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3485:2016文件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对产品的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实施控制,以证实其过程能力,能够满足稳定生产的需要,进而确保产品满足顾客和法规的需求,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特殊过程的确认。
3、职责3.1 工程部:过程确认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识别并确认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中的特殊过程。
负责编制及批准过程确认文件,如过程确认计划和过程确认报告,并将确认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纳入工艺转换阶段的相关文件内。
3.2 生产部a) 负责配合工程部编制过程确认计划和确认报告;b) 组织相关人员、场地、设备等过程确认的环境,协助工程部过程确认的实施。
3.3 品管部:负责参与过程的确认,负责配合工程部编制过程确认计划和确认报告,并实施相应的产品检验。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指导及协调过程确认的全过程;当各部门在过程确认过程中有争议发生时进行最终裁决。
4、定义4.1 特殊过程: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或没有被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因此,缺陷在产品使用中或服务已交付之后才会显现。
4.2 验证(Verify):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肯定(产品)已符合规定的要求。
4.3过程确认(Process Validation):制定能高度保证某—特定的生产过程可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规格标准和质量特性的产品的正式成文证据。
4.4过程确认方案:说明如何实施确认的文件,包含了测试参数、产品特性、生产设备和由什么构成可接受测试结果的判断要点。
4.5 IQ(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安装鉴定,有客观证据支持,即正确地考虑到所有符合厂商规格的过程设备和辅助安装系统的主要布置和设备供应商的说明。
4.6 OQ(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操作鉴定,有客观证据支持,即使产品符合所有预定要求的过程控制范围和作用程度。
4.7 PQ(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性能鉴定,有客观证据支持,即在预期条件下,过程连续地产出符合所有预定要求的产品。
ISO13485-2016部门职责权限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协调有效地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用以明确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除设置职责权限外,本公司还确立内部沟通制度,以保证畅通的、有序的沟通渠道。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经营服务全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和人员所能实施的权限和应尽的义务。
3.0组织和职责3.1主责部门(人)本程序的主责部门为管理者代表(人)和办公室,主管领导为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和办公室负责依据总经理确认的职责和权限分配制定本程序;——管理者代表和办公室负责完成职责和权限确认和调整的各流程;——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办公室负责职责权限相关记录的形成、控制和管理。
3.2相关部门各部门负责配合办公室按职责权限要求开展工作。
4.0程序4.1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人力资源规模,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设置为:4.2特殊要求1)管理者代表为总经理指定的一名管理层成员,无论他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他应获得相应的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2)生产和质量负责人除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要求外,不得相互兼任。
4.3主要职责和权限确认和调整的流程1)管理者代表及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公司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编写各部门和人员职责与权限,经公司内部评审通过后由总经理批准实施;2)各部门针对在执行过程中因内外部环境变化原因导致应当调整职责与权限时,向管理者代表提出调整建议;3)管理者代表将各部门提出的建议整理,提出职责和权限调整报告报总经理审核;4)经公司内部评审通过后由总经理批准;5)办公室按照批准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文件修改工作,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实施;6)办公室应及时针对新职责和权限制定职务任命书,职务免职书,任聘、解聘和续聘等,由总经理批准盖章后生效。
7)职责和权限的延续和变化均应及时内部沟通,必要时通知顾客。
ISO13485:2016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和医疗器械产品的软件各功能满足预期用途,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医疗器械软件。
3、职责3.1 工程部:按公司的程序要求进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进行软件验证、集成和软件维护,软件的生产周期评估。
3.2 品管部:负责软件使用前的确认。
3.3 采购部:负责软件变更后的确认。
4、定义4.1 医疗器械软件:旨在包括在被开发的医疗器械内的已开发的软件相同,或者预期本身用作医疗器械而开发的软件。
4.2 软件的安全性级别:制造商应按照软件系统引起的危害对于患者、操作者或其他人员的可能影响,赋于每个软件系统一个软件安全性级别(A、B 或C) 。
A级:不可能对健康有伤害或损坏。
B级:可能有不严重的伤害。
C级:可能死亡或严重伤害。
4.3 黑盒测试:将系统(软件和硬件)看作不能打开的黑盒,在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只依靠系统需求说明书,从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据,也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或外部特性,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功能测试)。
