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_价值及保护_阮仪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
阮仪三 邵 甬 林 林
提 要 江南水乡城镇是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特性和地方文化,是“天人合一”传统思想下塑造的理想居住环境,具有优秀
的历史文化和规划建筑艺术价值。江南六镇保存了完好的古镇风貌,是中国优秀的历史遗产。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发
展,使这些古镇在保护与旅游上取得了良性循环,但也面临着新的压力。
关键词 江南水乡城镇 价值 保护 旅游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2)01-0001-03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识码 B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近代专指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一带,即通常所说的苏(苏州)、嘉(嘉
兴)、湖(湖州)地区。
整个江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势平
坦,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由
于有长江、太湖、阳澄湖以及富春江等
密布的河湖水系,形成水网地区。
江南水乡城镇是在相同的自然环
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
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乡村和
城市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
间。在中国文化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其“小
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地域
文化现象。
1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
周庄、同里、直、南浔、乌镇、西塘
等是在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鼎盛的时
期(公元13~16世纪)发展成为具有经
济、居住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城镇。它
们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
淳朴,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
代表。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
1.1 植根于“水”环境中的江南水
乡城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
征。
江南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的
湖积平原,其中有许多零星的湖泊沼
泽。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水利和交通
的需求,人们在太湖下游陆续开凿许
多运河,形成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
十里一横塘的完整的以太湖为中心的
水网体系。特别是隋唐开挖的京杭大
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水网化的形成促进了农业和交通贸易
的发展,江南成为农业的高产地区和
经济中心。
江南水乡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条件,早在7000多年前,这一地区就
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到11世纪,这
里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当时
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宋王朝的南
迁(公元1127年),使江南成为全国的中
心,江南水乡城镇凭籍其发达的水网体
系所带来的交通优势成为该地区经济
与文化的活跃点。
水是江南水乡环境的母体,江南水
乡因水而生,因水

而发展。昆山的周庄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
须舟楫”(《贞丰拟乘》),周庄镇区位于
五个湖泊的中心地带,而镇北的白蚬江
又是连系苏、浙、皖、沪的三省一市通
衢,是来往船只避风和补充给养的良
港。同里镇区可谓“诸湖怀抱于外,一
镇包涵其中”(《同里志》)。直、南浔、
乌镇、西塘等古镇也是通过贯穿镇区的
“上”字型、“十”字型或星型的市河沟通
太湖、运河、长江甚至大海。因此,在以
舟楫为重要交通工具的代里,商业便随
着交通的方便得到发展,四乡的物资到
这些地方集散,使得这里人丁兴旺、商
贾四集,形成了繁荣的街市。古镇区被
河道分割,由几十座风格各异的石桥连
为一体,镇区内传统建筑鳞次栉比,街
巷逶迤,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江
南水乡古镇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
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征。(图5)
1.2 多种文化的事例形成江南水
乡城镇亦雅亦俗的独特地方文化。
公元前11世纪,吴国建立,其疆域
范围覆盖江南水乡大部分地区。2500
年前,吴国在直地方建造离宫,直
开始发端。吴国戌兵备越,设立乌戌为
吴疆越界,乌镇从而源起。吴国兴修水
利凿流经过西塘,形成西塘雏形,有吴
根越角之称,是吴越相争边界。随着吴
国的建立,中原文化传播与渗透到江南
地区,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加速了长
江下游地区的早期文化的发展,逐步形
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吴
文化。江南水乡地区位于吴文化的中
心。吴文化体系中具有突出特点的发
达的稻作文化、科技文化、手工艺文化、
园林文化成为江南水乡地区文化的基
础。
宋王朝的南迁(公元1127年),带动
了江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成熟,
江南水乡城镇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
发达的经济支撑起兴盛的文化,钟
灵毓秀的江南地区一直崇文重教,稻米
莲歌,耕桑读律,科名相继,吟咏成风,
甚至出现私人藏书文化。历代江南地
区鸿儒巨子层出不穷,尤以明清(公元
14~19世纪)为最。如同里古镇诞生中
国古典园林设计原理《园冶》的作者造
园家计成,乌镇则是中国著名学家茅盾
的故里。
另外,江南水乡城镇良好的文化
氛围、富裕安定的生活环境、旖旎的水
乡风光,历来就吸引了文人名士的寓
居、游访甚至授业。吟诵江南水乡风
光的名篇佳作构成中国文学的重要的
部分。
