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养殖技术中的饲料消化率评估方法
养殖技术中的饲料消化率评估方法引言:饲料消化率是评估养殖动物对饲料中的养分吸收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准确评估饲料消化率对于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在养殖技术中,饲料消化率的评估方法有多种,下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一、代谢试验法代谢试验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的方法。
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和尿液,以及测定摄入的饲料量,可以计算出饲料中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
代谢试验法的优点是直接、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情况。
但是,该方法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且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捕食消化能试验法捕食消化能试验法是通过测定动物排泄物中能量的代谢率来评估饲料消化率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相对简便、节省时间,且不需要对动物进行干预。
通过测定饲料中能量含量及动物排泄物中的代谢能量,可以计算出动物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
然而,捕食消化能试验法对饲料中非能量养分的评估相对较弱,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三、营养素标记法营养素标记法是通过标记饲料中的特定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来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标记物在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浓度变化来估算饲料的消化率。
这种方法具有非侵入性,能够实时监测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特定营养物质的评估,对于其他养分的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体外消化试验法体外消化试验法是通过模拟动物消化系统,测定饲料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来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该方法主要通过采集饲料和消化液,模拟动物的消化过程,评估不同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体外消化试验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能够较准确地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然而,该方法存在模拟动物消化系统的不精确性,对于饲料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结论:饲料消化率是评估养殖动物对饲料中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准确评估饲料消化率对于改善养殖管理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二 消化方式
(一)物理性消化 定义: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 肠运动等活动,把饲料切短、撕烂、磨碎、 压扁,使事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 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 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 特点:虽然改变了饲料的物理性质,但并没 有改变饲料的化学性质。 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物理消化的方式也不 同。
三 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畜禽的消化力: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 养物质的能力。 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可被畜禽消化的程 度。 在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时,不仅要看饲 料养分含量的多少,还要看畜禽对饲料 养分的消化程度,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评定某种饲料对某畜禽营养价值的 高低。
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 分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 的统一指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畜禽的消化能力因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畜禽的种类、 品种、年龄与个体是影响畜禽消化力的主要因素。 所以,要搞好畜禽生产,必须观察饲养对象,了解其 消化特点,按需配料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饲料的可消化性同样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饲 料的组成、饲料的收获时期、贮藏加工和制作工艺 的水平、适口性、各类营养物质配比、植物生长所 处的环境等。 要搞好畜禽生产,不仅要研究畜禽的消化力,还要 研究饲料的可消化性,从饲料的种植管理、收获贮 藏、加工制作、营养配比等诸方面入手,供给畜禽 所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 消化的概念
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家畜的消 化管,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微生物 的复杂作用,将不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大分 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 化合物。 吸收: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 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 消化是吸收的准备,吸收是机体新陈代谢 的前导。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一、消化方式
不同动物化学性消化特异性
动物
猪
部 位
口腔 胃
养
淀
分
粉
作用程度
弱 中
蛋白质
小肠
牛羊 口腔 胃 小肠 禽 腺胃 小肠
CP、NFE、EE
淀粉 蛋白质 CP、NFE、EE、MCP 蛋白质 CP、NFE、EE
强
极弱 中 强 弱 强
一、消化方式
3、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 (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 蛋白质 脂 淀 肪 粉 氨基酸 、小肽 甘油、脂肪酸 双糖、单糖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瘤胃微生物消化具有两大优点:
