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书和类书
第三章类书、政书及其利用
《艺文类聚》的价值: 在体例上首创了“事文合编”的形式,奠定了后 来类书采集资料的基本格局。“事”即“事迹” 类资料,“文”即“艺文”类资料。大量征引文 学资料,扩大了类书采集资料的范围,对文学创 作和鉴赏都有一定的价值,适应了一般读书人对 类书的要求,使类书具有了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保存了丰富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籍,特别是保存了 大量的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提供了校勘辑佚的 材料。据统计共引用了1400种古籍中的资料,其 中90%以上均已亡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隋末唐初虞世南撰。太宗称他有五绝:德
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北堂书钞》体例:帝王、后妃、政术、
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 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 地19部,每部下分若干子目,每一子目中先 列出所引文献的关键词,后摘引一段资料。
茶
芳冠六清,味播九区 芳冠六清 味播九区 张载诗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今案:见百 三家《张载集·登白菟楼》诗,陈俞本“白菟”作“成 都”。 焕如积雪,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杜育《茶赋》云: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 弥谷被冈。今案:陈俞本及《类聚》八十二,引《茶赋》 作《荈赋》。严辑《杜育集》亦然;又俞本脱“瞻 彼” 二句;陈本改作“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调神和内, 调神和内,惓解慵除 又《茶赋》云:若乃湻染,真辰色□。青霜 □□□□,白黄若虚。调神和内,惓解慵除。王石华校: “懈”改“解”,“康”改“慵”。今案:严辑《杜育 集· 荈赋》,同陈俞本:“惓”作“倦”,无注。 饮茶饮, 饮茶饮,人少眠 《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睡。今案:陈俞 本同;明吴管校本、稗海本:《博物志》脱,《御览》 八百六十七引脱“人”字。
四、类书的用途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整理笔记 精品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第一章信息检索第一节常用工具书的类型1.工具书是供查找和检索知识、信息用的书。
具有内容概括、信息密集、检查方便的特点。
2.类型:1)根据功能,可分为: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书目、索引、文摘,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图录。
2)根据职能:语言性(字典、语文词典);检索性(书目、索引、文摘);参考性(百科全书、专科词典、类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
一、字典、词典:(一)特点:1.以条目为基本单元;2.检索的转指性强;3.解释简明、规范。
(二)组织结构:1.正文;2.辅助说明、目录、索引;3.相关附录。
(三)字典类型:普通、特种。
(四)词典类型:1.按语言种类:单语、双语、多语;2.按规模:大型、中型、小型;3.按编排:形序、音序、义序;4.按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着重点:语文、专科、综合。
A.语文词典:普通:兼收汉字和多音节的复词、固定词组成语;特种:某一类或几类的,如方言词典。
B.专科词典:若干学科专业词语:如经济大词典;C.综合:普通语文词典和专科词典结合如辞海。
(五)常用字典、词典1.《新华字典》:1953初版。
1万多单字;复音词3500多个;形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拼音排,备有部首检字;我国最通行的小型字典,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2.《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
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辞书,收字54678个按200部首排列;收集古字、常用义、生僻义和僻字义项。
2001年由8改4卷本。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初版;最新2005第五版。
收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字典。
按拼音排;释义以现代为主,不详列古义。
收词6.5万条。
6个附录。
4.《辞海》:1936初版;1958修订,1979后每10年修订一次,收字17523个;(1999)版本达7种。
《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是兼有字典、语文字典、百科词典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类书和政书
第三节类书、政书类书和政书,都是查找我国古代经济史实的重要资料性工具书。
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献类型。
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参考工具书。
一、类书(一)类书概念及其特点类书,是我国兼有“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性质的工具书。
关于古代类书的定义,《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云:“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无类可归。
”《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类书词条则定义为:“类书摘录、汇辑多种文献中的原文、按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编排组织,以供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
”类书的主要特点,在内容上博采群书或辑或全文汇编成册;在编排体制上随类相从;在编纂目的和功能上专供查寻、征引原始文献的工具书,它是保存群书荟萃的渊薮。
类书的编纂源于对文献的积累,始于三国魏文帝下令编《皇览》,以后历代相传,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编成《古今图书集成》,这是国古代类书编纂的鼎盛时期。
随后日趋衰落,其数可考者已超过500种。
然历经诸多书厄劫难,留存后世的古代类书至今不过300余种。
本世纪80年代初,类书体制再次崛起,至1994年初新编类书已有40余种,从而冲破了类书编纂沉寂百年的局面。
(二)古今类书的类型古今类书按其编纂内容范围可分为综合性类和专科性类书。
综合性类书,实际上是汇萃古今各类知识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