20世纪时,江南地区受到西方文明
的影响,在南浔创办了浔溪公学(1901
年)、浔溪女校(1906年)和中国体操学
校(1908年),在同里创办的同川小学
(1902年)和丽则女校(1906年),开创了
中国现代教育的先河。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1期总第1

37期1 江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
人文因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生活
文化。人们的衣、食、住、行具有浓郁的
水乡特色。水乡妇女“包头巾、束腰兜、
绣花鞋”,年终岁时有“摇灯船”、“烧田
蚕”、“鱼戏”等民俗活动,春节吃年糕、
元宵吃汤团、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以及日常以水产、蔬菜为主
的饮食特色,和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
生活和交通方式等都是非常具有水乡
独特的风情。
1.3 经济作用表现突出的社会形
态,反映了江南水乡城镇在中国发展史
上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江南水乡湖泊纵横,为农桑渔牧业
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因而在
隋唐(公元7~10世纪)乃至更早便成
为当时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农家在
耕种的同时还兼养蚕和纺织。由于蚕
桑和棉作的经营比稻作经营收益多,因
此,进入15世纪以后江南地区的棉作
经济与蚕桑经济,包括与之配套的家庭
手工业,以及其他经济作物栽培与加工
的商品化经营,日益明显地压倒了传统
的耕作经济,使得在江南水乡涌现了大
量市镇。同时由于江南地区水网密布,
交通便利,大量中小城镇由密如蛛网的
河流水道相互贯通,形成平均距离约为
1km左右的水乡经济市场网络体系。
这些市镇各有分工,互补有无,从而改
变了传统的零散分布的市场格局。如
周庄、同里以大米和粮油为主,而南浔、
乌镇等是以蚕丝为主的经济结构。在
古镇内,出现了由小商品生产者转化为
酱家和雇佣劳动者的现象,出现了资本
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加速了江南地区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江南水乡地
区重要的社会特征,在中国经济史上具
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经济作用的突出,江南水乡城
镇的社会形态不同于封建统治的中国
其它城镇。江南水乡城镇以消费性为
其主要特征,古镇内有地主官僚、商人、
士大夫、平民(小手工业主、手工艺人)
和农民。水乡居民崇尚自然、与世无
争,经营着一种安逸、舒适、精致的生活
氛围。同时,重商思想的兴起,使江南
地区亦农亦贾,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里
长期“工商皆末”的思想意识。商人在
城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还出现了以商
养文,以商助教的状况。形成中国历史
上独特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城镇形态上则不是中国传统的
规则整齐、讲究对称等布局,而是顺应
河道,适应市场的发展,表现出独特的
风格。
1.4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规划
思想与经济规律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中
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
居住环境,在中国规划与建筑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江南水乡城镇因水成街,因水成
市,因水成镇,经济的因素使江南水乡
城镇的平面布局与其主要流通渠道
———河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因为
河道形态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特征:由单道河流形成带形城镇;由
“十”字型、“上”字型河流形成星形城
镇,如南浔镇、直镇、乌镇;由“井”字
型河流形成方形城镇,如周庄镇;由网
状或枝状河流形成团形城镇,如同里
镇、西塘镇。
江南水乡城镇内,水街相依,水巷
和街巷是江南水乡城镇整个空间系统
的骨架,是人们组织生活、交通的主要
脉络。水巷既是作为水上交通的要道,
是城镇与四邻农村、城市联系的纽带,
是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们日常
生活中洗衣、洗菜、洗物、聚集、交流的
主要场所。街市则是江南水乡富庶和
繁盛的表现,在主要街市两侧,商店毗
邻,货物满目,人流来往,很是繁华。由
于是步行的交通体系,因而街市的尺度
便显得狭窄而随意,更兼两侧的店铺常
常将活动领域扩展到街道上,使整个街
市热闹祥和。水路与陆路决定舟行与
步行两种交通方式,互不干扰,而这两
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便是桥梁与河埠
以及因之而产生的桥头广场与河埠广
场。这些节点往往因地处水陆交叉处,
是货物集散交易的地方,因而往往也是
人们活动密度最高的地方而成为水乡
城镇中最为活跃的场所。
江南水乡城镇建筑布局和风格则
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经济
作用的完美结合:布局随意精练,造型
轻巧简洁,色彩淡雅宜人,轮廓柔和优
美。在经济因素作用下,建筑尽量占
据沿河沿街面,并形成了“下店上宅”、
“前店后宅”、“前店后坊”的集商业、居
住、生产为一体的建筑形式。但是建
筑一般尺度不高,天井、长窗形成了室
内室外空间相通,建筑刻意亲水,前街
后河,临水构屋,有水墙门、水埠头、
水廊棚、水阁、水榭楼台,甚至水巷穿
宅而过,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
环境。
与中国其他地域的城镇相比,江南
水乡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更多地受到了
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在其独特的地理环
境中创造了以“水”为中心的独特的生
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水乡先
民勤劳智慧的美德,在中国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在江南水乡市镇网络中,13~19世
纪盛极一时的古镇为数众多,由于中国
1980年代以来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多古镇由于区位条件的变化,陆路交
通的开辟,现代工业的发展,高楼大厦
的兴建,废弃了原有的水网河流和传统
建筑,水乡古镇风貌不复存在。苏州市
附近的周庄、同里、直,湖州市附近的
南浔,嘉兴市附近的乌镇

和西塘等古镇
都是由于陆路交通不方便,和由于在
1980年代中期及时地进行了合理和科
学的城镇规划,保护了古镇,开辟了新
区,得以完整地保存了原汁原味的水乡
风貌,也为人类保留了非常珍贵的历史
遗产。
