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 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 ”。这句话应出自于 A.孟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 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4.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 专制,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则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特点的和其思想未能 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 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 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 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 为穿衣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1.产生背景: (1)政治:中国封建专制强化,未形成资产阶 级力量;西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 (2)经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文化: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欧 洲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 基础。
2.内容:中国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 论体系;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设立了一套政治方 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本质: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属于儒学 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 运动思想主张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变

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变

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编号:C003一、测试内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二、知识梳理1、宋代儒学家融合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程颢、程颐(北宋)基本主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的认识论。

3、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基本主张:他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3、陆九渊(南宋)基本主张: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他的学说被称为“”。

4、王阳明(明朝)基本主张: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的命题;在认识论上王阳明还提出“”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5、李贽(明朝)明朝后期,李贽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伪善无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自称“”基本主张: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

6、黄宗羲(明末清初)基本主张: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提出君主专制是“”;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顾炎武(明末清初)基本主张: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于有责焉”,这一进步思想演变为人所熟知的的名言。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的思想,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巨著《》,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8、王夫之基本主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他还认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
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建 的 牌 坊 建 筑 。
求 , 流 传 特 异 事 迹 的 女 性 , 为 其 兴
自 杀 殉 葬 , 而 符 合 当 时 年 代 道 德 要

长 年 不 改 嫁 , 或
彰 一 些 或 死 了 丈
“ 贞 节 牌 坊 ” , 通 常 是 古 时 用 来 表
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 化的,有规律可循;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由客观引起,考查研 究可以认识事物。
(3)代表作: 《船山遗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4)评价: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四、明清儒学的评价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 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 产生了巨大影响。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
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
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
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
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
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
本课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 家是如何促进儒 家思想发展的?
答案提示:
一、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 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 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 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 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重视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以上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 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你认为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 思想主张有哪些进步性?
反对封建 君主专制 主义 重视手工 业、商业 的发展 批判继 承传统 儒学
义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 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请同学们根据两段 材料概括黄宗羲的 主要思想
1.君主是天下 之大害,反对 君主专制。 2.主张“天下 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 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 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 •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 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 的治学方法。 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 “异端”思想: “理”应该用于关注 样的 “异端”思想? 民生。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男女应该平等。
明代后期 李贽的“异端”思想:
主张
破除迷信崇拜 批判程朱理学 主张男女平等 倡导正当私欲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反封建的色 彩
明清交替之时的三位思想家
课堂检测
•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 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 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 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制度文明比欧洲各国优越 • B.当时中国文人充分理解“理性”之含义 • C.儒学的主要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相同 • D. 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

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 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 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 如岁时然, 夫是非之争也, 又安能已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 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 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 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 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 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①! 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①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李贽
有亡国,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天下奚辨? 易姓改号, 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 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 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人教版历史必修3 人教版历史必修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0901班 张翠婵 班
儒家思想发展的总历程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宋明时期, 宋明时期,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必修III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强化;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考点分析一: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生平: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等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①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不能以的是非为标准,而应依时变化。

②挑战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核心要点突破】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又如何体现对儒学的继承?(1)对理学的批判:①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理观。

②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③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2)对儒学的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探索精神和倡导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考点分析二: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评价: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清单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清单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清单一、背景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引发了一些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2、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对文化和思想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儒家思想的变革提供了社会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但其僵化和教条化的特点,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和思想。

同时,文化专制加强,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此外,西学东渐,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传统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李贽(1)离经叛道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2)否定孔子权威他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不能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提倡个性自由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2、黄宗羲(1)抨击君主专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2)工商皆本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3、顾炎武(1)经世致用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他反对空谈心性,强调学以致用。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4、王夫之(1)唯物思想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辩证思想他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事物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山西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5]

山西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5]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观点: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 孔子及其思想的迷信;批判“存天理, 灭人欲”等封建正统思想,强调人的个 性发展 (2)作品:《焚书》《藏书》 (3)评价: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 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 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D.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观点: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倡导经世致用 (2)作品:《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3)评价: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 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顾炎武(1613-1682)
文献资料
引自顾炎武《日知录》
原因: 《明夷待访录》 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动 员人们支持变法(或减少维新变法阻力)。
课堂练习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 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 卓越见解…… 黄宗羲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 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 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 ,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 书》……

