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研究10

合集下载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1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和分离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为了高效、快速地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研究人员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一、酸洗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酸洗法是一种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分离技术,该方法通过控制酸的浓度和操作条件分解大豆蛋白质,从而获得不同组分的蛋白质。

研究结果表明,酸洗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可以得到6种不同的蛋白质组分,且每一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都不同。

同时,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大豆蛋白分离技术。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分离技术,该方法主要基于离子交换作用,将大豆蛋白质的组分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色谱法通常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通过改变溶液中的pH值和离子强度,控制蛋白质组分吸附和洗脱,从而实现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

研究表明,离子交换色谱法可以高效、精确地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且分离后的蛋白质组分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生产制造。

三、凝胶过滤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技术,该方法采用不同孔径的膜过滤大豆蛋白质,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组分。

凝胶过滤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有以下优点:一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二是可以同时分离出不同分子量范围内的蛋白质组分,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三是分离后的蛋白质组分干净、纯度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结论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目前,不同的分离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酸洗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过滤法是其中的主要技术手段。

大豆分离蛋白(SPI)分离提取工艺及其优化条件的探究

大豆分离蛋白(SPI)分离提取工艺及其优化条件的探究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大豆分离蛋白(SPI)分离提取工艺及其优化条件的探究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年级专业:08级生物化工学号: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生物工程系说明: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各一份。

2011年 6月 27 日2010-2011 春季学期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结题论文大豆分离蛋白(SPI)分离提取工艺及其优化条件的探究摘要本设计拟定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以改良的碱提酸沉新工艺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分离提取,并对其工艺的优化条件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探究SPI 分离提取工艺及其优化条件:单因素实验确定SPI 提取工艺参数范围的设计;正交实验确定SPI 提取工艺优化条件的设计;最佳SPI 提取工艺优化参数下应用碱提新工艺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单因素实验分别探究SPI 提取工艺参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酸碱度)范围,为进一步工艺最优条件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设计在确定SPI 提取工艺参数基础上,借助正交实验进一步确定其优化条件;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基础上,将其最优工艺参数条件应用于改良的SPI 提取新工艺中,以最大化提高蛋白质提取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拟确定改良的碱提酸沉新工艺进行SPI 提取的优化条件,以获得较高蛋白质提取率及各项指标的数据范围,进一步扩宽SPI 的应用范围,为蛋白质提取在本专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今后某些物质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提酸沉法;分离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目录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大豆分离蛋白概况背景 (1)1.1 大豆产物简介 (1)1.2 大豆分离蛋白(SPI)概述 (1)1.3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 (2)1.3.1乳化性 (2)1.3.2水合性 (2)1.3.2.1吸水性 (2)1.3.2.2保水性 (3)1.3.2.3膨胀性 (3)1.3.3吸油性 (3)1.3.4胶凝性(又称凝胶性) (4)1.3.5溶解性 (4)1.3.6起泡性 (4)1.3.7粘性 (5)1.3.8结团性 (5)1.3.9组织性 (5)2. 大豆分离蛋白应用前景 (5)2.1 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6)2.2 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6)2.2.1面条和挂面 (7)2.2.2培烤食品 (7)2.2.3方便面 (7)2.3 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7)2.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8)2.4.1饮料生产 (8)2.4.2作为发泡剂 (8)2.4.3罐头食品 (8)3.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方法 (8)3.1 酸沉碱提法 (9)3.2 超过滤法 (9)3.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9)3.4离子交换法 (10)I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3.5起泡法 (10)3.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0)4.我国分离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PI)发展现状 (11)4.1大豆分离蛋白的发展现状 (11)4.2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13)4.2.1对大豆原料加工处理不重视 (13)4.2.2产品的功能差 (14)4.2.3综合效益差 (14)5. 总结——本设计的研究宗旨以及意义 (14)第二部分:课程设计部分1. 材料 (16)1.1 实验原料 (16)1.2 实验器材 (17)1.3 实验试剂 (17)2.方法 (17)2.1传统碱提酸沉法 (17)2.1.1原料处理 (17)2.1.2溶解萃取 (18)2.1.3 酸沉淀 (18)2.1.4干燥测定分析 (18)2.2优化改良的碱提酸沉新工艺 (19)2.2.1豆粕浸取处理 (19)2.2.2三次碱提萃取 (19)2.2.3酸沉淀 (19)2.2.4干燥测定分析 (20)3.设计 (20)3.1单因素实验确定SPI提取工艺参数范围的设计 (20)3.1.1提取时间对SPI 二次碱提效果的影响 (20)3.1.2提取pH对SPI二次碱提效果的影响 (20)3.1.3提取温度对SPI 二次碱提效果的影响 (21)3.2正交实验确定SPI提取工艺优化条件的设计 (21)3.3最佳SPI提取工艺优化参数下应用碱提新工艺的设计 (20)4.分析与总结 (22)4.1 分析展望 (22)4.2 总结体会 (24)参考文献 (26)Ⅱ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大豆分离蛋白概况背景大豆的蛋白含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一般含蛋白30~50 %。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摘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

