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成功之路必须 要通过一条独木桥,这就是高考。 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可能会因为 一分只之差,而幸运的跨进一流学 府的大门,也可能会因为一分之差, 而被残酷地淘汰。对于中国的高等 学府而言,你是否是个有理想、有 抱负、有责任心的学生,都不重要, 只要你的高考成绩符合大学的招生 要求,这种单纯的量化标准把很多 优秀的学生挡在大学门外。
主动发现为辅。
美国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 容,以学生兴趣为中国:中国的教育带有浓重的 国家色彩,学生的一些思想收 到桎梏。
其二
美国:每股的学术提倡自由, 中国:1、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所以 富有较强的创新探索能力。 导致中国馆会以考试的成绩评论学生的好坏。
2、中国的教育方式沿袭旧法,灌输知识,导致 学校考试和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 戏。
四、课外生活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 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 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 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中国的学生课外生活基本上 被作业占领了。而且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以中美为例
16 港口物流管2班 朱一帆 54号
内容提要
01 教育理念 02 教育目标 0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04 课外生活 05 考试制度 06 总结反思
一、教育理念
Education Philosophy

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

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

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我国的教育使学生在不停地努力学习、努力提高。

从小时候起,中国学生就被很浓的学习气氛包围。

在压力的推动下,没有人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选择安逸。

因为考试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如果你不按老师说的、书本上写的答,就一定是错的,这样就使学生不去研究为什么,就成了一种学习习惯。

而西方国家的一个理念就是去研究为什么要学,这是一个习惯,这样才会创新。

一、我国学校教育理念与西方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1.知识观念陈旧,重知识积累轻知识应用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十分钟就可以完成。

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试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

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选择、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

这样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混杂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2.重共性而轻个性创新能力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而独特性基于个体的差异性。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共性而轻个性,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灌输个人服从集体的社会观念。

要求个体时时处处与大家保持一致。

班级和学校都是集体的实物载体,个人在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制约下,学会了压抑自我。

而在以集体主义消灭个人主义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个性色彩浓厚的创造型人格特质。

反映在教学上,学校规定了统一的教学进度,学生们被动地适应老师。

学得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只好“等”,还要强迫自己继续听已经明白的课堂内容。

与此同时,学得慢、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进度要求下不得不“赶”,而“赶”得很吃力的学生往往失去了娱乐乃至休息的时间。

总之,我们的学校教育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用一个尺码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

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穿大鞋,有的人却要削足适履。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作者:田红霞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差异培养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

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教育观念;哲学根源社会的竞争,知识和智能的较量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

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着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既而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首先是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通过这学期的2次形式与政策课,以及老师给看的视频后,我准备从教育的差异方面着手来分析一下中西方之间这方面的异同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小同。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

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成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平等的权利。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再者,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话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课堂大多为小班,一般不超过30人。

课堂氛围比较随意自山,有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

英国学校大都是九点上课,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队队欲睡的双眼。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

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常带他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大的对比。

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囚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往往存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上,还反映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

本文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和原因剖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1. 教育目标在西方文化中,教育的目标通常是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西方教育追求的是培养独立的、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而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教育的目标则更多地强调个体的德育和智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和稳定的职业。

2. 教育方法在西方教育中,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主思考,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而在东方教育中,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权威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3. 教育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竞争和创新等教育价值观占据主流地位。

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规矩、传统、服从和稳定等教育价值观更为突出。

1.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对教育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和竞争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规矩和传统等价值观更为突出,因此东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2. 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对教育的追求和目标也存在着差异。

发达国家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竞争的需要,而欠发达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因为这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3. 教育体制的差异中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尽相同,也是造成中西教育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浅析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探讨了中西方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的观念差异。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思想,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相对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西方家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引导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并融入其中。在学校教育方面,中国教育主要采用授受式教学模式,而西方则更倾向于自治式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此外,中国社会更注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对公德建设的关注相对较少;而西方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借鉴和融合发展也成为趋势。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借鉴西方教育的优点,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的体现,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差异性。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是指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实例。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考试成绩。

中国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学生们需要面对大量的考试,评估他们学习的成果。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考试结果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业成就。

相比之下,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西方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之外的活动,如艺术、体育和社区服务等。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教育强调师生关系的尊师重道。

教师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学生应当遵守和尊重老师的话语权。

学生在教室里起立听课,并需要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而在西方教育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平等和互动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被鼓励提问,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育目标的差异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升学率。

学生为了保持高分数而不断努力,因为升学考试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取得好成绩被认为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是一个成才的标志。

而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发展。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兴趣爱好的探索和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和课程,如音乐、艺术、体育、科学等。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教育制度的差异中国教育制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加统一和规范。

中国教育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材,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监督较为严格。

教育资源集中,重点学校有更多的优势,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西方教育制度相对灵活和多样化。

