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平衡的含义2.熟练运用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2.平衡常数和反应系数3.化学平衡原理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6.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实验题分析三、教学重点1.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原理2.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实际问题中应用平衡常数计算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先进行讲述,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2.展示实验和设想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求证,建立完成实验的思想,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平衡计算题讲解等,以图像化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流程1.学习前导入(10分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化学反应?为什么学习化学平衡很重要呢?2.观摩实验(10分钟):教师示范实验、反应原理的讲解。
3.理论学习(7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化学反应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平衡常数的应用。
4.讲解实验题(20分钟):教师选取实验题,进行讲解。
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5.学生自学小结(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整理,可以再提问。
6.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七、教学时间分配授课时长:2课时(120分钟)八、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特点和特性。
2.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根据不同的条件改变平衡常数。
3.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在化学平衡问题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5.学生疑惑解答,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进行展示交流。
以上就是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2024年高三化学高考复习备考教学计划

2024年高三化学高考复习备考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考化学总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复习的计划性,加强对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从化学科总体情况来看,由于高一年级时课时紧,任务重,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复习时间不充足。
同时,相当部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好,所以必须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过程中注意打好基础。
三、教学主要任务与要求完成化学教材(人教版)上所有的选修模块的复习,包括《化学与生活》、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六《实验化学》等内容的复习。
四、具体措施(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 认真钻研教材、教纲和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写出详细教案。
2. 上好每一节课,充分考虑到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提问、统一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努力增加学生的做题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料,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认真做好试卷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工作。
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系统复习,加强复习的计划性,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每次考试后,认真写出考试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问题,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独创性。
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新见解、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表达能力。
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来表达化学概念和化学现象,既能清楚表达又能意思完整,培养表达能力。
(三)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和听课评课活动。
1. 深化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本学期继续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积极实践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通性1.位置: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最外层电子数大部分少于4个。
2.物理通性:大部分有延展性、金属光泽,都有导热导电性等。
3.化学性质:易失电子,被氧化,金属表现还原性。
4.钠、铝、铁、铜单质的重要性质钠铝铁铜及非金属单质O24Na+O2=2Na2OO2+2Na Na2O2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2CuO Cl22Na+Cl22NaCl 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Cu+Cl2CuCl2S 2Na+S Na2S 2Al+3S Al2S3Fe+S FeS 2Cu+S Cu2SH2O 2Na+2H2O=2NaOH+H2↑2Al+6H2O2Al(OH)3+3H2↑3Fe+4H2OFe3O4+4H2不反应HCl溶液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不反应NaOH溶液及水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不反应不反应CuSO4溶液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制备2NaCl 2Na+Cl2↑2Al2O34Al+3O2↑Fe2O3+3CO2Fe+3CO2CuO+COCu+CO2二.钠及其化合物1.钠⑴钠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固体银白色较小(比水大)较小(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熔化)是电和热的良导体⑵钠的化学性质①钠及非金属单质的反应A:及氧气:4Na+O2=2Na2O(变暗);O2+2Na 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及氯气:2Na+Cl22NaCl;C:及S:2Na+S Na2S②钠及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2Na+2H2O=2NaOH+H2↑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游四处游动钠及水反应产生气体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及水反应剧烈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③钠及酸的反应:2Na+2H+=2Na++H2↑④钠及盐溶液的反应: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6Na+6H2O+2FeCl3=6NaCl+2Fe(OH)3↓+3H2↑⑤Na可及某些有机物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6H5OH+2Na→2C6H5ONa+H2↑;⑶钠的保存通常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①钠极易及空气中的O2、水蒸气反应;②钠不及煤油反应;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沉于底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2-2-3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答案: 知识点 1: 1.正四面体形 2.BeCl2,CO2 体 CH4,CCl4 知识点 2: 1.相同电子数 2.原子数目 相同原子数 电子数目 空间排列方式 V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直线形 BF3,HCHO 正四面