如被西方称为“康熙百科全书” 的《古今图书集成》(Kang Hsi Imperial Encylopedia)全书1万卷、目录40卷,是现存最大的一部古代类书,几乎囊括了古代各学科知识。
此外,宋代所编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与《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代四大书)以及唐代的《艺文类聚》和被八国联军焚毁、劫夺的《永乐大典》等,除《册府元龟》专门用以记录历代君臣事迹外,都是九流杂家无所不包,内容广泛的综合性类书。
近年新编出版的当代综合性类书中主要有《中国历代文献精萃大典》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版、《中国文化精华全集》王书良等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等。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
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
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二者。
2.《说苑》,西汉刘向撰。
本书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3.《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一部中国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
《说文》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共用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
原书现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内容被汉朝以后的其他书籍引用,并有北宋徐铉于雍熙三年(986年)校订完成的版本(称为“大徐本”)流传至今。
宋以后的说文研究著作多以此为蓝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4. 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
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
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5. 助字辨略:解释古籍虚词的书。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工具书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用特定编排方式汇集信息,以供查阅的图书。
工具书的特点:目的上的查考性;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检索性工具书的作用:查找词语释义;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
工具书的分类:字典和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
字典: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
词典: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说明一般词语和特殊词语的概念、用法、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
古代字典、词典统称字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
《广韵》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类书: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
类书起源:两汉辞赋讲究广征博引,故需有抄集典故,临文参考之工具,助皇帝读书览古。
体例源头:汇集各类事物而言,上推至《诗经》;分类排比之书,最久远为《尔雅》;将古书的材料汇集始于《皇览》。
类书的编排体例:以类系事以字系事以韵隶事:《韵海镜源》、《永乐大典》、《佩文韵府》、《佩府群玉》按内容类书可分为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太平广记》);按编录体裁可分为徵事性类书、徵事兼采诗文类书、专收诗文词藻的类书。
类书的功用:核事典之出处、考故事之演化备诗文之寻检、撰文作诗之助辑故书之遗文、校传本之谬误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纂了《皇览》,全书已佚,现只有辑佚残本。
完整保存至今的较早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100卷,引用古籍1431种,其中90%为今不传之书,有10%是唐前古本。
宋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1000卷,引书1694种,十之七八已经失佚。
第三章工具书的类型
• 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入手, 去揭示科学文献之间(包括学科之间)的 内在联系。 (2)索引的功用: • 检索文献篇名、文句、词语与专题论述的 出处。
第七节
表谱、图录、地图、名录
一.表谱 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的工具书。 • 年表: 如《中国历史纪年表》 • 历表: 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 大事记: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 地理沿革表:如《历代地理沿革表》 • 年谱: 如《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录》 • 职官年表: 如《历代职官表》
3. 书目的功用
• • • • (1)简介文献内容; (2)提供查找文献的线索; (3)考查书籍流传存佚; (4)指明阅读范围。
二.索引
1. 索引的概念 索引又名引得、通检,它是将书中内 容或文集篇目或报刊资料按一定方法排列, 以供检索文献的工具书。 现代索引编制史上两个著名机构: •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 (引得) • 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 (通检)
2. 会要和会典
会要和会典是断代的典章制度史。二者的区别: • (1)会要主要是私人编修的,会典主要是明清两 代官修的。如《东汉会要》、《西汉会要》、 《大明会典》、《大清会典》。 • (2)会要一般以“事类”为中心,分门别类地概 述一代典制史事,内容广泛,资料也较丰富;会 典以官署机构为中心,按官署机构分门立类,编 排典制规章资料;具有官府文件汇编性质。 • (3)会要详于综述史实,而会典详于章程法令。
第六节 书目、索引
一.书目 • 1. 书目的概念 书目是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
我国第一部书目:《七略》 封建社会最大的官修书目:《四库全书总 目》。
2. 书目的类型
