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酸碱理论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中级无机化学课件)

第一章  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中级无机化学课件)

质为碱
H2O中
非质子溶剂
指出:溶剂中增加的阴阳离子,可以是由溶质本身离 解产生,也可由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而产生。 P.20
溶剂体系理论
评价:
优点:溶 剂可以不 涉及质子 包含了水离子理论、质子理论 缺点:只适于能发生自电离 溶剂体系
定义:
Lewis G N 美国物理化学家
酸碱反应实质: A + : B → A : B
拉平效应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区分范围常用溶剂的分辨宽度酸碱区分窗窗的宽度正比于溶剂的自电离常数若两种酸或两种碱组成混合物只要它们有一种落在这些范围之中就可把它们区分开
第一章 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
[基本要求]
1、掌握现代酸碱理论的要点及运用范围;
2、掌握软硬酸碱规则及其应用;
3、熟悉有代表性的非水溶剂(液氨体系、硫 酸体系及超酸等)的特征及其典型的酸碱反 应。
2、键的强度
3、酸根的X-稳定性
1、气态二元氢化物
HnX(g) D Hn-1X(g)+H(g)
△rHmθ
Hn-1X-(g) + H+(g) -EA Ip Hn-1X(g) + H(g)
△rHmθ =D+Ip-EA
Ip:相同
△rHmθ =D-EA
△rHmθ = D
- EA
△rHmθ = D - EA
2、二元氢化物溶液 P.35
+
离解焓 结论:
与气态变化规律相同
3、二元氢化物的取代产物
① HARn H+ + ARn-*
诱导效应
② ARn-*
①仅仅是氢质子 脱去,与A上电子 云密度有关
ARn-
R电负性比A大 (R是一个吸电子基团) R电负性比A小 (R是一个斥电子基团)

路易斯酸碱理论电子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电子论
1s轨道
2p轨道
P轨道为哑铃形,有方向性,沿x、y、z三个方 向伸展,三个轨道能量相同。
+
_
+
_
Px轨道
Py轨道
Pz轨道
注:轨道图中的 “ + “ “ - “表示波位相
电子排布规律
►保里不相容原理 两个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必 须自旋方向相反。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首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当此种轨道填满后,才依次占据能量较高的 轨道。
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产生正、负离子,二者 相互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 ~
凯库勒式
和 路易斯式
H HC
H
H
C
H
H
HH HC C H
HH
路易斯的“八隅学说”:除氦仅有两个价电子外,其他 惰性气体在价电子层中均为八个电子(八隅体)。绝 大多数其他元素之间键合成分子,也是达到外层电子 满足八隅体电子结构。
现代共价键理论包括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三)原子轨道(用波函数Ψ表示)
三、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
► (一)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 荷兰化学家范霍夫和法国化学家勒贝尔分别独立提 出。现用X射线衍射法验证。
甲 烷 正 四 面 体 结 构
►(二)共价键
在原子间通过共用一对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称为~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特点是形成 共价键的一对电子由一个原子提供。
►离子键
CH
C + H +338.9kJ mol-1
甲烷分子中C—H键的键能则为上述四个C—H键离解能 的平均值(415.3kJ•mol-1)。
(四)键的极性和极化性
► 非极性键:两个相同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成键 电子云对称地分布在两个原子核之间,正电荷中心和 负电荷中心重合,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称为~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
Lewis酸、碱理论——广义酸碱 例: 试判断下列物种,哪些是Lewis酸?哪些是Lewis碱?哪些是酸碱加合物?
Me3N,HCN,(C2H5)2O,CH3CH2+ Lewis酸:CH3CH2+ Lewis碱:Me3N, (C2H5)2O 酸碱加合物:HCN
3.1.4 酸碱的氧化物-离子理论
定义:氧离子的接受体称为酸,氧离子的给予体称为碱
同期:鲁克斯提出氧化物-离子理论。酸是氧离子的接受体,碱是氧离子的 给予体
3.1.2 酸碱的溶剂理论
E.C.Franklin于20世纪初发现,溶解在液氨中的铵盐如NH4Cl和金属氨基化合 物如NaNH2分别呈酸性和碱性,其后经多人对某些其他非水溶剂的溶液作类 似的研究,逐渐形成了酸碱的溶剂理论。这个理论把酸碱的概念推广到了某
SO2++ SO32-
NO++ NO3H3SO4++HSO4H2F++ FBrF2++BrF42COCl++2Cl-
POCl2++ POCl4IF4++ IF6-
例如,KF在液态BrF3中是碱,因为它与溶剂发生如下反应,增加了体系 中阴离于浓度
KF+BrF3(l)
K++BrF4-
而SbF5在液态BrF3中却表现为酸,因为它与溶剂反应生成了BrF2+,增加了 体系中阳离子浓度
3.1.3 酸碱的电子理论
碱是给出电子对的物质,酸是接受电子对的物质。这样的酸、碱常称为Lewis 酸、Lewis碱。按照该理论,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必须具有可以接受电子对 的空轨道,而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必须具有未共享的孤对电子。酸碱反应 不再是质子的转移,而是电子对的转移,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酸碱加合反应 生成酸碱加合物 在Lswis酸碱电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既无对溶剂品种的限制,也适用于无溶 剂的体系

