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经穴总论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针灸穴位详论ppt课件
10
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从食指桡侧端开始,沿着 食指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 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到肩关节前 上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 前下行到锁骨上窝,深入体腔;其上 行支,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 贯穿面颊部进入齿中,再回出来挟口 两旁,左右相互交叉,上行挟着鼻孔 到鼻翼两旁。 本经腧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 右各20个穴位。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 鼻、齿、咽喉痛,胃肠疾病,神志病, 皮肤病,发热病。
针灸学
1
十四经常用穴位 及主治作用
2
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从肺系横向侧胸上 部浅出体表,走向腋部,沿上肢 内侧前边,到手掌大鱼际缘,眼 拇指桡侧到指端。 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 商,左右各11 个穴位。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 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 部位的其他病证。
3
手太阴肺经
尺泽
定 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 侧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5~0.8寸;或点 刺出血;可灸。 主 治: 咳嗽,肺痨,气喘, 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4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 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 纹上1寸5分。可以患者两手虎口交 叉,食指着于腕侧上,指尖所到处, 筋骨陥中取穴。 刺灸法: 向肘部斜刺0.2~0.3寸; 可灸。 主 治: 偏正头痛,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牙关紧闭,齿痛,手腕无力等。 应 用:劲肩综合症 激光照射列 缺、肩髃及压痛点,一般10次后可 获较好的效果。
8
手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外行支脉,从胸部乳旁浅出走向 胁腋部,沿上臂内侧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 臂掌侧面中间至中指末端。 本经腧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九 个穴位。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 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从食指桡侧端开始,沿着 食指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 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到肩关节前 上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 前下行到锁骨上窝,深入体腔;其上 行支,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 贯穿面颊部进入齿中,再回出来挟口 两旁,左右相互交叉,上行挟着鼻孔 到鼻翼两旁。 本经腧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 右各20个穴位。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 鼻、齿、咽喉痛,胃肠疾病,神志病, 皮肤病,发热病。
针灸学
1
十四经常用穴位 及主治作用
2
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从肺系横向侧胸上 部浅出体表,走向腋部,沿上肢 内侧前边,到手掌大鱼际缘,眼 拇指桡侧到指端。 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 商,左右各11 个穴位。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 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 部位的其他病证。
3
手太阴肺经
尺泽
定 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 侧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5~0.8寸;或点 刺出血;可灸。 主 治: 咳嗽,肺痨,气喘, 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4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 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 纹上1寸5分。可以患者两手虎口交 叉,食指着于腕侧上,指尖所到处, 筋骨陥中取穴。 刺灸法: 向肘部斜刺0.2~0.3寸; 可灸。 主 治: 偏正头痛,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牙关紧闭,齿痛,手腕无力等。 应 用:劲肩综合症 激光照射列 缺、肩髃及压痛点,一般10次后可 获较好的效果。
8
手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外行支脉,从胸部乳旁浅出走向 胁腋部,沿上臂内侧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 臂掌侧面中间至中指末端。 本经腧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九 个穴位。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 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中医学——针灸学基础ppt
其他疗法
熟悉拔罐、刮痧、耳针等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了解其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要点三
了解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如出血倾向、皮肤感染、急性炎症等。
禁忌症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刺激,治疗前后需进行评估和观察。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感觉,可通过减缓刺激强度、改变刺激部位等方法缓解。
方法
包括毫针、艾灸、拔罐、刮痧等多种方法。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对各种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神经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疼痛治疗
内科治疗
美容美体
康复治疗
对多种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炎、腹泻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可调节内分泌,改善肌肤问题,如痤疮、黄褐斑等,也可用于减肥和塑形。
针灸治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疼痛不适
针灸后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感染等情况,需注意消毒和卫生防护,避免用手触摸。
出血及感染
针灸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如效果不明显,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不明显
针灸学临床应用
04
哮喘
针灸天突、定喘、肺俞等穴位,以宣肺平喘,可治疗寒性哮喘、热性哮喘等。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
通过针灸增强机体正气,祛除体内邪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针灸治疗需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同时考虑机体病变和病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03
针灸治疗原则和思路
02
01
针灸操作基本技能
要点三
针刺技术
掌握各种针刺技术的操作要点和适用范围,如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
要点一
熟悉拔罐、刮痧、耳针等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了解其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要点三
了解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如出血倾向、皮肤感染、急性炎症等。
禁忌症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刺激,治疗前后需进行评估和观察。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感觉,可通过减缓刺激强度、改变刺激部位等方法缓解。
方法
包括毫针、艾灸、拔罐、刮痧等多种方法。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对各种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神经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疼痛治疗
