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章1-3节解析

合集下载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渔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民权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渔业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

一、渔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渔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渔业资源是为了防止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改善渔民的生活条件,推动渔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渔业法规的主要内容1. 渔业资源管理渔业法规对渔业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包括制定渔业资源保护计划,设立渔业保护区,限制渔业活动的范围、时间和方式等。

这些措施旨在限制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渔业许可制度为了管理渔业活动,渔业法规往往规定了渔业许可制度。

渔业许可制度要求渔民、渔船或渔业合作社等在进行渔业活动之前,必须获得相应的许可证或执照。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渔业活动的数量、规模和质量,避免无证渔船的非法捕捞行为。

3. 渔业捕捞方式和工具的限制渔业法规对渔业捕捞方式和工具进行了限制。

一方面,禁止使用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非法捕捞方式,如电击、毒饵等;另一方面,限制使用过度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捕捞工具,如大型拖网等。

这些限制有助于维护渔业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渔业权益保护渔业法规对渔民的权益进行了保护。

其中包括确保渔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渔民的劳动权益和社会福利,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参与渔业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的积极性。

三、渔业政策与法规的意义和影响渔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它们有助于调控渔业资源开发的节奏和规模,避免资源的过度捕捞和破坏。

另一方面,它们为渔业提供了有序的管理和发展环境,提高了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海洋渔业法规与政策解读

海洋渔业法规与政策解读

海洋渔业法规与政策解读海洋渔业在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海洋渔业的发展,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渔业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海洋渔业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增进大家对海洋渔业管理的理解。

一、海洋渔业法规的背景与意义海洋渔业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保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渔业法规以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形式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规定了渔业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渔船登记与监管、渔业捕捞方式与技术、渔产品贸易与检疫等方面的内容。

海洋渔业法规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海洋渔业的特点和现状,平衡资源保护与渔业开发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有效调整渔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渔业政策的分类与主要内容海洋渔业政策根据其目标和内容可以分为资源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渔民权益保障政策和渔业经济发展政策等。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海洋渔业政策进行解读。

1. 资源管理政策资源管理政策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渔业资源管理机构,建立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度,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配额和季节性禁渔规定,实行渔船许可证制度等。

此类政策的目的是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

2.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旨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完整和稳定。

政策措施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和渔业禁捕区,推广环保渔具和渔业无害化技术,限制或禁止使用污染物质等。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是保证渔业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 渔民权益保障政策渔民权益保障政策旨在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政策举措包括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渔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渔民转产转业等。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渔民的稳定就业和全面发展。

4. 渔业经济发展政策渔业经济发展政策旨在推动渔业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渔业经济效益。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授课内容提要)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授课内容提要)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授课内容提要)第一章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第一节法律法规概述一、法律1.法律的概念简单地讲,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换句话说,广义上,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从汉语词面解释,法律(Law)可定义为: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从法律的定义可以看出:法律实际上是一种面向社会人的行为规则,它由立法机关制定,其中规定了明确的权利义务,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特征从法律的概念,我们可以延伸概括出法律的下列基本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二、法规按照汉语字面解释,法规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的总称。

广义上的法规——是指一切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狭义上的法规——是特指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法的形式。

在我国,作为法形式的法规有三种:①由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②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发布的地方性法规;③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发布的自治法规,包括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法律法规的类别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法律法规:1.法律2.法律解释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规章四、法律法规的位阶这里所谓的位阶是指法律法规的效力级别。

在所有法律法规中,就级别和效力而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各法规的效力自大至小顺序如下:宪法﹥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政府规章五、法律法规的作用通常认为,法律的作用和目的是为了城邦的“善业”、为了“善德”、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进人类的道德。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与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渔业政策体系。

一、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其中包括《渔业法》、《渔民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渔业行为的限制。

首先,我国通过限制捕捞规模、禁止使用爆炸性、毒性捕鱼工具等手段,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法》规定,渔民应当严格遵守渔业资源保护的规定,禁止非法捕捞、破坏和污染渔业资源。