理学chapter酸碱理论

理学chapter酸碱理论

3.2 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碳负离子是有机反应的一种中间体。C-H键电离后产生的碳负 离子,可以有很强亲核性(由弱的碳氢酸产生),也可能亲核 性较弱,这与碳负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 结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H2SO4 + H2O
HCl + C2H5OH H3O + OH
CH3COOH + (C2H5)3N (C6H5)3CH + NH2
H3O + HSO4
C2H5OH2 + Cl H2O + H2O
CH3COO + (C2H5)3NH (C6H5)3C + NH3
酸(HA)在水溶液中达成电离平衡后,质子的浓度是可以测定 的,因此质子酸的强度是可以测定的。
pKa = 5.1
Me O
N O Me
pKa 8.25
O
OH
N
Me OH
O
7.22 Me
杂化状态即轨道的s成分:
脂肪胺、吡啶和腈分子中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分别处在sp3、 sp2、sp 轨道中。s成分越多,碱性越小;这是因为s成分越多, 轨道离核越近,受核束缚越强,相 溶剂对酸碱性的 影响很大。
但酸性很强的酸在水中几乎都是完全电离的。因此强酸在水中 就不能分辨其强度。可以看成是因为水的碱性太强了,起到了 所谓的“拉平效应” 。解决的办法是在碱性小的溶剂中测定。
相似的,酸性太小的酸(pKa<16)在水中也不能测,因为水电离出 的氢离子的浓度就比欲测弱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还要大,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碱性更强的溶剂中测定。例如,在甲醇中可 以测定pKa = 14~20之间的酸的强度,在DMSO中可以测定 pKa=13~18之间的酸的强度,在环己胺中可以测定pKa=18~3 2 之间的酸的强度。 碱的强度 : 碱的强度可以用它的Kb来表示,但文献中多用它的共轭酸的pKa 来表示。质子酸电离出一个质子后就变成相应的共轭碱,而碱 结合一个质子后就变成其共轭酸。碱性越大,结合一个质子后 就越不容易电离---这就是弱酸,因此,碱的强度可以用它相应 的共轭酸的pKa来表示, pKa越大,酸性越小,碱性越强。

