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题--2012
海南大学2012年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2012.04基本知识点:绪论1.气象: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
2.气象学: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总结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对未来天气作预测预报的科学。
3.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第一章:大气1.干洁大气:指的是去除水分及固液态杂质的大气常定成分(大气中除去水汽、液滴、和固体杂质以外的真个混合气体)。
干洁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分别占有体积比的78%和21%,而氩约占1%,其它气体所占甚少:二氧化碳0.03%,其它微量。
2.氮气。
大气中的氮元素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大气放电过程及生物固氮。
3.氧气。
氧气主要起氧化作用,通过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4.臭氧。
形成条件:足够的氧气浓度以及紫外线强度。
空间分布:主要形成于地表上20~50Km 大气层内,并随气流向下集中,在20~25Km高度上形成臭氧层;臭氧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分解加速,所以温度高的赤道地区臭氧浓度较低,最高位于副极地地区。
环境中作用:吸收中短波紫外线;杀菌消毒;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春季臭氧含量最大,秋季最小。
5.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CO2除小部分是原始大气形成火山喷发时释放的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氧化作用的产物。
在环境中的作用:温室效应、光合原材料。
6.温室效应:CO2对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但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形成所谓的~。
7.水分。
来源:地表潮湿物体的蒸发蒸腾,并随气流向周围扩散。
分布:高温潮湿地区含量高,低温干燥地区含量低;地表含量高,高空含量低。
作用:1.水汽是大气中常温常压下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成分;2.水汽是大气中能量传递的重要载体;3.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
8.杂质。
包括灰尘、烟粒、盐粒、花粉、孢子、微生物、悬浮的液滴、冰晶等。
来源:自然源与人工源。
作用:1.吸收、阻挡太阳辐射;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3.参与水汽凝结,为其凝结核;4.对生物生长发育有较大危害。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象学复习题(附答案)第⼀章地球⼤⽓(8分)1、⼤⽓是由⼲洁⼤⽓、⽔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洁⼤⽓:指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的整个混合⽓体;⼲洁⼤⽓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下形成的,⼤⽓中臭氧浓度最⼤的⾼度是 20~30km 。
4、⼤⽓中的臭氧的作⽤:1)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全部的紫外C和部分的紫外B,保留对地⾯⽣物有利的紫外A;2)同时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
5、⼤⽓中⼆氧化碳浓度⽩天、晴天、夏季⽐⿊夜、阴天、冬季⼩。
⼤⽓中的⼆氧化碳的作⽤:1)⼆氧化碳是绿⾊植物进⾏光合作⽤不可缺少的原料;2)⼆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地⾯和⼤⽓长波辐射,对地⾯和空⽓有增温效应。
6、列举⼤⽓中⽔汽的重要作⽤:1)天⽓、⽓候变化的主⾓;2)直接影响地⾯和空⽓的温度;3)⾃然界中⽔分由海洋向陆地转移的使者;4)影响动植物的⽣长发育。
7、列举⼤⽓中⽓溶胶粒⼦的重要影响:1)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的太阳辐射;2)吸收地⾯长波辐射并放射⼤⽓逆辐射,缓冲地⾯的辐射冷却;3)降低⼤⽓能见度;4)充当⽔汽凝结核,对成云致⾬有重要作⽤。
8、根据⼤⽓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从低到⾼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质量和⼏乎全部的⽔汽,是天⽓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2)温度随⾼度升⾼⽽降低;3)空⽓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4)⽓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第⼆章辐射(16分)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以S表⽰,单位W/m2光照度:阳光在物体表⾯的照度,⼤⼩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P56)太阳常数:当⽇地距离为平均值时,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通常采⽤1382W/m2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地表⽔平⾯之间的夹⾓称为太阳⾼度⾓,⽤h表⽰(00<=h<=900)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出到⽇落的总时数,以⼩时、分为单位(即昼长)⽇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它的⼤⼩说明阴晴情况,数值⼤说明晴天多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暮曙光的总称(⽇出前和⽇出后的⼀段时间内,⾼空⼤⽓的散射辐射仍能投射到地⾯,称为暮曙光,持续时间⾼纬长于低纬,夏季最长,冬季最短)⼤⽓质量数:指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在标准状况下,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所经过的路径中,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称为⼀个⼤⽓质量数,是⽆量纲量)地⾯有效辐射:地⾯辐射与被地⾯吸收的⼤⽓逆辐射之差,称为地⾯有效辐射地⾯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积地⾯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净辐射,亦称地⾯辐射差额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于光合作⽤、⾊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在这个波谱区内量⼦能量使叶绿素分⼦呈激发状态,并将⾃⾝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2、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和应⽤(P36——38)3、太阳⾼度⾓的影响因素:1)⼀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置;2)⼀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在各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做___4___。
①大气物理学②地球物理学③物理气象学④大气科学2、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___2___。
①宇宙天体来的能量②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③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④海洋潮汐产生的能量(二)多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及以上正确答案)3、主要农业气象条件是__236___(选填3个)。
①气压②气温③湿度和降水④风⑤云⑥光照⑦能见度4、农业气象研究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_3567____(选填4个)。
①归纳法②演绎法③实验法④气候分析法⑤人工气候实验法⑥地理播种法⑦分期播种法5、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___134__。
