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程序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术(三校生)

心肺复苏术(三校生)
道、液体通路,使用复苏及抗心律
失常药等。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以上五环节环环相扣必须及时、有效、 正确实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第二节 CPR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心肺复苏的内涵和意义 2、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及类型 3、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徒手心肺复苏
操作技能,并灵活应用。 4、在实施抢救中,分秒必争,团结协作,
成人心肺复苏
婴儿心肺复苏
儿 童 心 肺 复 苏
2、成人CPR的操作要点
(1)、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幅度: 5-6㎝。
(2)、成人单人和双人按压-通气比:30:2 (3)、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
(中断时间﹤10秒) (4)、避免过度通气。 (5)、二人或以上施救时,每5个CPR周期
体现人文关怀,表现良好的现场应急 处置能力
第三节 心脏停搏的评估
心脏骤停(SCA):是各种原因导致 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是心脏 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症状发作后 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一、心搏骤停原因
1、心源性停搏:由各种心脏病 引起,如:冠心病(最主要)、病 毒性心肌炎、先心病等。 2、非心源性停搏:呼吸停止、 麻醉手术意外、中毒、电击、雷 击、溺水、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 碱平衡失调 ,药物过敏等
可分为三个阶段 :
1、基础生命支持(BSL) 2、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3、延续生命支持(PLS)
1、基础生命支持(BSL)
指在心肺复苏初期所采取的 胸外心脏按压 (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等措施。 又称初期复苏外理 和现场心肺复苏。
2、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指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及专业 人员行静脉输液,给予各种药物, 行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ECG监 测及除颤等措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低心排 心律失常
严重心脏病
严重电解质紊乱
重症胰腺炎
心律失常
低温
胆道感染
手术刺激
严重缺血缺氧
心导管操作
严重缺氧、CO2蓄积
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负性变力药
大剂量全麻药
心肌、心脏、心内膜等疾病
宽平面椎管内麻醉
大量失血失液
全身麻醉过深
肺动脉栓塞
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
骤然变动体位
过量应用血管扩张药
心室纤颤(VF)
ECG:P-QRS-T波消失,代之形状不同,大小不一, 极不均匀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min。
心脏停搏 Ⅱ
aVR
ECG: P-QRS-T波消失,呈一直线状。
心电机械分离(EMD)
ECG:较为完整的、宽而畸形的ECG; 频率在20~30次/min。
三、心跳骤停的诊断
心跳骤停,指因各种急性原因导致病人心脏突然丧失 泵血功能,血液的有效循环完全停止的一种病理生理
状态,意味着“临床死亡”开始。
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跳骤停后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

脑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I(intensive care)加强医疗
一、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本阶段的基本目的:迅速建立人工呼吸与循环,为心 脏复跳创造条件。 基本内容:(A)畅通呼吸道;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本阶段的基本目的:恢复自主心跳并稳定循环、呼吸功能,为脑复 苏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000年2月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指 南在传统心肺复苏基础上有以下重要进展: 1、更强调CPR要尽早进行:(1)早期识别诊断,及时呼叫急救系 统;(2)及时实施BLS;(3)及时除颤;(4)静脉注射急救药 物。即早介入、早CPR、早除颤、早ALS。 2、更强调诊断的快速性:(1)非医务人员在公共场所一但发现循 环征象确实,即可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避免延误抢救时间。 (2)有条件可立即连接自动胸外除颤器(AED)。 3、机械通气强调用小潮气量(6~7ml/kg)、吸气相1.5~2.0秒。

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确认病人情况
1.确认病人是否无意识且呼吸与脉搏停止。

2.通知医护人员给予紧急支援。

二、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1.先行救护人员先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深度为病人胸骨下端的1/3,每次按压间隔不得超过2秒。

2.当有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后,随即进行2人交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拯救。

一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人进行2次人工呼吸。

翻转持续进行至送达急救室。

3.根据情况适时使用心脏除颤仪进行除颤。

三、送至急救室继续操作
1.进入急救室后立即更换为机械心肺复苏(自助心肺复苏设备)进行持续30分钟的心肺复苏,除颤次数视情况而定。

2.术中随时评估病人是否恢复生命体征,有生命体征出现时即停止机械心肺复苏。

3.截至30分钟内若生命体征未恢复,可以终止心肺复苏。

以上就是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的基本流程。

期间需要全力以赴,流程操作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cpr操作流程技能

cpr操作流程技能

cpr操作流程技能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能,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
呼吸停止时维持患者的生命。