第一章-酸碱理论

第一章-酸碱理论

NH3是碱,接受质子后转变为它的共轭酸NH4+。
2021强/5/18酸放出的质子,转化为较弱的共轭碱。
7
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还可 以把电离理论中的电离作用、中和作用及水解作用, 统统包括在酸碱反应的范围之内,都是可以看作是 质子传递的酸碱中和反应。
(1)电离作用: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的观点,电离作用就是水与 分子酸碱的质子传递反应。
NH4+ + OH- H2O + NH3
酸12021/5/18
碱2
酸2 碱1
11
酸碱理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 的含义和酸碱反应的范围,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发 生的局限性,解决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 应,并把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系统地归纳为质子 传递的酸碱反应。
这样,加深了人们对于酸碱和酸碱反应的认识。 关于酸碱的定量标度问题,酸碱质子理论亦能象电离 理论一样,应用平衡常数来定量地衡量在某溶剂中酸 或碱的强度,这就使酸碱质子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所以2021必/5/18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1应2 。
酸碱理论
三、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凡是可以给出
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因此,酸又是电子对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给予体。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配位键(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
有机化合物如乙醇CH3CH2OH可看作是(酸)和 OH-碱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酸碱配合物C2H5←OH
酸碱电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摆脱了体系必须具 有某种离子或元素也不受溶剂的限制,以电子的给出 和接受来说明酸碱的反应,故它更能体现物质的本质 属性,较前面几个酸碱理论更为全面和广泛。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 log[B1H+]/[B1]
假如弱碱B1和B2具有相同电荷及类似结构, 那么:
B1/B1H+
pKa1
B2/B2H+ 0 - log[B2H+]/[B2]
= log[B1H+]/[B1]
logB1H+B2/B1B2H+
- pKa2
Hammett提出,在一个强酸性水溶液中, 尽管不同碱及其共轭酸是不同的,活度系数 项aH+B1/B1H+只是一个与介质酸度有关的参 数,对一系列结构类似的弱碱B,其值基本 不变。鉴此定义:
CH3I + Br-
Ph3C+ + H2O Dehydration CH3COO- + H2O Reaction
Acid-Base
Brö nsted酸的酸度测定
HA + H2O Ka = Ka A- + H3O+ [A-][H3O+] [HA][H2O]
• 质子能与多分子水作用,与第一分子水作用的 溶剂化能为165 kcal/mol;第二分子为36 kcal/mol,直至第八分子水。
Franklin 溶剂论
• 凡能电离产生与溶剂相同的正离子(SH2+) 的物质为酸;能电离产生与溶剂相同的 负离子(S-)的物质为碱;酸与碱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中性溶剂分子(SH)。 • 溶剂论扩大了酸碱概念范围,但缺陷是 仍把酸碱的概念范围限制在溶剂内,未 能从物质的内在酸碱性质进行说明。该 理论影响不如离子论。
B ho = BH+
a+
H
[BH+] = Ka [B]
Ho = - logho = - logKa[BH+]/[B] = pKa + log[B]/[BH+]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概述

同样,碱在水溶液中接受质子,也必须有溶剂水分
子参加。如:氨的离解:
半反应1 NH3 + H+ = NH4+
+) 半反应2 H2O = H+ + OH-
NH3 + H2O = OH- + NH4+
碱1
酸2
碱2 酸1
传统称之为“盐的水解”的反应,也是酸碱反应。 如:NH4Cl、NaAc的水解反应:
NH4+ + H2O === H3O+ + NH3 Ac- + H2O === OH- + HAc
盐:酸碱反应的产物
如:H2SO4→2H++SO42-, HNO3→H++NO3所以硫酸与硝酸都是酸; 又如: NaOH→Na++OH-,Ca(OH)2 →Ca2++2OH所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
3
意义:首次对酸碱赋予了科学的定义
局限性: ⑴、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 ⑵、不能解释有的物质( NH3)不含OH-,却
(1)在较稀的弱电解质或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
总浓度很低,离子间力很小,接近于1,可认为a = c。
(2)在一般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很高,
离子间力较大,就小于1,因此活度就小于浓度。
在这种情况下,严格地讲,各种平衡常数的计算就 不能用离子的浓度,而应用活度 。
(3)中性分子活度系数近似等于1。
H2O HOH
在水溶液中,酸:凡是能够产生H+的为酸, HCl 碱:凡是能够产生OH-的为碱。NaOH
5
又如:液态氨,NH3为溶剂,氨自身电离为: 2NH3 → NH4+ + NH2-
在液氨中,凡能离解出NH4+的物质为酸。 NH4Cl 凡能离解出NH2-的物质为碱。 NaNH2 酸碱反应为:NH4++NH2-→2NH3。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2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1、酸碱理论的发展
酸碱的概念的形成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时间,很多科学家都
提出过自己的理论,最终使得化学界对于酸碱的概念有了普遍的 更加深刻的认识。
11
酸碱溶剂理论
3、酸碱溶剂理论
Franklin 1905年提出:“凡在溶剂中产生(或通过反 应生成)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称作酸;该溶剂的特征
阴离子的溶质称作碱;酸碱反应即溶剂特征阳离子与阴离子
化合而生成溶剂分子。”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2
酸碱溶剂理论
•溶剂自身电离

