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是一门学科的教学原则,与教育学中所谈的教学原则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既符合普遍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更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概括的讲,小学数学有以下六条主要的教学原则:一、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是指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数学能力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同时,知识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约,已形成数学能力反过来决定着真实掌握的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性之一。
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列宁指出,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践辩证途径。
数学的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采用直观教学。
四、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由于逻辑的严谨而导出结论的确定性。
可接受性是针对学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接受。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又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数学既是基础课、文化课,又是工具课。
要使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像数学那样相当抽象的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巩固过程中加深理解。
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促进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原则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原则
一、学生导向原则:
1.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交流和合作。
二、循序渐进原则:
1.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阶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内容。
2. 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3. 适时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逐步理解和提高。
三、趣味性原则:
1. 融入生活情境、游戏元素和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3.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性和吸引力。
四、实践性原则:
1. 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置实践性任务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3.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
五、差异化原则: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
2. 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一、从具体水平开始教学的原则儿童的数学学习可分为以下四种水平:(1)具体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实物为学习材料;二是以动手操作为活动方式。
例如小学生用实物数数,通过操作小棒来做加法,通过折叠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来认识长方形的性质,都是具体水平的学习。
(2)半具体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材料是象形的图,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图、水果图、小动物图等等,都是半具体水平的学习材料。
学习方式则是用眼睛观察,例如一张图上画有一株树,树上有5只小鸟,还有3只小鸟正在飞过来。
小学生通过观察这张图得出5只小鸟加上3只小鸟等于8只小鸟。
这种学习就是半具体水平的学习。
(3)半抽象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材料是一种代码。
代码可以是图,但这种图不象形,例如用小圆圈来代表人,画几个小圆圈就代表几个人,等等。
代码页可以是实物,例如儿童可以用小棒来代表各种事物;算盘上的一粒珠子也可以代表各种事物。
这一水平的学习也是通过观察进行的。
(4)抽象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材料是符号,即数字、运算符号、字母等。
表示点、线、面的几何图形也基本上是一种抽象水平的材料,这种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薄,实际上已经符号化了。
特别是立体图形,其立体性是要通过想象得到的。
抽象水平的学习主要通过抽象思维进行。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近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早,一部分一年级小学新生的思维甚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要依赖具体事物,手是他们的第一感觉器官。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应该以动手操作实物的方式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杜威儿童教学的基本观点是“从做中学”。
《美国现代小学数学》一书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不从具体水平开始教学引起的。
“儿童在具体水平或操作水平阶段,甚至在描述水平或画图水平阶段,对概念还没具有充分经验之前,不宜于在抽象水平或符号水平学习什么概念。
”“大多数儿童将在前运算阶段进入学校,因此我们准备让他们从头开始,学习系统的思维方法。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应遵循以下规范: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循序渐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教授数学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4.巩固与拓展:教师应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灵活运用: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提升。
7.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8.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
9.课后作业:教师应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及时批改和讲解作业,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
10.教学评估:教师应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
(4)要尊重学生,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决不可 心不在焉,要采用适当的表情,鼓励学生大 胆说下去,让学生感到教师十分注重他的意 见。 (5)在一名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急于表态 做出反应,要延迟几秒钟。 3.做出反应 二、讲解法 (1)要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2)要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3)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4)要注意启发式的讲解与注入式讲解的区 别
课外多看其他参考书,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02 自 学 辅 导 法 教 学 实 例
(四)“探究—研讨”法
一.“探究—研讨”法的基本 内容
二.“探究—研讨”法的主要 特点
三.“探究—研讨”法的应用 举例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 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 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 (4)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 含义是: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数学本身的逻辑严谨性,又要 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 (5)理解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 含义是: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的过 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 含义是: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在教学中,要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 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它是 一种具有中国特色
尝试教学的基本内容
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 市教育研究所的邱学华老师最早设 计和提出的,经过在一些地区和全 国逐步推广,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 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甚 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有一些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提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把握如下这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
一、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要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
影响学生接受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采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编排的方式,即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明白易懂的生活语言逐渐过渡到简洁的数学语言。
依照量力性原则,小学数学的很多问题不可能采取严格的数学科学的表述形式和论证模式。
小学的数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数学,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适宜于小学生学习的“学校数学”。
如:小学数学不称“分数定义”而称“分数的意义”。
把“分数的意义叙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采用“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数叫做分数……”的定义式语句。
再如,小学数学只说“物体的表面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而不把这种说明性的文字当作面积的定义。
其次,量力性原则表现在课程文件中教学要求的制订也要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学生认识能力与知识基础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对数学概念认识的要求逐步加深,逐步精确,逐步严密。
教材编排中十进制位值原则的逐步建立、分数概念的分段认识、角概念的几次深化等都是量力性原则的体现。
比如,在低年级学习分数,只要求学生粗略地知道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就可以了。
对分数的更深入的认识,如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的运算等,要在小学高年级才能提到学习日程上。
且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去形式化地讨论其定义。
最为关键的是,量力性原则还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提超越小学生能力的要求。
课堂提问、布置练习等都要考虑学生达成目标的实际可能性。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科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原则二:实用性原则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需要具备实用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直接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原则三:掌握程度原则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需要按照学生掌握程度,设置恰当的难度和步骤,能够落实学科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和水平。
原则四:因材施教原则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原则五:符合教学实际原则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学需求,适度调整教学策略,灵活应对。
步骤一:教学目标明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个?怎么学?[1]教师应从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安排,教学目标应遵循“学生中心”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性,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需求,具有实用性和导向性。
步骤二:教学内容梳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第二步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教师要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和特点,确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联系,强化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闭合性,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
[2]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将知识点进行细分,按照难度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步骤三:教学策略选择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第三步是选择教学策略。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情况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实验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营造活跃、愉悦、积极的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步骤四:教学资源准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第四步是准备和选用教学资源。
依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应准备好各种教学讲义、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辅助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
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教师应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原则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原则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更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
教学是检验教师基本功过程,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为了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维持课堂纪律,促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施以下五个原。
1 趣味性原则著名的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乐于学,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游戏是兴趣的来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
因此应将趣味性原则贯穿整个课堂。
