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及感染免疫检测
![感染性疾病及感染免疫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067c1df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6.png)
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感染是病原体以*种传播形式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并在宿主体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过程。
大多数病原体是由外界侵入的,受病原体侵袭力、致病力及宿主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破坏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后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谱,出现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病原体抗原检测和宿主血清抗体检测。
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IgG类抗体出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根据。
第一节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细胞免疫是抗细胞细菌感染的主要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在抗细胞外细菌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
一、链球菌感染〔一〕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是致病力最强的一种链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链球菌溶血素O和S〕、M蛋白、脂磷壁酸、链激酶和透明质酸等致病因子,可引起急性咽炎、呼吸道感染、脓疱疮、皮下软组织感染、心膜炎、脑膜炎和猩红热等。
该细菌感染后可致超敏反响性疾病,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测。
链球菌溶血素“O〞〔ASO〕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类和一些动物的红细胞,且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临床上常采用胶乳凝集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SO。
免疫功能不全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ASO水平可不升高。
〔二〕猪链球菌猪链球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①普通型表现:急起高热、畏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乏力、不适;②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表现: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菌血症、败血症、DIC指征,包括皮肤瘀斑、出血,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继而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软组织坏死;③脑膜炎表现:除普通型表现外,有恶心、剧吐、颈项强直、烦躁、昏迷,脑膜刺激征。
猪链球菌的实验室检查有细菌培养、鉴定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
分子诊断技术是鉴定分型诊断方法,常用于猪链球菌的快速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免疫及检验ppt课件
![感染免疫及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126b52b307e87101f6964e.png)
► (2)乙肝疫苗接种有效
(三) HBeAg测定
► HBeAg+
病毒复制,较强传染性. ► (2) 持续阳性,发展为慢性乙肝. ► (3) 孕妇HBeAg+,母婴垂直传播率90%. ► (4) 药物疗效指标.
► (1)
(四) 抗HBe抗体测定
► 抗HBe不是中和抗体,无保护作用. ► 抗HBe+提示: ► (1)急性患者病情恢复,病毒复制减少.
二、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机制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 1.直接损伤 2.抗病毒免疫反应导致宿主细胞损伤 (二)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 1.体液免疫 ► IgG、IgA、IgM,中和作用和调理作用 2.细胞免疫 ► 抗病毒感染的主要作用 ► 与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基本相似
三、寄生虫感染与抗寄生虫免疫 机制
► 一组可通过宫内感染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并引
起相似临床症状如感染、流产、死胎、早产、 先天性畸形和智力障碍的病原体。 ► ELISA、免疫组化技术 ► 血清,脐带血和羊水穿刺液标本
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测
► HIV1和HIV2型 ► 抗HIV+: ► (1)感染潜伏期
► (2)隐性感染
► (2)慢性患者病毒复制减少,无疾病恢复.
► (3)抗HBe-,HBV-DNA+慢性乙肝,PreC变异.
(五) HBcAg,抗HBc抗体测定
HBV复制,患者有传染性. ► 抗HBc不是中和抗体,临床检测总抗HBc和抗 HBc-IgM. ► 抗HBc+高滴度,HBV复制;低滴度,既往感染. ► 抗HBc-IgM+,急性乙肝.
