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一、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在中国,长期以来,儒家思想都是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人们强调“悟”。也就是在强调“悟性教育”,这种民族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人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佛家强调的顿悟思想对中华民族也有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东方文化中的悟性思维。
而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及后来从16世纪到18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这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启蒙运动。17-18世纪的欧洲被称为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当时的思想家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观察生活。[5]因此,西方传统哲学注重理性分析,推理和实证。西方人极具理性思维,他们崇尚科学,注重对自然的探索,不依赖于直觉和感性去认识事物。这也恰好解释了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何能够发展地如此迅速。
二、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特点是参与意识,主张参与就必然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中心,人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自古至今,人的重要位置从来未曾磨灭,礼尚往来,人情世故繁多。而中西思维的另一重大区别是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西方人重视理性分析,重视客体意识,思维的目标往往指向外界,探求外部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中国同西方不一样,长期处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有一则有趣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人很重视“人”,那就是,在汉语中,几乎每个亲戚都有一个唯一的称呼,我们有七大姑、八大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等。可是在英语中,我们知道Grandfather既可以指爷爷也可以指姥爷;Grandmother 指奶奶或姥姥;Cousin一个词则可以指更多人。这个例子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对“人”的研究是很有学问的,即便是称呼,而西方则不是很重视。中国人深受佛教影响,遵从中国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传统。长期以来,中国人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的方法。这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思维,不像古希腊文明那样注重自然,古老的中国文明是重视血缘关系,喜欢以主体自身为对象。[3]在语言结构上的表现是汉语多以表示一定概念的“人”为主语;英语则更多地使用被动态,如:It is report-ed that......;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suggested that......
三、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
汉语曲线思维的特点是整体性和直观性,整体性指人们习惯于把事物作为整体来观察和认识,综合观察以寻求“顿悟”,说话写文章习惯从外部环境的描述开始,最后才点出中心句。而西方文化的直线思维方式则注重细分明析,重视抽象推理,西方人说话的特点是直截与抽象,说话写文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点放在句首,次要成分随后补充上。
从一些生活习惯或习俗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中西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说话很隐晦婉转,总给人以“话中有话”的感觉。西方人讲话却很直白,从不拐弯抹角。所以,如果一个中国人到西方人家里,一定不能客气。如果你因为客气而告诉主人你不想吃饭,那她就真的不会给你倒水准备饭菜了。
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趋向于具体化,无论是在口头还是笔头上,中国人喜欢举例子,以及就事论事。汉语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图形表示某种意义,引起意义上的联想。象形文字的运用发展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中国人习惯用具体、形象的词语表达虚的概念。例如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人的焦急,用形象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给人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感觉。然而,西方人的思维却趋向于抽象化,他们多喜欢谈观念、方法及原则等。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也很普遍,尤其在科技、法律、报刊及商业文体中非常突出,其抽象性表现为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词语的虚实转换问题。可以用范畴词来表示行为、现象、属性等概念所属的范畴。如:We have winked at these ir-regularities too long.我们对这些越轨行为宽容的太久了。[4]
五、整体与个体
整体与个体的差别亦即综合与分析的区别。中国人更关注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及整体的力量,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个人利益要永远服务于集体利益,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文化强调个体包含在整体中,整体利益才是每个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学校里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第一条便是爱祖国爱人民,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中,是先爱国再爱家。举一例足可说明此点,那就是,冬奥会滑冰运动员周阳得奖感言中首先提到的是感谢父母,于是便招来非议说她应当把国家放在首位。若在西方,这件事是有些荒谬,因为西方文化中个性是极为重要的观念,西方人强调个人主义,个人隐私,自我实现价值等。在西方,人们特别注重个人的时间,如没有预约就登门造访,这样的客人是不受主人欢迎的。
由于关注整体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具有有机整体性的特点。整体性思维就是把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统一起来,从整体上综合考察其有机联系,注重整体的关联性。中国人善于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以和谐统一为最终目标。而西方文化注重分析性思维,他们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就是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认识世界的。分析性思维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加以分类,再深入分析各部分、各要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本质。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充分体现了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然而,如今这一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有所转变。虽然,中国文化主张集体主义,但是实施的却是个人主义,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中也多实行法人制度。相反,西方人更追求团队合作的模式。这一事实的转变也许正是物极必反的结果。由此,也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
中国的群体价值观,使中国人善于合作,但也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中国人喜欢随大流,做什么事都要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所以中国人不擅长创新。而西方人以个性为荣,喜欢和别人不一样。事实证明,至今为止还没有多少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西方人从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喜欢探险便成为他们人生的主题。何为创新?创新就是换一个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实质就是前进上升的过程。创新是要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发展新事物的过程。从宏观角度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于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地球到外太空,西方人敢于挑战未知。中国人发明了“四大发明”,指南针却成全了西方人发现新大陆,不得不说这体现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某种局限性。
那么,这种思维差异是如何在语言句法上体现的呢?东方人是本体的,注重整体,强调从多到一的思想,相反,西方人是重视分析的,主张由一到多的思想。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句法上就是汉语常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和逻辑为顺序,它是线性的流动。而西方的语言多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控制句内其它短语或从句等成分,由主到次,语义信息都反映在形态上。所以,在翻译时,应该按照各自的句法结构重新组合,该将句子拆开则拆,该合句则合。这样才不至于翻译出汉译欧化的句子,才能被读者的文化心理所接受。
由此可见,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有着深刻的联系。诚然,思维方式没有绝对好坏之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化也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我们只有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吸取借鉴对方的优势,才能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之翻译领域中,就要足够重视文化翻译。文化交流是现今国际交流的基础,而思维方式则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助于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龚光明.翻译思维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期.
[3]王秉欣.文化翻译学: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4]王琼.英汉互译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张启安,李秀珍.西方文明史.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高阳
[摘要]语言既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因此,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在语言中会有一定的体现。但语言差异决不仅是一个表层结构的问题,它更涉及到一种文化的表现,甚至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思维方式。反之,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美国翻译家奈达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所以,为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我们首先需要理清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分析
人文社科
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