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3c280a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4.png)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内容,它们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基石。
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则是由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下面将介绍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目前已经得到的化学元素有118个。
根据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它们一般呈现出金属光泽,容易形成阳离子,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大的原子半径。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金属元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铝是制造飞机、汽车等轻质构件的重要材料;铁则被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机械设备。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一般是不良导体,大多数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或液体,只有少数为固体。
非金属元素往往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和较小的原子半径。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碳等。
例如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气体,它参与了生物体的呼吸过程;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3.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
它们既能导电又能导热,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电子受体和给体功能。
硅和锗是典型的半金属元素。
二、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组合而成的。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密切关系。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由元素的化学式表示的。
化学式可以表达出元素的种类与数量。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氯化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由钠和氯化合而成;二氧化碳是我们呼出的废气,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特性。
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分布进行分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13e28bd1f34693dbef3e1b.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具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比空气重,熔点-100.98℃,沸点-34.67℃。
溶于水(20℃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制备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工业上利用它容易液化的性质,将干燥的氯气制成液氯,压入涂成草绿色钢瓶贮存。
氯气在水中因溶解得不太多(饱和时0.09摩/升,标准状态下),用水吸收残氯效率不高,故多用碱液吸收。
遇到氯气逸散时,可以站到高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轻毒害。
用活性炭吸附沸点较高的氯气可使空气净化。
氯水呈黄绿色,用CCl4等有机溶剂萃取则水层转为无色,CCl4层转为较深黄绿色。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可用饱和食盐水洗气,若氯化氢中混有少量氯气则可用活性炭除去氯气。
氯气的化学性质强非金属、强氧化剂。
除O2、N2、C和稀有气体外,氯气与其它元素几乎都能直接化合为氯化物,且常将变价元素氧化为高或较高价态,如与Cu、Fe等反应。
能与许多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将其中低价态元素氧化,如与NaBr、 NaI、Na2S反应置换出Br2、I2、S;与NH3反应氧化出N2。
与水或碱发生Cl2+H2O HCl+HClO,HClO的强氧化性使氯水和湿氯气有漂白性。
与冷的碱溶液反应以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为主,在热的碱溶液中则有氯酸盐生成。
氯水的有关反应则为:与碱反应同氯气;对H2S,则稀氯水以氧化出硫沉淀为主,浓氯水与H2S反应看不到沉则氯水中的HCl起重要作用有H2放出;与AgNO3溶液也属于其中Cl-的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
若要从氯水获得较浓的HClO溶液,则可加入Ca-CO3粉,因H2CO3比盐酸弱又比HClO强,而CaCO3只与盐酸反应,使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向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
氯水的漂白性、见光分解出O2以及使醛溶液等氧化皆与其中的HClO有关。
氯气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
盐酸、漂白粉以及制造药物(如氯胺T等)和农药;在生产塑料聚氯乙烯、合成纤维氯纶、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合成材料时也需用多量氯气。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e1428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4.png)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元素: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等。
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重点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H)及其化合物11 氢气(H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还原性(H₂+CuO 加热 Cu + H₂O)。
111 水(H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凝固点0℃。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与二氧化碳反应(CO₂+ H₂O = H₂CO₃)。
112 过氧化氢(H₂O₂)化学性质:分解产生氧气(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
2、氧(O)及其化合物21 氧气(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氧化性(如 C + O₂点燃 CO₂,S + O₂点燃 SO₂)。
211 臭氧(O₃)物理性质:淡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12 氧化物一氧化碳(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 O₂点燃 2CO₂)、还原性(CO + CuO 加热 Cu +CO₂)。
二氧化碳(C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碱反应(CO₂+ 2NaOH = Na₂CO₃+ H₂O)。
31 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石墨:导电性良好,质软。
活性炭:吸附性强。
31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见 212 )312 碳酸(H₂CO₃)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
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
![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67f089102de2bd960588bd.png)
(三)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从11号元素到17号元素,化学价从+1价依次递 增到+7价(氧、氟除外),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 价从-4价递变到-1价。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 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 期性变化。这个规律称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教学目标
•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够写出1~20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
• 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周期和主族的排布; • 了解元素周期律
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原子核
(+) 中子 不显电性
原子
不带电 中性
核外电子
(-)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8个,只有1层的不超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4、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 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练习1
1、写出N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N原子含有电子、中子、质子数分别是多少?