如,教学“掷一掷”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掷骰子”的游戏情境:师:同学们,都玩过骰子吗?一颗骰子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生:骰子上有6个数、有6个面,是个正方体……师: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掷一掷”研究两颗骰子“和”中藏着的奥秘。
同时掷两颗骰子,得到两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掷出的数可能是1或13吗?为什么?学生拿着手中的骰子纷纷的行动起来。
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此时,教师只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在顺势引导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要学的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2 生活性原则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回归生活。
那么数学教学自然也必须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时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与生活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13第二章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一、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基本要求:知道小学数学教学的五个原则;在贯彻这些原则时须注意的事项。
重点与难点: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
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1.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是有关数和形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和数学活动等。
小学数学能力包括:数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贯彻该原则须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学习知识与培育能力的过程。
例如:教学三角形、四边形、梯形,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自己动手剪剪拼拼,并进行图形间的变换,再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弄清图形之间关系。
(2)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的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在儿童产生“好奇”的阶段适时加以“激发”,那么,由一点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励,再通过“成功的体验”,必定会使最初的“兴趣”引发为不可估量的“动力”。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与内容紧密相连的智力活动,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说明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用价值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小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小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和体验的机会。
(1)关注小学生的“生活世界”。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把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找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衔接点,将生活情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课堂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对生活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首先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有效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衔接;其次是促进教学活动的寓教于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数学思维;最后是提倡社会化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数学能力的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兴趣及发展潜力要有准确把握时,细致深入地挖掘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不懈的探索,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及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也明确知晓学习的价值。
教师要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环境,要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形式,如小组配合、实操演练等,在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数学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养,以活跃的、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精神。
此外,要活用社会化学习资源,利用实时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在课堂外延伸教学效果,利用多种教学平台,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有效促进学习成效,实现了小学数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分别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促进教学活动的寓教于乐,提倡社会化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为他们打下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教授加法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物品,让他们亲自进行操作和计数,从而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二、循序渐进小学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限,因此教师应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要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
然后,逐步扩展难度,引导他们逐渐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自信,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的挑战。
三、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指导。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组别,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情境中发挥潜力。
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趣味性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追求新奇、喜好游戏和活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趣味性因素,增加教学的可亲和性和吸引力。
可以运用各类教具、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评价与指导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评价和指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三原则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三原则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十分必要。
以下是自己经过反思概括出的上好数学课的三条原则。
一、使课堂充满情趣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其所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体验。
他们也就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因此,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1)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导入上要下一番功夫,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探究学习新知的欲望。
感到继续学习是满足自身的需要。
而不是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
(2)教师自身的魅力,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生动、幽默的语言)及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等因素都是决定学生是否有兴趣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如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使用。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约为20至30分钟。
超过这一时间,他们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随之降低。
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
为使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
如在低年级,可在练习前做做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年级则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路线图”时,设计这样的练习:刚才,我们已认识了路线图,现在你们想不想到公园去逛逛,(出示公园景点图)让学生先在图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再让他们说出自己游玩的路线。
至此,即使学生巩固了路线图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又如:在教“十几减几”时,又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再用学具摆。
这样操作起来直观,易于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最新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最新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方向性原则: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能够检测和评估的。
它应符合社会的需要,体现教育方针,课程目标,年段目标,一节课的目标。
2.科学性原则:目标应该是客观的、合理的、科学的。
它不能违背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3.顺序性原则:目标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
4.全面性原则:目标应该顾及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各个方面,既注意各类学生的普遍性要求,也注意对个别优秀生的培养。
5.灵活性原则:目标应该是有弹性的、灵活的,能适应各种情况。
6.适度性原则:目标应该是可行的、适量的。
能够实现的,避免过高或过低,缺乏挑战性。
小学到高中的数学教学目标在了解学习者的数学技能水平以及需求后,可以考虑制定具体的小学到高中的数学教学目标的步骤:1.确定教学主题:首先,需要决定要教授的数学主题。
例如,数的序列、几何形状、代数、统计和概率等。
2.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对学习者技能水平和需求的了解,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初学者来说,数的序列可能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可能的教学目标可能是识别并写下特定的数列。
对于更高层次的目标,学生可能需要解决与数列相关的数学问题。
3.制定教学计划:需要设计教学单元和课程,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这可能包括提供基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使用练习和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
4.确定评估方法:需要确定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
这可能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和观察。
5.修订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可能需要不断修订计划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这可能包括调整课程的深度和难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工具等。
6.评估和反馈: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试和反馈来实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针对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目标的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2010年老宋考试题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是一门学科的教学原则,与教育学中所谈的教学原则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既符合普遍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更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概括的讲,小学数学有以下六条主要的教学原则:一、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四、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五、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
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
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
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一些重要原则,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来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物体的组合、图形的拼接等方式,自己发现加法的规律,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逐步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直线、圆形开始,逐渐引入三角形、四边形等复杂的几何图形,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联系实际的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让学生亲身体验面积计算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五、合作学习的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是指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互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数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是指对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确,对结论的论证必须严格、周密,要将整个数学内容组织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系统。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为主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理解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形成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将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将其再现出来。
七、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八、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
精讲是指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
教师对于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