开发项目提供最基础、最可靠的信息和参考资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的乡土教材,为扩大对外交流提供新的平台和窗口,为海内外游子了解家乡、建设家乡提供桥梁和媒介,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新的思路和丰厚的乡土文化资源,给后人留下一部上乘的镇的信史。
三、组织领导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专家修志、地方志编委会实施”的编纂工作体制,按照“五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的编纂要求,成立镇志编纂委员会。
2、选聘好志书编纂人员。
要按照专家修志的要求,选聘政治素养好、熟悉本地情况、谙熟修志专业、有较强文字能力、有较高理论水平、身体健康的同志担任编辑工作。
县志编纂实施方案
县志编纂实施方案一、背景县志是一部地方性的专题性志书,它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的综合性体现。
县志编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纂目的1. 促进地方文化传承。
通过编纂县志,可以系统地总结和梳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2.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县志是地方的“百科全书”,它记录了地方的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 增进地方人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县志是地方的“家谱”,它记录了地方的历史和发展,可以增强地方人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编纂内容1. 地方历史沿革。
对地方的历史沿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包括地方的建置沿革、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
2. 地方文化风情。
对地方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和记录,包括地方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3.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包括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等。
四、编纂方法1. 调查研究。
组织专业团队对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梳理。
对地方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地方的史书、文集、档案资料等。
3. 专家评审。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编纂工作进行评审,确保编纂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五、编纂保障1. 组织领导。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县志编纂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项工作。
2. 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要为县志编纂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人员配备。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县志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4. 宣传推广。
编纂完成后,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六、总结县志编纂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对于地方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志(2001—2021)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2001—2021)编纂工作实施方案自2001年以来,我县坚持“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社会功能,修志为用,服务当代,垂鉴后世,决定全面启动《县志(2001—2021)》的编纂工作,为确保编纂工作有序开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志书断限内自然风貌的变化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切实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内容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真正把志书修成“经世致用”之作,更好地为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建设“美丽、美好”服务。
二、工作体制《县志》编纂工作贯彻“一纳入八到位”的方针,由县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各乡镇、县属各单位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县史志研究室负责编辑和总纂。
编纂工作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对全志负责,执行主编负责编章组稿并和主编共同负责全书的总纂工作;编辑由县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和聘请的退休(职)老同志担任,负责具体的组稿以及审改等工作。
《县志》按照篇目框架和内容设置,由各承编单位负责撰写和供稿。
承编单位要确定1名分管负责人、1名主笔和若干名撰稿人员,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撰稿队伍,人员一经选定,不宜轻易调换,确保相对稳定的工作保障支持。
为保证志书质量,县志编辑部将聘请专家、学者对志书的编纂工作进行指导,并对编纂人员进行培训。
涉及多部门,历史性、综合性或专业性较强的题材,由各承编单位负责初稿撰写,由县志编辑部或受聘专家学者撰修。
三、总体设计本轮编纂的《<县志>(2001—2021)》系解放以来的第三部县志,旨在全面准确记述二十一世纪以来县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
家谱编撰方案
家谱编撰方案
家谱编撰方案是指如何进行家谱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家谱编纂方案:
1. 收集资料:首先,需要收集所有相关的家族资料,包括祖先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情况、职业、家庭成员等信息。
可以通过与家族成员交流、查阅历史记录、检索公共档案等方式来获取这些信息。
2. 确定编纂内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确定家谱编撰的内容范围和层次结构。
可以按照世系、支系、分支等进行分类,确保编撰的家谱系统有条理、清晰。
3. 编排形式:选择合适的编排形式,可以是书籍、电子文档或网页等形式。
考虑到传承和保存的便利性,建议选择多种形式进行存档,以防止意外损失。
4. 文字编辑:使用专业的文字编辑软件进行家谱内容的编写和编辑。
注意使用标准的文字规范和排版格式,确保家谱的美观和可读性。
5. 插图与照片:可以在家谱中添加一些插图和照片,以增加趣味性和可视化效果。
这些可以是祖先的画像、家族的产业图景等。
6. 校对与完善:在编撰完成后,进行校对和完善工作。
检查文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家族成员的信息正确无误。
7. 发布与传承:将编撰好的家谱发布给家族成员,并
保留一份档案备份。
