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 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 (一)理论依据 以...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价值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以及美在艺术、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
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形式或结构,具有和谐、平衡和秩序等特点。
从主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个体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美的本质既包括客观的形式特征,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反应。
2.美的起源:关于美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心灵的表现,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于人类对艺术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3.美的功能:美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美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功能是指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道德功能是指美可以传递道德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品质和行为。
社会功能是指美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4.美的价值: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价值,即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二是实用价值,即美在生活、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实用价值体现了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美的创造和应用来改善生活、发展文明和推动科技进步。
5.美的鉴赏:美的鉴赏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美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敏感度、辨别力和创造力等。
此外,美的鉴赏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的鉴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
6.美的类型: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美、人造美、形式美、内容美、抽象美、具象美等。
美学原理No.2 美的本质及特征
主体所感受到的对象是人化了的,通过主 体移情了的对象。
从主体与对象的产生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 只有在两者建立关系时才相互依赖而存在。 脱离主体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说,审美物象是融注了主体情 感,被主体体验着的、活动在主体心里的 一个形象。
26
2、意味性
意味性是指人们可以从对象的物化形式中,直接 地、间接地、十分亲近地感受到自身丰富多彩的 精神力量和自由自觉的创造力量。
在画的中部,有一棵高大的冷杉树,把画分成两半,但这棵树并不是笔直的, 而是微微向右倾斜,使它看起来象是在随风摇摆一般,这样画面才不至于太过呆 板。在画的中部,有一条高架桥,从左至右,向下微微倾斜。为了平衡画面,塞 尚在左边画了另一组冷杉树,笔直的线条,象一根楔子打进了画的左边。
在画的下部,也就是多岩石的丘陵上采用淡灰和桃红,用深浅不同的绿色来 描绘松树。屋顶上用了橙色和灰色,小池塘里是一片天蓝色。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24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8
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审美对象应该是这样一 种存在:它既有可感的物质形式,又有一定 的意味;既有确定的、清晰的、有限的一面, 又是模糊的、丰富的、无限的。是物象与意 味、清晰与模糊、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美学中美有很多含义,如优美,审美对象,美得事物,美感的含义等等。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两千多年来,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他们提出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一、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找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
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
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
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
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
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
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二、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有的美学家、哲学家不是从客观精神方面而是从主观精神方面去寻找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人的主观感受。
例如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
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
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一、美的本质广义来讲,美的本质是快乐或快感。
因为存在美的地方总是存在着某种形式某种程度的快乐(无论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反之,不能够给人快乐和快感的事物,就很难与美联系到一块。
但狭义来说,美主要指“视觉感官方面”的快乐或快感而言的。
二、审美对象又称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相对。
凡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为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有丰富的内涵,既有空间对象、时间对象、综合对象,也有动态对象、静态对象,既有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也有人体本身。
按其产生的条件和性质可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按其状态和给人的感受可分为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等。
现实中各种美可以互相渗透和转化。
审美对象必须具有形状、颜色、音响、质地等审美属性,能为人的审美感官所感知,引起审美活动。
同时,审美对象又是相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的,离开了审美主体,它也就失去了对象的意义。
三、美的特征美的特征是指美的特性和品格。
美的特征主要有1、客观社会性。
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
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
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
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
美既有非功利、超功利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
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四、美的规律"美的规律"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以真善为内容的形式的规律。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表现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美学研究的是美的对象、美的产生和感知的过程,以及美的规律和原理。
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真、善、美,也就是美的对象、审美的主体和审美的过程。
美学知识点包括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价值、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规律等方面。
一、美的概念美是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评价的一种主观表现,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的体验。
美作为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加工而形成的审美判断。
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审美的感受和认识,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经验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对美的理解产生影响,因此,美的概念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但是,尽管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美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却是相似的,这是因为美的本质和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二、美的特征美的特征是指美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美的特征有多种多样,但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和谐、统一、完美、意蕴等。
1.和谐: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内部的一致。
和谐是审美的基本感受,它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统一:统一是美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事物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统一和整体的完整。
统一是美感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完美:完美是美的基本要素之一,指的是事物的精致和完美的程度。
完美是审美的标准,也是美的价值体现。
4.意蕴:意蕴是美的内在精神和艺术内涵的表现,是一种抽象的美的特征。
意蕴是审美对象的深层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表现。
以上这些都是美的基本特征,它们构成了美的内涵和外延。
三、美的价值美的价值是指美所代表的意义和社会、个体的意义。
美的价值体现了审美对象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
美的价值是审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体现在审美对象上,也体现在审美主体上。
1.审美对象的价值:审美对象的价值是指事物本身的美感体验和精神内涵,包括文化、历史、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意义。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美学原理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美的主要特征第一节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学原理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本课重点 美的本质
• 美的本质 • 美的根源
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 寻找美的本质有三条路线
1. 2. 3.
