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生导师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华电导师介绍

华电导师介绍

107
通信
卢文冰 男 副教授
108
通信
马永红 男 副教授
109
通信
吴润泽 女 副教授
110
通信
翟明岳 男 副教授
111
通信
杨春萍 女
讲师
112 新能源电网 肖湘宁 男 教授/博导
113 新能源电网 赵成勇 男 教授/博导
114 新能源电网 徐永海 男
教授
115 新能源电网 郭春林 男 副教授
116 新能源电网 陶顺 女
26
电力市场
曹昉 女
27
电力市场 麻秀范 女
28
电力市场
舒隽 男
29
电力市场 王雁凌 女
30
电力市场
郑华 男
31
电力市场 毛安家 男
32
电力市场
程瑜 女
33
电力市场
葛炬 女
34
电力市场 黄弦超 女
35
电力系统
艾欣 男
36
电力系统
鲍海 男
37
电力系统
王鹏 男
38
电力系统
董雷 女
39
电力系统 李岩松 男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3、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3、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文章编号:1001-2265(2009)10-0052-03收稿日期:2009-05-06;修回日期:2009-06-08*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Z-2008-24)作者简介:王莉(1980 ),女,安徽芜湖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E -m ail)s hw angl@i yahoo .co m.c n 。

基于C AN 总线的车身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王莉,张浩(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摘要:文章采用总线式汽车电子系统设计,对CAN 网络进行深入研究,给出了基于高/低速C AN 网络的网关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在系统中,高速C AN 总线连入高实时性系统,低速C AN 总线连入低实时性系统,将两者构建成混合控制网络并实现网络间的通信,使控制系统兼具高可靠性、高性能和低成本的优点。

在器件选型上,采用NEC 的32位单片机 蹋校模罚埃疲常常罚?作为微控制器,既实现了可靠网络控制功能,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电子系统的开发和生产成本。

关键词:CAN 总线;网关;高/低速C AN 网络;微控制器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D esign of Gate w ay M odule Based on CAN BusWANG L,i Z HANG H ao(College of E lectric Pow er and Au to m atic Eng i n eeri n g ,Shangha i Un i v ersity of E lectric Power ,Shangha i 200090,China)A bstract :This paper intr oduce a t hought and met hod ofGat eway based on H igh/Low speed CAN bus syste m .In t his module ,high speed CAN bus connected to high r eal ti m e f u nction and low speed CAN bus connected to low r eal ti m e f u nction is capability o f inter com munication ,which makes syste m r e lia bilit y,high perf o r mance and low cost .For chip selection ,NEC microcontr oller PD 70F 3378can be used both f or r eliable C AN bus contr o l ,and f or low cost pr oduction .K ey words :C AN Bus ;Gate w ay;H igh/Low Speed C AN;M icr ocontr o ller0 引言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上各种电子控制单元的数目不断增加,连接导线也显著增加,因而提高控制单元间通讯可靠性和降低导线成本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教师简介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杨尔滨,男,1958年生,副教授。

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

主讲电路理论、电工仪表、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

从事电路理论及信号网络及电磁场理论等方面研究。

发表过多篇论文,曾获院1999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目。

陈季权,男,1950年生,1982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讲师,主讲过电机学、电机与拖动、控制电机、电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发表过《动态磁化曲线的求取和磁化特化特性的模拟》、《动态磁化特性模拟》和,用参数拟合法求取同步机动态参数》等论文。

杨欢红,女,1965年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讲课程:电路、电磁场、信号与系统、自控原理、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

发表了十几篇高质量论文。

主编及参编的教材有:电路、工程电磁场基础及应用、电路学习指导书。

专长:MIS的开发与研究。

刘蓉晖,女,1975年生,讲师,200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讲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从事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发表文章数篇,参与编写《电路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电磁场基础》和《电路原理》等书。

肖鸿杰,男,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电工学院电机系,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有关电机及电力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讲同步电机过渡过程、电机学、控制电机、大型同步发电机运行、电机动态分析与仿真、自动控制原理、C程序设计、电机与拖动等课程。

发表论文多篇。

编写教材1本。

主持和完成科研项目多项。

参加的教改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朱丹平,男,讲师。

长期从事电路和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教学工作。

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良好。

研究方向:学生快速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应用软件的设计和效果评估。

宋金煜,男,1957年生,讲师。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教 师 简 介

教 师 简 介

教师简介外国语学院杨大亮,男,1952年出生,教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承担过大学专业英语一、二年级英语精读、泛读、语法、会话、听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精读、高年级英语写作、英语口译、英美文学史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美小说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著作10部。