内科治疗
美容美体
康复治疗
对多种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炎、腹泻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可调节内分泌,改善肌肤问题,如痤疮、黄褐斑等,也可用于减肥和塑形。
针灸治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疼痛不适
针灸后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感染等情况,需注意消毒和卫生防护,避免用手触摸。
出血及感染
针灸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如效果不明显,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不明显
针灸学临床应用
04
哮喘
针灸天突、定喘、肺俞等穴位,以宣肺平喘,可治疗寒性哮喘、热性哮喘等。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
通过针灸增强机体正气,祛除体内邪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针灸治疗需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同时考虑机体病变和病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03
针灸治疗原则和思路
02
01
针灸操作基本技能
要点三
针刺技术
掌握各种针刺技术的操作要点和适用范围,如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
要点一
最新01、绪言、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
第5肋间
脐上6寸 脐上3寸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四肢部:
外侧 阳明(前缘) ---- 少阳(中线) ---- 太阳(后缘) ----
内侧 太阴(前缘) 厥阴(中线) 少阴(后缘)
注:下肢在内踝上8寸以下,足厥阴在足太阴之前,在内踝 上8寸以上,遵循规律。
(三)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 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成脏腑阴阳表里属 络关系。属于自己的本脏(腑),络于相表里的腑(脏)
一、十二经脉(正经)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以 手足、脏腑、阴阳 三部分组成。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总规律,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除足阳明),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及头面、躯干。
躯干部:前面4条经脉,7条线;后面2条经脉,5条线
胃经 任脉
3寸 1.5寸 督脉
反应物与按压等观察相应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 变化,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二)指导辨证归经 1.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 2.根据病变中出现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推断其所受累的脏
腑与相关的经脉。
(三)指导临床治疗 1.根据经脉循行与主治特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进行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手三阳
手
头
手三阴
胸腹
足
三 阳
足三阴
足
1、同名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 交接
2、相互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 中交接的规律。
3、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 足末端交接
(五)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气血从肺经开始至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经 络
络 脉
十二经别: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脾 之大络,加强经脉体表之间的联系 孙络 浮络
. 11
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经络名称
手
足
阴
阳
脏
腑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主治:胃、肠、肝、 胆、妇科病、水肿
. 6
针灸方法举例
• 毫针 • 水针 • 三棱针 • 皮肤针 • 腕踝针 火针 芒针 指针 拔罐 蜂针
皮内针
小针刀
耳针
灯草灸Biblioteka 磁缇针穴位敷贴• 项针
• 头针
艾灸
天灸
.
浮针
7
Moxibustion
With moxa
.
8
经络学基础知识
经络是什么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走行方向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经络的作用
内踝上八寸 ——交叉 足少阴肾经
——前方
足厥阴肝经 ——中线
——后方
.
16
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尺侧 手少阳三焦经 ——中线
——桡侧
.
17
足三阳经——下肢外侧
足 阳 明 胃 经 : 前 方 足 少 阳 胆 经 : 外 侧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 后 方
.
18
. 36
十二经别
.
37
十二经筋
1.定义: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 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2.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 常运动功能。
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腧穴十四经脉ppt课件
指出:
太阳经头痛——羌活 少阳经头痛——柴胡
阳明经头痛——白芷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28
第二节 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疗法施术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凡属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外奇穴—十四经穴以外,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腧”。还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19
四、经络的作用
1、沟通联系作用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到作用 4、调节平衡左右
20
经络的作用——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 主要表现:
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系——经筋、 皮部 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经别 3.脏腑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加强了相为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的联 系
38
第二节 腧穴——特定穴的意义
(九)八脉交会穴 1.含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 2.分布:肘膝关节以下 3.应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十)交会穴 始见于《甲乙经》) 1.含义: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 2.分布:头面、躯干部 3.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21
经络的作用——运输渗灌作用
经脉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具有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 《灵枢·脉度》:“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脉度》:“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22
经络的作用——感应传导作用
《针灸的基础知识》课件
《针灸的基础知识》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简介 • 针灸工具与穴位 • 针灸的操作方法 • 针灸的治疗范围与注意事项 • 针灸的实践与应用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定义
总结词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是一种利用针具和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 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科研进展与前景
近年来,针灸的科研成果不断 涌现,证实了针灸在多种疾病
治疗中的有效性。
针灸科研涉及临床研究、机制 研究、标准化研究等多个方面 ,为针灸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
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与其他 医学技术的结合应用成为研究 热点,如针灸与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等结合。