此外,渔民在捕捞时需要遵守科学捕捞的原则,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其次,我国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渔业法》规定,对于国家保护的渔业资源,未经许可证的捕捞是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面监管,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二、渔业环保政策与法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日益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环保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我国对渔业生产进行环境评价,并建立环保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渔业生产者必须遵守环保标准,确保渔业生产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我国加强了渔业产品的质量监管。

渔业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否则将被禁止销售。

此外,我国对于渔业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渔业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三、渔业产业规划政策与法规为了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产业规划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积极引导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渔业生产者逐步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渔业产业的商业价值。

其次,我国鼓励渔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政府支持渔业科技创新,推动渔业科研机构与渔业生产者的合作,提高渔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渔业市场监管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渔业市场秩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市场监管政策和法规,以维护渔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讲解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讲解


二战后海洋法的突破性发展。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大陆架公 告》, 1958年通过《大陆架公约》,形成 大陆架制度; 1982年《海洋法公约》确立专属经济区和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三次海洋法会议


国际海洋法、国家海洋法
a. 规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 b. 调整海洋事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 c. 规定社会活动主体依法享有的海洋权利和承 担的海洋义务。
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
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二、中国海洋法规建设
三、国家海洋政策
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1. 海洋法概述 2. 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1)海洋法的概念
(2)海洋法的历史
(3)海洋法的分类 (4)海洋法的内容 (5)海洋法的调整对象及特点 (6)现代海洋法的特点
海洋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 海洋事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称。
里,沿岸国可以在这两端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
该线内的水域为该国内水。该线也是该国的领
海基线。

B. 如果入口两端超过24海里,则该24海里直
线基线应该划在海湾内,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
划入的最大水域。基线内的水域是该国的内水。
示意图
内水 大于24海里
领海基线
沿岸国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海湾

《海洋法》未作规定,由各国协商解决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属于一国领海,但用于国际航行的航
行。全世界共有 30 多个。具有重大的
经济和战略意义。
过境通行制度transit passage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一个部分与
公海或专属经济区另一个部分之间的海峡”,各国船舶

渔业法解读

渔业法解读

渔业法解读渔业法是我国针对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法规,于1986年通过并实施,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发展、维护渔民权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渔业法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是维系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渔业法明确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根据该法,禁止使用炸药、电流等破坏性渔具捕捞渔获物,禁止在禁渔期和禁渔区捕捞,限制捕捞渔期和渔获物的规模。

此外,渔业法还规定了建立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民权益维护渔业法对渔民的权益保护也做出了规定。

根据该法,渔民有权参与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享受合理的捕获和养殖利益,同时也有义务遵守渔业法相关规定。

在渔民权益受侵害时,他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申诉、诉讼等方式。

此外,渔民还有参与渔业规划、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可以通过相关机构和渔会等组织参与渔业管理的决策过程。

渔业管理渔业法为渔业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根据该法,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制定渔业发展规划,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升渔业生产效益。

此外,渔业主管部门还应当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渔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渔业发展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渔业法鼓励渔民转变经营方式,促进渔业多元化发展。

根据该法,渔民可以组织渔业生产合作社、渔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的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渔业经营方式。

同时,渔民也可以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和专业合作社的渔业生产活动,实现渔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渔业法的意义和影响渔业法的实施对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民权益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渔业法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避免资源过度捕捞和滥捕滥殺的情况发生,保持渔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渔业法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渔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章1-3节