2、比较下列原子半径的大小
Na __>___ K
C __>____O
Na __>___S
Si__>____ O
3、P13 填空题:1
4.下列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D )
A、Si
B、P C、S D、Cl
第二节 卤族元素
• 教学目标
• 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说出氯气 常见的化学性质;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讲义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36b26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0.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讲义一、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在化学的世界里,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像搭建房屋的砖块。
目前我们已知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各种各样性质各异的化合物。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Na)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
将钠投入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使溶液呈碱性。
钠的化合物中,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强碱,具有强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等行业。
而碳酸钠(Na₂CO₃),俗称纯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领域。
2、铝(Al)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在空气中,铝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使其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氧化铝(Al₂O₃)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氢氧化铝(Al(OH)₃)则是一种常用的抗酸药,能中和胃酸。
3、铁(Fe)铁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纯铁较软,但通过与其他元素形成合金,能大大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氧化铁(Fe₂O₃)是常见的铁锈成分,而四氧化三铁(Fe₃O₄)具有磁性。
(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氯(Cl)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氯化氢(HCl)的水溶液就是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强酸。
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是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
2、硫(S)硫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如硫磺。
二氧化硫(SO₂)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硫酸(H₂SO₄)是一种强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3、氮(N)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但性质相对稳定。
氨气(NH₃)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为氨水。
硝酸(HNO₃)是一种强酸,具有强氧化性。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1b836efe4733687e21aa23.png)
(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氢和稀有气体(一)氢氢位于周期表的第一周期IA族,具有最简单的原子结构。
氢在化学反应中有以下几种成键情况:1、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H+。
但是除了气态的质子外,H+总是与其它的原子或分子相结合。
2、氢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H-离子,主要存在于氢和IA、IIA中(除Be外)的金属所形成的离子型氢化物的晶体中。
3、氢原子和其它电负性不大的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型氢化物。
此外,与电负性极强的元素相结合的氢原子易与电负性极强的其它原子形成氢键。
(二)稀有气体1、稀有气体的存在、性质和制备(1)存在:稀有气体的价电子结构称为饱和电子层结构,因此稀有气体不易失去电子、不易得到电子,不易形成化学键,以单质形式存在。
(2)物性:稀有气体均为单原子分子,He是所有单质中沸点最低的气体。
(3)制备:①空气的液化②稀有气体的分离2、稀有气体化合物(1)氟化物①制备:氙和氟在密闭的镍反应器中加热就可得到氙氟化物F2 + Xe(过量)→ XeF2F2 + Xe(少量)→ XeF4F2 + Xe(少量)→ XeF6②性质:(a)强氧化性:氧化能力按XeF2——XeF4——XeF6顺序递增。
二、s区元素(一)通性1、它们的价电子构型为ns1~2,内层为稀有气体稳定电子层结构。
价电子很易失去呈+1、+2氧化态。
都是活泼性很高的金属,只是碱土金属稍次于碱金属而己。
2、有较大的原子半径。
因为每一周期是从碱金属开始建立新的电子层。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同周期从IA到IIA减小,同族中从上到下增大。
3、电离势和电负性均较小,其变化规律为同周期从IA到IIA增大,同族中从上到下顺序减小。
(二)单质1、存在:由于它们的化学活泼性,决定它们只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盐(X-、CO-23、SiO-23、SO-24等);氧化物(Li2O、BeO等)2、性质:(1)物性:单质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除Be和Mg外,其它均较软。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六氯及其化合物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六氯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11e1be8a8956bec0875e397.png)
专题六 氯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以氯气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氯气、氯水的化学性质。
3.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卤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的递变形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5.掌握Cl 2的实验室制法。
6.了解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化学工艺。
【教学内容】【重点知识部分】一、物理性质(卤素单质物理性质比较)二、化学性质(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问题讨论部分】1.从不同价态变化、相同价态变化和物质的制备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从转化关系图中找出卤素单质的相似的化学性质与不同的化学性质。
3.请你利用下面的装置,设计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的实验方案,并说出得到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
【习 题 部 分】性质F 2Cl 2 Br 2I 2颜色 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状态 气态 气态 液体 固体 溶解性水中与水反应(爆炸) 1体积水溶解 约2体积Cl 2 溶解度不大 溶解度不大 有机溶剂中易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有机溶剂中的颜色 红棕色紫红色水中的颜色 浅黄绿色 黄色→橙红色 黄色→棕褐色 特性易挥发、有毒①易升华②使淀粉变蓝递变性【题型一】氯气制备与性质及应用1.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FeCl2 B.AlCl3 C.FeCl3 D.CuCl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是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C.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D.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不一定是氯气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被全部消耗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退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微专题六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微专题六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978258d284ac850ad0242ee.png)