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 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
(GE)的可利用程度 ;
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 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3、禽类
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 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 碎和消化;
瘦肉型与脂肪型猪消化率比较
90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干物质 粗蛋白 干物质 粗蛋白 干物质 粗蛋白 瘦肉型 脂肪型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一)动物 3、年龄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随消化器官和机能发育的完善程度不同, 对饲料养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逐渐提高。 幼年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消化器官还未发育完善,不能向 成年动物利用CF含量多的料。老年动物牙齿不好,影响咀 嚼,从而影响消化率。
第一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 消化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NSP:指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甘聚糖等)组成。
2、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指原料或成品中单糖或还原性糖的羰基,在加热或长期贮藏过程中,易与氨基酸或胺发生缩合反应(羰氨反应),并产生黑褐色素。
反应结果可降低饲料中有效氨基酸含量,使整个饲料营养价值下降。
3、氮平衡试验:指代谢试验的一种,在氮平衡试验中,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外产品氮。
当沉积氮大于零时,则称为氮的正平衡;沉积氮小于零,则称为氮的负平衡;沉积氮等于零,则称为氮的零平衡或零氮平衡。
4、饲料添加剂:为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或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目的而人为加入饲料的一些微量成分。
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5、浓缩饲料:主要由3部分原料构成,即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它一般占全价配合饲料的20%~40%。
6、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
7、ANFs:指有些存在于饲料中能够破坏饲料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负作用的这类物质,如戊聚糖、β-葡聚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等。
8、NPN:指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均可称为NPN,包括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它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
9、代谢能:等于其消化能减去尿能和可燃性气体能(特别是反刍动物)后所剩余的能量。
10、净能:饲料净能是饲料能量中能用于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产品的有效部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E=ME-HI式中HI代表体增热。
(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的方式
1、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 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 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 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 部位。
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
1)禽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见图)
禽类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食道、 嗉囊、腺胃、肌胃(砂囊)、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直肠和泄殖腔组成。
2)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1、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分泌唾液浸湿食 物,仅含少量的α-淀粉酶,对消化食物不 起多大的作用。
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 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 CH4、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H2 、O2 、 N2 ,等气体,通过嗳气排除体外。 微 生物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来合成菌体蛋白。 绵羊瘤胃中约82%属菌体蛋白。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 中,具有两大优点:
(4)瘤胃温度 38.5°C ~ 40 °C。
2)瘤胃内消化
瘤胃内微生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 另一类是细菌。 瘤胃内容物每毫升含原虫106个,含细菌
1010。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约占 瘤胃液的10%。
瘤胃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 、蔗糖酶、 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 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胰液 胰淀粉酶 精、麦芽糖
淀粉 糊
胰液 胰核酸酶
核
酸
核苷酸
肠液 肠液 肠液
氨基肽酶 双肽酶 麦芽糖酶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阐释动物营养在提升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促进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含几小成分?分别怎样测量和排序?3、详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详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升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详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详述水的生理促进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含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少、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剂、理想蛋白、rdp、udp、可以利用氨基酸、有效率氨基酸、真可以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含哪几种?3、详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优劣。