1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章1-3节

• (4)规定可捕标准、禁渔区和禁渔期等。 • (5)禁止捕捞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禁止 围湖、围垦;建闸筑坝应有过鱼设施等。 • (6)保护濒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 1级: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新疆 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库氏 砗磔、鹦鹉螺等9种;
• 2级:其他鲸类和黄唇鱼、松江鲈鱼、克 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等22 种 • (7)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 禁止使用的渔具渔法:炸鱼、毒鱼、电 力捕鱼、鱼鹰捕鱼和敲舟古作业。
• 有渔船检验证;有渔船登记证书;符合 有关其他条件。 • 许可证中规定了作业类型、场所、时限、 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等。 • (3)实行总可捕量制度。 • (4)对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捕捞 船作出了规定。 • (5)对渔港建设和渔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
• 4、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 (1)加强增殖渔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增殖征 收费。 • (2)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和其生存环境,建 立该保护区。 • (3)禁止炸鱼、毒鱼,电鱼、使用禁用的 渔具、捕捞方法、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 网具等。
• 二、《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 1、注重渔业的科学管理,体现了渔业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 2、扩大和调整适用范围,与国际新海洋 制度相衔接 • 3、完善、加强了渔业管理制度,适应渔 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变化
• 4、规范了行政主体行为,适应渔业管理 依法行政的需要 • 5、完善了法律责任规定,适应市场经济 下依法治渔的需要
• 生效时间 《渔业法》生效为1986年 7月1日,修订后《渔业法》于2000 年12月1日起施行。 • 适用对象 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的单位 或个人。外国人、外国渔业船舶 。
• 2、养殖业
• (1)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养 殖使用证。 • (2)当事人因使用国家确定用于养殖业水 域、滩涂发生争议的 , 按照有关法律规 定的程序处理。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人 不得破坏养殖生产。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海洋法律与政策解读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海洋法律与政策解读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海洋法律与政策解读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对海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则是保护海洋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加强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下面对海洋法律和政策进行解读。

一、海洋法律解读1. 《海洋法》《海洋法》是我国基本的海洋法律,其主要目的是规范海洋领域的各项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

具体而言,该法规定了我国海洋国土的范围和界限,明确了海洋权益保护的原则和方法,规范了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等。

2. 《渔业法》《渔业法》是我国渔业管理的基本法律,旨在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民权益维护。

该法规定了渔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原则,明确了相关许可证和配额制度,规范了渔船登记和渔业捕捞行为等。

二、海洋政策解读1. 海洋生态保护政策为了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制定了相关政策。

其中,限制捕捞和禁止破坏性渔业行为是关键措施之一。

此外,实行海洋保护区划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等也是重要举措。

2. 海洋资源开发政策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制定海洋石油开发政策,规范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索开发,促进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

同时,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合法范围内进行渔业捕捞等。

3. 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我国提出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发展海洋旅游、港口物流、海洋科技创新等产业,推动海洋经济的增长。

相关政策包括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等。

三、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职责与要求海洋管理事业单位是负责执行海洋管理法律和政策的组织机构,其职责涉及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管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以下是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要求: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执行能力。

2. 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渔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些政策与法规的理解,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主要涉及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减少损失等方面的内容。

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渔业许可与管控为了控制渔业资源的利用强度,各国实行了渔业许可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只有获得许可证的渔民才能从事捕捞活动。

此外,渔业部门还会定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通过对资源状况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渔业开发利用计划。

2. 渔区划分与准入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渔业资源,各国在海洋上划定了不同的渔区,并对每个渔区制定了相应的准入制度。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禁渔期与渔业保护区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在某些时段或特定区域内,各国会实施禁渔期或设立渔业保护区。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繁殖期的渔业资源,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和繁衍。

二、海洋渔业法律法规体系为了落实渔业政策,各国都制定了海洋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各项政策的执行和合规性。

1. 渔业法渔业法是各国对海洋渔业管理进行综合规范的法律,它包括了渔业资源管理、渔业许可与管控、渔民权益保护等内容。

渔业法的实施可有效地规范渔业行为,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并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捕捞技术规范为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各国制定了捕捞技术规范,对不同捕捞方式和工具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使捕捞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减少捕捞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3. 渔业保护区管理办法为了落实渔业保护区政策,各国制定了渔业保护区管理办法。

这些办法规定了渔业保护区的划定原则、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等内容,以确保保护区内的渔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4. 渔船安全与船员权益保护制度渔业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保渔船安全和船员的权益,各国制定了渔船安全与船员权益保护制度。

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分析

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分析

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分析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海洋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和法规进行分析。

一、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1.渔业资源准入和退出机制为了严格控制渔业资源的利用,我国制定了渔业资源准入和退出机制。

