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及不变要素假定,一国经济增长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和零增长,因此财政政策仅在短期调节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则无能为力。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合适的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约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

我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财政政策创新。

标签: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技术约束财政政策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内生增长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分析,内生增长理论主要的贡献在于将“知识”和“技术”在模型中内生化。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

这样,经济增长就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而不是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是外生的。

但这一时期的增长理论学家主要是在完全竞争假设下考察长期增长率的结论。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过于严峻,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二是完全竞争假设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的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并使一些内生增长模型产生逻辑上的不一致。

为了克服上述内生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从90年代开始,增长理论学家开始在更接近现实的垄断竞争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标志着内生增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及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推出后,在经济学界引起很大震动,但这套理论主要采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考察的是经济的短期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因而无法分析长期问题和动态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试图将凯恩斯的《通论》长期化、动态化,即试图确定在给定假设条件下实现持续充分就业的条件。

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成为了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不断受到关注。

内生增长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概况内生增长理论由斯蒂文·罗默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主张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资源和技术进步,还包括知识、文化、教育、创新和制度等方面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投资、产出和创新等方式进行运作,在内生增长模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与传统的外生增长理论相比,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增长理论解决了外生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的一系列实证问题。

在外生增长理论中,生产要素的投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核心,但实际情况远比它们简单得多。

通过考虑更加复杂的因素和制度,内生增长理论可以更好地说明现实的经济增长。

二是内生增长理论提供了一种更为广泛的视野和理论框架,使得经济学家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经济增长。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新的增长框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制定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二、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中国是内生增长理论在国际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领域,积极引进外资、加快科技创新、扩大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理解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人才培养。

在内生增长模型中,知识和人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

中国政府把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的发展要素,积极改善教育水平,提高社会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并大力鼓励人才流动和创新力量的释放,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技术创新。

在内生增长模型中,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中国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政府通过大力鼓励国家级创新中心、高技术产业园区、各类创新大赛等方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及应用

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及应用

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及应用内生增长模型是现代经济学中一种新兴的增长理论,它主张经济增长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应用三个方面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一、理论基础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投资、技术进步、教育等内生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经济准则概括为GDP=AF(K,L),其中A代表生产率,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

在内生增长模型中,生产率不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变量,增长率是由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决定的,因此,在内生增长模型中,生产率在增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解释。

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新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而技术创新是由企业、政府和学术界共同推动的。

学界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有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政策和创业精神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具体的内生增长模型,比如罗默模型、Lueng-Trejos and Zhu模型和Aghion and Howitt模型等。

二、发展历程内生增长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罗默(Paul Romer)提出的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

1994年,罗默的一篇题为“新的增长理论”(The New Growth Theory)的论文,成为内生增长模型的里程碑,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溢出的增长模型,也就是罗默模型。

罗默模型重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强调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

罗默认为,充分利用人类的的创造力和创新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本质。

随着研究的深入,内生增长模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内生增长模型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也可以用来解释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估算技术外溢的效果、研究成本效益分析和判断技术创新政策的实用性等。

三、应用内生增长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处,这里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为例,简单分析内生增长模型在此方面的应用。

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

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

科 技 创 新 绩 效 的 关 系为 研 究 对 象 .采 用
2 0 0 2 - 2 0 1 1年 扬 州 市 宏观 经 济 数 据 .应 用
典 型相 关 分 析 方 法 进 行 实证 研 究 研 究 结
等将各 省科技 投入 与产出 的绩效 和效 率
科技创 新能力 是一个 地区科 技创新
变量称为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 . 同 样 的 方
法可以找到第二对 、 第 三 对 … … 典 型 相 关
扩大对 外开放和合作 . 着 眼 于 正 在 加 速 兴 域 创 新 能 力 、 促进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依 据 。
起 的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 革命 . 产
学 研 一体 化 进 程 明 显 加 快 . 自主 研 发 和 创 新能 力不断增强 。 目前 , 扬 州 市 正 围绕 “ 发 展创新 型经济 、 建 设创新 型城 市 ” 这一 目