4.4 白盒测试:即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这种测试允许测试者考虑系统的内部结构,并根据系统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而不考虑系统的功能。
4.5 版本:某一配置项的已标识了的实例。
注:软件产品某版本的修改产生了一个新版本,但要求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5、内容5.1软件的分类根据软件的作用方式不同,软件分类及定义见下表:5.2 软件的生存周期工程部负责软件的生存周期的评估,对软件进行确认。
软件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适当时,在这类软件的变更后或应用时进行确认。
软件确认和再确认有关的特定方法和活动应与软件应用相关的风险相一致,包括对产品符合规范能力的影响。
5.3 软件测试工程部制定软件的测试方法,规范软件测试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5.3.1 测试的分类a. 软件项各模块的单元测试;b. 软件组装测试;c. 软件确认测试;5.3.2 测试方案的策划测试方案的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 单元测试计划、软件组装测试计划;b. 软件验收确认测试计划;c. 测试用例设计;d. 测试环境和工具;e. 测试结果的判定准则;f. 测试的组织和人员安排;g. 用户文档5.3.3 工程部按照软件测试方案的要求,在各软件模块、软件项和软件系统设计实现过程各阶段进行软件测试。
ISO13485:2016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规定本公司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内容和要求,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设计和开发满足顾客、技术标准规定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以及21 CFR 820质量体系法规等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活动,包括硬件及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
3、职责3.1 工程部:3.1.1 负责编制和执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对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组织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
3.1.2 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产品设计问题,生产工艺的编制,工装夹具的设计与制作。
3.1.3 负责按风险管理报告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3.2 生产部:负责组织试产,参与相关过程评审。
3.3 采购部:参与设计评审;负责试产过程中的物料采购。
3.4 业务部:负责市场调研并参与相关的设计评审。
3.5 品管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测试,并参与相关过程的设计评审。
4、定义4.1 医疗设备软件:开发目的是合并入医疗设备中的软件系统,或者凭自身条件和用途可被用作医疗设备的软件系统。
4.2 设计和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注1:术语“设计”和“开发”有时是同义的,有时用于规定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
注2:设计和开发的性质可使用限定词表示(如产品设计和开发或过程设计和开发)。
4.3设计评审:为确定与设计和开发有关的事项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4 设计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产品规定要求已得到要求的认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变换计算;将新的设计规范与以前类似的设计规范进行比较;进行检验与试验;文件发放前的评审。
4.5设计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认可。
5、内容5.1设计和开发策划5.1.1 设计项目来源◇业务部、工程部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动向,有针对性的做市场调研,收集市场情报。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历史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医疗器械批生产记录历史记录(医疗器械历史记录DHR)管理,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销售到美国的医疗器械产品。
3、职责3.1 品管部:批生产记录(DHR)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实施原材料、过程、成品的检验和试验,形成检验过程记录。
负责产品批生产记录(DHR)的验证和批准放行,由文控中心负责整理并归档。
3.2 生产部:负责实施生产,并形成生产过程记录,并按批提交至品管部。
3.3 货仓部:负责形成成品的入库、出库记录、发货记录并按批提交至品管部。
3.4 业务部:负责整理销售订单或顾客合同、形成生产批号、发布发货指令并按批提交至品管部。
4、定义5.1 批生产记录/产品历史记录(DHR):是指该批产品生产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记录。
5、内容5.1产品历史记录(DHR)要求5.1.1批生产记录/产品历史记录(DHR)的建立证明该批成品按照产品主记录所要求的全部生产过程已经完成,确保每批或单个产品的DHR得到保持,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便于实现可追溯性。
5.1.2产品历史记录(DHR)应包含以下信息或指明其位置1)生产日期;2)生产数量;3)交付放行数量;4)验收记录,证明产品按照主记录(DMR)生产的记录;5)每台产品的原始标识标签和粘贴使用的标签;6)使用的任何产品标识如生产批号或流水号。
5.1.2 品管部依据经批准的有效的产品主记录,编制发布产品历史记录(DHR)清单,主要包括批生产历史信息和记录。
5.2 产品历史记录(DHR)清单用于规定并记录每台、每组或每批特定产品所涉及的全部记录,包括验证和批准的信息,其内容根据具体产品类别确定,但至少包括:原材料入库/出库数量;检验数量;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数量;成品入库数量;不符合/不合格情况;记录名称、编号、存档位生产线编号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情况。
5.2.1 生产任务通知单用于记录生产部门当日的生产任务信息,内容至少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数量、生产批号和流水号等。
ISO13485:2016生产作业环境和清洁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明确本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的要求,防止工作环境的条件能对产品质量有负面影响,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作业环境控制及产品清洁控制活动。
