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881f19312b3169a451a4a1.png)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
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
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内容一、音乐知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二、作品欣赏1.《何日君再来》2.《外婆的澎湖湾》3.《小城故事》4.《黄土高坡》5.《天堂》三、探索与讨论教学目标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教具:CAI课件音乐设备电脑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老师刚才分别用三种唱法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同一首歌曲也可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
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
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歌曲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
(揭示课题)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1.什么是通俗歌曲?展示: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
中国通俗音乐的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143e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a.png)
中国通俗音乐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中国通俗音乐概览”,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俗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演唱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理解通俗音乐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培养学生对通俗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通俗音乐,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民俗等,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演唱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通俗音乐的定义、代表作品及音乐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音乐鉴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导学生感受通俗音乐的魅力。
(2)提问:这首歌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它与古典音乐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通俗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作品。
(2)分析通俗音乐的演唱特点及鉴赏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播放邓紫棋的《泡沫》,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演唱等方面进行鉴赏。
(2)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泡沫》这首歌会受到大众的喜爱?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分析《泡沫》这首歌的歌词、旋律、演唱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通俗音乐的价值和鉴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通俗音乐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作品:……2. 通俗音乐的演唱特点及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作品1:《平凡之路》作品2:《岁月神偷》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讨论、互动的环节,提高课堂氛围。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6c33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c.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课题:中国通俗音乐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学习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提高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学习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提高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的比较。
2.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设备。
2.老师准备的中国通俗音乐录音或视频。
3.学生手册或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介绍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并向学生提问他们对通俗音乐的理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如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流行音乐风格。
2.老师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如流行曲调、明快欢快的旋律等。
三、音乐欣赏与分析(30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中国通俗音乐,让学生先自由欣赏,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讨论这首歌曲的风格、表现力等方面的特点。
四、合作演唱(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通俗歌曲,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作演唱。
2.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协助学生进行歌曲的编排和表演。
五、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的演唱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老师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和学生共同反思这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在课后自己对其他中国通俗音乐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2.学生可以找到一些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视频,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通俗音乐的异同之处。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该音乐形式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教师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894a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1.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第一章:中国通俗音乐概述1.1 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1.3 中国通俗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4 中国通俗音乐的社会影响与价值第二章: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2.1 20世纪50-70年代的流行音乐2.2 8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复兴2.3 90年代至今的流行音乐多元化2.4 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三章:华语流行歌手与歌曲解析3.1 华语流行歌手的代表作品及风格3.2 歌曲的歌词特点与音乐风格3.3 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表演风格3.4 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影响力第四章:中国摇滚音乐的发展4.1 中国摇滚音乐的起源与特点4.2 中国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4.3 中国摇滚音乐的舞台表演风格4.4 中国摇滚音乐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五章:中国民谣音乐的魅力5.1 中国民谣音乐的历史发展与特点5.2 中国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5.3 中国民谣音乐的演唱技巧与风格5.4 中国民谣音乐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六章:中国说唱音乐的魅力6.1 中国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6.2 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6.3 中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与技巧6.4 中国说唱音乐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第七章:中国电子音乐的探索7.1 中国电子音乐的起源与特点7.2 中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7.3 中国电子音乐的制作技术与风格7.4 中国电子音乐的市场发展及影响力第八章:中国乡村音乐的特色8.1 中国乡村音乐的起源与发展8.2 中国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8.3 中国乡村音乐的演唱技巧与风格8.4 中国乡村音乐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九章:中国区域性通俗音乐特色9.1 华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2 东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3 华东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4 