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作业:“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的身高是135米”“小明的爸爸今年18岁”……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问问其他老师,又都有这样的经历。
唉!我们的学生怎么这么差劲!在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的。
《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与估算的运用相当广泛,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我们给出确切的数值,只要估计出大约有多少,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口算能力和一定的估算技巧。
一、在口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年级教学小数除法这一部分内容后,通过口算培养学生数感。
题目出示五道算式:21.6÷12,46.23÷23,2.88÷1.5,1.4÷0.8,0.55÷0.25哪道题的得数最接近2,比比谁计算得最快。
有的学生是先计算五道算式,求出结果后找到最接近2的,显然这不是最佳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整数,把2和除数相乘看看是否接近被除数,或者把被除数除以2看看是否接近除数。
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找到最接近2的算式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口算中培养数感的重要性。
二、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数感”,指的是学生对于数字、数量和形式的敏感和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需要数学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注重课堂教学。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数学的魅力。
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实物、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如数数、比较大小、排列组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学校可以举办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数学的快乐和挑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展览、数学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数感”。
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数学填字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或烘焙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感”。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小学生“数感”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数学的存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而数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的观察力敏锐,但也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的实物教具、图片教学等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相似和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数感。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数学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数独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接龙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数学拼图游戏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等。
这些游戏在培养数感的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操作数感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因此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在学生身边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和计算。
比如在购物时让学生亲自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到操场上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和宽,到食堂让学生比较不同大小的餐具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数感。
四、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食品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想解决的方法并加以实践。
这样的启发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
五、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数感是指通过对数字的感知与理解,形成一种较为直观、全面的数学认知和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小学数感的方法:一、数学具体化一些小学生虽然识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较为生疏,不能较好地运用数字解决问题。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具体的物品、情境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时间概念的教学时,可以用时钟、日历等实物来让学生直观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时间的变化和长短。
在长度、面积等图形概念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实物来展示,如用木棒、格子纸等模型展现数学概念,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二、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具有情境的案例语境下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相关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例如,在进行分数概念培养时,可以创设一些既可爱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情景,水果的分享、食品的购买等等,让小学生在情境化的背景中学习和应用分数运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和记忆。
三、游戏体验在认知过程中,游戏提供了单纯算术计算和逻辑思考之外的体验,可以使教学更加轻松并且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
例如,对于数轴有关的教学,可以利用数轴棋、数轴出行等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轴的重要性,游戏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数轴上移动、计算数据的大小之类,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好地掌握数轴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四、数学启发启发式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找到规律,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道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中存在思维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解决,通过不断地推理、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问题的本质,熟知数学规律。
什么是数感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什么是数感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并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
尤其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主动、愉快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思维的魅力,品尝计算思维的乐趣,不断诱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创设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生活经验支撑着学生的学习。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需要。
因此,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感知,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情境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的过程。
合理合适的情境能起到了两大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场景中,学生兴致盎然,体验在特定的生活场景必须用到计算,体现出计算教学的必要性,激发起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情境中生成数学。
所创设之情境在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关注数学化,即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合理组织,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现象和问题。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后,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自己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教学重量单位,可以让学生估估、称称诸如:饮料、食盐、大米的重量,以及称称自己的体重等。
这样的“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二、加强口算,倡导估算,在实践中优化学生的数感口算反映人对数的艺术性质和算术运算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发展学生更高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是应用数学的基础,也是优化数感的基础。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计算,以及表内乘除法;其次要让学生探索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口算,如整数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或整十数,一位数乘、除整十或整百数等口算,以及相应的小数的口算和简单的分数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8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文/姜文文摘要: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对于数感的内容和表现,课程标准给出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何意义,又该如何培养呢?下文将进行讲解。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数感;数学素养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这里我们强调的“数感”,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数”所形成的种种感悟,如对梳理关系的理解、数和数量的认知、对运算结构的估计,等等。
在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真正意义上让小学生对数字产生自己的感受,才能成功地激起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才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来源。
2 小学生数感现状当前,小学生的数感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低年级小学生数感较为薄弱,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感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第二,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缺乏了解和运用的能力。
习惯精确计算,而缺乏口算、心算、估算能力,给他们一个公式,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进行笔算。
如果要求其估算,则估算的偏差很大,对于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缺乏整体性的把握,虽然计算技能掌握得比较牢固,但是思维方面存在较为薄弱的情况。
第三,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欠缺。
数学语言有三个组成部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很多小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欠缺,无法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进而无法展开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感知,也无法迅速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3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3.1 革新陈旧的教学观念事实上,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过程中,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数感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起数感。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数感是指学生对于数字和数量的感知、认知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从数的认知开始。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数概念,如数的名称和数量的概念。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或者教具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概念,如数字卡片和记数器等。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数量对比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数量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字的意义和数量的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和知识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数字和数量的认识。