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护色注、粘度等。

本文主要大豆分蛋白的一种制取工艺。

关键字:大豆分离蛋白、分离工艺、影响因素、设备前言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 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 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1]。

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

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 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2]。

1.功能特性1.1 乳化性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

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 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

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

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 促使乳化性能稳定。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 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1.2 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1.2. 1 吸水性一般是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即水份活度、pH、深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随水份活度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慢——快的变化。

1.2. 2 保水性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 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

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摘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

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护色注、粘度等。

本文主要大豆分蛋白的一种制取工艺。

关键字:大豆分离蛋白、分离工艺、影响因素、设备前言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 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 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1]。

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

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 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2]。

1.功能特性1.1乳化性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

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 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

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

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 促使乳化性能稳定。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 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1.2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1.2. 1吸水性一般是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即水份活度、pH、深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随水份活度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慢——快的变化。

1.2. 2保水性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

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进行检测,确保 产品安全性。
质量控制点与措施
原料控制
选用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严格控制水分、杂质等质量指标 。
生产过程控制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确保生产环境卫生;严格 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pH值等。
产品储存与运输控制
确保产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运输 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浓缩与干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 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确保 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设备选型与配置
01
02
03
04
破碎机
选用高效、节能的破碎机,确 保大豆破碎效果好,提高后续
工艺效率。
离心机
选用性能稳定、分离效果好的 离心机,确保油脂、纤维等成
分被有效分离出去。
压榨机
选用压榨效果好、操作简便的 压榨机,提高分离效率。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 备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引言 • 大豆分离蛋白的原料与辅助材料 •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 • 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成本分析 • 大豆分离蛋白的市场前景与拓展方向
01
原料选择
大豆品种
选择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的大 豆品种,如黄豆、黑豆等。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意义
提高大豆附加值
通过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可将大豆加工成高 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大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豆分离蛋白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促进大豆产业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干燥与包装
干燥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大豆分离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含量的食品原料,其具备多种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和膳食观念的转变,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旨在全面解析分离蛋白的来源、组成以及其在不同工艺阶段的关键参数控制等内容。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引言、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要点、分离蛋白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展望以及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旨在引领读者进入本文主题,并概括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关背景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进行全面解析和说明,以增加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

通过详细介绍分离蛋白的定义、来源、提取方法以及其组成与结构特点等方面,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讨论原料选取与预处理、工艺参数控制、纯化与浓缩技术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最后,展望了分离蛋白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概况以及市场前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提供参考,为该领域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2.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2.1 大豆分离蛋白的定义与作用大豆分离蛋白,也称为大豆分离物或大豆分离蛋白质,是一种从大豆中提取得到的蛋白质产品。

它由大豆中的蛋白质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进行提取和纯化而得到。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用于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工业应用。

2.2 大豆分离蛋白的来源和提取方法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与性能改善工艺研究进展_黄国平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与性能改善工艺研究进展_黄国平

398大豆分离蛋白提取与性能改善工艺研究进展黄国平1,2,孙春凤1,陈慧卿1,李国辉1,张志燕1,陈克平1(1.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2.南通光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361)摘要:大豆分离蛋白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在食品加工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改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性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从原料的选择、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产品性能改善三个方面综述了碱溶酸沉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溶酸沉法,性能改善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and performance improving technology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HUANG Guo -ping 1,2,SUN Chun -feng 1,CHEN Hui -qing 1,LI Guo -hui 1,ZHANG Zhi -yan 1,CHEN Ke -ping 1(1.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2.Sun-Green Bio-Tech Co.,Ltd ,Nantong 226361,China )Abstract :The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 )is one of the few alternative plant proteins to animal proteins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Here is a review of 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by -products for the extract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with the alkali -solution and acid -isolation method .Key words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alkali -solution and acid -isola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S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12)17-0398-07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黄国平(1977-),男,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功能食品科学研究。