学校和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是因为两者在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

本文将从两种教育体系的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角色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

而在中国,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中国教育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其次,中西方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

在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这种教育体系下起到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质疑。

而在中国,教育注重集中式教学和教师的权威性。

教师在中国教育体系下起到的是传授知识和规范行为的角色,学生需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另外,中西方教育也对学生的角色存在不同的态度。

在西方,学生被视为教育的主体,被鼓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而在中国,学生被视为教育的客体,注重纪律性和奉献精神。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为国家服务的精神,学生需要服从学校的规定和要求。

总的来说,中西方教育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角色等方面。

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各有其特点和优势,相互借鉴和交流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de)差异一、中西方教育(de)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de)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de)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de)另一种景观.中国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de)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de)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de)认识.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de)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de)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de)勇气和精神却不足.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也就是说,自由(de)原则是西方教育中(de)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de)是“顺从”.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de)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de)宏观对比分析上.清末学贯中西(de)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de)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de)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de)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de)思想之影响者.”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de)命题.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de)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de)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de)教育偏重知(de)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de)情况看得非常真切.进入改革开放(de)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de)讨论更为深刻.着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de)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de)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de)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de)小孩,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对做研究工作来说则有妨碍.由于过去(de)学习方法是由人家指出来(de)路你去走,做研究所需(de)方法则要自己去找.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忽然一下于要自己去找路.就有点觉得茫然.曾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de)杨福家教授,也在其讲学、着作中多次提到中西方教育(de)种种差异.他认为,“中国传统(de)基础教育有几千年(de)历史.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遗憾(de)是,大部分(de)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传授知识.”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变成自己(de)东西,必须要有一个实践(de)过程.而这些过程在我们(de)教育系统中间恰恰是比较欠缺(de).这样培养出(de)学生肯定没有创造性,因为创造性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一种兴趣之上(de),而现在很多(de)学生都是受家长、教师(de)重重压力在那里被动地学习.当代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在对比东西方教育(de)不同后总结:西方(de)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广阔(de)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发展个性为目(de).东方(de)教育模式,则重视培养学生精深(de)知识、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理解知识是基础,崇尚读书(理论)为手段,发展逻辑思维为根本.追求统一规范为目(de).上述各位学者从教育(de)目(de)、内容、方法,教育教学(de)具体过程和教育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中西方教育进行了比较.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西方教育存在(de)不同特点.为什么中西方教育有如此大(de)差异呢大多数研究者从文化差异(de)角度来探讨教育上这种差异(de)原因.大概解释如下:中国作为一个有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积淀(de)古国,其文化中(de)隐忍、含蓄作为一种特质深入在国民(de)素质中.又潜移默化在教育上,所以中国学生温文尔雅,不那么张扬、不那么气势逼人.而西方文明崇尚积极开拓(de)精神,几百年问到处开疆拓土.寻求对外贸易,满足个人不断积累财富(de)需要.故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个性张扬,富有进取心.但我们认为,仅仅从文化、历史(de)角度解释这种差异是不够(de),需要我们从教育产生之时,即从人类教育(de)最初形态和理念去探讨这种差异,方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中西方教育差异形成(de)主客观原因.二、中西方对教育概念(de)原初性认识及可能(de)教育走向教育是人类社会(de)一种重要现象,与人类(de)发展共始终.远古时期(de)教育究竟是怎样(de)一种景观由于时间久远,我们知之甚少,只能从伏曦氏教人渔猎、神农氏教人耕种等传说中约略可以知道.远古时期(de)教育是与人们(de)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共生(de),是人类为影响自身能力发展及其运用所进行(de)一种“社会性遗传”活动.由于教育(de)全部内容都来自人类(de)社会生活,社会生活(de)不断发展决定了“社会性遗传”(de)动态性.也决定了教育内容(de)不确定性.所以,生活在不同地域(de)先民们,由于所面临(de)客观环境(de)差异,在教育内容上便有了教人渔猎、教人耕种等差异.