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简介
奥尔夫音乐
创新能力已成为 21 世纪事业成败的关健。
4-6 岁,是人类创新能力的第一个发 创新能力 展高峰期。
享誉世界五大洲的、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德国奥尔夫音乐 德国奥尔夫音乐 教育体系(ORFF SCHULWERK),正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根本宗旨,通过 教育体系 鼓励孩子们亲自、主动参与的音乐游戏,使他们身心平衡发展、从而塑造出一个 全人格的健康人。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 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 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自 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 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 对促进我过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语 歌 律 合 创 言: 将儿歌、童谣、谜语、数来宝等,运用说唱的方式进行节奏练习, ---可以用各种乐器自己为自己伴奏, 也可以边唱边跳。
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齐唱 唱: 独唱、 动: 奏: 作: 运用身体去表现内心的各种感受。
奥尔夫音条乐器和各种打击乐器的合奏,犹如一幅具有表现力的音 词句、节奏、旋律、律动、故事、配乐、小戏剧等等都是创作的题音乐游戏:把各种教学游戏化,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
音乐游戏 响地毯,令人如醉如痴。
材,在创作中孩子们寻求自我的发展,发挥潜能。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为精华的内容。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为精华的内容。
舞 蹈: 从世界各民族的民间舞及集体舞中认识多元文化。
戏剧表演: 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配上音乐,发挥团队精神,使综合的艺术达到 戏剧表演 美的境界。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 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 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 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简介
育的共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奥尔夫音乐教学简介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
CONTENCT
录
• 奥尔夫音乐教学概述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本原则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步骤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常用乐器介绍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各类教育场景
中应用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
01
奥尔夫音乐教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是 “原本性”音乐教育,即追求 音乐、舞蹈、语言等元素的原 本性表达,让学习者在亲身参 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将音乐、舞蹈 、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 体,让学习者在多元化的艺术 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
实践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学习者的 亲身参与和实践,通过拍打、 跺脚、唱歌等方式,让学习者 直接体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节奏训练与声势练习
节奏模仿
教师敲击节奏型,学生模仿并跟随敲 击。
声势练习
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感受不 同节奏型和力度变化。
乐器演奏技巧指导
02
01
03
乐器介绍
简要介绍本节课使用的乐器及其特点。
演奏技巧讲解
针对每种乐器,详细讲解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注意事项 。
集体合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乐器进行集体合奏练习。
双簧管
双簧片振动发声,音色柔和而 富有表现力。
单簧管
单簧片振动发声,音色浑厚丰 满,适合演奏抒情旋律。
大管
低音管乐器,音色低沉浑厚, 为管乐组增添厚重感。
奥尔夫音乐培训专用PPT
测试法
通过设计音乐测试题目,评估学 生对奥尔夫音乐理论和实践知识 的掌握程度。
反馈法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 了解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 况和进步程度的认知。
评估标准
参与度
评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奥尔夫音乐活动,展现 出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
创造力
评估学生在音乐创作和 表现方面是否具有创新
思维和独特风格。
技能水平
评估学生对奥尔夫乐器 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和 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Fra bibliotek合作精神
评估学生在团队中是否 能与他人协作,共同完
成音乐任务。
评估过程与结果
过程
教师需在每个奥尔夫音乐培训阶段进行定期评估,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结果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评估结果可 以以量化和质性两种方式呈现,以便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舞蹈教学
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强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
民间音乐与世界音乐
民间音乐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间音乐,包 括乐器、节奏和旋律特点,拓宽孩子 对世界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世界音乐
融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元素,让 孩子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培养孩子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性。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通过音乐培训,促进儿童的智力、情 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 综合素质。
VS
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特点,鼓励他 们在音乐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由来及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六)即兴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 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孩子不再是一 直被动的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 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音乐活动 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 。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三)参与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每 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表演者,而 并非只是观众,要真正的去体验, 将每个人内在的音乐本能引导出 来,并因而发挥个人的潜能,达 到自我实现。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四)本土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宝藏,选用本 国的童谣、儿歌、民谣、舞蹈、游戏、乐器 等等来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素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原本性