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从生活中去寻找美。(主、客观的统一)
二、美的根源。 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的过程显示了人的智慧、 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还培养锻炼 了人的勇敢、坚毅的品质。
①
②
③
自由自觉的创造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 别之一。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本身。
第二节 美的主要特征
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 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 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美是社会实践的 产物 4、形式对于美有特殊的意思,形式是构成 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柳宗元:“夫美不美,因人而彰。” 休谟:“美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 的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高尔泰: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 莺与蝴蝶的并不少什么。
2、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西斯廷圣母像》与“臭水沟”
3、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感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 映。(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社会 性就是人类社会。)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现象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美学原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
然而,大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客观的规律和秩序。
美的本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不受时间、空间、个人情感等因素的限制。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对美的评价和判断的依据。
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美的标准。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标准是“黄金中庸”,即适度和均衡;康德认为美的标准是“目的无目的”,即自由而无目的的活动;胡塞尔认为美的标准是“形式的完美”,即形式上的和谐和统一。
美的标准是多样化的,因为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
三、美的评价美的评价是对美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美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的评价应基于理性和智慧,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判断来评价美的价值;尼采认为美的评价应基于个人的意志和力量,通过个人意志的追求和力量的表达来评价美的价值。
美的评价是主观的,因为美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评判标准。
四、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是美的外在表现和呈现方式。
美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界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山水风景、花草树木等;艺术作品中的美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为美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
五、美的享受和创造美的享受是指人们通过欣赏美的作品和感受美的存在而获得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享受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享受是不同的。
美的创造是指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创造美的作品和体验。
美的创造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方式。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学科,涉及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评价、美的表现形式、美的享受和创造等方面。
医学美学重点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2、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2、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特征:形式重于内容,具有多样性。
社会美的特征:内容重于形式,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科学美的特征:理性的内在美,反映宇宙美的规律,真和美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性4、形式美的含义:指社会和自然中构成事物外在形的物质材料属性(色彩、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色彩、声音、形体6、形式美自身特定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7、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各部分之间的应用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
整体上的法则应用:多样统一、对比和协调。
8.美感与审美的概念及其特征:(1)美感——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
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
——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2)审美——概念: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特征:直觉性、流变性、普遍性、差异性。
9.审美的功能:调节功能、美育功能、激励功能10.医学美学的含义: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和美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朔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11.医学美的含义:指人体美和人体健美,以及对人类特殊美的维护、修复和再朔的医学实施和医学理论,其核心是体美。
从美的关系看美的本质_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作者简介]项征,男,山东济宁市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
从美的关系看美的本质对美的本质的认识项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 在中国,五十年代以后,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看法有诸多观点,要么偏重于主观,要么偏重于客观,还有的学者从审美活动主客体的关系来探寻美的本质。
着重于从美的关系探讨美的本质的学者,有李泽厚、周来祥、朱光潜。
李泽厚从主体性实践理解美与人的关系,从美的社会性把握美的本质,建立了实践美学论。
李泽厚的理论,使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美本身与人的自由结合在一起,摆脱了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
[关键词] 美是客观; 美是观念; 自然的人化; 美是和谐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3-0129-03一、对五、六十年代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的分析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持主观论美学的学者主要有吕荧、高尔泰。
吕荧的文章!美学问题 兼论蔡仪教授的∀新美学#∃,引起了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对蔡仪的客观论美学提出了批评。
蔡仪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其美学观的哲学基础,他在其!新美学∃中提出了%美是客观、美是典型&的观点,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社会美在于社会事物本身,同样,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
蔡仪批评吕荧的%美是观念&时,甚至认为艺术品的美也是现实的,像云冈石窟的雕像本身就是物质的客观存在。
蔡仪说:%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而且美的根源也不在于最高理念或客观精神,是在于客观事物&。
蔡仪的根本错误在于,他排除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从纯粹的客观去谈论美,实质上是否定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否定了审美关系。
蔡仪说:%作为欣赏对象的客观事物的美,不是由欣赏者的主观意识外加的;自然界事物的美,也不是由什么人的或社会的关系所外加它的&。
蔡仪还否定了美产生的原因,他说:%现实美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是美感产生美,而是现实美引起美感&[1]66-78。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美的现象的差异性、多样性,掩盖了美的本质的一般性、共同性。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异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仍未统一。
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说法1、客观派:认为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
2、主观派: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产物。
3、主客观结合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对象,也不都有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三、关于美的本质的初步看法1、美起源于劳动,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美是一种感性的客观存在(2)人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章、美的分类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丰富性和天然性(2)变易性和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2、自然美形成的条件(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
