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 第二章 应力分析
弹性力学 第二章应力状态理论
同理,由 Fy 0, Fz 0 :
fvx , fvy , fvz为fv在 x, y, z轴上的投影
fvy ms y n zy l xy fvz ns z l xy m yz
➢应力张量为对称张量。
➢ 一点的应力状态完全 由应力张量确定。
应力状态理论
§2-4 与坐标倾斜的微分面上的应力
z
C
o x
v
xy sx
sy
yx
xzfv
yz P zy zx
B
A
sz
PABC 的体积为 V
体力为 Fx,Fy,Fz
ABC 上的应力为 fv
v ― 平面ABC的外法线 v的方向弦为:
cos(v, x) l cos(v, y) m cos(v, z) n
应力状态理论
x面的应力: s x , xy , xz
y面的应力: s y , yx , yz
z面的应力: s z , zx , zy
应力状态理论
➢ 一点的应力状态: 过一点有无数的截面,这一点的各个截面上应力情况的集合,
称为这点的应力状态(State of Stress at a Given Point)。
偶排列 有序数组1,2,3逐次对换两个相邻的数字而得到的 排列 奇排列
e123 e231 e312 1
e132 e321 e213 1
应力状态理论
二阶对称张量 反对称张量
Tij T ji Tij T ji
任意一个二阶张量,总是可以分解为一个对称张 量和一个分对称张量之和。
张量的对称和反对称性质,可以推广到二阶以上 高阶张量。
应力状态理论
第二章 应力状态理论
§2-1 张量分析基础
张量——在数学上,如果某些量依赖于坐标轴的选择, 并在坐标变换时,按某种指定的形式变化,则称这些 量的总体为张量。简化缩写记号表达物理量的集合。 显著优点——基本方程以及其数学推导简洁 张量的特征——整体与描述坐标系无关
弹性力学_第二章__应力状态分析
弹性⼒学_第⼆章__应⼒状态分析第⼆章应⼒状态分析⼀、内容介绍弹性⼒学的研究对象为三维弹性体,因此分析从微分单元体⼊⼿,本章的任务就是从静⼒学观点出发,讨论⼀点的应⼒状态,建⽴平衡微分⽅程和⾯⼒边界条件。
应⼒状态是本章讨论的⾸要问题。
由于应⼒⽮量与内⼒和作⽤截⾯⽅位均有关。
因此,⼀点各个截⾯的应⼒是不同的。
确定⼀点不同截⾯的应⼒变化规律称为应⼒状态分析。
⾸先是确定应⼒状态的描述⽅法,这包括应⼒⽮量定义,及其分解为主应⼒、切应⼒和应⼒分量;其次是任意截⾯的应⼒分量的确定—转轴公式;最后是⼀点的特殊应⼒确定,主应⼒和主平⾯、最⼤切应⼒和应⼒圆等。
应⼒状态分析表明应⼒分量为⼆阶对称张量。
本课程分析中使⽤张量符号描述物理量和基本⽅程,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张量概念,请进⼊附录⼀,或者查阅参考资料。
本章的另⼀个任务是讨论弹性体内⼀点-微分单元体的平衡。
弹性体内部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平衡微分⽅程和切应⼒互等定理;边界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边界条件。
⼆、重点1、应⼒状态的定义:应⼒⽮量;正应⼒与切应⼒;应⼒分量;2、平衡微分⽅程与切应⼒互等定理;3、⾯⼒边界条件;4、应⼒分量的转轴公式;5、应⼒状态特征⽅程和应⼒不变量;知识点:体⼒;⾯⼒;应⼒⽮量;正应⼒与切应⼒;应⼒分量;应⼒⽮量与应⼒分量;平衡微分⽅程;⾯⼒边界条件;主平⾯与主应⼒;主应⼒性质;截⾯正应⼒与切应⼒;三向应⼒圆;⼋⾯体单元;偏应⼒张量不变量;切应⼒互等定理;应⼒分量转轴公式;平⾯问题的转轴公式;应⼒状态特征⽅程;应⼒不变量;最⼤切应⼒;球应⼒张量和偏应⼒张量§2.1 体⼒和⾯⼒学习思路:本节介绍弹性⼒学的基本概念——体⼒和⾯⼒,体⼒F b和⾯⼒F s的概念均不难理解。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弹性⼒学中,虽然体⼒和⾯⼒都是⽮量,但是它们均为作⽤于⼀点的⼒,⽽且体⼒是指单位体积的⼒;⾯⼒为单位⾯积的作⽤⼒。
体⼒⽮量⽤F b表⽰,其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F b i(i=1,2,3)或者F b x、F b y和F b z表⽰,称为体⼒分量。
弹性力学的应力分析与优化
弹性力学的应力分析与优化弹性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性质的学科。
在工程领域中,弹性力学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结构设计和材料优化方面。
本文将探讨弹性力学中的应力分析与优化方法。
一、应力分析弹性力学的应力分析研究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应力是物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描述物体抵抗外力的能力的物理量。
应力在弹性力学中分为三种类型:拉应力、剪应力和压应力。
拉应力(tensile stress)是指物体在受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通常用符号σ表示。
拉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 = F / A其中,F为物体上的拉力,A为物体上受力截面的面积。
拉应力越大,物体的变形程度越大。
剪应力(shear stress)是指物体在受剪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通常用符号τ表示。
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τ = F / A其中,F为物体上的剪切力,A为物体上受力截面的面积。
剪应力越大,物体的变形程度越大。