2江南水乡城镇的价值
江南水乡城镇是具有独特格局风
貌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类聚居地。它
们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
的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周庄、同里、
直、南浔、乌镇、西塘等古镇为江南水
乡城镇的典型例证。
2.1 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江南水乡从9世纪以来无论在经
济和文化上都处在全国的前列。同时
又因为少战乱、罕荒灾而在整个发展史
中呈现比较完整的连续性。江南水乡
城镇最直接地反映出这一地区各个历
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
和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
状况以及该地区的传统哲学思想、道德
伦理观念等深层次文化内涵,因而它是
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和物
化写照。为研究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
2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1期总第137期重要的史料依据,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
价值。
2.2 优秀的规划与建筑艺术价
值。
江南水乡城镇中所体现的人与环
境的高度和谐、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经
济的观念、家庭的观念、人的心理与居
住的空间层次的契合等,都是人们在不
断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协
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并达到
了非常高的水平,在中国城镇规划和建
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2.3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很
高的地位和作用。
江南水乡城镇在13世纪以后成为
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在经
济封闭的封建体制中出现了自由灵活
的市镇网络和经济体系,对中国近代经
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
江南水乡城镇的建设和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2.4 保存完好的城镇的风貌是地
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部分。
周庄、同里等古镇虽然历经千年,
仍然保存了完好的市镇格局和传统风
貌。古镇内分别保留有大量建造于公
元15~20世纪初的传统建筑和古街、
古巷、石驳岸、石河埠、石拱桥、石栏杆
等。古镇中民风淳朴,依然保持着富有
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岁时习俗,在独特的
水乡风情中透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
情的人性关怀。充分体现了自然、艺术
和哲学的完美结合。因此,保护以周
庄、同里、直、南浔、乌镇、西塘为代表
的江南水乡城镇对保护好江南水乡地
域文化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
重要的意义。江南水乡城镇作为

展示
中国文化的又一典型实例在世界上越
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3江南水乡城镇的保护及实效
从1982年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
学院对江南水乡城镇进行了长期广泛
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古镇作了科学详细
的实测、记录和规划,整理出版了以周
庄、同里、直、南浔、乌镇、西塘为主要
内容的《中国江南水乡》、《江南古镇》等
著作。同时,陆续逐个编制了古镇保护
规划。规划在当时高速城市化的浪潮
中,明确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
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从而
使现代化的建设避开了古镇,为能完好
地保留古镇风貌创造了条件。
1997年以来周庄、同里、直、南
浔、乌镇、西塘古镇分别进行了新的保
护与整治规划,对古镇区内的各级文
物点的保护、古镇区各级保护范围的
划定、古镇风貌的保护、古镇空间格局
的保护、古镇区建筑高度的控制、古镇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统经济的发展等
都作更进一步的详细科学的规划。
际此以后,从周庄开始这些古镇陆
续按保护规划进行了合理的建设,既保
护了完整的古镇风貌,也发展了经济,
并逐步开发了旅游事业,使这些不为人
知的水乡古镇成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地。
周庄、同里、直古镇于1995年被
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南浔、乌
镇古镇于199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历史
文化名镇,西塘镇于2000年被公布为
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古镇的
历史建筑和景点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9处,市
县级49处,同里古镇的私家园林退思
园已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在对古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整治
时,坚持科学的修缮原则。对文物保护
单位,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的保护原
则进行修缮;对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严
格遵循“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同时,将
私有房屋的修理也纳入政府统一计划
和管理,并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和资金补贴。
各个古镇在加强传统建筑环境的
保护的同时,投入大量的研究和资金用
来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居民生活环
境的改善。重点对古镇的水系进行清
浚和净化,以改善水质,周庄古镇2000
年投资3600万元进行了污水处理和河
水净化工程。建立完善的古镇消防体
系,消除火灾隐患;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并且将架空
