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介绍

合集下载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概念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概念

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概念:能使单片机正常工作的最小硬件单元电路,就叫单片机最小系统。

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组成:(1)复位电路:t=RC1(t≥10ms);(2)时钟电路:C2=C3=(30±10)pF(一般是20~30pF);(3)存储器访问路经控制:EA/VPP=+5V时,先内后外。

另外,一般还有单片机的ISP下载口也包含在单片机最小系统中。

3.51系列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的原理图:这学期开了一门新的课程,单片机。

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我们所学习的就是以Atemel 公司出的8051为基础的结构及编程。

在接触过程中,我们学到了8051的最小系统,通过该最小系统,我们可以用keil软件进行编程从而实现对一些外设的控制!比如一些简单的实验:闪烁灯、模拟开关灯等等!所以制作一个最小系统就显得很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一些简单的电路图:1.电源电路:我们知道单片机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是+5V的电压,而我们不能直接得到,所以只能进行转换,用7805将+9V的电压转换成+5V的电压,焊接电路的时候注意C1,C2为极性电容,所以注意正负极。

还有那个+9V的电源,本来是很方便的,往电路上焊一个接口,直接插上电源就OK了。

但是考虑到经济问题,我给大家买的不是那种。

用的时候把线前面的接头剪了,里面应该有4条线,2根是+9V的,另两根是+24V的,我们用+9V的线就行了!电源电路图如下:2.单片机焊接电路:这个电路较为简单,而且用得是上电复位电路,所用到的元器件也很少,但是要特别注意单片机的接口,尤其是I/O接口,因为我们要用它们输出或者是进行数据传输,所以最好是能多有几个接口,所以用到双排插针或者是单排插针,用排线连接它们和外设。

3.串口焊接,也就是下载线!我们通过Keil软件编译一些程序,通过单片机实现一些功能,但是我们必须通过下载线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内部,也可以用烧写器,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利用率太低,所以我们选用下载线!本来是打算焊USB接口的,但是感觉难度很大,所以感觉还是用这个串口电路比较好,成功率较高!这个电路主要用到的就是74373锁存器。

本章导读本章首先介绍MCS5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与总线

本章导读本章首先介绍MCS5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与总线

2019/2/24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16
8.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4
(3)29C010的数据线I/O0~I/O7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一一对应 同名相连, WE 与 WR 相连。单片机 PSEN 和 RD 经过与门后与 29C010的 OE 相连,两个控制信号只要有一个有效,就可以对 29C010进行读出操作。这样的接法是把29C010芯片既看作是程 序存储器,又看作是数据存储器。 把29C010看作程序存储器是在PSEN 信号有效,即执行取指指令: MOVC A,@A+DPTR。 把其看作数据存储器是在 RD 或 WR 信号有效,即执行读写指令: MOVX A,@DPTR ;读片外数据存储器 MOVX A,@Ri MOVX @DPTR,A ;写片外数据存储器 MOVX @Ri,A (4)29C010的地址范围如表8.3,其17条地址线A0~A16取值范 围从全0到全1,就可得到其为寻址空间为00000H~1FFFFH。当
2019/2/24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7
8.1 最小应用系统与总线扩展
7
数据就被锁存在锁存器中,输入端数据变化不再影响Q 端输出。当三态门的输出允许端 OE 为低电平时,三态 门处于导通状态,允许Q端输出;当 OE 为高电平时,三态 门处于高阻隔离状态,不允许Q端输出。根据74LS373 的特性,把作为P0口地址锁存器的连接如图8.4(b)。 若采用74LS273, 因其CLK端是上升沿锁存, 所以ALE 端输出锁存控制信号必须加一个反相器,如图8.4(c)。
2019/2/24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18
8.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6
(1)两扩展芯片15条地址线A0~A14都与单片机的15条地址线 一一对应同名相连,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片内单元的寻址。 (2)两扩展芯片数据线I/O0~I/O7与单片机数据总线一一对应 同名相连。单片机PSEN 与29C256的OE 相连,用于取指控制;单 片机的 WR 与 RD 信号分别与62256的 OE 和WE 相连,用于数据的 读写控制。

51单片机最小设计系统与电源电路

51单片机最小设计系统与电源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电源、复位、振荡电路以及扩展部分等部分组成。