微专题六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2017·北京卷)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s是第7周期ⅦA族元素B.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 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 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Ts2. (2017·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Y<Z<W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弱碱C. 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D. 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3. (2017·安徽合肥第二次质检)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半径最小,W、Y同主族,X、Z同主族,且X、Z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Y的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W和X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 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为Y2ZX2或Y2ZX4C. 由W、X、Y、Z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强酸性D. W、X、Y、Z四种元素两两之间形成二元化合物4. (2017·广东广州4月综合检测)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X2-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多种B. X的氢化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 Y单质可通过电解Y的氯化物获得D. W与Z形成化合物WZ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5. (2017·河南安阳二模)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88946e10a6f524ccbf85dc.png)
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1、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2、下列有关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粉可与氧化镁粉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B.铝粉与稀硝酸能反应产生氢气C.实验室中通常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铝溶液制取氢氧化铝D.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入氨水过程中会先生成白色沉淀3、下列物质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A.制钛:用金属钠置换出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B.炼铁:炼铁高炉中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C.制钠:用海水作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D.炼硅:用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二氧化碳4、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箱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箱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SO2B. 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作镁着火时的灭火剂C. 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D. 硅酸钠易溶于水,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 O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的产物是22B.铝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故铝不需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通,是因为铝非常不活泼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7、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 为铁单质时,C 的溶液与K S C N 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B.当B 为2CO 时,A 只能为2Ca(OH)C.当A 为3Cl 时,反应①可能产生白烟D.当A 为3AlCl ,反应②得到无色溶液8、已知HCl 、NaOH 、3Al(OH)、3AlCl 和2NaAlO 溶液之间可以发生一 系列反应: ①()223O NaAlO + HCl+H ==NaCl+Al OH ②332Al H +3HCl=(O =AlCl + 3H )O ③33AlCl +3NaOH==3(NaCl+Al O )H ↓ ④()223Al OH +NaOH==NaAlO +2H O ⑤2323O 3NaAlO +AlCl +6H 3NaCl+4A =l(OH =)↓下列示意图(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物的质量/g ,横坐标为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m L )中,能够 正确表达“往3AlCl 溶液屮逐滴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的实验中,产牛沉淀物的质量与滴加的NaOH 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A. B.C. D.9、下列对于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点燃Mg、Al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0、A、B、C是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8cefa1fab069dc51220138.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一、一些物质的用途1.Cl2: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制氯仿;2.HF:雕刻玻璃,提炼铀,制氟化钠农药;3.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4.Si:制合金,制半导体,硒,硅,锗Ge,镓Ga;5.SiO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6、MgO、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明矾:净水剂;7.漂白剂:氯气、漂白粉(实质是HClO); SO2(或H2SO3);Na2O2;H2O2;O3;8.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9.BaSO4:制其它钡盐;医疗“钡餐”;10.MgCl2制金属镁(电解),Al2O3制金属铝(电解),NaCl制金属钠(电解)。
二、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但是ⅠA 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
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Fe3+)。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065e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4.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通过化学手段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1.元素元素根据物理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铜、铁、锌等。
非金属元素大多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氧、氮、碳等。
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硅、锑、砷等。
元素的化学符号是由元素的拉丁名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的缩写,例如氧的符号为O,氢的符号为H。
元素的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种表格,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以了解元素的一些性质规律。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化学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可以参与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氢和氧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用两对电子形成氢氧键,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形成一个水分子。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生成或分解。
例如水可以通过氢氧反应生成,也可以通过电解水分解成氢氧。
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一种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量的表示方法。
简化的化学式写法可以直接写元素的符号和数量,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另一种常见的化学式写法是离子式,用来表示离子化合物。
离子式中,以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化学符号和比例来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化合物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按照金属离子的电荷以及非金属离子的名称和氧化态进行命名。
分子化合物一般根据元素名称来命名,同时需要使用希腊字母前缀来表示元素的个数。
例如,H2O是水的化学式,氢氧离子为氢根离子和氧离子,因此水的名称为氢氧化物。