顾炎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 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 李贽 解……
阅读材料1
材料一: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有道德的君子要学问渊 博,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可能有反叛的事发生了。 材料二: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读书也推崇备 至。……他认为:“为人君之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 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命题。 ( 1 )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二, 说明这一主张是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 主张:用礼治国可维持长治久安。 没有。因为许多皇帝往往滥用繁刑,最终导致灭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①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 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 ②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③构成中国启 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 进步性。
1、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C )
A儒家学说 B孔子思想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D明朝专制统治者
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 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 A )
4、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李贽(1527-1602年),号卓 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 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泉州是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地 区之一,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从 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他26 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 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 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 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 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 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 身亡,时年76岁。
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羲之、顾炎武、
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A )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 B 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儒 家 思 想 的 演 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李贽《焚书》 ) B.顾炎武《日知录》 D.王夫之《船山遗书》
【解析】选B。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与亡天 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将这一 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B。
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 思想实质上是( )
对正统思想的怀疑和挑战,才被称为“离经叛道”者,故选D。
3.(2013·三明高二检测)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
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解析】选B。孟子的“民贵君轻”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革,要求限制君主权力。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则是反映了秦 汉大一统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 “天下大害”则是反映了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封建统
治日趋腐朽的时代特点,要求限制君主权力。A与史实不符;C、
D与董仲舒的主张不符。
【解析】选D。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 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
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解析】选D。李贽大胆地向封建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正是由于 )
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朴实学风 的先河。 _________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平: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继承了前人的唯物思想,并 加以发展。 2.主张: 物质 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1)世界观:世界是_____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客观对象 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_________

第四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四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生 平 黃 宗 羲 , 浙 江 餘 姚 人 , 人 稱 梨 洲 先 生 。
2 黃 宗 羲
著 作 》《 日 知 錄 》 《 天 下 郡 國 利 病 書
影 響 風不顧 的捨炎 先的武 河學以 術崇 實實 踐致 ,用 開的 一學 代風 樸和 實鍥 學而
思 想 真⑷⑶⑵⑴ 知反批“主 對判天張 不君下經 切主興世 實專亡致 際制,用 學,匹, 風主夫注 張有重 提“責實 倡眾”學 實治 踐” 和 ,
明 清 之 際 活 躍 的 儒 家 思 想
第 四 課
人 教 版 歷 史 必 修 三
瞭 解 明 清 時 期 儒 學 思 想 的 發 展
思列 想舉 家李 贄 、 黃 宗 羲 、 顧 炎 武 、 王 夫 之 等
課 程 標 準
明 清 時 期 , ? ? ?
宋 明 時 期 , 進 一 步 發 展 理 學 形 成
表 明 了 舊 制 度 的 衰 落 。
明政 清治 時 期方 ,面 君 主 專 制 制 度 的 空 前 加 強 ,
一、 明 清 之 際 儒 家 思 想 活 躍 的 社 會 背 景
著 作 《 焚 書 》 《 藏 書 》
影 響 期⑵⑴ 的在具 要一有 求定鮮 程明 度的 上封 反建 映叛 了逆 資色 本彩 主和 義戰 萌鬥 芽精 神 時
生 平 江 蘇 昆 山 人 , 人 稱 亭 林 先 書 》 ( 《 周 易 外 傳 》 《 讀 通 鑒 論
影 響 學方王 發法夫 展,之 的具的 頂有唯 峰劃物 時思 代想 意啟 義示 ,了 代近 表代 中人 國們 古的 代思 哲維
思 想 ③②①⑶⑵⑴ 辯認唯哲土批 證識物學地判 法論論思不君 想能主 靜主世 為專 止觀界 帝制 是認是 王, 相識物 私提 對是質 有出 的由的 ,“ 客 運觀其 “循 動對發 耕天 是象展 者下 絕引有 有之 對起規 其公 的的律 田” ” : ,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今版《焚书》书影
古刻本《焚书》书影
◇◇李贽的离经叛道◇◇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强调个性发展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 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 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 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小结黄宗羲的思想观点:
⑴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⑶认为农工商皆本。
对黄宗羲的思想的评价: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 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 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 加抗清武装斗争,他能文能武, 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两朝多次 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 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 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 庄经营成绩卓越。 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 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数百人反清,达数年之 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 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他否定君 主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
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 ……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 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 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为一人之淫乐。 ——《明夷待访录》

肖何课件——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肖何课件——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治其事。……寓封建(允许 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 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这反映出顾炎武的思 想是( )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 B.主张思想自由,批判虚假说教 C.反对君主专制,但又尊崇传统 D.主张主权在民,但又有复古情结
时代
思想内容 仁、礼、为政 以德 仁政、君轻民 贵
地 位 不被重视 不被重视


