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教论坛・2008/08心理务,管事物不管校务,放下必须放的权,撇开不该管的事,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学校创造有序、公平、开明和开通的办学环境,真心实意地支持和保护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发展。

三是学校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学校管理者关心教师成长,关注教师发展,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来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反之亦通过学生来推动教师的发展。

不要杀鸡取卵,榨取教师的今天换取他们的明天,否则适得其反。

尤其要改革将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的铁的标准的评价模式。

只有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人性化,让教师在团体互助中以主人翁的精神,心情愉快地专注于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智能。

四是教师要正视现实,注重自身发展,努力“增值”,不断进取。

首先,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中,教师要保持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增强心理健康,化解不良情绪。

其次,职业特性必然要求教师知识渊博,专业技能扎实,管理艺术巧妙。

教师自己应补缺补漏,不断提高自主性,多交流,多观摩,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

结语“教育直面人的生命并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因此,教师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进步就是优秀”,能使学生进步的教师就是“有效教师”!这是“有效教师”的新内涵。

同时,由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共同协作,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其内在的有效性,抛弃那些华而不实的教科书式的金科玉律,这才充分体现他们真正的“增值”。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效教师”的培养完全是十分必要的。

在现有的条件下,用“进步就是优秀”的动态眼光来评价教师,借助增值评价法推动教师的实质发展。

这是教师发展的崭新的一页。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校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因此,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潜能至关重要。

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呢?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实践能力。

他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治疗等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服务,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帮助。

另外,高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类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语文课上讲解情绪管理,数学课上讲解压力管理,体育课上讲解身心健康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最后,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帮助。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建立专业团队,丰富教育内容,与学科教育融合,建立评估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探索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探索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我院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心理咨询中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逐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引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服务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建院九年来,我院校内没有发生过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

一、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安全理念的新发展学院领导重视学生心康工作,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学校的基本职责,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主任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和领导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各项教育辅导活动,并不断在经费、场地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支持,使我们能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工作模式。

二、遵循发展性原则,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作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认识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并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还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领域也不单是学生的健康,还包括其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职业心理、婚恋态度、潜能开发、求职择业等,重视的是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及通过广播、墙报、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等形式,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面谈、电话交流等形式的个别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通过心理咨询、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帮助有关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辅导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负责。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做一论述。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单一,大多数学校只强调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忽视了心理保健的指导和辅导工作。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为了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全面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体系,要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心理保健的指导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等多个层面,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心理健康需求。

2. 科学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该是基于科学方法和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性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3. 可持续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可持续性,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的问题,不能只重视眼前的需求而忽视未来。

4. 参与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要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共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 增加投入,提升师资力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 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育内容。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高校作为学生们成长的重要阵地,应当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的挑战。

构建完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寻找有效的实践途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结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由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开展。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或机构,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需要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规划和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课外活动制定并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心理学概论、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等内容。

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的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增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3.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整合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工具、书籍、视频等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资源库可以是实体的图书资料室,也可以是数字化的网络平台,方便师生随时获取和利用。

4. 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在高校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一对一的咨询、心理测评、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困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平台,如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及时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信息与资讯,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和参与度。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途径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是指为了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建立起全面科学的教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高校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大学提供全面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高校中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而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应对,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高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实施。

政策和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建立针对性强的教育计划,制定适合不同年级、专业和背景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将负责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机构的设置应考虑到学校规模和需求,兼顾学生数量和服务质量。

机构的人员配备也应符合专业要求,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师等。

此外,为了提高教育效果,高校还可以与专业的心理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学,而应采用多种形式和场合,如讲座、讨论、小组活动、心理测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育效果。

同时,高校还应提供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和支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也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

高校可以与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构建健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通过实践途径不断完善和提升,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一)功能定位明确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其功能定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根本目标,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防治为核心任务,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本途径,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重要保障。

(二)管理体系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应包括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技术保障体系和合作网络。

领导机构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机构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部等,提供具体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指导。

技术保障体系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教材和媒体资源等,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合作网络应包括学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作机制。

(三)内容体系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体系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服务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促进知识、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知识和应对技能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包括主题宣传、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作品展示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等。

心理健康服务应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完整体系,能够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评估体系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应包括内容评估、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评估三个方面。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构建健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开始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只有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结束】1.2 问题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困难,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减轻社会治疗压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与完善,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这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各种压力时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于构建与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社交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

大量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和师生关系带来了诸多困扰,也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 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

教育内容单一,只是局限于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全方位关注;教育形式单一,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课堂教学或者偶尔的心理辅导,缺乏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教育资源不足,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还是教育设施都存在一定的缺乏。

3. 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目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比较薄弱,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散落在一些辅导员办公室或者心理咨询室,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这样不仅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也让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多元化,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技巧等。

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实用性的信息和技巧,例如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 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应当多元化,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包括心理活动、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心理健康公益课、心理健康问答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I. 现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机构,开设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并且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一些高校还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和项目,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日等。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不够均衡,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资源相对薄弱,学生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有所不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需求有所欠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未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咨询师的数量都不足,导致学生们在心理困扰时无法及时得到咨询与帮助。