化合物的性质和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化合物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与酸反应时产生气体或者变色等。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化合物中元素的性质以及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剖析专题卷:专题六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剖析专题卷:专题六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551a1949f121dd36a22d8230.png)
考点剖析专题卷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6 碳、硅及其化合物(2、3、5、6、9、12、20、21题)考点17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4、13、16、18题)考点18 硫及其化合物(8、10、15~17、19、22题)考点19 氮及其化合物(7、10、11、14、16、23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常用于人工降雨B.水玻璃是建筑行业常用的一种黏合剂C.工业上可采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氯气的方法来生产漂白粉D.氯化钙、生石灰、硫酸亚铁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2.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B.自然界中硅元素的贮量丰富,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常温时硅与水、空气和绝大多数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D.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3.科学家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得到“全碳气凝胶”,该固态材料的密度仅为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下列有关说0.18mg cm-法正确的是( )A. “全碳气凝胶”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B. “全碳气凝胶”与石墨互为同位素C. “全碳气凝胶”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D. “全碳气凝胶”的性质稳定,能在热的浓硫酸中稳定存在4.在2020年初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75%酒精、“84”消毒液等。
“84”消毒液是主要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剂。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2Cl 2OH Cl ClO H O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84”消毒液是利用NaClO 的还原性进行杀菌消毒D.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2Ca(ClO),可作纸张的漂白剂5.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人教版
![元素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e62bfbda38376baf1faebb.png)
CO
CO2
C CaCO3
CH4 C2H5OH CH3OH
Ca(HCO3)2
常见的几种金属
( 铁、铝、铜、锌、钛 ) 铁的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
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
锌具有青白色金属光泽。 锌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锌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 锌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锌盐的另一种金属。
钛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钛具有耐腐蚀性,不受大气和海水的影响,与 各种浓度的硝酸、稀硫酸、各种弱碱的作用非 常缓慢,但可溶于盐酸、浓硫酸和氢氟酸中。
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 + O2 = 2CuO
铜和某些盐溶液 Cu +Hg(NO3)2 =Hg +Cu (NO3)2 Cu +2AgNO3 = 2Ag + Cu (NO3)2
铜和氧化性酸反应 Cu + H2SO4(浓)
CuSO4 + H2O + SO2
Cu +HNO3(浓) Cu +HNO3(稀)
Cu(NO3)2 + NO2 + H2O Cu(NO3)2 + NO + H2O
元素化合物总结
![元素化合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1fd3503c1ec5da50e27019.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一、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依据有:1、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减弱)。
如:N、O、P、Si、F元素非金属性有弱到强的顺序为2、比较单质与起氢气反应的能力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其单质越(易、不易)和氢反应;反应现象越(剧烈、不剧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不稳定)。
如:(1)N、O元素的单质与氢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比较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N O(2)F、Cl、Br、I的单质与氢发生反应的条件依次为:气态氢化物稳定顺序为;水溶液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非金属性强弱比较:F C l Br I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较弱氧化剂+ 较弱还原剂例:Cl2+NaBr= Br2+H2S=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C l Br S4、比较和金属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化合价高低越易和金属反应的单质,生成物中金属化合价越高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弱)如:Fe+Cl2Fe+S Cu+S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C l S5、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写出Cl、S、P、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二、有水参与的变化1、潮解作用:属于变化,在空气中发生潮解的物质有;可用作剂2、风化作用:属于变化,例3、水合作用:从水溶液制备无机盐,可得水合晶体的有(常见)4、水作氧化剂(生H2):H2O+Na5、水作还原剂(生O2):H2O+F26、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生H2、O2):电解H2O7、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H2O+Cl2H2O+NO2H2O+Na2O28、水作催化剂:Al+I29、水参与电化学腐蚀: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正极:10、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水解反应(1) 无机盐的水解反应与应用①Na2CO3可以洗涤油污的化学原理:热碱液去污效果更好的原因:②明矾净水原理③配置FeCl3溶液变浑浊的原理怎样配置可以避免浑浊物出现蒸干FeCl3溶液生成,原因④NH4Cl溶液呈性,原因⑤硬脂酸钠溶液呈性,原因(2)有机物的水解反应①证明氯乙烷中含有的氯元素的实验操作相关的化学方程式②乙酸乙酯酸性水解乙酸乙酯碱性水解③油脂皂化反应④蔗糖水解⑤纤维素水解9、加成反应:乙烯+水三、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1、金属:两份质量相同的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写出化学方程式2、两性氧化物: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可以用溶液和溶液写出离子方程式3、两性氢氧化物:要分离Al(OH)3和Fe(OH)3的混合物,可以用试剂。
专题六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六 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04117a09b6648d7c0c74650.png)
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班级:姓名:【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以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a2O2、NaHCO3、Na2CO3)的性质为载体的推断题或实验题、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关系、铜的冶炼及Cu(OH)2的性质等。
钠及其化合物、合金与硝酸的反应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由于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很丰富,在高考命题中立足点也多种多样,如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等,也可以出推断题,还可以出实验题。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铝三角”、“铁三角”,同时在复习时要加强化合物知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H、C、N、O、Si、S、Cl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化学的重点。