最小系统原理图如图4.1所示。

图4.1最小系统电路图电源供电模块图4.1.1 电源模块电路图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问题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电模块,电源模块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51单片机虽然使用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和典型的问题就是相比其他系列的单片机,51单片机更容易受到干扰而出现程序跑飞的现象,克服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为单片机系统配置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电模块。

复位电路图4.1.2 复位电路图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

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

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

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

(1)上电复位:STC89系列单片及为高电平复位,通常在复位引脚RST上连接一个电容到VCC,再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由此形成一个RC充放电回路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RST脚上有足够时间的高电平进行复位,随后回归到低电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电阻和电容的典型值为10K和10uF。

(2)按键复位:按键复位就是在复位电容上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时电容被放电、RST也被拉到高电平,而且由于电容的充电,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来使单片机复位。

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体振荡器,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

单片机最小系统与电源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与电源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电源、复位、振荡电路以及扩展部分等部分组成。

最小系统原理图如图4.1所示。

图4.1最小系统电路图电源供电模块图4.1.1 电源模块电路图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问题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电模块,电源模块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51单片机虽然使用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和典型的问题就是相比其他系列的单片机,51单片机更容易受到干扰而出现程序跑飞的现象,克服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为单片机系统配置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电模块。

此最小系统中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可以通过计算机的USB口供给,也可使用外部稳定的5V电源供电模块供给。

电源电路中接入了电源指示LED,图中R11为LED的限流电阻。

S1为电源开关。

复位电路图4.1.2 复位电路图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

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

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

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

(1)上电复位:STC89系列单片及为高电平复位,通常在复位引脚RST上连接一个电容到VCC,再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由此形成一个RC充放电回路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RST脚上有足够时间的高电平进行复位,随后回归到低电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电阻和电容的典型值为10K和10uF。

(2)按键复位:按键复位就是在复位电容上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时电容被放电、RST也被拉到高电平,而且由于电容的充电,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来使单片机复位。

振荡电路图4.1.3 振荡电路图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体振荡器,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接触过单片机的朋友们都时常会听到别人提"最小系统"这个词.那到底什么是最小系统,有怎样设计称上"最小"呢?下面让依依电子来告诉大家: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便组成了一个最小系统.但是一般我们在设计中总是喜欢把按键输入、显示输出等加到上述电路中,成为小系统。

应用89C51(52)单片机设计并制作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具有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功能。

2、使用单片机片内程序存储器。

3、具有基本的人机交互接口。

按键输入、LED 显示功能。

4、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单片机I/O口可方便地与其他电路板连接。

51单片机学习想学单片机,有一段时间了,自己基础不好,在网上提了许多弱智的问题,有一些问题网友回答了,还有一些为题许多人不屑一顾。

学来学去,一年多过去了,可是还是没有入门,现在我就把我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在大虾的帮助下能快速的入门:)在学习之前我在网上打听了一下atmel公司的单片机用的人比较多,avr系列这几年在国内比较流行,但是考虑到avr还是没有51系列用的人多,51系列的许多技术在实践中都已经的到了前人的解决,遇到问题后,有许多高人可以帮助解决,所以这次学习,选用了atmel公司的at89s52,来进行学习。

学习单片机是需要花费时间实践的;学之前我们先准备好所需的东西一、所需硬件at89s52一片;8m晶振一个,30pf 的瓷片电容两个;10uf电解电容一个,10k的电阻一个;万用板(多孔板)一块;其他的器件如电烙铁一把30w的,松香,焊锡若干,如果是第一次学习,不知道这些东西,没关系,以下是它们的照片: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2 8m晶振22pf瓷片电容电解电容图1/4 w 10k 的电阻普通的电木万用板好了,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做成我们的最小系统了:)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怎么焊接丫?不用着急,过一会我们把原理图给大家画出来大家就会了。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及实验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及实验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及实验(含调试程序)--------------------------------------------------------------------------------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及实验一、任务开发单片机最小系统二、任务分析:该系统具有的功能:(1)具有2位LED数码管显示功能。

