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合集下载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睑板原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原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泪膜:是通过眼睑的瞬目运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um厚的超薄层,其构成由外向内分别为脂质层,水样层,粘蛋白层。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视野: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距注视点30°以内范围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睑腺炎: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若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角膜斑翳:角膜炎愈合后瘢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见透见虹膜。

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后,愈合过程中,角膜白斑的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障碍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操作,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民间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并发性白内障:指眼内疾病,如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障碍,导致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2,病人常有远视。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干性AMD:主要有玻璃膜疣和RPE 异常改变。

眼科学简答题总汇

眼科学简答题总汇

眼科学简答题总汇
1. 什么是近视和远视?
近视是指眼睛的调节能力过强,导致远距离物体看不清楚,但近距离物体能够清晰看见。

远视则相反,眼睛的调节能力不足,导致近距离物体看不清楚,但远距离物体能够清晰看见。

2. 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指眼球的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导致光线无法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产生模糊或多重影像。

散光常常导致近远视同时存在,需要配戴特殊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

3. 什么是视网膜?
视网膜是眼睛内部的一个光敏组织,位于眼球的后部。

它包含了感光细胞,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图像处理。

4.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变得混浊,使得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并聚焦在视网膜上。

白内障会导致视力模糊、对光敏感以及颜色感知
能力下降。

手术可以将混浊的晶状体取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来纠正视力问题。

5.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眼部疾病,其特征是眼内液体的排水不畅,导致眼压升高。

长期高眼压会损害视神经,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以上是眼科学简答题总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名解、问答眼科学1.视觉器官: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层以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

2.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由透明的角膜嵌入并逐渐过渡到不透明的巩膜内,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其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位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它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3.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的根部的连接处。

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在前房角可见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4.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淡,中央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央凹反射。

5.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6.眶上裂综合征:眶上裂有外伤或炎症时,可以同时累及第的Ⅲ、Ⅳ、Ⅵ脑神经和第Ⅴ脑神经第一支、眼上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使眼球各个运动方向受限,但不累及眼神经。

7.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8.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为两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2、正常眼球前后径出生时16cm,3岁时23cm,成年时24cm 。

眼球向前方平视一般突出外侧眶缘12-14cm,两眼球突出度相差不超过2mm。

23.5mm水平径23.5mm,垂直径为23mm3、眼球由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3成,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外层包括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

角膜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中层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4、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5、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为:①视锥、视杆层②外界膜③外核层④外丛状层⑤内核层⑥内核状层⑦神经节细胞层⑧神经纤维层⑨内界膜6、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7、视神经管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眶上裂有第三、四、六颅神经、第五颅神经的第一支(眼支)、眼上静脉、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8、眼睑由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9、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开启眼睑;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10、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1、泪器包括泪腺、泪道。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为泪液排泄系统。

12、眼外肌分为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13、视神经按其部位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14、眼球的血液来自眼动脉,分为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体血管系统。

睫状血管包括: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前动脉15、泪膜分3层:表面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而成;中间水液层,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底部黏蛋白层,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16、脉络膜由睫状后短动脉供血17、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以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眼科学整理版(名解+简答)缩印版

眼科学整理版(名解+简答)缩印版

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为基本特征,可察有皮肤粘膜及其它 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 治疗:原则是,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 0.5%EDTA(依地酸钠),可用于石灰烧伤病例。②如果
器官病变,发病前常有发热,多见于成年男性。
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⑴睫状肌麻痹剂: 球结膜有广泛坏死,或角膜上皮坏死,可作早期切除,
表面麻醉:将局部麻醉药物涂布或喷雾于皮肤或黏膜表 电筒照在左(患)眼上,双眼瞳孔不缩小或轻微收缩, 20.睫状体的主要功能:
38.睑内翻分类与病因:
面,使末梢神经麻痹,达到痛觉消失的目的。
因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以 1 秒间隔交替照射双眼,健 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形成房水,睫状肌舒 (1)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
生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
点 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 角膜上皮水肿、前房浅、前房闪辉等,但无前房炎症细 应至少冲洗 30min。送至单位医院后,根据时间早晚也
Graves 眼病: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常引起成人单 边视野。
胞,瞳孔呈椭圆形散大。眼压增高。⑶与眼内肿瘤等鉴 可再次冲洗,并检查结膜囊内是否还有异物存留。也可
weiss 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开后,在视网膜前 霰粒肿:霰粒肿(chalazion)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 最常用的是后马托品眼膏,而不是阿托品。⑵糖皮质激 角膜溶解变薄者可作角膜或羊膜移植术。③应用胶原酶
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环形物,标 weiss 环。
肉芽肿(lipogranuloma)。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 素滴眼液⑶非甾体消炎药⑷糖皮质激素眼周和全身治 抑制剂,防止角膜穿孔。④晚期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