①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气象条件②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天气现象③栽培植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④栽培植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产品数量⑤饲料动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三)名词解释6、气候:传统的气候定义为一地多年某一时间段内的大气统计状态7、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们生活得一门科学。
8、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9、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地球大气(一) 单项选择14、干洁大气主要由__2___。
①O2、O3、CO2和固体微粒组成②N2、02 、Ar组成③O2、CO2、Ar组成④N2、CO2、O3组成15、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_2______。
①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②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③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④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16、大气中的二氧化碳_3____。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农业气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太阳高度角2、土壤导热率3、露点温度4、干绝热直减率5、气旋6、寒潮7、可照时数8、大气活动中心9、气温年较差10、气象要素11、地面有效辐射12、有效积温13、梯度风14、大气的保温效应15、可能蒸散16、季风17、太阳常数18、气旋19、作物的水分关键期20、光补偿点二、填空题1、晴天,到达某地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主要取决于, 两个因子。
2、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3、在等高面图上,等压线愈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愈,该地区的风速也愈。
4、低压对应的多为天气,其中心附近盛行气流。
5.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下的。
6、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 .7、甲、乙两气团,水汽压相同,相对湿度甲大于乙,则甲气团的温度比乙气团。
8、沿海地区相对湿度对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
9、三圈环流模式的假设条件是,按三圈环流模式北半球纬度30~60的地面风带是。
10、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
11、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12空气中水汽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饱和途径有、、、三种基本方式13、冷云中凝结增长的方式是。
14、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
15、某地纬度为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16、从季风形成的原因来看,东亚季风是原因形成的。
17.、地转风是在、作用下形成的风18、相同气象条件下,干燥土壤的日较差潮湿土壤,粗糙地的最低温度平整地面。
19、沿海地区白天底层空气的流向是。
20、空气中产生大气逆辐射的最主要物质是。
21、夏半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冬半年,可照时数随纬度的增加而。
22、云中大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小水滴,溶液滴的饱和水气压纯水滴。
23.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共16 分, 每小题 2 分)1、辐射的波动性2 、太阳高度角3 、长日照作物4 、相对湿度5、温度年较差6 、季风环流7 、副热带高压8 、农业气候资源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 分)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______ 到______ 之间, 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______ 降水,主要是由 ______ 引起的; 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_____ 降水,主要是由_______ 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 ____ 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 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_____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______ ,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 ______ 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____ 辐射。
4、植物在 _____ 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______ 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 _____ 和_______ 成正比,与 _____ 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 _____ 上的 ______ 。
当台风在____ 以西,_____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在下表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正确答案 1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 主要是: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3、北半球的夏季(S >,?),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1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辐射, 、分子热传导, 、土壤的流动, 、潜热释放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变化不大D、不变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切变线B、低压C、咼压D、锋面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A、寒潮,、寒露风, 、晴暖天气, 、台风天气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 常用A、地下水量B、水库水量C、降水变率D、年降水量10、广东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海洋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并改正(共5分,每小题1分)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
农林气象学考试题及答案
农林气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子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气象因子?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肥力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口密度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气象学中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B. 华氏度C. 开尔文D. 兰金度答案:D4. 以下哪项是描述降水量的正确单位?A. 毫米B. 米C. 厘米D. 千米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质地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气象学中的风向描述?A. 北风B. 南风C. 西风D. 东北风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气象因子?A. 光照强度B. 温度C. 湿度D. 土壤pH值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霜冻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温度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类型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降水C. 土壤肥力D. 作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A. 