教育内容上(de)这种差异又进一步决定了教育在方法上、教学策略上等方面(de)差异.从而使世界上不同文明国家在教育上呈现出各自不同(de)特征.另一方面,远古时期人类对教育(de)需求,是近乎本能(de)一种生存需要,人类自身(de)意识能动作用在教育(de)实践形态上还较少体现.然而,学校教育(de)诞生、专职教育工作者(de)出现.使教育这一人(de)实践活动领域明显带有人类意识(de)“痕迹”.并且.学校作为官方认可(de)正规教育机构,其对教育(de)具体操作模式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效应,在教育(de)实践领域也具有了较强(de)规约性.尤其是记载人类文明成果(de)文字出现后.一些古哲先贤开始对业已存在(de)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性考察,逐步形成了关于教育这一事实性存在(de)理性认知,关于教育(de)原初性认识便这样诞生了.至此之后,教育(de)发展便纳入了人类理性(de)轨道.并受人类自身关于教育(de)理性认识(de)指引.所以,人类(de)教育既是一种事实性(de)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受人类认识制约和自身实践限制(de)“人为存在”.“教育是什么”(de)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de)概念问题或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对教育自身(de)发展有重要影响(de)、具有操作性意义(de)根本问题.从词源学(de)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de)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de)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de)分歧.在中国,“教”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为左右结构(de)会意字.它(de)左边是个孩子,左上方是被鞭打(de)象征符号(也有解释为经典作品(de)),右边是个拿鞭子(de)人,合起来(de)意思可以解释为用鞭打(de)手段迫使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育字篆书为“禽”,其上部如倒“子”,义为不顺不孝之子也.于是,在我国关于古汉字释义最权威(de)工具书说文解字中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无论英文(de)“Education”、法文(de)“Educa·tion”.还是德文(de)“Erziehung”.教育一词均源于拉丁语“EduiSre”.拉丁文(de)Edui6re.又是从动词E—ducere变成(de).“E”在拉丁语中有“出”(de)意思,“duc爸re”有“引”(de)意思.拉丁语Edui 爸re作为一个合成词,便含有“引出”(de)意思,用指教育活动即引导儿童固有能力得到完美发展.将说文解字和拉丁文中“教育”一词(de)释义作对比,特别是联系到中西方教育几千年来一直存在(de)差异反观教育(de)这一原初性定义.真有“差之毫厘,失之于里”(de)感慨.中西方分别把教育定位在“上所施下所效”与“引出”,对中西方教育(de)走向可能产生了以下几方面不同(de)影响:(一)教育宗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de)人类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明确(de)目(de)性,使教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之前便有了预设(de)目标.从总(de)趋势看,中国教育(de)宗旨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一代接受社会(de)各种规范,以适应社会;西方教育(de)宗旨则是让儿童固有(de)各种能力获得良好发展.东西方教育目标定位(de)差异,隐含着这样两个基本认识(de)差异:一是对于“人性”(de)不同认识.即“中国(de)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恶’(de)人性假设基础之上(de).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不大值得信任和尊重(de).西方(de)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善’(de)人性假设基础上(de),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值得信任和尊重(de).”Eg]--是从教育(de)基本出发点看,中国以“社会本位论”为出发点.强调整个社会(de)和谐发展;西方则从“个人本位论”出发.强调个人(de)身心和谐发展.(二)师生地位中国(de)教师和学生,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自然有了上下尊卑之分.“师者如父”便是这种伦理等级(de)“写照”;在西方(de)教育概念中,无论“引出”或“引导”,都以尊重学生(de)主体地位.相信学生都具有良好(de)发展潜力为前提.中国(de)师生关系之所以不平等,是由于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伦常等级,要求每个人都应“各安其分”.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师者如父”便是“五伦”在教育上(de)延伸和反映,目(de)是通过教师伦理身份(de)“附魅”,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de)权威,以保障教育(de)政治、教化职能按统治阶级(de)意愿顺利实现.相对而言.古希腊、古罗马(de)民主政治体制和民主(de)文化氛围,对学生作为“人”(de)尊重和信任,使西方更为强调(de)是教师(de)服务意识.教师赚取学生(de)学费,自然应当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de)帮助.体现出良好(de)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教育内容学校教育(de)存在,一个重要(de)职能就是为了有效地传递人类(de)知识经验.所以.东西方教育在一开始(de)时候,都定位于传递人类(de)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经验.孔子教入以“六艺”,古希腊、古罗马(de)“三科”、“四学”,以及中世纪(de)“七艺”,都力求把各方面(de)知识教给学生.但是,随着知识经验总量(de)增加和统治阶级基于自身利益(de)考虑,在知识(de)取舍方面东西方教育便各有侧重.由于中国偏重于从社会需要来运作教育,在长期(de)封建社会里,教育(de)概念被窄化为“教化”,教育内容被局限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上.圣贤书之外(de)技艺等被视为“雕虫小技”,不足为学.相反,西方教育以个人为出发点.凡能增加个人利益(de)知识、技能等,都被纳入教育内容之列.夸美纽斯倡导(de)“泛智教育”、法国(de)“百科全书学派”,以及后来科学技术革命后.实用技术教育在欧美教育体系中迅速被认同和接纳.都说明了西方教育较为关注人们(de)现实生活,努力为人们(de)现实生活谋福利(de)特点.并且.在教学内容(de)具体构成方面,西方教育不仅坚持“学术中心课程”,而且在具体操作上“较之知识(de)量,更重视知识(de)质;较之知识内容.更重视生成知识(de)能力”.(四)教育教学方法中国(de)教育方法,强调上行下效,要求教师以身示范,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则亦步亦趋,机械摹仿.不能有丝毫(de)违背(哪怕是超越也不允许).西方(de)教育概念中(de)教育方法没有什么限制,这也是西方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相处比较随意(de)原因所在.教育教学方法差异产生(de)根源之一,就是东西方教育宗旨(de)不同取向.由于中国看重教育(de)“道德教化”功能,便要求中国(de)教师努力成为道德和行为(de)“表率”.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跟前显得一脸严肃.装出一副“道貌岸然”(de)样子.教师一本正经,学生自然也不敢造次.这样,中国(de)课堂内外有了许多(de)规矩,连学生(de)坐姿、举手(de)姿势都要“标准”.难怪国外一教育考察团参观了国内一所幼儿园,看到孩子们两手背后、一动不动地端坐着,误以为自己走到了“军营”而不是学校.另一方面,中西方为教育设定(de)宗旨要在学生身上体现,中国需要一个从无到有(de)培养(外铄)过程,西方(de)教育观念则是把学生内在(de)潜质发挥出来即可.为达此目(de),中国(de)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满堂灌.大搞“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考,学生背;这已成为为中国学校教育(de)一道主要风景线.与中国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相比,西方(de)课堂则显得融洽和宽松.外在(de)规范少了.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de)学习兴趣.活跃学生(de)思维.也就是说,省去了形式上(de)繁文缛节,让学生(de)思维更专注于各种各样(de)问题,使学生在开放(de)环境中凸现其创造性.