眼科学名解与问答总结

眼科学名解与问答总结

眼科学名解与问答总结(ルキア限定版,参考教材:眼科学人卫第八版)1、KP:keratic precipitates,角膜后沉着物。

A、炎症细胞或色素细胞沉积于角膜后表面,称为角膜后沉着物(KP)。

B、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与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

C、KP根据形状分为尘状、中等大小和羊脂状。

2、屈光间质(dioptric/refracting media):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3、近视(myopia):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

4、交感性眼炎(sympathyetic ophthalmia):指发生一眼穿通伤或眼内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是眼内抗原暴露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5、角膜云翳(corneal nebula):浅层的角膜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6、角膜斑翳(corneal macula):角膜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称为7、角膜白斑(corneal leucoma):角膜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特点是边界清、显而易见,严重影响视力,见于深层的基质病变,如盘状角膜炎、角膜实质炎等。

白斑又可分为单纯性和粘连性两种。

8、粘连性角膜白斑(adherent leucoma):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提示有角膜穿孔史。

9、角膜葡萄肿(corneal staphyl oma):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为角膜葡萄肿。

10、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危险因素。

11、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要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这种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调节:5.xx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2."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眼科 名解、问答

眼科  名解、问答

1、眼球的动脉供应⑴视网膜中央动脉:来源于眼动脉眶内段的分支,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支营养视网膜内5层⑵睫状动脉:来源于眼动脉,分为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5层睫状后长动脉:营养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睫状前动脉:营养虹膜睫状体、角膜缘、前部球结膜2、眼球的静脉回流①视网膜中央静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伴行,经眼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海绵窦②涡静脉:汇集脉络膜及部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在直肌之间距角膜缘14~25mm处斜穿出巩膜,经眼上静脉、眼下静脉回流到海绵窦③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

上半部静脉血流入眼上静脉,下半部血流入眼下静脉,大部分经眶上裂注入海绵窦,一部分经眶下裂注入面静脉及翼腭静脉丛,进入颈外静脉。

3、房水循环途径:房水自睫状体睫状突产生,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通过下列三个途径外流:①小梁网通道: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集合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②10~20%葡萄膜巩膜通道:通过前房角睫状带进入睫状体间隙,然后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最后穿过巩膜胶原间隙和神经血管间隙出眼;③5%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④玻璃体视网膜微量吸收。

4、治疗内、外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的切口方向及原因睑腺炎:①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

②内睑腺炎的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

睑板腺囊肿:手术用尖刀切开囊肿,切口与睑缘垂直,用小锐匙将囊肿内容物刮出干净,剪除分离后部囊壁。

5、怎样通过泪道冲洗判断有无泪道阻塞及阻塞部位泪道冲洗常可揭示泪道阻塞的部位。

采用钝圆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级阻塞部位。

通常有几种情况: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③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④冲洗有阻力,大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⑤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6、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的鉴别结膜充血睫状充血部位越靠近穹窿部越明显越靠近角膜缘部越明显颜色鲜红色暗红色或深红色血管来源结膜穹窿部血管角膜缘深层血管网血管形态屈曲毛刷状移动性随结膜而移动不随结膜移动0.1%肾上腺素消失不消失常见病结膜炎性疾病角膜炎、眼内疾病(青光眼、葡萄膜炎)7、沙眼的分期、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分期: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 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 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高级教育)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高级教育)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反映了周边视力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成为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拮抗肌antagonist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协同肌synergist同一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肌肉配偶肌yoke muscles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双眼具有相同作用的一对肌肉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我们称为静视野眼睛转动所看到的我们称为动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