线路埋入地下,使居民的生活条件真正
得到改善,同时也保证了历史环境的协
调。这些工作使古镇切实地符合了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4保护、旅游与压力
江南水乡六镇认真的保护了完整
的古镇风貌,纯朴无瑕的乡间景色,没

有矫揉造作,原真的历史风光,没有虚
假伪作。经过整治已不是过去的破败
脏乱,而是质朴整洁,富有古意而又清
新,人们可以去这里寻觅到过去的岁月
记痕,可以找到梦中的家园。随着全国
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从周庄
开始,6个古镇陆续的成为旅游的热点,
远近的旅客纷纷沓来,特别是双休日和
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如2001年五一
的7天假期,周庄古镇接待游客达20
万人次,乌镇古镇达16万人次。旅游
业的开展,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古镇取
得了实效,古镇居民得到了实惠,生活
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周庄古镇
面积40hm2,人口3000人,2000年旅游
收入4.5亿元。
这些古镇把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
来继续做好保护工作和逐步改善古镇
的居住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辅相
成,进入了发展的良性循环。6个古镇
都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和旅游管理的机
构,制定了保护法规条例,以保证古镇
的历史风貌能健康的延续和继承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江南水乡城镇也面
临着新的压力和问题。这些压力主要
有:古镇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古
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已不能适应
现代生活的要求,古镇居民自发的建筑
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
响了原来传统风貌的延续。古镇外虽
然规定了相当面积的缓冲区,但是新区
建设的迅速发展,威胁着传统江南田园
风光的外部环境。而目前最大的压力
是游客流量的迅速增加,大量外来人口
的进入,部分传统民居变成旅游商业用
房,古镇人口的逐步外迁,使古镇原有
的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
面对这些压力,有赖于地方政府继
续控制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也是我
国科技人员要进行细微深入的研究,寻
找应对的办法,以减缓这些压力的加重
和取得新的平衡。
江南古镇作为一个共同地域的历
史文化遗存,已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
产,并于2001年正式列入预备清单。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1期总第137期3 城市政策研究思想模式的转型
童 明
提 要 我国近20多年来的社会整体结构的转型,对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也使城市研究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
战。这需要我们一方面立足于对原有研究体系的反思,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方向,以适应现实的要求。而在这方
面,深刻的思想转型是最为必要的。
关键词 转型 城市研究 政策思想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2)01-0004-05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识码 A
现正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要求,提高各方面的水平,使这些祖国
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永远放出光华。
2002-01
参考文献
①江南水乡城镇编辑委员会,世界

遗产江南
水乡城镇:周庄、同里、直、南浔、乌镇、
西塘申报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
家文物局,2001
②阮仪三,邵甬,江南古镇.上海画报社,
1998
③阮仪三,邵甬,精益求精、返璞归真:周庄
古镇保护规划.城市规划,1999[7]
作者简介: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教授,博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研究中心主任
林 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硕士生
邵 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博士生
1整体社会结构与环境的转型
1970年代以来,尤其是全球冷战状态结束之后,世
界各国的政府部门都陆续开始了治道
变革的进程。随着两大阵营对立状态
的缓解,许多国家政策不再单纯地以强
调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为取向标准,而以
更加务实、求效的方式来寻求各自的发
展,并在过去的20多年中,使全球的整
体发展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总体而言,这一变革包括多方面的
转变①:①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主要体现
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在政府事务中引
入内部市场机制等;②政府行为的法治
化:主要体现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解
除过分的政府管制,从人治走向法治的
进程;③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主要表现
在政府行政日益公开化、提高政府公共
政策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性等;④政府权
力的多中心化:主要表现在政府体制改
革、提高地方自治水平、还权于社群等。
这一变革进程不仅发生在欧美等
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前计划经济国家
和欠发达国家表现得更为明显。世界
各国的变革进程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
但其大致的趋势基本相同,相互影响的
力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一进程中,各
国有各自的风格,但方向比较一致,并
且大多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社会组织结构的整体转型,在促进