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及商务英语翻译诸方面的研究工作。

江广华,女,1956年11月出生。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

现任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讲“大学英语”。

发表论文、译文十多篇。

庄起敏,男,1958年2月出生,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法、翻译、专门用途英语、测试。

担任过的主要课程:研究生综合英语、英语语法、电力英语阅读、大学英语。

近年来,出版编著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研究项目2项。

被多次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师德标兵”称号。

2008年赴英国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访学,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

冯为兰,女,1976年10月出生。

副教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主攻方向:翻译,中英文对比;主要担任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学,英语写作。

李晓红,女,1979年12月生。

上海交通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现就读交大博士。

曾教授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报刊选读”、“大学英语”。

主要研究兴趣及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沈雁,女,1971年7月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曾主讲英语听力,口语,语音,外刊选读,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史,当代英美小说等课程。

张欲晓,女,1974年出生,毕业于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华电导师介绍

华电导师介绍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机械系 机械系 机械系 机械系 机械系 机械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土木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土木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土木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 法学 公共管理 法学

采矿系教师简介

采矿系教师简介

采矿系教师简介华心祝个人简介 (2)孟祥瑞个人简介 (2)高明中个人简介 (3)李德忠个人简介 (3)钱彪个人简介 (4)涂敏个人简介 (4)余忠林个人简介 (5)廖学东个人简介 (5)赵光明个人简介 (5)査文华个人简介 (6)杨科个人简介 (6)常聚才老师简介 (7)高召宁个人简介 (7)李迎富个人简介 (8)徐乃忠个人简介 (8)王磊个人简介 (9)成云海个人简介 (9)付志亮个人简介 (9)李英明个人简介 (10)付宝杰个人简介 (10)张向阳个人简历 (10)韩磊个人简介 (11)刘效云个人简介 (11)华心祝个人简介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2005年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7年入选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入选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2007年荣获第八届“安徽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煤矿顶板事故防治专家组成员及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井工开采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库成员。

曾主讲本科生《煤矿开采学》、《非煤矿开采技术》、《采矿新技术》等课程。

主持完成和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校级教研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参编国家“九五”规划教材《采矿学》,第三批国家级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重点攻关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完成和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和承担其它纵横向科研21项,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共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3项,获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1项;获市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14项。

教 师 简 介

教 师 简 介

教师简介外国语学院杨大亮,男,1952年出生,教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承担过大学专业英语一、二年级英语精读、泛读、语法、会话、听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精读、高年级英语写作、英语口译、英美文学史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美小说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著作10部。

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及商务英语翻译诸方面的研究工作。

江广华,女,1956年11月出生。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

现任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讲“大学英语”。

发表论文、译文十多篇。

庄起敏,男,1958年2月出生,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法、翻译、专门用途英语、测试。

担任过的主要课程:研究生综合英语、英语语法、电力英语阅读、大学英语。

近年来,出版编著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研究项目2项。

被多次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师德标兵”称号。

2008年赴英国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访学,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

冯为兰,女,1976年10月出生。

副教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主攻方向:翻译,中英文对比;主要担任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学,英语写作。

李晓红,女,1979年12月生。

上海交通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现就读交大博士。

曾教授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报刊选读”、“大学英语”。

主要研究兴趣及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沈雁,女,1971年7月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曾主讲英语听力,口语,语音,外刊选读,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史,当代英美小说等课程。

张欲晓,女,1974年出生,毕业于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性别:女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单位:电机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2002-2006年3月,在职博士研究生。

工作研究领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输变电设备检修决策可靠性理论性别:女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单位:电机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直线电机设计、优化及其控制工作研究领域:电机及其控制,尤其是直线电机及其控制个人简介副教授,电机工程学系支部副书记、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电机的优化设计、驱动控制及应用技术,包括各种直线电机及新型永磁电机驱动系统,以及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技术及电机故障诊断。

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

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优化与控制嵌入式系统的研制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单位: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单位:应用电子学系职称: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自动诊断、电力电子电路先进控制、电力电子设备工作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电子先进控制技术、电力电子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等。