古典书目: 官修书目,如《四库全书总目》 史志书目,如《汉书. 艺文志》 私撰书目,如《郡斋读书志》 版本书目,如《遂初堂书目》 佛经书目,如《出三藏记集》 现代书目: 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 地方文献书目,如《西北地方文献书目》 联合目录,如《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个人著述书目,如《郭沫若著译书目》 专题文献书目,如《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古典文献学资料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名词解释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枚《宋诗钞》练习题2(1)书目、索引书目:刘向、刘歆《别录》、《七略》;索引:《杜诗引得》(2)字典、词典字典:《说文解字》、《尔雅》;词典:《辞海》(3)类书、政书1.类书——《皇览》,魏文帝曹丕时编的最早的类书;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百氏六帖》;宋代:《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2.政书——“三通”:唐人杜佑《通典》、宋人郑樵《通志》1.甲骨文集合:甲骨文合集(P42):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所编的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共13册,该书选存了文句完整或比较完整,以及文句虽有残缺但内容较为少见的甲骨41956片,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
3.熹平石经:从东汉末年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矫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4.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按古文,篆文,隶书三种文字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
5.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6.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7.丛书:丛书(P60):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集的书名,用同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8.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9.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10.干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练习题1总集的种类:(1)通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如萧统《文选》、《古文辞类纂》;(2)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如宋姚铉编集的《唐文粹》;(3)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清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4)断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清董诰《全唐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点 (1)
导论两汉在儒家经典文献整理上出现过几次由官方主持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专门审定经义、校订经文。
第一次是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宣帝诏群儒在石渠阁论定五经同异,留下一部《石渠议奏》,后亡佚。
第二次是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在自虎观召开群儒大会,考论经义同异。
会议讨论的结果是产生一部《白虎议奏》,乂称《白虎通德论》,经班固撰集后,题作《白虎通义》。
第三次是东汉灵帝熹平四年,灵帝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校书宜和书法家蔡邕亲自书写于碑,使工锈刻,立于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取正经文,史称“襄平石经”。
魏晋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
一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
按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为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
二是汲冢竹书的发现。
流传至今的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隋、唐两朝,唐太宗命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共同撰写了《五经正义》,即《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唐代的壁经和石经。
唐代的石经提议于大和元年,开雕于大和九年,雕成于开成二年,因此称为开成石经。
五代时在古典文献学史上最值得书写的大事是蜀石经与雕版印刷九经。
后唐长兴三年由国子监主持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的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袁枢还首创记事本纪事本末体,成《通鉴纪事本末》。
有一些史料价值很高的著述体裁都是在宋代兴盛起来的,像年谱。
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校睡略》。
王应麟最能体现王氏古典文献学考据才能的著作是《汉书文志考证》、《困学纪闻》。
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马端临《文献通考》。
明《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清代是继宋代之后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
清代的古典文献学长于考据,并坚持把考据建立在扎实的小学基础之上。
因此,这种考据学又被称为汉学,与长于义理之学的宋学相对立。
又因为清代考据学作风朴实而被称为“朴学”。
清人的考据学家层出不穷,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05文献的体裁
第三十课时文献的体裁(一)所谓丛书、类书、总集、政书等,就是文献的体裁。
《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永乐大典》是一部大型类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通)是著名的政书,《四库全书》、《二十四史》、《诸子集成》则是大型的丛书等。
文献的体裁,是就文献编纂形式而言的。
从文献的编纂形式上说,古典文献的体裁至少可分为文书、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录、丛书、方志等十多类。
