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要围绕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展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习惯。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培养学生实际的环保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环保活动的材料,如垃圾袋、分类标签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中因乱扔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草地变色等,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如何做到不乱扔垃圾。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分类处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环保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环保知识和公共卫生习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践行环保行为。
5.拓展(5分钟)提问:让学生思考如何说服身边的人不乱扔垃圾,共同保护环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教师:同学们上次我们研究了《我们不乱扔》,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尝试过不乱扔垃圾呢?
学生:有/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二、研究新课:
1、认识垃圾分类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2、垃圾分类实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和重要性。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两节课的研究,已经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研究新课:
1、创意手工制作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花瓶、笔筒等。
2、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创意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果。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和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为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主要针对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
课本主要内容有:1.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介绍;2.对丢垃圾影响的阐述;3.通过图表分析和小故事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对垃圾的处理方法;4.引导学生掌握小红旗的使用规范;5.对环保的意义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知识;•学生能够明确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人的伤害。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垃圾分类;•学生能够运用小红旗的使用规范。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将垃圾分类与保护环境、健康联系起来,形成环保意识;•学生能够讲述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知识;2.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垃圾分类;3.学生能够运用小红旗的使用规范。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小红旗;2.如何通过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的正确方式。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15min)1.引入问题:大家在家里、学校、公园中看到过哪些垃圾?2.提问引导:有哪些垃圾我们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需要回收利用?3.引入话题:本课将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我们不乱扔。
2. 过程安排(30min)第1步:环境保护小故事(5min)1.背景介绍:小故事——《环境变了》;2.引导问题: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我们能够做什么来保护环境?3.提问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小故事,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第2步: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10min)1.引入图示教学: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和回收,并针对图示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梳理分类和回收的知识;2.教学解读:通过图示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品味分类对于我们环境的意义。
第3步:小红旗的使用(5min)1.激发兴趣:通过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小红旗的使用规范;2.引导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实物演示,彼此进行交流和磨合;3.提高建议:针对小红旗的使用进行投票,并收集同学们的意见。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2. 掌握分类垃圾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正确分类自己的垃圾;2. 能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1. 唤起学生对环保的意识;2. 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的是“我们不乱扔”。
三、教学方法1. 探究法:学生观察物品及现象,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2. 课堂讲授: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3. 讨论法: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和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思考和交流。
4. 情景演练法:通过较为真实的情景信息,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某些人乱扔垃圾的现象呢?”学生纷纷表示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环节(1)乱扔垃圾的危害:老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讲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并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种行为。
(2)分类垃圾的方法:老师通过图片与实物,示范如何分类垃圾,并让学生跟随示范。
然后,老师分组让学生分别分类垃圾,并互相交流。
(3)行动践行环保意识:老师通过打卡、算分的方式,邀请学生参加环保行动。
提示:老师要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让骨干学生发言,引导全班学生贡献意见。
3. 实践环节(1)分类实践:老师带领学生去学校周围,解释学生如何准确分类垃圾,并让学生亲自实践。
(2)环保小能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环保。
4. 总结环节老师让学生沉淀现有知识,有重点地讲解概括知识,让学生反思并思考如何将课堂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于乱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方法,学生是否掌握。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分类情况较为准确,行动践行环保意识。
3. 学生个人情感评估:学生是否对环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在道德素养、环保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的环保经验和做法。
3.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4.榜样示范法:以教师、同学或社会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垃圾分类的游戏道具和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卫生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乱扔垃圾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环境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提问:“垃圾应该如何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获奖教案_3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题是公共卫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认识到讲究公共卫生是一种文明习惯,并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讲究公共卫生的目标,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第一课时包含两个板块,即《我喜欢哪种情景》和《不只是为了干净》。
第一板块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了场景,侧重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以及引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
第二板块是在前一个话题基础上的深化。
用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正反两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为保护美好家园。
经过调查谈话,了解到许多学生参与过环保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已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活性和活动性, 本课主要通过图像和影像两种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乱扔垃圾带来的危害,认识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懂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是文明的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3.通过“垃圾分类”游戏培养“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的意识,初步养成卫生好习惯。
【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学习维护公共卫生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难点】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懂得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教师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录音、故事、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要围绕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乱扔垃圾的行为。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改正不良行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引导学生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乱扔垃圾的影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捡拾垃圾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用于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对他人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讲解乱扔垃圾的具体危害,如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等。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保宣传片,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每组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如垃圾分类、随手捡拾等。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唱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不乱扔垃圾,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分类垃圾。