(五)教育活动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两个基本(de)人(de)因素.由于中国(de)教育观念中对学生是一种不信任(de)态度,不相信学生具有自觉学习(de)积极性,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所谓“师高弟子强”、“教不严,师之惰”等,都反映了中国教育把整个教育活动(de)重心放在了教师方面.西方把教育定义为“引出”.如苏格拉底(de)“产婆术”,教师只是一个“助产士”,教育(de)主体却在学生一边.也就是说,中国(de)教育常披理解为他动性社会行为,西方(de)教育则被理解为自动行为.受此影响,中国学生缺乏学习(de)主动性.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和怀疑.相反.西方国家(de)学生喜欢提问,教师也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权威质疑.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de)知识体系在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de)进步.(六)教育教学效果“守成”与“创新”是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都要面临(de)任务.相对而言,中国更注重“守成”,西方则更为注重“创新”.之所以中国学生少有创造性,一是由于中国(de)教育内容局限在儒家经典,学习(de)是圣人言论,作为后辈晚学(de)学生,在圣人跟前只能是“凡夫俗子”.只能仰其项背.对圣人言论有丝毫(de)怀疑已是罪过,哪里还谈得上创新与超越另一方面,中国(de)教育教学方法强调(de)是“上行下效”,机械模仿多,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讲变成了“训练”.“教”和“训练”本来是两个不同(de)概念.“教”(de)方式,是点到为止:“训练”则是要使被训练者掌握某些技能或具有某些特长,无论从形式(de)内容都具有一定(de)强迫性,受训者对此是没有选择(de),不接受也得接受.“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从未把学生看做教育(de)主体,只把学生当成知识(de)接受器,而不是知识(de)主人,因此,我们传统意义上抹杀了‘教’和‘训练’这个最微妙也是最重要(de)区别,使得‘教’变成了‘训练’.‘教’并非点到为止,而是强迫学生去全盘接受所‘教’(de)内容.”fl,]以这样(de)教育方式训练出来(de)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创造性被窒息.西方相对宽松(de)教育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以发挥.中西方教育(de)差异一开始就存在,只不过这种差异在教育发展(de)原初时期乃是自发生成.且相对局限于比较狭小(de)范闱内.但是.随着氏族公社(de)瓦解和国家(de)形成,特别是关于教育(de)原初性定义诞生后,教育定义在某种文化中一旦得到广泛认同,它对教育实践(de)规范作用便不可避免.当然.中西方教育作为两种不同(de)教育体系,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是自然而然(de).不过.两种不同(de)教育体系内部(de)具体教育实践,却又是多样性(de)存在,且在教育发展(de)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de)特点.大致说来,东西方教育(de)上述几方面差异,是我们基于近代工商业大发展、义务教育兴起所带来(de)教育大发展之后.对东西方教育中普遍存在(de)差异所作(de)一种反省认知.或者说是基于教育(de)原初性定义所作(de)~种逻辑上(de)推演.但是,这种推演决不是我们妄加推断.而是两种文明中对教育概念原初性认识差异及其在教育实践中(de)“自然生成”,是合乎教育发展逻辑(de)客观必然.中国把教育定义为“上所施下所效”.首先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师尊”与“生从”(de)不平等地位,同时也确立了二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学生被动(de)地位;在教学方法上也确立了教师施教、学生模仿(de)训练模式;方法(de)特征进一步对教育内容产生了制约,教师所言、书本所写便成为学生实质上(de)学习内容.于是,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性(de)“书呆子”型人才便成为了这种教育生产(de)“主要产品”.相反,西方把教育定义为“引出”,是以相信学生具有良好(de)潜能为前提(de).于是,教育(de)目(de)自然就定位在儿童自然本性(de)发展方面;教育方法也强调对儿童(de)尊重和充分发挥儿童(de)主动性;教育内容(de)选择也以有益于儿童个体(de)发展和增进人们在世俗生活中(de)现实利益为“指针”;这样(de)教育培养(de)人才通常是具有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人格独立(de)健康人.三、中西方教育概念(de)历史演进中西方对教育(de)原初性定义,是人类在长期感性认识(de)基础上形成(de)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人类关于“教育是什么”(de)理念大厦一旦建立.必将反作用于人类社会(de)教育实践,充分体现出教育认识(de)能动作用.在随后(de)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教育实践(de)动态性、发展性,人们对教育(de)认识也不断得到修正而日趋完善.总(de)说来,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养成(de)因循守旧(de)思想惰性.在“教育是什么”这一核心概念(de)传承上有较充分(de)体现.先秦时期对教育(de)理解和实践,经过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de)洗礼后,儒家学说便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de)思想基础,也成为了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de)主要(甚至是惟一)“范型”.也就是说,在长达两千多年(de)漫长岁月里,我们对教育(de)根本认识没有什么实质性(de)改变,本应该丰富多彩(de)教育实践领域也有太多(de)趋同.相形之下,西方对教育(de)认识和实践,在古希腊、古罗马已有了很好(de)“范型”.尽管中世纪时曾被教会(de)乌云笼罩,但经过“文艺复兴”(de)思想荡涤后,西方优良(de)教育传统又重现光明,并在新(de)历史时期获得了勃勃生机.其间,一个个思想家、教育家如卢梭、康德、斯宾塞、涂尔干、杜威等都按照自己(de)理解,对教育进行了重新界定(具体定义在这里不作赘述),使教育(de)定义呈现出多样性,实践中(de)教育也变得鲜活和丰富多彩.尽管如此,中西方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教育”这一核心概念(de)定义依然有不小(de)差异.这可以从各自权威性工具书(de)不同释义得到印证.我国教育大辞典把教育(狭义(de))定义为“根据一定(de)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de)发展需要.有目(de)、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de)人(de)活动”.西方教育词典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不一定是,但通常是在教师(de)辅导下)知识、技能、态度(de)过程.”美利坚百科全书对教育(de)定义是:“从最广泛(de)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de)过程,就是个人(de)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de)过程.”[14]时至今日,中西方对教育概念(de)定义(de)这些差异,仍然可以看做是中西方教育定义原初性差异(de)合乎逻辑(de)延续.总之,现在我们谈论(de)中西方教育(de)差异,几乎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最初(de)源头.难怪有学者说:“中西教育观(de)差异在其原初性文化那里便已初现端倪了.”尽管中西方教育在各自(de)文化土壤中历经几千年(de)发展和演变.教育自身不断被丰富和完善而发生了巨大(de)变化,同时中西方教育在上述几方面(de)差异也不断得到强化.但从本质上看,几千年来中西教育差异(de)实质在总体上并无根本性(de)改变.由此可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de)“人造现象”.是按照人类自己对教育(de)认识并通过人类自身(de)实践活动来建构教育(de).中西方教育在其发展之初是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de)两个独立存在,二者对教育(de)原初性理解作为教育发展(de)认识论基础,对教育(de)操作范式具有很强(de)规约性,充分反映出人类认识对自身实践(de)巨大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西方教育(de)原初性定义,已在思想上勾勒出了各自教育发展(de)“蓝图”.并在随后(de)教育实践中逐步生成了中西方教育各自(de)特点及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事物的产生,就必然存在差异。