压应力(compressive stress)是指物体在受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通常也用符号σ表示。
压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拉应力相同,即:σ = F / A不同的是,压应力与拉应力的方向相反。
压应力越大,物体的变形程度越大。
在应力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解析法或数值模拟法来求解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解析法主要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例如直杆或简支梁。
数值模拟法则可以用来求解复杂几何形状的物体,例如复杂结构的建筑或机械零件。
二、优化设计在弹性力学的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物体的性能或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优化设计旨在寻找最优的结构形式或材料参数,使得物体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优化设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形状优化和拓朴优化。
形状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几何形状来优化结构。
例如,在某一受力部位增加材料的厚度或减小切削孔的直径,以提高物体的刚度或承载能力。
形状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拟合法、参数法和拓扑有机化等。
2 第二章 应力和应变
第二章应力和应变地震波传播的任何定量的描述,都要求其能表述固体介质的内力和变形的特征。
现在我们对后面几章所需要的应力、应变理论的有关部分作简要的复习。
虽然我们把这章作为独立的分析,但不对许多方程进行推导,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其细节,可查阅连续介质力学的教科书。
三维介质的变形称为应变,介质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和应变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通过描述弹性固体性质的本构关系相联系。
2.1 应力的表述——应力张量2.1.1应力表示考虑一个在静力平衡状态下,均匀弹性介质里一个任意取向的无限小平面。
平面的取向可以用这个平面的单位法向矢量nˆ来规定。
在nˆ方向的一侧施加在此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牵引力,用矢量),,()ˆ(zyxtttnt=表示。
在nˆ相反方向的另一侧施加在此面上的力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ˆ()ˆ(ntnt-=-。
t在垂直于平面方向的分量叫做法应力,平行于平面方向的分量叫做剪应力。
在流体的情况下,没有剪应力,nptˆ-=,这里P 是压强。
上面的表示这是一个平面上的应力状况,为表示固体内部任意平面上的应力状态,应力张量τ在笛卡尔坐标系(图 2.1)里可以用作用于xyxzyz,,平面的牵引力来定义(:ˆˆˆ()()()ˆˆˆ()()()ˆˆˆ()()()xx xy xzx x xy y y yx yy yzz z z zx zy zzt x t y t zt x t y t zt x t y t zττττττττττ⎡⎤⎡⎤⎢⎥⎢⎥==⎢⎥⎢⎥⎢⎥⎢⎥⎣⎦⎣⎦(2.1)在右式的表示中,第一个下角标表示面的法线方向,第二个下角标表示该面上应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
图2.1 在笛卡尔坐标系里描述作用在无限小立方体面上的力的牵引力矢量)ˆ(),ˆ(),ˆ(z t y t xt 。
应力分量的符号规定如下:对于正应力,我们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对于剪应力,如果截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一致,则沿着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如果截面方向与外法线方向相反,则沿着坐标轴反方向为正。
弹性力学中的形变与应力分析
弹性力学中的形变与应力分析弹性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形变与应力分析。
在弹性力学中,形变是指物体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形状的改变,而应力则是指物体内部的力。
形变和应力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弹性模量来描述。
弹性模量是一个物质特性参数,它反映了物质在受力作用下形变和应力之间的关系。
在弹性力学中,常用的弹性模量有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
杨氏模量是描述物体沿一个方向受拉或受压时形变与应力之间关系的参数。
它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刚性程度,即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剪切模量是描述物体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形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的参数。
