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与自由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学与自由精神

首先,我们必须来了解“自由”这个词的概念。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其最抽象的含义而言,指的是对欲望的实现存在外部的障碍。自由与否的问题,刨根究底其实质是一个存在与超越的关系问题。

在古拉丁语中,“自由”( Liberta )一词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与“解放”同义。英语中的Liberty 即源自拉丁文,出现于14世纪。而Freedom 则在12世纪之前就已形成,同样包含着不受任何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等意思。在西方,最初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脱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单纯表现在心理学上,自由就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人们总是在意识到人生的不自由的时候,才发现追求自由的需要;同样,人们只有在面对这生命中种种无法逾越的困境和束缚的时候,才义无反顾地选择对待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即热爱,人们力图经由这种执着的生命之爱在残酷的生存空间中寻找到自由的出口。这种勇于正视生命的局限性,勇于追求人性解放的精神构成了人类精神品格中最可赞颂的部分——那就是自由。

自由精神是人类自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觉醒以来就具有的一种人性的本能。在人类早期的初民时代,由于未受到过多文明的羁跘,人的精神品性的单纯往往更有助于其基本内核的保存,因而当时的自由精神在神话和传说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现。具体表现在:首先,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表现和赞美。如《圣经》中的《雅歌》一篇中对男女情欲的诗意描述:“我属于我的爱人,他也恋着我,我的良人。来吧,你我可以到田间去,你我可以到村庄住宿,我们早晨起来往葡萄园去看葡萄发了芽没有,石榴放蕊没有,我们在那里我将我的爱情给你。”这样自然大胆的心曲袒露,这样对于爱情的热情奔放的期待,充分体现了一种生命得以自由舒展的快意。其次,表现在神与英雄对命运的反抗。这一点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特别突出。这种抗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外在事物的抗争,一是与自身肉体的对抗。前者主要凝聚一种知识的力量,并通过一系列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完成了从对自然的抗争到对专制暴君的抗争的历程,衍生出西方最早的自由民主思想的萌芽; 后者表现为一种意志力量,在英雄悲剧里表现得最为充分,其中有理性的思考更有非理性的命运观,但这种非理性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又转变为一种自我超越———通过对现实的抗争,把人(神)引向理想的现实,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神话自由精神中超越与世俗相融,也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的特色。再次,表现在对妇女平等要求的肯定和重视。诚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但在西方早期文学中,妇女的屈辱地位已经受到明显关注。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就表现了一个弃妇挺身反抗的故事,尽管美狄亚疯狂的报复行为并不为人称道,然而她的嗜血和近乎病态却从另一方面对一个不懂得珍视妇女人性感受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在这一时期,人类先民生命中存在这样一种特质,即:当他们肉体的生命在苦难的现实中徘徊呻吟时,他们精神的生命却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充盈的自由精神。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自由精神的存在是一种对统治阶级的可怕威胁,当一种对于新的社会秩序和文明的强大渴望成为此间社会的集体无意识的时候,在这样的社会磁场的强力作用下,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应运而生,将民众的自由意志导向一种更有利于统治的范围。它利用人民的宗教情感,打着上帝的旗号,兜售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以钳制自由精神。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西方民族总体倾向是一个推崇个性张扬,不甘屈服奴役且极具民主思想的民族。诚如尼采所说:“我们具有最天真的精神放浪,我们憎恨庄重肃穆和等级森严的仪式,我们对百般禁止的东西感到赏心悦目。”这就使得西方的自由精神具有一种不可压服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英雄行为的推崇和赞颂。西方文学中英雄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英雄身上体现的那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成为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追求自由理想的先驱,人们对这些人类英雄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无上的敬仰。

第二,对个体价值的充分肯定。西方的自由精神实质包含着很强烈的个人主义成分,就文学而言,作家们纷纷以个人的情感为基础“构筑个人独特的精神宇宙”。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表现在对个人奋斗意志的肯定和对个人情感的肯定两方面。但也应该看到,有时候对于个人价值的无限推崇,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完全的个人主义。为了摆脱这种自由精神内核遭到异化后的苦楚,西方世界开始将渴求的目光投向东方,自发地对儒家的仁爱观念和克己思想进行吸收,同时接受道家“绝圣弃智”,返璞归真的潜移默化,如著名的“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厌恶了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文明,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从而使中西方自由精神的发展进入了互补倾近阶段。

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步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残酷地践踏了西方自由精神的人本内核,同时,个人主义成分的恶性膨胀,利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严重凸现,使得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和可信度不断遭到严重的质疑。这一阶段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文学流派纷扰杂陈,存在主义,表现主义,黑色幽默派等等,不同程度上倾述了对世界对社会的忧患——本质上都是对人的忧患。尽管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学充满了十分勇敢的自我纠正精神,但就整个病入膏肓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言,要克服由自由而导致的个人主义极端走向,重新寻回失落的人本化的自由主义精神,仍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让我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