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各地
区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带来了深刻
的影响。一般来说,这些影响体现于:
①在强调效率因素的前提下,社会经济
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全球城市化水平
加快提速;作为集约化生产单元的城
市,在人类社会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
作用。②广泛的市场联系,全球经济的
整体化,促进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导致
许多城市的地位与作用都发生很大变
化。城市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呈现出
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特征。③由
于城市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
响越来越显著,并且成为城市之间相互
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地区的城市
建设普遍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无论在
结构还是形式上也都正在发生着深刻
的历史转变。城市建设也由以往的政
府部门

中央指令性模式向多极参与模
式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介入
城市建设,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使我国许多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进行着规模扩张和城市更新;经济杠杆
的作用使城市土地利用从以往单纯的
政府划拨变为以级差地租为调控方式;
土地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
上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提高
了土地使用效率,优化了城市布局结
构。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以往体制中未
曾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使得城
市规划与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
多元决策者的介入,政府原有的直接控
制作用明显削弱,各地城市建设出现不
同程度的失控,各种利益集团往往只从
自身角度出发,在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
最大经济效益,而置社会整体利益不
顾,导致城市开发强度过大,公利事业
无人问津,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建设质
量不高。
毫无疑问,政府的干预在城市发展
的转型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城市发
展的状况与城市政策的选择有着密切
的关联。如何运用恰当的政策手段,来
调节城市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在城市研
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新的历史
阶段中的外部整体环境,面对日趋复杂
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政府部门在社会事
务中的角色作用、以及手段方法上面临
着重大的变革,城市政策研究也面临着
新的挑战,特别是思想基础的深层次的
4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1期总第137期Urban Planning Forum Series No.137,No.1,2002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Values and the Preservation Planning
of the Towns in Jiangnan Water Region(By RUAN
Yisan,SHAO Yong,LIN Lin)
Jiangnan water region has been the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under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y,with the exquisite land-
scape,lifestyle,culture,and preeminenthistoric culture and ar-
chitecture artvalue.The sixtownsintroduced inthispaperare
the outstanding historic heritageswith well preserved old town
scenes.The preserve planning have promoted both the preser-
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Jiangnan Water Town,value,heritage,preserva-
tion,tourism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Basement of the Urban Policy
Study(By TONG Ming)
Most of the changes have happened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coming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ep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a,which make the urban study
facing new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ing.Planners should
make deep reflection on the previous system,and adopt the
thought base to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transformation,urban study,policy basement
The Characters of Informational Cities—Recommendation
on urban planning in informational society of China(By
SUN Shijie,WU Mingwei)
This paperdiscussesthe charactersofurbanstructure,urbane-
conomy,urban space and urban cu

lture in informational cities.