可以通过印刷出版、电子邮件发送、网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家谱编撰方案,具体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县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县志是一部反映一个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地方志书,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了解一个地方的现在、规划一个地方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县志编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总体目标。
县志编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准确、系统地反映本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展示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为本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文化资料。
三、主要任务。
1. 梳理资料,梳理和整理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图片资料等,建立起完整的资料库。
2. 调研勘探,深入田野,对本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物古迹进行调研勘探,获取第一手的历史文化资料。
3. 撰写文字,撰写县志的正文部分,对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
4. 编纂图片,对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进行编纂整理,为县志的图文并茂提供支持。
5. 审核修订,对编纂好的县志进行审核修订,确保县志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6. 出版发行,对审核修订好的县志进行出版发行,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四、工作保障。
1. 资金保障,县志编纂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确保资金的充足和合理使用。
2. 人才保障,县志编纂工作需要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才,要确保人才的充足和专业性。
3. 管理保障,县志编纂工作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要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工作机制。
县志编纂工作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县志编纂工作模式,实现县志编纂工作的科学决策、专业编纂、社会监督。
六、工作成效。
县志编纂工作的成效将是全面反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展示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为本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推动本地区的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工作要求。
县志编纂工作要求全体参与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高效的工作效率,要为县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成果而共同努力。
史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史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史志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地方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史志编纂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推动史志编纂工作,提高史志编纂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本次史志编纂工作的目标是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整理地方史志,准确记录城市、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史志文献,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工作内容。
1.史志整理。
对已有的史志文献进行梳理、整理,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充实史志的内容,使之更加全面、丰富。
2.史志编辑。
对整理好的史志文献进行编辑,包括文字的润色、排版的设计等工作。
要确保文字通顺、语言生动,排版美观大方,使史志更具可读性和欣赏性。
3.史志出版。
经过编辑的史志文献,要进行出版工作,选择合适的出版方式和载体,将史志呈现给读者。
同时,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史志。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史志编纂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要加强对史志编纂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资源配置。
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史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史志编纂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编纂水平和专业能力。
3.注重质量把控。
史志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质量把控,确保史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杜绝错误和纰漏。
4.加强宣传推广。
史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史志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史志。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出版图书、开展讲座等形式,扩大史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工作保障。
为了确保史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史志编纂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保障。
关于志书资料的搜集和资料长编的编写精品PPT课件
二、志书资料的搜集范围和原则
另外,我们大家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 项事业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对尚未定 型的事件很难看清它的本质和影响,一时也难以 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志书资料的搜集选择及 准确表达,把握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面对现实, 我们修志人员一定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搜集、整理、考 证、鉴别资料工作,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地搜集选择反映事物本质、全貌、变化规律的资 料,确保入志资料翔实、存真,经得起检验。
