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计算题(11)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化学是高考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有一定的比重。

化学考试一般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类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1.选择题中,要注意题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答案可能隐藏在各个选项中。

比如,在酸碱中,如果一个物质能够与酸和碱反应,则该物质为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2.选择题中,可以尝试用排除法解题。

有时候,即使对知识点不够理解,但排除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通过判断选项的对错,可以排除掉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项范围。

3.选择题中,可以通过题意的理解来解题。

有时候,一些选择题并不需要太多的计算,只需要理解题意即可。

比如,题目中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量比来判断哪个物质会被消耗完。

4.选择题中,要注意实际应用。

在高考中,有一些题目会涉及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这类题目,常常需要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情境来解答。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解答题中,要注意对题目的分析。

有些解答题可能会给出一系列条件,要求我们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将题目进行拆解,理清题目所需要的信息。

2.解答题中,要注意细节。

在化学中,往往需要注意各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量比等细节。

这些细节的注意可能会对题目的解答起到关键作用。

3.解答题中,要注意化学原理的应用。

在解答题目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比如,通过酸碱中心性等原理来解答一些与酸碱有关的题目。

4.解答题中,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操作。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证计算准确,带单位,避免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总结起来,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关键在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对题目的细致分析和思考。

通过多做题、多总结,结合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化学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反应条件(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M浓×a%浓=M稀×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四、常用公式计算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高考化学选择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掌握好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的总结: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所给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最"、"最多"等。

2. 分析选项:在解题之前,先看看选项给出的条件是否与题干中的条件一致,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时候正确答案就是通过对比选项得出的。

3. 排除错误选项:一旦确定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就可以将其排除,减少剩余选项的数量,提高准确率。

4. 利用估算方法:如果实在不会解答,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

将选项中的各个数值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5. 理解化学现象: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化学现象,因此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是非常关键的。

二、计算题1. 检查计算单位:计算题往往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检查一下各个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2. 注意零位处理:在计算题中,往往需要四舍五入或者进位。

特别要注意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科学计数法。

3. 使用公式和方程式:高考化学计算题常涉及到一些公式和方程式,掌握好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所以平时需要多进行实践和练习。

4. 注意实验设备:在一些计算题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设备的数据。

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数据进行计算。

三、解答题1. 打开思路:解答题的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求。

如果是数学推导,需要结合公式进行推导。

如果是化学实验,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注重步骤:解答题的过程也非常关键,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

中间结果和关键计算要写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回顾和检查,也会有作答分。

3. 提供论据:在解答题中,尽量提供说明、论证和论据,增加逻辑性和分析性。

4. 注意检查:解答题在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避免漏掉或者错误。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育资料-精品干货-高中、高考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育资料-精品干货-高中、高考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

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

所以ω(Fe)=1-3a【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

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归纳化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研究中比较棘手的一类题目,也是学生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

因此,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研究成绩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仅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可以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出错的机会。

例如下面的例子,有两种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选取合适方法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升(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没有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

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xmol。

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

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x+y)×64=5.12,[ 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则所耗硝酸为x+4y=0.26mol,其浓度为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mol=0.08mol。

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

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摩尔数。

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产生22.4L气体(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两者的混合物),现有气体2.24L,即有0.1摩HNO3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所耗硝酸为0.16+0.1=0.26摩,其浓度为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

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Cu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不能轻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2率地认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应,析出铜为25.6g),也不能认为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铜,使铁片质量增加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Cu x g,FeSO4 y gFe+CuSO4 =FeSO4+Cu 质量增加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3.2克铁片质量增加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0.4g,为500-0.4=499.6g。

【巩固练习】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mol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设起始时N2气为a mol, H2为b mol,平衡时共消耗N2气为xmolN2+3H22NH3起始(mol) a b ?0变化(mol) x 3x 2x平衡(mol) a-x b-3x 2x起始气体:a+bmol平衡气体:(a-x)+( b-3x)+2x=(a+b-2x)mol又因为:体积比=物质的量比(注意:若N 2为1mol ,H 2为3mol ,是不够严密的。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11差量法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11差量法

化学解题技巧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 2. 注意: ① x、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在全国的高考化学试卷和近几年来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选择型计算题都占很大的分量。

尽管选择型计算题形式各不相同,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一、巧用"双基",回归教材例1.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若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析出溶质m1克之;若该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为了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S=100m1/m1-m2B.S=100m2/CC.S=100(m1-m2)/(b-c)D.S=100(m1-m2)/(a-b)解析:此题考查初中化学溶解度,起点低,但对能力要求并不低。