(二)毒素
1.内毒素 ►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 2.外毒素 ► 细菌分泌到体外的毒性物质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98a5e9b9d528ea80c77945.png)
毕桂芝
1
概述
• 病原体 • 可传播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免疫 • 临床特点 • 可预防性 • 医院内感染
2
病毒性疾病
3
麻 疹(measles) 一、病因
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存活能力非 常差
4
二 、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
2.中药治疗:全身(清热解毒类) 局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仙人掌)
3.治疗并发症:
42
百日咳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一、病因
百日咳杆菌引起
43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发病6周内有传 染性,2-3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易感人群:5岁以内多见
54
出疹期: 时间:发热24小时内,48小时达高峰 顺序:颈部-躯干-四肢 性质: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恢复期: 出现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55
(二)轻型 (三)中毒型 (四)脓毒型 (五)外科型或产科型 五、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56
六、诊断检查 1.血像检查 2.细菌培养 七、治疗
青霉素:5万单位/公斤,7-10天。 头孢类或红霉素
57
预防 1.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58
室温 衣被 皮肤清洁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0.25%冰片,炉干石洗剂或5% 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破溃:1%龙胆紫 皮肤继发感染:抗生素(局部或全身)
59
体温:物理或药降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精神状态以及食欲 并发症
46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9f1114afc4ffe473368abf5.png)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录CONTENTS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抗感染的免疫机制、类型和特点感染免疫标志物梅毒检测乙肝标志物检测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之间的斗争,是一种病理改变的过程。
病原体可以来自体内体和体外。
传染----病原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人体间相互传播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体外。
感染性疾病----是病原体以某种方式进入到人体后,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给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传染病--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分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其它病原体感染性疾病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1. 感染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如:再次应答2. 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调节紊乱, 导致其他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如:HIV在免疫细胞内增殖、或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固有免疫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标志物➢特异性标志物➢非特异标志物免疫检验病原体抗原和核酸、宿主血清抗体急性时像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足够多的病原体标志物反映疾病的产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检验方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扩散,免疫印迹,免疫电泳,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等双抗夹心法/竞争抑制法/间接法/捕获法抗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抗细胞内细菌感染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细胞外细菌感染)细菌感染---------非特异性标志物(一)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在数小时内出现,而疾病治愈后又很快就消失。
h-CRP<3mg/L(新生儿)CRP<5mg/LC-反应蛋白(CRP)➢炎症指标➢炎症过程➢感染急性期显著升高➢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实验方法:免疫比浊➢超敏C-反应蛋白全程C反应蛋白(二)降钙素原(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显著升高➢与感染程度相关➢与预后相关➢鉴别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与病毒感染和无菌性炎症➢实验方法: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PCT :>0.5ng/L0.1-0.5ng/L<0.1ng/L性传播疾病(STD)◼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指通过各种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简称性病(venereal disease)•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有20余种•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组确认为性病的种类有8种: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艾滋病。
认识感染性疾病培训课件
![认识感染性疾病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c8cc6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0.png)
3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性疾病: 医学上将所有由病原
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 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 体有: 细菌、真菌、病 毒、寄生虫等。
认识感染性疾病
4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认识感染性疾病
25
4.术前准备用药 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情绪, 产生较强烈的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引起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氧气及能 量消耗增加, 心肺负荷加重。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抗惊厥的药 物, 临床上麻醉前用药, 以产生镇静, 增强麻醉作用。阿托品是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能降低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腺体 的分泌, 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动较大的双(单) 侧下胸痛, 与咳嗽、 深吸气有关
带状疱疹呈刀割 样或灼热样剧痛
认识感染性疾病
食管炎多呈 烧灼痛
18
04
不同感染部位的治疗
认识感染性疾病
19