CPR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正确的操
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下面将介绍CPR的操作流程技能。

首先,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且没有呼吸或心跳时,立即拨打急
救电话。

然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即
表示患者需要进行CPR。

接下来,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地面上,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正
常位置。

然后,站在患者身旁,将一只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中央,
另一只手掌叠在上面。

用身体重量压下去,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然后松开压力,让胸部完全回弹。

这个过程需要重复30次。

接着,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仰起,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嘴对嘴进行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每次呼吸后观察
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每进行30次胸部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在进行CPR的过程中,要保持节奏稳定,力度适中。

同时,要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呼吸或心跳恢复,应立即停止CPR。


果患者仍然没有呼吸或心跳,继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总的来说,CPR的操作流程技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能,
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掌握正确的CPR操作流程,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建议每个人都学习并掌握CPR技能,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救助他人。

心肺脑复苏程序-高级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程序-高级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程序-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ACLS)是基础生命支持的继续,是专业人员以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复苏器械、设备和药物治疗,以争取最佳疗效和预后的复苏阶段,也是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

一、呼吸管理在CPCR期间吸入高浓度氧可明显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从而增加氧的输送量,有利于心脏复苏。

但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应调节FiO2使SpO2≥94%即可,以避免发生潜在的氧中毒。

在ACLS时最佳选择是气管内插管,不仅可保证CPCR的通气与供氧、防止发生误吸、避免胸外心脏按压中断,并可监测ETCO2,有利于提高CPCR的质量。

气管内插管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应常规检查胸部X线片以确定气管内导管远端在气管窿突以上。

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应适当降低,呼吸频率为8~10次/分,维持气道压低于30cmH2O,避免过度通气。

二、循环支持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引起心搏骤停者,早期CPCR和迅速除颤可显著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和出院率;对其他类型的心搏骤停患者,ACLS 的首要任务应该采取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和药物治疗以迅速恢复并维持自主心跳。

经过CPCR自主循环恢复者,应避免再次发生心搏骤停,并采用液体治疗和药物来维持循环稳定。

高质量的CPCR、药物治疗和规范的复苏程序对于恢复自主心跳非常重要。

一开始CPCR后即要考虑是否进行电除颤,应用AED可自动识别是否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VF/VT),如果VF/VT诊断成立应该立即进行除颤。

除颤后立即CPCR 2min,并应建立静脉通路(IV)或骨内注射通路(IO)以便进行药物治疗。

CPCR 2分钟后再次检查心律,如果仍为VF/VT,则再次除颤,并继续CPCR 2min;通过IV/IO 给予肾上腺素(每3~5min可重复给予),同时建立人工气道,监测ETCO2。

再次除颤、CPCR 2min后仍为VF/VT,可继续除颤并继续CPCR 2min,同时考虑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胺碘酮,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此反复进行救治,直到自主心跳恢复。

心肺复苏——精选推荐

心肺复苏——精选推荐

心肺复苏【概述】狭义地讲,心肺复苏仅仅指心脏和(或)呼吸骤停时的急救方法,而广义地讲,心肺复苏则是研究心脏和(或)呼吸骤停的原因、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诊断与复苏方法、并发症防治与预后评价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这里要强调的是心脏和(或)呼吸骤停是指在病情无法预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心跳和(或)呼吸停止,这与各种疾病终末期全身脏器衰竭导致的心跳、呼吸停止不同,后者是可以预料而且是不可逆的,不属于心肺脑复苏研究范畴。

据《圣经》记载,公元前800年由Elijah对一小儿实施了口对口呼吸,这可能是世界上关于心肺复苏的最早记录了。

已发现的我国古代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最早记录是在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书中详细描述了自缢病人的急救复苏方法,包括通畅气道、胸部按压和压胸抬臂通气等,方法之准确详细令今人叹服。

