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杜月菊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53)

【内容摘要】学生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之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问题较多。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式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作者简介】杜月菊女河南孟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德育心理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20多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10多年来,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测验、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意义论述多,泛德育化倾向严重、实效性较差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且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认知偏差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

首先,社会认知偏差。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在当今社会,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升学理念与学生求学、就业难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导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中学形成的亚健康状况没有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加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晚,在社会上的知晓率较低,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学生认知偏差。面对当今的社会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对社会、职业知之甚少,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传统的否定教育、纠错教育、家常便饭似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情感缺失;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的学非所爱、学非所用的现况、在竞争中找不到与别人比拼的交点等,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立足社会的希望,导致他们迷失自我。

再次,教师认知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对“心理有病”的人进行教育治疗,针对个别学生教育活动或把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的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

(二)大学生诸多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身心和谐统一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在2005年

对河南省郑州、新乡、平顶山、南阳、信阳五个地市六所高校23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在对回收的2055份问卷分析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同年级特点又有不同。一、四年级问题最多。最突出的问题有:

在学习问题上,一年级有29.6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有问题,四年级的比例占到42.30%,主要表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效果不理想”等方面;在注意力问题上,一年级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0.34%,四年级问题更突出,占到总人数的79.75%,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想学学不进去”;在自信问题上,一年级的学生比例占总人数的21.94%,四年级的则为76.82%,主要体现在“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总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对前途没有信心”等;面对压力,四年级的学生反映更强烈,一年级的学生有占总人数23.36%感受到学习和就业的压力,而四年级学生的比例就上升到73.33%;对人生问题的抉择上,四年级的学生更不自信,有73.53%的学生把抉择的权力直接交给了父母,比一年级的学生高出5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随着对社会的了解不断加深,感觉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职业分类五花八门,专业的局限性,自己学习兴趣的转移,职业目标开始模糊起来;经济的诱惑等等,都会导致大学生极度焦虑。

(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学生求助较少。

河南省六所高校2055名学生的调查的情况,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学校有75.72%,一二年级的学生知晓率之和不到30%,问题比较多的四年级,也只有50.84%,这说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摆设;相关课程的开设阶段性强,到四年级几乎不开,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不间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辅导、指导机制;学科渗透、班会参与的机制也不健全;在一二年级学生入学教育、情感教育、性教育等比较薄弱,一二年级加起来总数不到20%,只有到四年级,各学校才会突击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构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长期实践中,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根据我们学院教师、学生的特点,逐步确立“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摸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交叉式教育模式。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阵地,德育教师为主要力量,在院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配合下,以德育工作为依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和我院学生的工作实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定位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当今学校德育一般指的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它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组成,这些

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体,统一地存在于大德育中。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以德育课为主阵地,以德育教师为主要力量,在院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配合下,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并把心理调适作为这些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其次,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上,坚持以下六个工作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对有心理问题学生做出处理时充分尊重心理辅导中心提供的建议意见;坚持对各院系学生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制度,使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行为对待学生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以教学为依托,以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为阵地,在教师的扶助下,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以及基本的心理知识。它还有其特殊性,即强调学生的个性和谐,使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心理特征,提高自我适应力,并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要注重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方法的运用,具有个别性、保密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除教学之,外更多的应在心理咨询中心来完成,所以心理咨询中心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级网络,它们分别是:心理咨询室——以心理咨询老师为主要力量,做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德育工作室——以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指导老师为骨干,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员——以心理咨询室学生助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为基础力量,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形成联体互动,实现“助人与自助”;班级与家长联谊网——以校园网为载体,以班主任为桥梁,建立家长与学校联合工作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配合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还要做好“四个一”:办好一张报纸;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建立一套定期的训练制度;做好一次普查。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手段,以德育教师为主力,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完成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在首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多元竞争与多元价值的需求,高等教育在当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