2.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3.角膜浸润是角膜炎正时,白细胞浸润,使角膜透明度减退形成灰白色混浊。

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突然关闭而引起眼压(IOP)急剧升高的眼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常伴有明显眼痛,视力下降,同侧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未经及时恰当治疗,可于短期内失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略。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略。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配戴隐形眼镜的结果优于无晶状体眼镜。

它能有好的周边视力,虽然影像放大约7%左右,但病人不易察觉。

它能适合单眼白内障病人。

但配戴隐形眼镜,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每日需清洗以防止因镜片污垢而造成角膜及结膜感染,而且经常戴上取出较为麻烦。

若有干眼症,或双手动作不灵巧的病人不适合配戴。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为年岁高者,所以不易接受。

(2)配戴眼镜,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存在许多困扰的光学缺点。

譬如:影像放大,放大的程度约是原来的20%-30%,视野变小,周边视野缺损,只能看清楚景象的中心,而周围模糊,物像变形等。

加上眼镜片度数高,重量较重。

病人戴此种白内障眼镜需要一阶段适应期,这种眼镜也不适合只接受一眼白内障手术的病人,它会造成复视、头晕、昏眩等现象。

(3)植入人工晶状体。

将高分子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工晶状体,通过手术植入眼球内,取代原先混浊而被摘除的晶状体。

因为它植入在眼球里面原来晶状体的解剖位置上,术后可以有非常好的视力,不需要再戴眼镜。

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都必须通过高度精密仪器,如A超测出患眼的眼球轴长度,角膜曲率仪测出角膜的曲率,然后输入电脑计算出人工晶状体准确的度数,一般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可获得较好视力,手术后如还有低度的近视、远视或散光度数,3个月后再验光配镜以得到更佳的视力。

眼科学解剖和生理的名词解释和问答

眼科学解剖和生理的名词解释和问答

名词解释1.黄斑(macula flava):视网膜后极部一处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foveola),临床上因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称为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2.视盘(optic disc):在黄斑鼻侧有一圆盘状结构称为视乳头(optic papilla),直径1.5mm,是视神经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其中央凹陷称为视杯,即生理盲点。

3.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整个视觉传导通路,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皮质中枢的传导通路。

问答题1.简述眼球的解剖眼球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

眼球壁分为三层,分别为纤维膜、葡萄膜和视网膜。

眼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纤维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

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端,为外层纤维膜的1/6,其透明无血管,具有较大的屈光度,横径为11-12mm,中央最薄约0.5mm,周边部最厚约1mm;巩膜为外层纤维膜的5/6,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

葡萄膜由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组成。

主要为富含色素的血管结构,主要作用为遮光、调节入眼光线,睫状体还可以产生房水维持眼压,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

视网膜是由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构成。

分为十层,由外向内以次是: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从状层、内核层、内从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其上有两大重要结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视神经穿出眼球的位置为视盘,其中央凹陷为视杯,是生理盲点;视网膜后极部上下血管弓之间,无血管,颜色略黄的区域为黄斑,其中央凹陷为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房水主要由睫状体无色素上皮产生,维持眼内压;晶状体为透明双凸透镜,可以改变屈光度进行调节;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体,由水和二型胶原纤维网状支架组成。

2.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睫状突无色素上皮产生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液循环;另有部分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或经过虹膜隐窝吸收。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眼科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干眼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0.5分),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0.5分),并伴有眼部不适(0.5分),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0.5分)。

2.角膜葡萄肿:在高眼压作用下(0.5分),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0.5分)形成紫黑色隆起(1分),称为角膜葡萄肿。

3.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0.5分)和视野缺损(0.5分)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1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4.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1分)液体聚集形成特殊花瓣状外观,称(1分)为黄斑囊样水肿。

5.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1分)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1分)。

6.斜视:在异常情况下(0.5分),双眼不协同,(0.5分)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1分)称斜视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沙眼: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视路:从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是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形成特殊的花瓣状外观,称黄斑囊样水肿。