And then gives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on urban planning in
informational society of China.
Key words:informational city,character,urban planning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on City and Town Group Orga-
nization(By WANG Ning,SHAO Bo,CHEN Yong,HU
Qinggang)
Based on analyzing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f city and town
group organization and characters in China and basic theories
of urban area organiz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cheme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of the buildup of city and towngroup
in the Wen-Tai area.
Key words:city and town group,urban area,continuous ur-
ban area,the Wen-Tai area
An Analysi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nd
Regional Advanta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By SHI
Yishao,ZHANG Hongwu)
Firstly,the criteria system for appraising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s proposed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15
cities inthe Yangtze RiverDelta isobtained by applyingquan-
titative method and model 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
sis).Then the new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is
area is analyzed,Finally,the major countermeasures for bring-
ing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into full play and raising the com-
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entirety are suggested.
Key words: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regional
advantages,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Impact of the Grand Coast Freeway on Shanghai's E-
conomic Development(By PAN Haixiao,LIU Bing,YANG
Tiaoyun,HUANG Jiawei)
The grand coast freeway links the three major coast economic
zones(Bohai Bay,Yangtse RiverDelta and Pearl RiverDelta)
in our country,meanwhile Shanghai section is the west part of
freeway ring of Shanghai.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way will
obviously expand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Shanghai,pro-
moting realization of Shanghai to be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e-
conomy,finance,trade and shipping center expected by the
State Council.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is freeway
on Shanghai in detail.
Key words:the Grand Coast Freeway,three major coast eco-
nomic zones,economic development,Shanghai
Hangzhou Gulf Great Bridge and Ningbo City Develop-
ment(By HU Gang,YAO Shimou)
Hangzhou gulf great bridge is about to construct.This paper
analyses its influence on Ningbo city,from the aspects of im-
proving city status,becoming industry base of Shanghai,and
changing urban space structure and beginning to use the Yong
River.
Key words:HangzhouGulfGreatBridge,urbandevelopment,
space structure,Ningbo City
Urban flows in the HuNingHang Urban Compact District
(By ZHU Yingming,YU Nianwen)
Urban flow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ird industry,i.e.third
industry hold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role of linkages of urban
compact distric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flows in the
HuNingHangUrbanCompactDistrict.The directionof intensi-
fying urbanflowsofthisregionisthatShanghai should improve
its comprehensive service capacities,itismore imminentto in-
tensify overall strength forNan

jing,Hangzhou and Ningbo,and
Wuxi,Changzhou and Suzhou should vigorously increase over-
all strength along with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service
capacities.
Key words:urban flows,intensity of urban flows,HuNing-
Hang urban compact district
On the Criminal Charges in the Urban Planning Legisla-
tion(By Zhao Min and Li Xua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neglecting on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urban planning practice and law in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of creating the criminal respon-
sibility inChina'surbanplanninglegislationbasedonthe con-
cepts of crime and penalty,aswell as the practical needs.
Key words:UrbanPlanningLegislation,criminal responsibili-
ty
What Can Planners Do Facing the Terrorist Attack?(By
ZHANG Tingwei)
Terrorist attackedNewYorkandWashingtononSeptember11,
2001.American planners and architectures are sharing the
pain of victims and contributing their expertise in reconstruct-
ing better cities and communities.
Key words:terrorist,USA,urban planning
Analysis of Urban Public Spaces Based on Public Sector
Economics(By WANG Ling,WANG Weiqia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ublic Sector Economics,this paper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1期总第137期79 s:f犷气,咬石军下次J线浦洲
缨目碧'},昼卿c}a,-
一 ..~
爵督鲡啊薰醚
翌镰彗歼羚易
目旅
叠触辑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