(一)文书和档案1、文书文书,是指古代盟约、公文、契约、书札、案牍以及诏诰、奏议、文告、诉状等,如侯马盟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
●P458侯马盟书: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前494~前489年)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之辞。
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
盟书又称“载书”。
诸侯和卿大夫举行盟誓活动,以盟书记录盟誓之辞。
盟书皆有数本,一本埋于盟所或沉于河,以取信鬼神,与盟者各持一,藏于祖庙或司盟之府。
出土的侯马盟书共5000余件,字迹比较清楚的有600余件,每件最少10余字,最多达200余字,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圭形的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
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文书、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都有重大意义。
●P459吐鲁番文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古墓葬区出土的东晋到元代(4~14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纸质写本文书。
主要是汉文,也有古粟特、突厥、回鹘、吐番文等。
19世纪末,先后遭到俄、英、德、日等的掠夺。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陆续发表了一些吐鲁番文书的考释材料。
1954年科学院出版《吐鲁番考古记》,自1959年起,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墓葬区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和清理。
吐鲁番文书的性质:(1)公府文书,有朝廷诏敕、律文、籍账以及各级军政机构的文牒;(2)私人文书,世俗及寺观之衣物疏、功德疏和其他各类疏,以及契券、遗嘱、辞、启、信牍等;(3)古籍,儒家经典、史书、诗文、启蒙读物;(4)佛教经论、道教符篆及其他宗教文书典籍。
文献学知识点
1、汉石经: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又名《汉石经》,《一字石经》,熹平石经初刻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完成。
共有46块碑,200911字。
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遗址在河南偃师县佃户乡。
熹平石经共包括《鲁诗》,《尚书》,《周易》,《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经文从右向左直行书写,书体秀美,为汉隶精品。
2、魏石经:正始石经是中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
初刻于正始二年(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遗址在河南偃师佃户乡。
正始石经用篆文,古文,隶书等三种文字刻成,因此又被称为《三体石经》,碑文仅有《尚书》,《春秋》两种,从左向右刻写,碑文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共有28碑。
3、唐石经: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于开成二年(公元887年)刻成,当时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今存西安碑林。
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经。
4、别集:汇集一人的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
“别集”之名是于“总集”相对而言的。
5、政书: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它收集历代或一个朝代制度的沿革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6、类书: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7、丛书: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单独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8、方志: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
9、家谱:又称族谱、祖谱、世谱、家乘、家牒等,是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辞海》的内容、体例当初与《辞源》基本相同,属于兼收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语文工具书。并且增收了一些新名词,引文也都标出了篇名。后来修订版的《辞海》仍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除收汉语一般词语外,同时兼收人名、地名等百科词语。
《辞海》用简体字排印,按部首比划编排,单字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比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释义和引证都很准确。书中附有“比划查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2)《辞源》。
《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语文词书,不仅收录普通词语,而且广泛收录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因重在溯源,故名《辞源》。后来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修订本《辞源》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故专收文言、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词目,而删去了旧《辞源》中有关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收词下限是鸦片战争。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修订本《辞源》共收单字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个,词语八万四千一百三十四条。编排采用《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单字字头。说解包括注音、释义、书证。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释义比较简明,引例标注了作者、篇目和卷次等。全书采用繁体字排印,附有部首、音序和四角号码三种索引,使用方便。
古籍具体分类