3、自然美的欣赏(1)自然美欣赏的意义A:可以加强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B: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C:以自然为师,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2)自然美欣赏的方法A: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B: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C: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二、切近人生的社会美1、社会美的特征(1)一切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2)内容重于形式,美和“真”“善”密切联系(3)突出实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2、社会美的表现(1)劳动美A:劳动环境的美B:劳动过程的美C:劳动产品的美(2)生活美A:服饰美B:居室美C:饮食美(3)人之美A:形体美B:风度美C:情操美三、精粹凝练的艺术美1、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长短比较(1)现实美之长A: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B:直接真实、感染力强C:自由选择性(2)艺术美之长A: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集中B: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理想C: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评价D:艺术美大于现实美2、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1)意蕴(2)意境(3)典型第三章、形式美一、形式美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1、什么是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指的是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本质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本质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历史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把美归结为意识、理念,它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属于唯心主义;一种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认为美仅仅在于对象的自然的物质形式,它带有明显的机械的直观性质。
自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问题之后,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才真正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美是对人而言的。
在人类出现之前,因为没有观照对象的主体存在,所以从事物皆以对立方面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的对象化关系意义上说,则无所谓美丑。
即使人类社会初期,因为人还没有彻底与动物相分离,这时凭借自然条件而存在的自然美的底蕴,也不是以美的对象物存在的。
只有当人摆脱了动物的形态,体现出人的本质之后,才产生了“对外界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才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创造了美。
因此探讨美的本质,不能不了解美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从这里入手才能把握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实质。
美与人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要由人而论及美。
就物种关系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
”这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的活动出于本能;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化作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通过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生产产品,同时也创造了自身。
马克思曾用生动的事例阐明人与动物的这个根本区别,他指出,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就是说,人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并且知道怎样使自己的意志去服从自己的目的。
他在改变客观世界的自然形态之前,就已经在大脑中构成一种蓝图,“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画,他的活动改变外部现实。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1、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3、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4、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基本含义是(1)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
5、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成员我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
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的着名命题。
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8、美在愉快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引起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快感的美的真正本质。
代表人物有休谟等。
9、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
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0、美是生活说:美的本质的一种说法,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它是由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11、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美的本质的认识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生修业论文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美学学生姓名张爱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何长仁指导教师职称教授2011年5月29日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张爱萍[摘要]美的本质的问题是美学中最本质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美学派别的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
因此,弄清楚美的本质不仅关系到美学理论的发展,关系到美的欣赏与创造,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与人生的进一步美化。
[关键词]美;本质;特点;实践一、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两千多年来,不少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综合起来主要有六种。
(1)从客体上探寻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找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同事物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比、比例、和谐分不开,提出“一切立方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①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
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
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
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②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
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美学与美育知识点总结
美学与美育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通过对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的探讨,揭示了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育则是以美的教育和培养为目的,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修养和美学素养。
美学与美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美学和美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美学知识点1.美的本质:美学探讨了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一种特定的审美经验,源自客观世界的存在和人类主体的感知、情感和思维活动。
美的本质涉及到客观世界的美感属性和主观情感体验两个方面,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人们在感知艺术作品、自然风光等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和思维体验。
美学通过对审美经验的分析,揭示了美的产生和作用机制,提出了美的标准和规律。
3.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美的主体体验,包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享受等心理活动。
美学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感,探讨了美的情感特征和变化规律。
4.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对美的评价和选择,包括美的标准和规范。
美学研究了美的评价体系和判断原则,探讨了美的客观性和相对性问题。
5.美的表现形式:美学研究了美在不同艺术形式和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包括美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6.美学理论:美学有不同的流派和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研究了美的本质和功能。
二、美育知识点1.美育目标: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态度,提高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2.美育内容: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戏剧教育等,它们通过艺术活动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促进其审美体验和创造表达。
3.美育方法:美育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美术作品欣赏、音乐演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艺术实践等形式,以丰富的艺术活动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美的本质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一理讲解
美的本质(四)具体形象性 1.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及形象的运动。
形象是审美的起点,是审美的一个基本事实。
2.形象是美的基本范畴形象是审美活动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最常见的事实.美必须通过形象显现。
形象是美的基本范畴.
