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_于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病与性病 2015 年 2 月第 37 卷第 1 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Feb 2015,Vol. 37,No. 1 ·慢性荨麻疹专题· 15
导,常在接 触 后 半 小 时 后 发 生,可 被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抑制。 2. 7 其他类型 日光性荨麻疹多发生在患者接触 可见光数分 钟 内 出 现 瘙 痒 和 风 团,严 重 者 可 伴 发 头 痛和晕厥; 水源性荨麻疹发生在患者接触任何温度 的水后,皮损好发于躯干上半部,应注意与水源性瘙 痒鉴别; 震动性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肤在震 动后出现局部的水肿和红斑,在临床上较少见,常与 其他类型 的 诱 导 性 荨 麻 疹 ( 如 皮 肤 划 痕 症) 合 并 存在。 3 慢性荨麻疹分类的重要性
其他疾病如血清病样反应、丘疹性荨麻疹、金黄色葡 萄球 菌 感 染、成 人 Still 病、遗 传 性 血 管 性 水 肿 等 鉴别。
总之,在对 慢 性 荨 麻 疹 患 者 进 行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时应综合 考 虑 各 方 面 因 素,以 病 史 和 体 格 检 查 作 为诊断的主 要 依 据,这 需 要 临 床 医 生 详 细 的 询 问 病 史,细致并有 针 对 性 的 进 行 体 格 检 查 和 相 关 的 诱 发 实验来确诊和分类。
为减少停 药 后 复 发,抗 组 胺 治 疗 有 效 后 的 维 持 治疗也是关键点之一。通常主张一般荨麻疹患者需 维持( 3 ~ 4) 个月,特殊情况下如物理性荨麻疹和伴 有自体血清试验( ASST) 阳性的患者需要延长到 6 个 月或更长 的 时 间。 应 该 指 出,抗 组 胺 药 特 别 是 第 二 代抗组胺药 的 安 全 性 是 可 以 得 到 保 障 的,长 期 服 用 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使用策略评价
姚煦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过敏与风湿免疫科,江苏 南京 210042) 中图分类号: R758. 24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1310. 2015. 01. 009
1 抗组胺药分类和一般特点 基于药理特性的差别,可将抗组胺药分为: ① 第
1. 3 正确的开展分型诊断 分型诊断对荨麻疹规 范化管理有较重要的意义。分型诊断可明确部分荨 麻疹发病 的 病 因 和 诱 因,特 别 是 诱 导 性 荨 麻 疹。 不 同类型的荨 麻 疹 对 抗 组 胺 药 治 疗 反 应 差 异 较 大,正 确的分型有利于合理的治疗。不同类型的荨麻疹自 然病程差别 也 较 大,特 别 是 皮 肤 划 痕 症 患 者 病 程 相 对较长,平均为( 5 ~ 7) 年。应特别注意,同一患者可 有两种或两 种 以 上 类 型 荨 麻 疹,如 慢 性 自 发 性 荨 麻 疹合并人工 荨 麻 疹,慢 性 自 发 性 荨 麻 疹 合 并 延 迟 压 力性荨麻疹等。 2 鉴别诊断
H1 受体存在两种不同的活化状态即激活和非激 活状态。正 常 情 况 下 两 者 处 于 动 态 平 衡 之 中,可 以 相互转化。 组 胺 可 以 使 活 化 型 受 体 稳 定,而 抗 组 胺 药使非活化型受体稳定。抗组胺药作为反激动剂, 可以在组胺缺乏的情况下实施对组胺受体活性的抑 制,这也是荨麻疹抗组胺药维持治疗的理论基础。 3 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专家共识和使用策略
值得强调 的 是,临 床 医 生 不 应 仅 仅 根 据 病 程 大
于 6 周就满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至少应该将自 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区别开来; 即使是慢性 自发性荨麻 疹,也 应 该 根 据 病 史 和 临 床 实 际 条 件 积 极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 慢性感染、变态反应、自身 免疫等) ,并探索针对性治疗。比如,国内外的研究 已证实,ASST 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在接受 多次自体全血注射后可改善慢性荨麻疹的疾病严重 程度、降低 抗 组 胺 药 物 的 用 量、提 高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而 ASST 阴性的 CU 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变 并不明显,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治疗带来了 新的治疗理念。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