II. 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够适应学生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心理咨询服务覆盖面有限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等。

III. 发展方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完善。

应该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建立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日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养。

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预算和资源投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应该拓展心理咨询服务的覆盖范围。

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网络,提供多元化的咨询服务形式,如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在线咨询,并提供多种咨询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高校中年轻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策源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必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1.2统筹规划,建立制度体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需要规划制度体系来支撑。

比如,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选修制度、学习档案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同时,可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规范,规范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评估等工作流程。

1.3建立心理咨询等服务机制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可以采用在线咨询、语音咨询、面对面咨询等多种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咨询服务。

1.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推广力度宣传与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高校应该积极利用校园媒体和其他媒体资源,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同时,通过举办公开课、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加深学生、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2.1统一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提高学生、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全校上下心理健康教育“同频共振”。

2.2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深入系统地传授心理学知识,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发展心理素质,懂得保护、发展自己的心理健康。

同时,学校还可结合学科体系,统筹开发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学院、专业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

心理辅导服务直接面对学生个体,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辅导服务模式,如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团体辅导等,提高针对性和专业性。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困难,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积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了重要任务。

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已经开展多年,但由于一些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

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但在整体性、系统性上,并没有形成一种普遍认可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指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手段在内的一系列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以及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系列制度的建立。

要构建一个完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教育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质量产生积极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

2、教育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包括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心理诊断与评估、心理治疗与干预、心理保健与危机干预在内的一系列学科和知识体系的整合。

同时,还应包括涵盖在校内外心理咨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3、教育方法与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包括讲座、培训、研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和解决方案。

4、制度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各种制度与机制的支持。

比如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诊断评估制度、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辅导和治疗机构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心理健康的正向价值观和心理素质入手,进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尊重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1.困惑心理。

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多而广,传播快。

这使得大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

但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不断发展的新事物缺乏筛选能力,认识事物的盲目性较大。

他们不满足于师长的理论灌输和技术传授,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书本上的东西。

这种长期形成的自傲心理,一旦和现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造成心理困惑,带来痛苦和失落感。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人在心理上的一种自我暗示,是实现理想愿望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外形不佳,或学习后进造成的。

还有一种不能忽视的是贫困生的自卑心理。

贫困生多来自边远的农村和山区,进入繁华的都市后,悬殊的贫富差距,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颤。

这三种类型的学生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便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自惭行秽。

其表现为性格孤独,缺乏自信,情绪低落,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及班级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颓废、变态甚至产生畸形心理。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心理不能相容、行为举止不合作、嫉妒他人、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报复情绪。

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他们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在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自认为在别人眼中形象已损坏,就自暴自弃,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逆反心理易造成思想偏激、情绪浮躁、行为过失,甚至会设法攻击他人。

二、建构大专院校心理教育新模式1.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都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并充分分析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中,教师要系统地对大学生介绍增进心理健康途径,传播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

使学生获得应对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常见心理疾病的方法,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一、引言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本身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项必要的教育工作开展内容。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契机。

在这样一个新环境下,我们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融入更加科学的教育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要进行思考的。

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融合与应用,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分析积极心理学是基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的创新,同时也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发展内容。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其利用不同的方法,重视对幸福感的研究,同时从更加积极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其对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借鉴,同时也将以往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和分析的方式进行了一定地应用,这也提升了积极心理学的整体应用覆盖效果。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实证的应用也更加关注,并包括了访谈、调查、试验、分析等不同的方式。

在实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从更加全方位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本身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这样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才能具备更强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则可以更好地对于这一目标理念进行执行和实现。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思考第一,对于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正确地解读。

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教学理念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教育实践的主观依据,是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先导思想,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期待。

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从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现状的角度进行思考,在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构建更加科学和清晰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构

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构

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构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作为传统文化基础的“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竞争压力大、学习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等的心理压力给了学生不小的挑战。

因此,构建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关爱,不断加强家校合作,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意识、独立性、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设要依托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组织,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齐配套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设施,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指导。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们普及常见心理问题、防范心理疾病、学习心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应对挫折、压力的能力,提高心理韧性。

其次,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识。

学生要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自我管理体系,通过积极的行动和主动的思考改善自身的心理问题。

而在自我意识方面,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心理路径、心理困惑等,积极探索自身潜力,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消除负面影响,提高自我敬重、自我肯定和自尊。

再次,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热爱集体,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发挥集体力量解决问题。

在交往中,学生也要认识到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善于掌握交往技巧,消除冲突,维护人际关系,并积极应对不理解和挑战。

最后,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设要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和心态的健康成长。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乐观、自信、善良、宽容的心态。

建立生活目标与价值,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有为有守的人。

总之,高校心理健康的文化建设涵盖了多个方面,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参与。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学业的成就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通过校园广播、班级会议、电子媒体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高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让他们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高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治疗等服务。

中心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小组辅导和校园活动等形式的心理支持。

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工作坊,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还需要加强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

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直接与学生接触。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高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可以与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组织家长会和社区活动,增加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和参与,提高他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摘要】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构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制度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施路径。

通过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进展的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推动建设的建议。

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制度机制、师资队伍、实施路径、建设进展、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高校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高校管理和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构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保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扰,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使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提升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

