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教学记录点评及心得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对文中的典故、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手法。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对文中典故、人物关系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生僻字词的意思。
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手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讲解:对文章中的典故、人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准确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环节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否有所提升。
5.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山海经》的古画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一、教学设计侧重于整体感知,本着长文短教的目的,找准课文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避免肢解课文。
总体上分成四个授课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探究--课堂总结。
“细部探究部分”抓住“阿长买书”、“模拟语气”、“加语气词”、“剖析新的敬意”等进行,重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
二、教学反思1、解题不够深入,题目为何定为《阿长与山海经》不能有确切的解读;课文12、15、19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意图认识不深入。
2、课堂设计的紧与松存在困惑,学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性有待于提高。
3、课件的使用应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全部。
课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师生互动上。
部分课堂记录和听课心得教学过程心得或建议一、导入:展示《山海经》这本书,让部分学生阅读里面的图画,知道书的特点,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的心情,自然点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1、阿长的真实姓名;2、阿长的外貌;3、阿长的家庭情况。
2、学生读书,圈点记录思考。
3、教师精心挑选了8个易错的字词制作成卡片,(震悚等)让学生自发起来认读,读对了则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还幽默的说上面有周杰伦的亲笔签名,学生踊跃抢答。
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与鲁迅的哪篇文章的人物相似?5、轻松解决阿长的外貌及家境认识。
以学生的回答和交流为主。
三、假设你聘请保姆,会不会请阿长?抛出问题,学生讨论。
1、会或不会的原因。
学生发言积极,热烈。
2、教师因势利导,让愿意的学生谈理由,学生很自然的说到“买书”一事,教师就事说事,让学生齐读相关段落。
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师生几人再现当年买书的情形:“三哼经有没有?”“没有”……辗转几次后,“人面兽头、九头怪的图画有没有?”“是不是山海经?有啊”……教师读22段,故意拉掉几个词,(连、太、终于)让学生说这几个词的重要性。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一方面批评了她饶舌、多事、多繁文缛节的缺点,另一方面主要赞美她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纯朴、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三、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例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似乎是涉笔成趣,其实表现了长妈妈的。
粗鲁和不拘小节。
四、教法建议1、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熟悉、梳理全文内容。
第二课时:进一步熟读课文。
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归纳。
完成课后练习四。
2、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
3、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研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整体思路,整理出课文的材料。
②讨论、确定详写、略写的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③重点研读记叙《山海经》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回应全篇,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及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及反思阿长与山海经》是一本寓意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通过阿长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常见形象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结合教学教学设计及反思,讨论如何利用这本书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a)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一些常见形象和文化内涵。
b)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c)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教学内容:a)《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介绍。
b)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
c)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绘制相关图画。
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向学生介绍《阿长与山海经》这本书,并简单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步骤二:阅读学生们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这本书,并对故事进行理解和解读。
步骤三:讨论a)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
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一些常见形象和文化概念。
b)引导学生讨论神话故事中的一些哲学和道德主题。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性的善恶、勇敢和智慧的意义等。
步骤四:创作a)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绘制相关图画。
图画可以是故事中的场景、角色形象或神话中的动物。
b)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点评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通过小结,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4.教学评价:a)平时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
b)总结评价:分析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反思通过使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教学材料,我观察到学生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明显增加了。
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创作环节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将故事中的场景和形象绘制出来,还能够通过图画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时间的安排需要更加合理。
由于《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较长,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环节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另外,在绘制图画的活动中,有些学生的作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关《阿长与山海经》教案4篇