现代心肺复苏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1956年Zoll等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电击除颤和心脏起搏术。

1958年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呼吸,1960年Kowenhoven等发明了胸外按压术。

20世纪60年代起将开放气道(airway)、口对口呼吸(breathe)和胸外按压(circulation)有机结合起来向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传播,使心肺复苏术得以推广,从此成千上万的心跳骤停病人得益于这项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ABC为核心的基本生命支持没有原则性的改变,发展的重点在于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推广和急救网络的建立,这样基本生命支持就可以在现场第一时间实施。

此外,高级生命支持不断发展完善,如电击除颤、肾上腺素使用、人工气道建立和脑复苏等。

同时从事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者,通过建立组织和学术交流将有关研究成果及时以指南的形式向公众发布,以规范技术操作和研究方法。

因此,心肺脑复苏必将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病因与发病机制】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均可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首先发生,由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在维持生命中关系非常密切,任一系统衰竭均可迅速导致另一系统的衰竭。

心肺脑复苏程序

心肺脑复苏程序

心肺脑复苏程序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

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目睹者)

置病人于硬板床呈仰卧位,触颈动脉搏动消失,

立即右手拳击病人胸骨中点一次

触颈动脉仍无搏动

BLS及ALS并举

气道开放、吸痰、声门前高频输0 2
、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通气(给高浓度氧或纯氧)持续心脏按压
术(每分钟8
0~100次)接
上心电除颤监
护仪示室颤,
即反复除颤,
(电能:200~3
60焦耳)示停
搏:即紧急起

开放静脉通道(两
条)(使用肾上腺素、
阿托品等复苏药及
肾上腺皮质激素、碱
性药物、抗颤剂等;
导尿、查尿常规、比
重、记尿量;采血,
查血气、电解质BUN、
Cr等

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
详细记录抢救经过,召开抢救人员讨论会(拟定稳定自主循环),强化呼吸管理、脑复苏措施、热量、液量与成份及监护项目等总结经验教训。

心肺复苏的三阶段CABD四步法

心肺复苏的三阶段CABD四步法

心肺复苏的三阶段CABD四步法根据CPR’2010国际指南(刚于2010年10月18日用中英文同步向全世界正式公布),心肺复苏的标准步骤和方法,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三个“ABCD”,称为“三阶段CABD四步法”,即“CABD”渐进式地重复三次: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A Assessment + Airway判断后徒手开放气道B 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徒手胸外心脏按压D Defibrillation体外电击除颤(AED)但最新的国际指南对步骤做了重大修改CPR’2010国际新指南规定: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30次A Airway 然后才用徒手开放气道B Breathing 器械或徒口人工呼吸2次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注意:在胸外按压之前仍然是先判断----A即Assessment,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和意识丧失,必须首先检查他的神志、呼吸和心跳,在10秒钟内快速完成!BLS步骤改为CABD的理由尽管CPR’2005国际指南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但2005 年以后发表的研究表明:(1)在实施新指南以后心肺复苏质量虽有改善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各个急救系统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看见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 2010国际新指南作出一些更改建议,最大的修改之处就是将成人及儿童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不包括新生儿),从过去的A-B-C-D(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更新为C-A-B-D(首先做胸外按压)。

尽管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心肺复苏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为此付出努力必然是值得的。

心肺脑复苏技术

心肺脑复苏技术

心肺脑复苏技术
7
新指南CPR步骤
• 胸外心脏按压(判断意识及大动脉搏动在前) • 开放气道 • 人工呼吸
心肺脑复苏技术
8
单人心肺复苏
• 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 • 评估现场 • 保证安全 • 个人防护设备
心肺脑复苏技术
9
2.判断患者意识反应
•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 大声呼唤:“喂!同志、 你怎么了?”
20
判断呼吸
• (2005标准)当确定气道已处于开放位置下, 即用耳贴 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以眼观察病人的胸部 有无起伏;以面部感觉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以 耳听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如果胸部无起 伏,也无感觉及听不到气流呼出则可判定患者无呼吸。 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 ,并以看为主(2010)。
检查心律一次,直到ACLS人员到场或患者大动脉搏动恢复)
心肺脑复苏技术
25
双人心肺复苏
• 双人徒手CPR,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相同。 • 一人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
脉搏动,平均按压效果。 •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实
施5个按压通气周期,在进行人员轮换,每次轮换时间不得 超过5秒。
气管、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
心肺脑复苏技术
18
A:开放气道方法 伤病员下颏经耳垂 连线与地面呈90度
仰头抬颏法
推举下颌法
(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
心肺脑复苏技术
仰头抬颈法
(现基本不采用)
19
8. 判断有无呼吸
判断呼吸,若无自主呼吸,则进行人工 呼吸! 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
心肺脑复苏技术
心肺脑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人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规范(2010年版)【目的】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现场对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电除颤,以维持和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操作方法及程序】1、判断意识并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或正常呼吸)摇晃或拍肩并大声呼叫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观察自主呼吸,叹息样呼吸是无效呼吸。

