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4 No.4 2006年8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Aug.2006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
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Ξ
李 强
(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2)
摘要: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制定了包括1项投入和5项产出在内的实施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科技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技过程效率与效果的考察;二是对科技投入社会经济影响的关注。为此,在归纳和总结传统科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科技评价;内生增长理论;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6)04-0093-06
Study of Output Performance Evalu ation Model of Sci-tech Input in China
B ased on E ndogenous G row th Theory
Li,Q iang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B eijing100082,China)
Abstract: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demands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 put forward a plan to construct lnnovative Country in The Action Plan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rch20,2006,the goal of which comprises1Sci-tech input and5outputs.To evaluate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sci-tech input of the pla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t framework and index by divid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o two stratums.
K ey w ords:performance evaluation;Endogenous Crowth Theory;Science&Technology Indicator.
01引言
我国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制定了包括1项投入和5项产出在内的实施目标。这就需要相应的测度体系来评价各项科技投入的产出绩效。
但当我们在用包括上述测度在内的传统方法与指标来评价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我国将来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究竟取决于什么;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部门各自能起到多大作用等等。
从本质上讲,我国将来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将取决于知识积累和创新速度的国际比较,而能否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也并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生产能力,更多地决定于知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
Ξ收稿日期:2006—04—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12)
作者简介:李 强(1970-),男,河北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1 科技过程的绩效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是指采用适当的评判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科技活动在一定投入水平下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从世界范围看,尽管有大量文献从各个角度分析或比较不同科技过程的投入产出绩效,其中不乏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报告,但科技人才的专业性、科技过程的复杂性、创新产出的多样性等问题使得对科技过程投入与产出的测度难以全面而完整,因而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国际认可、相对标准化、可普遍用于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测度体系(李强等,2005)。
2 科技进步贡献率①
回顾用生产函数方法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自索罗(Robert M.Sollow,1957)采用余值法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来,经济学家在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不断取得进展。
在索罗对美国1909-1949年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增量资本贡献率为11%;增量劳动贡献率38%;索罗将其余的61%纳入科技进步的贡献;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66;1971)对主要工业化国家大量经验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在50-100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8617%。但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961)认为索罗剩余中应有30-50%归因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丹尼森则认为美国1929-1959年经济增长的23%应单独归因于该期间美国教育的发展。
对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N IES)和我国的研究也存在较大争议。如杨(Alwyn Y ong,2000)在论证东亚无奇迹之后又指出,中国转型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并不显著;但吴文泰(Wing Thye Woo, 1998)却认为,在1979-1993年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111-113%,这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1996)公布的019%的结果比较接近。除此以外还有我国学者的大量研究(表1)。
表1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经验研究结果
测度区间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
(%)
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
(%)
备注
1990-199400孔翔等(1999) 1978-2003391673邓翔等(2004)
测度区间
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
(%)
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
(%)
备注1985-2000015沈思等(2003)
1953-1978
1979-1984
1953-1994
10160
43181
26197
0161
4105
1191
沈坤荣(1997)
1952-1992
1993-1999
40150
52140
--
--
张海明(2002) 1985-1999501600117栾文英(2001) 归结起来,这些研究不外乎两个方向:或者是对现有框架进行微调,更新生产函数;或者是改进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质量或规避数据质量问题。但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本身的局限性,现有测算方法及测算结果难以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质。
3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绩效评价
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实质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科技过程本身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效率与效果的关注;二是对科技产出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估。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方法在对科技过程经济影响的评价中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事实:新的知识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原有的知识累积;知识溢出对新的知识产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在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中受到很大的局限。
311 内生增长理论的演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形成的技术进步(图1)。
图1 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
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相比,内生增长理论着
49 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24卷
①索罗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提高表示“技术进步”,这里所说的“技术进步”是一个
很宽泛的概念,不单指工艺改进,而是指一般的效率提高(吴
敬琏,2004),在本研究中二者含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