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俗礼仪.doc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介绍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深受传统观念和家族利益影响的制度。

这份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婚姻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相关俗。

婚姻的目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家族连续和延续血脉。

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个人需求的满足。

配偶的选择和安排在中国古代,一般是通过媒人或家族之间的联姻来选择配偶。

这种安排往往是基于家族的地位、财富、血统和其他社会因素而进行的。

个人的意愿和偏好在选择中通常是次要考虑因素。

婚礼仪式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在不同的地区和朝代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订婚:双方家族正式达成婚姻协议,通常会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

2. 迎亲:新郎一方组织成队的人马前往新娘家,将新娘接回新郎家。

3. 酒宴:举行婚礼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

4. 洞房:新娘和新郎进入洞房共度婚姻之夜。

婚姻责任和角色中国古代婚姻中,丈夫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负责赚钱养家、管理家庭和继承家族产业。

而妻子则主要负责管理家务和照顾子女。

男女在婚姻中的角色分工相对固定,男性为主导。

婚姻的终止在中国古代,婚姻的终止相对困难,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

离婚往往需要特殊的情况或者家族同意才能实现。

而丈夫有相对更大的权力来决定婚姻的继续或结束。

结论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受到传统观念和家族利益影响的制度。

这份文档提供了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介绍,包括配偶选择和安排、婚礼仪式、婚姻责任和角色以及婚姻的终止。

了解古代婚姻制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面要大声说:一梳梳 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 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 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 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的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 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 基调的。
传统婚俗之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 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 后要请算命先生 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 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 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 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 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 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 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 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 些,少收聘礼。 传统婚俗之说媒篇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 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 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 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是指古代社会中的婚嫁仪式和相关习俗。

不同的古代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婚嫁礼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婚嫁礼仪:
1. 订婚:双方家长商定婚事,并交换礼物以示确定。

有时还举行豪华的订婚仪式。

2. 婚礼: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中或庙宇举行。

有时会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例如传统的中式婚礼。

3. 仪式和习俗:婚礼仪式包括迎亲、过门、交杯酒、拜堂等,这些都具有象征意义。

4. 嫁妆:女方需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床品等,作为女方进入新家的财产。

5. 婚后居住和地位:在某些古代社会中,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一般要居住在丈夫家中并服从丈夫的安排。

6. 祭祀和娱乐活动:婚礼之后可能会有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婚姻幸福和家宅兴旺,并举行娱乐活动,例如音乐、舞蹈和游戏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古代婚嫁礼仪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内容仅为一般概述。

婚俗礼仪

婚俗礼仪

四:抄号也称请媒人或换柬。

抄号是婚姻历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男方会邀请媒人携带四四六六礼物去女方家商议抄号事宜。

由于抄号是大事,一般女方会推说找院中兄弟或长辈商议,让媒人“听信儿”。

几天后,媒人重新携带礼物回来“询问”商议结果。

如女方表明可以,则会同媒人商量“抄号”的具体事宜。

一般商议的就是日期、礼金和女方去圆媒的人数等。

抄号得当天,男方家为表示隆重,宴会办的很丰盛,所请的陪客也会很身份。

如果在家中摆席,一般要八到底或十到底的席面,中间翻桌,重新上。

现在,一般都改为饭店里了。

抄号当天,女方会请两个院中或村中有名望的人携带写好的“号”或称为“柬”)及押给男孩的衣物,去男方家“圆媒”。

客套一番后,一般落座顺序为媒人在中,俩圆媒的一左一右,为主宾。

到此,“三媒”聚齐。

动筷子前,“三媒”要把任务交代清楚,把号和礼金、礼物等交换清楚。

圆媒的会把女方的号和礼物交与媒人转手交给男方。

男方也会把礼金和号及其他礼物经媒人手交与圆媒的,等这一切结束后,酒宴就开始了,也意味着,男女双方正式结为亲家,女孩就成了男孩的准媳妇列。

到此,婚姻历程进行一半。

(现在县城附近大多改为“会亲家”。

不过程序差不多。

)我自认为此程序就是个定亲仪式。

下面是男女双方号的写法,也是六证中,比较重要的两证。

男女双方各出一张。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书六礼中三书范文古代的“三书六礼”是指什么

三书六礼中三书范文古代的“三书六礼”是指什么

三书六礼中三书范文古代的“三书六礼”是指什么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三书:1、聘书:即订亲之文书。

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2、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3、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1、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3、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

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4、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

5、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6、三书六礼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