在不同蓝天下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就大不相同,其中饱受争议的当属中西方的教育:一、对比中西教育1、中式教育的特点:升学的标准的最大参照就是分数,缺乏自主性,样样必须优秀,学习压力较大——1)存在一套标准的、任务内容明确的(也就是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占到中学教育评价体系的90%以上。

2)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最终考核体系(高考)。

3)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4)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学生的每门科目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达到要求的分数)。

5)大班授课,老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中等学生常受忽略。

2、西式教育的特点:分数并非决定一切,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习压力——1)教育体制非常灵活,政府只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体上的指导,至于各个学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则不怎么过问。

2)实践老师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的责任制。

3)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并寻找社会弊病,提出解决方法,是老师布置的必修课。

4)在德育方面,也非常成功。

德育的首要一条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

讲谎话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最严重的事情来加以关注与纠正。

为社区老、弱、病、残者提供帮助,则是每个中学生的义务。

5)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强,能吃苦,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必学的课外课。

6)小班授课,教师能顾及大部分学生。

7)每个学校均设有“天才班”。

如发现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学校会聘请特殊的老师来“因人施教”,因人施教的最大好处,是能根据学生的潜能与兴趣来实施教学安排,像给优秀体育尖子开小灶那样,为国家快速培养出特殊的人才。

二、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1、历史文化上: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基础,重视基础教育,并且十分重视规矩、礼教的教授。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通过这学期的2次形式与政策课,以及老师给看的视频后,我准备从教育的差异方面着手来分析一下中西方之间这方面的异同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1.1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小同。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

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成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平等的权利。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再者,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话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2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课堂大多为小班,一般不超过30人。

课堂氛围比较随意自山,有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

英国学校大都是九点上课,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队队欲睡的双眼。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

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常带他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大的对比。

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囚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

这种情况,在中国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还有一点很大的差异就是英国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其意义就是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都是整个学期只有难得的一两次社会实践机1.3高等教育办学思路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下面将从学制、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学制方面:中西方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中国的学制是12年,包括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而西方国家大多数是13年,包括6年小学、6年中学和1年大学预科或职业院校。

此外,中国的学制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较为僵化,学生在每个阶段都需按照固定课程进行学习,而西方国家的学制则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修。