于 波,张 杰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广东 深圳 518036) 中图分类号: R758. 24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1310. 2015. 01. 008
慢性荨麻 疹 ( CU) 是 皮 肤 科 门 诊 的 常 见、多 发 病,在较短的 门 诊 诊 疗 过 程 中 快 速 并 精 确 地 对 慢 性 荨麻疹进行 分 类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对 治 疗 方 案 的 选 择、随访、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慢性荨麻疹诊断流程 1. 1 病史采集 慢性荨麻疹病史采集是诊断流程 中十分重要的过程,不仅可建立正确的诊断与分型, 同时可以明确可疑的病因或诱因。完整的病史采集 应包括病程、风团发作的频率、规律和持续时间、可 能的诱发和缓解因素、风团大小、数目、形状及分布、 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自觉瘙痒或 / 和疼痛; 既往个 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感染病史或内脏疾病史、外伤 史、手术史、用药史; 女性患者发病是否与月经周期 相关; 心理及精神状况; 工作及生活环境; 既往的诊 断与对治疗的反应等。 1.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主要 应依赖患者 的 病 史 及 相 应 的 体 格 检 查,实 验 室 检 查 仅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提供辅助性参考。针对常规 治疗效果差、病情严重、迁延不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 疹可考虑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检查包括全血细胞 计数、嗜 酸 细 胞 计 数、血 沉、甲 状 腺 功 能 和 相 关 自 身 抗体检测。对于荨麻疹样皮损持续超过 24 小时或 伴有突出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应考虑补体系统方面的 检查。其他检查仅在最初的检查出现异常或怀疑特 定某种疾病时。
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第二代抗 组胺药物因与 H1 受体亲和力高和选择性强,没有第 一代抗组胺药的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和口服次数少 等特点,成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
同样是第 二 代 抗 组 胺 药 物,其 间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差别。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仍有不同程度的镇静 作用,尤其是增加剂量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阿伐斯汀 因半衰期短,需每日 ( 2 ~ 3) 次 服 用,影 响 患 者 依 从 性; 咪唑斯汀有明确的抗 5-脂氧合酶作用,通过拮抗 白三烯代谢 而 有 独 特 的 抗 炎 症 特 性,但 咪 唑 斯 汀 和 氯雷他定需要经肝脏药物代谢酶( CYP450) 代谢,需 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心脏毒性( 主要是 Q-T 间期延长) ,且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需慎用。
此外,还需 要 与 表 现 风 团 或 血 管 性 水 肿 形 成 的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收稿日期】2014 - 11 - 16
16 ·慢性荨麻疹专题· 皮肤病与性病 2015 年 2 月第 37 卷第 1 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Feb 2015,Vol. 37,No. 1
抗组胺药是通过竞争性地与 H1 受体结合,从而 阻断组胺引 发 的 生 物 学 效 应,是 抗 组 胺 药 发 挥 抗 过 敏作用的 经 典 机 制。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现,第 二 代 抗 组 胺药不仅有 抗 组 胺 作 用,而 且 可 通 过 多 种 机 制 起 到 非特异的抗 炎 作 用,包 括 抑 制 肥 大 细 胞 和 嗜 碱 性 粒 细胞释放递 质、对 炎 症 细 胞 游 走 和 激 活 的 抑 制 和 影 响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等。鉴于荨麻疹发病机 制的复杂性,除外组胺介导的炎症反应外,还有细胞 因子、趋化因子、神经递质等多种炎症介质参与,这 也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 机制之一。