华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5 西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第十章:中国通俗音乐的融合与发展10.1 中西音乐融合的案例与影响10.2 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实践与成果10.3 跨界合作与创新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0.4 中国通俗音乐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中国通俗音乐与流行文化11.1 中国通俗音乐与流行文化的相互作用11.2 音乐电视与流行音乐的结合11.3 网络音乐平台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1.4 中国通俗音乐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第十二章:音乐选秀节目与通俗音乐新人12.1 音乐选秀节目的兴起与发展12.2 选秀节目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2.3 选秀出身的通俗音乐新人及其作品12.4 音乐选秀节目的未来趋势与挑战第十三章:中国通俗音乐的版权保护13.1 音乐版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13.2 音乐版权保护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3.3 数字时代下的音乐版权保护策略13.4 音乐版权保护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四章:中国通俗音乐教育与传承14.1 中国通俗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14.2 通俗音乐教育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4.3 通俗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14.4 中国通俗音乐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实践第十五章:中国通俗音乐的未来展望15.1 新技术与新媒体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5.2 跨界合作与创新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15.3 中国通俗音乐的国际化与本土化15.4 面对未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类型、音乐家与作品、音乐与社会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等多个方面。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d9f19a360cba1aa811dafd.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歌曲。
2、通过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欣赏本课的音乐作品,体验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3、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列举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热爱中国民族化发展的通俗歌曲。
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只有具有华夏精髓民族特征的通俗歌曲才是具有永恒价值和世界性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歌曲《我相信》,学生跟着唱。
听后问:这首歌曲是什么类型的歌曲?艺术歌曲还是通俗歌曲?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教学过程(一)通俗歌曲定义: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是指通俗易懂、流畅易记、贴近生活、便于流传的大众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歌曲。
(二)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下面,我们详细地了解中国通俗歌曲各阶段的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萌芽阶段)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1927年,黎锦晖先生创作的《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首通俗歌曲。
欣赏两段不同演唱风格的《毛毛雨》,你认为哪一段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别播放《毛毛雨》音频,学生对比聆听并回答。
总结这个时期的通俗歌曲特点:题材狭窄、情调萎靡、演唱矫揉造作,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泛流传。
这时期代表作品:《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春天里》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说这个时期是低落时期呢?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学生回答。
这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是群众歌曲和革命样板戏。
即使在这种形式下,依然出现了少数旋律优美、富有朝气的优秀作品,如《青年友谊圆舞曲》、《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简介: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创作于1957年。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94e75e90c69ec3d5bb7581.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自己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能认真聆听本节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学习难点单一作品的分析(音乐鉴赏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分为四个历程。
1.【设计环节】第一个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一部分采用视听的方法,安排欣赏一首电影《十字街头》中的插曲《春天里》,并教唱这首歌曲的片段。
简单了解黎锦晖的人物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设置一个问题:中国通俗音乐在这一时期后进入了低落时期的原因。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80年前的音乐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听音乐是不能吸引他们的,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被带入到那个年代的音乐中,对学生理解那一时期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问题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2.【设计环节】第二个历程:新中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欣赏轻音乐作品《青春友谊圆舞曲》。
在听音乐的同时,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这首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讲解圆舞曲的相关知识,带学生体验圆舞曲的律动感。
教师提问: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为什么被轻音乐所取代。
【设计意图】分析圆舞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圆舞曲能自然而然让人产生律动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神奇之处的兴趣。
教师演唱《九九艳阳天》的片段,从歌词表达的意思上说起,由于“大跃进”、“文革”等历史原因,类似于表达爱情的音乐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情调”,所以这类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这样设置是为了强调音乐的时代性。
3. 【设计环节】第三个历程:20世纪80年代的通俗音乐。
这一时期,港台音乐、西北地区音乐还有摇滚等各种类型的音乐共同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
找学生弹吉他演唱《童年》这首传唱度比较高的台湾校园歌曲。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17833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f.png)
高中音乐学音乐鉴赏教学设计大众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选用教材:(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二节大众音乐——中国通俗音乐设计理念为了适合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当代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过程,感受最具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的魅力,并能唱两三首通俗歌曲,体验其情感及风格特点。
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理解并熟悉部分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概况,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理解和鉴别水平。
2、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内涵,并从中感悟人生真谛,激发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进而提升对通俗歌曲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通俗歌曲,体会歌曲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课堂艺术体验,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赏析――感受、参与――体验、表现――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和适合中学生演唱的通俗歌曲的资料。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让学生课上展示交流。
2、音响、影像等相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歌曲导入新课。
(1)教师演唱歌曲。
(2)师:请同学说出这首歌属于哪种类型的歌曲?生:通俗歌曲。