根据这一机制,渔民需要获得渔捞许可证才能从事渔业活动,同时,在渔业资源减少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政府可以实施渔业禁渔政策,暂停或限制渔民的渔捞活动。

2.渔业保护区划设我国设立了一系列渔业保护区,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重要的渔业资源。

这些保护区不仅限制渔捞活动,还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3.渔网使用管理为了减少渔具对渔业资源的损害,我国规定了渔网的使用管理办法。

渔民必须按照规定的网目使用渔网,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二、渔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政策和法规1.渔业生产规划和管理我国制定了渔业生产规划和管理政策,以合理调控渔业生产和渔业结构。

政府通过制定渔业生产总量控制和渔船建设规划等措施,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2.渔业生产成本补贴政策为了激励渔民投入渔业生产,我国实施了渔业生产成本补贴政策。

这一政策对渔船建设、船舶燃料、航行维护等方面给予补贴,减轻渔民的经营负担。

3.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为了保护渔业生产的环境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包括渔具安全标准、鱼苗质量监督、有害物质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保障渔业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渔业管理执法政策和法规1.渔业执法机构设立我国建立了渔业执法机构,负责对渔业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些执法机构通过巡航、检查、执法行动等措施,确保渔业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渔业违法行为处罚制度为了严肃渔业秩序,我国制定了渔业违法行为处罚制度。

对于违反渔业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渔捞许可证等措施。

渔业法规与政策解读

渔业法规与政策解读

渔业法规与政策解读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民生产业,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几项重要的渔业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渔业资源管理1.渔业资源保护区划我国将海洋分为不同的渔业资源保护区域,并进行合理划分,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渔业资源利用方式和捕捞限制,有效减少过渔和资源衰退的风险。

2.渔业许可制度为了规范渔业活动,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实行渔业许可制度。

任何从事渔业生产、捕捞和养殖的个人或企业,都需要依法申请和获得渔业许可证。

这一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和调控渔业活动,防止非法捕捞和滥捕滥养的情况发生。

二、渔业生产与捕捞管理1.渔业生产规模控制我国通过制定渔业生产规模控制政策,限制渔船数量和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例如,实行渔船登记备案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渔船进行淘汰和限制。

2.渔务管理与技术研究支持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技术水平,我国加大对渔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鼓励渔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先进的捕捞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渔民的生产能力和收益水平。

三、渔业市场监管1.渔业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渔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标准和要求。

要求渔业生产者和加工企业遵循卫生安全规范,确保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对渔业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渔产品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2.渔业市场准入机制为了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我国建立了渔业市场准入机制。

要求渔业生产和加工企业符合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才能进入市场。

这样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遏制不法分子的非法经营行为。

综上所述,渔业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遵守渔业法规与政策,共同参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保障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Chapter 10 渔业法规基本知识2006年12月1日第一节渔业法规概说一、渔业法规的概念渔业的概念:从狭义上讲,渔业仅指捕捞和养殖水生动物、植物的生产事业。

从广义上讲,除了水产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外,渔业还包括水产品加工、渔业船舶制造及修理、渔具设备制造、水产品贸易、渔业休闲观光产业等。

在此,本人仅采用狭义的渔业概念,介绍与水产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密切相关的法规。

渔业法规,是指调整因捕捞渔业生物资源、从事水产养殖和保护渔业资源以及渔业环境等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渔业法规的特点1 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主要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外国人。

法律关系主体多样2 科学技术性强生物学、工程技术等。

渔业法规包括许多技术规范。

3 社会公益性:也涉及人和渔业生物资源和渔业环境之间的关系。

渔业法规,属于环保法规4 适用的地域范围复杂我国陆地领土、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里中国国籍船舶;5 与国际法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批准的国际渔业法和签署中外渔业协定以及国际渔业法规的发展趋势,都会对我国渔业法规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

6 执法环境上的复杂性国际边界,国内行政区划边界,水上,涉外三、渔业法规的适用范围1 渔业法规的适地范围我国陆地领土、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具有中国国籍的渔业船舶)。

