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课件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结论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阅读一个真实故事,谈谈你的感 想。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 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问题
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 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1.道德的认识功能 2.道德的调节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就是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 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善德的作用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 声音。是你安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 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 善恶,使人形同上帝! ------卢梭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反复的加以思索,他们就愈 给人心灌输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 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 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 为阶级关系,因此,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 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 化。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结论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阅读一个真实故事,谈谈你的感 想。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 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问题
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 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1.道德的认识功能 2.道德的调节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就是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 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善德的作用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 声音。是你安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 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 善恶,使人形同上帝! ------卢梭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反复的加以思索,他们就愈 给人心灌输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 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 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 为阶级关系,因此,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 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 化。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张)
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 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保留着母系社 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 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 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 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 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 主导下,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开始发展旅 游产业。先是一家一户招揽游客,后来 由多家联合成立旅游开放公司开展旅游 产业。 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始纯朴的 摩棱风俗与伦理道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 化。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 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真正人的起点。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创造出社会, 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的道德。劳动成 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这集中体现在以 下在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 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对道德的需要; 第三,在劳动中形成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 础。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个人与整体、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 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关系时, 道德才有可能发生。 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 的日趋复杂相一致。临时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早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中期以后)。 原始的图腾崇 拜、风俗习惯→道德。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 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 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 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 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 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 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 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 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 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 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演变(PPT 45张)
一、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道德赖以产生的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是人们在社会生 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 在人的所有活动中,最伟大、最有价值、也是把人真 正同动物严格区分开来的,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劳 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出社会,创造出 社会关系,创出人的道德。由于劳动,人才认识到人 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种意识。人 的一切知识,包括道德意识和知识,都是从社会实践, 首先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获得的。道德是人们的社会 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 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一、道德的起源
简单来说,道德的起源过程可简单概括如下: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相互之间的 社会关系和交往联系复杂化了,就出现了个人利益与 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于 是便产生调整这种矛盾的要求和意识。这种要求和意 识起初只是少数人的,以后经过总结和传播,逐步成 为多数人的意识和要求,形成具有道德规范意义的风 俗习惯,产生了履行这种风尚习俗的责任感和义务观 念,这便是最初的道德现象。
一道德的起源?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
一、道德的起源
(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 动力。
原始劳动的“完满性”决定了人与人、个人与整体在根本上的一 致;个人没有自我观念,没有对利益的追求,一切都从属于整体 、从属于劳动过程。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产品的剩余,使得原 始人产生了利益的观念和追求;利益的追求又把自然的差别与分 工变成了社会的差别与分工。人与人、个人与整体的统一被打破 了,而氏族要保持自身的存在,又必须维护这种统一。早已存在 的风俗习惯第一次被自觉地赋予这方面的功能,进而又创造出种 种其它形式的东西,行使着约束行为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差距越 大,对道德的需要越大,道德发生的动力也就越大。劳动不仅产 生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引起人与人的差距和矛盾,推动着道德 的产生,而且也产生了人们对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
3、封建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民,即农民比奴隶 有了较多的人身自由,使封建主不能任意宰割。封建主极力维护等级森严的纲常 秩序,农民对此则极力反抗,如此等等就构成了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第一,要求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第二,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如“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 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与理论化。把道德与政治混 为一体,力求使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为政治披上道德的外衣,为道德加上 政治、法律的权威。如封建道德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道德还被赋予神的权威,说成是上帝或上天的意志,一次论证封建道德的合理性、 神秘性和永恒性。 同时,在与地主阶级道德相对立,形成了农民阶级的道德:美德:勤劳节俭、艰 苦朴素、救穷周急。
第三节
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道德的描述等功能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三、正确评价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描述等功能