为促进朝阳区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
展服务。
15
二、志书资料的搜集范围和原则
搜集资料时,既要搜集反映事业发展中、 改革开放中取得成绩和经验的资料,也要有 反映失误和教训的资料,以借鉴历史,开拓 未来。当代人修当代志,记述成绩、经验只 要恰如其分不算难,而记述问题、教训往往 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可这恰恰是修志人 员应该具备的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 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大家不辱使命,努 力做好这项艰巨的工作。
2
下面讲六个问题—
➢一、提高对志书资料重要性的认识 ➢二、志书资料的搜集范围和原则 ➢三、志书资料的来源 ➢四、搜集资料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五、资料的鉴别和核实 ➢六、怎样编写资料长编
3
一、提高对志书资料重要性的认识
什么是志书资料? 志书资料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地情信息。
志,乃一方之信史。资料的真实、准确是 志书的根本,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出了 问题,不仅贻误子孙,还会危害当代,受 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责难。为此,对志书 资料的重要性要提高认识,认识到位了, 工作才能到位。
1、该查的资料尽可能查阅了,该抄录的档案等资料 尽可能抄录了,该搜集的口述资料,对亲知、亲闻、 亲历的采访对象尽可能访问了,该实地勘查的地方尽 可能勘查了。
志书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志书编纂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志书编纂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整理,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和传承。
因此,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志书编纂工作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可行性的指导。
二、背景。
志书编纂工作是对一个特定领域或特定主题进行系统整理和记录的工作,其编纂的成果将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相关领域的重要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书编纂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志书的编纂工作也在不断展开。
因此,有必要对志书编纂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
三、目的。
志书编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志书编纂工作的开展,确保编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通过实施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提高编纂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和可靠的资料。
四、内容。
1. 调研和规划。
在编纂志书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这包括对相关领域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明确编纂的主题和范围,确定编纂的目标和定位等。
只有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规划,才能确保编纂工作的方向正确,内容完整。
2. 组织和协调。
志书编纂工作需要涉及多方面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分工,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 内容撰写和编辑。
编纂工作的核心是内容的撰写和编辑。
在实施方案中需要明确编纂的内容和结构,制定统一的编纂标准和规范,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审定和出版。
经过内容的撰写和编辑后,需要进行审定和出版工作。
在实施方案中需要明确审定的程序和标准,确保编纂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五、实施步骤。
在实施志书编纂工作的方案中,需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这包括调研和规划阶段、内容撰写和编辑阶段、审定和出版阶段等。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史志编纂实施方案范文
史志编纂实施方案范文史志编纂工作是对历史文献进行整理、整合和研究的重要工作,其编纂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史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史志编纂实施方案进行具体阐述。
一、编纂目的和意义。
史志编纂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整理本地区的历史文献资料,挖掘和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史志编纂,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编纂内容和范围。
史志编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方志、族谱、史料汇编、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涵盖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编纂范围一般以地方行政区划为主,同时兼顾与本地区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地区和族群。
三、编纂原则和方法。
史志编纂应坚持客观、真实、全面、系统的原则,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严格按照史学研究方法进行编纂。
同时,应注重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注重史志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史志编纂的良好氛围。
四、编纂组织和管理。
史志编纂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确保史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编纂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史学研究水平和编纂能力。
五、编纂进度和质量保障。
史志编纂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和工作安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进行推进,确保编纂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史志编纂成果的审查和评定,保证史志编纂的质量和水平。
六、编纂成果的利用和推广。
史志编纂完成后,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本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要加强史志成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提高史志成果的利用率和传播效果。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史志编纂工作的开展,促进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写县志的几点建议