地方性渔业法规:国内的行政区划2渔业法规的适事范围:即渔业法规对什么活动、什么事实有效的问题。

这与“渔业”一词的含义紧密相关。

法理:事项法定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此外,中国批准、参加或签定的国际渔业公约、双边渔业协定优于国内渔业法规,但是声明保留条款的除外。

3 渔业法规的适人范围:即渔业法规对什么人有效力的问题。

自然人、法人、单位、集体、外国人、无国籍人。

4 渔业法规的适时范围:即渔业法规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对开始生效之前的渔业活动和事件有无效力的问题。

渔业法解读

渔业法解读

渔业法解读渔业法是我国针对渔业管理和保护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渔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对保障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渔业法的出台为渔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下面将对渔业法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

第一,渔业资源保护。

渔业法明确规定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

其中包括禁止收购、运输未成熟、未产卵、未完成生长发育等渔业资源的措施。

此外,渔业法还规定了禁止在规定区域、时间、采用禁捕工具或者方法进行渔业活动。

这些措施的出台有效保护了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内容:渔业法第十条规定,禁止在我国领海和内陆水域以及其他规定禁渔的地区、重要渔场、禁渔期以及禁止使用具有破坏性、有毒或者其他捕捞力度超过渔场自然承载力的工具或者方法进行捕捞。

第二,渔业捕捞许可。

渔业法规定了渔业捕捞的许可管理制度。

所有从事渔业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先进行许可,并且按照许可的内容和期限从事渔业捕捞。

这一制度有效防止了未经许可的渔业活动,从而保障了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内容:渔业法第十五条规定,对于需要科学研究、实验养殖、维护水生生物种群等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程序许可。

第三,法律责任和处罚。

渔业法明确规定了违反法律的行为将面临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对于违反渔业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被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收入等行政处罚。

其中,涉及保护濒危水生生物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内容:渔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非法捕捞,对个人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没收违法捕捞的渔获及非法获得的渔业作业用船、车、具等财物。

综上所述,渔业法的出台对于保护我国渔业资源,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和遵守渔业法律法规,共同致力于渔业的健康发展。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章4节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章4节

三、船舶登记 9、申请登记的渔业船舶应具有下列标志: 1)船首两舷、驾驶台顶部两侧及船尾 标明船名号; 2)船尾船名下方标明船籍港; 3)船首和船尾两舷标明吃水标尺; 4)船舶中部两舷标明载重线。
三、船舶登记
• 10、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 凡登记内容发生以下之一变更时,船舶所有人应当向 船籍港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 1)船名、船号; • 2)船籍港; • 3)船舶尺度、吨位或作业方式; • 4)船舶主机类型、数目或功率; • 5)船舶所有人名称或住址(船舶所有权没有转移); • 6)船舶共有情况; • 7)船舶抵押合同(不含解除合同)。
第十章 我国主要渔业法规
• 第四节 渔船交通安全管理法规
第四节 渔船交通安全管理法规
• • • • • • • • • 一、概述 二、交通安全法 三、渔业船舶登记 四、渔业船员管理 五、船舶检验 六、船舶进出渔港签证 七、船舶进出口管理 八、船舶代理 九、远洋渔船的有关证书、证件及相关文件
一、概述
二、交通安全法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 〈交安法〉)是我国港口和海上交通安全管理 方面的基本法律。其制订目的在于加强海上交 通管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 维护国家利用。它规定了船舶、设施和人员在 海上航行,停泊和作业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 应享受的权利和各自承担的义务,同时也规定 了主管机构对海上交通安全的指挥管理职责, 以及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渔业船员管理
• (一)总则 • 1、规定适用于在中国籍海洋渔业船舶上工作的船 员和在外国籍渔业船舶上工作的中国籍船员取得《渔 业船舶职务船员适任证书》(简称适任证书)的考试、 考核、签发和管理。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 渔业船员考试、考核、发证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渔 港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船员考试、考核 和发证工作。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负责依据 本规定制定和修订考试大纲,并可根据渔业生产技术 发展需要,适当增减考试、考核内容。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法规与政策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法规与政策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法规与政策海洋渔业是指在海洋领域开展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相关活动的产业,它在保障人类食物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管理和规范海洋渔业,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就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法规与政策进行探讨。