泊松比则是描述物体在受到拉力作用时,在垂直方向上的横向收缩程度与拉伸程度之间的比值。
弹性力学通过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和应力,可以预测和解释物体的力学行为。
例如,当一个弹性体受到拉力作用时,由于杨氏模量的存在,它会发生形变,但形变后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
这是因为杨氏模量描述了物体形变与应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即形变与应力成正比。
当拉力消失时,物体会恢复到原始形状,这就是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弹性力学中,还有一些常用的形变和应力分析方法。
例如,拉伸实验是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将材料置于拉伸装置中,施加拉力并测量形变和应力来研究物体的力学性质。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剪切实验,它用于研究材料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形变和应力。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质,并为工程和设计提供依据。
弹性力学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选用和设计。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了解材料在受到外力后的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弹性力学被用于研究飞机和宇航器的结构,并优化设计,以提高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弹性力学还在其他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以及医学器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弹性力学中的形变与应力分析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行为的重要内容。
弹性力学第二章
(2)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 由于平面应力问题中:εz = γ zx = γ zy = 0
µ 1− µ2 σx − εx = σy 1− µ E 1− µ2 µ σy − εy = σy E 1− µ
——平面应变问题 ——平面应变问题 物理方程
第三节
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一点的应力
2. 一点的主应力与应力主向 (1)主应力 若某一斜面上τn = 0 ,则该斜面上的正应力σn 称为该点一个主应力σ; 当τn = 0 时,有 σn =σ = p
px =lσ py = m σ
lσx +m xy =lσ τ m y +lτxy = m σ σ
γ xy =
2(1+ µ) τ xy E
在z方向,εz = 0, σz = µ(σx +σy )
变换关系 : 平面应力物理方程 →平面应变物理方程:
E µ E→ , → µ 2 1− µ 1− µ
平面应变物理方程 →平面应力物理方程:
E→
E(1+ 2µ)
(1+ µ)2
, → µ 1+ µ
µ
思考题 1. 试证:由主应力可以求出主应变,且两者方 向一致。 2. 试证: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有时可以产 生拉裂现象。 3. 试证:在自重作用下,圆环(平面应力问题) 比圆筒(平面应变问题)的变形大。
E
µ
2.平面应变问题 2.平面应变问题 条件是:⑴很长的常截面柱体 ; ⑵体力、面力、约束平行于柱面横截面, 沿长度方向不变。 应力:
σz = µ(σx +σy )
τ zx =τ zy = 0
应变:
εz = 0 γ zx = 0 γ zy = 0
弹性力学第二章 应力理论
主应力 & 应力不变量
应力1、第二主应力2和第三主应力3 ,且
1 2 3
Chapter 3.3
主应力 & 应力不变量
主应力的性质
3I12I2I30
➢ 不变性 由于特征方程的三个系数是不变量,所以作为特征 根的主应力及相应主方向都是不变量。
1, 2, 3
1, 2 , 3
➢ 实数性 即特征方程的根永远是实数。
Chapter 3.3
主应力 & 应力不变量
➢ 极值性
主应力1和3是一点正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主坐标系中,任意斜截面上正应力的表达式:
n==ijij =11 222 233 2
= 1 (1 2 )2 2 (2 3 )3 2 1 = (1 3 )1 2 (2 3 )2 2 3 3
Chapter 3.3
e3
11
e1
32
31
23
13
22
12 21
x2 e2
x1
Chapter 3.1
外力、内力与应力
把作用在正面dSi上的应力矢量沿坐标轴正向分解得:
(1) 11e1 12e2 13e3 1jej
(2) 21e1 22e2 23e3 2jej
(3) 31e1 32e2 33e3 Nhomakorabea 3jej x3 33
主应力 & 应力不变量
x l xym xzn 0
xyl y m yzn 0
xzl yzm z n 0
由于l2m2n21,所以要有非零解,则上述三
个方程必须是线性相关的,亦即系数行列式为零:
x xy xz
xy y
yz
xz yz 0 z
清华大学_弹性力学_第二章_应力理论_习题答案