常规剂量 的 第 二 代 抗 组 胺 药 治 疗 无 效 时,2014 版中 国 荨 麻 疹 诊 疗 指 南 和 2013 年 版 欧 洲 EAACI / GA2LEN / EDF / WAO 的荨麻疹诊治指南指出可将药 物剂量增加至( 2 ~ 4) 倍,以求最大可能阻断肥大细 胞活化; 或者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睡前服用, 以降低不良反应; 或者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可 考虑联合化 学 结 构 式 相 似 的 药 物,如 氯 雷 他 定 和 地 氯雷他定,以 增 加 抗 炎 作 用; 或 者 联 合 抗 白 三 烯 药 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疹,但需使用较 长时间。
【收稿日期】2014 - 11 - 16
主要应与 荨 麻 疹 性 血 管 炎、荨 麻 疹 型 药 疹 等 疾 病相鉴别。
荨麻疹性 血 管 炎 好 发 于 中 年 女 性,临 床 表 现 为 风团样皮疹,与荨麻疹不同的是: 风团持续时间常常 超过 24 小时,多为( 24 ~ 72) 小时消退,风团消退后留 有色素沉 着 或 鳞 屑,自 觉 灼 热 或 灼 痛。 本 病 可 伴 有 关节炎及 关 节 痛、腹 部 不 适、淋 巴 结 肿 大 等 其 他 症 状。实验室 检 查 常 见 血 沉 增 快,伴 或 不 伴 有 低 补 体 血症,组织 病 理 可 见 白 细 胞 碎 裂 性 血 管 炎。 一 般 抗 组胺治疗 无 效,糖 皮 质 激 素 治 疗 有 效。 荨 麻 疹 型 药 疹的临床表 现 为 具 有 风 团 样 的 皮 疹,风 团 颜 色 较 荨 麻疹鲜红,且 不 易 消 退。 有 服 药 史,常 为 青 霉 素,水 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药物引起。
一代抗组胺药或镇静类抗组胺药。以中枢镇静作用 显著为特征,代表性药物有苯海拉明、氯苯拉敏、羟 嗪、曲普利啶、氯马斯丁、异丙嗪等; ② 第二代抗组胺 药,中枢镇静作用较第一代明显减弱,代表性药物有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③ 第 三代抗组胺 药 或 新 一 代 抗 组 胺 药,命 名 有 一 定 的 争 议。有人提出此类药物以无中枢镇静作用为标志, 也有认为以有明确抗炎作用为标志; 此类药物多为 第二代抗组 胺 药 活 性 代 谢 物,代 表 性 药 物 有 地 氯 雷 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 2 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机制
导,常在接 触 后 半 小 时 后 发 生,可 被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抑制。 2. 7 其他类型 日光性荨麻疹多发生在患者接触 可见光数分 钟 内 出 现 瘙 痒 和 风 团,严 重 者 可 伴 发 头 痛和晕厥; 水源性荨麻疹发生在患者接触任何温度 的水后,皮损好发于躯干上半部,应注意与水源性瘙 痒鉴别; 震动性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肤在震 动后出现局部的水肿和红斑,在临床上较少见,常与 其他类型 的 诱 导 性 荨 麻 疹 ( 如 皮 肤 划 痕 症) 合 并 存在。 3 慢性荨麻疹分类的重要性
其他疾病如血清病样反应、丘疹性荨麻疹、金黄色葡 萄球 菌 感 染、成 人 Still 病、遗 传 性 血 管 性 水 肿 等 鉴别。
总之,在对 慢 性 荨 麻 疹 患 者 进 行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时应综合 考 虑 各 方 面 因 素,以 病 史 和 体 格 检 查 作 为诊断的主 要 依 据,这 需 要 临 床 医 生 详 细 的 询 问 病 史,细致并有 针 对 性 的 进 行 体 格 检 查 和 相 关 的 诱 发 实验来确诊和分类。
为减少停 药 后 复 发,抗 组 胺 治 疗 有 效 后 的 维 持 治疗也是关键点之一。通常主张一般荨麻疹患者需 维持( 3 ~ 4) 个月,特殊情况下如物理性荨麻疹和伴 有自体血清试验( ASST) 阳性的患者需要延长到 6 个 月或更长 的 时 间。 应 该 指 出,抗 组 胺 药 特 别 是 第 二 代抗组胺药 的 安 全 性 是 可 以 得 到 保 障 的,长 期 服 用 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使用策略评价
姚煦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过敏与风湿免疫科,江苏 南京 210042) 中图分类号: R758. 24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1310. 2015. 01. 009
1 抗组胺药分类和一般特点 基于药理特性的差别,可将抗组胺药分为: ① 第