编写县志的几点建议关于资料及其收集1.资料的载体形式及其收集方法文字资料:文字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大,是修志的重要资料。
要注意收集。
应注意收集的具体形式有:档案资料。
档案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一件事情办理完毕后归档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
这既有本部门的档案、也有专职档案部门馆藏档案、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人头档案等。
本部门档案应注意收集复制,其他部门档案,应抄录、复制与自己编写内容有关部分。
如果要编写独立的专业志或部门志,更要兼收并蓄,多多益善,广泛地收集有关本志的资料。
图书资料。
如地区志、原县志中本部门的内容,原《水富县志》上限整体上是1974年,下限是1994年底,续志与原志上限一致,有21年的交叉,而且是各单位提供的,并经原提供单位审查,是较为准确的,如果有错讹,则在此次编修时纠正,这次修志可以充分利用;市、县年鉴中关于本部门的资料;政协文史资料;本部门编写的专题图书资料等。
这些图书中的有关资料,一般都较准确、真实。
报刊资料。
《昭通日报》中关于本部门的报道;本部门所办的工作简报、刊物等。
总结报告。
单位历年所作计划、工作总结,也有许多具体的内容可用。
实物资料:建筑、产品图片及音像制品等。
比如广播电视制作的录像带、VCD等,是可视可触的实物资料。
2.资料的收集范围空间范围,即地域范围。
一是本区范围内的部门状况及资料;一是本区向外辐射的情况,如本部门在外地进行的演出、招商引资等。
时间范围。
以志书断限为要求收集资料。
专业范围。
只收与本部门有关的资料。
3.资料的归类在一开始收集时,就应注意归类。
首先参照县志办设置的篇目,按性质归并,如农业部类,就可以按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农具、农业管理4类归并资料,而在种植业类,可以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子、植保、检疫等小类归并资料;又如工业部类资料,可按体制、行业、管理3大类归并,在行业中,又可按化工、采矿、电力、建材、食品、机械、服装、印刷等归类;而在电力门类中,又可按发电、电网、供电、用电等再分别归类,以此类推。
家谱编修和地方志的殊途与联系——以营山县近二十年家谱编修为例
但 按谱 牒 字辈 命名 的 习俗 仍然
存 存 。近二 _ 卜 年来 ,营 I 』 』 民 问
该 谱 是 存 清 成 卜【 儿 j 年 版
《 方 氏族 谱 》 的 f i : I ; I 续修I n 』
『 人 J 部来说 ,一般 具有 “ 明 血 统 、辨 昭穆 ” 的功 能 .I 1 『 以防
一部家谱可以在一定度二反映地方志所记载的内涵在rlif存一特殊地父一个小范围地区的史往就垃一个家族的家族史到清代家潜的体例经发腮刮非常完备谱的内容般包括谱序恩荣求t系世系谱凡例家法族规宁辈谱论科举祠例产墓冈墓忠f服家礼仕宦传i志求寿文贺序祭史绩求契约艺文遗像赞i州年表余庆求领号等十余项并在实际编修过程rfi
一
料 和依据 。 营 山县 近二 十年 家谱 编修
情 况
部 家谱 可 以在 一定 度 』 二
总体 情 况 清 代 以来 ,营
反映地 方 志所 记载 的 内涵 在
r
… 民问素有 修 家谱 以联 宗 亲 的
习俗 ,柯 宗裥 自修 族谱 的 ,有 原籍 同族 派 人送族 谱 的 .谱 牒
志 鉴 研 究
编 写 ,2 0 1 4 年 l 』 J l I i 1 I 式 成 书 。在 筹备 编写 之 例 ,举行 了
筹 备组 成立 大 会 ,印 发 J 《 营 1 I J 方 氏宗 谱 续 修 侗 议 t 5 》 , 制 定 了宗谱 续 丐 臀 表 ,确 定 r
一 一
繁 的方式 ,做到 “ 闪 校 一 核
对” ,提 高 宗 潜质
般包 括 谱序 、恩 荣 求 、¨ t 系
、
世 系 谱 、凡 例 、家 法 族
例 产 、 墓 冈 、墓 忠 、 f 服
志书编纂方案
志书编撰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志书编撰方案的指南,以便于组织和管理志书编纂工作。
志书编撰是对某一特定领域、社团或组织的历史、发展、成就等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记录和出版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方案将包括志书编撰的目标、原则、步骤、资源需求、时间计划、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目标志书编撰的目标是全面、准确、系统地记录和展示特定领域、社团或组织的历史、发展、成就等内容,以便于后人了解、学习和研究。
具体目标包括:•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定志书的主题范围和内容结构,使其有逻辑性和可读性;•组织和安排志书编撰工作,确保进度和质量;•出版和宣传志书,使其为广大读者所知晓和运用。
3. 编撰原则志书编撰应遵循以下原则:•准确性:确保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真实可靠,并经过验证。
•客观性:对于历史事件、人物、事实等的描述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实之词。
•全面性:尽可能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文献和资料,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逻辑性:按照内容的相关性和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和编排,使其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编撰步骤志书编撰的步骤包括:4.1 确定编撰主题与范围根据编撰志书的目的和读者需求,确定志书的主题和范围。
主题应当明确、具体,范围应当合理、可行。
4.2 收集与整理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文献和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照片、视频、口述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编撰工作。
4.3 组织编撰团队确定编撰团队的成员和职责,包括主编、副主编、编撰人员、校对人员等。
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时间,确保团队工作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4.4 制定编撰计划根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编撰团队的实际情况、出版时间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编撰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里程碑。
4.5 编撰草稿根据确定的主题和范围,编撰志书的草稿。
编撰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并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地方志资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
资料的搜征和规律的数字资料。它是编 写志稿所必需的重要部分,许多问题的记述、证明、 分析、比较都必须以准确的统计资料为依据,或辅 以必要的统计表格、数字、图示,才能使问题说得 充分,更简单明了。 注意从资料搜集阶段就逐一核实、弄准各项数 据资料,为下一阶段志稿编写打好基础。
(二)彰明因果的资料的运用 彰明因果的资料能反映事物及事件的原委,能 使地方志很好地反映历史经验教训与事业发展的规 律。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要求我们一是 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考察因果关系,二是要从事物 发展的过程中考察因果关系。 (三)典型资料的运用 典型资料最能反映事物的细部和本质特征,因 而也最有利于在广度和深度上表达事物的发展进程、 发展全貌和多样性。在运用典型资料时,要注意它 能否代表同类事物的共性及其所反映的因果关系和 经验教训,不能以叶障目,以偏概全。