历史起源: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

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

《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

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

五礼: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1、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结婚的礼仪 15

结婚的礼仪 15

结婚的礼仪结婚的礼仪1旧时结婚叫办红喜事,槽门、大门上常有“仪成六礼”之类的联语。

六礼即周朝定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婚姻礼节。

长沙婚俗,在这些古礼的基础上,衍生出繁复的程序。

一般先由男方家长托亲友或媒人提亲,即纳采古礼。

也有以渔利为目的的媒婆,为凑合婚事,而掩盖真象的。

故双方家长或亲属须到对方明察暗访“查根脉”,谓察亲。

如双方认为对方根正苗好,门当户对,则男方将生庚(年、月、日、时),用干支八字表示,请媒人转交对方,叫“发八字”。

女方经“算命”认为相合,亦将姑娘生庚回给男方,叫“回八字”。

若男方认为双方八字相克或女方八字不好,须在7日内退还,所谓“男八字满天飞,女八字一七归”。

此乃合庚,即“问名传庚”古礼。

有的人家收下对方生庚后,先置于神宪上,若3天内有丢鸡失狗物损碗破现象,即以为八字相冲,必退庚。

著3天内家事顺遂,则为上吉。

合庚顺利,互赠信物,男方馈以服饰布料及少量财礼,外加一双未来新郎的鞋样,意为“谐”。

女方则报以笔砚文具,并按鞋样做一双布鞋和袜底。

双方将写有“天作之合”的庚书互换为据,这一过程叫定庚或订庚,即“纳吉行聘”古礼。

定庚后,男方须给女方准备一定数量的聘金和其它财物作为聘礼,也叫大聘、彩礼、鸡鹅礼或过门礼(有的女方索要高额彩礼,实为买卖婚姻性质)。

女方则备嫁妆,此即纳征(亦名纳币)古礼。

接着由男方送期单,即选两个吉日催新娘过门(也叫上门)谓之报日,俗名看日子,即“请期预报”古礼。

女方择定其中一个日子作为婚期。

婚前一两天,男方将聘礼、喜看等送往女家,叫“过礼”。

女方将嫁妆用条盒(条箱)拾至男家,陈设洞房,叫铺房。

也有由男方接亲时抬嫁妆条盒的。

新娘出嫁前一日,请已婚妇女用麻线将脸上汗毛绞掉,将鬓角之绒发和眉毛修整成形,鬓角整齐,眉毛细弯,叫开容也称开面。

成婚之日,男方用4人或8人抬的花轿接亲,或称取亲,导以旌旗、铜锣,后有挑牲笼的,笼内鸡、鹅成双。

鸡鹅成双源于“奠雁”古礼:先秦时新婿到岳家需献双雁作见面礼,取雁不失节,不失时,长幼行止有序之品性,意不再偶也。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特别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国传统婚俗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传统婚俗礼仪相亲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

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

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

接着,双方商议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诞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

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头择吉裁衣。

送嫁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庆贺,俗称“送嫁”。

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

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

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谐相处。

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

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

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

然后在媒婆的伴随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

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一、迎亲仪式1.自定婚期:新郎家长与新娘家长商议婚期,并在日子决定后进行告知。

2.报请亲戚:新郎家长代表双方家庭,与亲戚朋友商议确定日期,并代为向亲朋好友发送请帖。

3.迎亲队伍:新娘家安排一支队伍,由热烈的鞭炮声中来到新郎家。

队伍中有锣鼓、舞龙舞狮、花轿、伴娘伴郎等。

二、拜堂仪式1.准备过程:在新郎家门前进行简短的仪式准备,新郎家准备茶、糖果等迎亲礼品,新娘家予以回赠。

2.迎亲神仙:新郎迎亲队伍走进门后,由新郎定例请道德程度高的平康师奶来说祝福的话。

3.进门拜堂:新娘进入新郎家,接受父母的祝福,烧纸鸿运粿供拜堂。

三、敬茶仪式1.新郎敬茶:新娘家按照敬茶顺序准备好茶具、糖果及红包,新郎和新娘到新郎父亲、母亲面前敬茶,并获得红包回礼。

2.新娘敬茶:新郎家按照敬茶顺序准备好茶具、糖果及红包,新娘和新郎到新娘父亲、母亲面前敬茶,并获得红包回礼。

四、交杯酒仪式1.新郎交杯:新郎与新娘分别举起装满酒的杯子,互相交叉喝酒,象征着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2.新娘交杯:新娘与新郎分别举起装满酒的杯子,互相交叉喝酒,象征着相亲相爱、洞房花烛。