(一)描述功能:是道德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状况的一种客观描述。 区分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和道德中立的行为。 (二)判断功能:道德能够依据社会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观对个人 和社会活动进行判断和评价。道德的判断功能能使社会生活和个 人价值取向趋于和谐。 (三)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主 要依靠外在制裁(社会舆论)和内在制裁(个人良心、道德信念 以及价值观)来调节。 (四)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 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 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五)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 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认识的方式主要采取善恶、荣誉, 幸福、良心和义务等特有范畴。(其特点见P9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最新PPT课件
【教师点评】实验中的这群猴子,慢慢的把对欲望的放 纵通过理性的选择变成了对欲望的制约,最后形成了一 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乃至制度化、习俗化、神圣化。这 个过程形象的说明了人类社会中道德的起源。但是大家 要注意,猴子真正具有道德吗?虽然从以上现象来看, 猴子似乎具有产生道德的条件,但是其实不然,正像我 们所知道的,动物界虽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的现象,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而且也只能从 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索道德的起源。。
历史前提。
道德的起源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 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 的主观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趣谈]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 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 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 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 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 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 换进去一只新猴子 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 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海 K了一顿。
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 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 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 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 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 B。这猴子B 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 情形,其它四只猴子海 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 A猴子打 的特别用力。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 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 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优质ppt]
社会感情,即对同胞的同情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爱尔维修:道德是人们这种自爱感情的产物和反映。 费尔巴哈:没有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
别。
5、需要论
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 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 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就是动物合群性道德情感的表露。 同种之间互相扶持的事实(狼群、大象、企鹅)
马克·比科夫:动物们也有道德感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 “人类拥有道德感、动物没有道
德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信奉,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件事远 非这么简朴。就像人类一样,不 同的动物中也存在着道德感。但 各种动物间的道德标准都有其生 物特别性,所以很难互相进行比 较或和人类进行比较。” 咬伤同伙的狼和山狗会被“放 逐”
道德规范独立表现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学生关于道德本质的看法】: 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潜在发展 内化 是人们对各类行为所追求的,认为是正确的、理应遵守的准则,是良知引导的一种约束。作用 知道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塑造真善美。真善美化作行动。(多人这样认为)内化 符合人们追求集体美好而存在的潜在的约束。规范 道德是人类的进化。起源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一面。作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规范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规范 复杂庞大的准则体系。规范 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在人的一生中没被意识到并发掘而已。本体 摩西十诫。规范 人的精神行为准则。内化的规范 心灵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内化的规范 社会运转的隐性维持元素。从作用来说 为人类社会保持正常秩序的规范。从作用来说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尺,而这个标尺以舆论为准则、何谓道德的底线、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别。
5、需要论
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 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 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就是动物合群性道德情感的表露。 同种之间互相扶持的事实(狼群、大象、企鹅)
马克·比科夫:动物们也有道德感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 “人类拥有道德感、动物没有道
德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信奉,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件事远 非这么简朴。就像人类一样,不 同的动物中也存在着道德感。但 各种动物间的道德标准都有其生 物特别性,所以很难互相进行比 较或和人类进行比较。” 咬伤同伙的狼和山狗会被“放 逐”
道德规范独立表现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学生关于道德本质的看法】: 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潜在发展 内化 是人们对各类行为所追求的,认为是正确的、理应遵守的准则,是良知引导的一种约束。作用 知道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塑造真善美。真善美化作行动。(多人这样认为)内化 符合人们追求集体美好而存在的潜在的约束。规范 道德是人类的进化。起源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一面。作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规范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规范 复杂庞大的准则体系。规范 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在人的一生中没被意识到并发掘而已。本体 摩西十诫。规范 人的精神行为准则。内化的规范 心灵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内化的规范 社会运转的隐性维持元素。从作用来说 为人类社会保持正常秩序的规范。从作用来说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尺,而这个标尺以舆论为准则、何谓道德的底线、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课件
6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继承: 1.自己学会一两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如书法、国 画、围棋、象棋......熏陶培养这种道德情操。 2.将自己学会的推广到身边社会群体人员上,培养他 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在这时让他 们懂得什么是道德尤其重要! 3.深入社会中寻访各种社会现象,会从中不自觉地接 受各种道德传统。 4.翻看《孝经》等传统化的名著。
7
B.弘扬: 1.可以在社区中举办联欢会,表演道德传统节 目。 2.出版报或者是海报,也可以将道德传统的有 关信息,精华,重要性写成文字或改编成文 档形式放到互联网上宣传。 ......
8
LOGO
2
道德的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 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 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 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 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 处于从属的地位。
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念,因而有不同的道德评 价标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道德评价的基础。没有超阶级的、 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以前的伦理思想家,在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上,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 标准的绝对性,把它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把它看成是主观随 意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力图掩盖道德评价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以 及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善恶标准。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舆论、内心信念等。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继承: 1.自己学会一两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如书法、国 画、围棋、象棋......熏陶培养这种道德情操。 2.将自己学会的推广到身边社会群体人员上,培养他 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在这时让他 们懂得什么是道德尤其重要! 3.深入社会中寻访各种社会现象,会从中不自觉地接 受各种道德传统。 4.翻看《孝经》等传统化的名著。
7
B.弘扬: 1.可以在社区中举办联欢会,表演道德传统节 目。 2.出版报或者是海报,也可以将道德传统的有 关信息,精华,重要性写成文字或改编成文 档形式放到互联网上宣传。 ......