4、详述如何提升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释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阐释瘤胃内环境平衡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详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促进作用。
10、详述影响蛋白质消化、稀释、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水解的主要产物就是什么?提升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升什么的共同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 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
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3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 物消化 动物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亦
不同,消化方式的侧重不同
请看各类动物的消化道结构——
猪消化道结构
鸡消化道结构
1.物理消化
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 饲料粉碎过细: ①肠胃蠕动减弱,酶分泌能力下降 ②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
③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会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
⑤增加加工能耗
1.物理消化
商品料应适当的粗而均匀 反刍动物的粗饲料被粉碎过细,则会出现面部 浮肿。家禽(鸡,鸭,鹅)主要通过肌胃收缩的 压力和饲料中的硬物质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 粒度的作用,这是在禽类笼养的条件下日粮中添 加硬质沙石的依据。
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
真消化率的计算
[食入养分-(粪中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真消化率= 食入养分
×100%
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
消 化 率
TD
AD
关于AD、TD的要点:
采食量
① 饲料TD大于AD
② 饲料脂肪含量较少时,其AD受内源代谢来源脂肪和分 析误差掩盖,测量值有波动。 ③ 饲料矿物制消化率更易受消化道内源代谢、矿物质循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动物的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在消化道内能被消化的 性质或程度。
饲料的消化率:
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 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动物营养学(动物的消化)
➢ 酚酸也为多酚类化合物,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香 草酸、咖啡酸和介子酸。酚酸中的酚基也可和蛋 白质结合形成沉淀。
碎,其中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 未消化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三、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 概念: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 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 吸收部位:各种动物营养物质主要吸收在小 肠。非反刍动物,胃可以吸收少量葡萄糖、 小肽和水。但反刍动物的瘤胃可吸收氨和挥 发性脂肪酸,其余三个胃主要吸收水和无机 盐。
动物营养学
主讲:徐奇友
东北农业大学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第一节 动物的可消化性
一、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三、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第一节 饲料的可消化性
动物的种类不同,消化道结构和功能也不 同,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却有许 多共同的规律。本节主要讲述下面几个问 题:
(一)非反刍动物
▪ 单胃杂食动物主要为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 弱。
▪ 猪的特点:饲粮中粗纤维主要靠大肠和盲肠中 微生物发酵消化,但消化能力较弱。
▪ 马和兔的特点:马胃容积较小,盲肠和结肠发 达,消化能力与瘤胃相似;
▪ 兔盲结肠有明显的蠕动与逆蠕动,保证微生物 对粗纤维充分消化。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消化和营养分析
饱食量: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空腹的鱼虾群一次性吃饱,其摄食量称为饱食量。
摄食率:单位时间(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虾体的摄食量,称为摄食率。
吸收:是指摄入的饲料经消化系统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消化后被消化道上皮吸收的过程消化性:即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和程度消化力:即动物的消化能力消化率:动物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评价饲料营养价值重要指标不同动物的消化力不同,其对同一种饲料的消化率也不同最适摄食理论:动物`总是设法获得净可能大的净能摄入量。
所以启示为:饲料颗粒不仅大小合适,而且要均匀。
鱼虾才会摄食较大的颗粒以获得最大的净能摄入量动物的吸收方式:扩散,过滤,主动运输,胞饮作用(最原始,细胞直接吞噬食物微粒)过滤:消化道壁膜可以看作是一种过滤器。
消化管内压足够大时,即行消化鱼类的消化酶:1 蛋白质分解酶`:大部分鱼类的胃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胰脏能分泌多种蛋白酶种类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2 脂肪分解酶:胰脏是脂肪酶和酯酶的在主要分泌器官3糖类分解酶:主要有淀粉酶和麦芽糖酶。
草食性及杂食性动物比肉食性动物具有更高的糖酶活性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动物,饲料,饲养水平,温度:温度适当增高,酶活性变强,消化率升高)1 动物:a 动物种类b年龄和个体差异如幼龄动物,消化功能不健全c动物的生理状态2 饲料:a饲料种类b化学成分营养物质含量:(1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高,有利消化液的分泌和养分的充分消化。
2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3饲料的抗营养因子:是饲料本身含有的或者是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各种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会体现着消化率上。