原本性(元素性):指从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 出发,使用音乐最原本、最朴 实、最简单的音乐 素材学习音乐。第二层含义为人们接受音乐后, 所形成的一种 无意识的音乐本能的表达。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二)综合性
综合性奥尔夫体系是一个高度 综合的整体,他的教学方式是将语言、 欣 赏、舞蹈、歌唱、绘画、乐器演 奏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加以展现的,学 习音乐永远不仅仅是音乐本身。
奥尔夫音乐教育
第一课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由来及特点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由来
奥尔夫音乐教育,它 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 夫(1895- 1982)创立的。
它与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并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是综合了音乐、 舞蹈、戏剧、绘画、文学等各种艺 术形式的教学。取材于儿童日常生 活中的经验,通过听、说、唱、跳、 奏、玩等不同形式让孩子在各种游 戏中经验、探索、创造进而认知的 教学法。
不但儿童学习起来倍感亲切,乐于学习, 同时能使本国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虽然没 有固定统一的教案,但也给了教师一个很大 的发挥空间。
奥尔夫音乐简介
奥尔夫音乐简介——最适合儿童的音乐导读:什么是奥尔夫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
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
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音乐目标
奥尔夫音乐目标奥尔夫音乐(Orff Schulwerk)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
它强调通过玩耍和创造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注重音乐的节奏、韵律和和声,以及儿童的集体合作和创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首先,奥尔夫音乐的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孩子们将通过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和手拍等方式来创造和演奏音乐。
他们将学习如何感受和理解不同音乐元素,例如节奏、韵律和声音的高低。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不仅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其次,奥尔夫音乐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集体合作和创造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经常是以集体形式进行音乐活动的,他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演奏和合唱。
通过合作和协作,孩子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此外,奥尔夫音乐也鼓励儿童进行音乐创作。
他们可以尝试编写简单的旋律、节奏和和声,通过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奥尔夫音乐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儿童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快乐和满足。
通过欣赏、演奏和创作音乐,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此外,奥尔夫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耐心和毅力,这些品质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奥尔夫音乐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通过乐器演奏、音乐创作和集体合作等方式,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集体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音乐获得乐趣和成长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途径。
奥尔夫音乐的全面介绍
奥尔夫音乐的全面介绍奥尔夫音乐卡尔·奥尔夫简介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
奥尔夫一生与慕尼黑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生于慕尼黑,就学于慕尼黑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参军,1920年随卡明斯基(Heinrich Kaminski)深造又回到慕尼黑。
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冈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1982年3月29日,奥尔夫逝世于慕尼黑。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以《博伊伦之歌》(Carmina Burana (英: Songs of Beuren), 又译作《布兰诗歌》)最为著名。
博伊伦之歌首演于1937年,是奥尔夫的舞台作品《胜利——三联剧》(Trionfi -- Trittico Teatrale, (英: Triumphs -- theatrical triptych))的第一部,副标题为“世俗歌曲”(cantiones profanae);后两部分别为《卡图利之歌,带布景的表演》(Catullo Carmina (英: Songs of Catullus), ludi scaenici, 1943年),《阿芙洛狄忒的胜利,带布景的协奏曲》(Trionfo di Afrodite (英: Triumph of Aphrodite), concerto scenico, 1950年- 1951年)。
博伊伦之歌最初作为有布景的舞台音乐发表,后来奥尔夫表示也可以作为音乐会演出使用。
奥尔夫成熟期的舞台音乐风格冷峻,强调节奏的支配地位,这也和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相适应。
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打击乐,和声简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几种,旋律创作也强调配合节奏型,但是他的节奏运用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相信许多家长对于如何让宝宝爱上⾳乐,⼜能从⾳乐中学习知识这个问题是⼗分关⼼的。
那么,在这⾥就不得不提到⼀个名词--“奥尔夫⾳乐”。
是的,今天⼩编就带您⼀起来了解奥尔夫⾳乐。
奥尔夫⾳乐实际上是⼀种教育⽅式,这种⽅式所依据的原理是原本性的⾳乐教育。
也就是说这种⾳乐是和动作、舞蹈、语⾔紧密结合在⼀起的,它是⼀种⼈们必须⾃⼰参与的⾳乐⽽主动积极对于训练和提⾼孩⼦的各⽅⾯能⼒是有巨⼤帮助的。
因此这种接近⼟壤的、⾃然的、机体的⾳乐是适合于⼉童的。
概况来说,奥尔夫⾳乐教育原理可归纳如下:
1、综合性(与动作、语⾔结合在⼀起)
2、创造性(也可称为即兴性)
3、主动性(亲⾃参与,积极互动)
4、⾃然性(回归⾃然、从本⼟⽂化出发)
5、⼤众性(⼈⼈都可以参与)
奥尔夫⾳乐并⾮⾼深的⾳乐技能的产物,⽽是重在开发⼈的潜能。
因此,它很适合作为启蒙⾳乐,让孩⼦置⾝于“玩”⾳乐的状态下去感受节奏、旋律,以及⾳乐中所包含的关于⾃然的、⼈⽂的知识。
我想这才是⾳乐本⾝应该带给孩⼦们的最⽆负担的快乐!。
奥尔夫音乐介绍资料
奥尔夫理论部分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影响1、著名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柯达依(儿童自然发展法则)奥尔夫(原本性)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使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