个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校友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电源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全国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教学研讨会秘书长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特电机及其控制、新一代直流电机及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发电机及其控制。

姓名:王玉芬性别:女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控制系统与网络技术电工材料与绝缘技术工作研究领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工业控制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电机CAD、开关磁阻电机理论与调速、新型电机理论与控姓名:历小润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嵌入式控制以及信息系统个人简介:主持国家基金一项、863项目2项、国防军工项目多项、浙江省重大专项、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其它厅局级项目多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0多项;结合科研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EI检索近20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省级以上鉴定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教师简介-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

教师简介-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

教师简介数理学院陈中华,男,1958年3月出生,副教授,应用物理学专业负责人,物理学科主任。

从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力学”“光学”等课程的教学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基础应用的科学研究等工作,期间发表十多篇科研及教学论文,主编出版教材《大学物理解析与指导》(中国电力出版社)、《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同济大学出版社),主持“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01~2003),并获2001~2003年度上海电力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主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校级2004年度)。

参加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

期间还获得上海电力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02年校级骨干教师,2004~2005年度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006年度校级优秀教师,上海电力学院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08年上海电力学院师德标兵等。

教学理念:真诚真心、全心全意。

邓化宇,男,1980年9月生,2005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

擅长《数值分析》、《科学计算》、《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主要研究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无界区域问题的快速有理谱方法,已在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发表《二维半无界区域和无界区域问题的快速Legendre有理拟谱方法》。

邓肖明,女,1955年3月生,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主讲“化工机器”、“压力容器”、“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与CAD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主要研究成果:(1)高教投资决策与办学效益评价研究,(2)微孔塑料挤出机的研制。

在2001年学校组织的本科观摩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冯莉,女,1978年6月出生,讲师,2003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讲《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离散数学》、《C++高级程序设计》,以及《程序设计实习》、《数据库应用实习》等实践课程。

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热能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热能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学位获得者具备: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遵守纪律,有良好的道德品质;3.具有本学科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科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4.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多相流理论与测试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气固(液)多相流动过程中相与相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机理,揭示多相流流动规律。

并采用力、声、热、电、光和波等原理研究和开发气固(液)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与控制技术。

2.燃烧与污染物控制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煤(天然气和油)的燃烧机理的研究,着重研究电站锅炉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生成规律,以及燃烧过程中和燃烧后烟气中粉尘、SOx、 NOx、CO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脱除与多种污染物联合控制技术。

23.动力循环系统与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电站热力系统(如汽轮机热力系统,循环水系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等)及关键设备的设计、分析和控制等问题的研究,其目的—1—是为提高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理论基础、计算方法、测试手段和关键技术。

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与其自身的特点,侧重于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的热物理问题,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有关关键技术。

5.流体流动与强化传热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动力工程领域旋转机械(如风力机,泵和风机等)内流体流动的试验与数值研究,为设备的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_徐硕炯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_徐硕炯
[15 ]
采用二段高温固相法合成了
NaVPO4 F, 组装的电池在 3. 65 V 和 3. 40 V 有两个放电平台;
2 以 0. 2 mA / cm 的电流密度在 3. 0 ~ 4. 5 V 循环, 放电比容量 [22 ] 为 87 mAh / g。张传香等 研究了掺碳的 NaVPO4 F, 发现掺 碳的样品比未掺碳的有更高的充放电比容量 、 更好的循环稳
V2 O5 纳米棒进行研究, 以 20 mA / g 电流在 1. 5 ~ 4. 0 V 循环, 放电比容量可达 142 mAh / g; 以 50 mA / g 电流循环 30 次, 放 电比容量还有 75 mAh / g, 电化学性能良好。 1. 4 NaCrO2 LiCrO2 与 LiCoO2 、 LiNiO2 具有类似的层状结构, 但显电 化学惰性。 J. J. Braconnier 等
+
V3 + 和 V3 + / V2 + 的两个氧化还原电位。 以 0. 05 C 在 2. 7 ~ 3. 8 V 循环,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 93. 0 mAh / g, 第 10 次循环时 1. 00 C 时, 仍有 91. 8 mAh / g, 首 次 放 电 比 容 量 只 有 29. 0 mAh / g; 以 0. 025 C 在 1. 0 ~ 3. 0 V 循环,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 66. 3 mAh / g, 第 50 次 循 环 时 保 持 在 59. 0 mAh / g。 Q. Sun [20 ] 等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 Fe2 ( MoO4 ) 3 薄膜, 并组装 Fe2 ( MoO4 ) 3 薄膜 / Na 电池。 该薄膜材料以 1 C 在 1. 5 ~ 3. 5 V 循环,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 94 mAh / g。 2. 2 钒基碱金属氟磷酸 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含氟钒基类聚阴离子化合 Na3 V2 ( PO4 ) 2 F3 和 Na1. 5 VOPO4 F0. 5 等, 物, 如 NaVPO4 F、 也受 到研究者的关注。卓海涛等