古籍具体分类“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介绍古籍具体分类吧!经部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经学史及小学类:经学史即经学历史,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
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
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
史部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不久,又将《清史稿》合编其中,合称《二十六史》。
编年: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纪事本末:史书体裁之一。
政书和类书
政书一、政书的定义政书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 人称典制体史书,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言之,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度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
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
司马迁《史记》的“八书”首次记述典章制度,班固《汉书》将“八书”改写为“十志”,後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最早创造政书这种体裁是唐代刘秩所编的《政典》。
杜佑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扩大, 编成《通典》。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政书著作, 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书。
但“政书”之名, 出现较晚,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总目》, 仿明代钱溥的《秘阁书目》,在史部设置了“政书类”,“政书”这个名称才正式见于典籍。
二、政书的类型1、通史式政书2、断代式政书3、汇编式政书4、专类式政书1、通史式政书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是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记载的,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
2、断代式政书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又称为“会要” 。
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秦会要》等。
3、汇编式政书(历朝会典、会要)是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政书,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4、专类式政书是专门记载某一方面制度的政书。
如:《唐律疏义》、《大清律例》等。
类书一、类书的定义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式的工具书。
其内容范围几乎无所不包,广泛辑录诗文词语、人物典故、名物史实、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类书编撰历经了三国魏至隋代的萌芽与初始时期、唐至元代的发展与成熟时期、明至清代中叶的繁荣与鼎盛时期、清末的衰落与消亡时期等四个阶段, 大约跨越1500 年上下。
从晋荀勖《中经新簿》至清《四库全书总目》,见诸历代书目著录的类书有700 余种之多, 而现存的不过三百种上下。
政 书
f0 2
1 L1 L2 2M
• 3.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 (1)电容反馈式LC振荡电路 电容反馈式LC振荡电路如图3-6 所示
• (2)相位条件与分析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相位条件的方法相同 ,该电路也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节 几种典型正弦波振荡电路
• RC移相式振荡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方便等优点。其缺点 是选频性能较差,频率调节不方便,由于输出幅度不够稳定 ,输出波形较差,一般只用于振荡频率固定、稳定性要求不 高的场合。
• 三、晶体振荡电路 • 1.石英晶体的谐振特性与等效电路 • 石英晶体谐振器是晶体振荡电路的核心元件,其结构和外形
如图3 -12所示。 • 石英晶体谐振器内有一块石英晶体薄片,常称为晶片,将晶
• (2) RC桥式振荡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如图3-10所示。 • 在图3 -10中,集成运放组成一个同相放大器,它的输出电压
uo作为RC串并联网络的输入,而将RC串并联网络的输出电 压作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当f=f0时,RC串并联网络的相位 移φA =0°,放大器是同相放大器φF=0°,电路的总相位移 φA+ φF=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而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 RC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片的两个对应表面上涂敷银层,引出电极,封装于金属壳内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节 几种典型正弦波振荡电路
• 石英晶体可以等效为一个LC电路,把它接到振荡器上便可作 为选频环节应用。
• 由图3-13等效电路得
fs
2
1 LC
fp
2
1 L CC0
C C0
• 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文献学(汉语言文学本科)高频密押题(5)
文献学(汉语言文学本科)高频密押(5)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
辞书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在读书学习过程中解决字词的读写、理解和运用问题。
《汉语大字典》与传统字典相比,其优点其一,在字形方面,每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反映形体演变的有代表性的古字形体。
其二,在注音方面,除对所收单字都注有现代读音外,并且兼收了中古的反切(主要根据《广韵》和《集韵》),标注了上古的韵部。
其三,在字义方面,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亦注意考释生僻字。
什么是类书和资料汇编;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类书是采撷文献中可供参考的资料,如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其类别(少数按韵)进行编排,以供查寻征引的一种工具。