资料的运用
四、资料的运用
(一)主体资料的运用 主体资料是志书的核心资料,它反映事物发展 的全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事物的特点。 在整部通志中,记述全疆各行各业发展的分志是全 志的主体部分;而在各分志中,本行业的各项主业 则是记述主体,各项主业的发展变化构成该行业的 发展主线。
资料的运用
资料的搜集
(2)图书报刊资料 包括与所编志稿有关的各种书籍、报纸、刊物、 杂志及有关本地的各种版本旧志书、名人笔记、 日记、文集、手稿、书信、传记、游记、图像、 画册等等。这些图书报刊是修志的重要文字资料 宝库,特别是记述当地各个时期的志书,更是编 修新志书不可少的历史资料。对于邻近地方的志 书也要注意搜集,这对于了解疆域沿革、建制、 行政区划、物产、风俗、人文等门类情况都有参 考价值。
资料的搜集
2.口碑资料 口碑资料是指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的原始资 料,俗称“活资料”。它包括老干部、老党员、老 知识分子、老工人、老农民、老工商业者、老艺人 等各行业、地方和重大事件知情者等的谈话、录音; 反映地方特点的民歌、民谣、民谚、民间传说;未 公开发表的个人回忆录,等等。 口碑资料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有突出价值。一 是便于了解全局、二是印证补充文献、三是利于以 事系人。
编写县志和区志工作总结
编写县志和区志工作总结县志和区志是对一个地区的综合、系统的介绍和记录,是地方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志和区志的编纂工作对于了解、研究和传承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县志和区志编纂工作的总结:一、总结编纂过程在县志和区志的编纂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系统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全面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研,系统地展示了地区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1. 收集资料:我们广泛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历史档案、统计数据等资料,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渠道获取了不少珍贵的史料,这些资料为我们的编纂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整理资料: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我们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我们进行了交叉验证,以确保编纂的准确性。
3. 分析研究:我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梳理出地区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实地调研:在编纂过程中,我们深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看法和记忆,这对于准确还原地区的历史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结编写成果通过对县志和区志的编写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详尽的史料收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历史档案、口述资料等史料,系统地整理和分类,为后续的编写提供了充分的史料基础。
2. 完整的地方历史沿革:通过对地区历史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全面地还原了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详细记录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后人了解地方历史提供了参考资料。
3. 丰富的地方文化传承:我们对地方的文化传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呈现,包括语言文字、民俗习惯、传统节日、艺术表演等方面,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全面的社会经济情况:我们对地区的社会经济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图表,详尽地展示了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民生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地方志编纂方法(一)
地方志编纂方法(一)地方志编纂方法1. 概述地方志是记录地域特色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资料,编纂地方志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方志编纂方法。
2. 调研和采集编纂地方志首先需要进行调研和采集工作,以收集地域相关的历史文献、地图、照片等资料。
•查阅历史文献:收集有关该地区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书籍、文献和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
•地方考察:深入实地考察,了解地域特色、风景名胜、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具体细节,记录感受和收集背景材料。
•采访当地人:与当地居民、有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见解和故事,以获取更多信息。
3. 文献整理和分类在编纂地方志过程中,文献整理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文献整理和分类方法:•时间顺序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历史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读者了解地域历史的发展过程。
•主题分类:按照地方志记录的内容和主题,将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空间分类: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划分,将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城市、乡镇、村庄进行分区。
4. 写作和编辑在收集和整理了足够的素材后,需要进行写作和编辑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地方志文章。
•逻辑清晰:文章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展示,并注明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来源。
•简明扼要:要注意文字表达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累赘的描述,重点突出地区的重要特色和亮点。
•事实准确:编纂地方志应该依据准确的历史资料和事实,避免夸大和虚构。
5. 审定和出版地方志编纂完成后,需要经过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审定,最终确定正式出版。
•专家审定:将地方志稿件提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和修改,确保内容准确、权威。
•部门审定:根据地方志编纂的规定,将稿件提交给有关地方政府或出版社审定,确保稿件符合出版要求。
•出版发行:经过审定后,由出版社进行排版和发行,最终使地方志面世,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学习的文献资料。
