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合集下载

船舶生产设计工作标准(船体)

船舶生产设计工作标准(船体)
水密肋板 TR 尾封板 WS 锚机座 F 非水密肋板
(表 1.2)
BILGE KEEL
HP
BREAST HOOK HW
BRACKE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B
SHELL PLATE Tnn
BOLSTER
NB
TRUNK
PL
BULWARK
RH
CORRUGATED / SB
SWEDGE WALL
CANT FRAME SD
CELL GUIDE
5. 套料
在进行套料之前,还有一些系统设定的文件需要用户自定义。一个是有关 NEST 程序的定义文件,具体名称和位置可以看 SD065 文件中的指向。一般名称 为 DEF2.SBD;另一个是切割机相关文件,其名称和位置可以用前一个定义文件 中的变量 GPP_CTRL_FILE、GPP_KERF_FILE 定义,指定了切割机的类型和有 关割缝补偿的信息。
可以在此程序中完成舱容表、稳性校核、装载工况计算(包括油轮、散货轮、 集装箱船)、倾斜试验、空船试验计算、下水计算等多方面内容。
熟悉规范和总体计算的内容是前提条件。
三. 生产设计中的命名规则
1. 零件的命名规则
零件名称的编码规则参考现有的三段式命名规则,现将它统一如下: XXXX<分段名称> - XXXX<组件名称> - XXXX<小件名称> 船体零件名分为三个等级:分段名─装配结构名─零件名。 □□□─□□□□□□─□□□ 分段名 装配板架名 零件名
3. 曲面建模
在经过了系统初始化后,就可以在曲面建模中方便的引用全船坐标系统划分 定义外板及其纵骨、肋骨,并定义流水孔、过焊孔、止漏孔等,详见后续章节, 然后定义曲面板架。

复合材料船艇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复合材料船艇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XXXX001-2001 复合材料船艇船体建造原则工艺2011-05-18发布 2011-06-18实施X X X 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生产条件 (1)4 施工准备 (1)5 各项试验工艺 (2)6 船体成型工艺 (2)7 构件制作 (3)8 脱模 (4)9 船舶合扰 (4)10 产品公差要求 (4)(Ⅰ)前言本标准由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

本标准于2011年5月首次发布。

复合材料船艇船体建造原则工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材料船艇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船长小于60m的沿海和内河船艇。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模具,以手糊成型以及真空导流成型的复合材料船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海法规[2003]489号文公布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6]495号文公布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7年修改通报) 海法规[2007]669号文公布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年修改通报) 海法规[2003]489号文公布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6]1号文公布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6年修改通报) 海法规[2008]266号文公布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年修改通报) 国渔检法[2008]78号文公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渔业船舶建造规范内河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海上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沿海小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内河小型船舶建造规范(2006)游艇建造规范(2008)Q/XXXX005-2011 玻璃钢船体的检验与公差Q/XXXX010-2011 玻璃钢材料工艺性试验Q/XXXX016-2011 节点图册3 生产条件3.1 一般要求3.1.1 质量管理体系健全3.1.2 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评价纤维增强塑料船艇建造工艺和结构质量的能力。

1-1船体修造工艺概述

1-1船体修造工艺概述

船舶建造工艺研究方向
4.研究制定各项精度标准
提高施工精度标准及相应测量方法
5.确定新的造船方法
1.使用新工艺 2.使用新设备 3.修改流水线 ……
外场施工
1.使用新工艺 2.使用新设备 3.修改流水线 ……
装 配
焊 接
起 重
墩 木
管 道
涂 装
精 控
切 割
打 磨
脚 手
检 验
建造环境对比
零散管理——中型船厂 精益管理——大型船厂
船舶建造工艺特点
1.实践性强
与现场结合紧密,图纸指导生产,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指导生产
2.综合性强,涵盖面广
1.型线数学建模、光顺 2.船舶结构、强度 3.材料、焊接、电工 ……
3.空间概念强
1.出相对坐标多,拓扑关系复杂,有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造、卧造等
2.外曲面复杂,无法用数学函数描述
船舶建造工艺特点
4.灵活性大
1.各厂技术水平不同(施工质量,自动化程度等) 2.关键设备差别很大(起重机、分段转运平板车等) 3.施工人员素质差别大(川崎……)
5.体现综合实力
1.造船业与95%的制造业有关 2.是战略型产业 3.属于资金、劳力密集型 ……
船体修造工艺
—船舶建造工艺概述
郑振豪
船舶建造工艺研究方向
1.分析研究造船方法
1.研究船舶放样、加工、号料、焊接、舾装等过程 2.研究破损修补 3.制定技术标准
2.研究编制计划文件
总装进度表、工艺明细表、工艺线路、设备及订货单等
3.研究修造船各工序的工艺操作方法
制定合理的工艺规程,选择合适的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1.总述1.1船舶用途及形式本船为载运液态沥青船,按“CCS”内河船舶规范建造。