第二章知识点: (1)应力矢量()0limS FSνσ∆→∆∆其中,ν是S ∆的法向量(2)应力张量()()()111121321222323132333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 ⎪ ⎪ ⎪== ⎪ ⎪⎪ ⎪⎝⎭⎝⎭其中,()()()123,,σσσ 分别是123,,e e e方向的应力矢量,且()()()111122133121122223323113223333e e e e e e e e e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上式可以写为张量形式ij i j e e σσ=或者用正应力剪应力将应力张量写为x xy xz yx y yz zx zy z σττστστττσ⎛⎫ ⎪= ⎪ ⎪⎝⎭(3)柯西公式(应力矢量和应力张量的关系)()νσνσ=⋅其中,ν是斜面的法向量,对于表面来说,就是外法向量。
可以将柯西公式写成如下形式()i i mj m j i mj i m j i mj im j i ij j e e e e e e e e νσνσνσνσνσδνσ=⋅=⋅=⋅== 即()i ij j νσνσ=这其实是三个式子,分量形式为()()()111122133112112222332231132233333++++i i i i i i νννσνσνσνσνσσνσνσνσνσσνσνσνσνσ==++====在表面上,所求出的()νσ就是外载荷。
(4)应力张量的转轴公式''''m n ij m i n j σσββ=证明如下:'''''''''''''''''''',ij i j m n m n i m i m j n j n ij m i n j m n m n m n m n ij m i n je e e e e e e e e e e e σσσββσββσσσββ====∴=∴=也可以将转轴公式写为矩阵形式[][][][]'Tσβσβ=其中,[]σ、[]'σ是坐标系变换前后的应力张量的分量,[]()'m i ββ=,'m i β是i e 在'm e上的分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cos ,m ii m e e β=(5)剪应力互等定理根据微元体的力矩平衡,可以得到 ,,yz zy xz zx xy yx ττττττ===也就是说ij ji σσ=应力张量是一个二阶对称的张量 (6)主应力由于应力张量是二阶对称的,所以可以将其对角化[][][]123Tσσβσβσ⎡⎤⎢⎥=⎢⎥⎢⎥⎣⎦并且123,,σσσ从大到小排列,他们称为主应力,[]β是三个主应力的方向。
2-第二章_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2024版】
S1132 S2232 S3332 S2332 S3132 S1232 S3232 S1332 S2132
S1113 S2213 S3313 S2313 S3113 S1213 S3213 S1313 S2113
S1121
S
2221
S3321 S2321
S3121
S1221
S3221
S1321
应力,即 3 0 ,其他应力分量均为零,得到
1 S11 S12 S13 0
2
S12
S22
S23
0
0 S16 0
0
S26
0
3 3
2
233
S031
S32 0
S33 0
0 S44
0 S45
S36 0
03
(2.20)
1
31
0
0
0
S45 S55
0 0
12 S16 S26 S36 0 0 S66 0
31
0
0
0
C45 C55
0
31
12 C16 C26 C36 0 0 C66 12
(2.17) (2.18)
显然,单对称材料的式(2.18)和一般各向异性材料的式(2.7)相比,独立的 弹性常数由21个减少到13个。 与式(2.18)相对应,其应变-应力的关系为:
1 S11 S12 S13 0
31
C51
C52
C53
C54
C55
C56
3'1
12 C61 C62 C63 C64 C65 C66 12
(2.7)
(2.12)
这样由式(2.7)可得 1 C111 C12 2 C133 C14 23 C15 31 C1612 (2.13)
第二章应力分析
内力、外力及截面法
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各点的外力(风力,流体压力,土
压力和接触力 )。
内力、外力及截面法
在 P点 周 围 , 包 含 P点 , 取 微 小 体 积 元 素 S
设 作 用 于 S的 外 力 为 Q ;
若 S 不 断 减 小 , 则 Q和 Q / S 都 将 不 断 地 改 变 其 大 小 、 方向和作用点;
同 理 , F y 0, F z 0, 可 得 y 和 z 方 向 结 果 , 写 在 一 起 为 :
Y N = l xy + m y + n zy Z N = l xz + m yz + n z
X
N
l
x
m
yx
n
zx
应力与应力分量—物体内一点 的应力状态
2 2 2
yz
2 n l z x
Cauchy公式和上式表明,只要知道物体内一点九个应力 分量,就可以求出过此点任一斜微分面上的应力,同时,九 个应力分量(只有六个独立)完全确定了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与应力分量—物体内一点 的应力状态
◆一点的应力分量与所取的坐标系有关,当坐标改变时,同一 点的应力分量表示形式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该点应力状态 不随之变化。
◆ 受 力 平 衡 : Fx 0
BMC : ABC : x * l * S ; X
N
* S ;
yx
AMC :
* m * S ;
AMB :
MABC :
zx * n * S ;
X V ;
'
应力与应力分量—物体内一点 的应力状态
第二章_应力讲解
第二章 应力分析研究弹性力学问题要从三方面规律(条件):平衡、几何、物理来建立,本章就是研究第一个规律:平衡规律。
第1节 内力和外力1.1 外力:物体承受外因而导致变形,外因可以是热力作用、化学力作用、电磁力作用和机械力作用;另一方面从量纲分类,外力主要为体积力和表面积力。