相 关 文 献 回顾
动的条件和基础 .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 资 科 技 创 新 绩 效 各 层 面 之 间 的 相 关 系 数 。
由 分析 结 果 可 知 . 科 技 创 新 投 入 组
综合国内外文献研 究. 学者关 于科技 源诸要素 中的核心 资源要 素 . 科技财 力资
创新 投 入 与 科 技 创 新 绩 效 、 科 技 产 出 的 关 源 是 科 技 人 力 资 源 开 展 科 技 活 动 的 前 提 中 , X1 与 X4之 间 的 关 系 最 为 密切 , 单 相 系 研 究 主 要 为 实 证 研 究 .且 结 论 比 较 一 和 基 础 。 因 此 这 两 大 指 标 能 充 分 体 现 科技 关 程 度 达 到 0 . 8 8 8 6 。 这 说 明政 府 科技 拨 款 致: 科技投入 通过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经 济 资 源 投 入 要 素 的特 征 。关 于 科 技 创 新 投 的经 费投入 与科技 活动人 员数有很 强的 快 速 增 长 并 在 创 新 活 动 中发 挥 积 极 作 用 . 入。 本 文总共采 用了 5 项 指标 : 科 技 活 动 联 系 : X1 与 X3的关 系 密 切 程 度 次 之 , 单 有 利 于 国 家 创 新 能 力 的提 高 。 连 燕 华 等 探 人 员 占从 业人 员 比 重 ( %) X1 、 R&D 活动 相 关 程 度 也 高达 0 . 8 7 2 4 . 反 映 出科 技 创 新 讨 了 用 于 描 述 国 家 科 学 技 术 产 出 的 定 量 人员 占科技活 动人员比重 ( %) x2 、 全社 会 经 费 投 入 与 科 技 活 动 人 员 数 存 在 密 切 的

内生性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内生性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内生性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内生性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指出了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内生性增长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并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证明了内生性增长理论的重要性。

内生性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不是劳动力和资本的绝对数量。

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并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生性增长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制度、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内生性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制度环境对内生性增长的作用内生性增长理论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而这些方面,都受到了国家制度环境的影响。

在中国,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过去,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模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并不十分活跃。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市场供求关系的形成,为内生性增长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仍然需要提高。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监管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同时,政府加大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投入,也是对内生性增长理论应用的良好支撑。

第三章:技术创新对内生性增长的支持技术创新是内生性增长理论中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和加速,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增长。

而中国近年来,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例如5G技术的应用,正逐渐带动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全面升级。

此外,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是不容忽视的发展。

随着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得到了不小的促进。

而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呵护好技术创新的环境,以保证长期的经济增长,这也是内生性增长理论的核心之一。

第四章:人力资本对内生性增长的影响内生性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

一Hale Waihona Puke 、引 言 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 % 以上 、 国人发 明专利年 0 本
度授 权量进 人 世界前 5位 、 国际科 学论 文数进 人世 界 前 5位 、 国际科 学 论文被 引 用次 数进 入 世界 前 5 位 五个产 出 目标 , 就 需 要 相应 的 测 度 体 系 来 评 这 价各 项科 技投 入 的产 出绩 效 。

要 : 国在( 06— 0 0国家中长期科 学和技 术发展 规划纲要》中提 出要 建设“ 新型 国家” 我 20 22 创 并制定 了包括
1项投入和 5项产 出在 内的 实施 目标 , 这就需要 相应 的测度体 系对科技投入 的产 出绩 效进 行评价 。考 虑到余值 法计 算科技进 步贡 献率的缺陷 , 本研 究在 归纳和 总结传 统科 技评价 方法的基础上 , 立了基 于 内生增 长理论的 建
维普资讯
科 技与 经济
科技 投入 产 出绩 效评价 的 内生增 长模 型研 究
科 技 投 入产 出绩 效 评 价 的 内生 增 长模 型研 究
徐春 杰 李 ,
(. 1 北京A- 大学, Y - 北京

10 8 ) 0 0 2
108 ;. 0 0 1 2 中国科 学院 科技政策与 管理科学研 究所 , 北京
t e rl v n r me o k a d id x s se w t n o e o s go h t e r n t e b sso d cn n u h e e a tf a w r n e y t m h e d g n u r wt h o o a i fi u ig a d s mma iig ta i n i y h n r n d— z r t n C —t c v u t n meh d i a S i e h e a ai t o . ol l o Ke r s:c —tc n u ;p ro a c v u t n;e d g n u r w h t e r y wo d s i e h ip t e r n e e a a i f m l o n o e o sg o h o t y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国家开始关注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这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种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了投资和生产力的因素。

本文将会探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原理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由保罗·罗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的。