光照强度B. 温度C. 土壤pH值D. 二氧化碳浓度答案:AB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蒸腾作用?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水分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 温度B. 光照C. 土壤肥力D. 病虫害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产量?A. 温度B. 降水C. 土壤肥力D. 作物品种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病虫害发生?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pH值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气象学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______。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a) 请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b) 什么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举例说明。
c) 农业气象学如何应用于农作物管理和灾害风险减轻?举例说明。
2. 答案:a)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气候、天气和气象要素与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农田管理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农民和相关农业机构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决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灾害风险。
b)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广泛的影响。
例如,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胁迫植物生长和发育,减少农作物产量。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风暴也会破坏农田和农作物,导致大量损失。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破坏农作物健康和生产。
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和缓解措施以应对这些变化至关重要。
c)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有助于农作物管理和灾害风险减轻。
通过农业气象学的知识,农民和农业机构能够更好地规划农作物种植和管理。
他们可以根据气象数据和预测来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灌溉计划和施肥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天气条件来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此外,在灾害风险减轻方面,农业气象学可用于监测和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例如干旱、洪涝和冰雹等,农民和农业机构可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风险。
总结: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的减轻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民和农业机构可以更好地制定管理决策,以应对不确定的气候和天气条件,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气象学也有助于监测和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帮助农民和农业机构减少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此,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计非常重要。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
综合复习题第一章1. 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2.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 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4.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6. 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说明当一块空气的温度比同高度上周围空气温度高或低时,这块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7. 根据状态方程,比较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密度的差异。
第二章1. 对A、B两灰体,在同样强度的辐射照射下,A升温快得多,问在移去外界辐射源后,哪一个降温快?若A、B都不是灰体,你的结论还成立吗?2.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约0.9),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率也很大(可达0.99),由此解释地面积雪时天气特别寒冷的原因。
3. 设灰体的吸收率为a,试推导其总辐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式(提示:将Kirchhoff定律与Stefan-Boltzmann 定律结合起来考虑)。
4.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地球表面温度平均约为300K,假定太阳表面为绝对黑体,地球表面为吸收率为0.9 的灰体,试分别计算太阳和地球表面的总放射能力。
5•计算武汉(30° 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6. 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7. 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8. 当太阳赤纬为S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1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5 X 108公里,太阳直径为 1.392 X 106公里,太阳常数为1367 瓦?米-2,将太阳视为绝对黑体,忽略宇宙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试推算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总功率和有效温度。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A)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B) 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研究(C) 农业灾害防治措施(D) 降雨的分布和降水量变化2.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和 ______两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学科。
(A) 气候学(B) 生物学(C) 地理学(D) 生态学3. 以下哪项不是农作物适宜生长的气象要素?(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风速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______和气侯变化两类。
(A) 旱灾(B) 暴雨(C) 降温(D) 雾霾5.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气象因素影响最为显著的生长期是______。
(A) 开花期(B) 结实期(C) 幼苗期(D) 成熟期6.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观测手段?(A) 地面观测(B) 卫星遥感(C) 摄影测量(D) 化学分析7. 农作物对光照需求程度与其生长阶段有关,一般来说,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对光照的需求______。
(A) 最高(B) 最低(C) 无要求(D) 无法确定8.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的常用手段是______。
(A) 天气预报(B) 雨量观测(C) 温度记录(D) 气象雷达9. 土壤湿度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以下哪个方法不适合用于测定土壤湿度?(A) 高频地感器(B) 湿度计(C) 刻度管(D) 遥感技术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应用领域?(A) 定量评估农作物产量(B)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C) 帮助农民制定种植计划(D) 研究农作物的育种方法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的天气事件。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等。