我们讨论的外力是属于机械力中的体力和面力的范围。
1. 外部体力:作用在物体单位体积(质量)上的力如重力(惯性力)。
量纲:力/(长度)3。
求V 中任意点P 上承受体力采用极限方法:X X 2X X 2第2节 应力和应力张量2.1 应力当变形体受外力作用时,要发生变形,同时引起物体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作用力(抵抗力)——内力,为了描述物体内任意点P 的内力可采取如下方法:过P 点设一个截面S 将V 分为两部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F -l n n x ==1、m n n y ==2、n n n z ==3。
即n t m t l t n t n t n t n t t z y x i i n )()()(3)3(2)2(1)1()()( ++=++==,,1S n P B C S A B C ∆∆∆∆==0)()(=++-V f S t S t i i n ∆∆∆而 S n S t t i i i i ∆∆=-=-,)()(代入上式,并忽略高阶微量 0)()(=-S n t S t i i n ∆∆或 )()(i i n t n t =展开为 3)3(2)2(1)1()(n t n t n t t n++= 或n t m t l t t z y x n )()()()( ++=2.1 应力张量每个坐标面上的应力矢量又可以沿三个坐标面分解三个分量,比如坐标面法线为x 1jxj j j z xz y xy x xx x e e e e e e e e t t σσσσσσσσ==++=++==1313212111)()1(x 2x 1 x 1(x)x 3,,32S n PAB S n PAC ∆=∆∆=∆同理,得j yj j j z yz y yy x yx y e e e e e e e e t t σσσσσσσσ==++=++==2323222121)()2(jzj j j z zz y zy x zx z e e e e e e e e t t σσσσσσσσ==++=++==3333232131)()3(将法线方向n 取为单位长度,则将式(3.25)代入式(3.26),得3.3.2.讨论:) ( 333333222222253.l p l p l p l p ⎪⎪⎪⎭⎪⎬====σσσσ) (2631232221.l l l =++7)=1 ()()+() (23322222311.p p p σσσ+(1):如果以p 1,p 2,p 3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在此坐标系中,上式为一椭球面方程,主半轴分别为σ1,σ2,σ3,称为应力椭球面。
《弹性力学》第二章_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o
xy
x
y
P
yx
y
A
XN
x
设AB面在xy平面内的长度为dS, 厚度为一个单位长度,N为该面的外 法线方向,其方向余弦为:
B
N
N
N
cos(N , x) l , cos(N , y) m
9
YN S
图2 - 4
斜面AB上全应力沿x轴及y轴的投影分别为XN和YN。由PAB 的平衡条件 Fx 0 可得: X N dS xldS yxmdS
2.主应力的方向
1 与 2 互相垂直。
11
§2-4
几何方程、刚体位移
在平面问题中,弹性体中各点都可能产生任意方向的位移。 通过弹性体内的任一点P,取一单元体PAB,如图2-5所示。弹性 体受力以后P、A、B三点分别移动到P′、A′、B′。 一、P点的正应变
u (u dx) u u x x dx x
二、P点的剪应变
线段PA的转角:
同理可得线段PB的转角:
u y
所以
xy
v u x y
13
因此得到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
u x x v y y v u xy x y
由几何方程可见,当物体的位移分量完全确定时,形变 分量即可完全确定。反之,当形变分量完全确定时,位移分 量却不能完全确定。
z
E
( x y )
16
二、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 1 2 x ( x y ) E 1 1 2 y ( y x ) E 1 2(1 ) xy xy E 三、平面应力的应力应变关系式与平面应变的关系式之间的 变换关系 1 ( ) y 将平面应力中的关系式: x E x
第二章应力状态理论(弹性力学)
第二章
应力状态理论
§2-1 张量分析基础
张量——在数学上,如果某些量依赖于坐标轴的选择, 并在坐标变换时,按某种指定的形式变化,则称这些 量的总体为张量。简化缩写记号表达物理量的集合。 显著优点——基本方程以及其数学推导简洁 张量的特征——整体与描述坐标系无关 ——分量需要通过适当的坐标系定义 一般张量——曲线坐标系定义
2 2 2 2 ∴ v = fvx + fvy + fvz −σv τ2
如已知 σ x ,σ y ,σz ,τ yz ,τ zx,τ xy, 就可求得任一斜截面 正应力和切应力。 正应力和切应力
应力状态理论
如果ABC是物体边界面:
lσx + m yx + n zx = fx τ τ
z
C v
fz
fxP
应力状态理论
§2-2 体力和面力
外力:构件外物体作用在构件上的力。 外力:构件外物体作用在构件上的力。
面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如接触力、 面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如接触力、液体压 力等。 表示。单位: 力等。用 fx , f y , fz 表示。单位:N/m2。 体力: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部的力,如重力、 体力: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部的力,如重力、惯