本船为常年航行于长江A、B、C级航区及J2级航段的装运闪点>60℃;最高货物温度≤180℃散装液态沥青船。

本船为钢质单甲板、双底、双舷、双尾、双机、双桨、柴油机推进的整体式液货舱石油沥青船。

本船首、尾部设升高甲板,机舱、起居处所和驾驶室均布置在尾部,尾部设清水舱及燃油舱。

本船设有10道水密横舱壁、一道油密纵舱壁,将主船体自首向尾分隔为首尖舱、隔离舱、5对货油舱,货油泵舱、机舱、燃油舱及尾尖舱(舵机舱)等。

货油舱区为双舷双底,带升高围阱,整体式液货舱。

双底及双舷侧设压载舱或空舱。

1.2主要要素(1)主要尺度总长……………………………………………100.00m设计水线长………………………………………97.925m垂线间长…………………………………………95.7m型宽……………………………………………17.20m型深…………………………………………… 5.30m梁拱……………………………………………0.3m设计吃水4.30m(A,B、C级航区J2级航段)最大吃水4.50m(A,B、C级航区J2级航段)(2)甲板高度(中心线处)主甲板到艇甲板………………………………… 3.00m艇甲板到游步甲板……………………………… 2.30m游步甲板到驾驶甲板…………………………… 2.30m驾驶甲板到顶棚甲板…………………………… 2.30m首升高甲板高…………………………………… 1.165m尾升高甲板高……………………………………0.40m围阱高…………………………………………… 1.00m(3)双层底高度货油舱区域……………………………………0.85m(4)边舱宽度…………………………………………………… 1.10m(5)载货量设计吃水4.3m (4360)吃水4.5m (4670)(6)容积:详见《舱容曲线图》(CGY509-103-02)1.3 结构特点全船液货舱区域采用双底、双舷、甲板有升高围阱的纵骨架结构形式;全船材质为碳钢,液货舱区域敷设保温层。

船舶建造模块化工艺流程优化

船舶建造模块化工艺流程优化

船舶建造模块化工艺流程优化一、船舶建造模块化工艺流程概述船舶建造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其工艺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建造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升船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化工艺流程,即通过将船舶建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的模块,每个模块在特定的制造区域进行生产,最后再将这些模块组装成完整的船舶。

这种工艺流程优化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建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船舶建造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1.1 模块化工艺流程的核心理念模块化工艺流程的核心理念在于将复杂的建造任务分解为简单的、可重复的模块化任务。

这种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建造质量,因为每个模块可以在专门的制造环境中进行生产,从而确保每个模块的建造质量。

1.2 模块化工艺流程的优势模块化工艺流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模块化生产,可以并行进行多个模块的建造,从而缩短整个船舶的建造周期。

- 降低建造成本:模块化生产可以减少建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如材料、能源和人力等。

- 提高建造质量:每个模块在特定的制造环境中进行生产,可以更好地控制建造质量。

- 增强灵活性:模块化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设计变更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 促进技术创新:模块化生产鼓励技术创新,因为每个模块都可以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

二、船舶建造模块化工艺流程的关键技术船舶建造模块化工艺流程的实施需要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设计优化、制造技术、物流管理、质量控制和信息技术等。

2.1 设计优化技术设计优化是模块化工艺流程的基础,它涉及到船舶的整体设计和模块划分。

设计优化的目标是确保每个模块的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便于制造和组装。

这通常需要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模块化设计原则。

2.2 制造技术制造技术是实现模块化工艺流程的关键,它包括材料加工、部件制造和模块组装等。

制造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模块化生产的需求。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1.总述1.1船舶用途及形式本船为载运液态沥青船,按“CCS”内河船舶规范建造。