2. 教学模式方面:中西方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学生需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而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目标方面:中西方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有更好的表现;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评价体系方面:中西方的评价体系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学生的成绩往往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而西方国家的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学校通常会根据学生的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制、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中西方的教育体制,从而更好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方式。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sho rpr)交给家长 , 并正式约见学生家长 中不会考的东西就不教。 这种做法无非会令同学们 西方教育的精华 ,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 深入 次, 约见采取与家长个别谈话的方式 , 而不是以 的知识量减少, 在课堂 【 = 锻炼能力的机会减少。 进行教育改革 , 以更快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 全体家长会的形式。事先由学生带 回通知单 , 向家 中国现在的教育在另一个方面也存在着较大 流, 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文 化教 育 lll
浅析 中西方教育 的差异
扈 守 华
( 丽水职 业技术学院财 贸分 院, 浙江 丽水 3 30 ) 2 00
播 要: 从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 式、 学方式与家长 沟通交流的方式等方 面加 以论述比较, 教 并对我 国现行教 育进行反 思。 关键词 : 申西方教 育; 差异 ; 思考 ; 展望 1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 长征求约见的时间。—般每位家长安排 1 1 分 的漏洞和缺陷, 5 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原 会见时 , 只有班主任和家长面谈 , 没有任何其 因在于使用了教育水平的等级化考评制。创造性 1中 . 西力彩育 观念圾思维模式的不同。f - 钟 , 1  ̄3 思维如试探猜想、 大胆假设及直觉、 灵感等思维方 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 视知识 比创造力重 他人在场。 我觉得逮晰 移 式与国内开家长会的形式相比 科技的发展既要求 要。在中国, 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个 缓慢的过 程, 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 有两个好处 : 首先是私密性好 , 尊重孩子和家长的 我们掌握广博的知识 , 还要求我们打破常规的思 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 自主 个 ^ 隐私权。其次, 是效率高, 时间短。 维定势 , 把知识变为创造的基础。 所以说创新能力 学习, 提问, 批判性的思考 , 建构、 挑战知识。 1 高等教育办学思路的差异。 - 4 西方发达国家 对于最终要踏八 社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 , 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 的办学思路倾向于宽进严出, 即人门相对宽松 , 但 此外, 反观中国的教育现状, 中国的高考制度 成是侵犯个 ^ 、 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 出门的要求很严 , 格 特别是对硕士 、 博士的要求非 及高校学生选拨标准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体 民同样平等的权利。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 常严格。 在终身教育看来, 宽进严出无论是列 社会 制 、 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 的相对制约 , 专家们也由 还是对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都是可 此颇有微词。 为: 他仃 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普通国 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 , 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 的回归教育 , 生向 优秀的学生学习 ; 另一方面, 对学习差 的学生 取的合适路径,因为它既善意地 向 有志者敞开大 民的生活技能 , 国家的民 更应i 族精神。 如今我 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 门, 又保证了 ^ 、 才培养的质量 , 更重要的是注重教 们这套教育 , 只适应—般 人 的技术培训 , 而非创造 育学生学会学习, 这是— 种更高远的追求 , 它可 性人才的摇篮。今 1 3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 感, 让其知耻而奋起 。 再者, 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 独 以影响 其—生。 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则是严进宽出和 心 , 这是中国的福音 , 也是中国的危机。因为我们 到位的 学分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严进 只是制造业大国, 而非科技大国, 制造业只需要规 立生活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包 能力, 断 以及思 尚未完全 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 从而为进 ^ 社会作准备。 而 宽出, 即入门要求很高, 但进门后不管学生是否最 范的技术,而科学 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 有效地利用在校期间的优越条件用功努力 , 到该毕 未有的 创新精神。当前, 我们的教育 , 虽然可以生 其他自 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 , 而且中 证书顺利毕业。 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 , 但不足以培养出真正的科 最后, 是学期安j k { 的不同了。 k 西方的学校一 学精神, 培养创造未来的天才。 