若从溶解度的概念出发,其关键词为一定温度、100溶剂、饱和溶液、单位为克很快可以发现溶解度应该为:在饱和溶液中,100×溶液质量改变量/溶剂质量改变量。

而应该选C。

点评:武术上有一句名言:步不稳则拳乱。

巧解的基石是"双基",前提是观察、核心是思维;离开了"双基",思维会从头脑中自动"删除"。

二、巧设数据,化繁为简例2.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3+与Fe2+浓度的量相等,则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A.2:3B.3:2C.1:2D.1:1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巧设未反应的Fe3+为3mol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2Fe3+ ~3Fe2+因此,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之比为2:3,所以选A。

点评:对于表面上无任何数据,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巧设数据而化繁为简、无需计算,大大缩短了时间。

引伸:此种解法适用于隐数据计算题。

三、巧用极限,化难为易例3.若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时需要3mol氧气,则A.X=3 Y=2B.X=2 Y=4C.X=3 Y=6D.X=3 Y=8解析:此题可用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解,也可以用极限法求解。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计算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些计算题可能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摩尔计算题摩尔计算题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摩尔比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或摩尔数等。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比例。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问:当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时,生成的水的摩尔数是多少?解答: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摩尔比,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数分别为2x和x。

而根据反应方程式,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所以氢气的摩尔数是氧气的两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计算式:2x + x = 2解这个方程可得x=1,代入原式可知氢气的摩尔数为2,因此生成的水的摩尔数为2。

二、溶液浓度计算题溶液浓度计算题也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和体积百分比等。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某溶液中含有NaCl 20g,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解答: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溶剂的质量,但给出了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溶剂的质量。

假设溶液的密度为1g/mL,那么溶液的质量 = 100mL × 1g/mL = 100g。

根据计算公式,质量百分比浓度 = (20g / 100g) × 100% = 20%。

因此,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

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命题趋向]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守恒法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

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

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

【高中化学】2021年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2021年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2021年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一、阐明化学计算的基础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其中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化学计算是由化学概念的量引申出来的。

化学定律主要是指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由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把数学运算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二、规范拆卸操作流程1、审题认真检查是充分理解问题含义、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2、把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它是找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量,并用数学方法表示。

3、数学运算过程4.结论与检验就是对计算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并把数学语言转化成化学语言,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技巧:注意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并努力寻找聪明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技能是一种高水平的智能操作技能。

用一题多解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技能培训过程。

注意一个问题的多解性,要求我们在遇到化学计算问题时,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进行科学论证,寻找所有符合问题含义的正确解。

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迫使我们运用我们的大脑,拓宽我们的思维,以多种方式思考,并充分理解知识的结构和各种解决方案的内在联系。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将促进我们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的发展。

四、力求巧解妙算。

巧妙解决问题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另一个是,我们可以在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找到最简单、最巧妙的解决方案。

巧妙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目标之一。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

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计算题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 + CuCl2 = Cu+FeCl2Fe + 2 FeCl3 = 3 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 ∴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 + nNO2+nNO=nCu×2 + n总气体=[(38.4×10—3)/64]×2 +(22.4×10—3)/22.4=2.2×10—3(mol) 应选C。

(3)电子得失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微粒的物质的量×化合价升高值=得电子微粒的物质的量×化合价降低值。

例3如果有0.3mol/L的Na2SO3溶液16ml,刚好将3.2×10—3mol的强氧化剂[RO(OH)2]+溶液中的溶质还原到较低价态,则反应中R的最终价态是()解析:Na2SO3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Na2SO4,Na2SO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RO(O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设[RO(OH)2]+中R元素化合价降低了x价。

依题意列出方程:2×0.3mol/L×16×10—3L=3.2×10—3mol×x解得:x=3所以,R元素由+5 价降低了3价,被还原产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应选C (4)电荷守恒法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总电荷数相等,使溶液呈电中性。

据此运算称电荷守恒法。

可应用于电解、电镀、混合溶液的计算。

例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

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浓度为2.0mol/L的盐酸中,再用20ml0.5mol/L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来,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g。

求镁带的质量。

解析:此题涉及反应较多,如按常规计算,非常复杂,如巧用电荷守恒法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在图系(B)中,根据电荷守恒,有如下关系:2×n(Mg2+)+n(NH4—) +n(Na+)=n(Cl—)2×n(Mg2+)+0.17g÷17g.mol—+0.5mol/L×20×10—3L=2 mol/L×60×10—3Ln(Mg2+)=0.05mol所以,镁带的质量为:24g/mol×0.05mol=1.2g2、差量法差量法的实质仍是比例法,是利用反应体系中某化学量由始态到终态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例5、现有KCl、KBr混合物3.87g,全部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多少?解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差△m=6.63g—3.87g=2.76g,质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Ag+代换了原混合物中的K+。

K+ Ag+△m39 108 69X 2.76gx=2.76×39/69=1.56g所以,K+%=1.56/3.87×100%=40.3%3、平均值法两个数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一定介于两个数之间。

若已知平均值,则可推断原来两个数一定一个比平均值大,另一个比平均值小。

这种应用平均值去判断两个数的取值范围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例6丙烯与某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3倍(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求烃的分子式。