HCl

NaOH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9
酸碱质子理论
5、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onsted)和英国
化学家劳瑞(T.M.Lowry)同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既适用于水溶液系统,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系统和气体状态,且可定量处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0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1
酸碱正负理论
6、酸碱正负理论
苏联化学家乌萨维奇1939年提出:“能放出阳离子或结 合阴离子(电子)的物质为酸;能放出阴离子(电子)或结 合阳离子的物质为碱。 • 酸 + 碱 盐 • SO3 Na2O Na2+SO42SO3 结合O2- • Fe(CN)2 KCN K4+[Fe(CN)6]4- Fe(CN)2 结合CN• Cl2 K K+ClCl2结合一个电子 • SnCl4 Zn Zn2+[SnCl4]2SnCl4 结合2 个电子

生理学课件酸碱平衡

生理学课件酸碱平衡

肺部疾病对酸碱平衡影响
1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患者由于气道受阻和肺泡弹性降低,导致 肺泡通气量减少,CO2排出受阻,容易引发呼吸 性酸中毒。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气道痉挛导致通气障碍, CO2排出减少,同样可能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3
肺水肿
肺水肿时,肺泡内液体增多,影响肺泡通气量, 使CO2排出减少,可能导致酸碱失衡。
感谢观看
生理意义
磷酸盐缓冲系统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均存在,对于维 持细胞内外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缓冲系统
要点一
组成
主要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如白蛋白、 球蛋白等组成。
要点二
作用机制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可解离的酸性 或碱性基团,这些基团在不同pH值 下可发生解离或结合H+,从而起到 缓冲作用。当体内酸度增加时,蛋白 质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H+,当体 内碱度增加时,酸性基团则释放出 H+。
诊断与治疗原则和方法
诊断方法和步骤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 括症状、体征、既往病
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特别注意呼吸、心率
、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 的化验分析,了解酸碱
平衡状况。
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 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X线、CT等。
治疗原则和方法
代谢性碱中毒
原发性增多
由于细胞外液中HCO3-增加或H+丢 失导致,常见原因有胃液丧失过多、 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等。
继发性减少
临床表现
轻度代谢性碱中毒可无明显症状,重 症患者可出现躁动、兴奋、嗜睡、昏 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浅慢、 手足搐搦、腱反射亢进等。

无机化学-酸碱理论简介

无机化学-酸碱理论简介
② 电离产生OH的化合物叫碱(base)。
局限性: ① 并非只有含OH-的物质才有碱性(NaCO3,Na3PO4 );
② 将酸碱概念局限于水溶液,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 碱行为. 液氨中: NH4+ + NH2- = 2 NH3
(二)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质子理论定义
酸: 反应中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即质子给予体 (proton donor)
作 为 酸 的 H2O 分 子 给 出 质 子 生 成 它 的 共 轭 碱 (Conjugate base) OH–:
H2O
H+ + OH–
作 为 碱 的 NH3 分 子 接 受 质 子 生 成 它 的 共 轭 酸
(Conjugate acid) :
NH3 + H+
NH4
⑤ 酸给出质子的趋势越强,生成的共轭碱越弱,反之亦然; 碱接受质子的趋势越强,生成的共轭酸越弱, 反之亦然。
有密切的关系
7、酸碱质子理论的缺陷 局限于含质子的物质,及有质子转移的反应
(三)、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 1. 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的提出
质子理论无法解释:如 SnCl4、AlCl3等的酸碱性行为
2. 理论要点:
路易斯酸 (Lewis acid): 凡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原 子团、离子为酸(electron pair acceptor);
5.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过程
反应总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 碱的方向进行
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
6、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电离理论的主要区别
❖ 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 一在对质子的共轭关系上