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
他的《学校音乐教材》正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为许多国家广泛应用。
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
他的教育思想及教材目前不仅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二、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1、生平原名(卡尔奥尔夫)西德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1895----1982)1920-------体操----音乐舞蹈学校1937《卡尔米拿布拉拿》2、一生中的音乐活动(1)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活动(2)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戏剧活动(3)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4)京特学校时期(5)“整体的艺术”观念形成时期(6)重返戏剧创作时期(7)奥尔夫音乐发展与国际化时期重点讲幼儿时期受音乐的影响1岁多时,便被各种音乐所吸引。
幼儿时期,他最喜欢坐在妈妈的脚边,听妈妈弹琴,并用玩具在地板上敲打。
不久,他被允许和妈妈一起在键盘上玩,坐在幼儿高脚椅上为妈妈“伴奏”。
玩得高兴时,他还要大叫几声。
2岁多,奥尔夫开始自己在琴上“玩”(Play),做“大声”和“小声”的合种声音游戏,并伴以歌唱或地歌游戏。
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其他方法在键盘上发声,来代替较弱的手指。
他偷偷到厨房拿来一把敲肉槌,在琴上叮叮咚咚敲了起来,结果琴被锁上了,但是他却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个小鼓。
他很快发现,只有鼓仍然很单调,于是发明了“鼓的故事”,用自己的“歌”和有节律的朗诵来叙述“鼓的故事”,边奏边说边唱。
后来,他又得到了其他“乐器”——尖声的活塞小喇叭、小钟琴。
小钟琴优美的声音在上面敲奏,像是天使在天空中飞舞。
只有他在向家里大人保证“不再用敲肉槌敲钢琴了”之后,他才被同意可以在钢琴上玩。
奥尔夫音乐 —— 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儿童的音乐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卡尔·奥尔夫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卡尔·奥尔夫(1895-1982年),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考、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
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可归纳以下几点:1、综合性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
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
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
奥尔夫音乐简介基础乐理
奥尔夫音乐简介基础乐理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起源卡尔.奥尔夫(1895_1982)是世界上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创立了奥尔夫音乐体系。
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已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地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他以一个艺术家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到艺术各种表现形式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都有着他们的共同的元素-节奏。
并利用这些因素去编设教材,起到互相推移的作用,学习变得容易快捷。
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能使孩子的视野开阔,学习兴趣倍增,久而久之便能给他们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
奥尔夫先生更看到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所以选择了游戏作为孩子授课的主要手段,将知识与训练编设在游戏中,让孩子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得到训练。
奥尔夫音乐解决了许多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难题,还极其强调与本土艺术文化的结合,自创始以来取得巨大成功,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泛地传播。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1、“元素性”的音乐教育思想。
2、从儿童出发,让儿童亲自动手去奏乐、去创造。
3、直接诉诸于感性,强调音乐教育中的感知能力的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进行乐器、能力训练、即兴创作等。
运用噪音造型(歌唱、朗诵)、动作造型(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声音造型(身体器乐活动的声势活动)及奥尔夫乐器演奏。
以上各种艺术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唤醒感觉、引起兴趣,让孩子参与到共同游戏中去;另一方面让艺术结构知识逻辑性地导入,如拍子时值、基本节奏、小节、拍号、强弱规律、力度对比、图形变化和舞台画面等等,这些艺术的基本要素给孩子们建立起概念,而这一切都在游戏中进行。
实践证明,孩子们学得开心,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这种学习还大大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他们变得开朗,好动脑筋,好提问题,敢于创作,敢于敞开心胸大胆地表现自己。
三、奥尔夫教学的真谛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奥尔夫音乐简介
奥尔夫生平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
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13至1914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15至1919年在德国各地任剧院乐长,1920定居慕尼黑从事音乐创作与教学。
1924年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发表了教材初版第一卷。
1932因为政治原因,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从1935年至1942年,从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了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开始,陆续创作了《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
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
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
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
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
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
奥尔夫音乐有什么特点
强调合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 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 养和表现能力。
灵活多变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和安排,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兴趣爱好。
02
节奏感强烈
鲜明节奏型态