江 苏 教 育 版
江 苏 教 育 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sp3 杂化: 3 杂化轨道由 1 个 s 轨道和 3 个 p 轨道杂 sp 化形成,分子呈__________,如 CH4、NH+等。 4 (2)sp2 杂化: 2 杂化轨道由 1 个 s 轨道和 2 个 p 轨道杂 sp 化形成,分子呈__________,如 BF3、HCHO 等。 (3)sp 杂化:sp 杂化轨道由 1 个 s 轨道和 1 个 p 轨道杂 化形成,分子呈________,如 CO2、C2H2 等。
江 苏 教 育 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一般规则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决 定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数;价层电子对尽可能彼此 远离,使它们之间的斥力最小;通常采取对称结构。
江 苏 教 育 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2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已知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判断微粒的立体结构 时,要考虑中心原子上孤对电子的数目。同主族元素形成 的同类分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往往相似。
高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分析

高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分析爱迪生说得好:“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只要我们勤奋,在笨拙的人也不再笨拙。
也可以说:“不勤之人,一无所有。
”朋友们,让我们勤奋起来,永远不会一无所用,业精于勤,荒于嬉啊。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分析1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
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高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分析2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高三化学总复习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第2讲原电池化学电源复习目标知识建构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一、原电池1.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形成条件(1)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反应。
(2)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形成闭合回路。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两种装置①装置Ⅰ中Zn与Cu2+直接接触,会有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②装置Ⅱ中不存在Zn与Cu2+的直接反应而造成能量损耗,电流稳定,且持续时间长。
(2)反应原理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电极材料锌片铜片Cu2++2e-电极反应Zn-2e-===Zn2+===Cu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盐桥中离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子移向(3)带电粒子移动方向及闭合回路的形成(4)盐桥的组成和作用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③盐桥中离子移向与电解液中离子流向保持一致。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3)用于金属的防护: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OH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此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正极()(3)Mg—Al形成的原电池,Mg一定作负极()(4)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入正极,再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回负极()(5)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6)带有“盐桥”的原电池一般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效率高()答案(1)×(2)×(3)×(4) ×(5)×(6)√二、化学电源1.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负极材料:Zn。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人教版)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解析:①显然正确;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是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正确;④显然正确;⑤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⑥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⑦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均属于胶体,正确。
答案:D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物质的总能量。
其中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②⑤⑥C.④⑤⑥ D.①②⑤解析:由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①②⑤是正确的,分子肯定要发生变化,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等,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会吸收能量或者放出能量,所以物质含有的总能量一定变化。
答案:D3.(5月山东省实验中学理综模拟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592U原子中,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差值为143B.纯碱、CuSO4·5H2O和生石灰分别属于盐、混合物和氧化物C.凡是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NH3、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解析:A项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3,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51;B项CuSO4·5H2O是纯净物;HCl、H2SO4都是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
答案:D4.如图所示,五环中相连环间物质所发生的反应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答案:C5.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高三总复习)

8 乙 醇 分 子 间 脱 水 成 C2H5OH+HOC2H5 浓硫酸 C2H5OC2H5+H2O
醚
140C
9
乙醇与浓氢卤酸的 取代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10
乙醇与酸的酯化反 应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3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 5CH2=CH2 + 12KMnO4 + 18H2SO4―→10CO2 + 12MnSO4 + 6K2SO4 +
酸钾褪色
28H2O
4
乙烯与溴水加成 CH2==CH2+Br2 CCl4 CH2Br—CH2Br
5
乙烯与水加成
CH2==CH2+H2O 催化剂 CH3CH2OH
加热、加压
2CH3CH2OH+O2 Cu /Ag 2CH3CHO+2H2O
5 正丙醇催化氧化
2CH3CH2CH2OH+O2 Cu /Ag 2CH3CH2CHO+2H2O
6 异丙醇催化氧化
2
+O2 Cu /Ag 2
+2H2O
7
乙醇直接被氧化成 乙酸
CH3CH2OH 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重铬酸钾 CH3COOH
C16H34 高温 C14H30+C2H4
C16H34 高温 C12H26+C4H8