县志编写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编写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
县志是一部反映一个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县志的编写工作,必须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工作计划,确保编写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目标。
1. 综合梳理本地区历史、地理、人文等相关资料,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地区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文化。
2. 形成一部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资料可靠的县志,为后人了解本地区历史文化、开展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三、工作内容。
1. 调研摸底,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包括历史文献、史料、档案资料等,全面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等。
2. 筹备编纂,成立县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编纂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编写工作有序进行。
3. 资料整理,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善的资料库,为编写工作提供充分的素材支持。
4. 文字编撰,根据资料整理的成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文字编撰工作,注重文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确保县志的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学术价值。
5. 审定定稿,经过文字编撰完成后,对稿件进行严格审定,确保内容真实可靠,语言通顺规范,形式美观大方。
四、工作保障。
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编写工作,确保编写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2. 资金保障,为县志编写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时间保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推进,确保编写工作按时完成。
五、工作评估。
1. 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对编写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作质量。
2. 邀请专家学者对县志进行评审,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提高县志的质量。
六、工作要求。
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史实编写,杜绝虚假夸大和歪曲事实。
2. 保护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妥善保存编写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和文献。
史志编纂筹备方案
一、志书资料收集
资料搜集的一般方法,包括调查座谈、查档案、理线索、访问知情人等等。
编修人员要注意的是事先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查档先查目录列出要点;注意抓关键点或有特色的线索;访谈要有提纲,最好能抛砖引玉;一些资料需要印证,有异议时需要取得不同来源的资料比对分析。
收集查找完所需资料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核对,可以验证原先记叙的事情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完善全面,有必要则进行修改调整。
或者通过反复核对,证明资料有缺漏甚至不对题,则进行资料的再收集或补充。
二、怎样开展编纂工作
首先,理清楚组织机构发生过哪些变化。
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内容。
理清机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理清部门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的变化以及领导人、职工人数及构成情况的变更。
其次,列出组织机构近年来所开展的重要工作(根据本部门的职责范围分门别类,如:管理方面,质量控制方面,降成本方面等等),列出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过程、工作起始和完成的日期、工作业绩和成效。
其中,哪些工作的推进,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战略思维、管理方法、技术措施甚至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水平。
当然,出于尊重历史、真实反映历史的原则,如果机构发生过较大的事件、事故、工作失误,或者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以后被认定为错误的事情,也要记录下来。
即:特别重大的事必记;重要变革必记(更名、改制);不平常事必记;有重要意义的事必记(如机构重组);为后人有教育意义必记;为后人引以为戒的事必记(如安全事故等)。
县志编篡实施方案
县志编篡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县志是一部反映一个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料的综合性工具书,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县志内容的编纂和整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县志编篡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县志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1. 完善县志内容:对县志中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提高县志质量:通过编篡工作,提高县志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使其成为反映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权威性工具书。
3. 推动县志数字化:将县志内容数字化,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承,方便广大读者了解和利用县志资源。
三、实施步骤1. 成立编篡工作小组:由县志编纂专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资料整理专家等组成编篡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编篡工作。
2. 调查梳理资料:对县志中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档案资料等进行调查梳理,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后续的编篡工作做好准备。
3. 完善内容补充资料:根据调查梳理的结果,对县志中的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和全面。
4. 审定修改稿件:经过专家组的审定,对编篡后的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5. 数字化处理:将编篡后的县志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县志数据库,方便广大读者查询和利用。