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

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

)
/
c
]
第二步解离:
HCO3 H2O
H2CO3 OH
K
b2
(CO32
)
[ceq
(H2CO3) / c ][ceq (OH ceq (HCO3 ) / c
)
/
c
]
溶液中的 OH- 主要来自 CO的32 第一步解离。
多元弱碱的相对强弱就取决于 的K b相1 对大小,
越大,K多b元1 碱的碱性就越强。
在一元弱碱 A 溶液中,存在 A 与 H2O 之间 的质子转移反应:
A H2O
达到平衡时:
HA+ OH
Kb
(A)
[ceq (HA ) / c ][ceq (OH ) / c ceq (A) / c
]
一元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越大,它的碱性就
越强。
二、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
子传递:
H+
A1 B2
B1 A2
酸碱反应是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生成
较弱的碱和较弱的酸的过程:
较强酸 + 较强碱 = 较弱碱 + 较弱酸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解决了
非水溶液和气体间的酸碱反应。但是酸碱质子理
论把酸碱只限于质子的给予或接受,不能解释没
有质子传递的酸碱反应。
三、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认为: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 质就是酸;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就是碱。酸 碱反应的实质是碱提供电子对,与酸形成配位键 而生成酸碱配合物:
酸 + 碱 酸碱配合物
酸碱电子理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酸碱理 论。但酸碱电子理论对酸碱认识过于笼统,因而 不易掌握酸碱的特征,也使不同类型反应之间的 界限基本消除,最大的缺点是不易确定酸碱的相 对强度。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
0.948 1.32
电离平衡的计算 一元弱酸 弱酸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 弱酸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 , 始终存在 着分子与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 着分子与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 , 电离常数与电离度有 如以下数量关系? 为例, 如以下数量关系?以HAc为例,其电离方程式为: 为例 其电离方程式为:
正向进行,强酸完全电离。 正向进行,强酸完全电离。 H3O+ + Ac- 逆反应: 逆反应:中和反应 碱性: 碱性: Ac- > H2O
逆向进行,中和程度大,电离程度小(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逆向进行,中和程度大,电离程度小 部分电离 。 进行
2、中和反应与自偶电离 、 OH- + H3O+ 正反应: 正反应: 酸碱中和 酸 性: H3+O >> H2O H2O + H2O 逆反应: 逆反应:自偶电离 碱 性:OH- >> H2O
即共轭酸碱对的K 互成反比, 即共轭酸碱对的 aθ 、 Kbθ 互成反比 , 弱酸的 酸性越强(K 越大),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酸性越强 aθ越大 ,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Kbθ 越小)。 越小 。
注意: 注意:
K iθ
1、 Kaθ、 Kbθ是一种平衡常数 Kiθ值越小,电离程度愈 、 是一种平衡常数, 值越小, 电解质越弱。 小,电解质越弱。 2、 与所有的平衡常数一样,决定于体系的本质,与温 、 与所有的平衡常数一样,决定于体系的本质,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亦可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 、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亦可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 电离度 (α)。 。 HAc
(路易斯酸 +
常见的路易斯酸 1.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例如[Fe(H2O)6]3+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例如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 中的Fe 离子和Cu 离子。 和[Cu(NH3)4]2+中的 3+离子和 2+离子。 2.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 电子 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8电子 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 结构, 结构,仍可扩大其配位层以接纳更多的电子对 是个路易斯酸,可结合2个 。如 SiF4 是个路易斯酸,可结合 个F–的电子 对形成 [SiF6]2–。

第一节酸碱理论概述ppt课件

第一节酸碱理论概述ppt课件
意义:酸碱溶剂理论扩展了酸碱电离理论,扩大了酸 碱的范畴,可以在非水溶液中使用。
局限性:1、只适用于溶剂能离解成正、负离子的系统 2、不适用于不能离解的溶剂及无溶剂体系
❖三、酸碱质子理论
要点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önsted)与英国 化学家劳莱(T.M.Lorry) 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劳莱 路易斯
G.N.Lewies
佩尔松
Pearson
瑞典化学家 美国科学家 丹麦化学家 英国化学家
美国化学家 美国化学家
水中电离出 H+和OH-
电离出溶剂 正负离子 给出质子和 接受质子
接受和给出 电子对
将路易斯酸 碱分为软硬 交界酸碱
在以上的酸碱理论中,酸碱电离理论只 适用于水溶液;酸碱溶剂理论有较大的 局限性很少应用;酸碱质子理论既适用 于水溶液也适用于非水溶液;酸碱的电 子理论主要应用在配位化学与有机化学 中;软硬酸碱理论也只局限于配位化合 物的形成中。
四、酸碱的电子理论
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 (G.N.Lewis)提出了酸碱的电子理论。
要点: 酸—凡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 碱—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为碱。 如: H+为酸,OH-为碱,是因为:
H ++ OH- == H2O
氨为碱,因为NH3可以提供电子对。
H+ + NH3 == NH4+
例 :已知NH 3的Kb 1.8 10 5 , 计算NH 4的Ka
解:NH4+ 是 NH3的共轭酸,所以
K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w Kb
1.0 1014 1.8 105
5.6 1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表示。的形成并生成酸碱配合物。


