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本性回归童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本性回归童真

当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带有明显的急于求成心态和功利化特征,进而导致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作为成人的家长和教师需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尊重儿童。

标签: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家庭教育儿童观

“成人化”是我国幼儿成长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无法逆转和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每个个体成熟化和社會化的关键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情感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幼儿的成长特点应当是自由的、个性的、活泼的、好动的,甚至偶尔给成人带来点麻烦也是正常的。然而,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成人化”倾向,却剥夺了其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扭曲了其发展的本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幼儿发展的“成人化”问题,尽管其中不少研究从图像媒体、童装设计等角度探讨原因[1],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的复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教育的“成人化”倾向在众多因素中影响最为直接且意义最为重大。当前社会愈加重视幼儿教育,这本是良性发展态势,但这种重视却带有明显的急于求成心态和功利化特征,进而导致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教育学者更有责任全面反思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的种种弊端,并积极探索控制问题恶化的有径途径。

一、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的具体表征

诚如杜威所说,“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2]据此,幼儿教育也应以幼儿为中心,遵照其身心发展规律、现实发展水平及自身成长意愿,实现其潜在生命力的自由伸展。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那种无视儿童成长规律、否定儿童个性特征的观点,致使教育者以成人权威要求幼儿,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以成人方式教育幼儿。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功利化

幼儿受教育的目的不是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种种期望和需要。幼儿只需按照家长的教育计划进行学习和成长即可,而家长的期望只是孩子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时常看到家长将自己认为重要或“有用”的教育内容强加到幼儿身上,使幼儿屈从于成人权威下接受知识、被动成长。大多数家长带着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的目的也并非培养兴趣,而是为了使孩子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功过级、考证、加分。使得很多教育内容和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对提高品味、陶冶情操、升华人性极有价值的东西被完全忽视掉了。

2.教育内容的超前化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3]家长在教育幼儿时,顺应他们的天性、能力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常见的做法却是,家长不仅要求幼儿提前学习超出其能力水平的知识,提前养成成人世界普遍认可的言行,甚至还会加大、加深学习难度并延长学习时间,试图以这样的方式使幼儿提前熟悉、掌握未来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对此有研究者提出了警告:“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说话老成、成语连篇、感情丰富、气质娴静就是教育的成功,其实那只是表面现象,不等于孩子已经聪明得连大人都会做了。”[4]同时,这样的做法还会使幼儿过早体会到学习的压力,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教育方式的专制化

在一种扭曲的“听话教育”思想影响下[5],幼儿被视为成人的附属物,必须服从成人提出的要求,按照成人的意志行事;而成人则是幼儿的塑造者和指导者,其责任就是通过自身的要求和指导,将幼儿培养成为“听话的孩子”。这样形成的乃是一种“以成人为权威”的专制型教育。专制型教育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长期处在成人权威的专制教育之下,幼儿就会愈发地表现出成人的特征,同时,其自身特点却会逐渐消失,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便是儿童的早熟,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大人”。“小大人”正是幼儿“成人化”发展的典型表现。其二,幼儿会逐渐失去探索的兴趣,为求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和表扬,有意根据成人的标准选择成人期待的答案或行为活动;同时,为了赢得成人的喜爱,幼儿还会通过各种伪装和“假面”,尽力展现自己作为“好孩子”的一面,即使这些言行与其内心的真正想法相违背。幼儿不断游走在真实和虚假的两个世界之间,形成双重人格。其三,在专制型教育之下,幼儿因长期服从成人的意志和要求,其自身的“头脑”就会变得僵化,好奇心会逐渐减退,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会被极大削弱。而这些正是创新、创造的驱动力。创造力培养的缺失,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最大问题之一。

二、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的成因探析

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的形成,究其根源,是传统道德文化影响所致。正如梁漱溟所言:“我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6]我国传统社会以“三纲五常”的纲常伦理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准则,而其根本则是封建家长制。在这一制度下,个人被隐没在社会和家族之中使个性无法得到彰显,而“我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7]

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直接造成了教育的错位。成人对待幼儿那种说教、灌输和干预的态度,是造成幼儿教育“成人化”倾向的重要原因。社会大环境进一步遮蔽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本体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教育作为民族独立、

国家复兴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幼儿乃是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合格公民而接受教育,这种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忽视幼儿的内在需求和真实感受,使幼儿在成人权威下迷失自我,对教育产生厌恶之感。三、走出幼儿教育“成人化”误区的现实路径

欲走出幼儿教育“成人化”的误区,最为根本的是扭转以往对幼儿的认识,将幼儿真正视作幼儿。正如卢梭所言:“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8]不将幼儿视作“小大人”,意味着承认幼儿与成人之间不仅有着“量”的差别,更有着“质”的不同,同时也肯定了幼儿在人生发展阶段中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作为成人的家长和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虽然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相对于成人处于一种被动的、客体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尊严,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道德认知和人格养成,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完满的发展。作为成人的家长和教师需要形成一种人本化和个性化的幼儿教育观。

1.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

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和杜威的儿童本位论思想,幼儿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幼儿首先是人,拥有与成人相同的尊严和选择生活的权利,因此,成人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意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用儿童的逻辑去分析、欣赏儿童的行为,用宽容去维护儿童生命的尊严,同时,还应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儿童能够也确实会‘代表他们自己发言’”[9]

但是,儿童本位论并不意味着成人可以放弃对幼儿的指导。幼儿虽然有着与成人同样的尊严和权利,但毕竟是不成熟的存在和受教育的对象。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成人一方面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遵循幼儿的天性特点,另一方面还应利用自身在知识和经验上的优势给予幼儿指导并帮助幼儿独立。二者应并行不悖,而非相互对立。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存在主义认为,儿童是极其个性化的存在,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體,有着独特的个性。不能要求每一个儿童都接受同样的教育,必须进行个性化的教育。[10]教育过程中,作为成人的家长和教师应极力避免幼儿对自身要求的亦步亦趋。成长和发展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应由幼儿自己来掌控,应当使幼儿依其天性与适宜的外部环境进行互动。成人的责任是敬畏、认识、探索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尊重幼儿自身的本能、兴趣和需要,让他们充分地、个性化地表现、表达,而不是按照成人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其进行压制、扼杀或揠苗助长。

总之,我们只有怀着对幼儿成长的虔敬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儿童,为其个性成长提供支持;我们只有怀着对幼儿发展的谦逊之心,与幼儿共同经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