四、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县志编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人才保障:编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篡团队,因此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3. 管理保障: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分工,确保编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总结县志编篡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县志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县志质量,推动县志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县志编篡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了家谱编撰经验
分享了家谱编撰经验家谱编撰是一项繁重而又有趣的工作,通过整理家族历史和族谱,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也可以让后代子孙了解自己的家族血统和文化传承。
在编撰家谱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有耐心和毅力。
家谱编撰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耐心和毅力,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其次,要善于收集资料。
家谱编撰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包括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等信息。
可以通过查阅家族文献、询问长辈、寻找族谱等方式来获取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核实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
再次,要善于整理和归纳。
在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需要把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家谱档案。
可以按照家族世系、分支等方式来组织资料,使得家谱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此外,要注重家族文化传承。
家谱不仅仅是一份记录家族血统的档案,更是传承家族文化的载体。
在编撰家谱的过程中,可以将家族的传统习俗、故事传说等内容加入其中,让后人了解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最后,要注重保护和传承。
家谱是家族的宝贵遗产,需要妥善保护和传承下去。
可以将家谱保存在防潮、防火的地方,也可以将其数字化存档,以防止丢失。
同时,可以定期更新家谱,将新生的家庭成员加入其中,保持家谱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总的来说,家谱编撰是一项值得推广和传承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可以让后代子孙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希望大家可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编撰自己的家谱,让家族的记忆永远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志论坛·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陈平军摘要家谱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当然,家谱也有局限性,应当甄别地继承,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去伪存真。
作为史志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家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方志编纂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史料。
关键词家谱志书资料关系家谱是族人为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秉承百善孝为先、奉先思孝、不忘根本的家族史料。
在社会发展中有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的作用。
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
家谱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方面是县志所欠缺的。
县志是公开性文献,家谱为私藏性资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后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应该受到重视。
县志记述内容往往仅能及于朝政之实施、与制度之创立、地方之建置、财计之丰歉、人物之得失以及边民之入居。
家谱是家族史,可以补充县志资料的不足,是研究编纂地方史志的重要史料。
家谱是溪流,县志是江河;家谱是目,县志是纲。
不知历史和根底的家族,如无根的浮萍,读了家谱,会使自己变得充实踏实起来。
家谱记载的许多优秀人物品格和事迹,对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启迪作用,还能让后人吸取先人或亲人的经验教训,是综合性很强的文本,里面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文艺、体育等各个方面,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部内容,家谱里几乎都有记载,它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其他任何文本都无法达到和取代的。
因而家谱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这一点,县志是不可比的家谱编修历史演变中国家谱编修的历史源远流长。
周朝开始设史官修谱。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掌管宗族世系的官员,负责王族修谱。
秦汉时期,帝王、诸侯、士大夫谱牒相继出现,家谱编修在世家大族中已相当普遍。
隋朝的谱牒已达百余种。
唐朝设立宗正寺,官修《氏族志》、《姓氏录》等,私家族谱开始出现。
宋代,随理学兴起,宗法倡立,作为宗族典籍的家谱,其编修已经扩散到广大平民族群。
元明以来,家谱的体例逐渐向史书、志书学习,出现史志化倾向,体例繁杂,在世系之外,传志齐全,到明代业已定型。
清代家谱在世系之外,人们的着重点是在传记方面。
明、清两朝是族谱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朝廷设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
新中国成立后,谱学研究基本停止,家谱的文献价值在我国一直处于尚未被开发利用的状态。
家谱大多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学者在搜集家谱资料时十分困难。
历次政治运动使家谱成为封建残余被扫地出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旧存族谱相当一部分遭到焚毁的厄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热的兴起,民间修谱再现高潮。
20世纪90年代,民间流传“政府在修志,百姓忙修谱”之说,就反映了这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
回顾家谱编修史与方志编纂史,不难发现它们的历史进程非常相似。