3、职责3.1 工程部:负责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包括工作过程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编制生产作业环境文件及产品清洁作业文件。
为满足作业环境要求及清洁要求提出防护设施配置要求及负责配置。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要求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与可靠性,防止产品失效。
按照工程部编制的作业文件要求进行生产作业环境控制及产品清洁控制的实施。
3.3 品管部:负责监督作业文件的执行。
若工作环境的条件能对产品质量有负面影响,须由品管部负责对工作环境进行监视和控制。
4、定义无。
5、内容5.1 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控制主要包括:生产现场清洁卫生环境管理、员工卫生管理、防静电管理及生产区、仓库虫害管理等。
5.1.1 生产现场清洁卫生管理◇生产现场应保存基本的卫生环境要求,生产现场地面须防静电油漆涂层处理,墙壁光滑无粉尘脱落,窗户应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
◇若产品有温湿度要求,则车间须配置空调(有冷风)或空调及排风,干燥设备,观察并保留《温湿度检查记录》,温湿度超标时,须同时记录采取措施的记录。
◇生产现场的物料,成品,半成品须标识清楚,摆放有序。
暂时不用的物料及半成品须有外包装,以防止灰尘的影响。
◇若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无尘或少尘要求,应达到无尘车间的要求,按无尘车间的设计要求进行管理。
5.1.2 员工卫生管理◇员工进入车间应穿工衣及工鞋,戴工帽,工帽应可以有效遮挡住头发外露。
◇进入车间处须设有鞋柜,以存放员工个人物品,禁止私人物品带入车间。
◇员工应保留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剪指甲,工衣保持干净。
◇员工的个人物品不可戴入车间。
◇不可在车间吃零食、喝饮料,禁止吸烟,保持工作台面卫生。
ISO13485-2016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对产品的检验及试验状态加以识别,保证确为合格的产品可发放、再加工、使用及交付。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生产用物料、在线品及成品。
3.0权责3.1仓库:负责来料的待检验状况的标识;库存品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保持。
3.2生产部:负责在线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的保持。
3.3品质部:负责依据检验结果,对相应原物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状态标识。
4.0程序要求4.1进料检验状态4.1.1所有进料经仓管员清点数量初步验收后,放置于“来料待检区”,品质部IQC参照《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
4.1.2如检验合格,品质部IQC在《送货单》上签名认可,并在检验外箱贴绿色“XXX IQC PASS”标识(见附件1),仓库据此作入库动作。
4.1.3如检验不合格,则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并在产品外包箱上贴红色“不合格品”标签(见附件2)。
仓库负责将不合格物料放于“不良品区”,并配合相关部门作相应处理。
4.2制程检验状态4.2.1生产部对制程待检产品堆放于黄色区域内;品质部按《检验指导书》进行制程检验,制程检验合格后品质在外箱标签上加盖“QC PASS”章(见附件3),并有入库员对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入库。
4.2.2如不合格,则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并在产品的包装箱上贴上红色“厂内不合格品”标识(见附件4)。
4.3出货检验状态4.3.1品质部按《检验指导书》对放置于“出货待检区”的产品进行检验。
4.3.2出货检验合格后,在产品的外标签上贴绿色“XXX OQC PASS”标签(见附件5),仓库办理出货手续。
4.3.3如检验不合格则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并在外包箱上贴上红色“厂内不合格品”标识(见附件4)。
4.4客户退回产品由品质部确认后,外包装箱上贴上红色“客退不合格品”标识(见附件6),统一放置在“不良品区”。
4.5对于“进料检验、制程检验、出货检验”过程中发现可疑产品待判定时,立即放置于“MRB 区”隔离,避免与良品混淆。
ISO13485-2016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达到客户满意。
并符合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规定。
2.0范围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的监测、再评价工作。
3.0权责3.1 总经理:批准发布医疗器械公告性通知或产品追回。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对不良事件的报告、评价和控制。
3.3 销售部门:负责不良事件日常检测及信息采集、内外部工作协调、答复客户。
3.4 质量部:不定期对不良事件整改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
4.0程序要求4.1术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
严重伤害,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危及生命;(二)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三)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4.2 不良事件发现、报告4.2.1 销售部门主动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收集其产品发生的所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已交付的医疗器械实施有效监测,一旦发现有可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进行详细记录,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并立即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4.2.2 由质量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
其中,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
认为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但是应当及时告知被越过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4.2.3 质量部在首次报告后的20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