eesd

eesd

2011年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通知10月21日-23日中国·上海2011年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EESD 2011)定于10月21日-2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将围绕“能源与动力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旨在共享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加强海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李和兴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大会副主席徐群杰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孙文磊教授新疆大学李运刚教授河北联合大学岑可法院士浙江大学袁渭康院士华东理工大学韩英铎院士清华大学马紫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夏永姚教授复旦大学孙世刚教授厦门大学李和兴教授上海电力学院陈建民教授复旦大学程浩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林伯强教授厦门大学杨勇平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周琪教授同济大学骆仲泱教授浙江大学潘卫国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刘连光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蔡文斌教授复旦大学赵国华教授同济大学朱永发教授清华大学刘勇弟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刚研究员中科院能源所赵峰研究员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张红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张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许宜铭教授浙江大学任建兴教授上海电力学院文福拴教授浙江大学陈振乾教授东南大学葛红花教授上海电力学院曹忠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吴江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张浩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吴开明教授武汉科技大学王君教授东北大学朱群志教授上海电力学院韩静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金学松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杜伯学教授天津大学贾晓鸣教授河北联合大学符杨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尹韶辉教授湖南大学曾建民教授广西大学李东东教授上海电力学院焦四海教授宝钢研究中心张大全教授上海电力学院李运刚教授河北联合大学李山青教授宝钢研究中心张俊喜教授上海电力学院李永光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刘相华教授东北大学孙文磊教授新疆大学唐忠教授上海电力学院马少健教授广西大学蔺永诚教授中南大学王强教授济南大学徐群杰教授上海电力学院Prof. Carlos Cacere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Prof. Shahrum Abdullah, University Kebangsaan Malaysia, Malaysia Prof. Heinz-Gunter, Brokmeier, Technische Universitat Clausthal,Germany Prof. Zhengyi Jiang,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Prof. Y un-Hae Kim, Korea Maritime University, KoreaProf. Sagar Kamarthi,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USAProf. Christian Kloc,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Prof. George A. O'Dohert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USA.Prof. Tetsuro Majima, Osaka University, JapanProf. Y unfeng L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Prof. Jimmy C. Y u, The Chines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rof. AKM Nurul Amin, 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Dr. Chunsheng Lu,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Dr. Dongbin Wei,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Prof. Geun Jo Han, Dong-A Univeristy, KoreaDr. Gui Wang,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Prof. Jong Kook Lee, Chosun University, KoreaProf. Ken-ichi Manabe,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JapanProf. Jeng-Haur Horng, National Formosa University, TaiwanProf. Jia-Horng Lin,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Prof. Indra Putra Almanar,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Prof. Kyung-Man Moon, Korea Maritime University, KoreaDr. Mark Fong, Hong Ko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Prof. P. S. Pa,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aiwanProf. Toshio Haga, Osak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Prof. Walid Mahmoud Shewakh, Beni Suef university, EgyptDr. Y uantong Gu,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rof. Y u-Shiang Wu, China Univerisity of Sci. and Tech., Taiwan Prof. Christian Kloc,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Prof. Jacques Noudem, CRISMA T laboratory, France徐群杰教授上海电力学院任建兴教授上海电力学院葛红花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唐忠教授上海电力学院符杨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岑可法院士浙江大学韩英铎院士清华大学孙世刚教授厦门大学杨勇平教授华北电力大学马紫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夏永姚教授复旦大学程浩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征文范围1、能源科学与技术(1)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2)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3)风能的开发与利用(4)核能源工程(5)储能技术(6)节能技术(7)氢能与燃料电池(8)能源材料(9)能源化学工程(10)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11)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12)节能照明产品与技术(13)绿色建材与节能建筑2、动力与热能工程(15)热能工程(16)动力机械及工程(17)流体机械及工程(18)暖通、空调与制冷(1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高电压与绝缘技术(21)电机与电器(22)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环境科学与工程(24)环境化学与生物学(25)环境保护材料(26)环境安全与健康(27)环境规划与评估(28)环境分析与监控(29)环境修复工程(30)污染防治工程(31)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32)给水排水工程(33)噪声与震动控制(34)清洁生产工艺(35)水文与水资源工程(36)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3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8)生态环境保护(39)森林培育与保护(40)植物保护(41)地理信息与遥感科学(42)国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4、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3)矿产普查与勘探(44)采矿工程(45)矿山机械工程(47) 油气田井开发工程(48) 石油化学工程(49) 冶金工程(50) 林业工程(51)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5、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52) 节能、环保、低碳理念(53) 城市与区域规划(54) 能源产业发展与管理(55)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56) 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6、 其他相关主题(57) 其他相关主题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投稿通过Email 提交;论文排版格式以及投稿方式详见网页说明。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学术导师的存在至关重要。