构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2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零散的活动和课程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

很多学生可能无法及时获取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较为简单,缺乏深度和前瞻性,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杜月菊(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53)【内容摘要】学生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之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问题较多。

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式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作者简介】杜月菊女河南孟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德育心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经历20多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10多年来,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一些的经验。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测验、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意义论述多,泛德育化倾向严重、实效性较差等。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且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此,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认知偏差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

首先,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

在当今社会,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升学理念与学生求学、就业难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导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中学形成的亚健康状况没有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加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晚,在社会上的知晓率较低,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学生认知偏差。

面对当今的社会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对社会、职业知之甚少,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传统的否定教育、纠错教育、家常便饭似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情感缺失;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的学非所爱、学非所用的现况、在竞争中找不到与别人比拼的交点等,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立足社会的希望,导致他们迷失自我。

再次,教师认知偏差。

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对“心理有病”的人进行教育治疗,针对个别学生教育活动或把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的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

(二)大学生诸多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身心和谐统一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在2005年对河南省郑州、新乡、平顶山、南阳、信阳五个地市六所高校23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在对回收的2055份问卷分析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同年级特点又有不同。

一、四年级问题最多。

最突出的问题有:在学习问题上,一年级有29.6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有问题,四年级的比例占到42.30%,主要表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效果不理想”等方面;在注意力问题上,一年级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0.34%,四年级问题更突出,占到总人数的79.75%,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想学学不进去”;在自信问题上,一年级的学生比例占总人数的21.94%,四年级的则为76.82%,主要体现在“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总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对前途没有信心”等;面对压力,四年级的学生反映更强烈,一年级的学生有占总人数23.36%感受到学习和就业的压力,而四年级学生的比例就上升到73.33%;对人生问题的抉择上,四年级的学生更不自信,有73.53%的学生把抉择的权力直接交给了父母,比一年级的学生高出50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随着对社会的了解不断加深,感觉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职业分类五花八门,专业的局限性,自己学习兴趣的转移,职业目标开始模糊起来;经济的诱惑等等,都会导致大学生极度焦虑。

(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学生求助较少。

河南省六所高校2055名学生的调查的情况,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学校有75.72%,一二年级的学生知晓率之和不到30%,问题比较多的四年级,也只有50.84%,这说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摆设;相关课程的开设阶段性强,到四年级几乎不开,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不间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辅导、指导机制;学科渗透、班会参与的机制也不健全;在一二年级学生入学教育、情感教育、性教育等比较薄弱,一二年级加起来总数不到20%,只有到四年级,各学校才会突击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构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长期实践中,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根据我们学院教师、学生的特点,逐步确立“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摸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交叉式教育模式。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阵地,德育教师为主要力量,在院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配合下,以德育工作为依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和我院学生的工作实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定位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当今学校德育一般指的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它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组成,这些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体,统一地存在于大德育中。

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以德育课为主阵地,以德育教师为主要力量,在院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配合下,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并把心理调适作为这些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其次,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上,坚持以下六个工作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对有心理问题学生做出处理时充分尊重心理辅导中心提供的建议意见;坚持对各院系学生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制度,使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行为对待学生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以教学为依托,以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为阵地,在教师的扶助下,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以及基本的心理知识。

它还有其特殊性,即强调学生的个性和谐,使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心理特征,提高自我适应力,并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要注重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方法的运用,具有个别性、保密性。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除教学之,外更多的应在心理咨询中心来完成,所以心理咨询中心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为此,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级网络,它们分别是:心理咨询室——以心理咨询老师为主要力量,做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德育工作室——以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指导老师为骨干,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员——以心理咨询室学生助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为基础力量,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形成联体互动,实现“助人与自助”;班级与家长联谊网——以校园网为载体,以班主任为桥梁,建立家长与学校联合工作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配合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还要做好“四个一”:办好一张报纸;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建立一套定期的训练制度;做好一次普查。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手段,以德育教师为主力,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完成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在首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多元竞争与多元价值的需求,高等教育在当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具有深刻的目标意识并能建立符合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根本目标。

发展人的专业能力使其具有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的专长,跟得上时代的需要。

因此,高等教育,应该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培养途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双师型为教师队伍的特点,评价标准以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以社会评价为主,以双证制为目标,以就业为标准。

不仅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清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哪些领域才最恰当,这是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认为求学期间最焦虑的问题是“学业问题”的,在2055人中占到51.82%;认为是“就业压力”的占总人数的71.34%;认为是“人际关系问题”的占总人数的15.33%;认为是“情绪低落自己无法调整”问题占到总人数的14.99%;“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占到总人数的59.42%;“对自己前途没有信心”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56.25%;认为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10.36%。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业的规划和对职业的选择,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所以,一个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认识和了解,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为此,我们开设相关的课程,建立咨询中心,利用各种渠道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构建“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交叉式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做人、健康、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人格健全的劳动者,尽自己一份力量。

另外,为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能及时为心理障碍者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逐渐完善了大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以班主任为主力军、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家庭为支持者、个人人际关系网络为平台、建立“慧心源”心理辅导室为纽带,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