第 1 页 共 14 页
2、乙烯及烯烃 (易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易加成、易加聚)
1
乙烯的制备
CH3CH2OH 浓硫酸 CH2===CH2↑+H2O 170C
2
乙烯的燃烧反应 CH2=CH2+3O2 点燃 2CO2+2H2O
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甲烷及烷烃 (易燃烧、易取代、可裂解)
202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卷:化学反应与能量

202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卷: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浙江高三开学考试)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人造棉、蚕丝、棉花、涤纶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向汽油中添加乙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答案A解析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是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而电解水制氢要消耗电能,电能若是来自火力发电,会产生污染,所以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环保经济,A项正确;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CO2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可能会引起温室效应,B项错误;人造棉、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涤纶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错误;热值是1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乙醇与汽油热值不同,故混合燃料的热值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降低活化能B.废电池需回收,主要是要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答案D解析活化能是活化分子最低能量与反应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对于同一分子活化能是定值,升高温度活化能不改变,选项A错误;主要回收废电池的铁壳和其中的“黑”原料,并进行二次产品的开发制造,选项B错误;汽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乙醇是可再生资源,选项C 错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是清洁能源,推广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D 正确。
3.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第1页共14页。
2020届高三高考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四)【含答案】

2020届高三高考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a 40 Fe 56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导致海水的酸度增大,贝壳类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B.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的油脂会因水解而变质C.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D.白葡萄酒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通常添加微量SO2的目的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增加酸度,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所以珊瑚、贝壳类等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故A正确;B、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的油脂会因氧化而变质,故B错误;C、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则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故D正确。
答案选B。
2.分子式为C4H6O2的物质,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且只有一种不饱和含氧官能团的物质最多有A.8种B.7种C.6种D.5种【答案】A【解析】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且只有一种不饱和含氧官能团,说明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或酯基中的一种,当含氧官能团为-COOH 时,相应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CH2=C(CH3)COOH、CH2 =CHCH2COOH、CH3CH=CHCOOH;当含氧官能团是酯基时有如下5种:甲酸酯有3种、乙酸酯1种;丙烯酸酯1种,共8种。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羧酸、烯烃的性质,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有机物含-COOH,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分子式为C4H6O2,比饱和一元羧酸少2个H,则含碳碳双键。
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三化学总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复习目标知识建构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会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记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氧化剂+还原剂===还原得到n e-产物+氧化失去n e-产物请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请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2)NO2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5)NaHCO3+H2===HCOONa+H2O的反应中,NaHCO3被氧化()(6)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是还原剂()答案(1)×(2)√(3)√(4)√(5)×(6)×二、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及还原产物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如:(2)常见还原剂及氧化产物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
如:(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2.氧化性和还原性(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最高价态微粒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微粒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微粒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校联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34NH g HCl g NH Cl s +=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0HB .2H 的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为1142.9kJ g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H g O g 2H O l += 1Δ=285.8kJ mol H --⋅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2.(2023春·河南新乡·高三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3NaHCO 与盐酸反应B .Na 与水反应C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D .C 与2CO 反应3.(2023春·四川南充·高三校考期中)已知H 2O 2(aq)分解为H 2O(l)和O 2(g)的能量变化如图曲线A 所示,若在H 2O 2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则H 2O 2的分解过程可表示为:①H 2O 2+I -=H 2O+IO -,①H 2O 2+IO -=H 2O+O 2+I -,其能量变化如图曲线B 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①为放热反应B .2molH 2O 2(aq)具有的能量大于2molH 2O(l)和1molO 2(g)具有的总能量C .I -在H 2O 2分解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性质、质量不变4.(2023春·福建宁德·高三校联考期中)反应NO 2(g) +CO(g)NO(g) +CO 2 (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A .H(g)和O(g)形成H 2O(g)的过程要吸收能量B .等质量的H 2O(1)与H 2O(g)具有相同的能量C .2H 2(g)+O 2(g)=2H 2O(g)的能量关系可用上图表示D .在H 2(g)和O 2(g)的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7.(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工业上可以利用水煤气(2H 、CO )合成二甲醚(33CH OCH ),同时生成2CO 。
