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西医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患者、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ICD10:BRE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D)(ICD10:H81.10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

准:

2)西医诊断标准: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眩晕多在翻身、起

卧、低头抬头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 分钟,眩晕时无耳鸣及耳聋,伴有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等不适,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行耳石诱发实验阳性。

2、证候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 年6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肝阳上亢证

痰湿中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耳眩晕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按标准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6〜80岁,病程不限。

3 、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常规检查项目

专科常规检查;

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声导抗检查;

双温实验(心脏病及脑血管病急性期禁忌)视动检查,SRM- W眩晕诊疗系

统检测

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甲状

腺功能、乙肝五项离子1 、离子2 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及影像学检

查(CT/MR)等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证候诊治

1 ) 肝阳上亢型

症状表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头胀脑鸣,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熄风定眩,方药:自拟平肝定眩汤:天麻10〜15g ,夏枯草10〜15g ,生牡蛎30〜40g ,黄苓10 —15g ,栀子lOg , 旋覆花lOg,白芍10〜15g,钩藤15〜

20g,石决明30g,川牛膝15〜20g,泽泻

40g,生薏苡仁30g,荷叶10〜15g,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 痰湿中阻型

症状表现:头晕目眩,旋转不定,肢体困倦,头重如蒙,口中黏腻,舌质淡,舌体胖大,边缘齿痕,苔白腻或水滑,脉濡、滑、数。治法:化痰开窍,利湿和胃,方

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平胃散加减:半夏12g,生白术10〜15g,天麻10〜15g,

茯苓15〜20g,泽泻40g,陈皮10g,厚朴10g,苍术9〜12g,竹茹6〜lOg,枳实10g,甘草

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用法:水煎服,1付/ d。

3 )瘀血阻络型

症状表现:头晕伴头痛,病史较长,或有头部外伤史,面色晦黯,渴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定眩。方药:自拟通络定眩汤:川芎10〜1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15g,羌活9〜12g,生地20〜30g,枳实10g,生薏苡仁20〜30g,菖蒲10〜12g,川牛膝15〜20g,桔梗lOg。用法: 水煎服,1 付/ d

4 ) 气血亏虚型

症状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失眠健忘或兼精神萎靡,

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弱。治法:补气养血,益脑定眩,方药:自拟防眩汤:黄芪20〜30g,党参15〜20g,炒白术10〜15g , 茯苓10〜15g,山萸肉10〜15g,当归10〜15g,葛根10-15g,升麻6〜10g,熟地20 —30g,远志10〜12g,枸杞子10〜15g,菟丝子10〜15g,川牛膝15〜20g,

甘草6〜lOg 。用法:水煎服,l 付/d。

2、全自动化耳石复位治疗SRM - IV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主要由座椅、操作

台、眼罩等组成,座椅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旋转。眼罩内装有无线红外摄像头,拍摄旋转刺激过程中受试者眼球的运动,并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所有患者均在该系统上进行Dix —Hallpik 试验和滚转试验根据眼震情况给予复位。

3 、其他特色疗法

3.1 针灸治疗对于病情较急的患者,表现为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在排除其他危急重症的前提下先采用针灸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淤血阻络型的实性眩晕取穴:上星、百会、太冲、风池、行间、内关,酌配足三里、中脘、曲池,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min 。对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型的虚性眩晕取穴:百会、四神聪、脾俞、肝俞、肾俞、中脘,酌配足三里、三阴交、神门,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补法,留针30rain ,并艾灸百会穴。

3.2 耳尖刺络放血疗法

耳尖刺络放血疗法,对于眩晕发作急性期采用耳尖刺络放血,具体如下: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以坐位为佳,取患者双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耳尖穴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用棉球蘸取皮肤消毒液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以严格消毒,医者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手套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6 号注射器针头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1 〜2 mm ,随即出针,轻轻

挤压,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脱脂纱布块吸取血滴。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每次放血约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直径约5 mm .隔日放血治疗1次, 每次取双侧耳尖放血,3 周为1 疗程。

3.3 艾灸百会穴

百会穴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即为百会穴。操作方法:患者正坐位,医者将患者百会处头发向两侧分开,露出施灸部位,局部涂上凡士林油以黏附艾炷,置艾炷

(约麦粒大小)于穴位上点燃,待局部有热感时(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医者用镊子压灭艾炷并停留片刻,使热力向内传,然后去掉残余艾绒继续施灸,每次灸6 壮,每3—5 天灸1 次。此法适合于气血亏虚型眩晕

3.4 穴位贴敷

将平肝潜阳,将具有化痰熄风,平肝潜阳的药物研磨成粉姜汁搅拌搓成黄豆粒大小贴于曲池及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