本船为常年航行于长江A、B、C级航区及J2级航段的装运闪点>60℃;最高货物温度≤180℃散装液态沥青船。

本船为钢质单甲板、双底、双舷、双尾、双机、双桨、柴油机推进的整体式液货舱石油沥青船。

本船首、尾部设升高甲板,机舱、起居处所和驾驶室均布置在尾部,尾部设清水舱及燃油舱。

本船设有10道水密横舱壁、一道油密纵舱壁,将主船体自首向尾分隔为首尖舱、隔离舱、5对货油舱,货油泵舱、机舱、燃油舱及尾尖舱(舵机舱)等。

货油舱区为双舷双底,带升高围阱,整体式液货舱。

双底及双舷侧设压载舱或空舱。

1.2主要要素(1)主要尺度总长…………………………………………… 100.00m设计水线长……………………………………… 97.925m垂线间长………………………………………… 95.7m型宽…………………………………………… 17.20m型深…………………………………………… 5.30m梁拱…………………………………………… 0.3m设计吃水4.30m(A,B、C级航区J2级航段)最大吃水4.50m(A,B、C级航区J2级航段)(2)甲板高度(中心线处)主甲板到艇甲板………………………………… 3.00m艇甲板到游步甲板……………………………… 2.30m游步甲板到驾驶甲板…………………………… 2.30m驾驶甲板到顶棚甲板…………………………… 2.30m首升高甲板高…………………………………… 1.165m尾升高甲板高…………………………………… 0.40m围阱高…………………………………………… 1.00m(3)双层底高度货油舱区域…………………………………… 0.85m(4)边舱宽度…………………………………………………… 1.10m(5)载货量设计吃水4.3m (4360)吃水4.5m (4670)(6)容积:详见《舱容曲线图》(CGY509-103-02)1.3 结构特点全船液货舱区域采用双底、双舷、甲板有升高围阱的纵骨架结构形式;全船材质为碳钢,液货舱区域敷设保温层。

关于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及精度拼板工艺

关于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及精度拼板工艺

关于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及精度拼板工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船体制造行业得到稳定发展,在船体制造工艺中,船体分段精度控制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船体制造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船体建造精度管理以及精度拼板工艺进行分析,提出精度拼板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船体建造;精度管理;精度拼板工艺;引言船舶建造精度主要是指船体建造精度。

船体建造从钢材下料到船体建造结束,工作量约占造船总工时的 50% 。

其建造精度直接影响船舶建造的总周期,建造质量 (精度 )也将影响后道工序的质量,影响船舶的航运性能。

船体建造有别于机械制造,它工序多、制造复杂、工件大。

钢料经预处理、零件加工、部件组装、分段组装和船台合拢成船体,其间要经过多工种的加工,包括切割、冷热加工、焊接、矫形以及吊运等。

装配误差、加工误差和运输过程中的变形误差,以及期间产生弹塑变形与塑性变形的规律难以掌握和控制。

如何保证船体零件、分段、整船的精度,一直是造船界所研究的课题,如今在理论、数据积累、经验估算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应用于实践,可以认为已具备了完整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已逐步形成一门学科—船体建造精度管理。

1.船体建造精度管理船体建造精度标准是船体建造精度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对船体的尺寸精度进行分析和控制,以减少现场修整量,提高制造效率,降低船体建造成本,有效提高船体质量。

1.1船体建造过程中事先与事后的精度管理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在造船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船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放大尺寸精度的方法,从而将补偿量代替余量,船体零部件尺寸进行控制主要依靠科学的工艺技术以及建造公差与管理技术,促进船体建造质量的提升,降低船体建造周期与建造成本,提升船厂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船体建造精度管理主要分为事先精度管理与事后精度管理,其中事先精度管理是指在船体生产建造前,制定相关生产计划以及生产设计图;事后精度管理是指在船体制造过程中,主要包括放样、号料、加工、部件组装以及分段组装与船台合拢内容。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1. 总则.1.1此文件作为本船施工建造的指导性工艺文件.;1.2本文件的编制依据是LR英国劳氏规范和规格书等;1.3在建造过程中除必须遵循本文件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外,还要满足施工图及有关的技术要求;2.本船概况2.1本船为无限航区,主要航行于波罗的海和北海,服务航速为20节的现代化滚装/纸运输船.本船为适合冬季航行设计为冰区加强1 A,型线适合开敞水域;2.2本船具有双桨4层货物甲板,球鼻首,倾斜式流线型弯鼻首柱、方尾两个半平衡挂舵和由船模试验决定的鸭形尾,两个首侧推.;2.3货舱区域布置在内底板、主甲板、上甲板和顶甲板。