目前全国上下都已经进入第二轮修志阶段,而民间修家谱之热潮依然不减,笔者有幸参与《紫阳县志》(1986 2010)的续修和《中华义门陈大成宗谱·果石庄·陕西紫阳磨沟文彬公支系谱》编纂,深感家谱编修与县志编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虽然是两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应用,但不能不引发史志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它们既是点与面的关系,又能互相印证。
合理利用家谱资源家谱中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编纂县志很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
家谱的体例大致前有序、凡例,中有姓氏源流、先世考、像赞、恩荣录、祠堂、坟墓、族产、族规、家礼、世系、传记、仕宦录、艺文、字辈等,后有跋、附,有的家谱还有大事记、谱引和其他一些专题记叙等。
其中记载的资料与县志各专业志、篇、章密切相关:(一)姓氏源流、先世考是家谱记述的首要内容,主要记述族姓的历史源流、得姓始祖及派系、迁徙等情况和郡望、堂号的历史典故等。
其中在县志记述范围内的人口登记等价值最大,可为人口、人物、民政(地名)、文化等专志提供资料。
家谱登录该家族的全部成员的姓名、生卒年月日、婚姻状况、子女等。
整理出该家族人口的生命表,计算出这些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有偶率、初婚年龄、生育率等人口志所必需的基本数据。
家谱与官方的户口资料相比有完整、真实的优点。
修家谱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显示本族的兴旺发达、源远流长,以此告慰祖宗、昭示后代,所以对本族人口绝不会故意遗漏,也不可能随便虚报。
对生卒、婚配的时间和子女数量等数字,大多是根据经常性的记录或本族、本支的申报,加上有族规、辈分等因素的约束,一般也是精确的。
家谱数据比官方登记数据准确,故可以作为人口志的佐证资料。
家谱记录的先人迁徙足迹,可以为人口、民族的形成、流动以及移民情况等提供专志资料。
家谱一般都详细地记载了先辈在何时由何地迁到了何地,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该家族迁移的历史。
尽管由一两部或者几部、几十部都不能完全反映当地居民的迁徙历史,但也可以根据家谱资料的对比再综合其他信息得出结论。
如:《中华义门陈大成宗谱·果石庄·》所记载的陈氏家族的迁徙过程与陕南地区明清时期湖广移民大开发的史实结合得出一个结论:紫阳县大部分居民都是明清时期的湖广移民,这些学术观点为学者陈良学先生著述《明清时期川陕湖广大移民》提供了很好的佐证,也为《紫阳县志》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荣恩录、传记、仕宦录是家谱必不可少的内容。
恩荣录主要记载朝廷、政府、达官显要对显祖及其家庭成员的封赠、褒扬及与本族荣誉有关的文字,这些内容可为人物、文化、建设等专志提供资料。
家谱就是人谱,是有血亲关系的男人谱。
要撰写有些人物传记,必须利用家谱资料。
传记与仕宦录主要记载族人事迹、科第、任职等情况,是人物传、表的重要资料来源,也能为其他专志提供资料。
传记主人的文化活动,可为文化专志提供资料;传记主人的武功记述,可为军事专志提供资料;能工巧匠能为相关专志提供资料;道、释人物能为宗教专志提供资料等。
古代县志的职官录大多来源于此。
如:《陈氏良民宗谱》记载:陈义墀,鸿燧次子,榜名丹墀,字觐光,号彤侯,生于1865年(同治四年)7月13日戌时。
于1884年(光绪十年)入邑文庠,1885年房备,1888年荐卷,1890年补增缺,1891年中试12名举人,1892年会试房备,1895年至1896年两次荐卷,1989年大挑1等分云南,亲老告近,改掣山西,即补知县加同知衔。
历任两次寿阳,一任和顺,政绩卓著,遗有画像。
1915年告假归田,侍奉双亲。
于1929年正月5日辰时寿终内寝,葬于紫阳县城北坡。
赞曰:态度雄伟,心胸慈祥,颖悟奇特,奋志云窗,穷达守善,忠孝名扬,哲人虽萎,家国之光。
该资料就可以作为《紫阳县志·人物志》(1989)的可靠资料。
可惜,由于首轮县志资料征集过程没有征集到,只能作为第二轮县志人物志的遗漏进行增补。
(三)祠堂、坟墓、名胜古迹记载较详。
祠堂的始建、重修、规模、位置等均有记载,有些谱还专设《祠堂志》,记叙相当详尽。
坟墓往往配有绘图或照片,注明葬主名号、位置、四至、风水等。
其资料可供建设、文化、风俗、人物等专志选用。
族人聚居地的名胜古迹也是家谱记载的内容之一,有的记载当地的景观,有的记载山水、亭、台、楼、阁、桥梁等,可为旅游、建筑、交通等专志提供资料。
如:《陈氏良民宗谱》中记载的义门书院既可以成为建筑志的资料又可以作为教育志的参考。
(四)家训、族规复杂多样,涉及规范族人日常行为、祭祀、婚姻等方面,大部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标准积极的一面,如冠礼、笄礼、婚礼、丧礼、葬礼、祭礼等,是研究民俗的重要资料。
可为人口、风俗、精神文明建设等专志或章节提供资料。
“族规”、“家法”、“祖训”、“家训”、“家诫”的内容不少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封建主义思想。
也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起积极作用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友兄弟、睦近邻、慎婚姻、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这些都是今天大力提倡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等思想内容范畴。
如:《中华义门陈大成宗谱·果石庄·陕西紫阳磨沟文彬公支系谱》所记载的“明孺人家训辑略和入太君家训”都是反映先进的儒家思想的典范。
(五)世系、世录是家谱主体内容。
世系涉及族中成员的名、字、号、辈分、排行、生卒、婚配、子女、职业、文化程度、功绩、葬地、迁徙等是族人的简要履历,信息量相当丰富,大部分资料不是直接可用的,必须经过研究、比较才能有所收获。
可以从生卒年统计出这一族人的寿命情况;从子嗣繁衍统计出这一族人在某一时段人口增长情况;从儿童早殇统计数据与同一时期的灾害、瘟疫、战乱等并考察,找出因果关系;从职业统计看社会分工,分析社会经济状况;从文化程度、功绩统计分析族人教育情况等。
这些内容可为人口、文化、卫生、教育、风俗、人物和经济部类等专志提供资料。
(六)族产及契据在家谱中占一定分量,有许多珍贵史料。
有的族谱中载有遗嘱、合同、合约、田租契据、祠田管理文书、房祠产出售文契、祖山育林禁约以及因田产、墓地纠纷而引起的讼案和判决书,其内容、格式、行文都是研究历史经济难得的原始资料,还可为农业、林业、商业、税务、财政等专志提供资料。
(七)艺文收集有族中文人著作,有的也收集名人撰写与本族有关的著作、文章、诗、词等。
在这些文字中记载与一地相关的史料,可为文化、艺文和其他专志提供直接资料。
如:《中华义门陈大成宗谱·果石庄·陕西紫阳磨沟文彬公支系谱》所《》就已经收录在1989年版的《紫阳县志》艺文志。
(八)家谱的序、跋、附含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有些家谱的序文随续修次数的增多而多达几十篇。
其内容涉及了本姓源流、始祖迁徙、定居开基、修谱缘起、谱学理论等,也有涉及对本族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跋、附一般陈述修谱经过和相关事件,可为人口、文化、人物等专志提供资料。
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谱研究是地方史志研究的基础。
家谱的资料具体、详细、准确程度是其他来源的史料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要修好县志,研究当地的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大家族的家谱很有必要。
辩证处理利用关系家谱与县志编纂的关系十分密切,历代政府、名人、史志学者都十分重视家谱研究。
唐朝刘知几在编纂《史通》时就主张把谱牒编入。
宋朝乐史编纂的《太平环宇记》中辟《姓氏》等门类,广辑族谱入书。
郑樵在所编的《通志》中亦辟有《氏族略》,辑入的家谱达170余部。
清朝章学诚认为:“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方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从史学角度阐明传、谱、志、史的性质和相互地位关系。
他还主张设立志科,提出“民间修造谱牒和传状志述……都要呈副报告于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