高三(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3,3,7,7-五甲基辛烷
原则5: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原则:
① 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 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 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 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⑤ 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答案:B
【解题方法漫谈三】
③新课标下可能出现的新题型
■现代光谱技术的应用
10.下图是一种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 谱图,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三、有机物的命名
内容:烷、烯、炔、苯的同系物、 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有机物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适用于简单化合物) 1~10个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个碳以上:十一、十二等。
碳架异构体:正、异、新。
CH3CH2CH2CH3
正丁烷
CH3CHCH3 CH3
异丁烷
(二)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
1、烷烃 步骤:
选主链 例 CH3 支链编号 CH3
书写名称
CH2 CH3 1 2 3 4 5 6 7 8 CH3-CH-CH2-CH2-CH—C-CH2-CH3 CH3 2,6,6 — 三 甲基 —5 —乙基 辛烷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分子式→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立体异构
例1:写出分子式为C8H10O含有一个苯环的 所有物质的结构简式
C8H8O
例2:写出分子式为C4H8链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考虑立体异构) 顺反异构判断:双键一侧的碳上连有不同的基团,
对映异构判断:手性分子 乳酸、葡萄糖等 (手性碳原子-----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 例3:写出分子式为C4H8O2酯类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C5H10O2 分碳法 只须 R1—COOH中烃基 写 对应酸 酯 的同分异构体 写出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五篇】高三化学是一个新的起点,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完整涵盖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化学知识点1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二氧化硫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高三化学知识点2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_.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化物或_氧化物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正确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错误,比如水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正确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高三化学知识点3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③制冷剂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高三化学知识点4一、三号(一)、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采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完整版)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11、化学实验安全(A)⑴实验室规则⑵实验室安全守则药品安全存放药品安全取用实验操作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化学火灾的扑救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①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
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试纸的使用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⑷P 4图标的识别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⑴过滤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⑵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⑶蒸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三化学复习应该向哪⼀个⽅向复习呢?必背的知识点⼜有什么呢?以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欢迎⼤家阅读。
⾼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
物质发⽣化学变化时⼀定伴随物理变化;⽽发⽣物理变化,不⼀定同时发⽣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物理变化时,只是分⼦间的间隔发⽣变化,⽽分⼦本⾝没有发⽣变化;发⽣化学变化时,分⼦被破坏,分⼦本⾝发⽣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状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的最外层电⼦数关系最密切。
原⼦的最外层电⼦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溶液(盐酸、澄清的⽯灰⽔、碘酒、矿泉⽔)矿物(煤、⽯油、天然⽓、铁矿⽯、⽯灰⽯),合⾦(⽣铁、钢) 注意:氧⽓和臭氧混合⽽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关。
即⼀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液氧)、氢⽓、⽔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电离出OH-分
一元碱:如NH3· H2O NaOH
(4)碱
溶解性
多元碱:如Ca(OH) 2 可溶性碱:如NH3· H2O NaOH KOH Ba(OH)2
难溶性碱:如Mg(OH)2 Fe(OH)3 强碱:如NaOH KOH Ba(OH)2 Ca(OH) 2 是否完全电离 弱碱:如NH3· H2O (5) 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H3AlO3]
②元素只讲种类, 没有数量的含义
③只适用于宏观物质的组成 ④元素的性质是由质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2)元素含量: 地壳中前五位元素的质量分数,O﹥Si ﹥ Al ﹥ Fe ﹥ Ca (3)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Cl2、六种稀有气体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4. 同位素混合体(天然)也认为纯净物,如天然含D2的H2 可认为纯净物。 5.特殊名称的纯净物:各种矾、重水、单甘油酯、混甘油 酯、石英玻璃、冰水混合物;
例.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A.一定是化合物
(B )
B.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 例.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C )
