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a.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b.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1.森林:森林是以乔灌木等绿色植物为主,兼有其它生物成分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秩序与周围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生着多种功能的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食物链:用来说明生物间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
4.自养生物:指仅以无机化合物为营养进行生活、繁殖的生物。能量来源——周围的无机环境。自养生物又称生产者(producer)或初级生产者(primary producer),因为它所生产的高能量有机分子为异养生物提供了能源。
5.异养生物:该类生物不能利用太阳光或无机化学键能,而是从氧化由自养生物所合成的高能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取能量。
6.营养级:当有机体的食物来自同一链环时,这些有机体更属于同一营养级。在生物界,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草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为第三营养级,余类推……,用符号表示为:T1,T2,T3……。
7.生产力: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即生产的速率。
8.生物量:指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重量。
9.菌根: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尖与某种真菌相结合形成互利关系,大大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菌根是根系的延伸,而且能有效防止养分被淋洗掉。
1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生于生物与土壤或大气之间的循环。生物化学循环:发生于生态系统之间,生物与大气之间的循环。
13.植物耐荫性:植物忍耐庇荫的能力,即植物在庇荫条件下能否繁殖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14.积温温度的累积,说明生物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热量条件。
活动积温= 平均温度×生育期天数
有效积温= (平均温度-生物学零度)×生育期天数
15.物候:植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节律性变化而形成与此相应的植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16.生理干旱:早春土壤冻结,树木根系不活动,而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蒸腾耗水强烈,根系不能吸水补充,造成枝叶干枯、死亡。
17.群落表现面积(最小面积)——能够包括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和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
18.种群调节:种群数量趋于保持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的现象称为种群调节。
19.自然稀疏郁闭的林分在生长过程中,随着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及总生物量不断增加,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20.最大林分密度:V = K Nm-a 式中:V——单株材积;Nm——最大密度;K、a——常数由于a 值一般在1.5(=3/2)上下变动,所以又称为二分之三法则–3/2 power law。
21.地球表面的水量平衡(包括降水、蒸腾蒸发、凝结、径流等)过程构成水循环,影响地表的能量平衡。
22.生态对策:生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使其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不同的抉择称为生态对策。
23.r 对策种:个体小,寿命短,在裸地生境具有很强的占有能力,对后代的投资不注重质量,而注重数量,在植物界表现为:种子小,结实量大,种子有适于远距离传播的构造和重量。
24.K对策种k—selected species :个体大,寿命长,低死亡率,高的竞争力,对每个后代巨大“投资”。K对策种在种群密度下降到平衡水平以下之后,再恢复到平衡状态很困难。如果远离平衡水平时,种群灭绝可能性极大。
25.原生裸地:以前完全及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有过植被,但彻低被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26.次生裸地:植被已被消灭,但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如皆伐迹地,火灾迹地,开垦撩荒
27.生态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28.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29.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30.气候顶级群落:一个气候区中植物群落演替朝向一个共同的终点,即该气候下的最中生型的稳定群落,称之为气候顶极群落
31.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取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32.生态学效应:
33.生态学特征: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的特性(如耐荫,耐旱等)
34.立地指数:指林分在基准年龄高峰时的优势木高,基准年龄指林分优势高生长达到最高峰或趋于稳定时期的年龄。
35.立地级:是一定年龄的林分按其平均高的数值划分的等级。
36.森林线:森林与其它地带性植被的交界处称之。
37.树木线:森林线之外,单株乔木不能生生存的界线
38.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39.化感作用:生活的或腐败的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产生促进或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效应。
40.生态干扰:任何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能够改变资源,基质的有效性和物理环境,在时间上相对离散的因素
41.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群落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
42.优势度:优势度是一个反映某种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指标。在群落中地位最重要、作用最大的种称为优势种,它决定了群落内较大范围的生境条件。
43.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隐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
44.环境梯度:环境沿某一方向的变化序列称之。
45.群落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之
46.生态梯度:环境梯度和群落梯度的综合。
47.偏利共生:对一种有机体有利,对另一种有机体无害也无利
48.异株克生:指植物之间的抗生作用。植物代谢产生次生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发芽、生长等起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