1. 3 正确的开展分型诊断 分型诊断对荨麻疹规 范化管理有较重要的意义。分型诊断可明确部分荨 麻疹发病 的 病 因 和 诱 因,特 别 是 诱 导 性 荨 麻 疹。 不 同类型的荨 麻 疹 对 抗 组 胺 药 治 疗 反 应 差 异 较 大,正 确的分型有利于合理的治疗。不同类型的荨麻疹自 然病程差别 也 较 大,特 别 是 皮 肤 划 痕 症 患 者 病 程 相 对较长,平均为( 5 ~ 7) 年。应特别注意,同一患者可 有两种或两 种 以 上 类 型 荨 麻 疹,如 慢 性 自 发 性 荨 麻 疹合并人工 荨 麻 疹,慢 性 自 发 性 荨 麻 疹 合 并 延 迟 压 力性荨麻疹等。 2 鉴别诊断
H1 受体存在两种不同的活化状态即激活和非激 活状态。正 常 情 况 下 两 者 处 于 动 态 平 衡 之 中,可 以 相互转化。 组 胺 可 以 使 活 化 型 受 体 稳 定,而 抗 组 胺 药使非活化型受体稳定。抗组胺药作为反激动剂, 可以在组胺缺乏的情况下实施对组胺受体活性的抑 制,这也是荨麻疹抗组胺药维持治疗的理论基础。 3 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专家共识和使用策略
值得强调 的 是,临 床 医 生 不 应 仅 仅 根 据 病 程 大
于 6 周就满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至少应该将自 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区别开来; 即使是慢性 自发性荨麻 疹,也 应 该 根 据 病 史 和 临 床 实 际 条 件 积 极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 慢性感染、变态反应、自身 免疫等) ,并探索针对性治疗。比如,国内外的研究 已证实,ASST 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在接受 多次自体全血注射后可改善慢性荨麻疹的疾病严重 程度、降低 抗 组 胺 药 物 的 用 量、提 高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而 ASST 阴性的 CU 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变 并不明显,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治疗带来了 新的治疗理念。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
于 波,张 杰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广东 深圳 518036) 中图分类号: R758. 24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1310. 2015. 01. 008
慢性荨麻 疹 ( CU) 是 皮 肤 科 门 诊 的 常 见、多 发 病,在较短的 门 诊 诊 疗 过 程 中 快 速 并 精 确 地 对 慢 性 荨麻疹进行 分 类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对 治 疗 方 案 的 选 择、随访、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慢性荨麻疹诊断流程 1. 1 病史采集 慢性荨麻疹病史采集是诊断流程 中十分重要的过程,不仅可建立正确的诊断与分型, 同时可以明确可疑的病因或诱因。完整的病史采集 应包括病程、风团发作的频率、规律和持续时间、可 能的诱发和缓解因素、风团大小、数目、形状及分布、 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自觉瘙痒或 / 和疼痛; 既往个 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感染病史或内脏疾病史、外伤 史、手术史、用药史; 女性患者发病是否与月经周期 相关; 心理及精神状况; 工作及生活环境; 既往的诊 断与对治疗的反应等。 1.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主要 应依赖患者 的 病 史 及 相 应 的 体 格 检 查,实 验 室 检 查 仅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提供辅助性参考。针对常规 治疗效果差、病情严重、迁延不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 疹可考虑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检查包括全血细胞 计数、嗜 酸 细 胞 计 数、血 沉、甲 状 腺 功 能 和 相 关 自 身 抗体检测。对于荨麻疹样皮损持续超过 24 小时或 伴有突出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应考虑补体系统方面的 检查。其他检查仅在最初的检查出现异常或怀疑特 定某种疾病时。
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第二代抗 组胺药物因与 H1 受体亲和力高和选择性强,没有第 一代抗组胺药的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和口服次数少 等特点,成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