一、渔业法规1. 钓鱼许可证制度在许多国家,从事海洋渔业工作的渔民都需要取得钓鱼许可证才能合法开展捕捞活动。

这是为了规范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而设立的制度。

渔民需遵守钓鱼许可证上规定的渔区、捕捞季节、作业时间等限制,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禁渔期的设立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一定的禁渔期。

这意味着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渔民被禁止进行捕捞活动,以保护海洋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禁渔期的设立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对渔民的一种管理和监督。

3. 捕捞量限制为了避免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捕捞,各国都制定了捕捞量的限制。

这通常通过设立渔业配额或限制捕捞工具和方法来实现。

渔民需要在规定的捕捞量内进行捕捞,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 渔业管理区划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许多国家将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渔业管理区。

每个管理区都有自己的特定管理政策和规定,以确保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渔业政策1. 渔业补贴政策为了促进渔业发展和渔民的生活改善,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一系列的渔业补贴政策。

这些补贴可以包括设备购置补贴、养殖技术培训补贴、渔业保险等。

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和技术帮助,渔业补贴政策鼓励渔民积极参与渔业活动,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渔业保险制度渔业保险是为了减少渔业损失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由于渔业受到天气、海洋环境、渔业资源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渔民可能面临经济损失。

渔业保险通过为渔民提供损失赔付和补偿,减轻渔业活动带来的风险,增强渔民的稳定收益和生活保障。

3. 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旨在保护和恢复海洋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第十章我国主要渔业法规我国渔业法规发展历史:一、古代的渔业限制二、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法规的发展1、1949年至1966年逐步进行渔业立法时期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57年4月水产部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195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的补充规定》;1957年7月水产部颁发的《对渔轮入侵禁渔区的处理指示》;1962年4月水产部发出的《关于制止在浙江敲舟古作业的通知》;1962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渤海区对虾资源繁殖保护试行办法》;1964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

2、1967年至1978年渔业立法停顿时期3、1979年以来加强渔业法制时期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渔业许可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1982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4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主要内容《渔业法》共分六章五十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

一、《渔业法》的立法目的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法”;具体地说:1、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2、发展人工养殖;3、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4、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解析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解析

混 合 基 线
内海internal sea
内海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 包括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基 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等。对于群岛 国而言,则为群岛水域。
内海的法律地位
内海与陆地领土一样是国家领土的 组成部分,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主 权。未经许可外国船舶和飞机不得 进入一国内水和在其中航行或捕捞。
关系; c. 规定社会活动主体依法享有的海洋权利和承
担的海洋义务。
海洋结构图
毗连区 领海 陆地 12海里 12海里
领海基线
专属经济区
不超过200海里
海洋
大陆架
200海里
公海 国际海底
领海基线baselines
即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是指为了测算沿 海国领海和其他管辖海域的宽度,而划定 的一条起算线。基线向陆地的一面是内水, 向海的一面是领海。测算毗连区、专属经 济区和大陆架等也是以领海基线为基础。
A. 如果海湾入口两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 里,沿岸国可以在这两端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 该线内的水域为该国内水。该线也是该国的领 海基线。
B. 如果入口两端超过24海里,则该24海里直 线基线应该划在海湾内,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 划入的最大水域。基线内的水域是该国的内水。Βιβλιοθήκη 示意图内水领海基线
大于24海里
渤海湾的法律地位
渤海湾入口宽度为57海里,超过24海里。但 它自古以来就在我国控制之下,具有历史性 海湾性质。另外,渤海湾入口有一系列岛屿, 最宽一段不足24海里,将这些岛屿连接起来 划直线基线,渤海湾仍然是我国内水。
海峡strait
海峡是位于两块陆地之间,两端 连接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
海峡类型
共有物-无主物-海洋自由-领海与公海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一、引言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是指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

海洋法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海洋领土、海洋边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渔业法规主要涉及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捕捞管理、渔业执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海洋法与渔业法规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解析。