美的本质 3.形象不等于形式形象作为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具有感性的具体形态。
形象的内容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形象不等于形式,它不仅有形式,而且有内容。
美的本质(五)感染愉悦性形象有美丑之分。
只有那些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形象,才是美的。
具体形象的美首先诉诸人的感情,使人在感情上产生某些激动,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感染性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美的感染愉悦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在具体感性的美的形象中,体现着人的自由、能动的创造性,包含着人的审美理想,肯定着人的审美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
因此,当人感受到美的事物时,心中就会产生愉悦之情。
美的本质 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 (一)理论依据 以...
美的本质
2.美的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创造 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属性。美的活动,就是 人按照客观规律和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地 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行动。这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 动的一个本质区别。
美的本质
四、美的基本特性
(一)社会客观性 1.社会性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的属性。只有随着 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丰富,美才能丰富发展起来。 如:花之美
美的本质
2.客观性 美同时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 性的存在。一切审美对象,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 事物的美和作为观念形态而客观存在的艺术美,都既 有社会性因素,也有客观物质性因素,而且是社会性 因素和客观物质性因素的统一。
⑴美不能脱离事物的客观物质属 性及其诸因素。 ⑵除了物质形式,美的客观物质 属性还包括事物的内在特性。
美的本质
3.社会客观性 美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社会的。事物的美,它 的客观物质属性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社会性是决 定性因素。因而,既不能把美看成是超越时代、社会 的纯客观的东西,也不能把美看成是纯精神的抽象之 物。
美的本质
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使自然不再是与人无关的 独立自在的东西,而是与人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 种联系,首先表现为对象成为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有 用的对象,具有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 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和储存,生 存需要得到相对牢靠的保证,从而精力、体力也有了 较多的剩余,可以从事精神性社会活动。此时,劳动 产品的使用(实用)价值开始脱落,代之以审美价值。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的认识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生修业论文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美学学生姓名张爱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何长仁指导教师职称教授2011年5月29日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张爱萍[摘要]美的本质的问题是美学中最本质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美学派别的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
因此,弄清楚美的本质不仅关系到美学理论的发展,关系到美的欣赏与创造,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与人生的进一步美化。
[关键词]美;本质;特点;实践一、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两千多年来,不少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综合起来主要有六种。
(1)从客体上探寻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找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同事物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比、比例、和谐分不开,提出“一切立方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①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
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
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
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②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
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本质
(二)“中介”概念及其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都在中间环节融合, 通过中介过渡到对方。
“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 对立的东西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 渡,……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 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 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 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 ‘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 ‘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 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美的本质
中介(“中间环节”、“中间阶段”):
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含有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事 物间的“直接联系”显而易见,一 般的思维能力都能把握;“间接联 系”却是隐蔽的、曲折的,事物之 间的“间接联系”即中介。中介是 不同事物的中间联系环节,是不同 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或联系的间接 性。它联结运动着的相异双方,使 之相互融合、过渡。 劳承万:《审美中介论》
美的本质
当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使自 身的本质力量在这个对象世界中得到确证,并通过产 品的感性形式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在这种感性形象 的观照中获得情感的愉悦——这时,人与自然的对象 关系就成为一种审美关系,而自然也就成为一种审美 对象。 因此,从审美主体经由社会实践(包括审美实践) 到审美客体,是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双向反复的反馈 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发 展的是人的社会实践。
美的本质
3.但人付出了劳动后,牡丹成为商品,使它得到 相当于“五束素”或十个中等人家人头税的价格。而 这种价格或价值,决不是牡丹花美的原因。富人有钱 就可以买到这种美。 4.一位老农偶然经过市场,他却没有观赏牡丹美 的雅兴,而是注意到成为商品的牡丹花的昂贵价格, 乃是种花人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所铸成,于是他发出 了深深的长叹。
美的本质
分析: 1.作为“灼灼百朵红”的“一丛深色花”,它的 美全在于牡丹的“红”、“深色”,而这些是牡丹的 自然属性。人的劳动只是为牡丹保持这种自然属性 “色如故”创造条件。 2. “上张幄屋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 封”,说明花农所创造的温度、湿度、养分这些条件 仍是牡丹花自身的基本生长要求。“色如故”就是保 持自然赋予牡丹的本色。
美的本质
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屋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772~846)
美的本质
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 (一)理论依据 以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多为“两项式”,即把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反映与被反 映的关系。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现实和探求真理的能力 的学说,是哲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我 们的感觉和认识的唯一来源。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而只有现在尚未认 识、但将来会由科学和实践力量揭示和认识的事物。