有两个尾门,一个服务于经固定坡道往上甲板.另一个用于主甲板,主甲板有一个带舱盖的固定坡道往下货舱。

从上甲板左舷往顶甲板设有一固定坡道。

为减少船舶装卸时过大的横倾及航行时过大的摇摆,本船有减摇鳍和防横倾水舱.;2.4通常货物是纸,但应能装箱车和滚装拖车,其它的货物包括森林产品,平台四轮车、小汽车、载货拖车,一般货物和集装箱。

上层建筑位于首部,有16个船员、1个引航员、12个司机。

包括船员和司机的公共处所和舱室处所.服务处所如厨房,供应品库等也布置在上层建筑内;2.5主机由有两台中速可烧重油柴油机组成,每台通过减速箱驱动一个可调桨.。

电站有二或三台柴油发电机组以及二套轴发。

有一台辅锅炉,每台主机有一台废气锅炉。

3. 主尺度和各项参数3.1主尺度总长187.06米两柱间长169.80米型宽26.50米设计吃水 6.80米结构吃水 6.90米型深(至内底板) 2.10米型深(至主甲板) 8.90米型深(至上甲板) 15.65米型深(至顶甲板) 21.55米肋距0.70米3.2净高舱室及走廊 2.10米公共处所及船员处所 2.10米厨房( 区域) 2.10米冷库 2.10米上货舱 4.72米(层高)中货舱 5.57米下货舱 5.57米(层高)3.3国籍本船按NIS旗建造,交船前换成英国旗。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为现代造船的开展,标准管系制作及安装,保证管系制作和安装质量,使船舶建筑更加标准化、正规化所编制。

本工艺参照各种相关船舶建筑标准、标准及本公司实际而编制。

管系布置、预制及安装流程原那么、规那么。

一.管系布置原那么1.管系布置要层次清晰,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

管子的排列应尽可能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洁和美看,以最短的距离连接, 到达最正确目的,防止不必要的迂回和歪交叉。

2.管系的布置间距(1)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 以上。

(2)关于需要包扎尽缘的管子,包好尽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在30mm 以上。

(3)以下管子与电缆的间距应在100mm 以上。

a.蒸汽LenovoUser2021-9-1东海船舶修造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技术科编制管子尽缘层外表。

b.非水隔层尽缘的排气管外表。

c.工作压力9.8MPa(100kg/cm2)以上的高压空气管。

3.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操作,各种管子应尽量沿准船体结构或箱柜的四周布置。

4在通道拆装维修及检查等必要的空间内,不应设置管路,对机械拆装、维修、检查等必要的空间应依据设备详图,经阅校核后再做最后决定。

5.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道在同一位置时,最好由上至下,按照电缆-管子-通风管的顺序布置。

6淡水管不得通过油舱,油管不得通过淡水舱,如不能防止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海水管也尽量防止通过淡水舱,其它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按标准要求加厚,且不得有可拆接头。

7.燃油舱柜的空气管、溢流管、测量管和注进管应防止通过居住舱室,如必须通过时,那么通过该类舱室的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

8.配电板及重要仪器上方及后面不得设置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油柜和水柜。

特不情况下必须布置时,那么不得设置管接头,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9.锅炉、烟道、蒸汽管、排气管及消音器的上方应防止设置油管及油柜,如无法防止时,油管不得有接头,且应装设滴油盘或其他防护设备。