ISO13485-2016不合格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为加强不合格商品的管理,防止不合格商品对患者构成危害,特制定本控制程序。
2.0范围适用于对医疗器械的生产、养护及销售和服务实现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情况。
3.0权责3.1销售部门负责售后产品及服务的识别、处理,跟踪不合格产品及服务的处理结果;3.2质量部门负责生产产品不合格的控制和处理;3.3仓库负责库房内储存条件不合格控制处理;3.4总经理负责审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4.0程序要求4.1不合格的分类a) 产品交付前不合格:产品采购到出库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现象;b) 产品交付后不合格:产品交付顾客后由顾客反馈的不合格现象;4.2不合格范围4.2.1采购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注册证》等或超出有效期的商品。
4.2.2包装破损、标识不清的;无产品合格证;产品不在有效期内;4.2.3产品质量不符合法定的质量标准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
4.3交付前不合格品的确认4.3.1质量验收人员在验收的过程当中发现的外观质量、包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或通过质量复检确认为不合格的;4.3.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的质量公报品种、通知禁售的品种,并经公司质量部核对确认的;4.3.3在保管养护过程中发现过期、失效、淘汰及其他有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4.4交付后不合格确认4.4.1通过顾客反馈确认交付后不合格;4.4.2在养护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品时,按销售记录召回售出的不合格品;4.4.3药监部门公布的不合格品或厂家发布产品召回的产品;4.5不合格处理4.5.1交付前不合格的处理a)进货验证产品不合格处理采购产品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应上报质量部进行确认,经质量部确认后开立《不合格品处置单》,并将不合格品存放在不合格区,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处理。
b)在库、出库不合格品处理在养护检查及出库复核中发现不合格品时,经质量部门确认后开立《不合格品处置单》同时通知销售部门停止销售,将不合格品移入不合格品区。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整套文件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整套⽂件质量管理⼿册+程序⽂件XXX有限公司ISO13485:2016质量管理⼿册2019年12⽉24⽇发布 2019年12⽉24⽇实施⽬录0.1、前⾔及引⾔0.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0.3、质量⼿册发布令60.4、质量⼿册发布令1. 范围1.1 总则1.2 应⽤2. 规范性引⽤⽂件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2 ⽂件要求4.2.1 总则4.2.2 质量⼿册4.2.3 医疗器械⽂件4.2.3 ⽂件控制4.2.4 记录控制5.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针5.4 策划5.4.1 质量⽬标5.4.2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5.5 职责、权限和沟通5.5.1 职责和权限5.5.2管理者代表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5.6.2 评审输⼊5.6.3 评审输出6 .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6.2 ⼈⼒资源6.3 基础设施6.4 ⼯作环境和污染控制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7.2.3 沟通7.3 设计和开发7.3.1总则7.3.2 设计和开发策划7.3.3 设计和开发输⼊7.3.4 设计和开发输出7.3.5 设计和开发评审7.3.6 设计和开发验证7.3.7 设计和开发确认7.3.8 设计和开发转换7.3.9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3.10 设计和开发⽂档7.4 采购7.4.1采购过程7.4.2 采购信息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5 ⽣产和服务提供7.5.1 ⽣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 产品的清洁7.5.3 安装活动7.5.4 服务活动7.5.5 ⽆菌医疗器械的专⽤要求7.5.6 ⽣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7 灭菌过程和⽆菌屏障系统确认的专⽤要求 7.5.8 标识7.5.9 可追溯性7.5.10 顾客财产7.5.11产品防护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8 .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监视和测量8.2.1 反馈8.2.2 抱怨处理8.2.3向监管机构报告8.2.4内部审核8.2.5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6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 不合格品控制8.3.1 总则8.3.2 交付前发现不合格品的响应措施8.3.3 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响应措施8.4 数据分析8.5 改进8.5.1 总则8.5.2 纠正措施8.5.3 预防措施9 .MDD要求9.1 总则9.2 适⽤范围9.3 职责9.4 程序要求附录A 公司质量⽬标附录B 各部门⽬标分解附录C 职责分配表附录D 程序⽂件清单附录E 组织架构图附录F YY/T 0287-2017 和GB/T19001-2016 对应关系表0.2、前⾔及简述本⽂件为XX市XXXX有限公司之质量⼿册,详述本公司为符合顾客之要求所提供之质量、保证。
ISO13485:2016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规范风险管理的过程,保证本公司产品在生产和使用全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受到识别、评估,从而制定、实施适应的应对措施,并监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以进一步降低风险损害发生的概率,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风险管理的过程。
3、职责3.1 工程部:负责根据产品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产品的风险管理档案,编写风险管理计划和报告,监控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