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 要求学生在 课的时候 为 暑 2 对我国 2 教育的展望。 坚持“ g ̄=f ” li =, l 的教 精神集中, 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 良 传统、 掌握知 年有三个学期,每个;期之间的假期分 别 “ 识、 规范行为等方面也 起到了 _定的移 作 。 般 用 假 ”S mm rH l a) “ 诞 节 假 ” C r t a 学创新原则: (u e oi y、 圣 d ( hi m s s 改别 ^ 要我学为我要学习。 弱化被动 1 . 2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 , 课堂大多为小 H l a) 复活节假”E s r o d y。在三个 学习 , o dy和“ i (ae H la) t i 泛化主动学习, 强化研究型学习, 应用型学 班, —般不超过 3 人。课堂氛围比 苞 O 意自由, 有 学期中问各有一周 “ 半期假 ( 或期中假 ) Ha 习, ” ,- ( f 将学生降压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 给学生腾出更 e o dy。而在我国, r i ~学gC Y 为两个学 多 自由 tt - 想象 , 尽兴创作空间 , 将教育重心转移至专 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英国学校大都 t m H l a ) 是九点上课, 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 期 , 每个学期之间的假期分别为“ 暑假” _ 。 业学习 、 和‘ 假” 枣 科学创意、 市场调查 、 研究项 目 上来 , 同 恹恹欲睡的双眼。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 课堂以学 除E 述所列的几种差异之外,中西方在教育 时 , 破除平等, l 弓 进竞争 , 想必是 中国教育改革的 如: 学生接受义 必由之路。 生的 ̄ 1 N 活动为主 , 包括讨论、 辩论、 实践活动等 是至/ , J 而在西方 W- 以人为本 , 高扬理性。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 等形式。 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 老师常常带 务教育的年限不同。在我国, 他们到e t b # g 的商店、 . 3 广场等公共地方 , 进行实 国家, 是到中学为止。评价标准 匕 也存在差异 , 西 思维的 倡导 , 创新成果的迭出都集中体现和反映 践, 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 , 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 方课程的成绩通常是分等级的, 而中国大多数情 了—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个国家的综合国 力和 成很大的对比。 在班 匕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 况是按百分制计算的等等。 , 国际竞争力。 但这一切都需要人来实现, 人 要靠 才 勤, 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因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 2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反思及展望 去完成。 以, 人为本 , 所 以 以师为本 , 理应成为国风 普遍的, 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这种情况, 2 对我国 . 1 现行教育的反思。 纵观中西方教育 民俗, 国策良规 , 这样才能够迎接 日 趋激烈的国际 在中国简直是想都不敢想。还有一点很大的差异 的种种差异 , 我们应该对我国传统教育有—个更 ^ 才竞争的严峻挑战。 让学生充分享受教育权 、 主权 、 自 参与权与知 就是英国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 “ 山野教育” 清醒的认识。 , 训练学生的体能 、 冒 现阶段 , 我国的教育政策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 情权。 做知识的主人, 而不是做学问的 奴隶。将 险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 中国的 很多学校都是 育是以全面提高公 民思想品德 , 提高科学文化和 呵护学子的创造才华与探索精神, 及时表扬与充 整个学期只有难得的一两次社会实践机会。 身体、 心理、 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能力 、 发展个性为 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和仓 成果是至关重要 厮 袁振国先生在其《 反思科学教育卜 文中有过 目 的的 基础教育。 从表面上看, 从应试教育过渡到 的。 因为,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 因此 , 保 神,满足学生 这样一段论述 , 我觉得很有道理:中国衡量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较大的飞跃。 “ 但是 , 据调查问卷显 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 示表明, ‘ 大多数学生对目 自己学校实行的素质 强烈的好奇心与 前 求知欲, 让学生真正意 义 E 成为 都懂了’ , 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 , 年级越高 , 教育表示并不怎么满意。 问 他们普遍认为 , 真正的素 人才工程建设的 参与者 、 合作者, 而不是单纯是被 题越少;而西方教育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 质教育并没有渗透到他们的 日 常学习中。 经深 ^ 分 动地接受教育或机械 、 刻板、 毫无创新意识与探险 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网答 析,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在实行的教 冲动的人。 不了了, 那算是非常得成功 , 所以西方的学生年级 育机制问题。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眼里, 学习的终极 3结论 越高, 越富有创意, 越会突发奇想。” 目 的就是考 E 个 好高中或者大学, 一 升学率几乎成 综合上述 , 我认为中西方教育不能简单地说 l 3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不同。 在与家长 沟 了学校的 唯—追求 目 正如我们经常说的: 标。 “ 考考 孰是孰非 , 它们各有特色 , 各有短长 , 在许多方面 通交流的方式上, 中西方也有所不同。在西方 , 班 考 ,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有些学校也 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我们应该站在 自 ” 我超越的立 主任通常每学年为每个学生写一份 “ 学年汇报 ” 是一味地追求考试的成绩 , 在平时的课堂中, 考试 场上, 反观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 学习和借鉴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其在教育方面的表现。