二、海洋法2.1 海洋领土与海洋边界海洋领土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中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区域,通常以该国陆地边界为基础,再加上由海洋所包围的海域部分。

海洋边界是国家间划定的海洋分界线,用来界定各国海洋权益和边界。

海洋领土和海洋边界的划定是海洋法的重要内容,不同国家在划定海洋领土和海洋边界时需要遵守国际法原则,并与邻国进行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

2.2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具备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海洋生物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海洋法的核心问题之一。

海洋资源开发要遵守国际法原则,包括公平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原则、保护环境原则等。

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应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2.3 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

各国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禁止非法倾倒污染物,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另外,还应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

三、渔业法规3.1 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资源是指海洋中具备经济利用价值的鱼类、甲壳类、贝类等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的保护是渔业法规的核心内容之一。

各国应当制定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包括设立渔业保护区、限制渔业捕捞规模、设立渔业捕捞季节等。

此外,还应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工作,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利用计划。

3.2 渔业捕捞管理渔业捕捞管理是指对渔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包括渔业捕捞许可制度、渔业捕捞配额管理、渔船登记管理等方面。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海洋渔业资源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以期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

一、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的基础。

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可以了解资源的数量、生长状况以及分布范围,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船只追踪技术船只追踪技术主要通过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渔船的实时监测。

通过对渔船的位置、航行速度和航线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掌握渔船活动的情况,避免非法捕捞和滥捕滥渔行为的发生。

2. 渔捞调查技术渔捞调查技术是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了解不同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生长状况。

这些调查可以包括渔船现场观察、渔获物采集和分析等,通过对渔获物种类、数量和尺寸的测量,可以判断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不同物种的发展趋势。

二、捕捞规程与管理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捕捞规程和管理制度,以限制捕捞的数量和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捕捞配额管理捕捞配额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捕捞量的限制,确保渔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根据科学评估和渔业资源调查的结果,设定每个渔业资源的捕捞上限,对未经授权捕捞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对捕捞量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资源的变化。

2. 渔船管理与登记渔船管理与登记是为了确保捕捞活动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任何从事渔业捕捞的船只都需要进行登记,包括船只的所有权、渔船牌照、渔船报备等信息,以便监管部门对渔船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还需要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为渔业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1. 海洋保护区划定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区域,各国设立了海洋保护区,并划定了不同保护级别的区域。

