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

合集下载

2018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

2018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学期较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喜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同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实际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算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1-5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

2. 数数、识数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数字0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6-10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10。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数、识数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5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10。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三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4和5,理解它们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和5的形状和读音。

2. 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数字4和5的形状和读音,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4和5。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数实物、图片等方式,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并用数字4和5进行标记。

2.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数字4和5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学习加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的定义和符号。

2. 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加法的定义和符号,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加法运算。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数实物、图片等方式,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进行加法运算,如苹果、玩具等,并用数字4和5进行标记。

2.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认识数字6和7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和7,理解它们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和7的形状和读音。

2. 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4、5,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数字6和7的形状和读音,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6和7。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数实物、图片等方式,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来到南极100以内数的认识来到南极例2及自主练习信息窗二观察贼鸥(一)信息窗二观察贼鸥(二)南极小客人我学会了吗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下雨了学看钟表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农夫的一天方位牧童与牛认识图形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信息窗一校园护绿校园护绿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信息窗二保护环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练习信息窗三绿色行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练习绿色家园信息窗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小熊做客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五、小小存钱罐信息窗一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信息窗二人民币的计算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第六单元大海边大海边信息窗一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大海边两位数减两位数大海边两位数的减法练习大海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参观水族馆——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的练习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混合练习课大海边信息窗五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大海边回顾整理(一)大海边回顾整理(二)大海边回顾整理(三)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信息窗二厘米和米的关系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课外实践我学会了吗第九单元儿童乐园中心板块对全册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左上角板块学看时间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左下角板块统计内容的回顾与整理(一)左下角板块统计(二)右上角板块厘米、米的认识右下角板块复习元、角、分方位与图形内容的回顾与整理数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九个单元:1、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2、构建开放型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时备课卡么呢?请大家读一读。

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师:17-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7-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组的小伙伴吧。

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3、集体汇报师:孩子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和黄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算法一:9+8=17 17-9=8算法二:10-9=1 1+7=8……4、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阿姨原来有17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8个。

17-9= 17-9=8(个)5、应用方法:过渡:公园里还有几个小朋友呢,我们去看看,来了几名小男生,几名小女生呢?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男生?三、及时达标1、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

仔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小组汇报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对了,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法。

2、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四、游戏:过渡: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九的题目)。

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16-9= 15-9= 18-9=12-9= 14-9= 17-9=8+9= 3+9= 5+9=7+9= 11-9= 10-9=五、课堂小结:刚才在公园里,我们去看了卖气球,又去做了小游戏,孩子们一定还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告诉小伙伴,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课方案(青岛版)窗 5——买纪念品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用前往买海螺和贝壳,还剩多少元钱?(1)学生独立思虑。

(2)学生小组合作议论、沟通。

(3)有的学生可能用连减的方法,挨次写两个竖式,能够鼓舞学生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并让学生剖析两种写法的异同。

(4)有的学生可能先把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格加起来再用50 去减,老师可以提示把两个算式归并成一个算式。

在一个算式里,先算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格再算剩下的钱我们就要想一个方法,比方能够用一个符号表示。

2.学生谈谈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

3.教师总结:算式里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4.你能解决“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5.请你自己解决(1)买珊瑚标本、贝壳、海豚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海豚玩具和贝壳比买海螺多花多少钱?三、总结[ 板书设计 ][ 教课反省 ]第二课时[ 教课内容 ] 自主练习 1— 5[ 教课目的 ]1.稳固 100 之内数的两步加减混淆运算。

[ 教课重、难点 ]教课要点是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淆运算。

[ 教具准备 ] 练习本[ 教课过程 ]一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 1(1)察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自己试试写连加竖式,并与连减竖式比较。

(3)收集感兴趣的日历,进行相关的加法运算。

2.自主练习 2(1)学生独立达成,要点沟通计算每一道题时的运算次序。

(2)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 3(1)认真察看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明确题意。

(2)这几道题错在哪里,应当如何更正。

(3)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4)全班沟通。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三、课堂小结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指导学生写出这些时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

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2、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3、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4、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5、谁到家最早呢?(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

(板书课题:学看钟表)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抽生交流)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

(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学生分小组研究)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

新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2018新教材)

新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2018新教材)
课题
100以内进位加法
课型
探究课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2+8=30(个)(满10进1)
执笔:邹仲玲
45+5= 4+68= 38+7= 75+9=
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交流汇报
师:如何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呢?下面我们就带着疑问,继续我们的绿色之行,(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说)
师:你看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样?如果想要周围的环境更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保护环境的事情啊?(环保教育)
针对性练习,解决刚上课时的口算题。
45+5= 4+68= 38+7= 75+9=
四、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交流预习的题目1、2,让学生理解算理。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特别是注意说清楚算理。
3、进一步解决几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自主反思,回顾构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
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将针对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一: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问题二: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一)操作探究问题一: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学生列出算式:27+6=□(个)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要本学期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

全册教材共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图形的认知与分类、数的排序和模式认知等。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内容的安排,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1. 介绍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将侧重于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加减法、空间与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核心内容。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我们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致力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传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本学期一年级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操作、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技能。

兴趣激发: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

学习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2. 简述教材版本及适用年级。

本教案所依据的教材版本为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1 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2、投影出示103页第7题
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并写出后面魔术箱的数。
3、投影出示104页第9题
引导看图,教师说明横看有什么特点、竖看有什么特点。
问:横看第一行数有什么特点?第二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样填?
………..
第五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么填? 填完图后,你还觉得有哪些规律?
四、随堂检测:
四、随堂检测:
四、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二、导学案: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教师讲评。
3、老师总结。
三、随堂检测:
1、教师:通过“小小运动会”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随堂检测: 丰收园
1、教师:通过“小小运动会”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课题:回顾整理(三)设计教师:时间:
教师个体探究备课
课题: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题。设计教师:时间: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预设
一、预习学案: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的彩灯,你发现了什么?对,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规律。
一、预习学案:
投影出示排列有规律的彩灯。
二、导学案: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索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看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什么规律
教师个体探究备课
课题:课本17页,我学会了吗?设计教师:时间: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预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和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和5的书写方法。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3. 进行数字4和5的认读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4和5,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

2. 讲解数字4和5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用实物展示数字4和5的数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4. 进行数字4和5的认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认读数字。

第二章:认识数字6和7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6和7。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和7的书写方法。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3. 进行数字6和7的认读练习。

1. 引入数字6和7,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

2. 讲解数字6和7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用实物展示数字6和7的数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4. 进行数字6和7的认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认读数字。

第三章:认识数字8和9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8和9。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8和9的书写方法。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

3. 进行数字8和9的认读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8和9,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

2. 讲解数字8和9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用实物展示数字8和9的数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4. 进行数字8和9的认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认读数字。

第四章:认识数字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0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0。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

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

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教具:钟表,拼图,计数器米尺,直尺,课件等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逛公园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3课时。

信息窗2 划船——十几减8、7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8+9= 8+8= 7+8= 7+6=14-8= 10-6= 13-9= 18-9=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二、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

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

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 15-5=10, 10-3=7;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 10-8=2, 2+5=7;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 8+(7)=15, 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1.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

第二单元下雨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18—25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认识钟面,学会读“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学措施: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单元的教学活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课时数:1课时第三单元丰收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3—33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学措施: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

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通过直观摆小棒到闭目想象小棒的摆法,始终将数数与数的组成融合于一体,同时又突破了数整十数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课时数:3课时第四单元牧童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认识图形历年来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对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描述,切入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相关立体图形的面。

再照课本上的样子画一画,抽象出平面图形。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周围那些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生活中在那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

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感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措施: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