物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混合物 :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常见的气体混合物:空气(N2、O2)、爆鸣气(H2、O2)、天
然气 (主含 CH4) 、水煤气(CO、H2) 、裂解气 (乙烯、丙烯、 丁二烯) 、液化石油气
常见的液相混合物:盐酸、浓硫酸、水玻璃、福尔马林、
溶液、胶体、浊液、油(矿物油:石油,动物油,植物油) 、氨 水、氯水、王水、双氧水,天然水、煤焦油
234
不同
几乎相同
92U、 235 92U、
不同
相似
不同
相似或不同
不同
相似
金刚石、石墨、 乙醇、甲 环丙烷、环己烷; 典型例子 23892U;3517Cl、 C60;白磷、红磷;醚;甘氨酸、 甲醛、乙醛 37 Cl O 、 O 硝基乙 烷 17 2 3
例题5: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 分异构体的是( A ) A. NH4CNO与CO(NH2)2 B.新戊烷与2,2-二甲基丙烷 C.乙醇与乙醚 D. H2O与D2O(重水)
非金属氧化物 氧 (2) 化 物
酸性(酸酐) :如N2O5 SiO2 Mn2O7 成盐氧化物 碱性:如Na2O Fe2O3 两性:如Al2O3 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Na2O2 Fe3O4 NO2 N2O4
非 金 属 氧 化 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 NO
如:N2O5 SO2 SO3 CO2 SiO2
D.氢元素的四种不同微粒
C.氢元素的四种同位素
(4)比较“四同”
同位素 研究对象 相同点 原子 质子数 同素异形体 单质 元素 分子构成或晶体 结构 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 化学式 同系物 有机物 结构相似、官能 团种类和个数相 同 分子相成相差若 干个CH2原子团
不同点
中子数
结构不同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1)分子的定义: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He、X2、O2、P4、S 等。 ②非金属气态氢化物:HX、H2S、H2O、NH3、PH3 等。
③酸酐(除Si02) :SO3、CO2、N2O5、Cl2O7 等
正盐:如Na2CO3 酸式盐:如NaHSO4 NaHCO3
(6)盐 碱式盐:如Cu2(OH)2CO3 复盐:如KAl(SO4)2· 12H2O 其他:如Na3[AlF6](冰晶石)Fe(SCN)3
2. 按化学键分类
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如酸、酸酐、非金属氢化物
1.只有一种元素或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有同素异形体存在(如:O2与O3 的混合物)
2.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谓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有 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如 晶体硅:含硅 99.9999999999%
3.判断纯与不纯, 不能凭外观是否清洁和透明, 必须测定其 熔、沸点来判断
④酸类:HClO、H2SO3、H2SO4、H2CO3等 ⑤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 等 ⑥其他:CO、NO、AlCl3 等
2.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原子晶体) :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石墨(混合型晶体) 2、惰性气体(分子晶体) 3、金属单质(应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属金属晶体)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第1 讲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 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 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 子。
问题
有阳离子存在的晶体一定有 阴离子吗?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Hale Waihona Puke 3.在离子晶体中必有离子键,同时可能还含有共价键
问题
溶液中有离子存在,原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
不一定;如:酸
4、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不能真实地表示其组成
注意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化学式仅表示微粒个数 的最简比,并不能表示其真实组成。而分子晶体的 化学式就是其分子式,表示其真实的组成。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1)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阳离子:Na+、NH4+、 [Ag(NH3)2]+, 阴离子:Cl-、SO42-
注意:
1.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其固体属离子晶体, 其基本微粒是离子,
问题
有离子存在一定是离子晶体?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2.离子晶体中一定有阴阳离子
复杂氧化物 如: NO2 N2O4
碱性氧化物
如:Na2O、MgO 如:Mn2O7
金 属 氧 化 物
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复杂氧化物
如:Na2O2、Fe3O4、等
含氧酸 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 一元酸:如 HNO3 HCl 可电离出H+个数 二元酸:如H2SO3 H2C2O4 三元酸:如H3PO4 强酸:如HCl HNO3 H2SO4 HBr HI HClO4 是否完全电离 弱酸:如HF HCN HClO H2S H2SO3 H3PO4 (3)酸 氧化性酸:如HClO HNO3 浓H2SO4 酸性氧化还原性 还原性酸:如H2S HI r 难挥发性酸:如H2SO4 H3PO4 按挥发性分 易挥发性酸:如浓HCl 浓HNO3 稳定性酸:如HCl H2SO4 H3PO4 对热稳定性 不稳定性酸:如HNO3 H2SO3 H2CO3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 的物质
(六) 无机化合物分类
1.按组成、性质分类
非金属氢化物 (1)氢化物
气态:如HCl H2S PH3 SiH4
液态:如H2O
金属氢化物:如NaH CaH2
金属氧化物 按组成分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和分 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
(2)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物 质
微观角度
分子 由微粒
例题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B.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C. 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D. 物质中含阳离子则一定含有阴离子
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凡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酸性氧化物都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3. 按是否电离分类
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活泼金属氧化物
电解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题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酸分子中有几个H原子即为几元酸 D. 盐电离时,只生成一种阳离子,一种 阴离子.
原子 构成
离子
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如1 1H、 2 1H(D) 、 3 H(T) 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1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定(如O2、 O3,H2O、H2O2,CH3COOH、HCOOCH3均为 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 MnO42-为不同离子)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答案 ①正确;
第1 讲
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 NH+ 4 等可以再分;
③正确;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④正确;
⑤错误,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⑥错误,如 Fe 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