急性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是人 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在病程上有急、慢之分。
感染 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有病毒引起(如: 鼻病毒、流感病 毒、腺病毒等),近些年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或细菌单 独引起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01
粘液性痰:
痰由白色泡沫转为脓性多为细 菌性感染;
02 浆液性痰: 见于肺水肿
03 脓性痰: 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04
血性痰:
是由于呼吸道粘膜受侵害、损害 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
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6764c8aef8941ea76e0597.png)
PPT课件
1
传染病:是病原体以某种方式进入到 人体后,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 毒素或导致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 给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 而引起的疾病。
PPT课件
2
病原体
PPT课件
易感人群
3
免疫学检验主要用于:
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判断疗效及预后 流行病学调查
PPT课件
23
临床组合模式
PPT课件
24
模式
HBsAg
Anti-HBs
HBeAg
Anti-HBe
Anti-HBc
临床意义
1
+
-
+
-
+
俗称“大三阳”。急性或慢性 乙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 俗称“小三阳”。急性或慢性 乙肝;传染性低。这种模式在 慢性无症状携带者以及急性感 染人群中较常见,病毒复制可 能仍在进行。 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有传染 性 既往感染 处于HBsAg和HBeAg消失与 Anti-HBe和Anti-HBs出现之间 的一个缺口时期;既往感染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有免 疫力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 主动免疫 未感染HBV,属易感者
PPT课件 7
金标法
原理:金标层析法采用双抗原夹 心法免疫测定原理,选择经纯化 的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分别作 为包被抗原和胶体金结合抗原。 由于层析作用反应复合物沿硝酸 纤维膜向前移动,当遇到包被抗 原时,形成红色沉淀线。在包被 膜上还有一条质控线对照,故当 有两条红线时判为阳性,只有一 条红线时,判为阴性。
PPT课件 12
常见术前检测
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M)
乙肝五项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教学课件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89ee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6.png)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感染性疾病概述 • 感染免疫检测原理 •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 感染免疫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 •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 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 IgG等,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测病原体核酸,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
其他检测方法
如细胞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培养等,可根据不 同感染疾病的特点选择应用。
感染免疫检测的临床应用
辅助诊断
01
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和核酸,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做出早期、
疫苗研发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可用 于评估疫苗效果和监测 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 情况。
临床辅助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可辅 助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减少不良反应。
06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各种预防性疫苗,如麻疹、水痘、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感染免疫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检测的灵敏度、特 异性和速度不断提高。
联合应用
多指标联合检测和多技术联合应用成为发展趋势,可提高检测准 确性和可靠性。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免疫应答特点,开展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存率。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疾病监测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93a2d4e009581b6ad9eb16.png)
副流感病毒感染:IgG抗体无保护作用。抗原用 于早期诊断,IgM抗体用于近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IgM抗体用于近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SARS冠状病毒引起SARS,急性期传染性强,潜伏 期传染性低,康复后无传染性。急性期到恢复期出现 IgM抗体或者IgG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提示有近期 感染。
肥达试验 伤寒沙门菌抗O凝集效价≥1:80、抗H≥1:160、副伤 寒沙门菌抗H≥1:80才有诊断意义。
常用检验项目有抗TB抗体和结核感染T细胞。抗 TB抗体常用ELISA和ICGT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使用TSPOT TB检测。
抗TB抗体多呈弱阳性反应。T-SPOT TB检测结核 激活的特异性T细胞分泌的IFN-γ ,可避免接种BCG的 影响。二者均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性传播疾病: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非特异性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 素6
链球菌感染:ASO 沙门菌感染:肥达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抗TB抗体和结核感染T细胞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Hp抗体、Hp尿素酶
降钙素原: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 异常增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常用ELISA 和CLIA检测。
HIV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分为HIV-1和 HIV-2两个型,临床以HIV-1型最常见。
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RNA和抗原检测可 以发现窗口期感染者,CD4+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可用于 感染者免疫状况评价。