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

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

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摘要: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提取、改性、功能特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做出详细论述,以期对今后有关大豆蛋白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应用;研究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at structure, extraction, modific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respectively, with the purpose to contribute to the exploration and widely using.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 Structure; Application; Study1. 引言蛋白质(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陆上动物,均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着大量的植物蛋白,这些植物蛋白为合成各类动物蛋白提供了丰富的氨基酸来源。

多年来,由于在营养上的重要性,植物蛋白已成为各国专家广泛研究的课题。

大豆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的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种植,我国北方种植甚为广泛。

大豆中含大豆蛋白40%,由大豆生产的大豆蛋白质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蛋白质,而是指大豆种子中诸多蛋白质的总称。

大豆蛋白质无论从营养组成、资源丰富还是加工技术方面来看,都是人类最为熟悉、安全和经济的植物蛋白质资源。

从氨基酸组成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来看,大豆蛋白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分数接近于动物蛋白,是人类取代动物蛋白最好的植物蛋白质之一。

大豆蛋白是为数不多的可取代动物蛋白的营养佳品之一,不仅可以补充人体内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由于不含胆固醇,对血管病患者尤为有益。

大豆蛋白[1]主要分为三种:脱脂豆粉、浓缩大豆蛋白(SPC)和大豆分离蛋白(SPI)。

大豆分离蛋白的中试实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的中试实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的中试实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的中试实践,并探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我们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

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仍然是必要的。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中试实践,食品工业,应用1. 引言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大豆分离蛋白是通过从大豆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功能特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2.1 传统提取法传统提取法是大豆分离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浸泡、破碎、溶解、沉淀和洗涤等步骤。

先将大豆颗粒浸泡在适当的溶液中,以去除杂质和激活酶活性。

浸泡时间和浸泡液的成分对蛋白质的提取率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接下来,通过破碎将浸泡后的大豆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增加蛋白质的释放表面积。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将破碎后的大豆颗粒溶解于水或盐溶液中,使蛋白质溶解出来形成提取液。

温度、pH值和盐浓度等因素对溶解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溶解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添加盐类等方式,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沉淀过程中,蛋白质与其他组分分离。

最后,对蛋白质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溶解液中的其他成分,以得到纯净的大豆分离蛋白。

传统提取法简单、操作容易,是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常用方法之一。

然而,该方法提取效率较低,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先进的分离技术来提高提取效率和质量。

2.2 先进的分离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不断演进,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分离技术。

这些技术旨在提高大豆蛋白的提取效率和纯度,并改善其功能特性。

质构重组大豆分离蛋白-鸡肉双蛋白肉工艺条件研究

质构重组大豆分离蛋白-鸡肉双蛋白肉工艺条件研究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质构重组大豆分离蛋白-鸡肉双蛋白肉工艺条件研究优化鸡肉和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的双蛋白食品生产工艺条件,确定最优产品配方。

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通过斩拌方式进行复合,探究鸡肉、淀粉、水、油脂添加量对质构重组双蛋白肉咀嚼性、硬度、弹性及感官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弹性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

结果:双蛋白产品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100.00g、鸡肉添加量43.62g、淀粉添加量36.57g、水分添加量570.03g、油脂添加量59.92g,在此配方下,产品的弹性最好;经过对比实验,其质构特性优于单一传统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与鸡肉产品。

结论:大豆分离蛋白和鸡肉质构重组后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质构特性和营养价值,期望为双蛋白工程应用提供新思路。

“双蛋白”首次提出是在2006年中国大豆食品产业峰会,其目的是将两种优质蛋白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结合,改变单一蛋白的营养缺陷,强化食品的营养价值,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1],明确指出着力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满足消费者需求,各行业展开了对双蛋白食品的研究。