基本原理是指在一个市场经济中,如果国家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机会,就能够使社会福利提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这种模型中,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投资等硬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同的是,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自然资源和外部因素,还与经济结构、人力资本和机会等内部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历程从保罗·罗默提出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思路到现在,学者们对这种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罗默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接着,曼昆提出了知识资本的概念,认为知识资本不仅来源于受过教育的人才,还来源于研究和适当的技术力量。

之后,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如带外部性的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等。

这些理论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涵。

三、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基于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

中国政府通过设立技术支撑项目、从国外引进金融资源和设立相关基金等方式,助推农业领域的内生性经济增长。

另外,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了内生性增长政策,通过大力投资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战略性产业迅速发展。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还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建立先进技术中心等。

例如,中国在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上的巨大投资,就是推动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

全珠T匕2021年第1期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汪川摘要: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和一系列制度难题。

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为例,在北京市创新调查数据基础上,指出目前科技创新的问题表现在科技创新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活动不均衡以及企业创新应用性弱等方面。

究其原因,企业创新活动的背后仍存在体制机制性因素。

为此,应优化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以财政和金融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相关领域对外开放以实现创新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企业研发作者简介:汪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094•变为目前的中高速增长。

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后,传统的要素驱动增长模式动力不足,未来的经济增长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不仅是支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还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手段。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创业服务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就科技创新的情况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

在投资方面,近年来,高铁、宽带、核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的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热点;在消费方面,移动互联网带动的信息消费发展势头明显,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十分广阔;在出口方面,虽然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但我国已在多晶硅、光伏、风电等多个新兴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内生性视角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例

内生性视角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例

内生性视角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例内生性视角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例摘要: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例,通过内生性视角来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到一系列内生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企业应在制定研发投入策略时考虑到这些内生因素的影响,以提高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贡献。

关键词:内生性视角、研发投入、企业绩效、新能源汽车一、引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研发投入被认为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内生因素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此处省略三、内生性视角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研发投入通常被认为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研发投入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绩效提升。

然而,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内生因素的影响。

内生性视角认为,企业绩效不仅受到研发投入的影响,还受到一系列内生因素的作用。

这些内生因素可能包括企业的市场地位、技术能力、组织结构等。

首先,企业的市场地位会影响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市场地位较高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研发投入,因此他们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更显著。

相反,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可能由于资源限制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导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其次,企业的技术能力也会影响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内生增长模型是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的一种理论框架。

相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生增长模型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并对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在中国经济中,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经济的不同阶段出发,探讨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首先,中国经济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对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内生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并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中国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为今后提高中国经济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

其次,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问题。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内生增长模型提供了一种全面分析经济增长的框架。

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可以洞察经济结构升级的内涵和路径。

例如,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内生增长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三,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内生增长模型核心要素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内生增长模型可以为中国政府制定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具体参考。

最后,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

例如,中国经济当前面临投资效率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内生增长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内生增长模型还可以提醒我们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综上所述,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近年来,内生增长理论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是指国家在资源和技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通过提高投入与效率的协调性,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增长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开始关注并运用内生增长的理论。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原理内生增长理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分支,对传统的外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弥补和完善。

它认为,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由经济主体自身决定的,是人类通过经验和研究所创造出来的。

因此,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手段激发出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增长力量的目的。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实现内生增长的核心因素。

技术创新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它是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科技手段来改进、创新生产方式的过程。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力在学历、技能、健康等方面的投资和积累。

人力资本对于生产效率、技术创新、企业营销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内生增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并在经济规模和技术创新上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

其实,中国的实践中,内生增长理论的应用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中国正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内生增长的目标:(1)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科技领域,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许多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方面的政策和计划。

近年来,中国企业正在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研发项目已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发不断延伸,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等方面进行各种改革,从而营造出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经济环境,促进了投资和创新的力量。

(3)提高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系统,并逐渐提高了教育的投入比例,加强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发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并对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引言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是对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理论的一次重要突破。

它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旨在探讨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经济中的实践应用。

第二部分: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原理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和创新的内在驱动力量。

这些内生因素可以通过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教育投入和加强科研创新等手段来促进。

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帮助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开放和创新政策,成功应用了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设立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研基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四部分: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的应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动态分析——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研究