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解决,如购物结账、分发食物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 passively接受。
而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注意多元智能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非常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发展多种智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智能类型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文字材料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对于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问题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多元智能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何为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迅捷反应,思路简缩;有些学生苦思冥想,姗姗作答。
这实质上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数学气质。
说明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数感。
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合理性作出解释。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经过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在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思维在认知活动中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伴随京剧唱腔,将鲜明的感知目标——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
脸谱的形象美,使学生因爱美而产生“要学”的愿望,在观察中引发学生对“脸谱设计有何不同”的思考,进一步使学生因探究而“要学”。
2、在比较中培养学生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自身的一种基本素养,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的心智,是学生数学的重要结构。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量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还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具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对于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
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乍的数感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数感。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生活。
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并主动地探索,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在实践操作中增强数感。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巾,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死记数学,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增强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在数的比较中发展数感。
小学生一开始是用“数数”的方法来感受数的大小的,在自然数的大小中,从0开始数,先出现的数小,后出现的数比先出现的数大。
这样学生能感悟出25比24大一点,而100比10大的多。
学习了减法以后,学生又能通过它们的差的大小感悟数量的大小关系。
学习了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及负数的知识以后,学生明确了数轴上的点,在右边的点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知道了正数总比O大,O总比负数大。
学生的数感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一点点积累发展起来的。
四、在估算中形成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必须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对实际情境中数基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要让学生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能对自己估算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数感是指孩子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度、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基础,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1.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比如,利用卡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算术运算和比较大小;利用积木或者玩具来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等概念;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购物、厨房烹饪等活动来帮助孩子学习货币概念和单位量的概念等等。
2.创设有趣的数学环境在课堂上或者家庭中创设有趣的数学环境,比如数学角落、数学游戏区等,让孩子自由探索数学知识,通过玩耍和学习的结合来提高他们的数感。
同时,可以利用视频和互动软件等多媒体资源来增强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吸引力。
3.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孩子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的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拓展性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数感。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和图形来教授数学知识;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口述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对于动手型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感等等。
5.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学习来培养自己的数感。
可以设计一些自主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孩子独立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能力。
6.给予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是培养数感的关键之一、在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正确或者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培养数感的目的。
培养学生数感,感受数学乐趣

培养学生数感,感受数学乐趣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却感到困难和枯燥,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和数学性质的感知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等方式,直观地理解数学内容,从而更加自然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仅是让他们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更是让他们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数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能够感受数学的乐趣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直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直觉。
教育环境也对培养学生数感和感受数学乐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课外培训,来提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可以开设校内数学社团和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比赛、研讨会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数学天赋和创造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数学节、数学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数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感教育是指通过感性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教育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1.1 数量的感知和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量数、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数量和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通过一辆车上乘客的数量来比较数的大小;用桶里的水的高度来表示数量等等。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的概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拼图、积木、贝壳等具体事物的分解和组合来培养学生的数的分解和组合能力。
例如,通过拼图让学生感性理解除法的概念,通过将贝壳分成两份让学生学习分数的概念等等。
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运算,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数的排列和组合
2.1 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让学生感性理解数学应用题的概念。
例如,通过食品的质量、价格和重量让学生学习比例的概念,还可以通过公园面积、人口数量和空气污染指数让学生学习百分数的概念。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2.2 图形的分析和计算
3.1 推理和判断
3.2 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指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主观认识和感觉,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于常见的数学计算能力、解题技巧等,数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观察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重视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数学运算过程中的表现等等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数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感,如观察数学物品及其变形,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数学游戏和玩具等等。
二、注重数学实践和体验,营造数学氛围通过数学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数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或展览,或让学生参加数学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融入数学教育,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数学现象、玩数学游戏等等。
有了这些实践和体验,学生的数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如使用教学课件、教学软件、数学手册等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教授计算思维、数学思维等等。
四、建立数学学习风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数学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教师可以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学习和正向激励为主导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学习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五、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自信,自信是拥有良好的数感的重要保障。
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优点的发掘和激励、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等等,提高学生自信心。