酸碱配合物。
(电子对接受体) (电子对给予体)
H+
+
:OH-
H:OH
HCl +
BF3
+
Cu2+ +
:NH3 :F-
4 :NH3
[H←NH3] [F←BF3] [Cu(←NH3)4] 13
14
15
16
17
酸碱理论
由于在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因此路易斯酸、 碱的范围极其广泛,酸碱配合物无所不包。凡金属离 子都是酸,与金属离子结合的不管是阴离子或中性分 子都是碱。
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如果R的电负 性大,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配键电子对 偏向这种氧原子使R的有效电负性增加) 数目多,则R原子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 的能力强,从而使O-H键的极性增强,有利 于质子H+的转移,所以酸的酸性强。
32
• 含氧酸HnROm可写为ROm-n(OH)n,分子中 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m-n鲍林(Pauling,L.)归 纳出: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所以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1应2 。
酸碱理论
三、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凡是可以给出
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因此,酸又是电子对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给予体。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配位键(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
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通常
• (1)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常数之比约为10-5, 即Kl:K2:K3…≈1:10-5:10-10…,或pKa的差值为5。 例如: H2SO3的K1=1.2×10-2,K2=1×10-7。

(2)含氧酸的K1与非羟基氧原子数N有如下
的关系:

K1≈105N-7,即:pKa≈7-5N

如: H2SO3的N=1,K1≈105×1-7≈10-
26
水溶液酸碱性和无氧酸的强度
无氧酸的强度取决于下列平衡: HA+H2OH3O++A+常用Ka或pKa的大
小来衡量其酸碱性。可以用rG=2.303RTlgKa来计算出Ka的值,也可以用 热力学循环推算
27
• 二 含氧酸
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水合物为含有一个或多个OH 基团的氢氧化物。作为这类化合物的中心原子R,它周 围能结合多少个OH,取决于R+n的电荷数及半径大小。
K1≈105N-7 105×2-7
HNO3 105×1-7
H2CO3 105×0-7
H3BO3
=
103
10-2 10-7
酸的强度为: HNO3>H2CO3>H3BO3
35
例4:试推测下列酸的强度 HClO HBrO HIO
这些酸属于同一类型,非羟其氧数相 同,但由于成酸元素的电荷及吸电子能力 的强度不同或R-O键长不同,它们的酸性 也不同。Cl的电负性比Br强、Cl-O比I-O键 的键长短。所以酸的强弱应为:
H2O + H2O H3O++OH-
由于H3O+与OH-均为强酸和强碱,所以平衡强
烈向左移动。
10
酸碱理论
(2)水解反应
质子论中没有盐的概念,因此,也没有盐的水 解反应。
电离理论中水解反应相当于质子论中水与离子 酸、碱的质子传递反应。
H3O+ + Ac- HAc + H2O 酸1 碱2 酸2 碱1
在水溶液中,酸电离时放出质子给水,并产生
共轭碱。
8
酸碱理论
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强,其共轭碱则较弱, 几乎不能结合质子,因此反应几乎完全进行(相当于 电离理论的全部电离)。
HCl + H2O H3O++Cl-
酸1 碱2
酸2 碱1
弱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弱,其共轭碱则较强, 因此反应程度很小,为可逆反应(相当于电离理论的 部分电离)。
所以一切盐类(如MgCl2)、金属氧化物(CaO)及其 它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酸碱配合物。
有机化合物如乙醇CH3CH2OH可看作是(酸)和 OH-碱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酸碱配合物C2H5←OH
酸碱电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摆脱了体系必须具 有某种离子或元素也不受溶剂的限制,以电子的给出 和接受来说明酸碱的反应,故它更能体现物质的本质 属性,较前面几个酸碱理论更为全面和广泛。
=
108
103
10-2 10-7
酸的强度为:HClO4>HClO3>HClO2>HClO
34
例2:试推测下列酸的强度
K1≈105N-7 105×3-7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 105×2-7 105×1-7 105×0-7