资料汇编是一种工具资料书,它围绕某学科或某专题,将有关文献汇编在一起,既可用以阅读,又可供人查检,对学习和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资料汇编与类书有点接近,其共同性在于都是原始文献的汇编。
但是,两者的相异处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在收录范围上,类书广采博收,包罗宏富,多为综合性的,而资料汇编除极少数为综合性的,绝大部分都是专题性的;在取材上,类书所录多为片断,有的仅是只言片语,而资料汇编通常是全文照录,虽也有片断,但尽量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在编排上,类书主要按类编排资料,编制体例比较固定,而资料汇编没有特定的编制体例,或按问题分编,或依时为序,或以人为目,或以书为要,形式灵活多样;在出版时间上,资料汇编也不同于类书,多为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什么是类书?其主要特征及作用类书是采撷文献中可供参考的资料,如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其类别(少数按韵)进行编排,以供查寻征引的一种工具。
它是我国古代颇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内容上广采博收,包罗宏富。
类书的收录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古代一些综合性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收,诗文、辞藻、人物、典故、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飞禽、走兽、草木、虫鱼、服饰、器物以及其他许多事物均收录,可说是百科具备。
古籍具体分类
古籍具体分类古籍具体分类 “经史⼦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部类。
⼀些⼤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下⾯就由⼩编为你介绍古籍具体分类吧! 经部 经部收录儒家“⼗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学类等10个⼤类,其中礼类⼜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传》、《⾕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
⼗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字正假、语词意义、⾳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经学史及⼩学类:经学史即经学历史,⼩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
西汉时称“⽂字学”为“⼩学”,唐宋以后⼜称“⼩学”为字学。
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字义,学会使⽤。
史部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录类、史评类等15个⼤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分圣贤、名⼈、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6属,⽬录类⼜分经籍、⾦⽯2属; 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年间诏定⼆⼗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增《新元史》,合称《⼆⼗五史》,不久,⼜将《清史稿》合编其中,合称《⼆⼗六史》。
编年: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书
一、政书的定义
政书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 人称典制体史书,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言之,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度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
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
司马迁《史记》的“八书”首次记述典章制度,班固《汉书》将“八书”改写为“十志”,後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最早创造政书这种体裁是唐代刘秩所编的《政典》。
杜佑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扩大, 编成《通典》。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政书著作, 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书。
但“政书”之名, 出现较晚,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总目》, 仿明代钱溥的《秘阁书目》,在史部设置了“政书类”,“政书”这个名称才正式见于典籍。
二、政书的类型
1、通史式政书
2、断代式政书
3、汇编式政书
4、专类式政书
1、通史式政书
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是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记载的,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
2、断代式政书
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又称为“会要” 。
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秦会要》等。
3、汇编式政书(历朝会典、会要)
是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政书,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4、专类式政书
是专门记载某一方面制度的政书。
如:《唐律疏义》、《大清律例》等。
类书
一、类书的定义
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式的工具书。
其内容范围几乎无所不包,广泛辑录诗文词语、人物典故、名物史实、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类书编撰历经了三国魏至隋代的萌芽与初始时期、唐至元代的发展与成熟时期、明至清代中叶的繁荣与鼎盛时期、清末的衰落与消亡时期等四个阶段, 大约跨越1500 年上下。
从晋荀勖《中经新簿》至清《四库全书总目》,见诸历代书目著录的类书有700 余种之多, 而现存的不过三百种上下。
类书不仅是了解古代知识全貌的工具,而且也是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薮。
二、类书的特点:
1、原文摘取:部分文献保持完整,引文明确。
2、分类编排:文献的再编辑,分类体系严密。
3、包罗百科:资料网络恢弘,有专门类书和综合之别。
三、类书编撰目的:
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书籍逐渐增多的时候, 一个人不可能遍读天下书,客观上需要将一种或多种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地抄纂在一起, 以利于检寻和阅览。
