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1.捕获 2.做标记 3.放回 4.重捕 5.计算
注意:a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 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
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c标记物不会在短时期内脱落.
种群数量(N) 标记个体数(N0) =
重捕个体数(N1) 重捕标记数(N2)
【教材深挖】
1.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一定低于K值吗?说出你的理由。 不一定。自然环境中,大多数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种群数 量可以高于K值,但不会维持很长时间。
2.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图中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曲线a、b哪条更符 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 b曲线自始至终都存在环境阻力,b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
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对于家鼠,要封存粮食、清理垃圾等,
环境阻力, 降低 K值。
②K/2值:
a.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如捕鱼后保留在 K/2 值处,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灭鼠时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值,
考点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a.样方法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蚯蚓) 关键点:随机取样,求平均值(缩小误差)
1m2 随机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一般选用双子叶植物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 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四角只计左上角”的原则, 如图(注: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
(2)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图中λ表示该
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 ①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答:基本不变(因λ=1)。
②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
稳定型。第10年时,种群的λ等于1,说明第10年种群数量与第9
考点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性别比例
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直接反映
决定 迁入率、迁出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性别比例。
年相同,因此第9年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③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8年种群 数量最少,对吗?
不相同。在第4年到第10年间,λ<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到第9
或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而不是第8年最少。 ④第16~20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如何增长?为什么?
“J”型增长,因λ>1且恒定。
2、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 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图中b)
种a 群b 数c 量
时间
K值与K/2值应用
A
①K值:
a.对野生生物资源保护的措施:如对于大熊猫,要保护其生活环境,应 尽量 减少 环境阻力, 增大 K值。
例: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2只鼠,第 二次捕获30只鼠,发现有标记鼠10只,求该地段鼠的总量。
种群数量(N) 标记个体数(N1)
=
重捕个体数(N2) 重捕标记数(N0)
偏小或偏大
偏大或偏小
N=N1×N2/N0= 32×30/10=96
练习.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
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D )
A.46 B.25
C.12
D.100
考点四、种群数量变化及应用
一、“J” 型增长曲线 1.产生条件:
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3.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 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例题.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B
二、“S”型增Leabharlann Baidu曲线 1、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资源(食物)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长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 增加(种间斗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达到平衡,数量趋于稳 定,呈“S”型。
考点五、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中个体的分布格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最常见)
农田等人工种群
草地中的蒲公英
人类、社会性动物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 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该探究实验的几个易失分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应两 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6)酵母菌计数时,只能是估算。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一、种群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例题.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B )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所有的树
例题.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 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D )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若达到该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K/2
三、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
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增长率和增长 速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 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数量 增长的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