如氧化脂肪会降低Protein的消化率饲料的加工调质(加工参数),各种方法对饲料养分消化率军产生影响,因种而异(1粉碎:一定范围内,越细,消化率高。
适度的磨碎有利于单胃动物,对饲料的干物质,能量等消化提高2 加热调质温和的加热调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抗营养因子失活,利于消化)3饲养管理技术(饲养水平:饲喂量大。
动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
动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动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了解动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对于人们改善动物饲养条件、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动物对养分的吸收途径、养分在动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以及影响动物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物对养分的吸收途径动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吸收养分,主要包括消化道吸收和其他途径吸收。
1. 消化道吸收:动物的消化道是主要的养分吸收地。
食物在消化道经过一系列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应给全身组织细胞使用。
2. 其他途径吸收:除了消化道,动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吸收养分。
例如,光合动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
水生动物可以通过皮肤、鳃等部位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和其他营养物质。
二、养分在动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一旦养分被吸收进入动物体内,它们需要通过运输和利用才能满足组织细胞的需要。
1. 运输:养分在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
血液携带着从消化道吸收的养分,将其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血液循环中,养分可以被动物体内的细胞利用,或者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2. 利用:动物体内的细胞利用养分进行能量产生和物质合成。
养分主要通过细胞呼吸进行氧化分解,生成能量供细胞使用。
同时,养分还参与合成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维持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三、影响动物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因素动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质量、饲养管理、动物的生理状态等。
1. 饲料质量:饲料中的养分含量、配比和消化率等都会影响动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
优质的饲料含有更丰富的养分,动物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促进动物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例如,提供良好的饲料饮水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时间和方式等都对动物的养分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1.保障动物健康2.改善产品质量3.降低生产成本4.提高生产水平5.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章▲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1.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养分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水分包括游离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和结合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2)粗灰分(Ash) :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3)粗蛋白质(cp):指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称(4)粗脂肪(EE): 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5)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6)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2.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1)植物水分含量变异大于动物。
(2)植物含粗纤维,动物无。
(3)植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是蛋白质。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动物为脂肪(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色素、蜡质等;动物主要是真脂肪;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7)植物体内灰分含量比动物体少第二章▲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 2.主动转运 3.胞饮吸收2.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养分吸收
代谢组学
通过分析动物体液和组织中的代谢物变化, 揭示饲料成分对动物代谢的影响以及代谢物 与消化和养分吸收的关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精准饲喂技术
结合动物的基因型、生理状态和饲养环境,制定 个性化的饲喂方案,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 性能。
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
针对动物消化道的生理特点和微生物菌群结构, 研发具有促进消化、提高养分吸收效率的新型饲 料添加剂。
黏液
胃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够保护胃黏 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同时也有助于润滑胃壁,促进饲 料的通过。
肠道微生物群落参与消化
微生物发酵
肠道内的微生物能够发酵饲料中 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生 成短链脂肪酸等易于吸收的营养
物质。
维生素合成
某些肠道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素, 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为动 物提供额外的营养来源。
功能型饲料添加剂
开发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 改善肠道健康等功能的饲料 添加剂,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和产品质量。