⑴美不能脱离事物的客观物质属 性及其诸因素。 ⑵除了物质形式,美的客观物质 属性还包括事物的内在特性。
美的本质
3.社会客观性 美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社会的。事物的美,它 的客观物质属性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社会性是决 定性因素。因而,既不能把美看成是超越时代、社会 的纯客观的东西,也不能把美看成是纯精神的抽象之 物。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美是人在 社会实践中能动的自由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形象体现。美具体 地、历史地体现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及人的崇高思想、意志、 情感和愿望。具有一定客观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能激起 情感愉悦,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社会实践创造了主体的美, 也创造了客体的美。经过社会实践这个中介环节,审美主体和 审美客体始终相对应辨证地发展着。
美的本质
3.美的规律是人类自由创造的规律 人对自己的生活创造,就是使人的目的、要求、 愿望、理想获得实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不断从运动 的形式转化为静止的存在形式,因此人所生活的周围 世界既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人类在 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客观存在。“美的规律” 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由的、有意识的、合乎 目的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规律。创造的成功就是自由的 实现,自由创造就能产生美。
美的本质
(二)自由创造性 1.美的产生源于规律和目的的和谐统一 以生产劳动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实践,从根本上说 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目的符合 于规律,服从于规律;另一方面,规律制约着目的, 服从于目的。于是,规律经过主体化,为人所掌握; 目的经过对象化,得以实现。规律与目的的和谐统一, 使实践得到成功,人得到自由。在此基础上,才有美 的产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美的本质
(三)社会实践是认识美的本质的中介 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这个 “中介”,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日益符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生产劳动也不断地 改造人类本身,使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丰富和完善。 生产劳动实践在人类活动的主体(人)与客体(自然 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对象 关系。人类审美关系的形成,就是以这种对象性关系 为基础的。
美的本质
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使自然不再是与人无关的 独立自在的东西,而是与人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 种联系,首先表现为对象成为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有 用的对象,具有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 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和储存,生 存需要得到相对牢靠的保证,从而精力、体力也有了 较多的剩余,可以从事精神性社会活动。此时,劳动 产品的使用(实用)价值开始脱落,代之以审美价值。
美的本质
(四)具体形象性 1.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 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及形象的运动。形象 是审美的起点,是审美的一个基本事实。 2.形象是美的基本范畴 形象是审美活动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最 常见的事实。美必须通过形象显现。形象是美的基本 范畴。
美的本质
3.形象不等于形式 形象作为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具有感性的具 体形态。形象的内容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 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形象不等于形式,它不仅 有形式,而且有内容。
美的本质
四、美的基本特性
(一)社会客观性 1.社会性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的属性。只有随着 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丰富,美才能丰富发展起来。 如:花之美
美的本质
2.客观性 美同时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 性的存在。一切审美对象,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 事物的美和作为观念形态而客观存在的艺术美,都既 有社会性因素,也有客观物质性因素,而且是社会性 因素和客观物质性因素的统一。
美的本质
(五)感染愉悦性 形象有美丑之分。只有那些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 形象,才是美的。具体形象的美首先诉诸人的感情, 使人在感情上产生某些激动,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 和满足。美的感染性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 来的。 美的感染愉悦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在具 体感性的美的形象中,体现着人的自由、能动的创造 性,包含着人的审美理想,肯定着人的审美认识能力 和实践活动。因此,当人感受到美的事物时,心中就 会产生愉悦之情。
美的本质
(三)多样丰富性 1.社会美的多样丰富性 美的多样丰富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 的多样性,根源于人所创造的感性具体的物质世界的 存在方式的多样性。 2.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多样丰富性 随着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深入,自然与人的关系 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特别是自然景物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欣赏对象时,自然美的丰富多样性也就越来越突出。 艺术美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具有 高度的审美价值,尤其给人以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与 审美享受。
美的本质
人类制造工具是为实用,工具的制造又培养了人 的审美心理。人按自己构想的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创造定型工具时, 同时也获得了艺术创造的最主要的审美能力。这种审 美能力,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人 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终于由对工具的审美要 求发展成为某些独立的工艺品。
美的本质
所以,人的社会实践是亦此亦彼的过渡环节,是中介。它 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产生一定的审美关系,从而发现美、 感受美、创造美。
美的本质
但在生产活动中,并非一切产品都是美的。因为: 1.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有具体的历史内容。如粗糙的石刀。 2.劳动产品是否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之外, 还有形式的要素。
美的本质
观点举例—— 蔡仪:劳动不能创造美。 1.自然事物的美与劳动无关。经过劳动改造的自 然与劳动产品并非都美。 2.财富并不等于美。 3.劳动者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 便什么也不能创造。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 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 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由创造,就是人按照客观规律改造 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
美的本质
2.美的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创造 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属性。美的活动,就是 人按照客观规律和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地 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行动。这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 动的一个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