F 5
m
F 4
F 1 F 2
Ι
m
ΙΙ
F 3
F 5
F 4
F 1F 2ຫໍສະໝຸດ ΙΙΙF 3
应力状态理论
§2-3 应力和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和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内力的分布集度。 应力:内力的分布集度。 r 平均应力: ①平均应力: r ∆ F f = ∆S 全应力: ②全应力: r r r ∆ F dF f v = lim = dS ∆S → 0 ∆ S
第二章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 , 1, 2
由此,向量 a可表示为
3
a a1e1 a2e2 a3e3 ai ei i 1
三阶线性代数方程组
a11x a12 y a13 z P1
a21
x
a22
y
a23
z
P2
a31
x
a32
y
a33
z
P3
可表示为
ai1x1 ai2 x2 ai3x3 Pi
(c) 非循环序列:i, j, k中有两个以上得指标取
相同值
e112 e222 e323 0
利用置换符号可以简化公式
(1)行列式
a11 a12 a13 a a21 a22 a23
( xix j
) ,ij
例如:
xi
,i
ui x j
ui, j
2ui x j xk
ui, jk
ui xi
ui,i
u1,1
u2,2
u3,3
f xi
dxi
f ,i dxi
f ,1dx1
f ,2 dx2
f ,3dx3
4、 克罗内克(Kroneker)符号
定义: ij ei e j cos(ei ˆ e j )
Fx
1 dh 3
0
同理可得:
Tx xl yx m zx n Ty xyl y m zy n Tz xzl yz m z n
上式称为斜面应力公式,又称Cauchy公式。
2、斜面上得正应力与剪应力
Tν Txl Tym Tz n
xl 2 y m 2 z n 2 2 xylm 2 yz mn 2 zx nl
ei
弹性力学_第二章__应力状态分析
第二章应力状态分析一、内容介绍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为三维弹性体,因此分析从微分单元体入手,本章的任务就是从静力学观点出发,讨论一点的应力状态,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
应力状态是本章讨论的首要问题。
由于应力矢量与内力和作用截面方位均有关。
因此,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是不同的。
确定一点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称为应力状态分析。
首先是确定应力状态的描述方法,这包括应力矢量定义,及其分解为主应力、切应力和应力分量;其次是任意截面的应力分量的确定—转轴公式;最后是一点的特殊应力确定,主应力和主平面、最大切应力和应力圆等。
应力状态分析表明应力分量为二阶对称张量。
本课程分析中使用张量符号描述物理量和基本方程,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张量概念,请进入附录一,或者查阅参考资料。
本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讨论弹性体内一点-微分单元体的平衡。
弹性体内部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平衡微分方程和切应力互等定理;边界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面力边界条件。
二、重点1、应力状态的定义:应力矢量;正应力与切应力;应力分量;2、平衡微分方程与切应力互等定理;3、面力边界条件;4、应力分量的转轴公式;5、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和应力不变量;知识点:体力;面力;应力矢量;正应力与切应力;应力分量;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平衡微分方程;面力边界条件;主平面与主应力;主应力性质;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三向应力圆;八面体单元;偏应力张量不变量;切应力互等定理;应力分量转轴公式;平面问题的转轴公式;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应力不变量;最大切应力;球应力张量和偏应力张量§2.1 体力和面力学习思路:本节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体力和面力,体力F b和面力F s的概念均不难理解。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弹性力学中,虽然体力和面力都是矢量,但是它们均为作用于一点的力,而且体力是指单位体积的力;面力为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体力矢量用F b表示,其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用F b i(i=1,2,3)或者F b x、F b y和F b z表示,称为体力分量。
《弹性力学》第二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平面问题研究方法
01
02
03
解析法
通过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和边界条件,求解出满足 条件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分量。