船舶建造工艺主要内容

船舶建造工艺主要内容

张 远 双
2019/1/23
11
投影一致性动画
船 体 建 造 工 艺
下图为某船首部的型线图,求图中A、B、C三点在另外两个 投影图上的投影。
yC yB B A
1500 3000 纵剖线 纵剖线
C
C B
A
C
张 远 双
2019/1/23
yC
A
B
yB
12
船 体 建 造 工 艺
七、型线图相关概念
格子线的本质:是绘制型线图的基准线,在视图中格子线是 特定型线的投影。 三组主要的截交线:横剖线(站线)、水线和纵剖线。 中线面(中纵剖面)、基面(基平面)、中站面(中横剖 面)、基线、中线等。
5
船 体 建 造 工 艺
二)船舶舾装 将机电装置、营运设备、生活设施、各种属具安装到船上去, 并进行舱室装饰与绝缘等的工艺过程。 三)船舶涂装 在船体内外表面和舾装件上,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除锈和涂敷 各种涂料,使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隔开,以达到防腐蚀处理等的 目的的工艺过程。
船舶涂装除了船体防腐外,还有外表装饰和防污等作用。
张 远 双
2019/1/23
25
2、纵缝线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船 体 建 造 工 艺
1)充分利用原材料
应尽可能使纵缝线与肋骨线正交,如图所示:
张 远 双
2019/1/23
使展开后 的外板接近 于矩形,可 提高钢板利 用率,减少 焊缝长度。
26
船 舶 建 造 工 艺
横缝线
上、下纵缝与 肋骨曲线斜交,外 板展开图形基本为 菱形,不利于钢板 利用率的提高。
放样。 张 远 双
2019/1/23
10
船 体 建 造 工 艺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

1.总述1.1.本船为无限航区,主要装载集装箱。

1.2.船体结构特征本船为单桨、单柴油机驱动、有首尾楼、首楼带遮蔽甲板,带球鼻首的倾斜首柱、首侧推器和方尾。

货舱区五个货舱口,主甲板舱口盖为无序开启型舱口盖,并配有手动锁紧装置。

设置固定导轨和绑扎系统。

1.3.船体主要数据1.3.1.主尺度总长:148.00 m垂线间长:140.30 m型宽:23.25 m型深:11.50 m设计吃水:7.30 m结构吃水:8.50 m1.3.2.肋距全船:700mm1.3.3.甲板间高(中心线处)主甲板至尾楼甲板:2832mm各层甲板室:2650mm货舱双层底高:1600m机舱双层底高:2240mm1.3.4梁拱、脊弧主甲板无脊弧。

梁拱为:Fr22~Fr162距中8985mm范围内为水平直线,主甲板距中8985mm至舷边为h=68mm的斜直线;Fr162至首距中5185mm范围内为水平直线,主甲板距中5185mm至舷边为h=166mm的斜直线;Fr22至尾主甲板为水平,距基线为11568毫米。

2.船体结构主要材料2.1.船中0.2L区域的上甲板边板,舷侧板顶列为15AH36高强钢,货舱口角隅板为25DH36高强钢。

舱口围板为16DH36和22DH36高强钢,舱口围面板为40EH36钢,水平加强材为30DH36高强钢,克令吊部位为30DH36高强度钢,内部扶材为25DH36高强度钢。

主机基座面板为80GLD 级钢。

未说明之处见结构详图。

2.2.本船其它船体结构为GLA级钢。

2.3.除非另有说明外,本船所有船体建造用钢(包括铸钢和锻钢)均应经船级社(GL)认可并符合船级社的有关要求和试验,按照船级社规范和船东的要求,船体结构和一些重要强构件应采用X射线或超声波检查。

3.焊接材料3.1.船体结构焊接应使用经GL认可的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3.2.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等级应和被焊母材相适应,并符合GL 有关规定。

3.3.焊接材料详见本船《船体结构焊接规格表》。

船舶建造工艺手册

船舶建造工艺手册

《船体结构建造原则工艺规范》选用标准:Q/ 42-031-2003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结构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本规范适用于散货船及油轮的船体结构建造,其他船舶也可参考执行。

2 基本要求2.1要求2.1.1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2.1.2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2.2船体建造精度原则2.2.1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2.2.2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2.2.3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

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2.2.4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2.3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2.4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2.5船体焊接工艺按Q/ 42-027-2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Q/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2.6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2.7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2.8切割要求2.8.1钢材材质的控制2.8.1.1 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2.8.1.2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2.8.1.3钢材的质量标准按Q/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生产中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船舶建造工艺方案.doc(通则)

船舶建造工艺方案.doc(通则)