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动态分析——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研究
摘 要 :通 过 对 内生增 长模 型 求 解 表 明 :经 济 增 长 与 平 均 储 蓄 倾 向 、人 力 资 本 、科 研 投 入 所 占 总 资 本 比 例 、垂 直 创 新 对 最 终 产 品 生 产 的 外部 性 正 相 关 ,与 生产 中 间 产 品 所 占 总 资 本 比 例 、生 产 最 终 产 品 所 占 总 资 本 比 例 、水 平 创 新 的 期 望 利 润值 与垂 直创 新 期 望 利 润值 比例 、 中 间产 品之 间 的 替 代 程 度 和 预 期 水 平 创 新 成 功 率 负相 关 . 一 .在 定 范 围 内 ,经 济增 长与 水 平 创 新 、垂 直创 新 水 平 正 相 关 ,与 预 期 垂 直 创新 成 功 率 负相 关 。 进 一 步 通 过 实证 分析 ,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 靠平均储蓄倾向的增 长,垂直创新和 水平创新对 经济增长的作 用还很 弱 小;中国投 资增长
基金项 目:第四 _ 卜 六批 中国博 卜 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金资助项 目 (0 94 0 7 ) 2 00 6 70
肖泽 群 等 :技 术 创 新 的经 济 增 长 效 应 的动 态 分 析
19 7
增 长 理 论 , 代 表 性 工 作 :Y u g ( 9 8 、H wt on 19 ) o i t ( 9 9 、Z n ( 0 3 、A ho n o i 2 0 ) 19 ) e g 2 0 ) g i ad H wt 0 6 、 n t(
A ho ( 0 5) gi n 2 0 、B ci( 0 8) M n i ( 0 0) u c 2 0 、 int 2 1 。 i
间产 品 投入 的资本 为 总资本 的 倍 , 即 = K , 根据 ( ) ( ) 求 出 中 间产 品产 量 和 最 终 产 则 1和 3 可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内生增长模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它主要用于研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因素。

内生增长模型通过揭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即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经济发展国家如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基础是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投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更取决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因此,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内生增长模型的核心要素。

在中国,内生增长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如很多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赖于内生增长模型的有效运用。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本投入等措施,促进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发展。

同时,中国在国内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的积极性,这一举措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实现。

此外,内生增长模型的适用性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具有更广阔的传播、社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分享知识和信息,促进彼此的互助和成长。

这种社交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内生增长的方式。

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一个人的创新或创造可以对他人的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分享,产生更大的价值。

总之,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因素。

它的具体应用和研究需要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掌握其本质和实质,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及改进探讨

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及改进探讨

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及改进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内生增长模型是一种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它对经济增长规律与机理的阐释提供了不少新思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究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效果,并就其改进方向进行探讨。

一、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场景内生增长模型是指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内生技术的发展,而非外界资本和资源的输入。

内生技术则指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技术和知识,是人力资本的一种表现。

内生增长模型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中。

在宏观经济学中,内生增长模型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通解之一。

具体而言,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引入保持技术进步中性质的外部性产生的持续性刺激,使得技术进步的投入与产出得到了有效的衔接,更好地揭示了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内生增长模型中,不同的人力资本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有所差异,这对于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提供了借鉴参考。

在产业经济学中,内生增长模型则广泛应用于产业结构分析。

内生增长模型告诉我们,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研究某一特定产业时,通过观察竞争企业差异性和技术投入的差异性,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产业的内在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

例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将使得这样的产业逐步向领域技术、多领域联营等方向深入发展。

二、内生增长模型的实际效果内生增长模型在具体应用中,能够有效预测和运用实体经济的规律,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具体而言,内生增长模型在以下领域的实际应用取得了不俗的效果:1.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鼓励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增强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内在动力。

这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投资方向的优化.内生增长模型中,创新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

而作为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内生增长理论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围绕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展开。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内生增长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omer)于1986年提出,其主要思想是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源,而且技术进步的速度和规模受到某些外生因素的影响。

这些外生因素往往包括政策、市场、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涉及实物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以及研发投入等方面的领域,营造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环境是其核心之一。

内生增长理论相对于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即通过市场竞争和投入某些资源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中,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这可以从积极的创新政策、教育、研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和瓶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储备、快速的资本积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进行。

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标志着一系列的结构转型,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远高于成熟的经济体。

但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由于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内外部不平衡性的难以解决,所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逐渐减缓的情况。

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构和领域特殊性也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和矛盾,如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过高、资源效益不高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启示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与瓶颈,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与升级进一步做出了启示。

首先,需要提高创新能力,营造码头技术进步的环境,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创新领域的研发行动,打破市场壁垒,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成为研究经济增长的重要理论工具。