优质动、植物蛋白质组合能显著促进免疫重建、增加肌肉合成等生理功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90%,具有良好的储藏和加工特性,能有效改善其他食品的质构并强化营养,在各个食品领域都有应用;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特点,但是加工特性较差,很难形成完好的网络结构,我国每年肉鸡出栏高达100亿只,但是由于加工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部分的鸡肉出口到国外;斩拌工艺能将各种物料充分切碎,混合均匀,将油脂和蛋白质等物料充分乳化[2],再配合TG酶(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的作用将各种物料凝胶粘合[3],达到各物料之间化合键和作用力重组。

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王喜刚;况楠;裴云生;史永革【摘要】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isolation soyprotei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was mainly studied. Using defatted soybean meal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the pro- tein was first solubilized in water. The solution was separated from the solid residue. Finally, the protein was precicipitated from the solution, separated and dri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extraction which were evaluat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 ments was as follows. 1.0 g/L NaOH,50 ℃and 40 min.%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以脱脂豆粕为原料,经过碱提、分离残渣、酸沉、分离蛋白、再干燥得到产品。

其中,对从脱脂豆粕中碱提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提的最佳条件: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1.0g/L,温度为50℃,时间为40min。

【期刊名称】《粮食与食品工业》【年(卷),期】2012(019)006【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提;脱脂豆粕【作者】王喜刚;况楠;裴云生;史永革【作者单位】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99;TQ936.2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使其以成为重要的蛋白资源和优良的食品原料[1]。

Protex7L中性蛋白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

Protex7L中性蛋白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
良的淀粉 芽孢 杆菌 受控 rt L是 e 发 酵提 取 的细菌 中性蛋 白酶制剂 ,该 酶能 够在 中性 条 件下 水解 较宽 范 围的底 物 ,它 特别适 合 应用 于不 能改 变 p 的蛋 白质水 解 反应 中 。本 文 以 大豆 分离 H
c n e tain wa O : p v u s7 0 a d t e r a t n t o c nr t s l % o H a ewa . n h e c i me l o i
关键词: 中性蛋 白酶 ; 大豆分 离蛋 白;酶解反应
A sr c : T e s y p oe n ioae mo i e y n u r r ta e btat h o r ti s lt df d b e t p oe s i l a P o e L w ssu id Usn e d ge fh d o y i n rt i r t x7 a td e . ig t e r e o y r l ssa d p o en h
r a t n o d t n a i e t id s o lw : t e mo n o e c i c n i o w s d n i e a fl s h a u t f o i f o
e z m e wa 1 .AU/ PI ny s 5 3 g S ; tm p r t e wa  ̄ ; s bsr t e e aur s 55 C u ta e
杨春 华 ,张毅 方 石彦 国 ,章振 东z ,
508 (. 尔滨 商 业 大 学食 品 工 程 学 院 ,哈 尔滨 10 7 ; 2哈 高科 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 司,哈 尔滨 10 7 ) 1 哈 50 6 .
摘要 :利用 中性蛋 白酶 Poe L对大豆分 离蛋 白进行改性 rtx7 研 究 .以水解度和蛋 白质分散指数 为评价 指标 ,确 定 了中 性 蛋 白酶 Poe L改性 大豆分 离蛋 白的最佳 酶 解反 应条 rt 7 x

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一、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蛋白质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高品质蛋白质的代表之一,其加工技术及产业化已成为当前食品加工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展开讨论。

二、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的概述1. 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的定义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是指利用大豆精制蛋白质,去除大豆中的非蛋白质成分,获得蛋白含量90以上的产品。

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完整,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资源。

2. 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的优点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不含胆固醇,而且脂肪含量低,适合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慢性病患者饮食。

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能够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三、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加工关键技术1. 大豆原料的筛选选择优质的大豆原料是获得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的首要关键。

应选择带有80以上蛋白含量的大豆,且无霉变、异味、虫蛀等情况。

2. 大豆脱皮工艺大豆脱皮工艺是大豆分离蛋白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脱皮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大豆的外皮、瘦膜等杂质,从而获得纯净的大豆蛋白质。

3.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大豆蛋白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水浸提取、有机溶剂提取、酸碱法提取等。

其中,水浸提取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提取方法,其操作简单、环保,并能够保留大豆蛋白的天然特性。

4. 大豆蛋白的纯化工艺通过离心、过滤、膜分离等技术,能够将大豆蛋白中的杂质、色素等物质有效去除,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豆蛋白。