简单的节奏型态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原本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舞蹈和语言是人类表达 情感的最原始的方式,它们具有自然的、内 在的联系。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音 乐、舞蹈和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不 仅仅关注音乐本身,还关注音乐与其他艺术 形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强调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演奏等,让孩子们能够 全面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拓宽他们的音 乐视野。
奥尔夫音乐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表演形式,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
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和表达
奥尔夫音乐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 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感受。
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需要与其他 孩子合作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
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奥尔夫音乐还鼓励孩子自由表达 、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增强
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06
跨文化交流价值
引入世界各地民族音乐元素
01
02
03
融合多元音乐风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引 入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元 素,让孩子接触并了解不 同文化的音乐特色。
培养包容心态
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有助于培养孩子开放、包容 的心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 境。
奥尔夫音乐介绍资料
奥尔夫理论部分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影响1、著名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柯达依(儿童自然发展法则)奥尔夫(原本性)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使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
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
他的《学校音乐教材》正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为许多国家广泛应用。
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
他的教育思想及教材目前不仅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二、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1、生平原名(卡尔奥尔夫)西德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1895----1982)1920-------体操----音乐舞蹈学校1937《卡尔米拿布拉拿》2、一生中的音乐活动(1)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活动(2)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戏剧活动(3)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4)京特学校时期(5)“整体的艺术”观念形成时期(6)重返戏剧创作时期(7)奥尔夫音乐发展与国际化时期重点讲幼儿时期受音乐的影响1岁多时,便被各种音乐所吸引。
幼儿时期,他最喜欢坐在妈妈的脚边,听妈妈弹琴,并用玩具在地板上敲打。
不久,他被允许和妈妈一起在键盘上玩,坐在幼儿高脚椅上为妈妈“伴奏”。
玩得高兴时,他还要大叫几声。
2岁多,奥尔夫开始自己在琴上“玩”(Play),做“大声”和“小声”的合种声音游戏,并伴以歌唱或地歌游戏。
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其他方法在键盘上发声,来代替较弱的手指。
他偷偷到厨房拿来一把敲肉槌,在琴上叮叮咚咚敲了起来,结果琴被锁上了,但是他却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个小鼓。
他很快发现,只有鼓仍然很单调,于是发明了“鼓的故事”,用自己的“歌”和有节律的朗诵来叙述“鼓的故事”,边奏边说边唱。
后来,他又得到了其他“乐器”——尖声的活塞小喇叭、小钟琴。
小钟琴优美的声音在上面敲奏,像是天使在天空中飞舞。
只有他在向家里大人保证“不再用敲肉槌敲钢琴了”之后,他才被同意可以在钢琴上玩。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一、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由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
它以孩子的自然兴趣和天赋为出发点,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育,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培养孩子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是全面的,需要通过唱歌、打击乐器、舞蹈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接触,同时也注重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是“从孩子开始”,即从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出发,引导孩子主动参与音乐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音乐的美妙,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角色,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这种教育理念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1.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幼儿时期是音乐感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奥尔夫音乐教育通过歌曲、打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音乐活动,帮助幼儿感知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育,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力。
3.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音乐教育的全面性,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运用全身心来感知、表达和体验音乐,这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音乐活动的合作性,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相互配合来完成音乐任务,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还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解说]奥尔夫音乐简介
奥尔夫音乐简介奥尔夫音乐简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起源卡尔.奥尔夫(1895_1982)是世界上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创立了奥尔夫音乐体系。
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已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地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他以一个艺术家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到艺术各种表现形式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都有着他们的共同的元素-节奏。
并利用这些因素去编设教材,起到互相推移的作用,学习变得容易快捷。