常用检验项目有抗-HIV、抗-HIV抗体确认试验、HIV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和HIV p24抗原。抗体初筛常用ELISA和 CLIA,抗体确认常用IBT。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2c88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6.png)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9f1114afc4ffe473368abf5.png)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录CONTENTS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抗感染的免疫机制、类型和特点感染免疫标志物梅毒检测乙肝标志物检测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之间的斗争,是一种病理改变的过程。
病原体可以来自体内体和体外。
传染----病原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人体间相互传播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体外。
感染性疾病----是病原体以某种方式进入到人体后,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给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传染病--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分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其它病原体感染性疾病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1. 感染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如:再次应答2. 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调节紊乱, 导致其他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如:HIV在免疫细胞内增殖、或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固有免疫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标志物➢特异性标志物➢非特异标志物免疫检验病原体抗原和核酸、宿主血清抗体急性时像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足够多的病原体标志物反映疾病的产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检验方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扩散,免疫印迹,免疫电泳,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等双抗夹心法/竞争抑制法/间接法/捕获法抗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抗细胞内细菌感染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细胞外细菌感染)细菌感染---------非特异性标志物(一)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在数小时内出现,而疾病治愈后又很快就消失。
h-CRP<3mg/L(新生儿)CRP<5mg/LC-反应蛋白(CRP)➢炎症指标➢炎症过程➢感染急性期显著升高➢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实验方法:免疫比浊➢超敏C-反应蛋白全程C反应蛋白(二)降钙素原(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显著升高➢与感染程度相关➢与预后相关➢鉴别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与病毒感染和无菌性炎症➢实验方法: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PCT :>0.5ng/L0.1-0.5ng/L<0.1ng/L性传播疾病(STD)◼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指通过各种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简称性病(venereal disease)•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有20余种•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组确认为性病的种类有8种: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艾滋病。
传染病学的感染与免疫ppt
![传染病学的感染与免疫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76ae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a.png)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特
免
异 性
疫
免
疫
应
应
答
保护性
答
免疫应答
非 特 异 发 报 免 疫 应 答
体液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T细胞
B细胞
皮肤、黏膜及其分 泌物、血脑,胎盘 屏障
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
补体、溶菌酶 纤连蛋白、细 胞因子
• T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
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病毒、真菌和 立克次体等感染中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T细胞还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
• 体液免疫:致敏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 并产生能与相应 。 抗原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由于不同抗原而
胃酸)
特异性被动 免疫
清 除
特异性主动 免疫
机体第一道屏障
通过预防接种或 感染后获得的免疫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病
免疫学
原 体
发生特异性
检查阳
免疫应答
性
机 体
症状
无或轻微的组 织损伤
体征
生化改变
病 原 体
特异性主动免疫
病原携带者
病 原
体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
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 表现。某些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麻疹、天花。
病
原
体
发生特异性
免疫学检查阳性
免疫应答
机
体
病原体本
组
病理改
身的作用
第十三感染性疾病免疫检验ppt资料大全
![第十三感染性疾病免疫检验ppt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40985c00b4c2e3f56276309.png)
① 抗肿瘤作用
② 移植排斥 ③ 非IgE依赖性的过敏样反应 3.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①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②参与效应阶段
③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二十七页
固有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控
PAMP PRR
吞噬细胞
I L-1 2
MHC-II TCR
CD4
B7 CD28
状况的分析,有计划地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 防相应的传染病,以最终达到控制以至最后消灭 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免疫程序:对儿童、成人、特殊职业和特殊地区人 群的免疫程序有所不同。
甘露糖受体(MR) 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
CD14
G-菌LPS
细 清道夫受体(SR) G+菌LTA,G-菌LPS
胞 膜
Toll样受体(TLR) 11种(TLR1~11);
细菌的PGN、LTA、脂蛋白; 分枝杆菌细胞壁组分;钩体
型 仅TLR9存在于细胞 LPS;真菌酵母多糖;白色念
内
珠菌的磷脂酰甘露糖;麻疹
区别要点 灭活疫苗 制剂特点 死,容易获得
剂量及次 数
副作用
量大,2~3次 较小
免疫效果 较低,6月~2年,体 液免疫
减毒活疫苗 活、弱毒、无毒,很难 获得 量小,多为1次
较大,有类似自然感染 的过程 较高,3~5年,体液/ 细胞免疫
第三十三页
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区别及抗原制剂
区别要点 稳定性
灭活疫苗
反应性氮中介物(reactive nitrogen
intermediate,RNI)
①产生NO L精氨酸+1/2O2
瓜氨酸+ NO
②产生过氧化氮游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