未来,针灸将在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健 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穴位的分类
穴位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等, 每种穴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常用穴位与功效
常用穴位
如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这些穴 位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等作用。
功效
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 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针灸的操作方法
针刺方法
01
02
03
04
毫针刺法
针灸配穴原则
局部取穴
选取病变部位附近的穴 位进行治疗,以调整局
部气血流通。
远端取穴
选取距离病变部位较远 的穴位进行治疗,通过 经络传导来调整整体的
气血平衡。
辨证取穴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选 取与疾病性质相符的穴
contents
目录
• 针灸简介 • 针灸工具与穴位 • 针灸的操作方法 • 针灸的治疗范围与注意事项 • 针灸的实践与应用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定义
总结词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是一种利用针具和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 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科研进展与前景
近年来,针灸的科研成果不断 涌现,证实了针灸在多种疾病
治疗中的有效性。
针灸科研涉及临床研究、机制 研究、标准化研究等多个方面 ,为针灸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
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与其他 医学技术的结合应用成为研究 热点,如针灸与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等结合。
未来,针灸将在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健 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穴位的分类
穴位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等, 每种穴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常用穴位与功效
常用穴位
如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这些穴 位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等作用。
功效
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 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针灸的操作方法
针刺方法
01
02
03
04
毫针刺法
针灸配穴原则
局部取穴
选取病变部位附近的穴 位进行治疗,以调整局
部气血流通。
远端取穴
选取距离病变部位较远 的穴位进行治疗,通过 经络传导来调整整体的
气血平衡。
辨证取穴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选 取与疾病性质相符的穴
针灸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16页/共52页
( 1 )针刺的工具 九针:谗、圆、缇、锋、铍、圆利、毫、长、大。 材质:不锈钢丝: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
利,耐热和防锈,不易腐蚀。 临床广泛采用。 金针、银针:传热导电性较好,造价较高,
临床少用。 铁针 普通钢针易锈蚀、弹性、韧性及牢固度差
第17页/共52页
毫针的结构
横刺:针身与皮肤呈 15-25 度角沿皮刺入。 适于皮肉特别浅薄的头及胸骨部等腧穴 施行透穴时也用这类针刺角度,如地仓透颊车。
第30页/共52页
进针深度
--指针身刺入人体的深浅程度 原则: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年龄:年老气血虚弱,小儿娇嫩之体浅刺;
年轻力壮气血旺盛可以深刺。 体质:形体瘦弱相应浅刺;形体强盛可以适当深刺。 部位:头面及胸背部浅刺;四肢及臀腹部适当深刺。 病情:阳证、表证、新病浅刺;
1 、揣穴,使术者取穴准确。 2 、固定穴位皮肤,使针能准确刺中腧穴(腹 部皮肤松弛)。 3 、固定长针针身,不致摇晃和弯曲(肌肉丰 厚处,环跳穴)。 4 、调整和加强针感(行针)。
第23页/共52页
进针法(一)
单手进针法 --适用于较短的毫针。
第24页/共52页
进针法(二)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在 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第5页/共52页
腧穴的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临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眼区穴(睛明、攒竹)-目赤肿痛、近视、夜盲 耳旁穴(听宫、听会)-耳聋、耳鸣 太阳穴(位于头部)-头痛、牙痛
特殊作用: 机体状态和针刺手法不同,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天枢(便秘、腹泻) 内关(心动过缓或过快)
第6页/共52页
( 1 )针刺的工具 九针:谗、圆、缇、锋、铍、圆利、毫、长、大。 材质:不锈钢丝: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
利,耐热和防锈,不易腐蚀。 临床广泛采用。 金针、银针:传热导电性较好,造价较高,
临床少用。 铁针 普通钢针易锈蚀、弹性、韧性及牢固度差
第17页/共52页
毫针的结构
横刺:针身与皮肤呈 15-25 度角沿皮刺入。 适于皮肉特别浅薄的头及胸骨部等腧穴 施行透穴时也用这类针刺角度,如地仓透颊车。
第30页/共52页
进针深度
--指针身刺入人体的深浅程度 原则: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年龄:年老气血虚弱,小儿娇嫩之体浅刺;
年轻力壮气血旺盛可以深刺。 体质:形体瘦弱相应浅刺;形体强盛可以适当深刺。 部位:头面及胸背部浅刺;四肢及臀腹部适当深刺。 病情:阳证、表证、新病浅刺;
1 、揣穴,使术者取穴准确。 2 、固定穴位皮肤,使针能准确刺中腧穴(腹 部皮肤松弛)。 3 、固定长针针身,不致摇晃和弯曲(肌肉丰 厚处,环跳穴)。 4 、调整和加强针感(行针)。
第23页/共52页
进针法(一)
单手进针法 --适用于较短的毫针。
第24页/共52页
进针法(二)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在 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第5页/共52页
腧穴的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临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眼区穴(睛明、攒竹)-目赤肿痛、近视、夜盲 耳旁穴(听宫、听会)-耳聋、耳鸣 太阳穴(位于头部)-头痛、牙痛
特殊作用: 机体状态和针刺手法不同,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天枢(便秘、腹泻) 内关(心动过缓或过快)
第6页/共52页
经络腧穴各论ppt课件
颈项拘挛(落枕)配强间。 青盲、近视、目赤肿痛配睛明,承泣。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治目疾向 上斜刺。 备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 Jianyu LI15
出处:《灵枢·经脉》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 上,上臂外展或向前平 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取法:上臂平举时,肩 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 的凹陷中。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 列缺 Lieque LU7
手太阴肺经 太渊 Taiyuan LU9
出处:《灵枢·九针十 二原》、《灵枢·本输》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 侧,桡动脉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三等 分,桡侧1/3中点为穴。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 太渊 Taiyuan LU9
耳鸣耳聋配中渚、外关。
齿痛配厉兑、合谷。 青盲配巨髎
中风昏迷、中暑配水沟、劳宫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备考:井穴。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Hegu LI4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手背第1、2掌骨 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 点处。 取法:将对侧拇指指关 节横纹放在拇食指之间 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 指尖处为穴。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联系脏腑有肺、大肠、
胃、膈、咽喉、气道
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 右对称。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小结
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
肢内侧病变。