有关《阿长与山海经》教案4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三、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五、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生字生词。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点名回答(一)注音: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骇()(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A名字B说出C名誉D有名的2、(念)念不忘()A惦记,常常地想B念头C读D“廿”的大写3、(疏)懒()A分散B不亲密C粗心D不熟悉4、烦琐之(至)()A极B以至C到D至于(三)点评检查情况并一分钟记忆。
三、导入: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
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一)、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8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8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学习文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2、分析具体事件,把握人物性格;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德育目标:品味课文,感悟平凡人身上蕴含的人格光辉,让学生树立一种平民意识,懂得珍视自己身边的幸福。
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的人生写照。
在他创作的人物画廊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寻常百姓则是他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对他们的刻画,鲁迅先生来感受人间的冷暖,感慨世间的情谊。
今天,便让我们来共同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在鲁迅先生诙谐却又不凡深沉的诉说中阿长的平凡与伟大。
二、整体感知: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些?从这些事情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思考品味:1、以上事件哪些是反映出我对阿长的“敬”,哪些事件反映出我对阿长的“厌”?2、在课文当中,我对阿长的敬与厌是柔和在一起的,你认为那种感情占了主导的地位?这种创作手法是?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3、放录音,学生听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四、拓展延伸: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口头表达出来。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与 反思
教学实录:阿长与《山海经》师: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人(幻灯展示鲁迅的照片),他是谁?生:鲁迅。
师:鲁迅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认识了他体弱多病爱放风筝的——弟弟,三味书屋里有点迂腐又有点可爱的——寿镜吾老先生,还跟一个为我们讲述美女蛇故事的人有过一面之缘。
她就是——阿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片专门记述阿长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去了解她的故事。
(幻灯展示题目、作者,同时板书题目。
)师:首先我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找同学读一下大屏幕上的字词。
生1:读字词。
(出现错误)生2:纠正生1的错误。
师:重点强调其中的两个字的读音憎恶粗拙,大家齐读一遍。
师:还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说一下阿长名字的来历,形象和身世。
生1:阿长不是她的名字,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师:哦,她的名字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说明她的地位非常的——卑微。
哦,她沿用了别人的名字阿长,她是否是很修长的呢?生2:不是,她生得黄胖而矮。
师:哦,黄胖而矮,漂不漂亮?——不漂亮。
黄种人是以白皮肤为美,胖瘦除了唐朝是以瘦为美,高矮是以高为美,所以她不仅仅是不漂亮,甚至是长得很丑。
那么她的身世呢?生3: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师:孤孀是什么意思?生3: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寡妇。
死了丈夫,又没有亲生的孩子,她的身世非常的——凄惨。
师: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相貌丑陋,身世悲惨的人陪我从小长大,与我朝夕相处。
大家想想,如果你是小时候的“我”,你喜欢有这样的保姆么?(展示幻灯片:初识阿长:你喜欢有这样的保姆么?)生1:不喜欢。
她长得很丑。
师:哦,长得丑,看着不舒服,不喜欢。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如对比、讽刺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概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如对比、讽刺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进行案例分析。
4. 分享成果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概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例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是否清晰明了;在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选取一个进行案例分析。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互动环节的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阿长与山海经》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阿长与山海经》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勿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阿长与<山海经>》听课感想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25号上午听了黄山市屯溪第四中学汪老师所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两节)。
这篇课文,汪老师按照两节课设计的,现将授课内容及所感记述如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引出阿长其人;再通过对《朝花夕拾》中写人文章的统计,强调阿长在《朝花夕拾》中出现频率之高。
二、正音释义1、标准段落序号2、字词积累三、初识阿长速度文章,找出文中对阿长的称呼、职业、外貌和身世介绍。
小结:地位卑微,相貌普通,身世不幸四、走近阿长1、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3、活动探究:如果你家有条件请保姆,你愿意请阿长吗?为什么?线上采访男生1女生1男生2五、了解阿长1、找出文中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语句?2、欲扬先抑的手法。
布置作业:1、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
2、发挥想象,编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幕的剧本。
第二课时一、介绍《山海经》二、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是怎么知道《山海经》的?2、阿长知道《山海经》后,做了什么?3、文章为什么不写阿长买《山海经》的具体过程?4、活动:发挥想象,补充阿长买书的情景。