有需要时,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结合适用的标准、法律法规、工作文件以及顾客反馈组织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
3.2 总经理:提供风险管理所需的资源,批准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报告。
3.3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完成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售后信息的收集等风险管理过程。
负责参与与本部门有关的风险评估,组织实施相关的风险管理各项方案。
参与风险管理报告的评审。
4、定义4.1 风险:损害发生概率与该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
4.2 风险分析:系统运用可获得资料,判定危害并估计风险。
4.3 风险估计:用于对损害发生概率和该损害严重度赋值的过程。
4.4 风险评价:将估计的风险和给定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决定风险可接受性的过程。
4.5 风险评定: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部过程。
4.6 风险控制:作出决策并实施措施,以便降低风险或把风险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过程。
4.7 剩余风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余下的风险。
4.8 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
4.9风险管理:用于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视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及其实践的系统运用。
4.10 生命周期:在医疗器械寿命中,从初始概念到最终停用或处置的所有阶段。
4.11 使用错误:由于一个动作或动作的忽略,而造成不同于制造商预期或用户期望的医疗器械反应。
如使用错误包括疏忽、失误、和错误,患者的不期望的生理反应本身不认为是使用错误。
4.12 最新技术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过程和服务等技术能力的发展程度,根据相关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进行判定。
ISO13485-2016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YY/T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本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的所有场所使用的文件都是有效的版本。
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经营服务全过程中所有文件的管理。
1.3发放范围本公司各职能部门。
2.规范性引用文件质量手册文件分类规则文件命名规则文件编号规则文件编写规则记录控制程序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YY/T0287-2017idt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YY/T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2015年第101号)(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附件2)(2015年9月25日发布实施)GB/T 1.1-2009标准3.组织和职责3.1主责部门本程序的主责部门为办公室,主管领导为管理者代表。
——根据适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制定本程序;——指导文件编制、使用部门遵循本程序的规定;——组织对文件系统建立和评审工作;——对正式发布的各类文件进行登记和管理。
3.2相关部门各部门负责配合办公室按文件要求开展工作,正确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及时提出文件修订、增补的申请。
4.步骤和方法4.1文件的设计文件使用部门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过程的控制需求,确定所需的文件。
根据文件从生成到文件作废和销毁,文件设计主要流程如附件流程图:在以下情况时,可能需要对文件需求进行重新识别a)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供方条件、顾客需求;b) 在文件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部门的实际需求反映。
ISO13485-2016 CE技术文档控制程序
更改历史1 目的制订带有CE标志产品的技术文件控制程序,使其符合MDD的规定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带有CE标志的产品(简称CE产品)的技术文件的控制。
3 职责3.1技术部负责组织产品技术文件的编写工作。
3.2文控员负责CE产品技术文件的归档、发放、更改、作废、回收和销毁。
3.3技术部负责CE产品技术文件原件的保存。
4 工作程序4.1 CE技术文件分类产品认证的技术文件和新产品试产的技术文件。
其中产品认证的技术文件是必须提交给欧盟受权代表,而产品改进输出的技术文件只有在必要时提供给欧盟受权代表。
4.1.1产品认证技术文件包括:产品介绍, 《基本要求检查表》, 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综合描述, 临床前研究, 产品测试, 生物兼容性测试报告(如适用), 临床资料汇编,包装合格证明,标签和语言说明, 生产流程描述, 灭菌验证报告(如适用), 符合性声明。
4.1.2产品认证的技术文件要求a) 产品介绍以下内容应包括在CE技术文件的产品介绍中:公司介绍(包括公司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产品概述, 产品的预期用途, 产品的使用禁忌, 产品的分类, CE产品认证途径, 以前认证情况介绍等。
b) 基本要求检查表按 MDD /93/42/EEC附录I 的要求编制《基本要求检查表》, 确认产品满足六项通用要求和八项专用要求中的适用要求。
以证明产品是安全有效的。
需列出所有适用欧盟协调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清单,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已满足了该条款的要求。
(如产品检验报告,临床报告,风险分析报告等)c) 风险分析报告依据《风险分析控制程序》对CE产品进行风险分析, 证明产品的使用价值大于产品的风险。
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概要:风险分析小组人员的组成;产品描述;产品预期用途;用于风险分析报告过程中的其他输入信息。
方法:严重性分类;可能性评估;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所构成的风险水平;某一风险水平可接受程度的标准,列出产品的所有危害。