船舶建造工艺方案编制单位:南宁邕江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06年4月船体部分目录1.总则2.概况2.1.主船体概况2.2.上层建筑概况3.构件加工3.1.施工方案3.2.基本要求与技术公差3.3.工艺程序4.主船体施工4.1.施工方案4.2.基本要求与技术公差4.3.工艺程序5.上层建筑5.1.施工方案5.2.基本要求与技术公差5.3.工艺程序1.总则1.1 操作者经培训后持生产操作证上岗。

1.2 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工艺文件,做好“三检”、“三工序”活动。

1.3 施工中所用工具、量具、仪器和设备等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并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1.4 施工中应尽可能做到文明生产,尽可能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严格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野蛮作业和违章操作。

1.5 舱室作业需有专人监护,应满足照明,并通风良好。

1.6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和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1.7 本工艺规程制定了整个主船体和上层建筑的零件加工、建造施工程序及其工艺要求。

1.8 本工艺规程制定的建造施工程序根据具体情况,并经有关人员同意后可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其技术公差要求。

1.9 本船船体工艺技术公差按《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C 1998)的要求为依据制定。

1.10 本船建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国船级社制定并颁布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的规定。

2.概况:船舶概况主要包括主船体和上层建筑.2.1 主船体概况2.1.1 在建造船舶时先要了解船舶的类型及结构形式,了解装载货物情况,如本船为钢质单甲板、双壳双底、混合骨架式,全电焊结构,方尾、双桨、双舵、双柴油机驱动,装载闪点不大于60℃的油轮。

2.1.2 主尺度总长垂线间长型深型宽设计吃水肋距梁拱2.1.3了解船舶各主要部位的船板厚度:(a)主甲板:分为货舱区域甲板厚度,甲板边板厚度,艏、艉甲板厚度,其他区域甲板厚(b) 舷侧板:舷侧顶列板的厚度,旁板厚度.(c)平板龙骨的厚度.(d)船底板的厚度,舭列板的厚度,舭龙骨的厚度.(e)船艏加强范围板的厚度(f)内底板攻的厚度.(g)主要骨材:双层底:中桁材的规格、水平加强筋的规格;旁桁材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实肋板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内底纵骨、船底纵骨的规格;舷侧:强肋骨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肋骨的规格;舷侧纵桁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甲板:强横梁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甲板纵骨的规格;甲板纵桁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h)水油密横舱壁的板厚,垂直扶强材的规格;水平桁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垂直桁的规格(加强筋的规格);(i)水油密纵舱壁的板厚,垂直扶强材的规格;水平桁的规格;垂直桁的规格(加筋的规格)。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中远船务在发展船舶修理和改装主营业务基础上,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气魄,入主船舶制造领域,成为我国造船工业异军突起的生力军。

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安排,在总部管理部门开办《船舶建造工艺流程讲座》,由于各位领导主要从事综合性或专业性管理工作,从实效性出发,本讲座不着意从技术和工艺的角度介绍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施工方式和工艺要求,而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当我们对现代造船管理理念、施工组织方式及应达到的经济技术指标有了概略的了解之后,就为我们到兄弟船厂学习考察,或到下属船务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建立起一个分析、对比、评价的平台。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

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

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2 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予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

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二、现代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1、船体分道建造法。

根据成组技术“族制造”的原理制造船体零件、部件和分段,按工艺流程组建生产线。

2、抛弃了舾装是船体建造后续作业这一旧概念,以精确划分的区域和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控制舾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3 基本要求3.1 要求3.1.1 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3.1.2 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3.2 船体建造精度原则3.2.1 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3.2.2 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3.2.3 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

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3.2.4 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3.3 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3.4 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3.5 船体焊接工艺按PaxOcean-W-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3.6 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3.7 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3.8 切割要求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3.8.1 钢材材质的控制3.8.1.1 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3.8.1.2 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3.8.1.3 钢材的质量标准按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生产中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8.1.4 预处理喷丸质量、涂膜厚度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不得流入工位。

3.8.2 材质的跟踪与传递以分段为单元(具体情况参见全船结构验收项目表)。

3.8.2.1 切割中心负责炉批号汇总(品质检部负责炉批号传递和提交)。

3.8.2.2 切割中心须将有关材质、规格移植到钢板余料上。

3.8.3 零件切割下料3.8.3.1 零件流程编码必须齐全,对合线、矫正线、构架线数控划线必须清晰,零件的坡口形式、企口上下、首尾、正反、左右等零件加工符号、尺寸、标注必须正确无误。