(2)具有八路发光二极管显示各种流水灯。

(3)可以完成各种奏乐,报警等发声音类实验。

(4)具有复位功能。

三、功能分析(1)两位LED数码管显示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的P0口接两个数码管来现这个功能;(2)八路发光二极管显示可以利用P1口接八个发光二极管实现这个功能;(3)各种奏乐、报警等发声功能可以采用P2.0这个引脚接一蜂鸣器来实现。

(4)利用单片机的第9脚可以设计成复位系统,我们采用按键复位;利用单片机的18、19脚可以设计成时钟电路,我们利用单片机的内部振荡方式设计的。

四、设计框图五、最小系统电路图设计根据本系统的功能,和单片机的工作条件,我们设计出下面的电路图。

六、元器件件清单的确定:数码管:共阴极2只(分立)电解电容:10UF的一只30PF的电容2只220欧的电阻9只4.7K的电阻一只1.2K的电阻一只4.7K的排阻一只,12MHZ的晶振一只有源5V蜂名器一只AT89S51单片机一片常开按钮开关1只紧锁座一只(方便芯取下来的,绿色的)发光二极管(5MM红色)8只万能板电路版15*17CMS8550三极管一只4.5V电池盒一只,导线若干。

七、硬件电路的焊接按照原理图把上面的元件焊接好,详细步骤省略。

八、相关程序设计针对上面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出本系统的详细功能:(1)、第一个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1”。

(2)、第二个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2”。

(3)、依次类推到第八个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8”。

以上出现的是流水灯的效果(4)、所有的发光二极管灭了,同时数码管现实“0”。

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一、内容及要求内容:设计制作一个51最小系统,用最小系统控制8个发光2极管。

要求:全部点亮,依次点亮,交换点亮;用最小系统控制蜂鸣器;用最小系统控制电机。

二、设计思路使用AT89C51单片机时无须外扩存储器。

因此,本流水灯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由发光二极管、晶振、复位、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软件组成的单个单片机.八个发光二极管D1-D8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2。

0-P2.7接口上,当给P2。

0口输出“0”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当输出“1"时,发光二极管熄灭。

可以运用输出端口指令MOV P0,A或MOV P0,#DATA,只要给累加器值或常数值,同理,接在P2.1~P2.7口的其他7个LED的点亮和熄灭的方法同LED1。

因此,要实现图2-1 主程序流程图流水灯功能,我们只要将发光二极管LED1~LED8依次点亮、熄灭,8只LED灯便会一亮一暗的成流水灯了.在此我们还应注意一点,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以及单片机执行每条指令的时间很短,我们在控制二极管亮灭的时候应该延时一段时间,否则我们就看不到闪烁效果。

程序启动时跳转到键盘判断模块程序中,此程序里面包含Key1~Key5的按键情况判断,循环检测直到有按键按下的时候,程序转去相对应按键的彩灯显示的花型模块,与此同时,当按键Key6有闭合时,程序中调用延时程序程序时,给延时参数赋值上另一个值,是延时程序延时时间发生改变,以达到不同快慢节奏闪烁的彩灯.具体程序流程图2-1所示。

三、硬件设计3。

1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问题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电模块,电源电路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电子设备除用电池供电外,还采用市电(交流电网)供电。

通过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后,得到稳定的直流电。

直流稳压电源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直流稳压电源为+5V。

如下图所示: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一般有3种制作形式,分别是分立元件构成的稳压电源、线性集成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

AT89C51单片机最小化系统

AT89C51单片机最小化系统

2。

AT89C51单片机最小化系统安装测试我们从套件中找出要用到的元件,如下图:单片机的最小化系统是指单片机能正常工作所必须的外围元件,主要可以分成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我们采用的是AT89C51芯片,它内部自带4K的FLASH程序存储器,一般情况下,这4K的存储空间足够我们使用,所以我们将AT89C51芯片的第31脚固定接高电平(P CB画板时已经接死),所以我们只用芯片内部的4K程序存储器。

单片机的时钟电路有一个12M的晶振和两个30P的小电容组成,它们决定了单片机的工作时间精度为1微秒。

复位电路由22UF的电容和1K的电阻及IN4148二极管组成,以前教科书上常推荐用10UF电容和10K电阻组成复位电路,这里我们根据实际经验选用22UF的电容和1K的电阻,其好处是在满足单片机可靠复位的前提下降低了复位引脚的对地阻抗,可以显著增强单片机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二极管的作用是起快速泄放电容电量的功能,满足短时间多次复位都能成功。