2、呼救单人急救时先呼救后抢救,两人或多人时,一人抢救,一人协助通知。

3、体位去枕仰卧、肢体不扭曲,脊椎外伤时整体翻转(头、颈与身体同轴转动),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软床垫硬板)。

解衣露胸、解开腰带。

4、判断循环触摸同侧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轻触,靠近检查者一侧更容易判断,判断时间要小于l0秒,判断不清时按无脉搏对待。

5、胸外按压(1)术者体位: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采用踏脚凳或跪式等体位。

定位方法: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沿肋骨缘向上滑到剑突与胸骨交界处,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定位手指上方(胸骨下1/2)定位手重叠在另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

男性也可定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

(2)按压姿势:双臂绷直不得弯曲,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

(3)按压力量:胸骨下陷大于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或双人操作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2。

气管插管后,按压和人工呼吸可不同步,此时人工呼吸频率8-10次/分,按压频率大于100次/min。

如果自主循环恢复后,人工呼吸次数是10-12次/分。

6、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方法:(1)仰头举颏法,清除可见口鼻分泌物、异物、活动性义齿。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

心脏复跳的后期处理和判断
㈡对脑死亡的判断: 凡具备以下征象者可初步判定为脑死亡: ⑴自主呼吸迟迟不恢复; ⑵瞳孔持续散大、无反射; ⑶在足量补充血容量及其他支持循环措施后,仍不能 停滴升压药,甚至加量方能勉强维持血压; ⑷全身肌肉软瘫、无抽搐; ⑸未经物理降温而体温自行下降至35℃以下。
七、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CPR期间的用药及输液
常用药物: ⑴ 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 ⑵ 钙剂 其适应症仅限于高钾血症、低(游离)钙状态或者 是钙通道阻滞药中毒等情况所致的心搏无力。 ⑶ 碱性药物
⑷ 抗心律失常药及其他
六、心脏复跳的后期处理和判断
后续处理: ① 稳定循环功能; ② 调整酸碱平衡; ③ 呼吸功能的维护; ④ 稳定其他脏器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近30余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复苏时既要考虑到心肺 功能,更要考虑到脑,只有脑功能的最终恢复才能称为 完全复苏,故现在把逆转临床死亡的全过程称为心肺脑 复苏( cardiopu- 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
一、CPCR的基本概念
心跳骤停(cardic arrest,CA):是指心脏因一过性急性 原因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 死亡状态。 心跳骤停是在未有预见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心跳停止,故凡 严重心脏病终末期或其他慢性病晚期发生的心跳骤停均不 属于此范围,也非CPCR对象。
1、实施有效的CPR,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 2、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全身生 理环境; 3、维持良好的颅内内环境; ①、增加脑血流和改善脑氧供 ②、控制高血糖 ③、防止脑缺血后体温升高 4、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①、低温(与脱水)综合疗法 ②、高压氧治疗 ③、其他如巴比妥酸盐负荷疗法、自由基清除剂

心肺脑复苏程序-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程序-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程序-基础生命支持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BLS的主要措施。

成人BLS的基本内容包括: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和EMSS;尽早实施高质量的CPR;早期进行电除颤。