•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明确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形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
•学生如何正确分类垃圾,提高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不同。
•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城市中的垃圾问题,引发学生注意。
•与学生交流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
2.理论授课环节(20分钟)•讲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利用教学幻灯片展示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3.互动探究环节(35分钟)•分组进行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受垃圾分类的实施。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的好处,增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
4.延伸拓展环节(10分钟)•通过阳台绿植、水壶、分别手机充电器等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环保习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策略1.感性认识策略•通过多种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呈现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好处。
•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受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2.启发式教学策略•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利用互动探究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优质教学设计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共同维护,知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
但是孩子自控力不足,在教室、校园等监督力度较强的公共场所,能自觉爱护并遵守,但在其他公共场所,就会随意一些。
因此,教学中需加强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帮助他们解决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重点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针对以上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公共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应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
2.理解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既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公民的责任。
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评价设计】1.通过引入身边的脏乱环境和干净环境的对比,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谈话法了解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设计情境体验活动“不只是为了干净”,通过完成“出游准备”学习任务单、讲述绘本故事,情境表演、行为辨析等方式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3.设计了“垃圾分类我能行”的卡片实践活动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拓展了“垃圾回家要文明,保护环境我行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明理导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分类。
【教学方法】课前:自学法、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
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渲染、讨论研究、交流汇报、媒体教学、以情激情、故事明理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同伴之间的环保行为,调查垃圾扔地上的原因,填写“身边的好地方”调查表带到课堂。
教师准备:微视频、动画片、PPT课件、垃圾桶、卡片垃圾、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活动一:别把垃圾随便丢1.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瞧他来了——【播放王勇录音】谁想和王勇打个招呼?他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
我们一起去瞧瞧。
2.播放动画片《乱扔垃圾的小斑马》3.师生交流:看完动画片,你想对小斑马说什么?你身边有没有乱扔垃圾的小伙伴?你还想对伙伴说什么?看看自己周围,有小纸片吗?小结:我们都要不乱扔。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乱扔垃圾的危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视频、图片等。
2.准备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工具。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乱扔垃圾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如:“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乱扔垃圾?”“在生活中如何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不乱扔》部编版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乱扔垃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难点解析:针对垃圾分类的各个类别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难点解析: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家校合作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充分讲解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公共场所环解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的必要性。
(2)掌握垃圾分类和投放的正确方法;
举例: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正确投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们不乱扔》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形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公共卫生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秩序;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不乱扔垃圾的方法;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垃圾分类和投放融入日常生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促进其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我们不乱扔”的基本内涵。
b. 识记相关语言知识,如“环境污染”、“环保”等。
c. 能够自觉地遵守环保的基本规则。
2. 能力目标:a. 能够通过图片或物品感知乱扔的现象,自然生成保护环境的情感。
b. 能够在团队中合作,探讨有关环保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
c. 能够写作短文或画图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情感体验。
b.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c. 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够建立环保意识的形成和加强;2. 学生能够合作探讨环保主题;3. 学生能够书写短文或绘画,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Step1:导入新课1. 通过照片或物品感知乱扔的现象,自然生成保护环境的情感。
2. 以问答、谈论等方式引出课程主题。
Step2:学习重点环节1. 阅读课文《我们不乱扔》,关注语言表达,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2.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环保主题,提出个人观点。
Step3:拓展延伸1. 学生能够书写有关短文、画有关图片等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用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学习环保知识。
3. 学生观看环卫工人如何保护环境。
Step4:作业布置请学生书写有关短信、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 通过任务的设计,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学习和讨论了解了有关环保知识;2. 检查学生是否培养对环保和爱好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六、教学策略:采用讨论、互动、情感体验、观摩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其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责任感。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案三篇
10《我们不乱扔》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3、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实践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学生:记得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踢偏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学生书空课题)二、学习新课:1、不只为了干净⑴小调查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你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是一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二、新课小活动:1、制定环保行为规范小探究:为了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①小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汇报②介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等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美化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赛课教案_4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内容,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1、我喜欢哪种情景2、不只是为了干净3、这样可不行4、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学校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情感与态度: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做到“以保持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教学难点】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8页。