他们是学生们的指导者和榜样,不仅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发展,还在学术交流和创新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包括他们的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和指导经验。

导师一:李教授李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等。

他在电力系统优化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了多项科研项目的资助。

作为学术导师,李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以身作则,激励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

导师二:王教授王教授在自动化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自动化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和机器学习等。

他曾参与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并荣获多项学术奖励。

作为学术导师,王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最新的学术文献,培养对自动化领域的深刻理解。

此外,王教授还经常组织学术研讨会,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导师三:张教授张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涵盖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检测与诊断以及机器视觉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其他学者频繁引用。

作为学术导师,张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以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教授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导师四:陈教授陈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资深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和新能源系统等。

他在电机控制算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了多种高效的电机驱动技术,并获得了多项专利。

作为学术导师,陈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他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电气工程设计竞赛,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基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基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研究,高压直流输电及FACTS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杨启平
教授
学士
电自学院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EI收录。参加和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十余个。其中《大型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获电力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专业综合改革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型变压器类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获华东电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故障诊断、绝缘老化诊断、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朱武
副教授
博士
计信学院
机械电子
主要从事大功率超声应用、电能质量分析、电力电缆绝缘故障诊断、智能仪器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现任上海电子电器协会理事、上海电子电器协会仪器仪表专委会主任,2006年被聘为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的光荣称号,2006年获中国教育研究院第六届征文一等奖。成功研制出0.02%交流电流标准表、大功率超声朔焊机频率控制系统等高技术产品,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EI或ISTP收录,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7项。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
姓名
职称
学位
所在院系
专业
主要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
韦钢
教授
硕士பைடு நூலகம்
教务处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上海市第二届高校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力高等教育委员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计算、配电系统规划技术、输配电建设新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等。承担过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共2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共46篇(其中6篇EI收录),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主编出版高等学校教材4本(其中一本获上海市教材二等奖)。主讲过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8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按单位及姓氏字母顺序)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 炜 (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淡淑恒 (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符 杨 (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高 亮 (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顾丹珍 (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胡 荣 (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靳 希 (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李东东 (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梅柏杉 (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屈克庆 (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王鲁杨 (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启平 (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 秀 (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永健 (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程启明 (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韩文花 (10)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黄福珍 (10)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李志斌 (1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刘 刚 (1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吕学勤 (1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米 阳 (1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钱 虹 (1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徐耀良 (1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薛 阳 (13)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 平 (1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旭红 (1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叶建华 (14)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国伟 (1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韦 刚 (15)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家麟 (1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 浩 (16)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杜成刚 (1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姜益民 (17)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张 宇 (1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以龙 (18)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高幼年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耿新民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王 勇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唐 忠 (19)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杨俊杰 (20)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朱 武 (2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王淮生 (21)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朱凤林 (22)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施泉生 (2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按单位及姓氏字母顺序)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曹 炜曹炜,女,副教授,硕士,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系教师。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硕士。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教学和研究,专业知识广博扎实,研究经验丰富。

主讲本科和研究生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

近年来承担的研究项目主要在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的理论与实用方法、大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淡淑恒淡淑恒,女,博士,教授,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系教师。

1969年12月生,1988年考入西安交通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1995年获得西安交通交通大学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在西安交通交通大学电力工程(一类学科)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起在上海电力学院工作。