特殊作用 尺泽治胃肠病; 列缺治头项病; 太渊治无脉症; 少商治急症、热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
体表分布规律: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
干和四肢,纵贯全身。与六脏相配的六条阴经分 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 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与六腑相配的六条阳经分 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 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按中医自然体位, 手足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手足阴经在四肢的的排列是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其排列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图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6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7
气血循环流注:由于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 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所以就构 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 统。流注次序是: 肺→大(肠)→胃→脾 →心→(小)肠→膀(胱)→肾→(心)包 →(三)焦→胆→肝→肺。
作用:主要是联系脏腑、肢体,运行气血, 濡养全身。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8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9
3.2 奇经八脉
含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 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 总称。“别道奇行”,故称“奇 经”。
命名: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
特点:①不隶属于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 系,但与奇恒之腑有密切关系;②除任、 督二脉有自己独立的腧穴外,其它六条 经脉本身无腧穴,只是寄于十二正经中; ③循行错纵于十二经脉之间,与正经在 多处交会。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7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8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9
3.1 十二经脉
含义:手三阴经(肺、心包、 心)、 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 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 (脾、肝、肾)的总称,为经络系统 的主体,故称“十二正经”。
命名: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 脏腑三个部分组成。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1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2
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有表 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 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 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 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 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 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 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 肠络肺等等;在四肢又通过络脉的衔接加强了表 里经之间的联系。这样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就形 成了六组表里络属关系。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 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3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系:十二经脉 除与脏腑相属络外,尚与经脉循行分 布部位的组织器官相联络。
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 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4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4
2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2.1 经络系统的定义
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 而构成的体系。
2.2 经络学说的定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 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5
2.3 经络学说的形成
形成的途径:①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传 导的观察;②腧穴疗效的总结;③体 表病理现象的推理;④解剖、生理知 识的启发。
作用:①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②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 用。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21
循行及作用特点:①任脉:起于胞中,下 出会阴,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阴 脉之海”。 ②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 阴,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阳脉之 海”。③冲脉:“十二经之海”、“血 海”。④带脉:约束纵行躯干诸条经脉。 ⑤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⑥阳维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维脉主一身之表 里。⑦阴跷脉。⑧阳跷脉:阴阳跷脉主 持阴静阳动,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 合。
形成过程:①先穴后经说;②先经后穴 说;③经穴孤立发现说。
形成的标志:战国时代《黄帝内经》 的完成。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6
3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 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
外延: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2021/3/8Fra bibliotek第一临床医学院
3
经: 指经脉,有纵丝、路径之义,为经 络系统的主干,纵行的,分布在人体 一定部位,分布较深,深入体内与脏 腑相联系。
络: 指络脉,有网络之义,为经脉别出 的分支,横、斜行的,纵横交错,遍 布全身,分布较浅,多散布在体表, 联系经筋和皮部。
针灸学基础经穴总 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1.经络的概念 2.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 4.经络的生理功能(作用) 5.经络的病理变化 6.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021/3/8
第一临床医学院
2
1 经络的概念
1.1 经络概念的起源
脉(经)→经脉→经络
1.2 经络概念的内容
内涵: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 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15
交接: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衔 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 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 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阳明胃 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 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 从足跗上斜趋足大趾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通过于鼻旁,手 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手少 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均通于目外眦。③相互衔 接的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 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 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