(3)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俗音乐已成为同学们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音乐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183d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1.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第一章:中国通俗音乐概述1.1 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1.3 中国通俗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二章: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2.1 20世纪20-40年代的流行音乐2.2 50-60年代的革命歌曲与样板戏2.3 70-80年代的流行音乐复兴2.4 90年代至今的多元化发展第三章:华语流行歌手与作品3.1 华语流行乐坛的崛起3.2 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代表歌手3.3 香港流行音乐的繁荣与代表歌手3.4 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代表歌手第四章:中国通俗音乐的传播与影响4.1 通俗音乐的商业化运作4.2 音乐传媒与互联网的影响4.3 中国通俗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4.4 通俗音乐对社会文化的推动与影响第五章:中国通俗音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5.1 音乐市场的竞争与多元化5.2 音乐风格的融合与创新5.3 独立音乐与网络音乐的发展5.4 中国通俗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中国通俗音乐的演唱技巧与训练6.1 通俗唱法的基本技巧6.2 呼吸与发声训练6.3 咬字与音准控制6.4 情感表达与舞台表现力第七章:通俗音乐的创作与制作7.1 通俗音乐的创作流程7.2 作曲与编曲技巧7.3 歌词创作与诗意表达7.4 音乐制作与录音技术第八章:中国通俗音乐的演奏技巧与乐器8.1 键盘乐器与电子乐器8.2 吉他与贝斯演奏技巧8.3 打击乐器与节奏感8.4 民族乐器在通俗音乐中的应用第九章:中国通俗音乐的舞台表演与实践9.1 舞台表演的准备与技巧9.2 合唱与乐队协作9.3 音乐现场的调度与控制9.4 实践项目:组织一次小型通俗音乐会第十章:中国通俗音乐的教育与研究10.1 通俗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10.2 通俗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0.3 通俗音乐研究的重要领域10.4 通俗音乐学术活动的参与与交流这十个章节的教案构成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体系,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现状、演唱技巧、创作制作、演奏实践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01f9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a.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3. 著名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其基本特点;2. 通过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著名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难点:对中国通俗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相关音响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如《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初步感受通俗音乐的魅力。
2. 章节讲解:(1)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通俗音乐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2)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讲解通俗音乐的民族特色、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如《青藏高原》,进行分析,讲解其音乐特点及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聆听一首未知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是否为中国通俗音乐,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3. 著名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青藏高原》2. 《我的中国心》3. 《小苹果》答案示例:我选择的作品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我我国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和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在欣赏过程中,我被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深深吸引。
歌曲的高音部分令人惊叹,展现出藏族人民的坚韧精神。
通过这首歌曲,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对民族的自豪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其起源、发展、基本特点以及著名作品。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aa3de84ce45c3b3567ec8b5d.png)
《同桌的你》(1994)、《东方之珠》(1991);
《天堂》(2001)(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
说唱音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周杰伦的《双截棍》(2001)。
演唱形式也更加丰富,组合的形式不断出现,如中国力量,SHE等。 《我的中国心》
《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
教学难点:
鉴赏的通俗歌曲量大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
教学
导入
新授
但在那个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九九艳阳天》(1957年)这样优美的歌曲竟然被冠以"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遭到了批判。中国通俗音乐处在了一个停滞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 《九九艳阳天》 改革开放后至今 兴起:
改革开放后,港台的流行音乐也随之涌入。一些经典通俗歌曲广为传唱 。如《我的中国心》(1982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1980年)《乡间小路》等。 而中国大陆以李谷一、郑绪岚、成方圆等为代表,他们的演唱形成了抒情歌曲、通俗民歌或艺术性通俗歌曲唱法的新风格。
讲解:
一、概念:
指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大众化的音乐。有时人们又把它称作流行音乐或轻音乐。
二、基本特征:
高一音乐 中国通俗歌曲教案
![高一音乐 中国通俗歌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bea4464b35eefdc8d333d7.png)
中国通俗歌曲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第七节《中国通俗音乐》5)学时数: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通过鉴赏,能在聆听中体验通俗歌曲特点与歌曲内涵。
⑵、在欣赏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等活动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3)、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演唱歌曲,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是他们的理解非常的狭隘,很多学生的喜欢只不过停留在歌者的长相服饰等方面,对于即使他们曾很喜欢的歌曲听过几遍后也会丢在一边,也会觉得厌烦。
针对诸多情况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陶冶情操。
本课以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选择典型性、学生熟悉的歌曲为内容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贯穿全课,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强调探究,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在积极参与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表现技能。
四、教学反思:1、本课以审美体验为主,将知识在体验过程中掌握。
2、能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贯穿全课,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强调探究,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在积极参与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表现本课值得注意的方面在于:1、本课容量和信息量其实很大、很丰富,要在一节课讲完需浓缩并精心挑选作品,所以本人再三考虑并以通俗歌曲的发展为线条来讲解。
2、除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外,教师要全方面了解通俗音乐并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才有更好的说服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方面我得更加强一点。
还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多多指教!谢谢!附:课件。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1da89308a1284ac950431b.png)
高二音乐教学设计中国通俗音乐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当代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过程,感受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的魅力,并能唱两三首通俗歌曲,模仿表演片段,体验其情感及风格特点。
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部分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思路1、确立主题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选材为了增强信息量,加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听作品,例如:罗大佑的《童年》、周杰伦的《双截棍》及一些健康的网络歌曲作为本课的补充欣赏。