这些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甚至完全灭亡,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和供应链的稳定。
2. 举例说明农业气象因子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象学复习题农业⽓象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式。
太阳常数:在⼤⽓上界,当⽇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单位⾯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平⾯的夹⾓。
太阳⽅位⾓:太阳光线在⽔平⾯上的投影与当地⼦午线的交⾓。
太阳⾚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可照时数: 指⽇出到⽇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光照时数:指⽇出和⽇没后的⼀段时间内地⾯得到的⾼层⼤⽓的散射光。
⽇照百分率:任⼀地点的⽇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
⼤⽓质量数:表⽰太阳辐射穿过⼤⽓的的厚度。
⼤⽓透明系数:指透过⼀个⼤⽓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值。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层中的各种⽓体分⼦、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向⽽投向四⾯⼋⽅的现象。
太阳直接辐射:指以平⾏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直接辐射通过⼤⽓时被空⽓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约在0.15-4微⽶之间。
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的辐射能,单位W ·m-2。
对某⼀物体表⾯⽽⾔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 S′)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逆辐射:指⼤⽓辐射投向地⾯的部分(弱于地⾯辐射)。
地⾯有效辐射:指地⾯辐射 Ee与地⾯吸收的⼤⽓逆辐射δ· Ea之差。
净辐射:指地球表⾯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与总⽀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有效的光谱成分。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光能利⽤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地⾯热量收⽀差额(Qs):Qs=R(地⾯净辐射)-P(湍流热交换)-B’(下层⼟壤的热量收⽀)-LE(潜热热交换)潜热通量:容积热容量:指单位体积的⼟壤,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以下哪方面的内容?A. 植物生长B.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 土壤肥力D. 农业机械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学中常用的气象要素?A. 温度B. 降水C. 光照D. 风力答案:D3. 农业气象学中,下列哪个因素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A. 土壤湿度B. 光照时间C. 温度变化D. 空气湿度答案:B二、填空题1. 农业气象学中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______来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答案:叶绿素2.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生长周期”通常包括______、开花、结果和成熟四个阶段。
答案:发芽3.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抗旱性”是指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______能力。
答案:生存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气象条件的研究,可以预测和评估不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农业气象学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比如播种、施肥、灌溉等,以适应气候变化。
再次,通过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最后,农业气象学还能为农业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2. 描述什么是“农业干旱”,并说明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水量不足或不均匀分布,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现象。
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二是增加灌溉需求,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三是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可能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的病害风险。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利用农业气象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答案:利用农业气象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监测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植物生长的化学过程B. 农业生产中的气象条件C. 土壤的物理性质D. 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答案:B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肥力D. 降水答案:C3.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作物生长周期B. 作物产量C. 作物品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农业气象预报中的“有效降水”是指什么?A. 任何形式的降水B. 可以被植物吸收的降水C. 降水量超过10毫米D. 降水量超过50毫米答案:B5. 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作物生长缓慢B. 作物产量下降C. 土壤盐碱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农业气象学中的“光合作用”主要是指什么?A. 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B. 植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C.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D.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发水分的过程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学中常见的气象灾害?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地震答案:D8. 农业气象学中的“积温”是指什么?A. 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 一定时间内的最高气温C. 一定时间内的最低气温D. 一定时间内的温差答案:A9.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生长季”是如何确定的?A. 根据作物的成熟期B. 根据作物的播种期C. 根据作物的收获期D. 根据作物的播种期到收获期的时间长度答案:D10.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光周期”是指什么?A. 作物每天的光照时间B.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光照时间C.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光照时间D. 作物从成熟到收获的光照时间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生长季”是指从______到______的时间长度。
答案:播种期;收获期2. 农业气象学中的“有效降水”是指可以被植物______的降水。