四、高品质大豆分离蛋白产业化发展现状1. 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随着大豆分离蛋白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少企业已将目光瞄准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产业。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个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基地,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在大豆分离蛋白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加快了大豆分离蛋白产业的发展速度。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及制备的大豆小肽和工艺[发明专利]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及制备的大豆小肽和工艺[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765921A [43]公开日2006年5月3日[21]申请号200510126539.2[22]申请日2005.11.28[21]申请号200510126539.2[71]申请人黄磊地址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山北街263号荣丰苑46号信箱共同申请人林坚[72]发明人黄磊 林坚 [74]专利代理机构宁夏专利服务中心代理人马小明[51]Int.CI.C07K 1/14 (2006.01)C07K 14/415 (2006.01)C07K 4/10 (2006.01)C12P 21/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54]发明名称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及制备的大豆小肽和工艺[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小肽的方法,采用将食用豆粕原料经粉碎后加水、用碱溶液调节pH、加温提取、分离、渣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提取液、调pH沉淀蛋白搅匀、分离沉淀的过程制得大豆分离蛋白,及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加水沉淀分散、用碱液调pH、酶解制取大豆小肽。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氢氧化铵溶液调节溶液pH值,还采用现售的复合蛋白酶酶解生产大豆蛋白小肽,本发明使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大豆小肽的收率及产品质量提高,还降低了这两种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了这两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食用豆粕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提供新的生产方法。

200510126539.2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1、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原料为食用豆粕,步骤为:a、食用豆粕粉碎加6-10倍的水,用15%-20%的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 H8.0-10.5,在40℃-65℃提取0.5-2h,分离提取液和渣;b、渣按a步骤用豆粕量的6-10倍的水重复提取一次,分离得提取液,合并二次提取液;c、提取液用酸调PH4.0-5.0,沉淀,分离得湿的大豆分离蛋白,洗涤后脱水、干燥得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探讨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探讨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探讨左青摘要:就液态液化烃生产高NSI豆粕,加强前处理,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废水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特别强调前处理,低温液化烃在液态浸出,得到高得率的分离蛋白。

关键词:液态液化烃;碱提酸沉;大豆分离蛋白近年来,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我国先后上马10多条3t/d~5t/d的生产线。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脱脂豆粕的质量,许多厂采用直接浸出大豆、低温脱溶[1]——闪蒸脱溶以求获得高NSI(氮溶解指数)豆粕,但存在溶剂消耗偏高、NSI仅在74%~85%等问题。

液态烃在40℃~45℃浸出豆坯,大豆蛋白质基本上不产生热变性,所得豆粕中粗蛋白(干基)含量≥50%,NSI≥90%。

在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方面,先后引进超滤法和碱提酸沉法等。

现在,国产化碱提酸沉法工艺和设备日趋完善,有些指标超过同类引进设备的指标。

笔者经数家工厂考察,在多方专家的指导下,为得到高提取率大豆分离蛋白和净化环境,提出改进前处理,用液态液化烃作为溶剂进行低温浸出,采取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用厌氧生物法处理废水。

1 生产高质量的脱脂豆粕和豆粉1.1 预处理的特殊要求[3、5、8]用于生产食用蛋白食品的大豆,其杂质含量应不大于:机械杂质2%,粮食类杂0.2%,碎粒10%,水13%,FFA1.5%。

清理选用高频振动筛和平面回转筛。

干燥降水到12%以下,冷却后进料仓储存几天缓苏,这样破碎时皮壳容易分开。

用齿辊式破碎机破碎,破碎程度为4瓣至6瓣,破碎率≥98%,后经分选筛分选,碎豆粒采用卧式软化锅,在密闭滚筒内让间接蒸汽(0.3MPa~0.5MPa)和直接蒸汽(0.03MPa~0.04MPa)调质20min,可用疏水器出来的冷凝水调质,间接汽压力为0.3MPa,时间40min,要软化锅出料在72℃~78℃,水分10%左右。

预处理工段工艺指标[8]:除杂≥99.9%,脱皮≥85%,生坯厚度0.3mm~0.35mm,生坯水分8%~9%,皮中含仁率≤0.5%。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作者:丽水天工环保1、酸沉碱提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