判断单片机芯片及时钟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万用表测量单片机晶振引脚(18、19脚)的对地电压,以正常工作的单片机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为例:18脚对地约2.24V,19脚对地约2. 09V。

对于怀疑是复位电路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的单片机也可以采用模拟复位的方法来判断,单片机正常工作时第9脚对地电压为零,可以用导线短时间和+5V连接一下,模拟一下上电复位,如果单片机能正常工作了,说明这个复位电路有问题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下面给出一个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图.说明复位电路: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由图并结合"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可以知道,当系统一上电,RST脚将会出现高电平,并且,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典型的51单片机当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所以,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一般教科书推荐C 取10u,R取8.2K.当然也有其他取法的,原则就是要让RC组合可以在RST脚上产生不少于2个机周期的高电平.至于如何具体定量计算,可以参考电路分析相关书籍.晶振电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于有串口通讯的场合)/12MHz(产生精确的uS级时歇,方便定时操作)单片机:一片AT89S51/52或其他51系列兼容单片机特别注意:对于31脚(EA/Vpp),当接高电平时,单片机在复位后从内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当接低电平时,复位后直接从外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这一点是初学者容易忽略的.因此可以看出,其实要熟悉51单片机的40个引脚功能也很容易:总共40个脚,电源用2个(Vcc和GND),晶振用2个,复位1个,EA/Vpp用1个,剩下还有34个.29脚PSE N,30脚ALE为外扩数据/程序存储器时才有特定用处,一般情况下不用考虑,这样,就只剩下32个引脚,对于初学者,这32个引脚就是要经常跟它们打交道的了.它们是:P0端口P0.0~P0.7共8个P1端口P1.0~P1.7共8个P2端口P02.0~P2.7共8个P3端口P3.0~P3.7共8个。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以流水灯为例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 一 .认识51单片机的管脚(以PDIP40封装为例)
1) 从有缺口的左侧呈“U”字型编号 2) 电源引脚(2个):左下角接GND(20脚) 右上角接VCC(40脚)
3)输入输出引脚(32个):P0, P1,P2,P3四组,每组8个
P0: P1: P2: P3: P0.0~P0.7 (第32~39脚) P1.0~P1.7 (第1~8脚) P2.0~P2.7 (第21~28脚) P3.0~P3.7 (第10~17脚)
第9脚
4)复位引脚(1个):RST
5)频率引脚(2个):XTAL1(19脚)与XTAL2(18脚)
6)存储器引脚(1个):~~~ EA
(31脚)
PSEN ~~~~~ (29脚)
7)外部存储器控制引脚(2个):ALE(30脚) 与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 二. 什么是51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 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 电路. 1 . 时钟电路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 2 . 复位电路
3. 存储器设置电路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三. 流水灯(外围电路)的原理图
8位共阳LED灯原理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四 . LED灯参考程序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此文件中定义了51的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ms) // 延时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i; while(ms--) { for(i = 0; i < 12片机最小系统

c s五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c s五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五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一、概述C51是一种经典的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在实际应用中,最小系统电路是单片机正常工作的基础,因此掌握C51最小系统电路的设计原则对于学习和应用单片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C51最小系统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具体实现。

二、C51最小系统电路的基本原理C51最小系统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外部晶体振荡器产生时钟信号,为单片机提供时序信号;通过外部上电复位电路提供复位信号,确保单片机在上电时能够正常启动。

最小系统电路还需要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以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

三、C51最小系统电路的具体设计1. 外部晶体振荡器外部晶体振荡器是C51最小系统电路中的关键部件,它可以提供单片机正常的时钟信号。

通常情况下,常用的外部晶体频率为11.0592MHz,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其他合适的频率。

外部晶体振荡器的接线方式如下:1) 将晶体的两个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2) 在晶体的两个引脚和单片机的电源地之间分别连接两个电容,用于滤除晶体振荡过程中的噪声。

2. 上电复位电路上电复位电路是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能够正常启动的重要部件。