屈光不正: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名解1.屈光介(间)质: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2.屈光不正: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

3.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4.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5.远视: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学1.视觉器官: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层以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

2.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由透明的角膜嵌入并逐渐过渡到不透明的巩膜内,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其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位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它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3.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的根部的连接处。

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在前房角可见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4.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淡,中央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央凹反射。

5.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6.眶上裂综合征:眶上裂有外伤或炎症时,可以同时累及第的Ⅲ、Ⅳ、Ⅵ脑神经和第Ⅴ脑神经第一支、眼上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使眼球各个运动方向受限,但不累及眼神经。

7.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8.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为两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一、名词解释1.溢泪:主要是泪液的排泄系统(称为泪道)有阻塞,使得泪水无法顺利排出。

眼泪主要是由眼窝外上方的泪腺所分泌,它经由下眼睑缘流向眼睛内侧的泪点,行经泪小管、泪总管流入泪囊,而泪囊的泪液再行经鼻泪管而进入鼻腔。

2.角膜云翳:角膜云翳,是指角膜疾患痊愈后结成厚薄不一的瘢痕翳障。

以角膜呈灰白色,白瓷色或色白带黑为主要特征。

位于角膜周边未遮蔽瞳孔者,影响视力较小;若遮蔽瞳孔者,可严重影响视力。

患日浅的,可缩小和减薄瘢痕,若年深日久,更需耐心,不可急于求成,半途而废,只要坚持治疗,都有恢复视力的机会。

根据角膜呈白色明亮翳,属于中医“如冰如瑕”;角膜呈白色如浮云,属于中医“云翳”;角膜色白如瓷,为“厚翳”;角膜色白带黑为“斑脂翳”范畴。

3.眼内压:眼内压 intraocular pressure 指眼球内的眼内液的压力。

4.交感性眼炎:交感性眼炎是指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5.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6.弱视: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

7.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称为屈光参差。

8.第一斜视角:又称原发偏斜,是指用健眼注视时麻痹眼的偏斜度。

9.睑内翻: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

10.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二、简答题1、眼球壁的结构答: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2、结膜炎的常见体征答:结膜炎的症状会出现水肿、眼红、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可累及单眼或双眼。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反映了中心视力。

可分远、近视力,后者为阅读视力,大于等于1.0为正常视力,小于0.5为视力损伤。

2.视野(visual field):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3.视路(visual pathway):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4.ERG视网膜电图(P46);VEP视觉诱发电位(P47);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P57);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P59);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P65);5.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6.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7.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8.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9.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10.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11.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眼科1000道题标准答案名词解释简答整理

眼科1000道题标准答案名词解释简答整理

眼科1000道题标准答案1.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

与Schlemm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2.前房和后房:前房是角膜后面;虹膜、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

充满着房水,其周围以前房角为界。

后房亦充满房水,是虹膜后面,睫状体和和晶体赤道部之间的环形间隙。

3.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直经1-3mm,中心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只有锥体细胞,其他层次缺如,是视力最敏锐处。

4.锯齿缘:是指周边视网膜到达睫状体时,多层细胞移行为单层细胞,最终在睫状体成为无色素上皮层,在移行部相互交错很象锯齿,故称为锯齿缘。

距角膜缘:颞侧7-8mm;鼻侧6-7mm。

5.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距眶尖约10mm,其节前纤维由长根、短根、交感根组成,节后纤维则组成睫状短神经。

6.血-房水屏障:眼球的屈光间质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7.眉睑距:指眉弓和睑缘间距离,正常值13.29mm。