8
LOGO
2
道德的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 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 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 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 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 处于从属的地位。
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念,因而有不同的道德评 价标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道德评价的基础。没有超阶级的、 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以前的伦理思想家,在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上,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 标准的绝对性,把它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把它看成是主观随 意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力图掩盖道德评价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以 及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善恶标准。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舆论、内心信念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善恶观念从道德上反映了人对自身、 社会、自然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判断。
2、善恶观念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 容上是客观的,具体的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 件及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所以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善恶观念)
3、人类道德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至善,
也就是达到道德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只
有通过扬善抑恶才能实现至善)
它是非道德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18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合
起来 1.加强德治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
选择。 2.超越传统文化,确立符合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 国方略。
3.当代中国的“德治”要重点解决道 德教育和官德问题。
19
第四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 一、道德的发生 ❖ 道德的发生经历了一个蕴育——萌芽——生长的漫长过
(3)用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方式,使 道德实践活动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
11
四、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始终存在着道德 本质在于它的主体性还是规范性的争端。一 种观点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它的主体性, 因为人是道德的主体,这种伦理学被称为自 律伦理学;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的本质在 于它的规范性,因为道德是要规范人的行为 使社会生活和谐,这种伦理学被称为他律伦 理学。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的本 质在于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我们主要 从双方的辩证互动中加以认识)P84-88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二、道德的起源及构成
3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一)客体论。主要代表是宗教的神启论。神 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认为道德根源于“天”的意旨或“上帝”的启 示,从道德主体之外寻找道德的根源。
(二)主体论。一些伦理学家从道德主体之内 寻找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 或自然本性,即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先天论、 本能论、人性论。
(二)判断功能:道德能够依据社会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观对个人 和社会活动进行判断和评价。道德的判断功能能使社会生活和个 人价值取向趋于和谐。
(三)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主 要依靠外在制裁(社会舆论)和内在制裁(个人良心、道德信念
以及价值观)来调节。
(四)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பைடு நூலகம்人们, 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
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五)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 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认识的方式主要采取善恶、荣誉, 幸福、良心和义务等特有范畴。(其特点见P91)
15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前面我们所说的道德的描述等功能,归 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扬善抑恶这一目的,扬 善抑恶是道德的基本功能,因为:
(1)道德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2)道德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 (3)道德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道德反映了人对自身的态度。
10
2、是道德用实践精神把握世界 (1)道德实践过程是实际活动与精神
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2)用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方式,是
道德实践的主体的实践过程,就是实践者自 身完善的过程。
6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四、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7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 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 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 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 矛盾斗争。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 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及构成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第三节 道德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及构成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
化。
8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9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二方面: 1、是道德反映社会伦理关系
范性的辩证统一,它们互相对立,同时又互
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而且必然互相转
化,在互动之中达到统一。(统一的基础,
对立性,同一性和相互转化)
13
第三节 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道德的描述等功能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三、正确评价道德的社会作用
14
一、道德的描述等功能
(一)描述功能:是道德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状况的一种客观描述。 区分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和道德中立的行为。
4
二、道德的起源及构成
(一)道德起源 1、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唯物史
观的基本观点) 2、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3、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4、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
的诱因 5、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5
(二)道德的构成
道德实践
道德关系 构成
道德意识
道德行为 道德评价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人与人的道德关系 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道德理想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心理
12
1、道德主体是欲望和理智、情感和理性 的对立统一物;是道德实践者(道德实践的 特性决定了道德主体性具有目的性、选择自 由性和手段工具性);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是主客体的统一。
2、道德的规范性表明了道德对个人行为 和社会生活起一种制约作用,使之符合一定 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3、道德的本质在于道德的主体性和规
16
三、正确评价道德的社会 作用
(一)“道德决定论”与“道德无用论”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 合起来
17
(一)“道德决定论”与“道德无用 论”
“道德决定论”:夸大道德的能动作用,认 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
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道德无用论”:根本否定道德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