3、课件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直观的画面,更好地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韵味;在充分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做DV 短片、提问、吉他弹唱、集体演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拓展探究通俗音乐的特点。
4、活动与探究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讨论与通俗音乐相关的话题,参与演唱与表演,以此增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感受和理解。
5、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都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不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及创造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模仿通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通俗音乐的特点。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5aa4bc4b84868762cbaed5a4.png)
《中国通俗音乐》
一、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型:欣赏课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引导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正确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位。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随音乐演唱两、三首中国通俗歌曲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2、在鉴赏中国通俗音乐的过程中,乐于参与“模仿秀”表演。
五、难点与重点
1、重点: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2、难点: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参与“模仿秀”表演。
七、教学评价
《中国通俗音乐》评价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是谁?()。
A、黎锦晖
B、周璇
C、赵丹
2、通俗音乐的开放多元时期是指()时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C、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3、全国九大音乐学院中率先设立通俗系的是()。
A、中央音乐学院
B、上海音乐学院
C、武汉音乐学院
4、“西北风”盛行在()时期。
A、再生模仿期
B、独立发展期
C、探索深化期
二、问答题
在课后请大家列举出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及代表作品。
中国通俗的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的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79ebf259eef8c75ebfb30c.png)
中国通俗的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通俗音乐中的“民族元素”,知道通俗音乐创作的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
在探究通俗音乐之“中国元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演唱自己喜爱的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交流、体验、探究,来深层次的感受中国通俗音乐与民族元素融合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身边的通俗音乐寻找民族的根,从而增强民族意识,培养民族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元素在通俗音乐中的具体体现,更深层次的感受中国通俗音乐与民族元素融合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了解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正确选择欣赏高雅通俗音乐远离低俗音乐欣赏品味。
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创意:教学过程模拟一期电视栏目将音乐课堂变为电视栏目《音乐开心岛》,主持人是教师,学生为特邀嘉宾,教学内容在栏目中完成。
)一、导入(一)组织教学:教师以《音乐开心岛》栏目语开场,组织安排学生有序就座。
(二)创设情境:春天来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里“音乐开心岛”又迎来了新朋友----(来自夷陵中学的莘莘学子们)让我们从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中暂时走出来活动筋骨,跳起来、唱起来吧!(播放视频: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师生互动,一起唱一起跳。
设计意图:解放学生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音乐艺术氛围)提问: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是通俗音乐还是民族音乐?学生说出自己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通俗音乐中的民族元素(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展示课题:中国通俗音乐――“最炫”民族风二、新课教学(一)通俗音乐与地方民歌元素相融合1、教师范唱《黄土高坡》,并讲解其“西北风”的风格特点。
2、带着一下问题观看视频:这两首歌曲是歌唱爱情的吗?用什么方式演唱?2、观看视频:《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集体探讨:(作品民族元素:以北方音调为主旋律,歌词不以爱情为主转向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和寻根的思潮,喊唱的表演方式。
通俗音乐在中国教案(精选
![通俗音乐在中国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9bd1b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8.png)
通俗音乐在中国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 通俗音乐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3. 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与风格4. 经典通俗音乐作品欣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音乐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2. 培养学生对通俗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与风格,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通俗音乐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音乐风格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俗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与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通俗音乐在中国》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流行通俗音乐视频,引发学生对通俗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通俗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平凡之路》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地位。
a. 通俗音乐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特点;b. 中国通俗音乐的风格特点;c. 你最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 通俗音乐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3. 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与风格4. 经典通俗音乐作品欣赏:《平凡之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拓展了解其他通俗音乐作品,选择一首进行分析,包括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等;b.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通俗音乐对你的影响。
2. 答案: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通俗音乐发展动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设计中国通俗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设计中国通俗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d1cb29172ded630b1cb6dc.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科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状况,能列举出几首不同年代的代表作。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和评价。
4.能积极、自信地演唱一至两首通俗音乐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量大。
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教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上课!同学们好!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呢?在你们心目中哪些音乐是通俗音乐?生:、、、(找学生演唱,调动课堂氛围。
)师:到底什么是通俗音乐呢?列举自己心目中的通俗音乐。
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聊通俗音乐的那点事儿!通俗音乐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风格已经是非常的丰富了,有摇滚乐、嘻哈乐、说唱音乐、轻音乐等等。
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21 世纪的今天我们的音乐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那么20 世纪20-30 年代的音乐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风格的呢?让我们跟随着时光的记忆,一起回到那个流金岁月中。