ISO13485-2016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为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岗位所使用的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防止因误用失效文件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特制订本规程。
2.0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各类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更改、作废等各环节。
3.0权责3.1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3.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3.3各部门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程序文件。
3.4质量部负责文件的发放、回收、处置管理,以及外来文件的收集保管。
4.0程序要求4.1文件管理工作流程。
4.2文件分类与保管4.2.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外来文件,质量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均由质量部控制,各相关部门保管下发的本部门使用的文件及已填报的相关记录。
4.2.2 文件分类按4.2文件要求控制。
4.2.3 公司外来文件,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由质量部按本程序相关条款执行。
4.3文件的编号4.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4.3.1.1质量手册编号说明Xxx-QM-XXXX编制年份文件层次,代表质量手册公司名称简称4.3.1.2 程序文件编号说明Xxx-QP XX-XXXX编制年份程序文件标准章节号(4.2.3、4.2.4…..)文件层次,代表程序文件公司名称简称4.3.1.3 规范类文件编码说明Xxx-WI- HR XX-XXXX编制年份文件序列号(01、02…..)部门英文缩写,代表人力资源部文件层次,代表工作指导文件公司名称简称4.3.1.4 质量记录编号说明Xxx-QR- QP/HR XX –XX序列号(01、02…)程序文件序号/工作指导文件序号(01、02…)程序文件或部门英文缩写文件层次,代表工作指导文件公司名称简称部门代码:生产部SC、人力资源部HR、质量部QM、市场部MD、销售部SD、售后服务部AS、商务部MC、采购部PD 、仓库WD。
4.3.2 外来文件不做编号,以文件名称或标准号作为原始编号,登记时记录接收和分发日期以区分新旧版本,为识别有效版本。
ISO13485-2016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更改历史1.0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需求进行识别和配置、校准/检定、标识以及维护等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如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监视和测量,关键工序的监视和测量)所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0职责3.1质管部根据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提出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3.2质管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管理以及校准/检定,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考核。
3.3供应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工作。
3.4有关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部门按时送检,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0工作程序4.1质管部应在技术文件中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为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全部测量、检验、试验和验证活动),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4.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各部门根据需要购置监视和测量设备时应填写《采购申请单》,送供应部审核、汇总,对各部门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签署意见后,报管理层批准后方可购置。
4.3验收与登记4.3.1所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到厂后,质管部核对其名称、型号、精度、生产厂家、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然后进行验收,并填写设备验收记录。
相关人员应根据仪器使用的地点、预期用途及准确性的要求来判断此仪器是否需要校准/检定/验证。
4.3.2若需校准/检定的新增仪器设备有生产商所提供的校准/检定证书,则此仪器在初次使用前可以不进行校准/检定,直接投入使用,在下次有效期前对其进行校准/检定。
若没有校准/检定证书,则新增需校准/检定的仪器设备在初次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检定。
4.3.3所有仪器设备应汇总到《检验设备台账》。
4.3.4校准/检定的仪器设备需要登记到《监视和测量设备履历表》和《校准/检定设备一览表》中,《校准/检定设备一览表》应包含所有校准/检定/验证的测量仪器以及复校/复检的日期,由质管部负责编制、维持及更新。
最新ISO13485:2016一整套程序文件
最新ISO13485:2016一整套程序文件最新ISO*****:2016一整套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控制,指导和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工作,并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场所能够及时获得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及技术类文件和外来文件的管制。
3. 定义和术语3.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和表单。
3.2外来文件包括:3.2.1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国家标准;3.2.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3.2.3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的法律法规文件;3.2.4客户的相关要求。
3.3技术文件(产品档案)包括:3.3.1产品标准;3.3.2产品风险分析文件;3.3.3产品技术图纸;3.3.4产品注册文件;3.3.5产品加工工艺文件(作业流程/作业指导书等);3.3.6产品质量检验文件;3.3.7与该产品相关的技术变更记录;3.3.8其它必须保留的与产品技术有关的文件。