8.泪溢:泪液分泌正常而泪道功能障碍,泪液不能从泪道排出。

9.上睑下垂: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者。

10.结膜滤疱:是结膜下的淋巴细胞集结。

11.结膜结石:在结膜表面上的小型坚硬、黄色点状突起,它是细胞变性产物。

12.毕脱斑(bitot’s spots):睑裂部角膜缘外三角形鱼鳞状的结膜干燥斑。

称为毕脱斑(bitot’s spots)。

13.T yndall征:由于炎症,房水内蛋白质增加,房水变混,在裂隙灯下呈淡灰色或灰色反射光带。

14.K.P:炎症细胞随房水的流动而附着于角膜内皮上的产物。

15.角膜浸润:角膜炎症时,白细胞浸润,使角膜透明度减退形成灰白色混浊。

16.角膜溃疡:角膜炎症时,角膜前层坏死脱落,造成深浅和大小不一的凹陷。

17.角膜云翳:角膜瘢痕位于基质浅层,呈淡灰色边界不清的混浊。

18.角膜斑翳:角膜瘢痕位于角膜基质深层,呈灰色边界清楚的混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睑板原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原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泪膜:是通过眼睑的瞬目运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um厚的超薄层,其构成由外向内分别为脂质层,水样层,粘蛋白层。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视野: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距注视点30°以内范围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睑腺炎: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若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角膜斑翳:角膜炎愈合后瘢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见透见虹膜。

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后,愈合过程中,角膜白斑的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障碍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操作,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民间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并发性白内障:指眼内疾病,如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障碍,导致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2,病人常有远视。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干性AMD:主要有玻璃膜疣和RPE异常改变。

湿性AMD:玻璃膜疣、Bruch膜损害及巨噬细胞浸润,能诱发脉络膜毛细血管向外长出新生血管,或高网膜感觉层下及胶质化。

高眼压症:临床上部分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高眼压症。

正常眼压青光眼(NTG):临床上,部分病人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青光眼曲型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症(ICE):可能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单眼发病,包括进行性虹膜萎缩,虹膜痣综合征和Chandler综合征,这三种相关疾病均有角膜内皮病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前房角和虹膜表面内皮化,继发性青光眼是ICE的生要特征。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前房闪辉(Tyndall征):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的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视网膜坏死,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血管炎,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PVD):指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通常在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

黄斑囊样水肿(CME):黄斑区由于Henle 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形成特殊的花瓣状外观,称。

皮质盲:外侧膝状体以上两侧性损害包括枕叶和视放射两侧的病变,其临床特征为:双眼全盲,瞳孔光反射完好,眼底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异常。

眼的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弱,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

称为。

感觉融像:将双眼住处融合成单一像的功能称为。

隐斜:在双眼注视状态被干预下出现的偏斜,即当一眼被遮盖时,被遮盖眼将移至休息的斜视位置一旦遮盖被去除,双眼立即协同一致。

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炎性假瘤:原发于眼眶组织的非特异性增殖性炎症,因其临床症状类似肿瘤,组织学表现属于特发性炎症,故名炎性假瘤,双称眶炎症综合征。

主要发生于某一特定部位,如眼外肌,泪腺,巩膜球筋膜,视神经鞘。

视盘(视乳头):距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约1.5mmX1.75mm大小,境界清楚的橙红色圆形盘状结构,称视乳头,又称视盘。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角膜云翳:角膜炎愈合后,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角膜白斑:角膜炎愈合后,瘢痕性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晶状体脱位:如果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破裂或缺损,可使悬挂力减弱或不对称,导致晶状体的位置异常,若出生后因先天因素,外伤或一些疾病使晶状体位置改变,称为晶状体脱位。

前房积脓:房水中大量炎症细胞沉积于下方房角内可见到液平面,称为前房积脓。

Fuchs综合征:是一种以虹膜脱色素为特征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多为单眼受累。

飞蚊症: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的背景时症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飞蚊症的主要原因。

Weiss环:由于玻璃体与视盘边缘有紧密的粘连,分离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如视盘大小的环形混浊物,称。

Uhthoff征:有的患者感觉在运动或热水浴后视力下降,此称为。

视神经炎:泛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因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球内段的视乳头炎及球后段的球队后视神经炎。

复视:眼位偏斜时,所注视物体的像落在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落在非注视眼(偏斜眼)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上,此时如不能融合为单像,称为复视。

眼球震颤: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小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

视网膜震荡: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Stargardt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为显性遗传。