改革开放之前的通俗音乐展示PPT 并播放音乐。
那我们看完了思考一个问题,这首作品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再次进行演唱,并注意模仿风格。
)旋律轻松活泼简单,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师:再来思考,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场合去演唱?生:歌舞厅。
师:他们的着装风格是什么样的?提示:联系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当中的场景,引起学生的联想。
师:吃水不忘打井人,那他的作者大家有了解过吗?介绍作者在歌曲中大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轻松的气氛,这类歌曲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上海、武汉、南京、重庆等地的市民阶层广为流传。
但是随着各地抗战运动的展开,救亡图存的歌曲登上时代的主流,这种类型的音乐很快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随着时间齿轮的不断转动,1949 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轻音乐极为盛行,新时代的青年男女们用音乐歌唱着属于他们的青春。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5d3671a6c30c2259019eb6.png)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当代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过程,感受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的魅力,并能唱两三首通俗歌曲,模仿表演片段,体验其情感及风格特点。
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部分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思路1、确立主题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选材为了增强信息量,加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听作品,例如:罗大佑的《童年》、周杰伦的《双截棍》及一些健康的网络歌曲作为本课的补充欣赏。
3、课件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直观的画面,更好地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韵味;在充分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做DV短片、提问、吉他弹唱、集体演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拓展探究通俗音乐的特点。
4、活动与探究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讨论与通俗音乐相关的话题,参与演唱与表演,以此增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感受和理解。
5、学情分析高中学生都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不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及创造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模仿通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通俗音乐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二、教学重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国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三、教学难点:
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了解几个问题“你们平时最熟悉听什么样的歌曲?”。
生:流行歌曲。
师:一般的流行歌曲属于通俗音乐,你们说说通俗音乐有什么特征?
生:节奏感强、易学易唱、通俗易懂……
师: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征: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易于流传,大众化的音乐(内容大多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简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包括流行歌曲和轻音乐。
师: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二)新授
二十世纪初中国就出现了通俗音乐,直到现在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起步曲折期(20年代末--40年代初)
师: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
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
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
欣赏歌曲《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轻声哼唱。
师:通俗音乐在当时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一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群众当中广泛流传,刚刚我们听的《春天里》就是这一时期的,它是电影《十字街头》的一首插曲,歌曲情绪轻松活泼、在这里歌词用了一个很口语化的语言“朗里格朗”充满了生活气息。
你们知道在这一时期我国发生了那些事情?
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师:当时中国发生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很快这些通俗音乐被抗战的群众歌曲所取代,中国的通俗音乐走向低潮。
2、停止发展期(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
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
师:我们刚刚听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就是这个时期的,这是一首轻音乐,在二十世纪50年代轻音乐成了中国通俗音乐的代名词。
我们比较熟悉的《九九艳阳天》就是这个时期的,它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当中的插曲,是女主人公送男主人公参军时唱的一首歌,唱出了革命战士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对待爱情的坚贞、纯洁的态度,就是这么优美的一首歌
曲在哪个阶级斗争的年代被戴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
接下来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这二十多年里通俗音乐在中国就销声匿迹了。
3、再生模仿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
师: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快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在一段时间里大陆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音乐,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阿里山的姑娘》。
师:这一时期“抒情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要体裁。
歌星以李谷一、成方圆等为代表,优秀品有《乡恋》、《乡间小路》等。
欣赏歌曲李谷一《乡恋》。
师:你们知道当时还有哪些非常有名气的歌星?
生:邓丽君,朱明瑛,徐小明……
4、探索发展期(80年代末--90 年代初)
欣赏歌曲《一无所有》。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歌手是谁?
生:崔健,《一无所有》。
师:“我曾经问个不休。
”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
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
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1)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其代表作《黄土高坡》、《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
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
欣赏歌曲《黄土高坡》。
(2)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成为音乐家们创作流行音乐的素材源泉。
如: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欣赏琵琶曲《彝族舞曲》。
(3)各地民族的音乐成为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
欣赏歌曲《小白菜》。
(4)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象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陈明《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
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等。
欣赏歌曲《天路》。
师: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音乐家们最终找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5、开放深化期(1996年—至今)
从90年代末,内地通俗歌曲受欧美通俗歌坛的影响越来越大。
淡化旋律、强化节奏。
更加另类、时尚、超前。
通俗歌曲样式和消费口味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表演模式上各种演唱组合成为一大亮点。
中国通俗歌曲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与国际通俗歌坛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师: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的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
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喜闻乐道的就是:周杰伦,王力宏,张韶晗,李宇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
你们能列举出他们的一些作品吗?
生:周杰伦:《双节棍》、《东风破》、《千里之外》……
王力宏:《公转自转》、《爱你就等于爱自己》……
张韶晗:《隐形的翅膀》、《潘朵拉》……
李宇春:《请你恰恰》、《和你一样》……
五、课堂小结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要认识到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