3.8.3.2 下料后零件的减轻孔、人孔、透气孔、漏水孔、切口、面板的自由边都必须打磨。

3.8.3.3 切割下料零件,严格按分段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散装件、标准件等,分阶段配套、堆放,确保分段零件配套完整及零件分流正确。

3.8.3.4 切割材料严格按下料工艺单要求,材料规格材质不准擅自替代。

3.8.4 型材加工必须控制其直线度、水平度、角尺度及焊接质量。

3.8.5 拼板切割零件其直线度精度、对角线精度达到质量标准。

3.8.6 数控切割、门式切割、光电跟踪切割等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每天上下班做好起始点检测保养,从而确保零件切割精度。

3.8.7 板材的吊装严禁直接用钢丝绳捆扎。

3.8.8 操作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切割下料实动工时的原始记录。

3.8.9 加工单元配套完工后,需将分段切割加工资料、草图、盘片、板图等资料文件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保管好,以防散失。

3.8.10 切割中心应认真落实处理好切割残余边材及割渣,应预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定时、定期清除残渣,确保切割平台的平整度。

4 船体分段结构建造4.1 双层底分段(舷侧分段建造相同)4.1.1 工艺要求4.1.1.1 拼板时以肋骨检验线、板端部对合线为准,误差≤1mm。

4.1.1.2 纵骨、纵桁以对合线为准安装,误差≤1mm。

4.1.1.3 中组立时分段主尺度、构件垂直度符合 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4.1.1.4 大组立时分段四周内外底板垂直度和内、外纵骨垂直度,误差≤4mm。

4.1.2 工艺过程4.1.2.1 建造方法:以内底为基面反造,外场翻身,与外板正态合拢;对艏艉部有曲面外板的分段,采用以内底为基面反造,待外底纵骨定位后,外板反贴,装焊定位,外场翻身,然后内部构架焊接。

4.1.2.2 胎架形式:内场由平直中心流水线生产或采用支柱式胎架,外场采用水平搁墩或水平胎架。

4.1.2.3 工艺操作程序(以典型平行舯体双层底分段为例):4.2 单底分段(甲板分段相同)4.2.1 工艺要求4.2.1.1 拼板时以肋骨检验线、板端部对合线为准,误差≤1mm。

4.2.1.2 纵骨、纵桁以对合线为准安装,误差≤1mm。

4.2.1.3 分段主尺度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4.2.2 工艺过程4.2.2.1 制造方法:正造。

4.2.2.2 胎架形式:由平直中心流水线生产或采用支柱式胎架。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构 件 小构架 内 肋 内 线 底 板 构 底 跟 检 纵 纵 架 舾 踪 板 焊 拼 接 板 验 骨 桁 焊 装 补及 装 安 接 修 焊 装正 漆 架 外 线 底 检 纵 验 骨 及 装 修 焊 正外 大 完 组 完 工 测 量 底焊 接 舾 交 装 验 整 立 分 完板 焊 拼 接 板段 成 4.2.3 工艺操作程序:构 件 小 组 立完线验 工、线 测肋、 量骨船 并检台 完验对 善线合 中、线 心水标 平记 胎 底 二 构 焊完工 交 装 验架 板 次 架 前 焊 制 装 划 安 测 接 造 焊 线 装 量涂 检4.3 上层建筑分段(包括甲板桅屋、烟囱、机舱棚分段) 4.3.1 工艺要求4.3.1.1 分段主尺度、构件垂直度、甲板平整度、围壁平整度等应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a. 窗的开孔高度尺寸,应以上口为基准线;b. 设计部在技术协议书中明确,厂商应提供窗框外形尺寸的开孔样板;c. 施工人员对门、窗划线、开孔应按厂商提供的样板。

门窗开孔切割形式由设 计定,可以数切亦可手工切割。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4.3.1.2 控制焊接变形,减少火工矫正。

a. 装配点焊,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采用CO 2焊接;b. 严格控制焊脚高度,以控制焊接变形;c. 注意部件的焊接方法及焊接顺序,湿房间的具体位置。