本文将介绍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罗默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的内生性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技术进步产生于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的积极投资。

他们认为,如果国家投资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与资本、劳动投入等因素一样,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力量。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源。

在人力资本和研发方面的投资是内生的,因为这些投资本身能够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率。

人力资本和研发的积极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也强调了制度和政策的重要性,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在中国,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主要是在研究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并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此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投入、支持创业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人力资本是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得到了很高的关注。

中国大量投资于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面,这些投资是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国企业对技术转化的能力不足,往往导致很多科技成果无法建立起商业模式和经济利益。

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强技术转化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经济增长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

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和挑战。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近年来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经济体内部创新、技术进步和资本形成等因素的内生作用推动经济增长。

与传统的外生经济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变革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强调新技术的创造能够抵消旧技术的衰退,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简单归纳为“增长即创新、创新即投资、投资即积累、积累即增长”。

这就是所谓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型。

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依赖于投资积累、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活动”,其中创新和教育培训是支撑技术进步和资本形成的重要因素,投资积累则是支撑生产性活动的基础。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强调创新对增长的重要性、重视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注重对制度环境、市场竞争和政策因素的分析和引导。

这种理论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出国家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等方式来激发创新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与西方各国的情况相比,中国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相吻合的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

例如,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智能化、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这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相一致。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等政策,这些都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应用体现。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产业创新绩效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产业创新绩效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产业创新绩效一、概述在全球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内生创新努力与本土技术溢出在产业创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影响产业创新的过程和结果。

内生创新努力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研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它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而本土技术溢出则是指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技术的传播和扩散。

本土技术溢出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产业创新绩效则是指产业在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效益,包括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

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是衡量产业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探讨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利用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实证检验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1. 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其创新活动不仅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全球科技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并非孤立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生创新努力和本土技术溢出是两个关键因素。

内生性增长模型理论研究

内生性增长模型理论研究

内生性增长模型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内生性增长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内生性增长模型是一种揭示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本文将着重探讨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形成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内生性增长模型的起源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形成主要始于1986年罗默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生产要素(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的积累和外生技术进步。

而内生性增长模型则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而非生产要素的积累。

罗默通过研究经济中创新与知识的外部性效应,证明人类创新是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公共政策的手段来激励。

随着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关注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和非商业服务领域,并将创新这一内部因素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形成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内生性增长模型。

例如,1988年,霍普金斯教授提出了在内生性增长模型中加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家卢卡斯则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性因素推翻了传统的“增长与渗透”假说,进一步发展了内生性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

二、内生性增长模型的主要特点内生性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不同,内生性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而非生产要素的积累。

内生性增长模型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使用技术进步的内生模型,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在内生性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动关系,即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

2.将人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通过对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创新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深入揭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微观联系。

3.提出了多元的增长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4 No.4 2006年8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Aug.2006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Ξ李 强(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2) 摘要: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制定了包括1项投入和5项产出在内的实施目标。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科技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技过程效率与效果的考察;二是对科技投入社会经济影响的关注。

为此,在归纳和总结传统科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科技评价;内生增长理论;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6)04-0093-06Study of Output Performance Evalu ation Model of Sci-tech Input in ChinaB ased on E ndogenous G row th TheoryLi,Q iang(China Academy of Science,B eijing100082,China) Abstract: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demands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 put forward a plan to construct lnnovative Country in The Action Plan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rch20,2006,the goal of which comprises1Sci-tech input and5outputs.To evaluate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sci-tech input of the pla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t framework and index by divid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o two stratums. K ey w ords:performance evaluation;Endogenous Crowth Theory;Science&Technology Indicator.01引言我国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制定了包括1项投入和5项产出在内的实施目标。

这就需要相应的测度体系来评价各项科技投入的产出绩效。

但当我们在用包括上述测度在内的传统方法与指标来评价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我国将来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究竟取决于什么;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部门各自能起到多大作用等等。

从本质上讲,我国将来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将取决于知识积累和创新速度的国际比较,而能否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也并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生产能力,更多地决定于知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

Ξ收稿日期:2006—04—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12)作者简介:李 强(1970-),男,河北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1 科技过程的绩效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是指采用适当的评判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科技活动在一定投入水平下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从世界范围看,尽管有大量文献从各个角度分析或比较不同科技过程的投入产出绩效,其中不乏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报告,但科技人才的专业性、科技过程的复杂性、创新产出的多样性等问题使得对科技过程投入与产出的测度难以全面而完整,因而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国际认可、相对标准化、可普遍用于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测度体系(李强等,2005)。