上电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路中的电容和电阻延时产生一个复位信号,确保单片机在上电时能够进行复位操作。

上电复位电路的接线方式如下:1) 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复位引脚,另一端连接到VCC引脚;2) 使用电容和电阻来构成延时电路,使得在上电时能够生成一个适当长度的复位信号。

3.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是C51最小系统电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保证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7805稳压芯片来提供5V稳定电压,具体接线方式如下:1) 输入端接入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到单片机的VCC引脚和其他外围元件所需的电源引脚;2) 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适当大小的电容,用于滤波并保证稳定输出。

四、C51最小系统电路的调试与验证完成C51最小系统电路的设计和布线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试和验证工作,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与调试实验实验指导书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原理 (1)三:实训任务. (2)四:最小系统的构成 (3)五:程序 (7)六:心得体会 (7)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Protel、keil)2. 掌握单片机片内程序存储器下载方法3. 掌握单片机程序设计(汇编及C51)二:原理1、什么是单片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用专业语言讲,单片机就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芯片。

2、最小系统的概念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便组成了一个最小系统.但是一般我们在设计中总是喜欢把按键输入、显示输出AT89C51高性能8位单片机功能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alsh闪速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3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6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震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 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持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等加到上述电路中,成为小系统三:实训任务.1)认识MCS-51的ROM及片外RAM空间:认识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ROM)的空间范围;汇编指令编码在ROM中存储形式;掌握指令编码和指令编码所在地址的概念;了解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ROM)固定地址的用途。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由51单片机芯片、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电
源电路等组成的最基本的硬件系统。

它是进行51单片机软件开发和运行
的基础,对于学习和应用51单片机技术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

1.51单片机芯片
51单片机是由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种8位微控制器,是指基于哈佛
结构、具有复杂存储器结构和指令集的通用型单片机。

51单片机具有很
强的通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控制系统中。

常用的51单片
机芯片有AT89C51、AT89S52等。

2.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是指为51单片机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的电路。

由于51单片
机是以时序为基础进行工作的,因此时钟信号对于单片机的运行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时钟电路采用晶体振荡器作为时钟源,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一般
为11.0592MHz。

时钟电路还包括电容和电阻等元件,用于保持晶体振荡
器的稳定性。

3.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是指对51单片机进行复位操作的电路。

当51单片机上电或
按下复位按钮时,复位电路会向单片机的复位引脚发送一个复位信号,使
单片机回到初始状态。

复位电路一般由电源滤波电路、复位电容和复位电
阻等元件组成。

4.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是指为51单片机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的电路。

由于51单片机对电源电压的要求较高,一般在3.3V至5V之间,因此电源电路需要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电源电路一般由稳压电路、电容和电阻等元件组成。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包括电源供电电路与I/O 扩展及选通电路)
本设计使用的最小系统板是以80C52 单片机为内核,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CPU 外接11.0592MHz 的晶振,主要由74LS373 锁存电路、74LS138 译码电路以及按键、显示器件、ICL7135 及其外围典型电路组成,并用8255 外扩了I/O 接口。

最小系统电路如图1所示。

本电路需外接一个AC220/9V 的变压器,变压器的二次侧通过整流滤波后输入CW7805便可得到+5V 电压,此电压做最小系统的电源。

系统中通过8255外扩了PA、PB、PC共24个I/O口,以便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

用74LS138的输出作为各个芯片的译码选择端,除最小系统中使用的Y0~Y3外,还有Y4~Y7可供其它扩展使用。

图最小系统电路图
本文来自: 原文网址:/mcu/51mcu/0084195.html。

C51最小系统的电路原理

C51最小系统的电路原理

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电路原理与制作——吴越1 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及电路原理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并可工作的单片机系统,相关的资料网上或书店都很多。

图1为一个常见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C51最小系统电路由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组成。

另外还需要DC+5V的电源最小系统才能工作。

(1)复位电路: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很关键,当程序运行不正常或死机时,就需要进行复位,一般有两种复位方式。

①上电复位:由电容C3和电阻R1串联组成,系统一通电,RST脚(9脚)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