一、历史和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和文化差异。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孝道、礼仪、道德教育等价值观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重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创新和科学精神。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目标不同:中国教育追求知识的掌握和传承,强调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尊重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式教学。

3. 评价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考试和分数的评价;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多元评价。

二、社会背景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迅速发展,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

而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更加成熟,教育资源相对充足。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资源差异: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而西方国家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大多数地区都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2. 教育经费差异:中国教育部分公立学校的经费短缺,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西方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相对充足,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3. 教育体制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学校教育形式相对传统和保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加开放,学校教育更具灵活性。

三、个人发展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个人发展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家庭和社会对个人发展有较大的压力和期望,往往注重稳定的职业、安稳的生活。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实现个人梦想更受到重视。

在教育中的表现:1. 专业选择差异:中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偏向选择经济、医学等稳定收入的专业;西方学生更注重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几个相关方面的比较,以展示这些差异。

一、教育哲学与目标:中西方教育在目标和哲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自主性。

而中国教育更注重传授知识和强调学习的结果。

“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经常被指责为中国教育系统的特点。

二、课堂教学方式:西方教育强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教师扮演着辅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学生被要求提出问题,辩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中国教育更强调教师的权威,课堂上更为讲授式,并且偏重于一些基础知识的灌输。

三、评价方式:西方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能力,更倾向于通过作业、课堂参与和实践项目等进行多元化评价。

而中国教育系统更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尤其是高考成绩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四、学校氛围: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倡导开放的学术氛围。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爱好和专长,提供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

而在中国,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在竞争中取得好成绩。

许多学校更注重纪律和秩序,较少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五、学科设置:西方教育擅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鼓励学生广泛接触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

而中国教育安排较为刻板,学科设置较为专业化,学生在高中时期需要选择自己的三科学习方向,并进一步深化学科的知识。

六、学术价值观:西方教育倡导学术的独立性、自由和多样性。

学生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学术兴趣,并且在学术发展中注重创新和探索。

而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术的规范和纪律,鼓励学生尊崇经典和权威。

虽然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多差异,但也可以从中吸取对方的优点进行交流与合作。

中西方教育可以在互补和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国际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作者:田红霞
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
【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差异培养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

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教育观念;哲学根源
社会的竞争,知识和智能的较量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

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着有很大的差异:
(一)教育宗旨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既而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首先是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三是师生关系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师生关系方面,历来是注重“尊师敬长”,教师的权威地位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听命、服从于老师。

而西方教育则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如果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地位,那么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在这里教师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

(四)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傅斯年认为,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性质)不同,所以形成了中、西方教育内容上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政治型的国家,其教育内容首先是为政权、为政治服务的。

这就形成了中国的教育重视人文学科而轻视科学技术的传统。

而欧美等西方国家以工商立国,加之它们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抽象思辨的民族思维方式,它们的教育内容也就以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为主。

二、通过以上中西方差异的分析引发出的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的差异,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首先是对西方教育思想加以“扬长弃短”
中西方教育思想渊源上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9世纪末我国自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制度以来,已经反反复复对西方的不同国家、不同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用来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

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国家移植过来后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以致效果甚微或无效,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两种文明的教育思想在根源上即存在差异。

因此,这在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时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在移植时必须要考虑它在中国这块土壤基础上的生长环境,我们既不能被中国国情束缚思维,也不能比葫芦画瓢、盲目引进西方教育思想,而是要在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背景的基础上对西方的教育理论加以“扬长弃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正是我们以史为鉴的目的。

其次是中西方两种教育观念的优化结合
纵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更清醒的认识一下我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

反之而言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
的,他们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

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两者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现在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已经相当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将在儿童中占绝大多数。

独生子女的长处是情感及教育占优势、智能与体格发育较好、知识面广等;同样也有任性、自私、孤僻、高傲、不合群、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短处。

而做家长的也往往对他们存在着过分注意、过分顾虑、过高期望、过于关怀等心理的和行为的特点。

鉴于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这些特点,我觉得更有必要借鉴以上西方教育的积极方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取舍,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优教育方案,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P112-115
[2]傅斯年:傅斯年全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P6
[3]吴林富:中国教育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P6、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