一、人工循环CPR是复苏的关键,启动EMSS后应立即开始CPR。

胸外按压是CPR的重要措施,因为在CPR期间的组织灌注主要依赖心脏按压。

因此,在成人CPR一开始就应优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搏骤停的最初数分钟内仍有氧存留在患者肺内和血液中,及早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可尽早建立血液循环,将氧带到大脑和心脏。

《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重申了2010年AHA复苏指南成人CPR顺序为C-A-B。

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但新生儿心搏骤停基本都由窒息导致,所以保留A-B-C的复苏程序。

(一)在胸壁外施压对心脏间接按压的方法称为胸外心脏按压或闭式心脏按压。

对于胸外心脏按压能引起血液循环的机制有两种解释:心泵机制(heart pumpmechanism)和胸泵机制(chest pump mechanism)。

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患者仰卧,保持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背部有硬支撑物如木板等。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中下段1/3处。

施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一侧,将一手掌跟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跟部置于前者之上。

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与水平面垂直,凭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压。

胸外心脏按压应有力而迅速,每次按压后应使胸廓完全恢复原位,但手掌不离开胸骨。

推荐心脏按压时间占按压周期的50%,即按压与松开时间相等。

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建议的胸外按压频率是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要求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维持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人工呼吸或电除颤而使心脏按压中断。

在心脏按压过程中,容易发生疲劳而影响心脏按压的频率和深度,如果有2人以上进行心脏按压时,建议每2分钟就交换1次,但交换时不能影响按压。

心肺复苏技术技术规范

心肺复苏技术技术规范

心肺复苏技术技术规范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

心跳突然停止后,循环及呼吸随即停止,全身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4~6 分钟即可发生严重损害,10 分钟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死亡。

因此,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第一目击者在黄金时间内展开施救。

复苏进行的越早,患者存活率越高。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此时如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措施,其存活率可高达70%~80%,但若抢救不及时,则必然从临床死亡发展到生物学死亡。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对已处于濒死阶段的危重患者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称为复苏术。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搏骤停、呼吸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以胸外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所形成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的搏动和自主循环,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从而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及时抢救,以挽回患者的生命。

脑复苏是在心肺复苏成功后,以保护脑组织,促进脑功能恢复为目的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1947 年,美国Claude Beek 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应用电除颤获得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进。

现代心肺复苏的方法是在20 世纪50~6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挽救了许多生命。

1958 年美国Peter Safar 教授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因简单易行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1960 年William Kouwenhoven 等人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视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流程

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流程

谢谢欣赏
开放气道
仰 1.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

头 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

提 使其头部后仰。

颏 2.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

法 于下颌的靠近颏部的骨

性部位。
3.提起下颏,使颏上抬。
开放气道
推举下颌法:如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患者 有脊柱损伤,施救者可使用推举下颌法开 放气道 1.将两只手分别置于患者的头两侧 2.将您的手指置于患者的下颌角并用双 手提起下颌,使下颌前移 3.如果双唇紧闭,请用您的拇指推开下唇,使嘴唇张开。
确定颈动脉搏动方法
心肺复苏步骤
胸外按压 (Compression)
开放气道 (Airway)
人工呼吸 (Breathing)
胸外按压
3.正确摆放您的双手和体位来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 •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 • 将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您的第一只手上。 • 伸直您的双臂,使您的双肩位于您双手的正上方。
人工呼吸
• 维持气道开放位,捏闭鼻翼下端 • 正常呼吸,包住口吹气两口,至胸廓起伏。
吹完后立即松开口及捏鼻的手,以便患者呼 气。 • 吹气频率:无心跳者30:2;有心跳者每6秒 吹一次(10次/分)。
球囊面罩通气
1.到达患者头部的正上方位置。 2.以鼻梁作参照,把面罩放在患者的脸上。 3.当提起下颌气道开放时,请使用E-C手法将面罩固定就位 使患者头部后仰 将面罩放置患者脸上,面罩狭窄处位于患者的鼻梁处。 将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面罩一侧,形成“C”形,并将面罩边缘压向 患者面部。 使用剩下的手指提起下颌角(3个手指形成“E”形),开放气道,使面罩 紧贴面罩。 4.挤压球囊给予急救呼吸(每次1秒钟),同时观察胸廓是否隆起。不论 是否给氧,每次急救呼吸均需持续1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