=
108
103
10-2 10-7
酸的强度为: HClO4>H2SO4>H3PO4>H4SiO4 例3:试推测下列酸的强度
酸 质子 + 碱
这样的一对酸碱,它们依赖获得或给出质子互相
依存这样的酸碱对叫做共轭酸碱对,这里Cl-离子是
HCl的共轭碱,而HCl是Cl-离子的共轭酸。即
HA H+ + A-
共轭酸
共轭碱
3
酸碱理论
一般来说:共轭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弱;
共轭碱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如:H2OH++OH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HAc + H2O H3O++Ac-
酸1 碱2 酸2 碱1
9
酸碱理论
氨和水的反应,H2O给出质子,由于H2O是弱 酸所以反应程度也很小,是可逆反应(相当于NH3在 水中的电离过程)。
H2O + NH3 NH4+ +OH酸1 碱2 酸2 碱1
可见在酸的电离过程中,H2O接受质子,是一 个碱,而在NH3的电离过程中,H2O放出质子,又 是一个酸,所以水是两性物质。
酸的强度:用给出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酸具有高度给出质子的能力。如HClO4、 HCl、HNO3、H2SO4等。
碱的强度:用接受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碱具有高度接受质子的能力。如OH-、PO43-
离子等。
4
酸碱理论
酸 名称 高氯酸 硫酸 硫酸氢根 水合氢离子
水 铵离子
氨 氢溴酸
酸及其共轭碱
共轭碱
化学式
通常R+n的电荷高,半径大时,结合的OH基团数 目多。当R+n的电荷高且半径小时,例如Cl+7应能结合 七个OH基团,但是由于它的半径太小(0.027nm),容 纳不了这许多OH,势必脱水,直到Cl+7周围保留的异 电荷离子或基团数目,既能满足Cl+7的氧化态又能满 足它的配位数。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其配位数大致 相同。
18
四、溶剂体系理论(自电离理论)
19
20
21
22
23
• 五、 鲁克斯的氧负离子理论
24
25
酸碱强度
• 酸碱强度与键的极性、强度、及酸根的 稳定性有关。
• 一、 无氧酸(氢化物) 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具有最高氧化态
的共价型的简单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 它们为气体或挥发性液体。它们的熔点、 沸点都按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族和周 期呈周期性的变化。
③质子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6
酸碱理论
2、酸碱反应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两个 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传递的反应。例如:
HCl 酸1
+
N碱H2 3
===
N酸H24+
+Cl碱1
NH3和HCl的反应,无论在水溶液中或气相中,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即HCl是酸,放出质子给NH3,然后转变为它的 共轭碱Cl-;
要是看R-O键和O-H键的相对强弱,若RO键弱,就进行碱式电离,若O-H键弱时 就进行酸式离解。R-O与O-H键的相对强 弱又决定于“离子势”——阳离子的极 化能力。由卡特雷奇(Cart-ledge,G.H)提 出的。离子势的表示式:
30
阳 阳离 离子 子半 Z 电 r (经 荷 r---nm)
R(OH)n中R半径小电荷高,对氧原子的 吸引力强R-O键能大,则R(OH)n主要是
酸的强度为:HClO>HBrO>HIO
36
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
的可大于10mol·L-1,在[H+]<1的情况下,用pH(负对 数法)表示溶液的酸度更为方便,pH的定义是: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H=-lg[H+]
脱水后的氢氧化不物脱水H2CO3 HNO3 H2SiO3H3PO4H2SO4 HClO4
或不脱水
29
• • 在化合物R(OH)n中,可以有两种离解方
式: • R(OH)n→R(OH)n-1+OH- 碱式离解 • R(OH)n→RO(OH)n-1+H+ 酸式离解 • R(OH)n按碱式还是按酸式离解,主
通常把Ka=10-2~10-7的酸称为弱酸,Ka<10-7的酸称
为极弱酸,弱碱亦可按Kb大小进行分类。
38
电解质的电离
NH4+ + OH- H2O + NH3
酸1
碱2 酸2 碱1
11
酸碱理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 的含义和酸碱反应的范围,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发 生的局限性,解决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 应,并把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系统地归纳为质子 传递的酸碱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