三、“我”与《山海经》1、“我”是怎么知道《山海经》的?有什么样的感情?最喜欢什么内容?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3、阿长把书买来时,“我”有什么反应?4、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四、“我”与《山海经》1、别人对待“我”渴慕《山海经》持什么态度?交代这些态度有什么用?2、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归纳阿长、“我”、《山海经》之间的关系4、活动:寻找身边的“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5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2分钟)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专文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一篇怀念保姆阿长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他这样写到:“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位不会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名实姓都不为人所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保姆,为什么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还让鲁迅先生如此深情地为她祈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于1926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二、板书课题、作者三、整体感知全文课下都预习了吗?能告诉大家,文章围绕阿长与《山海经》都写了哪些事吗?学生概括,并明确:写阿长名字的由来、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繁琐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死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板书这些内容,并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
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明确: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四、细部探究:买一本书,不是最为简单和平常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山海经》的时候,却有了什么样的反应呢?老师来为大家读这一部分,请大家注意听,并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教师范读19——29节。
学生找,第25节让我们齐读这一节,找到最能体现我反应的动词:“震悚”:“震悚”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该如何理解?因激动和过度兴奋而颤动。
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是夸张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少年鲁迅的心灵:投:仔细研读19——29节,小组合作探究: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样触动“我”,让“我”震悚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到相关的段落、句子、词语,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一下。
(5分钟)哪个小组先发言。
找同学发言:并适当的点评。
你们小组找的是哪些?你们为什么要找这些?你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感情吗?你能用朗读来传达这种感情吗?谁再来读?大家齐读!重点指导:“紧紧的”,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体会到那种失望吗?你能读出那种失望吗?为什么说是“说了也无益?”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谋害隐鼠,诘责、当面叫她阿长)对阿长的失望,不抱希望,你能读出来吗?作为保姆,我为什么不给她说?为什么没有想到?(可以说是没文化、让我鄙视的一个人、讨厌的一个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理解亲情的珍贵。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综合性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阅读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阿长的形象特点。
(2)提问:为什么作者鲁迅会对阿长产生深厚的感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背景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阿长形象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阿长的性格和情感的?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处在阿长的环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课堂小结(2)强调对亲情的尊重和理解。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阿长的故事,感受亲情的珍贵。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尊敬的人的短文,培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态度。
7.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阿长与山海经》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勿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阿长与<山海经>》听课感想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25号上午听了黄山市屯溪第四中学汪老师所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两节)。
这篇课文,汪老师按照两节课设计的,现将授课内容及所感记述如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引出阿长其人;再通过对《朝花夕拾》中写人文章的统计,强调阿长在《朝花夕拾》中出现频率之高。
二、正音释义1、标准段落序号2、字词积累三、初识阿长速度文章,找出文中对阿长的称呼、职业、外貌和身世介绍。
小结:地位卑微,相貌普通,身世不幸四、走近阿长1、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3、活动探究:如果你家有条件请保姆,你愿意请阿长吗?为什么?线上采访男生1女生1男生2五、了解阿长1、找出文中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语句?2、欲扬先抑的手法。
布置作业:1、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
2、发挥想象,编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幕的剧本。
第二课时一、介绍《山海经》二、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是怎么知道《山海经》的?2、阿长知道《山海经》后,做了什么?3、文章为什么不写阿长买《山海经》的具体过程?4、活动:发挥想象,补充阿长买书的情景。
三、“我”与《山海经》1、“我”是怎么知道《山海经》的?有什么样的感情?最喜欢什么内容?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3、阿长把书买来时,“我”有什么反应?4、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四、“我”与《山海经》1、别人对待“我”渴慕《山海经》持什么态度?交代这些态度有什么用?2、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归纳阿长、“我”、《山海经》之间的关系4、活动:寻找身边的“阿长”五、布置作业《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老课文,也是名篇,课文又长,教师用书建议用三课时,而汪老师设计用两课时上完,不难想象,是有一定难度的。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7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7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积累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品味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尝试运用本文的写法去写作。
【教学方法】:导读法,品味分析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分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期难忘的生活:百草园令人难忘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阿长讲的美女蛇故事。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缅怀与思念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并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有哪些异同。
二、回顾作者常识: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3分钟三、初步感知内容:默读思考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生词。
思考的问题1、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3、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四、学习字词:2分钟1、生字正音:憎恶(zèngwù)疮疤(chuāngbā)霹雳(pīlì)震悚(zhènsǒng)诘(jíe)问2、整体感知内容:20分钟(1)明确: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外貌及其性格特点。