农业气象学(农学、植保10)考试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农业气象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答案写在下面表中)1、在综合考虑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________。
A 延长B 缩短C 不变D 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正确叙述是________。
A 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都是遇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的B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C 高、中、低纬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都是一样的D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多,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控制地区晴朗少云天气较多3、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________。
A 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B 东北地区的雨季滞后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D 南部沿海严重干旱4、农民在秋季晴天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驴粪和草皮一起烧,产生滚滚浓烟,这样做起的作用是________。
A 有利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B 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起增温作用C 浓烟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D 浓烟起反光镜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回宇宙空间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6、重庆的雾是________雾。
A 辐射雾B 平流雾C 地行雾D 其它雾7、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预报,是指________的空气温度。
A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5米高处B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0米高处C 空旷祼地距地面1.5米高处D 空旷祼地距地面1.0米高处8、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________。
A 20°NB 20-25°NC 30°N附近D 大于30°N9、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________。
农业气象考试试卷及答案
《农业气象》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大规模的海水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海域,称为 __________ 。
A 、洋流B 、暖流C 、寒流D 、黑潮2、当天空有云,但云量少而且比较薄,太阳未被云所遮蔽时,总辐射强度与碧空时(太阳高度角相同 )相比 ____ 。
A 、较大B 、相等C 、较小D 、很小3、急行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 _________ 。
A 、锋左B 、锋前锋后C 、锋前D 、锋后4、由于受季风影响,在 ___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A 、春B 、夏C 、秋D 、冬5、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是 __________ 。
10、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C 、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11、地面凝结物露和霜是由于 D 、冷却而产生的。
海洋潮汐产生的能量A 、辐射冷却B 、接触冷却 C、绝热冷却 D 、混合冷却 1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
A 、吸收B 、反射C、散射D 、 透射13、雨层云属于 _________ 云系。
A 、对流云B 、积状云C、波状云 D 、 层状云A 、宇宙天体来的能量14、在北半球,背摩擦风而立,高压在A 、绝对湿度B 、水汽压C 、相对湿度D 、露点温度6、农业界限温度℃是喜凉作物开始活跃生长的时期。
7、A 、 15B 、10C 、5D 、0是地方性风。
A 、峡谷风B 、地转风C 、梯度风D 、摩擦风8、是中性植物。
A 、油菜B 、玉米C 、黄瓜D 、水稻9、生理辐射的波段大体与 的范围一致。
A 、紫外线B 、红外线C 、可见光D 、无线电波B 、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A 、左前方 B、右后方 C 、左方D、右方15、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 _______ 。
A 、结霜B 、结霜加低温C 、低温D、高湿16、冰雹在气流 ____ 过程中形成。
A、上升 B 、下降 C 、稳定不动 D、反复升降17、 农业界限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是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1) 、 (2氧) 、氩和(3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6) ,夏天比冬天 (7低) 。
5. 水汽(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温度(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降低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平流层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升高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农业⽓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积上蒸发的⽔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绝热变化——⼀块空⽓在没有热量收⽀时,由于环境⽓压的变化,引起⽓块体积改变⽽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绝热变化。
5、⽔汽压——空⽓中由⽔汽所产⽣的分压强。
6、降⽔——从云中降落到地⾯的⽔汽凝结物。
7、天⽓——⼀定地区短时间内⼤⽓状况(风、云、⾬、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候——任何⼀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性质的不同,从⽽在⼩范围内形成的与⼤⽓候不同特点的⽓候称为⼩⽓候。
9、⽔平地转偏向⼒——因地球⾃转使空⽓质点运动⽅向发⽣改变的⼒称为⽔平地转偏向⼒。
10、⽣物学零度——维持⽣物⽣长发育的⽣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差异,产⽣的以年为周期在⼤陆与海洋之间⼤范围地区盛⾏的随季节⽽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温室效应——⼤⽓中CO2等温室⽓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样,阻挡了地⾯向外的辐射,增强了⼤⽓逆辐射,对地⾯有保温和增温作⽤。
13、太阳光能利⽤率——单位⾯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
14、⼲绝热变化——⼲空⽓或未饱和的湿空⽓,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中实际⽔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汽压的⽐值。
16、⽓旋——是中⼼⽓压⽐四周低的⽔平旋涡。