数值法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如有限元法、差分法等, 求解出弹性体的应力、应 变和位移分布。
实验法
通过实验手段,如光弹性 实验、应变电测实验等, 直接测定弹性体的应力、 应变和位移。
02 基本方程与定解条件
物理方程反映了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弹性力学中的重要基础。
03
定解条件(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01
02
03
定解条件是弹性力学问 题中必须满足的附加条 件,包括边界条件和初
始条件。
边界条件描述了物体边 界上的应力、位移等物 理量的已知情况,是求 解弹性力学问题的重要
依据。
初始条件描述了物体在 初始时刻的应力、位移 等物理量的已知情况, 对于动态问题和瞬态问
04 平面问题解法及实例分析
按位移求解平面问题
位移边界条件
在位移边界上,物体受到的约束可以 转化为在给定位移边界上各点的位移。
平衡微分方程
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可以建立 以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
应力边界条件
在应力边界上,物体受到的面力可以 转化为应力边界上各点的应力分量。
求解方法
通过联立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 件,可以求解出位移分量,进而求得 应力分量。
复杂应力函数求解技巧
复杂应力函数的特点
复杂应力函数可能具有复杂的数学形式和边界条件,求解难度较大。
求解技巧
针对复杂应力函数的求解,可以采用变量分离法、积分变换法、复 变函数法等数学工具进行简化处理,降低求解难度。
实例分析
以一个复杂的弹性力学问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上述技巧求解复杂 应力函数,并给出相应的应力分量分布图。
弹性力学第2章—应力
⎡σ x τ xy τ xz ⎤ ⎢ ⎥ [σ ij ] = ⎢τ yx σ y τ yz ⎥ ⎢ ⎥ τ τ σ zx zy z ⎣ ⎦
i, j = x, y , z
τzx
σy
σz
τzy
σx
τyx τ xyτ τ xz yx τ xz τ xy τyz
σxτ
τ yz Δz σ
y
O
σz Δy
zy
τzx
截面上的切应力:
2 n
τyz
px
x
A
τzy
τzx
σz
τxz p y
σx
B
y
τ = pi pi − σ = σ ij n jσ ik nk − (σ ij n j ni )
2
2.2 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分量的转换方程
应力张量在坐标变换时的转换公式 和 Ox ′y ′z ′ ,其中 x ′ 轴取为斜截面的 法向 n ,并通过O点。 沿 x ′ 轴方向的正应力为 令变换前后的坐标系分别为Oxyz
Δx
y
x
2.1 应力的概念
应力张量的特点:
当坐标系变换时, 另一坐标系
σ ij 能够按照一定的变换式变换成 Ox ′y ′z ′ 中的九个分量 σ i′j′
i ′, j ′ = x ′, y ′, z ′
⎡ σ x′ τ x′y′ τ x′z′ ⎤ ⎥ [σ i′j′ ] = ⎢ τ σ τ y′ y ′z ′ ⎥ ⎢ y′x′ ⎢ ⎣τ z′x′ τ z′y′ σ z′ ⎥ ⎦
同理可得 σ 1′ 2′ = l1′i l2′ jσ ij ,
σ 1′ 3′ = l1′il3′ jσ ij
2.2 一点的应力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ν
∫∫ ∫∫∫ eijkr j T k dS + eijk rj Fkdv = 0
S
V
ν
因为Tk = σ rkν r ,所以由 Gauss 公式有
∫∫ ∫∫∫( ) eijkr jσ rkν r dS =
eijk rjσ rk ,r dv
S
V
又因为
rj ,r
= δ jr
=
∂x j ∂xr
故使上式成为
方程(2.5.3)式有根,应有三个根,即σ1 ,σ 2 ,σ 3 ,称为主应力,(2.5.3) 和 (2.5.4)式可重写成
(σ − σ1 )(σ − σ 2 )(σ − σ 3 ) = 0
J1 = σ1 + σ 2 +σ 3
J 2 = σ 1σ 2 + σ 2σ 3 + σ 3σ 1
J 3 = σ1σ 2σ 3
消去公因子得 (2.3.1a) 式的第二式,同理由另两个方向的平衡得到其余的两式,
∂σ xx ∂x
+
∂σ yx ∂y
+
∂σ zx ∂z
+
X
=
0
∂σ xy ∂x
+
∂σ yy ∂y
+
∂σ zy ∂z
+Y
=0
∂σ xz ∂x
+
∂σ yz ∂y
+
∂σ zz ∂z
+
Z
=0
或
(2.3.1a)
2
对应σ 2 , 可求出 ν j = a j − ib j ,因此 (4) 式中的因子
( )( ) 1 2
② 积分方程法 上述的平衡方程也可用积分方程的方法得到。作用在被分割出物体上的合力为零的矢量 方程为
ν
∫∫TdS + ∫∫∫Fdv = 0
S
V
写成分量形式,并用(2.2.1)式,得
7
第二章 应 力 分 析
∫∫σ jiν jdS + ∫∫∫Fidv = 0
S
V
x3
由 Gauss 公式,
∫∫ ∫∫∫ σ jiν jdS = σ ji, jdv
图 2.1
图 2.2
lim
∆S →0
∆Fν ∆S
ν
=T
即
d Fν dS
ν
=T
ν
T 称为应力矢量,它有如下特点:
(2.1.1)
ν
① T 是表示位于B物体S面上Q点的,其切平面π的法线方向为ν的应力矢量。Q 点不 动,ν方向改变时所切物体随之改变,则ν也要改变。
ν
② T 是固定矢量。
ν
③ T 可在π平面上及其法线方向上分解,分别称之为剪应力分量和正应力分量。
+
∂σ zy ∂z
dz dxdy ⋅
dz 2
=
0
略去四阶小量得 (2.3.2a ) 式的第一式,同理考虑另两个形心轴取矩时得下列 方程的后两式,