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姓名用了别人名字的保姆,可见其地位是何等卑微。
她喜欢切切察察,爱饶舌,睡觉姿势不雅,占床等都是略写。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5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理解并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1.2 教学重点掌握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叙事结构。
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1.3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独特表达方式。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反思并评价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师讲义:鲁迅生平介绍、《阿长与山海经》文本分析、主题探讨等内容。
学生阅读材料:《阿长与山海经》全文及相关评论、解读文章。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阿长与山海经》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阿长与山海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讽刺、叙事结构等。
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要点,引导学生反思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
二、教学评价2.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阿长与山海经》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2.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4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相关作业,如阅读笔记、作文、小组报告等。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3.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
3.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3.4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8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8篇】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最新8篇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最新8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卜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023年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精选5篇)
2023年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精选5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篇1上周五早上我校与关岭农场中学和麻将贤昌中学的老师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执教的课题是八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在进行本次同课异构之前,由于我校语文组老师较多,为了提升课的质量,因此在校内事先开展了一次选拔活动。
对于此次活动,我本不想参加,因为家中有急事在周三就必需请假。
同事们出于关切,都劝我说免了,下次有机会再上。
但是,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不能搞特别,既然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就必需参加。
另一方面,出于私心,自己也的确想参与,希望自己得到熬炼和成长。
因为,我知道技能和本事是须要不断磨炼的。
气馁和妥协,顺其自然的同流合污,只能让自己一无所成。
谁知上完后,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确定和认可,同事们善意的激励,让我对这次活动更加具有信念。
之前,我就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的琢磨和构思。
我知道,要想上出自己别出心裁的风格,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必需付出大代价的。
于是,我反复观看各类教学视频,并进行对比提炼。
尽量做到既要不偏离文本,又要挖掘出主题。
因为,这是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深厚的优秀散文,可以说是人世间大爱的含蓄表达。
所以,我就以“爱”和“和善”作为突破口来进行教学设计。
希望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感受阿长纯真的人性美,能够体会到爱的宏大和无私,让他们懂得和善和感恩。
为此,在教学时我除了在引导孩子们感悟人物形象之外,还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让他们领悟其中人物的感情色调。
在教学过程中前面几个板块内容讲得较略,因为它对阿长的形象只是起到衬托和铺垫的作用。
“吃福橘”、“买《山海经》”和课文“最终两段”处理得具体,因为,它对阿长的形象起到了刻画和丰富的作用。
其中,设计作者的情感改变流程,其初衷是想让学生体会好文章情感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回环的美感。
最终引入孟郊诗和苏轼词,是想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和善和感恩,懂得珍惜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挖掘主题,突破重点和难点必不行少之处。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精选5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精选5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一《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
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
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山海经》,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二、研习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解决生字词。
(将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完成。
)疮疤(chuāngbā)诘问(jié)惧惮(dàn)霹雳(pīlì)玑(jī)震悚(sǒng)骇(hài)掳(lǔ)孀(shuāng)懿(yì)惶急(huáng)渴慕(mù)脐(qǐ)絮说(xù)惊骇:(书面语)惊慌,害怕。
震悚:(书面语)因恐惧而颤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教学记录点评及心得
一、教学设计
侧重于整体感知,本着长文短教的目的,找准课文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避免肢解课文。
总体上分成四个授课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探究――课堂总结。
“细部探究部分”抓住“阿长买书”、“模拟语气”、“加语气词”、“剖析新的敬意”等进行,重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
二、教学反思
1、解题不够深入,题目为何定为《阿长与山海经》不能有确切的解读;课文1
2、15、19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意图认识不深入。
2、课堂设计的紧与松存在困惑,学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性有待于提高。
3、课件的使用应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全部。
课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师生互动上。
部分课堂记录和听课心得
教学过程心得或建议
一、导入:展示《山海经》这本书,让部分学生阅读里面的图画,知道书的特点,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的心情,自然点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1、阿长的真实姓名;2、阿长的外貌;3、阿长的家庭情况。
2、学生读书,圈点记录思考。
3、教师精心挑选了8个易错的字词制作成卡片,(震悚等)让学生自发起来认读,读对了则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还幽默的说上面有周杰伦的亲笔签名,学生踊跃抢答。
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与鲁迅的哪篇文章的人物相似?
