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反思.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反思
杜蒙四中张海英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遗憾”多多,在这其中尤数作文教学是广大教者最为头痛的。作文是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实践和体现,最能体现教者与学者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语文课程标准》叫“语文素养”)是一种最实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的素质。在现代社会,能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而写作,既是一种必备的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生活能力。在人与人的交际交往中,人们不仅需要口头交流思想,更多的是需要用笔头表情达意,抒发感情,这就需要写作。
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案例分析(一):我曾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悟”的作文,其中有一篇《用心看世界》,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婆,通过交谈,“我”才发现老太婆“一双明亮的眼睛对她毫无用处”。她是位盲人。“我”很诧异地问她:“我一句话也没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个姑娘。”老太太笑盈盈地说:“那我生来就是瞎子,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她接着说:“虽然我的肉眼是闭着的,
但我的心眼却一直没有闭上,我用心眼去感受世间的所有。”
接着,小作者运用相似的联想,想到了故乡的另一位盲人朋友。
“作为一个盲人,他一点遗憾都没有,他常对我说:’就算这辈子我看不到这美丽的世界,我也应该感激上苍,最起码我还拥有比肉眼更明亮的心眼,用它能感受到一切。’那时,我常奇怪,我们一起时总是我的肉眼忽略或看不到的细小事物,他却能先发现并能指教给我。”
“今天在天桥上从老太婆话中我才知道了所谓的心眼: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虽然眼前的世界是漆黑的,但心里的那双眼睛永远保持着清晰。”
这两段话,是小作者对生活美的一种感悟。天桥上的“老太婆”和故乡的“朋友”,虽都是盲人,“但心里的那双眼睛永远保持着清晰”,“总是我的肉眼忽略或看不到的细小事物,他却能先发现并能指教给我”。最后,小作者终于发现了它的深层意蕴:“没有心眼的人才是一个盲人。”在这里,她体验到一种美的愉悦和快感。
反思:的确,用心灵去感受世界,才是感悟的内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这种感受生活细节能力的培养。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有一大部分是住校生,虽然语文基础很差,但是我发现他们有着很高的悟性,经过长时间的感悟能力的培养,他们对生活具有了较强的感受直觉。特别是远离故乡和亲人,常常沉
浸在对家乡和亲情的之中。所以,一有触发,这种感悟的直觉便随时突现出来。比如,作文《妹妹》,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说,“我”的妹妹比“我”小一岁,她是一个勤劳懂事的好女孩。全文就围绕“勤劳懂事” 这四个字,描述了妹妹天一亮就起床干活,直到很晚才吃饭的种种情状。妹妹甚至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终止了自己的学业,让姐姐去专心读书。文中最动情的一节,是妹妹送饭的一段文字。
“当我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住校,家里往往有人给我送来吃的东西。有一天,同学们对说:’一个小男孩找你。’我好奇怪,于是去看,哦!原来他们把妹妹当成小男孩了。妹妹站在校门口,穿着又烂又褪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口袋,一见到我就笑咪咪地说:’姐!我是来给你送饭的。’我心里好高兴,但也有一些凄凉,于是同她一起回到寝室。妹妹对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不是看那儿,就是摸这儿。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姐!爸妈说,你要好好读书。” 同时从裤腰里拿出五元钱放到我的手上,说:’给你买学习用品的。’她微微笑着,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这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只是说了一句:’谢谢你!,我知道这钱是她攒起来留给我的。妹妹离校时,多次回头看我,我不知道她是舍不得我,还是舍不得这所学校。我远远地望着她那穿着破烂衣服的背影,眼泪不禁地流下来。”
作者经过记忆的淘洗,使事件与时空形成距离,这就能更加直观地感受亲情和至爱,细腻而深切地感受到妹妹内心的温情和
美丽。
案例分析(二):曾经读过一个学生写的《我在准备中考的日子里》,描写毕业班的生活紧张而忙碌,一天,连续7 节课都是测验,人都“疲惫不勘了”,第8节课大家都要去操场上训练”,看到同学们“有跑步的,有跳远的,有投铅球的”,“我真是吃了一惊,难道他们不累吗?于是自己试着跑了3圈,竟然一切劳累烟消云散了,且有一种越跑越有劲有感觉。我这才发现’人可以累,心不可以累’的含义。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是一个开始,如果没有踏好这一步,要累的是一辈子”。可以说这位学生是一个很细心,很有感悟能力的学生,它描写的就是身边的故事,他能从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真谛。小到渠成,明丽自然。
反思:小作者如此明悟让我很是惊佩,可以说这是一个孩子写出好作文所必备的优秀素质,可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能看到,想不到,感受不到,这种学生总是发现不了生活中的亮点,也缺少积极性和激情,于是我就从课堂入手。作家、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 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我以课文为例子给学生剖析了这种感悟。唐人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通过“捕蛇者”的遭遇,写出了他对“苛政猛于虎”的感悟;茅盾在《白杨礼赞》,中通过描写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赞美了“象征北方农民,象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些都是作者对生活
的感悟,可以说,感悟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我想让学生从文入手培养,然后走入生活,看到红色可以想到火焰,想到温暖,想到活力,想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作为语文教育者,教会学生这种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学生会写,写好,能够让学生写真情,诉心语;能够让学生开拓思维,使之富于想像力,有创新的余地; 能够让学生展示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