饲料资源多元化
拓展非粮型饲料原料来源, 如利用农作物秸秆、食品加 工副产物等,降低饲料成本 并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加工处理技术
饲料的加工处理如粉碎、蒸煮、发酵等可以改变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消化率和吸收效率。适当的 加工处理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饲养环境及管理措施
温度和湿度
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影响动物的消化功能和养分吸 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降低动物的消化率和 吸收能力。
饲养密度和通风
对饲料进行调质处理,如蒸汽调质、膨 化等,改善饲料的物理性状和适口性, 提高动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
动物对饲料的三种消化方式
动物对饲料的三种消化方式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是指动物通过咀嚼、咽喉和胃肠道的运动来将饲料进行粉碎和混合的过程。
在咀嚼过程中,动物的牙齿会将饲料磨碎,同时唾液中的酶也会开始消化一部分碳水化合物。
咽喉运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中的肌肉将食物搅拌并分解成更小的颗粒。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是通过消化液中的酶将食物颗粒分解成更小的分子。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胰腺分泌的胰液包含多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可以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更简单的分子。
在小肠中,这些酶与食物颗粒混合,使其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3. 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是指动物体内一些微生物菌群通过分解食物中难以被动物本身消化的成分。
例如,反刍动物的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分解纤维素,从而消化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这些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纤维素分解为短链脂肪酸,然后被动物吸收和利用。
微生物消化对于一些素食动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利用植物材料中的养分。
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率名词解释
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率名词解释饲料中的养分消化率,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呢。
咱先打个比方啊,就好比你吃一碗饭,你身体能吸收多少营养,这就和饲料里养分消化率有点像啦。
饲料对于动物来说,那就是它们的食物。
饲料里有各种各样的养分,像蛋白质啊、碳水化合物啊、脂肪之类的。
可这些养分动物吃进去,并不意味着都能被身体利用起来。
这个时候,消化率就登场啦。
消化率呢,简单说就是饲料里的养分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比例。
比如说,有一份饲料里面含100克蛋白质,动物吃了以后,最后身体真正吸收利用了80克,那这个蛋白质的消化率就是80%。
这就好像你有100块钱,最后能真正花在刀刃上,让自己受益的是80块钱一样。
那这个消化率是怎么来的呢?这可涉及到动物的消化系统啦。
动物的胃啊、肠道啊就像一个个小工厂。
饲料进去以后,在这些“小工厂”里被加工处理。
有些养分很容易就被分解,然后被身体吸收,就像乖巧听话的小孩子,老师一讲就懂,马上就能吸收知识。
但有些养分就没那么听话啦,可能在消化系统里转了一圈,还是没被好好处理,就被排出体外了,这就像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怎么教都教不会,最后只能被淘汰掉。
不同的饲料,养分消化率差别可大了。
就拿干草和新鲜牧草来说吧。
新鲜牧草就像刚摘下来的新鲜水果,水分足,营养丰富,而且它的结构比较容易被动物消化,消化率相对就比较高。
干草呢,经过晾晒,有些营养成分可能已经流失了一部分,而且它的质地可能变得比较硬,就像放久了的面包,动物消化起来就没那么容易,消化率也就低一些。
这养分消化率对动物可重要了。
如果消化率低,动物吃了很多饲料,但是没吸收多少营养,就像一个人吃了很多东西,但是身体还是很虚弱一样。
动物长不好,产肉量、产奶量或者下蛋量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加了很多油,但是发动机不好,油不能充分燃烧转化成动力,汽车就跑不快。
再从养殖户的角度看呢。
他们都希望饲料的养分消化率高啊。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经济效益。
要是饲料消化率低,就得多喂饲料,这饲料可都是钱买来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9
78
0.23
1
4.99
21
22.44
75
1.0
4
3.39
11
3.06
10
46.0
81
0.88
2
10.18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17
肠道总长(m) (与体长之比)
2.07 (3~4:1)
23.51 (14:1)
29.91 (12:1)
57.06 (20:1)
几种动物消化道容积比较
动物 猫 猪 马 牛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各类动物消化系统比较
口腔:
➢ 猪分泌唾液淀粉酶和麦芽糖酶,牛分泌少 量淀粉酶,马、 单胃肉食动物和禽类无;
胃:
➢ pH ➢ 禽类腺胃和反刍动物前三个胃均不分泌消化酶;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肠道
✓ 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依次缩短; ✓ 分泌寡糖和寡肽酶,为吸收而消化; ✓ 马属动物后肠类似瘤胃,是发酵场所。
网胃(Reticulum) ---控制食糜流动,实现反刍功能;
瓣胃(Omasum)
---吸收水分和VFA;
皱胃(Abomasum)
---分泌胃蛋白酶、盐酸和内因子,消化能力与单胃动物 类似。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唇和舌灵活,切齿发达; 反刍行为; 胃分化为四部分; 肠道长; 大肠中微生物发酵能力较强。
100.0 356.4 100.0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怎样消化?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一、消化方式
3.消化方式
表2-1 动物消化方式 方式 部 位 工 具 作 用 物理性 口腔 牙齿 磨碎、增加表面积
消化道 肌肉收缩 和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 消化道 酶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微生物 瘤胃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1. 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 的过程。
消化的实质: — 将大分子切割为可吸收的小分子; — 破坏饲料细胞结构,释放其中可消化内
容物。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靠什么消化?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靠什么消化?