5、轻松解决阿长的外貌及家境认识。
以学生的回答和交流为主。
三、假设你聘请保姆,会不会请阿长?抛出问题,学生讨论。
1、会或不会的原因。
学生发言积极,热烈。
2、教师因势利导,让愿意的学生谈理由,学生很自然的说到“买书”一事,教师就事说事,让学生齐读相关段落。
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师生几人再现当年买书的情形:“三哼经有没有?”“没有”??辗转几次后,“人面兽头、九头怪的图画有没有?”“是不是山海经?有啊”??
教师读22段,故意拉掉几个词,(连、太、终于)让学生说这几个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的去认识阿长。
既能调动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学生齐读书买回段落,体会并交流人物“高兴、兴奋”等心情。
1、这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称为宝书?
学生齐读24、25段,交流。
再读25段,体会鲁迅的心情:惊讶、震悚等。
再读求品:在原文的基础上,读书时学生加上一些语气词体会意境,比如“啊、呀”等。
2、由学生的解答过渡到“新敬意”,引出“旧敬意”,指导学生阅读13---20段。
找出当时我对阿长的态度。
3、阿长有神力部分的质疑和解读。
4、由敬意延伸到诘问,引出下文,学生朗读3---12段,发现归纳阿长的缺点。
再读7―11段,体会元旦礼节这一个细节,我这么些磨难里面蕴含着什么?推动学生去思考。
并提出“一把按住我”这个情节为什么这么巧?引领学生的思路深入下去。
5、作者的目的是怀念阿长,为何写那么多的缺点?师生共同探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6、给阿长写挽联,告慰灵魂。
教师板书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
学生对下联,反应积极,并板书出自己的作品。
教师激情总结。
变换最后一段内容,告慰阿长、鲁迅的在天之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深沉舒缓。
导入自然,实效有用,能迅速的让学生进入课文,切入点贴切,不求花哨,能很好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给出一定范围,又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文章较长时,提高效率。
启发思维,过渡自然。
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走进课文。
轻重明确,以学为主。
情境创设开阔,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并能明确学生的思路。
认真读才回答精,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环节衔接紧,过渡不露痕迹。
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情境贴切,学生积极性高,设计精美。
品读细节,抓住关键,体现探究。
改变原文的再创造,深化课文,做到书声琅琅,学生积极踊跃被充分调动,师生共鸣,课堂状态极好。
教师的讲述适时而恰当。
自主学习效果明显。
细处探究,咬文嚼字,体会语文的味道。
学生动起来,课堂鲜活起来了。
再设情境,高潮不断,有曲径通幽之妙。
学生的感情再次被调动。
课堂模块明显,教师胸有成竹,环节水银泻地,效果水到渠成,学生沉浸文中。
自主高效,时间、空间、能力在课堂上有多层次的激发和体现,备课高效,课堂高效,学生收获入耳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