2 科技进步贡献率① 回顾用生产函数方法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自索罗(Robert M.Sollow,1957)采用余值法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来,经济学家在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不断取得进展。

在索罗对美国1909-1949年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增量资本贡献率为11%;增量劳动贡献率38%;索罗将其余的61%纳入科技进步的贡献;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66;1971)对主要工业化国家大量经验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在50-100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8617%。

但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961)认为索罗剩余中应有30-50%归因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丹尼森则认为美国1929-1959年经济增长的23%应单独归因于该期间美国教育的发展。

对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N IES)和我国的研究也存在较大争议。

如杨(Alwyn Y ong,2000)在论证东亚无奇迹之后又指出,中国转型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并不显著;但吴文泰(Wing Thye Woo, 1998)却认为,在1979-1993年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111-113%,这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1996)公布的019%的结果比较接近。

除此以外还有我国学者的大量研究(表1)。

表1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经验研究结果测度区间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备注1990-199400孔翔等(1999) 1978-2003391673邓翔等(2004)测度区间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备注1985-2000015沈思等(2003)1953-19781979-19841953-1994101604318126197016141051191沈坤荣(1997)1952-19921993-19994015052140----张海明(2002) 1985-1999501600117栾文英(2001) 归结起来,这些研究不外乎两个方向:或者是对现有框架进行微调,更新生产函数;或者是改进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质量或规避数据质量问题。

但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本身的局限性,现有测算方法及测算结果难以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质。

3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绩效评价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实质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科技过程本身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效率与效果的关注;二是对科技产出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估。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方法在对科技过程经济影响的评价中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事实:新的知识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原有的知识累积;知识溢出对新的知识产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而在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中受到很大的局限。

311 内生增长理论的演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形成的技术进步(图1)。

图1 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 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相比,内生增长理论着49 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24卷①索罗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提高表示“技术进步”,这里所说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单指工艺改进,而是指一般的效率提高(吴敬琏,2004),在本研究中二者含义相同。

重探讨了后工业化时代“知识”这一最重要生产要素的生产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好地揭示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和美国的“新经济”现象。

312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主要围绕Griliches -Jaffe 和Romer -Jones 两个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展开,模型中的新知识产出均为若干投入变量的函数。

米歇尔・弗兰迪茨(Michael Fritsch ,2001)认为知识生产函数为创新活动绩效评价提供了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并完全可用于不同创新系统的比较。

莱迪亚(Lydia Greunz ,2004)对欧洲部分地区1989-1996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能够获得知识源支撑的前提下,研发过程是卓有成效的;类似地,理查德和山姆(Richard &Sam ,2001)对美国1991-1999年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劳动力才干指数、科学家与工程师投入数量和社会结构多样性与专利产出是正相关的。

同样以专利授权作为产出量度,布莱斯泰特和吉明(Branstetter &Y oshiaki ,2004)对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1991-1999年,与美国私人部门研发资本投入近50%的增长相对应的是美国专利产出和对专利技术应用投资项目100%和250%的增长幅度;而与日本研发投入不足(增长仅10%)相对应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专利被引用次数自1994年的大幅下降,表明美日技术差距在逐步加大。

也有学者关注我国科技投入的产出绩效,如杰弗逊等(Jefferson et.al ,2001)对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和投入弹性的研究。

313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在科技进步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验研究中,考尔和霍尔普曼(Coe &Helpman ,1995)通过对22个国家1971-199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指出,知识累积在国家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亚瑟和佛兰德瑞克(Yasser &Frederick ,2005)对美国1948-1997年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有相似结果:美国的科技进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有知识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是研发人员的投入。

在以专利为测度的情况下,即使在美国这样科技发达的国家,新知识产出对知识存量的长期弹性为11436的结果很好地说明,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新的知识产出应当是国内外知识溢出的共同结果,而且其作用要远远超过研发人员的投入(长期弹性为01208)。

格雷纳等(Greiner et al.,2000)对美国(196211-199614)和德国(196211-199114)的比较研究结果不仅与宇泽———卢卡斯模型的结论相符,也进一步证实了琼斯(Jones ,1995a )的观点:只有在用于研发的人力资本有比一般劳动更高的增长率时,才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