4. 职责与权限4.1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按照YY/T0287-2017/ISO*****:2016,加拿大SQR/98-282、美国21 CFR 820标准要求策划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织编制并审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负责作业文件的批准,组织定期对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4.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与本部门有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负责审核本部门作业文件,确保该类文件的正确性。
4.4 体系文控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医疗器械主文档的控制和管理,文件的编号、受控、发放、修订、作废管理,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4.5PIE:负责编制技术文件及保存原稿技术类文件及文件变更后的原稿技术文件。
5.工作程序5.1文件的编写根据公司与产品、活动有关质量的作业需要,同时依据标准等适用的全部要素及客户、相关方的特殊要求识别所有过程,并制订、修订内部作业文件、接收外来文件,支持、指导所有活动过程。
ISO13485-2016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更改历史1.0目的建立并保持与本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有关的危害的估计和评价相关的风险。
控制这些风险并监视上述控制有效性的过程。
以便能够系统地处理安全问题和对危害进行早期判断。
2.0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医疗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即从初始阶段到上市后服务阶段,特别是为了防止产品的不良影响到最终用户或病人的风险。
3.0职责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
3.2质管部:确定医疗器械开发总风险分析需求,组织进行风险分析并编制风险分析报告,汇总风险管理过程中所有资料、风险管理报告。
3.3质管部:根据《设计和开发计划》编写《风险分析计划》,并参加风险管理评审,并对生产后的阶段中得到的有关可能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关的问题进行评价。
3.4各相关部门负责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项措施的实施。
4.0工作程序4.1参考《YY/T 0316-2016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4.2人员要求4.2.1各阶段的风险管理人员须具备相应的资格,熟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及风险管理技术。
4.2.2行政人事部保存风险管理人员资格及培训记录。
4.3风险管理计划4.3.1质管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计划内容包括;4.3.1.1.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医疗器械和寿命周期阶段。
4.3.1.2.验证计划。
4.3.1.3.职责的分配。
4.3.1.4.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4.3.1.5.风险的可接受的准则。
4.3.2如果风险管理计划有更改,保持更改记录。
4.4风险分析4.4.1对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以及任何合理可预见的误用进行描述;4.4.2判定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4.4.3估计每种危害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分析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4.4.4相关的生产和上市后信息的收集和评审的有关活动;4.4.5判定是否适应现行的法规和法规安全的要求。
4.5风险评价4.5.1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应使用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准则,决定其估计的一个或多个风险是否低到不需要再予以降低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任何人不准私自外借受控文件,不得在文件上乱涂乱改,以确保文件的清晰,使文件易于识别和检索
4.9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各部门及时从所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b)质量部保留作废质量体系文件1份。与产品有关的作废技术文件,保留期限至少在产品寿命期后2年。应对作废保留文件加盖“作废留存”字样,以与有效文件区别;
6.4《文件更改申请单》Ryzur-QR-QP4.2.3-04
6.5《文件借阅、复制、销毁申请》Ryzur-QR-QP4.2.3-05
3权责
3.1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
3.2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
3.3各部门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程序文件。
3.4质量部负责文件的发放、回收、处置管理,以及外来文件的收集保管。
4程序要求
4.1文件管理工作流程。
4.2文件分类与保管
4.2.1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外来文件,质量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均由质量部控制,各相关部门保管下发的本部门使用的文件及已填报的相关记录。
4.4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4.4.1方针目标由总经理发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审,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质量管理部负责按规定分发、收回作废等控制。
4.4.2各章节层次文件包括质量记录表样由部门组织编审,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按职责控制。4.22文件分类按4.2文件要求控制。
4.2.3公司外来文件,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由质量部按本程序相关条款执行。
4.3文件的编号
4.3.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
4.3.1.1质量手册编号说明
Ryzur-QM-XXXX
编制年份
文件层次,代表质量手册
公司名称简称
4.3.1.2程序文件编号说明
Ryzur-QPXX-XXXX
编制年份
程序文件标准章节号(4.2.3、4.2.4…..)