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能使孩子的视野开阔,学习兴趣倍增,久而久之便能给他们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
奥尔夫先生更看到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所以选择了游戏作为孩子授课的主要手段,将知识与训练编设在游戏中,让孩子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得到训练。
奥尔夫音乐解决了许多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难题,还极其强调与本土艺术文化的结合,自创始以来取得巨大成功,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泛地传播。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1、“元素性”的音乐教育思想。
2、从儿童出发,让儿童亲自动手去奏乐、去创造。
3、直接诉诸于感性,强调音乐教育中的感知能力的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进行乐器、能力训练、即兴创作等。
运用噪音造型(歌唱、朗诵)、动作造型(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声音造型(身体器乐活动的声势活动)及奥尔夫乐器演奏。
以上各种艺术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唤醒感觉、引起兴趣,让孩子参与到共同游戏中去;另一方面让艺术结构知识逻辑性地导入,如拍子时值、基本节奏、小节、拍号、强弱规律、力度对比、图形变化和舞台画面等等,这些艺术的基本要素给孩子们建立起概念,而这一切都在游戏中进行。
实践证明,孩子们学得开心,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这种学习还大大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他们变得开朗,好动脑筋,好提问题,敢于创作,敢于敞开心胸大胆地表现自己。
三、奥尔夫教学的真谛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奥尔夫 音乐 介绍
奥尔夫音乐介绍一.卡尔奥尔夫——享誉德国的作曲家、戏剧家、儿童音乐教育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强调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开发。
”二.什么是奥尔夫音乐?奥尔夫音乐是当今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它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推广应用。
奥尔夫音乐通过语言、艺术、游戏、体态律动、乐器演奏、即兴创作、美术、表演等综合艺术形式,唤醒孩子固有的节奏灵感,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宝宝对音乐的乐趣充满孩子心灵,逐渐走进艺术的殿堂。
三.奥尔夫音乐的特点1. 奥尔夫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
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
(游戏《走和跑》)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
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就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如,《在工厂》)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
培养对节奏的敏感.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2. 综合性: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音乐不是单一型式存在的,不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于一身的有机整体。
这恰前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适合低幼孩子的音乐启蒙。
(如,课堂中的美术活动)3.即兴性:即兴创作是每个人具有的应急本能。
特别是幼儿,听到音乐时,他们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可以按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没有乐器的时候,主动去创作、发挥想象,用手脚等代替进行表演。
(如,《两只老虎》)4.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音乐课,把学习唱歌、掌握相关音乐能力做为活动目标,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压力无法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而奥尔夫音乐教学,不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模仿老师,给他一个音乐的氛围,老师与学生一起去创造结果,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夫生平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
1895 年 7 月 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13 至 1914 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15 至 1919 年在德国各地任剧院乐长,1920 定居慕尼黑从事音乐创作与教学。
1924 年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1930 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发表了教材初版第一卷。
1932 因为政治原因,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从 1935 年至 1942 年,从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了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开始,陆续创作了《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 。
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
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48年到 1949 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 4 架钢琴、59 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
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
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 1973 年 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奥尔夫从 1948 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
1950—1954 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 (《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
1961 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奥尔夫晚年一直居住在乡间亚梅湖(Armmersee)岸边的房子。
他不管去哪里讲演或参加演出活动,都要回到湖边安静的家园,沉浸在大自然中,并重新获得精神与创作的活力。
1982 年奥尔夫在慕尼黑家中去世,享年87 岁。
奥尔夫音乐的优势: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即兴性;2、综合性;3、参与性;4、自然性;5、民族性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
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特点:1.节奏…. 奥尔夫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
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
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
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
如:小老鼠∣ 上灯台∣偷油吃∣ 下不来∣ 喵喵喵∣∣ 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 滚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