在这些保护区内,禁止或限制不同程度的渔业活动,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沿海国享有的权利
1)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 的自然资源(生物和非生物)的主权权利;
2)并对区域内的人工岛屿和海上有关设施的建造和使 用;
3)海洋科学研究; 4)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等事项具有一定的管辖权。
以下权利受公约的有关规定的限制。
其他国家享有的权利 航行自由
飞越自由 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第一节 专属经济区概说 第二节 专属经济区制度 第三节 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问题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制度对海洋渔业的影响 第五节 国家建立专属经济区的实践 第六节 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面积为1.09亿平方公里,30.3% 全球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 已经开发的90%左右的鱼类 87%的原油 10%的多金属矿 世界航道 大部分的海洋科研
中第十五部分“争端的解决”所规定的程序。
第三十八条
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 应适用:
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 规条者。
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 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 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 则裁判案件之权。
进入20世纪以后,捕鱼工业的进一步快速 发展,使渔业资源的有限性和可衰竭性得到 了证实和普遍承认。
20世纪以后,大型机动渔船出现并使用, 远洋渔业迅速发展。
远洋渔业船队时常和当地渔民或渔船产生 摩擦和冲突。
一些沿海国开始对沿岸一定范围内的渔业 进行管理。
在1930年由国际联盟召开的海牙国际法编 纂会上,一些国家提出了“渔区”的概念, 建议由沿海国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渔业管辖权, 但这一建议未能获得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渔业法》的立法目的 • 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 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 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 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法”;具体 地说:
• 1、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 合理利用;
• 2、发展人工养殖;
• 3、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 4、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 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 (4)规定可捕标准、禁渔区和禁渔期等。 • (5)禁止捕捞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禁止 围湖、围垦;建闸筑坝应有过鱼设施等。 • (6)保护濒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 1级: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新疆 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库氏 砗磔、鹦鹉螺等9种;
• 生效时间 《渔业法》生效为1986年 7 月 1 日,修订后《渔业法》于 2000 年12月1日起施行。 • 适用对象 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的单位 或个人。外国人、外国渔业船舶 。
• 2、养殖业
• (1)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养 殖使用证。 • (2) 当事人因使用国家确定用于养殖业水 域、滩涂发生争议的 , 按照有关法律规 定的程序处理。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人 不得破坏养殖生产。
• 有渔船检验证;有渔船登记证书;符合 有关其他条件。 • 许可证中规定了作业类型、场所、时限、 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等。 • (3)实行总可捕量制度。 • (4)对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捕捞 船作出了规定。 • (5)对渔港建设和渔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
• 4、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 (1)加强增殖渔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增殖征 收费。 • (2)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和其生存环境,建 立该保护区。 • (3)禁止炸鱼、毒鱼,电鱼、使用禁用的 渔具、捕捞方法、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 网具等。
• 1957年7月水产部颁发的《对渔轮入侵禁 渔区的处理指示》; • 1962年4月水产部发出的《关于制止在浙 江敲舟古作业的通知》; • 1962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 《渤海区对虾资源繁殖产部制定的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
• 2、1967年至1978年渔业立法停顿时期
• 三、《渔业法》确定的渔业生产方针和 管理原则 • 1、确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 • 2、养殖业的发展方针 鼓励全民所有制 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 适于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业;
• 3、捕捞业的发展方针 国家在财政、信 贷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远 洋捕捞业的发展,并根据渔业资源的可 捕捞量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 • 4、渔业监督管理的原则 国家对渔业的 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四、《渔业法》贯彻实施要点 • 1、全面贯彻养殖业各项管理制度,保障 养殖业健康发展 • 2、争取政府支持,扶持远洋渔业的发展; • 3、加强渔船管理,全面实行捕捞许可证 制度; • 4、创造条件,稳步推行捕捞限额制度;
• 5、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资源和环境的 保护力度;
• 6、推进渔港立法,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
• 二、《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 1、注重渔业的科学管理,体现了渔业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 2、扩大和调整适用范围,与国际新海洋 制度相衔接 • 3、完善、加强了渔业管理制度,适应渔 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变化
• 4、规范了行政主体行为,适应渔业管理 依法行政的需要 • 5、完善了法律责任规定,适应市场经济 下依法治渔的需要
• (3) 国家需征用的集体所有的水域、滩 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的有关征地规定办理。 • (4)加强商品鱼生产基地和城郊重要养殖 水域的保护。 • (5)鼓励和支持水产良种的选育、培育、 推广;新品种需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规定了苗种进出口 办法。 • (6)加强养殖生产技术和病害防治工作; 规定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 要求科学地定确殖养密度、合理饵投用 药等,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 3、捕捞业
• (1)捕捞业的发展方针是鼓励、扶持远洋 捕捞业的发展,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 量,但远洋捕捞需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
(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海洋大型拖网、 围网作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 准发放;其他作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捕 捞许可证属于不可转让类型。颁发捕捞 许可证的条件是∶
第十章 我国主要渔业法规

• • • •
我国渔业法规发展历史 一、古代的渔业限制 二、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 法规的发展 1、1949年至1966年逐步进行渔业立 法时期
•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 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 命令》;
• 1957年4月水产部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 保护暂行条例(草案)》; • 195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 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的 补充规定》;
• 7、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 五、《渔业法》的主要规定
• 1、《渔业法》适用的效力效力的地域
包括: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包括内海和 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缔结、参 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或有关国际法 规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 域; • 4)以及沿海、江、河、湖沿岸的滩 涂。
• 3、1979年以来加强渔业法制时期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00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 保护条例》; • 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渔业许可 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 工作暂行条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 法》;
• 1982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 • 1984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 • 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主要内容
《渔业法》共分六章五十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 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法律 责任;第六章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