病理特征是在RPE水平有弥漫性黄色圆形斑点。

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鉴别。

结膜充血1、起源于表面的结膜血管,呈鲜红色,越靠近穹窿部越明显,2、当用手指推动结膜时,充血的血管可随之移动3、结膜囊滴入0.1%肾上腺素后充血消失。

睫状充血1、起源于角膜缘深层血管网,呈深红色,越靠近角膜缘越明显2、充血的血管不随结膜移动3、结膜囊滴入0.1%肾上腺素后,充不消失。

沙眼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急性期: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粘液脓性分泌物,伴耳环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布满滤泡。

慢性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滤泡可发生坏死,愈合后留下明显瘢痕,早期即可出现角膜血管翳。

晚期:发生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角膜混凝土浊等并发症。

我国1979年分期法: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II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成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III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表。

1、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异物感。

2、体征:①角膜基质致密灰白色混浊(浸润),有羽状边界,浸润面上皮高于周围角膜表面病灶呈灰白色,牙膏状外观,或形成上皮缺损和基质变薄(角膜溃疡),病灶区的内皮面有“苔”样脓性渗出物,角膜浸润周围有卫星灶②结膜充血,粘液脓性分泌物③前房积脓。

PS:治疗:①抗真菌药物②角膜溃疡创面搔刮,碘灼,涂用抗真菌药粉③如并发虹膜睫状体炎,需给予散瞳剂④禁忌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⑤穿透性角膜移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表。

一、原发感染:1、常见于幼儿2、唇部及头面部皮肤单纯疱疹感染,伴耳前淋巴结肿大发热3、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结膜炎4、点状角膜炎,树枝状角膜炎。

二复发感染:1、树枝状角膜炎2、地图状角膜炎3、角膜基质炎4、角膜坏死性基质炎。

PS治疗:1、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2、如果有前房反应,给予散瞳剂3、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液,有广谱抗病毒疗效,与抗病毒药有协同作用4、人工泪液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角膜上皮(树枝状,地图状)病变禁用糖皮质激素6、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

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

1、并发性白内障:主要为晶状体后囊下混浊,在前葡萄膜炎时,长期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也可引起晶状体后囊下混浊2、继发性青光眼,前葡萄膜炎时,小梁网困塞或小梁网的炎症,瞳孔闭锁瞳孔膜闭引起继发性青光眼3、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炎症反复发作或炎症的慢性化,可导致睫状体脱离或萎缩,房水分泌减少,引起眼压下降,严重者可致眼球萎缩。

1、泪液循环途径?答:主要由泪腺产生泪液→泪腺导管→眼表→泪阜(泪湖)→泪小点,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泪囊→鼻泪管→下鼻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的临床表现。

一、临床前期:1、为双侧性眼病,当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另一眼只要具备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等表现,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可以诊断为急性ACG临床前期。

2、在急性发作前,可没有症状,但具有前述结构特征和家族史,诱因下眼压明显升高,也属本期。

二、先兆期:1、一过性雾视,虹视,可有患侧额痛,即刻测眼压常在40mmHg以上2、眼局部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呈轻度雾状,前房极浅,房角大范围关闭,瞳孔稍扩大,光反射迟钝3、可反复多次小发作,小发作缓解后,除浅前房外,无永久性损害。

三、急性发作期1、起病急,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常降到数指或手动2、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3、眼压常在50mmHg以上4、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色素性KP,前房极浅5、虹膜可有严重缺血坏死房水混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6、瞳孔中等散大,常呈竖椭圆形,光反射消失,可有局限性后粘连7、房角完全关闭,常有较多色素沉着8、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脉搏动,视盘水肿或视网膜血管阻塞9、眼前段永久性损伤,KP,扇形虹膜萎缩,色素脱失局部后粘连,瞳孔大且不圆,房角广泛性粘连,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青光眼斑)。

四、间歇期:1、可无症状,但有明确的小发作史2房角开放或大部开放3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瞳剂,眼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五、慢性期:1、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小梁功能严重损害2眼压中度升高3青光眼性视盘凹陷4相应视野缺损。

六、绝对期:1、高眼压持续过久,视神经严重破坏,视力完全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