春秋 战国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 获得重视。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西汉
天人感应、君 权神授Fra bibliotek受压制
独尊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 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落,封建经济占据绝对 主导地位,缺乏民主思想产生、发展所需要的阶级 基础和经济基础。 • (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 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政治环境) • (3)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和影响(缺思想文基础)。 所以……
• 4、评价 :黄宗羲的揭露和批判,清算了封建专制主 义法治的罪恶,吹响了近代民主反封建斗争的号角。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
1、顾炎武生平(1613 1682), 号 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 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 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 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 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 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 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 2、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 书》等著作。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 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
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三世祖 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 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 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 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12岁开始作 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 26岁中举人 。著有《焚书》、《藏书 》等著作。1602年最终以“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 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 (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 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 鄙俗断绝,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 “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愤 为“异端”、“邪说”。李贽宣 而以剃刀自刎。
探究:古代民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
思想 前提 本质 目的 实现 手段 古代民本思想 封建君主专制 以君为本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轻徭薄赋、清官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 制度、依法治国 公仆(民主官仆)
官民 关系
三大思 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 不是儒学的新发展? 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 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 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 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 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 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 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 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D
A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B 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课时〗〖课标要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学考要求】:识记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进步的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2、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探究学习】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16的导言,总结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军机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禁锢(道学家)人们的思想;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

【推进新课】【探究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①专制统治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经历: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何以_活跃_起来_省略_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一课的教学思考_朱修庆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何以_活跃_起来_省略_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一课的教学思考_朱修庆

M A S T E R169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何以“活跃”起来了?——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的教学思考朱修庆一、根源:儒家思想活跃局面的基因儒学经历春秋战国的形成、汉代的正统、宋明的复兴,是一个逐步变异的发展过程。

明末清初阶段,社会变化造成了思想界波动。

这种社会变化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市民和工商阶层要求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理念,促进了民末清初思想界的新变化。

君主专制的强化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人们对这种体制的反思。

“皇权的高度强化已经使皇帝本身发生了异化,缺乏制约的皇帝一旦把个人感情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则会造成无法协调的政治冲突。

”社会发展过程的问题与冲突只能通过强化压制去处理。

所以,会有明朝的锦衣卫制度和清朝的“密折奏事”制度。

在专制体制下,维系统治的理论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君主专制的稳定剂,人们反对君主专制,势必冲击理学思想。

“社会的急剧变革一方面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崩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大批社会的先知先觉者,对传统的价值观重新评判。

不过,明末清初,社会表现出来的新变化是社会转型的体征。

思想界出现了与理学体系不同的新主张,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本相: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核心明清之际的儒家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尤其是后三者,堪称“有思想、有创见、有鲜明个性、有深厚学养的思想家。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思想界的“异端”。

他认为,孔子仅仅是位有影响力的“贤者”,”没有必要以孔子所说的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儒家经典,在李贽看来,并不是“万世之至论”。

他认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李贽反对用所谓的“道义”和“伦理”来制约人们的个性思想,提倡尊重个人的发展。

李贽的思想是心学发展的内在趋向,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合上述,李贽批判封建社会传统观念,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预示着社会思想界的变化。

教学设计8: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学设计8: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甚至敢把九五至尊的皇帝批得狗血淋头吗?明清之际是继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地发展。

随着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滋长,沉暮下的知识界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探究学习】请同学们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探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由来。

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政治:封建专制不断强化且日益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明太祖朱元璋: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清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3、阶级:市民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上:理学日益僵化,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选题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6)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

这一思潮()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2.(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据此可知,顾炎武()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 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3.(2019·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5)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

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

……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

”这表明作者()A.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B.认为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C.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D.李贽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4.(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8)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5.(2018·河北保定二模·29)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

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

材料中顾炎武()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6.(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7)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7.(2018·山西晋城一模·8)颜元(1635—1704年)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

据此可知,他()A.反对佛学思想 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8.(2018·燕博园高三综合能力测试题·2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9.(2018·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5)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

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

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10.(2018·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4)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民,宁屈其刁顽。

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海瑞的思想()A.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C.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11.(2018·安徽合肥一模·18)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A.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12.(2018·河北承德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8)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

这反映出当时()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13.(2018·广东茂名一模·27)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

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

这反映出()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 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 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14.(2018·河南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题·6)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15.(2018·河北邢台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题·6)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

据此可知黄宗羲()A.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 D.改变了儒学的本质16.(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9月模拟·2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17.(2018·江苏海门一模·6)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18.(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5)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

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19.(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8月模拟考试·14)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A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20.(2017·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26)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这表明()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通过通过可知,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晚明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等,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 项;该人文主义思想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项;该思潮是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不是创新,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他们有关民主政治的诉求,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结合所学,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顾炎武反对空谈义理的信息,排除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经世致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黄仁宇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评价的总体态度是“论调……属于无稽”、“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说明李贽并没有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反映了李贽没有突破传统的思想体系,故选B项;黄仁宇并没有完全否定李贽的批判思想,题干只是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特点,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的价值性在于其批判性,但是李贽并没有背离传统的儒家思想,而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故A项错误;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与清代的考证之风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 项正确;根据题干中“在当时”可知,李贽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系,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没有否定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与女权无关,故B项错误;“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古代并无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 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宋明理学而非佛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六艺,即古代的六种基本技能而非复古先秦儒学,故B项错误;由材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而非反对封建统治经典和教条的离经叛道,故D 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