典型的C51单片机当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

一般C3取10μF、R1取10K。

也有不同取值的,原则是RC组合要在RST脚上产生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

②手动复位:由电阻R2和开关S组成,R2取值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能把复位脚的电压下拉至0.5V以下即可,可以把R2理解为缓冲电阻或与C3、R1组成防抖动电路,也有不用R2的。

单片机通电启动后,电容C3两端的电压持续充电约为5V,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接近于0V,RST脚为低电平,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当按下开关S时,开关导通,电容被短路,电容释放之存储的电量。

电容两端的电压从5V降到约等于0V,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上升到约等于5V,RST脚为高电平,系统进入复位状态。

(2)时钟电路:时钟电路由晶振CY和C1、C2组成,一般晶振的取值1.2MHz~24MHz。

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或12MHz,11.0592MHz适用于串口通讯,12MHz适用于定时控制,C1、C2一般取15pF~50pF。

如果要自己设计单片机系统的PCB板,注意,C1、C2要紧靠晶振CY,并且晶振CY和C1、C2要紧靠C51芯片,以保证振荡器可靠的工作。

系统通电后可以检测一下晶振是否起振。

若起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XTAL2会输出很漂亮的正弦波波型,也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用直流档)XTAL2和地之间的电压,可以看到有2V左右的电压(有效电压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介绍
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的极性电容C1的大小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复位时间,一般采用10~30uF,51单片机最小系统容值越大需要的复位时间越短。

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Y1也可以采用6MHz或者,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更高频率的晶振,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的振荡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处理速度,频率越大处理速度越快。

单片机最小系统起振电容C2、C3一般采用15~33pF,并且电容离晶振越近越好,晶振离单片机越近越好
口为开漏输出,作为输出口时需加上拉电阻,阻值一般为10k。

其他接口内部有上拉电阻,作为输出口时不需外加上拉电阻。

设置为定时器模式时,加1计数器是对内部机器周期计数(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即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

计数值N乘以机器周期Tcy就是定时时间t。

"
设置为计数器模式时,外部事件计数脉冲由T0或T1引脚输入到计数器。

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T0、T1引脚电平。

当某周期采样到一高电平输入,而下一周期又采样到一低电平时,则计数器加1,更新的计数值在下一个机器周期的S3P1期间装入计数器。

由于检测一个从1到0的下降沿需要2个机器周期,因此要求被采样的电平至少要维持一个机器周期。

当晶振频率为12MHz时,最高计数频率不超过1/2MHz,即计数脉冲的周期要大于2 ms。

标识符号地址寄存器名称
P3 0B0H I/O口3寄存器
PCON 87H 电源控制及波特率选择寄存器
SCON 98H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SBUF 99H 串行数据缓冲寄存器
TCON 88H 定时控制寄存器
TMOD 89H 定时器方式选择寄存器
TL0 8AH 定时器0低8位
-
TH0 8CH 定时器0高8位
TL1 8BH 定时器1低8位
TH1 8DH 定时器1高8位
)
密码键盘
一.密码键盘简介
密码键盘是金融收银系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外部设备之一,广泛应用在通讯、政府、交通、政府、工商、税务、超市等服务行业,配合银行系统、POS机和管理系通中使用,主要是用来输入密码。

随着银行卡使用者的增多和刷卡消费的日益盛行,密码键盘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

密码键盘种类划分按照:液晶、语音、加密、触摸等来进行分类。

各个行业对密码要求不同而不同,触摸密码键盘是目前最为先进,整个按键面板用触摸屏来代替,极大的提高了密码键盘的实用性、二次开放性、安全性而且可以防侧看防偷拍等特殊功能。

二.技术参数
接口:RS232,TTL,5芯圆口,PS/2,AV键盘格式,
密码键盘
|
工作电压:+5V/DC±5%
工作湿度:10%-90%RH
工作电流:<100mA
参考尺寸:150mmX90mmX75mm
按键类型:水晶按键,机械按键,触摸屏
键值:F1、F2、小数点、0-9、“确认”、“清除”共15个,注:各个行业不同,需要不一样,键值也不一样。

颜色:白色为主,还有黑色
材料:ABS
语音:您好,请输入密码。

您好,请再次输入密码等。

命令:启动命令Ctrl+“+”、Ctrl+“-".或者外接控制器来控制通常是这样的,可能各个系统可能要求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