特别是那些偏好附庸风雅、喜与文人学士品文赋诗的最高统治者, 为着要掌握很多的文献资料,以便取用自如,必须有一部类辑群书的简要本子,这便出现了类书。
四、类书的起源:
稽类书之缘起, 所从远矣。
中国的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 而在这之前已出现的训诂词典———《尔雅》, 虽然主要是为了解说经书中的语词训诂而作,并非类书,但其分类编次内容的体例,开创了后代类书之先河。
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说:“类书之书,始于《皇览》”。
类事,是我国古代早期对类书的称呼,《旧唐书.经籍志》有“类事类”,著录类书二十二部。
《新唐书.艺文志》改为“类书类”,相沿至今。
王应麟认为《皇览》是第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三陆楫《三今说海》提要云:“考割裂古书,分隶门目者,始魏缪袭、王象之《皇览》”。
孙冯翼《问经堂丛书》辑本《皇览》序云:“其书采集经传,以类相从,实为类书之权舆”。
此外如清代学者邵晋涵、章学诚等都主张此说。
五、类书举要:
1、《北堂书钞》是虞世南在隋朝大业年间任秘书郎时所作。
《郡斋读书志》载,是书有173卷,分80部801类,今见本仅19部,可见多有散佚。
《北堂书钞》引书八百余种,诗文集尚不在内,其中十之亡九,但仍保存了大量的史料,且为隋以前古书,辑佚用途甚大。
2、《艺文类聚》是唐初高祖李渊时所撰修的一部类书。
全书100卷、46部、727 子目。
《艺文类聚》的排序结构,展示了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分类体系的新格局,奠定了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分类思想的基石,大大地拓宽了类书的领地,是类书编纂的大进步。
然而, 《艺文类聚》在子目的归部以及子目内容的收录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
3、《初学记》三十卷,唐代徐坚等著
此书凡23部313子目,每子目又分为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
其叙事部分经过精心编排,把类事连缀起来,成为一篇说明文章。
其事对,则罗列对偶词语,并注明典出。
其诗文则类似于《艺文类聚》。
4、《太平广记》五百卷,宋代李昉等著
此书凡92类,150多细目,太平兴国三年成书。
在《四库总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所采书三百四十五种,古来逸闻琐事、僻籍遗文,咸在焉。
卷帙轻者,往往全部收入,盖小说家之渊海也。
”
除此而外,还收入大量历史人物事迹、典章制度、名物、地理、风俗、中外关系、科学技术方面的史料。
5、《册府元龟》一千卷,宋代王钦若等著
宋真宗二年敕修,大中祥符六年成书。
与其他类书不同,专门辑录历代君臣事迹,起上古,止五代。
所采以正史为主,间及经。
子,不取杂书、小说。
全书31部1104门。
每部有总序。
每门又有小序。
大小序明辨源流,贯穿古今,颇为精彩。
小序后即罗列历代人物事迹,各门材料按时代先后排列,未注出处。
6、《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明代解缙等著
凡22877卷,目录60卷,共10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
永乐三年诏修,永乐五年定稿,次年完成。
其体例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各韵分列单字,先注读音,再录字书、韵书的解释,再列该字的书体,然后再汇集与该字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
辑入的图书七八千种,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部抄入。
凡引用书名及圈点用朱色,对名物器什、山川地形,皆绘有精致插图。
抄写全用工楷,白棉纸,封皮用粗黄布硬裱,包背装潢。
7、《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四卷,清代张廷玉等著
不分卷,依韵作106卷。
正集康熙四十三年始,五十年成书。
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明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增补而成。
8、《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清代张廷玉等著
是书分13门,每门下标“子目”即单字。
每字下,依第一字相同罗列“骈字”,即双音词和双音组,下注出处。
为《佩文韵府》之姊妹篇,《佩》以末字辞藻排列,而《骈》则以首字辞藻编排,且仅限二字,均以实词为主,出处较详,注书名、篇名,便于查找原始出处。
六、类书的功用
1、查找史料
2、查找辞藻
3、校勘、考订古书
4、辑佚鱼知
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当你处于逆境和灾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吃水不忘挖井人,度过苦难,不能忘记援助过你的人。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懂得感恩。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顺境里给你帮助的人,不能全部称作朋友,但是能够在你逆境时依然愿意援助你,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你要用一生去感谢和珍惜的人。
唐代李商隐的《晚晴》里有这样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
当一个人闯过难关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那些支撑你,陪你一起走过厄运的朋友和亲人,这个世界谁也不亏欠谁,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如古人所说: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学会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情,生活里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你要知道,父母,永远是你最亲近的人,是最爱你的人,不管他们的方法怎么错误?可是爱你的心,都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私心,而忘记感恩。
我们常常希望别人都对自己有情有义,可是想得到别人你真情,首先你必须先付出真情。
你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别人帮助你,你要懂得感恩和感动,而不是当做理所当然。
你要知道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侍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真诚。
不管你生活的精彩或者混沌,孝顺父母,颐养天年。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华很多的美德都在逐渐消失,做子孝为天,但是总有一些人,自己活在天堂,硬生生的把父母扔进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