培养对节奏的敏感. 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2、奥尔夫教学第二个重要特点就是打击乐器。
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
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
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
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
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 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
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
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
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3、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演奏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和声思维单纯,而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均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作自由即兴性演奏。
这对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都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求孩子“动” 、“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走出奥尔夫误区:何为奥尔夫教学法?据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全称为“奥尔夫儿童音乐舞蹈基础教育”,它被放在莫扎特音乐学院第 11 系,是一种基础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它可以概括为融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注重培养幼儿感知、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教学方式。
“奥尔夫”立足于音乐但又远远超越音乐领域本身,并将教育扩展到语言、身体、自然等诸多领域中。
从教育理念上,“奥尔夫”主张“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还强调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并在世界 50 多个国家广泛地传播。
奥尔夫音乐教学起源于德国,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它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能使孩子的视野开阔,学习兴趣倍增。
参与其中的孩子形成了一个缩小的微型社会,每个人可以同时扮演指挥、领唱、伴奏等不同角色,这些角色同时又是在不停地转换。
孩子承担不同的分工,随着节奏转换不同的角色,在这过程中,培养了乐感,学会了不少音乐技能,同时将认知与训练编织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据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进行歌唱、律动、乐器合奏、即兴创作等。
运用声音造型(歌唱、朗诵)、动作造型(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身体造型(身体器乐活动的声势活动)及奥尔夫乐器,来引导幼儿去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
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新鲜有趣的游戏不断吸引了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
目前,很多早教机构已纷纷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课”,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授课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只停留在肤浅的表象认识。
专家表示,目前很多授课教师只在奥尔夫教学培训班受过短期的培训,便开始所谓的“奥尔夫音乐教学”。
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基础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非短时间就能理解,更谈不上很好地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融合至课堂对孩子进行教学。
现在大部分教师,只学到局部和表象的知识,为游戏而游戏,将游戏搬入课堂,甚至纯粹从营造气氛出发,而不知如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堂教学,是不能真正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落到实处。
奥尔夫和中国奥尔夫从未到过中国,而1962 年曾去过一次日本。
不仅如此,他青少年时还曾有过一段日本热的时期,根据日本NO 剧《乡村学校》 ( Terakoy a )撰写过一部音乐戏剧的剧本和音乐,想以此创作一部欧洲式的音乐戏剧,可是后来终于觉悟,晚年在他编撰的收献记录》( Dokumentation , 1975 — 1983 )中这样写道:(幸亏放弃了这一创作),“否则人们必然会对我说:‘年轻的欧洲朋友和日本热患者:把你的手从你根本什么也不能懂的东西那里缩回来吧,狂热代替不了学识”'。
①奥尔夫创作生涯中的这一插曲和这一番话,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说明:西方和东方的文化之间,毕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隔阂,正是这使他意识到他对日本的文化尽管向往,却“根本什么也不能懂”;这是过分的谦虚?这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不,这更由于他有一种深刻的直觉和敏锐的洞察力,能认识到东西方文化质的差异。
奥尔夫尽管是一个欧洲人,但他决没有受欧洲的局限,而心怀着全球;他的理念和精神是从全人类的共性出发的,从而他的创作和音乐尽管扎根于西方,但却能诉诸于全人类。
他在精神上和音乐上,都与东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认为:这种联系正是活力和希望的所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始终是一个灵活不过的、要求不断创造——再创造,并具有即兴性的体系,因而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位好的奥尔夫音乐教师的教学,实际上都仅仅是他令人对奥尔夫体系的一种诠释和实施,而决不能说是该体系最初威的、最正宗的代表。
(三)求实与返璞归真为什么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来从事和师事奥尔夫?首先,我们有必要尽可能深地来认识,奥尔夫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那到底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只有在这方面有所认识,才能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来学奥尔夫。
此外,我们还有必要全面地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到底和我们有什么“灵犀一点通”的地方,同时也有什么和我们毕竟存在着差异。
是否可以用一句中国成语,来概括奥尔夫的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本质?那就是“返璞归真”。
奥尔夫在20 世纪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当中,可以说是一个极少数的例外,也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试问有哪一位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如此地强调要追溯并发挥人的本性,要在音乐和音乐教育中追求原本性?试问有哪一位20 世纪的作曲家,这样绝少应用升降的变音?可是,又有哪一位20 世纪的作曲家,能像他那样以最淳朴不过的思想、语言(包括音乐语言)和音乐教材,建立起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不胜而走的音乐教育体系?能像他那样写出一部《卡尔米那·布拉拿》(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