σ σ
yz zx
= σ zy = σ xz
σ xy = σ yx
或
σ ij = σ ji
称为剪应力互等定律。
(2.3.2a) (2.3.2b)
( )1
σ ji − δ ijσ1 ν j = 0
(1)
( )2
σ ji − δ ij σ 2 ν j = 0
(2)
( )3
σ ji − δ ij σ 3 ν j = 0
(3)
2
1
将(1)式乘以ν i ,(2)式乘以ν i 后相减得
(σ
2
)1 2
−σ 1 νi νi
=
0
⑷
其中用了等式
12
12
σ ij ν j ν i = σ ij ν i ν j
5
第二章 应 力 分 析
时,取x 向合力为零,有
1 3
hΩX
+
ν
T
x
Ω−σ
xxν
xΩ −
σ yxν
yΩ
− σ zxν
zΩ
=
0
消去公因子Ω得,
1 hX 3
ν
+ T x − σ xxν x
− σ yxν y
− σ zxν z
=0
令 h →0 可得(2.2.1a)式的第一式,同理从另两个方向的平衡得到下列方程组中的后两式
简写成
Tνx = σ xxν x + σ yxν y + σ zxν z Tνy = σ xyν x + σ yyν y + σ zyν z Tνz = σ xzν x + σ zyν y + σ zzν z
ν
Ti = σ νji j
(2.2.1a) (2.2.1b)
结论:如果知道一点的三个正交面的应力矢量或九个应力分量则该点任意不同方向的应力皆 可由此式确定。这是由 Cauchy 得到的,故称之为 Cauchy 应力公式。如将这四面体取在物体 的边界上,斜面上的应力矢量成为外力(面力),那么 Cauchy 应力公式 (2.2.1) 则用来表示 物体的受力边界条件。
第二章 应 力 分 析
如果选一 Descartes 坐标面为π平面的应力矢量,并沿坐标方向将其分解,应有一个正应力分 量和两个剪应力分量,其各个应力分量的正向,例如与x 轴向垂直的坐标面上的应力分量
z σ zz
σ zy
σ zx
σ yz
σ xz
σ yy
σ xy σ yx
y
σ xx
x
图 2.3
σ xx ,σ xy ,σ xz 如图 2.3 所示,注意这些显示出的坐标面的法线方向与坐标轴的指向相同,反
() ν
ν ν x,ν y,ν z ,作用的应力矢量为T ,在
z
υ
△OBC 上的应力矢量的分量为 σ xx σ xy σ xz
C
υ
T
△OCA 上的应力矢量的分量为 σ yx σ yy σ yz △OAB 上的应力矢量的分量为 σ zx σ zy σ zz
σ yy σ xz
σ xx
0σ xy σ yx
J1 , J 2 , J3 分别称做第一不变量、第二不变量和第三不变量。σ1 ,σ 2 ,σ 3 这三个主应力相应的
12 3
方向称为应力主轴。如果这三个应力主轴的单位矢量分别是ν ,ν ,ν ,以下将可证明两点结论:
①三根皆为实数,②三轴方向互相垂直。由方程(2.5.2) 每个应力主轴相对应的有下列方程:
第二章 应力分析
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如果我们把物体设想可分成几部分时,被分开的部分 的表面彼此间相互有力作用,反抗物体的变形,我们称这种物体内部的作用力为内力,在工 程上习惯理解成力在变形体内传递。这种力通常我们称之为应力(Stress)。它是连续介质力学 和弹性力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我们这章讨论的重点。
§2.3 变形物体的平衡方程
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其中分离出的任何一部分仍然也处于平衡状态。现我们欲得到 它的微分方程,这里采用两种方法:一为微小单元体法,一为积分方程法,现分述如下
① 微小单元体法 如图 2.5 所示,我们从物体中取出的某一微小的正六面体,其受力状况也均示于图 2.5 上,现取其处于平衡,如 y 向合力为零,则有
§2.5 主应力和应力主轴,最大剪应力
主应力和应力主轴
ν
由 Cauchy 应力公式,如果能找到一个方向ν,使此时的应力矢量T 方向与ν的方向重 合,此式成为
ν
Ti = σ νji j = σν i
(2.5.1)
利用代换算子δ ij 此式成为
9
第二章 应 力 分 析
( ) σ ji − δijσ ν j = 0
S
V
故有
( ) ∫∫∫ σ ji, j + Fi dv = 0 V
但物体 B 是任意的,则有 (2,3,1) 式
B x1
σ ji , j + Fi = 0
表面力力矩和体力力矩的矢量方程分别为
ν
m =r×T
m'= r × F
或写成分量形式
ν
mi = eijk rj Tk 当合力矩为零时,有
m' = eijk rj Fk
§2.1 应力矢量
通常,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布在物体表面的作用力,例如一个物 体对另一物体作用的压力,象水压力等,称做面力(surface traction);另一种是分布在物体体 积内的力,象重力、磁力或运动物体的惯性力等,称为体力(body force)。当一个物体处于平 衡状态时,如图 2.1。假如我们设想从中分离出一部分 B,其表面用 S 表示。其余部分称为 A,现考虑S上任一点Q,其邻域△S面上作用的合力为△Fν
σ yx
σ
zx
σ xy σ yy σ zy
σ σ
xz yz
或
σ σ
11 21
σ
zz
σ 31
σ 12 σ 22 σ 32
σ 13 σ 23 σ 33
§2.2 斜截面上的应力—一点的应力张量
设想以 Q 点为原点 O, 从物体中切割出一微小四面体 OABC,斜面 ABC 的法线方向为
假设方程(2.5.3)式的三个根不全为实根,则可假设三根为σ1 = α + iβ ,σ 2 = α − iβ ,σ 3 ,
11
22
1
式中α, β ,σ 3 为实数,因为ν i ν i = 1, ν i ν i = 1。对应σ1 ,由方程组(1)可求出ν j = a j + ib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