五、披嫁衣仪式1.披红衣:新娘由新郎家的亲人帮助披上嫁衣,象征由已婚妇女变为已婚妻子。

2.指蜡烛:新娘手上点燃蜡烛,然后用新郎灭掉蜡烛,象征彼此间的相互照顾和关爱。

六、游园仪式1.新娘出嫁:新郎和新娘离开新郎家,准备到新娘家去,沿途会有除尘车、打乒乓球、撒喜糖等形式的游园仪式来烘托气氛。

2.新娘入洞房:新娘到达新郎家后,由新郎家准备好的新床上休息放松。

七、宴酒仪式1.宴席准备:新郎家和新娘家分别准备好酒席,摆放酒桌、座位等。

2.敬酒仪式:婚宴开始后,新郎和新娘开始向亲友敬酒。

八、揭头仪式1.揭新娘头纱:由新郎在婚宴结束后,揭开新娘的头纱,以示对彼此的承诺和坦诚。

九、结婚登记仪式1.登记时间:结婚仪式完成后,根据预约的时间,到婚姻登记处完成法律手续。

三书六礼科普

三书六礼科普

三书六礼科普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的婚姻礼仪,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遵循。

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婚姻的重视和对礼仪的尊崇。

下面简要介绍“三书六礼”的内容:
一、三书
1.聘书:也称为“聘帖”,是男方家庭向女方正式提出婚姻的书信。

2.礼书:在正式订婚时,男方会送给女方一个礼单,列明了聘礼的内容。

3.迎书:在婚礼当天,男方会送给女方一个迎娶的书信,这标志着婚礼仪式的开始。

二、六礼
1.纳采:男方的家长派使者到女方家表明婚意。

2.问名:男方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用于占卜两人的八字是否相合。

3.纳吉:如果占卜结果吉利,男方会再次派使者到女方家通报吉日。

4.纳征:男方会向女方赠送聘礼,如金银、珠宝等财
物。

5.请期:选定结婚的吉日。

6.亲迎:在结婚当日,男方亲自去女方家迎接新娘至自己家中举行婚礼。

“三书六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变化,但总体而言,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婚姻的严肃态度和对礼仪的重视。

现代社会中,虽然“三书六礼”的许多环节已经简化或不再实行,但了解它们仍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看法。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文章目录[+]古代婚嫁的礼仪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更大的礼仪。

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

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

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时下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有一部分开始走向了传统。

在这里我将我国古代的婚嫁礼仪与大家做一下介绍,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

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

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

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

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

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

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

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

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

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礼毕,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也就是说两家人是要有几番客套的。

问名: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从纳采的仪式记载来看,纳采和问名当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完整版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完整版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传统婚俗文化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现代规定男女双方领结婚证之前要到医院做婚前检查;还有些地区(主要是城市)规定要办婚前学习班。

这些都是确保优生优育、保障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应该遵照执行。

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正婚礼----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 女须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 就会带来恶运。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 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 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正婚礼----新娘进门
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踏人男方家门。
订婚---迎妆(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 男家。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 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 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 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 叫「迎妆」。男家的本家人看过妆奁录(嫁妆物品的 数量、品种的目录),知道嫁妆的总台数数后,方可 卸台安妆。男家这时一定给送妆的、使唤的及抬妆 的红封包(利是),以取吉祥顺景的意头。
在大门坎外会预
(铜盆或
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
取其发旺、赶邪之意。
拜堂
正婚礼-----拜堂
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 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拜过天地及向祖先 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 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 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 乎敬、受双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 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堂才 告礼成。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 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 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 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 茶叶 生果 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 贺维巾 长裤:意即长命富贵 鞋(一对):意即同偕(鞋)到老 扁柏、姜、茶煎堆、松糕 回聘金 槟榔(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

传统婚俗拜堂的礼仪

传统婚俗拜堂的礼仪

拜堂是婚礼的高潮阶段。

传统婚俗拜堂的礼仪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

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

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

拜堂仪式到此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

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

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

接着,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
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

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
称"送嫁"。

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

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

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

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
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

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

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

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

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

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

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闹洞房
花烛之夜,新郎新娘的亲友一起来做游戏,捉弄新娘和新郎,最初是为了辟邪,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恶搞。

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回车
俗称"转马"。

有名气的人家,在结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乐彩旗鼓队陪送,坐绿轿回娘家。

至傍晚时,新婚夫妇需返回家中。

传统婚俗议婚流程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
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提亲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合八字
合八字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