17、雾——当近地⽓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中的⽔汽凝结成⼩⽔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由⼤⽓中⽓压梯度⼒、地转偏向⼒和惯性离⼼⼒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候系统——指包括⼤⽓圈、⽔圈、陆地表⾯、冰雪圈和⽣物圈在内的,能决定⽓候形成、⽓候分布和⽓候变化的统⼀的物理系统。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题2分)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广东大局部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局部,前一局部的降水,称为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局部的降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响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响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 或D填在下表中)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局部是: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B、分子热传导C、土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变化不大D、不变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切变线B、低压C、高压D、锋面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A、寒潮B、寒露风C、晴暖天气D、台风天气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A、地下水量B、水库水量C、降水变率D、年降水量10、广东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海洋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题1分)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农业气象学是一门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气候资源的利用、农业气候区划、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农业灾害的预防与减轻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农业气象学复习题的内容:一、基础概念1.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哪些方面?4. 什么是农业气候区划?其目的是什么?二、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5. 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6.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7. 描述气候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8. 气候条件如何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农业气候区划9. 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 描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一般步骤。
11. 农业气候区划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四、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12. 作物生长需要哪些气象条件?13. 描述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4. 降水量如何影响作物生长?15. 光照对作物生长有何作用?五、农业灾害与气象16.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哪些?17. 描述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 什么是洪涝灾害?它如何影响农业生产?19. 如何通过气象预报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六、农业气象服务20. 农业气象服务的目的是什么?21. 描述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22. 如何利用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七、案例分析23.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气象条件对特定农作物的影响。
24. 讨论气象条件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八、综合应用25. 如何将农业气象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26. 描述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通过这些复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气:某地短时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2.气候:某地长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包括正常年份和特殊年份出现的天气状况。
3.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切线所组成的夹角。
5.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6.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7.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空气中水汽打到饱和时的温度。
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
9.海陆风:由于海陆受热不同所造成的以一天为周期,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
10.气团: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的大块空气。
11.锋: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12.低压(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13.高压(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14.活动面:凡是能借助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邻近气层(或其它物质层)温度和湿度状况的表面。
1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从地面到大气层顶,,温度.湿度.气压不是均匀分布的,各高度上差异很大,根据这一差异,把整个大气层分为五层。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a.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c.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16.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随纬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随季节的变化: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H 达到最大值;南半球 H 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H 达到最大值;北半球H 达到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有两次达到最大值)17.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长日性植物:较易成功,因光温对发育的影响有“互相补偿”的作用。
18.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由蕾莱分子散射定律知: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晴天时候,大气干洁,被散射的光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所以天空呈现蓝色。
而清晨和傍晚时候,波长较长的橙光则被散射减弱的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的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较多而蓝紫光则透过的较少。
所以太阳光盘又呈现红色。
19.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紫外线被植物吸收后起化学效应,在生产中起植株定型的作用。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后起光效应,在生产中起光合作用。
红外线被植物吸收后具有热效应,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不参与光合作用。
20.试比较沙土和粘土、干松土壤和紧湿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沙土和干松土在白天或增温季节,升温比粘土、紧湿土壤要快;在夜间或降温季节沙土和干松土降温比粘土和紧湿土也快。
结果沙土和干松土的温度日较差比粘土和紧湿土的日较差大。
这是因为沙土和干松土中空气较多,粘土和紧湿土中水分较多,而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比水的要小的缘故。
最高温度一般不出现在正午而是午后一定时间。
最低出现在临近日出的时刻。
21.土中温度的变化特征是什么?受热型(日射型),以12时代表。
特点: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