解析:C3H6+4.5 O2→3CO2+3H2O,1体积丙烷完全燃烧消耗4.5体积氧气,则另一种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一定小于3倍烃的体积。

C x H y+(x+y/4)O2→x CO2+y/2 H2O,所以,(x+y/4)<3 即y<4(3-x)讨论:①当x=1时,y<8,烃的分子式为CH4;②当x=2时,y<4,烃的分子式为C2H2;4、极值法极值法就是从某个极限状态去考虑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方法。

例7把1mol由氨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导入密闭的反应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使之充分反应,然后恢复到常温常压。

若原混合气体中有xmol氧气,最后在反应器中产生硝酸为ymol,则随x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

请在下表格中x的取值范围与x相对应的y值表达式。

解析:本题属于应用极值的方法解讨论型化学计算题,解这类 O A C x题的方法是:①正确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②依据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数据进行过量判断或确定极值,划分取值范围;③确定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所对应的产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成分;④进行必要的计算求解。

⑴首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4NO +6H 2O (ⅰ)当x 值为5/9时,NH 3全部转化为NO ,因无过量氧气存在,无NO 2生成,也就无HNO 3生成。

4NO +3O 2+2H 2O =4 HNO 3 (ⅱ)当x 值为2/3时,NH 3全部被转化成HNO 3⑵当5/9>x >0时,发生反应(ⅰ),容器中O 2不足,只能生成NO ,此时无HNO 3生成。

⑶当2/3>x >5/9时,发生反应(ⅰ)后,氧气剩余一部分,同时有反应(ⅱ)发生,可使部分NO 转化为HNO 3。

4 NH 35 O 24 51—x 5(1—x)/4过量氧气的物质的量=x —4)1(5x -=459-x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34nO 2=34×459-x =3x —35 ⑷当1>x >2/3时,O 2过量,发生(ⅰ) (ⅱ)两个反应,NH 3全部转化为HNO 3,生成HNO 3为(1—x )mol 。

NH 3 NO HNO 31—x 1—x将所得结果填入下表:5、图象解析法例8 3.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浓硫酸,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适量NaOH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然后加水稀释,向该溶液中加入纯铁粉3.6克,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不再存在Cu 2+,将不溶物过滤、烘干,称其质量为4克。

⑴被置换出的铜多少克?⑵混合物中氧化铜百分含量是多少?解析:3.6克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粉不停地被氧化进入溶液,铜也不停地在溶液中被还原析出。

由题意知,铁粉消耗的质量少,铜析出的质量多。

也就是说,铜填补铁所消耗的质量以后,还有余0.4克,如果用线长表示质量的大小,可以建立以下的图像关系: 析出铜的质量x 克①、问题分析反应剩消耗铁的质量先画出如右图象(设析出铜的质量为x克)。

余铁的画出图象以后,看图可得以下结论:质量结论:剩余铁的质量=4—x,那么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3.6g—剩余铁的质量=铁的总量3.6克0.4克3.6g-(4g-x) =(x—0.4)g②解题F e+CuSO4 =Cu+FeSO4 56:64=(x—0.4) :x56g 64g x=3.2g(x—0.4)g xg 答析出铜3.2克设原混合物中CuO为y克,则CuO O8016yg (3.5—3.2)g80:16=y: (3.5—3.2) y=1.5克CuO%=5.35.1×100%=43.3%答混合物中CuO的百分含量是43.3%。

6、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经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口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9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gB、大于1.06g而小于2.86gC、等于2.86gD、大于2.86g解析:由于温度未定,Na2CO3的溶解度便不能确定,因而本题只能采用估算法求解。

先确定某个特征数据,将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确定的量,从而得出结论。

由于加入的1.06克无水Na2CO3(确定的量)应全部转化成2.86克Na2CO3.10H2O析出,导致饱和溶液由于水减少,必会又有部分晶体析出,显然,析出晶体的量大于2.86g。

应选D。

7、放缩法放缩法是对已知分子式或数据进行整数倍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常用于解计算型选择题。

例10(1997年高考17题)用10ml的0.1mol/L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3:2:2B、1:2:3C、1:3:3D、3:1:1解析:等量的Ba 2+可沉淀等量的SO 42—,将Ba 2+放大为3mol ,则Fe 2(SO 4)3、ZnSO 4和K 2SO 4分别为1mol 、3mol 和3mol ,又三者体积相同,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3。

应选C 。

8、换元法例11将一定质量的碳和8克氧气置于一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变为反应前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2.4gB 、6gC 、4.2gD 、8.4g解析:⑴高温下碳的燃烧反应有两种:①C +O 2=CO 2 ②2C +O 2=2CO(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为1:1) (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为1:2)由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变化可知,两个燃烧反应都有发生,则两个反应中分别消耗的碳的质量总和即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