文件层次,代表程序文件
公司名称简称
4.3.1.3规范类文件编码说明
Ryzur-WI-HRXX-XXXX
编制年份
文件序列号(01、02…..)
部门英文缩写,代表人力资源部
文件层次,代表工作指导文件
公司名称简称
4.3.1.4质量记录编号说明
c)对于需要作废的文件,至少保留1份原作废文件,以供查阅。
4.6.3第三级文件包括质量内容的表样的更改由提出修改意见的部门或个人经原编审部门主管审批后,更改报管理者代表批准,更改后质量部按原发放范围发放,旧文件回收,作废销毁。
4.7外来文件的管理
4.7.1与产品有关的文件由质量部进行识别,受控分发。
4.4.3文件的发放、回收作废必须填写《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能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4.5文件的受控状态
一、二、三级文件分为“受控文件”,需加盖表明其受控状态的印章,并注明分发号,各责任部门按规定管理。分发号见下表:
部门
总经理
行政部
人力资源部
质量部
采购部
医疗设备事业部
医疗服务事业部
分发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4.6文件的评审与更改
4.6.1由于文件在实施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如组织机构、过程、服务或法律法规等)的变化,由管代定期组织对相关部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以确定文件的适宜性。各部门应积极配合评审,有修改意见时,应及时向质量管理部提出,质量管理部组织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改,(如要更改,按以上4.4执行。)
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XX-QP4.2.3-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文件控制程序
页数
4
1目的
为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岗位所使用的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防止因误用失效文件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各类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更改、作废等各环节。
4.12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的控制,由质量管理部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整理更新。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Ryzur-Qp4.2.4-2016
6相关记录
6.1《受控文件清单》Ryzur-QR-QP4.2.3-01
6.2《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Ryzur-QR-QP4.2.3-02
6.3《外来文件清单》Ryzur-QR-QP4.2.3-03
Ryzur-QR-QP/HRXX–XX
序列号(01、02…)
程序文件序号/工作指导文件序号(01、02…)
程序文件或部门英文缩写
文件层次,代表工作指导文件
公司名称简称
部门代码:行政部AD、人力资源部HR、质量部QM、市场部MD、销售部SD、售后服务部AS、商务部MC、采购部PD、仓库WD。
4.3.2外来文件不做编号,以文件名称或标准号作为原始编号,登记时记录接收和分发日期以区分新旧版本,为识别有效版本。
4.7.2相关的法律法规或适用于公司产品管理的文件由质量部进行收集登记,识别,受控分发。
4.7.3质量部负责收集国际、国家、行业有关管理标准的最新版本,登记控制,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收回旧标准。
4.7.4质量部编制《外来文件清单》,对外来文件进行识别,以确保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4.8文件的保存
a)质量体系文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4.10文件的借阅、复制
相关人员借阅、复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填写《文件借阅、复制申请》,由质量部实施文件借阅或复制。复制文件加盖受控章,做好发放记录。
4.11质量管理部每年组织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审,各部门结合运行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价,必要时予以修改,执行4.6条款规定。
4.6.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
a)由质量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由经管理者代表组织更改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质量部组织各部门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新文件发放。原文件进行收回、销毁,需要留用的加盖作废留用章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
b)文件修改时修订号由“A/0”变更为“A/1”,依此类推;若大幅度更改或更改次数达5次时,直接换版,由“A/0”变为“B/0”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