该法是利用大豆中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pH415) 时沉淀的特性,与其他成分分离,沉淀的蛋白质经调节pH 后溶解,因此称之为酸沉碱提法。

酸沉碱提的缺陷是: 耗酸、耗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

该分离提取方法有待改进。

但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2、膜分离法。

根据大豆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形状及膜与大豆蛋白的适应性,选择膜材料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分离,超滤净化,使非截留组分排除,达到符合标准的分离大豆蛋白液,接着将净化后的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浓缩到所需的浓度后出料,喷雾干燥成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有机溶剂接触,极性头在内,形成极性核,该核具有包含水溶液和溶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此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蛋白质。

利用反胶束技术从全脂豆粉萃取大豆蛋白,可一次萃取50 %左右。

大豆蛋白萃取过程非常快,用非扩散模型解释较为合理。

该法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自动水分测定仪、气浴恒温震荡器、离心机、凯氏定氮仪、分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和微量进样棒等。

影响反胶束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水相的pH 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束) 相可循环利用、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

其缺点是:蛋白质在现有反胶束体系中稳定性不高,导致萃取前后蛋白质的活性损失较大,因而制约其工业化应用。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对大豆蛋白中7 S 和11 S 球蛋白进行快速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分离条件为40 ℃、流速1mL/ min 的条件下,9 min 可完成相应球蛋白的分离。

具体方法为:(1)试剂与试样。

乙腈(CAN) (HPLC 级) 、三氟乙酸( TFA) (HPLC 级) 、HPLC 级水用于移动相的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生产面包时加入不超过5%的分离蛋白,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加工面条时加入 2~3%的分离蛋白,可减少水煮后的断条率、提高面条得率,而且面条色泽好,口感与强力粉面条相似。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对提高食品品质,增加营养,降低血清 胆固醇,防止心脏和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式
背景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豆分离蛋白(SPI)开发研究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50 年代就研究出大豆分离蛋白,60年代开始生产,直到70年代其生产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国际分离蛋白市场 基本由美国垄断和控制。另外,日本、德国、巴西等国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1998年世界大豆分离蛋 白的产量约70万t,美国就生产约35万t,占50%。我国70年代开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及应用技术,80年代初 开始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与发展和食品_丁业,尤其是肉食品(如西式火腿)等的迅速发 展、需求量的大增密切相关。至1998年国内大豆蛋白的需求量近3万t。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 豆分离蛋白生产企业约26家,总设计能力已近3万t。但1998年国内厂家合计生产并进入市场的大豆分离蛋白仅约 11 000t,近2/3的市场仍被美国保利来国际公司和ADM公司的产品所占据,给国内大豆分离蛋白市场造成严重冲 击,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 感。
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 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应用
乳制品
肉类制品

简述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工艺流程

简述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工艺流程

简述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1.1 选用优质大豆作为原料,经过清洗和脱水处理。

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工艺优化及性质分析

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工艺优化及性质分析

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工艺优化及性质分析陈俊高;迟玉杰;王喜波;于翠【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0(036)011【摘要】采用三聚磷酸钠(STP)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磷酸化改性,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和SPSS分析软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磷酸化改性前后的蛋白样品进行疏水性、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SEM)3方面的分析测定,确认STP对SPI 所产生的磷酸化作用.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乳化活性(EAI)和乳化稳定性(ESI)的影响顺序为STP添加量>SPI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适宜的磷酸化反应条件为SPI浓度13%,STP添加量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5 h.在最适工艺条件下,经磷酸化改性后的SPI产品的乳化活性从0.293提高到0.785,乳化稳定性从17.8提高到26.2,分别提高了168%和47%.【总页数】6页(P67-72)【作者】陈俊高;迟玉杰;王喜波;于翠【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高压均质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研究 [J], 郑环宇; 孙美馨; 张林; 闫国森; 朱秀清; 韩建春2.射流空化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J], 白银;高悦;王中江;江中洋;孟凡迪;江连洲3.冷冻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乳化性质的影响 [J], 胡海玥;闫可心;赵娅柔;何琳琳;汪建明4.超高压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美拉德反应及乳化性质 [J], 王子欢;刘丹怡;郑嘉琛;谢宜桐;韩建春;王英男5.巴西研究使用高粱全粉替代大豆分离蛋白对牛肉汉堡包物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