消化系统
----消化道:食物流通的管道。由口腔、食道、胃、 小肠和大肠。 ----消化腺:酶和其它消化辅助物的分泌场所。有 唾液腺、胃腺、胰脏、肝脏和肠腺;
蛋白质
氨基酸 、小肽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淀粉 双糖、单糖
2) 肠粘膜细胞内——进一步降解,如:
小肽
氨基酸 双糖
单糖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一、消化方式
(3)微生物消化
动物 部位 养 分 作用程度
猪
大肠 粗纤维
中
蛋白质
大
牛、羊 瘤胃 NFE、CP、CF 大
大肠
大
禽
嗉囔 CF
小
大肠 粗纤维
小
蛋白质
大
马
大肠 粗纤维、CP 大
嗅觉和味觉发达,唾液腺分泌淀粉酶和脂 肪酶;
胃分泌大量盐酸和酶,体积适中; 小肠≈13-15倍体长,容积相对较大,吸收能
力强; 后肠具有一定的发酵能力; 胃肠发育较均衡,整体消化吸收能力强。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单胃草食动物消化道特点
切齿发达; 胃壁薄,胃容积相对较小; 小肠相对较短; 盲肠和结肠发达,体积大,微生物活跃。
一、消化方式
(2)化学消化
动物 猪
牛羊
禽
部 位 养 分 作用程度
口腔
淀粉
弱
胃
蛋白质
中
小肠 CP、NFE、EE 强
口腔
淀粉
极弱
胃
蛋白质
中
小肠 CP、NFE、EE、MCP 强
腺胃
蛋白质
弱
小肠 CP、NFE、EE 强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一、消化方式
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
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
胃
0.341 69.5 8.0 29.2 17.96 8.5 252.5 70.8
小肠
0.114 14.6 9.2 33.5 63.82 30.2 66.0 18.5
盲肠
1.55 5.6 33.54 15.9 9.9 2.8
结肠+直肠 总容积(L)
0.124 15.9 8.7 31.7 96.02 45.4 28.0 7.9
消化腺
✓ 鱼类等大多数水产动物的肝脏和胰脏无明显区别,合成 肝胰脏;
✓ 马属动物无胆囊 ✓ 唾液腺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几种动物消化道长度比较
动物 部位
猫 小肠 大肠
猪 小肠 盲肠 结肠
马 小肠 盲肠 小结肠 大结肠
牛 小肠 盲肠 结肠
绝对长度(m) 占肠道比例 (%)
1.72
83
0.35
17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与养分吸收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内容
第一节 饲料的消化性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
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第一节 饲料消化性
一.消化方式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三.消化后养分的吸收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为什么要消化?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一、消化方式
大肠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一、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
表2-2 动物种类特异性
种类 部 位 作用程度
牛、羊 口腔(反刍) 大
禽
肌胃(石头) 大
猪
口腔
小
马
口腔
较大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物理性消化:
➢ 粉碎 ➢ 混合与推进 ➢ 浸润与溶解 ➢ 乳化 ➢ 酸变性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禽类消化道特点
唇退化为喙,舌退化,牙齿退化为齿板; 味蕾退化; 口腔腺体仅能分泌黏液; 食管末端膨大,形成嗉囊; 胃分为腺胃和肌胃两部分; 消化道短 大肠短,容积小 尿道和直肠在泄殖腔会合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单胃杂食动物消化道特点
切齿呈铲状,臼齿连续排列,顶端扁平, 下颌左右移动范围大,咀嚼肌发达;
动物的共生伙伴---消化道微生物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2. 消化道结构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鱼类消化道特点
口腔浅,起不到吮吸作用,无腺体, 舌不能活动;
胃肠分化不明显,和畜禽比胃肠道较 短,鱼类肠的各部分分界大多不明显;
鱼类主要的消化腺为肝脏、胰脏及胃 腺。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猫科动物(单胃肉食动物) 消化道特点
牙齿发达; 口腔无淀粉酶; 胃体积大; 小肠短,但吸收能力强;盲肠退化,肠道
所占比重降低; 蛋白酶和脂肪酶分泌量大。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复胃各部分的功能
瘤胃(Rumen) ---饲料储存、降解,微生物发酵;
---合成菌体蛋白、水溶性维生素等; ---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镁和过量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