4.3.1.3 加强及吊环a. 上层建筑外围壁光面应少设马脚、吊环。

加强拆除后的马脚,应批磨光;b. 加强及吊环应尽量考虑设置在构架上。

4.3.1.4 对外提交报验前,做好自检工作。

4.3.2 工艺过程 4.3.2.1 建造方法:a. 除烟囱外的上层建筑分段均以甲板为基面反造;b. 烟囱卧造。

4.3.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4.3.3 工艺操作程序:划 线 检 验 门 窗 开 孔 围拼 壁 板焊 及 修 正 扶装 强 材焊及 加 强 构件小组立构 架 结 构 完 整 性 检 查纵 横 构 架 安 装分 段 吊 装 加 强铁 舾装 围 壁 板 吊 装管 舾 件 装 焊甲 板 拼 板吊 环 装 焊线 完 工 测 量焊 检 焊 交 验件 、 支焊 验 接接及 修 正架4.4 机舱区双层底分段制造 4.4.1 工艺要求4.4.1.1 机舱区双层内底、机座面板与胎架吻合,间隙误差≤2mm 。

4.4.1.2 分段内外底端缝处垂直度误差≤4mm 。

4.4.1.3 分段主尺度及机座面板、内底水平要求符合 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 量标准4.4.1.4 凡通过主焊缝的管子开孔时,焊缝必须先焊透后方可开孔,覆板施焊。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4.4.1.5 海底门根据开孔样板划线、开孔。

4.4.2 工艺过程4.4.2.1 建造方式:以机舱内底板为基面反造,外板反贴。

4.4.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和主机座附近设计桁架式胎架。

4.4.3 工艺操作程序:构件小组立 内吊胎 构 件 与 外 板 焊 接底 舱铁 内舾 管件 件装 、焊环架 装, 焊翻 、身 拆搁 离置胎 架 制 造铺 内 底 板板 上 二 次 划 线构 件 安 装焊 前 测 量外 板 安 装焊 接完 工 测 量 及 交 验密 性 试 验焊 前 测 量焊 接4.5 机舱舷侧分段机舱舷侧的制造与机舱平台(主甲板)分段的舷侧分段相似,其制造工艺参照机 舱平台(主甲板)分段的舷侧分段。

4.6 机舱平台分段和机舱主甲板分段 4.6.1 工艺要求4.6.1.1 外板组立制造工艺要点a. 应大力推广支柱式胎架。

按结构特点,由设计确定少量桁架式胎架;b. 胎架底脚线应有四角定位点及板缝线;c. 拼板以肋骨检验线为准,误差≤1mm ;d. 曲面分段必须二次划线;e. 外板与胎架吻合;f. 肋骨冲势正确,误差≤3mm 。

4.6.1.2 分段施工工艺要点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a. 平台胎架应平整,主甲板胎架梁拱正确,线形光顺。

b. 大组时应测量分段下口半宽,焊前应放8mm反变形。

c. 分段两端面平面度误差≤4mm,极限≤8mm。

d. 纵向构件以对合线为准,误差≤1mm。

4.6.2 工艺过程4.6.2.1 建造方法:机舱平台(主甲板)分段的舷侧以外板为基面侧造,整个分段以平台(主甲板)为基面反造。

4.6.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4.6.3 工艺操作程序:构件小组立外板胎架制造铺外板及焊接二次划线构架安装构架焊接平台平吊环安装及加强完中工心验台主甲板拼板焊接二构架安装傍板吊装焊前测量构架焊接主甲板舾装测线线量、等及肋标完骨记善检交验涂装次划线胎架制造拼装4.7 艉尖舱分段制造4.7.1 工艺要求4.7.1.1 艉尖舱壁定位时必须与地面预埋件刚性固定。

4.7.1.2 各肋板中心线对准艉尖舱壁中心线,误差≤1mm。

4.7.1.3 尾轴管小组立时,前后中心线垂直度误差≤2mm。

4.7.1.4 尾轴管安装时必须保证尾轴毂尾端加工余量。

4.7.1.5 尾轴管焊接时(包括尾轴管小组时与尾轴毂焊接及中组时与艉尖舱壁铸钢件焊接)必须预热,并派人专职监视轴孔中心线情况,发现偏差,随即调整焊接顺序,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确保轴孔中线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