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自信心有所提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感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数学实践和体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数学学习风气、激励学生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其能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对数学概念、规律和运算的直观感受和把握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基本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之一。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
数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从加减法、乘除法和数字大小比较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一、加减法的数感培养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物理教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认识。
可以用积木、珠算、算盘等教具来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这些教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加减法有更直观的认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乘除法,这是数学的进一步拓展,也是数感的拓展。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数学故事、实际场景、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情景、实际场景中的计算、游戏中的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和把握乘除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老师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规律。
可以通过利用实验仪器和实物来进行乘除法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对乘除法的认识和感受。
三、数字大小比较的数感培养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这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感的培养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例子来帮助学生感受和把握数字大小比较的规律和方法。
可以通过购物、游戏、比赛等活动来让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字大小比较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大小比较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数学竞赛、算术比赛、数字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数字大小比较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在加减法、乘除法和数字大小比较等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游戏和活动,物理教具,数学故事、实际场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认识,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数感如何培养

一年级学生数感,如何培养一年级下册的数学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可以看出,下册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1.“数”出数感首先,“数”感是数出来的。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数数的例题与习题。
100只羊给学生以100的整体感受,体会100的大小。
接着可以一只一只地数,发现一只一只地数较慢,又可以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包括后面的例题与习题,都是在数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感受“十”的作用,突出计数单位“十”。
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2.“读”出数感读数的规则是从高位读起,哪一位上有几个计算单位,就读几个计数单位,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不论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0。
一年级学生是不会涉及到比100更大的数的读法,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会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认数位,并且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那么百位上有1个百,只读一百。
在人们的读数习惯时,是省略了“几个百”中的“个”字。
读到几个“一”时,又省略了“个一”。
如果不省略,每次读起来会比较拗口,比如98读作“九个十八个一”。
现在省略了中间的“个”字,依然可以理解数的组成,读起来也简单许多。
98用读的方式,读出了“数的组成”,读出了对数的认识。
3.“看”出数感对于一年级学生,这样直观的数数图,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包括学生圈图时,也经常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让自己一看就知道具体个数是多少。
4.“算”出数感一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估算,他们更喜欢算出具体得数。
有时在数数问题上,让他们估个数,他们也喜欢一个个数或是通过算得出具体结果。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
和数学概念的直观感受和认知能力。
有一个强大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教师
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探索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
游戏和拓展题目,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三,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
以使用数学游戏、图形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数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视听
效果帮助学生感受和认知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团队合作项目。
这些活动可以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
学生之间的小组竞赛,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和竞争。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并培养他们的数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形成
逻辑思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作文,提高他们的数
学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赵娜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数感培养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把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就数感的建立谈几点小小的看法。
1 联系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起始阶段的数学学习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更是寸步难行。
刚入学儿童的生活是彩色的,游戏、童话、动物、故事……不一定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也至少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感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如教师经常有意识的问同学:“大家观察我们周围,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后,就会利用数学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们班40个同学”、“班里有一个空调”、“现在9点了”“现在的温度为20摄氏度”“我从学校走回家要10分钟”“我做出租车花了8元钱”“我的学号是14”“我穿30号的鞋”…… 学生在切身地体会、感悟中了解数学与我们日常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数”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会在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并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数感也慢慢地建立起来了。
此种教学方法对低年级孩子养成数感及为重要。
另外,通过此种经常的对话不仅很快的使低年级孩子建立并形成“数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促进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一、通过实物认识数字
小学生认知能力欠缺,将抽象的数字与实物联系起来对于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使用魔方、计数棒、积木等教具来教授加减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
字和运算符的含义,从而增强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使用游戏增强数感
小学生喜欢玩游戏,适当地利用游戏可以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增强数感。
例如,西
瓜游戏、抽象画游戏等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培养数字的感受和理
解能力。
三、打造优良的数学氛围
在教学和生活中,可以创造优良的数学氛围,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数学游戏区、数学角等,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创造力,提高数学
思维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通过竞赛、运动会等教学活动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差异化教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提
高数感。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分组,进行个性
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实物认识数字、使用游戏增
强数感、打造优良的数学氛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差异化教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
生的数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作者:卢波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除了在认数和建立数概念的教学中,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形成学生数感是很重要的,计算教学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计算教学;数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69-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迅捷反应,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姗姗作答。
这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数学气质。
在前一种数学气质中,学生总是自发或自觉地倾向于自接的数学棱镜去认识数学对象和学习内容,进而成为数学气质中的精髓——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1.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感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需要。
因此,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感知,体念、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情境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的过程。
如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中,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森林运动会场景,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知生活中存在"幾加几"的特殊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每张桌子有2
台电脑,4张桌子有几台电脑"实际场景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明白算"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而且用乘法简便。
在这样的现实情景中体会了乘法运算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了数感。
将有利于学生推导和理解乘法口决,也为以后探索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2.借助笔算培养数感
笔算就是借助纸和笔,完全、清晰地记录下思维的过程。
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了解每一步的含义,即算理,对于掌握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而关注笔算的算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在教学"把7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支铅笔?还剩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