师板书。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1、师出示课件:图一:遍地垃圾的小河边。
图二:千名学生参加活动后的广场。
图三:被垃圾包围的学校。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学生回答:人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情感与态度(1)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做到“以保持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3.行为与习惯(1)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重点: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难点: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小诗吗?大屏出示《家》这首小诗,谁来读一读?2.你想做一名小诗人么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3.说得多好呀!美丽的总场一小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吧。
4.谁来说说这是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上课,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上的这两幅图,你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呢?6.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38页。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二班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第2课时前段时间,媒体上有个公共卫生的争议大事,现在老师也想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们自己的看法吧。
(课件呈现图片。
)先让同学观看画面的内容,提问:你发觉了什么不文明的行为吗?老师简介图片:一女子在地铁站带着小孩随地大小便。
同学分组争辩。
老师提示:你觉得这个女子的行为合适还是不合适?你能帮她想出什么方法?然后让每个小组都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和老师做出评判。
(可能会消灭正反两方的不同看法。
假如有的小组说,孩子尿急可以理解。
老师作出总结引导:到底是公共场所,莫非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吗?)同学小组争辩后,发言:地铁站都有厕所,可以下去上完厕所,再上车来。
用塑料袋应急。
用空瓶子应急。
下车或车上找个垃圾桶应急。
的卫生,疼惜公共卫生环境。
向同学介绍活动流程及规章,观看几个图片情境,辨别哪个是文明的行为,哪个不是应当做的,为什么?推断正确的小组获得“卫生之星”嘉奖。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正确推断行为的对错说出理由或演出来引导同学针对不文明的三张图片进行争辩。
先让小组争辩随地吐痰有哪些危害,让几个代表说一说。
课件播放视频:兔小贝请勿随地吐痰课件打出卫生小贴士:吐出的痰中,含有很多细菌,假如随地吐痰,地上会很脏,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会变多,很多传播多种病菌,我们平常要留意讲究卫生。
再争辩我们有痰时,怎么办呢?小组争辩,同学自由回答。
播放猫小帅视频:有痰吐在哪里儿歌:小病菌四处窜乱吐痰易传染要吐痰纸包严讲卫生好习惯你平常观察过四周或家里人有吸烟的吗?同学自由举手回答。
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老师呈现图片说明:假如你的家人或四周的人有吸烟的,你怎么做?同学自由回答。
针对口香糖,老师问:图上的人随地吐口香糖,有什么危害?同学回答。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同学自由回答:扔到垃圾桶里。
老师:假如旁边没有垃圾桶呢?同学自由发言:可以先用纸巾包起来。
老师总结确定: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不错。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乱扔垃圾”行为对环境的危害;–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能力。
3.心理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我们不乱扔》,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环保相关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我们随地乱扔垃圾,会发生什么事情?”第二步:讲解故事(10分钟)1.教师出示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故事内容。
2.教师朗读故事,并适时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10分钟)1.教师提问:“小新为什么乱扔果皮和纸屑?”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害?”第四步: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15分钟)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讨论每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3.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五步:角色扮演与总结(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如何将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总结讨论,强调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和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我们不乱扔》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有没有见到过乱扔垃圾的行为?你们觉得乱扔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听取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感知与理解1.呈现故事情节:通过投影仪或使用PPT展示或讲述故事《我们不乱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动物和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就故事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对故事主题的认识,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知识讲解1.给出问题与答案: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例如:“故事中的小熊是怎么清理垃圾的?”、“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垃圾分类方法吗?”等,激发学生思考。
2.教师解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拓展探究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所(如学校、家庭、公园等),讨论该场所存在的垃圾分类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介绍该场所的垃圾分类问题和解决方案。
归纳总结1.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正确的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学生总结: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记录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决心。
课堂作业1.设计宣传海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 公共卫生:通过讨论乱扔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公共卫生与个人责任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3. 实践操作:通过制作分类垃圾箱和模拟垃圾分类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a.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垃圾回收工人、环保志愿者等,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对垃圾处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理解。
b.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验,模拟垃圾处理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c. 游戏互动:设计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力,但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鼓励。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上,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公共场所保持公共卫生,对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他们可能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和正面的反馈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d.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或环保设施,直观了解垃圾处理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e. 垃圾分类手册:为学生提供垃圾分类手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4. 学习效果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不乱扔》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
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
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
(大屏幕出示课文《家》)学生:记得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喜欢哪种情景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2、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图片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活动二:不只是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
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出示《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是一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二、新课
活动三:这样可不行
1、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完成“我的观察记录”。
(出示“我的观察记录”。
)
示例:
2、全班交流,要怎么改变这些现象?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继续填写“我的观察记录”。
)
活动四:我能做到的
1、制定环保行为规范
小探究:为了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①小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汇报
②介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等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美化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废旧物品再利用
(1)变废为宝活动图片欣赏。
(2)(出示老师做的变废为宝的小制作)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你有没有更好的创意?
(3)看了这么多变废为宝的小创意,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总结
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学校里看到不合理的乱扔垃圾的现象我们要勇
于向他们提出意见,在家里也要做父母身边的小小环保监督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做一份贡献吧
(小作业:做一朵文明花把你做到的涂上颜色,让文明开花!)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