同样是第 二 代 抗 组 胺 药 物,其 间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差别。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仍有不同程度的镇静 作用,尤其是增加剂量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阿伐斯汀 因半衰期短,需每日 ( 2 ~ 3) 次 服 用,影 响 患 者 依 从 性; 咪唑斯汀有明确的抗 5-脂氧合酶作用,通过拮抗 白三烯代谢 而 有 独 特 的 抗 炎 症 特 性,但 咪 唑 斯 汀 和 氯雷他定需要经肝脏药物代谢酶( CYP450) 代谢,需 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心脏毒性( 主要是 Q-T 间期延长) ,且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需慎用。
此外,还需 要 与 表 现 风 团 或 血 管 性 水 肿 形 成 的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收稿日期】2014 - 11 - 16
16 ·慢性荨麻疹专题· 皮肤病与性病 2015 年 2 月第 37 卷第 1 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Feb 2015,Vol. 37,No. 1
抗组胺药是通过竞争性地与 H1 受体结合,从而 阻断组胺引 发 的 生 物 学 效 应,是 抗 组 胺 药 发 挥 抗 过 敏作用的 经 典 机 制。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现,第 二 代 抗 组 胺药不仅有 抗 组 胺 作 用,而 且 可 通 过 多 种 机 制 起 到 非特异的抗 炎 作 用,包 括 抑 制 肥 大 细 胞 和 嗜 碱 性 粒 细胞释放递 质、对 炎 症 细 胞 游 走 和 激 活 的 抑 制 和 影 响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等。鉴于荨麻疹发病机 制的复杂性,除外组胺介导的炎症反应外,还有细胞 因子、趋化因子、神经递质等多种炎症介质参与,这 也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 机制之一。
常规剂量 的 第 二 代 抗 组 胺 药 治 疗 无 效 时,2014 版中 国 荨 麻 疹 诊 疗 指 南 和 2013 年 版 欧 洲 EAACI / GA2LEN / EDF / WAO 的荨麻疹诊治指南指出可将药 物剂量增加至( 2 ~ 4) 倍,以求最大可能阻断肥大细 胞活化; 或者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睡前服用, 以降低不良反应; 或者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可 考虑联合化 学 结 构 式 相 似 的 药 物,如 氯 雷 他 定 和 地 氯雷他定,以 增 加 抗 炎 作 用; 或 者 联 合 抗 白 三 烯 药 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疹,但需使用较 长时间。
【收稿日期】2014 - 11 - 16
主要应与 荨 麻 疹 性 血 管 炎、荨 麻 疹 型 药 疹 等 疾 病相鉴别。
荨麻疹性 血 管 炎 好 发 于 中 年 女 性,临 床 表 现 为 风团样皮疹,与荨麻疹不同的是: 风团持续时间常常 超过 24 小时,多为( 24 ~ 72) 小时消退,风团消退后留 有色素沉 着 或 鳞 屑,自 觉 灼 热 或 灼 痛。 本 病 可 伴 有 关节炎及 关 节 痛、腹 部 不 适、淋 巴 结 肿 大 等 其 他 症 状。实验室 检 查 常 见 血 沉 增 快,伴 或 不 伴 有 低 补 体 血症,组织 病 理 可 见 白 细 胞 碎 裂 性 血 管 炎。 一 般 抗 组胺治疗 无 效,糖 皮 质 激 素 治 疗 有 效。 荨 麻 疹 型 药 疹的临床表 现 为 具 有 风 团 样 的 皮 疹,风 团 颜 色 较 荨 麻疹鲜红,且 不 易 消 退。 有 服 药 史,常 为 青 霉 素,水 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药物引起。
一代抗组胺药或镇静类抗组胺药。以中枢镇静作用 显著为特征,代表性药物有苯海拉明、氯苯拉敏、羟 嗪、曲普利啶、氯马斯丁、异丙嗪等; ② 第二代抗组胺 药,中枢镇静作用较第一代明显减弱,代表性药物有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③ 第 三代抗组胺 药 或 新 一 代 抗 组 胺 药,命 名 有 一 定 的 争 议。有人提出此类药物以无中枢镇静作用为标志, 也有认为以有明确抗炎作用为标志; 此类药物多为 第二代抗组 胺 药 活 性 代 谢 物,代 表 性 药 物 有 地 氯 雷 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 2 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