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下表现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下表现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5T14:39:43.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翟建欣
[导读]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病,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翟建欣
(登封市人民医院胃镜室河南郑州 45247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食管癌患者胃镜下的表现。
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食管癌患者共36886例,其中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共168例,均采用PENTAX EPM3000系列胃镜检查,对疑有食管病变者行胃镜下活检及内镜下碘染。
结果 168例患者镜下提示发病在食管上段28例,占16.67%。
食管中段106例,占36.09%。
食管下段34例,占20.24%。
病理组织学检查156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92.86%。
12例为腺癌,占7.14%。
充血型20例,占11.93%。
糜烂型112例,占66.67%。
斑块型21例占12.5%。
乳头型15例占8.93%.结论虽然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轻微,且缺乏典型性,但作为胃镜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探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食管癌胃镜碘染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286-02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病,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1]。
对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完全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发现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经胃镜下及外科治疗,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治疗效果十分乐观[2]。
早期诊断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对我院16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胃镜下特征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率,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6886例,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共168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102例。
其中男108例,女60例,年龄43-88岁,平均53.8岁。
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38例,咽下食物不适感30例,烧心26例,嗳气28例,胸前区痛20例,吞咽困难8例,咽干、咽异物感或哽噎感6例,无症状12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PENTAX EPM3000系列胃镜检查,对疑有食管病变者行胃镜下活检及内镜下碘染。
2.结果
168例患者镜下提示发病在食管上段(距门齿约24cm以上)28例,占16.67%。
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5-30cm)106例,占36.09%。
食管下段(距门齿约31cm以下)34例,占20.24%。
病理组织学检查156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92.86%。
12例为腺癌,占7.14%。
充血型20例:表现为小片状不规则充血,质脆,易接触性出血,占11.93%。
糜烂型112例:在充血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糜烂,中央凹陷,边缘不齐,占66.67%。
斑块型21例:病变黏膜发白,呈颗粒状,表面不平,可伴有糜烂,占12.5%。
乳头型15例:病变呈乳头样或结节息肉样,表面充血伴糜烂,占8.93%。
3.讨论
提高早期食管癌病灶的检出率是胃镜医师最大的责任。
进境缓慢观察法能加大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胃镜在进入食管腔时,宜一边进境一边观察食管黏膜状态,进镜速度不宜过快,进境时应注意观察食管的任何微小变化,对局限的黏膜充血、糜烂、斑块及小隆起等异常情况都应特别注意,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都具有重要意义[3]。
否则退镜时由于镜身摩擦食管黏膜造成出血,会影响观察与诊断,常常会看到新鲜出血,而看不清病变的真实形态,影响诊断、照像及活检,所以进境缓慢观察法对诊断早期癌症时十分重要。
对食管黏膜表面边界清楚的充血、糜烂、凹陷、斑块及轻度小隆起、黏膜粗糙及颗粒样改变、碘染色时病灶不着色都应高度重视,这些异常情况大部分为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在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
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最主要的检查手段[4]。
按照《消化内镜学》分型标准,早期食管癌分为4型:充血型多为小片状充血性潮红面,血管网消失,触之易出血;糜烂型镜下表现为充血病变基础上伴糜烂,中央凹陷,表面粗糙,触之易出血;斑块型镜下表现为稍隆起于黏膜面的病灶,表面粗糙、颗粒状或伴糜烂;乳头型表现为突起黏膜面的乳头状或结节息肉状,表面充血或伴糜烂。
本组168例患者资料表明:以糜烂型最多,112例,占66.67%;充血型20例:占11.9%;斑块型21例:占12.5%;乳头型15例:占8.93%。
病理结果为15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17例为腺癌。
病灶大小为0.2-5.5cm,其中3例为“一点癌”。
食管癌的症状和肿瘤大小、侵润肌层深度以及食管全周受累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早期食管癌虽然肿瘤在黏膜和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但仍有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早期症状[5],最典型的症状为吞咽时胸骨后不适、烧灼感、针刺样轻微疼痛及食物通过食管时有停滞感、疼痛感或咽喉部异物感,有的有轻度进食哽噎感。
虽然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轻微,且缺乏典型性,但作为胃镜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探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段国婕,刘安祥,等.内窥镜诊断或可疑早期食管癌265例活检病理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12(10):272.
[2] 杨公利,童强,邓卫平,等.早期食管癌内镜检查与术后浸润深度相关性9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6(13):137.
[3] Kumagai Y,Inoue H,Nagai K,et al.Magnifying endoscopy,stereoscopic microscopy, and the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rcinoma. Endoscopy . 2012,36(04):1380-1381.
[4]肖建,纪律,时宝忆.食管癌基因谱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0,9(08):125.
[5] 张月明,王贵齐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消化内镜.2008,13(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