放热型(辐射型),以02时代表。
特点: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
清早过渡型,以08时代表。
特点:5cm以上为受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下降;5cm以下为放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
傍晚过渡型,以20时代表。
特点:5cm以上为放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5cm以下为吸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
22.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利用逆温层对烟雾剂的阻挡作用,使烟雾停留在植物周围可减少用药量,提高杀虫治病效果。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23.水汽相对湿度日变化水汽压日变化:单峰型(海洋型)双峰型(大陆型),年变化:水汽压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蒸发量,故与气温变化一致。
最高值在7、8月,最低值在1、2月。
相对湿度日变化:内陆: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相反。
沿海:在海滨或湖泊附近,受海陆风或湖岸风的影响,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一致。
年变化: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气温一致,即夏季大,冬季小。
由于这些地区夏季有海风带来水汽,冬季却是大陆吹来的较干燥的气流。
24.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
表面直接蒸发:即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壤表面后才蒸发,如潮湿土壤内部蒸发:水汽通过土壤孔隙扩散出土表,如干涸土壤。
措施:松土(培土):如潮湿土壤;镇压:如干涸土壤;深中耕:如积水土壤。
25.影响水面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面的温度,饱和差,风速,气压,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26.“雾兆晴天”、“十雾九晴”、“久雨见雾晴”,都指的是辐射雾。
“十雾九雨”指的是:平流雾、平流辐射雾27.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极地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8.三风四带:三风——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和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中纬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四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29.东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南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吹东北风是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吹西南风,是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变成西南季风,也就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造成的。
30.什么是气团?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哪些?指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的大块空气。
影响我国的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主要),热带太平洋气团(主要),热带大陆性气团,31.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称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线简称为锋暖锋:锋面坡度小,约为1/150 ;雨区较宽在锋前,多属连续性降雨。
地面锋线移过本地后,天气逐渐晴朗,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冷锋:缓行冷锋:锋面坡度较小,约为1/100;雨区相对较窄在锋后,多属连续性降雨。
锋线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减小。
急行冷锋:移速快,锋面坡度大,约为1/70;雨区窄,锋线过境时,往往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但持续时间短,锋线一过境天气立即转晴,但是气温急剧下降,气压上升。
多出现在夏季。
准静止锋;其天气特征与缓行冷锋相似,锋面坡度小, 约为1/250;雨区宽;下绵绵细雨,锢囚锋:锢囚锋显著特征是在锢囚锋的两则均为降水,降水区域和强度大。
锢囚锋分为:冷式、暖式和中性。
32.气旋和反气旋中的气流有何不同?为何形成截然不同的天气?答;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气流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气旋:气流向低压中心汇集,迫使中心空气上升,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降雨。
反气旋:气流从中心向外流散,使地面高压中心对应高空空气下沉,绝热增温,相对湿度小,水汽蒸发,云消雾散。
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云雨形成,。
33.太平洋副高内部和周围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内部多晴天。
因为在副高控制的地区,有很强的下沉气流,有时出现下沉逆温。
西部和北部多阴雨天气,副高的北侧为中纬度的西风带,冷暖空气常在此相遇。
由于气流辐合上升,在副高西北部,形成云和连阴雨天气。
南部晴天,多台风。
因为副高的南侧盛行东风气流。
34.季节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一般冬季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强度也弱,对我国影响较小;夏季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强度较大,对我国影响也较大。
从冬到夏,副热带高压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势力逐渐增强;而从夏到冬,副热带高压则向南偏东方向移动,势力逐渐减弱。
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我国大陆雨带也随之南北移动。
正常年份副高在我国的活动规律: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越过20°N,徘徊于20°N~25°N之间,高压脊的西端可达到120°E,江淮流域梅雨开始。
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越过25°N,徘徊于25°N~30°N之间江淮流域梅雨结束,炎热盛夏开始;黄河流域雨季开始。
7月底8月初,副高脊线第三次北跳,越过30°N,黄河流域雨季结束,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开始。
9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华北、东北地区雨季结束,黄河流域秋雨开始,长江中下游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
10月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回跳到20°N以南,黄河流域雨季结束,长江中下游秋雨开始。
35.何谓寒潮?简述寒潮的标准、路径及对应的天气。
入秋以后,自北方向南爆发的强冷空气势如潮涌似的南下,称为寒潮。
寒潮的标准: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在24h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时,同时伴有六级左右的大风,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西路:从新疆青海西藏入侵南下;中路(西北路):蒙古到河套南下;东路:从蒙古到内蒙古及东北南下。
东路加西路:东路从黄河下游,西路从青海南下寒潮的天气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剧烈降温、偏北大风和降水。
36.霜冻是一种低温灾害,是植物在0度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害。
霜和霜冻是不同的概念,霜是由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和贴近地面的气层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直接在地面和地物表面凝华的白色晶体。
由上可知,霜是由于低温产生的水汽凝华现象。
而霜冻则是因短时间低温使植物体内结冰而引起的植物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