曾经独立主持的项目有:上海市青年基金项目:断路器不同操作情况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断路器的最佳开断速度研究;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大容量发电机出口用的爆炸式熔断器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限流器的机理研究。

另外还有企业的一些开发项目:高压分压器的研制;高压穿墙套管爬电规律研究及工艺改进研究。

连续多年指导多届法国ANSAM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称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电力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发表数十篇科技论文。

多篇被EI及ISTP检索。

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系统计算;智能电气设备研制;高电压技术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符 杨符杨,男,博士,教授,1968年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网规划与评估,电气设备状态监测,风力发电与并网技术。

现为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城市供用电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电子电器工程协会理事,“电力系统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

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EI、ISTP收录14篇、国内核心期刊11篇),主持或主要负责完成科研项目6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

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排名第一),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排名第一),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排名第一),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申请发明专利3项。

教学经验丰富,曾主讲过《电力系统分析》等多门本科与研究生专业课程,主编和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上海市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主要负责人,领衔的“电网规划与风力发电技术”的科研团队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高 亮高亮,男,教授,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力高等教育委员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应用技术工作,在该专业方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09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近3年主编出版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等电力专业教材4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近2年主持完成上海电力公司项目“电网继电保护整定原则的研究”、“风力发电并网运行分析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

全面负责并圆满完成上海市教委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工作,主持建成电力专业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现代城市电网综合仿真(动模)实验室”,并开始动模实验和研究工作。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顾丹珍顾丹珍,女,博士,副教授,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系教师。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力市场等的研究。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宝钢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阳城-淮阴500Kv 串补工程投运后暂态稳定的再研究,大型冲击负荷对江苏电网的影响等项目研究,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分析的广域建模和仿真理论与方法(项目号:50595412)-子课题: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分析的广域建模和仿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目前在研项目有:铜陵电厂电力市场竞价辅助决策系统, 万能达电厂电力市场竞价辅助决策系统等。

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等期刊和会议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胡 荣胡荣,女,副教授,1983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1983.8~1997.12.在中南电力设计院从事电气规划设计工作。

1998起在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共19项,其中:省部级4项,其他15项。

如: “节约型上海电网规划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上海市重点攻关计划项目; “城镇配电网规划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项目;“上海城市经济运行中电力安全问题研究”,上海经委“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配电网规划技术的研究”,上海教委发展基金项目;浙江舟山鲁家峙岛电网规划等。

申请专利2项。

近几年发表论文多篇,其中EI 收录院三八红旗手、优秀科技成果奖(应用类)、优秀主讲教师、优秀教师奖等。

2篇。

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电力学硕士统的应用;电力系优秀教材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电工技海电力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硕士行分析、风力发电与分布式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获“上海电力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电力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研究生生导师介绍——靳 希靳希,男,1947年生,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7年至1988年赴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电气工程系进修。

主要研究方向有: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在电力系统暂态与稳态计算; 电力市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等。

主讲课程有《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电工技术与电力工程》、《变电站自动化》、《电气主接线》以及《电力专业英语》等课程。

主编与合编“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2007年获上海市术与电力工程”等教材。

主持完成十多项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来自电力工业第一线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上学研究生生导师介绍——李东东李东东,男,博士,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规划运用等。

近年来,负责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欧能源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重大攻关计划、上海市重点攻关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上海市电力公司项目等10多项纵、横向课题。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EI 检索16篇,国外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10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各1项梅柏杉,男,教授。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2004年获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风力发电。

主要从事的教学与科研领域:高性能移动电站技术、电力牵引设备及控制技术、交流变频调速、特种电机、并网大型风力发电、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与相关大型企业有密切的合作联系。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特种车辆的直流牵引电机及传动控制系统设计、用于核电站应急系统的6MW应急柴油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制、用于6000米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发电系统和直流传动系统研制、600kW大型风力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制等等。

在研的科研项目主要有:级联双馈风力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的研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参数辨识和温度自适应技术研究;兆瓦级双馈风力发电机设计开发。

已建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实验室”,正在建设“风力发电与节能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有先进的研究开发软件和硬件设备,研究交流变频调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及大型风力发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介绍——屈克庆屈克庆,男,副教授,博士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

研究方向为PWM 整流与逆变、电机驱动,新能源开发与节能。

2004年获上海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后进入上海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出站在上海电力学院任教师。

曾担任2006年上海“国际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