由于非金属元素存在多种价态,所以不同价态的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这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均有体现。
另外,这部分知识往往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在注意特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及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归纳】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一)金属元素1.金属的通性[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f6ccd91a7c1cfad6185fa714.png)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知识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和基础;它几乎贯穿在中学化学的各部分内容之中。
这部分的知识要点有: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卤族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及其速度规律。
2S、硫的氧化物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H2S和SO2的实验室制法。
3、NO、NO2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4.碳族中碳、硅单质与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比较;碳酸和硅酸的性质对比碳酸盐与硅酸盐的相互转化及条件。
5.酸式盐的种类、性质、形成及其电离与水解。
6.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碱金属元素的通性;其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7.镁和铝的原子结构特点:镁、铝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同;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铝、镁的天然资源和冶炼原理;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法。
8.铁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单质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铁元素三个价态的相互转化;铁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的理化性质、工业炼铁和炼钢的主要设备、原料、原理及主要产物。
由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人类生活、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实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各种综合类型题目的训练;培养综合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例题解析例1下列的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制Al2S32S3C.用铝粉和软锰矿(含MnO2)可制得锰3N2【解析】本题以制备物质的形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知识运用能力。
A.此法不可。
AlCl3溶液显酸性;Na2S溶液显碱性;两者混合立即发生反应:2Al3++3S2-+6H2O2Al(OH)3↓+3H2S↑;得不到Al2S3;也可理解为Al2S3溶于水会发生强烈水解;致使水解反应变为不可逆;生成Al(OH)3↓和H2S↑:Al2S3+6H2O2Al(OH)3↓+3H2S↑。
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班级:姓名:【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以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a2O2、NaHCO3、Na2CO3)的性质为载体的推断题或实验题、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关系、铜的冶炼及Cu(OH)2的性质等。
钠及其化合物、合金与硝酸的反应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由于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很丰富,在高考命题中立足点也多种多样,如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等,也可以出推断题,还可以出实验题。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铝三角”、“铁三角”,同时在复习时要加强化合物知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H、C、N、O、Si、S、Cl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化学的重点。
由于非金属元素存在多种价态,所以不同价态的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这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均有体现。
另外,这部分知识往往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在注意特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及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归纳】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一)金属元素1.金属的通性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列于下表:2.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脉络3.Fe(Ⅱ)和Fe(Ⅲ)的转化(二)非金属元素1.非金属的通性(1)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①最外层电子均大于、等于3(除H以外),与其主族序数相同。
②最高正价分别为:+4 +5 +6 +7(与族序数相等)对应最低负价:-4 -3 -2 -1(等于族序数减8)③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及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它价态。
如:S:+4价;N:+1 +2 +3 +4价;Cl:+1 +3 +5价。
(2)非金属单质的聚集状态和同素异形体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如:F2、Cl2、Br2、I2、O2、S、N2、P4、H2,这些晶体表现为硬度不大,熔点不高,易挥发、不导电,它们在常温下聚集态为气态(“气”字头)液态(“氵”旁)或固态(“石”字旁)②碳(金刚石)、硅、硼为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熔沸点很高。
由于原子晶体中没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固态和熔融态都不导电。
但某些原子晶体,如单晶硅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
③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同素异形现象。
如: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O2与O3;S2、S4、S8等互为同分异构体。
(3)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①常见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O、Cl、N、Br、I、S、P、C、Si 、H②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Cl2,N2<Br2。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出了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强的分子内共价键恰是非金属性强的一种表现。
③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八条依据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i.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Cl>S>P>S i等。
ii.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等。
II.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
III.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I>S>P。
IV.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
V.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如2F2+2H2O=4HF+O2↑;O2+4HCl =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 =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VI.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 <I<Br<Cl<F。
VII.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CuCl2;2Cu+S 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VIII.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4)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5)常见非全属单质的制取方法 ①电解法电解水溶液:如2NaCl +2H 2O 2NaOH +Cl 2↑+H 2↑电解熔融物:如2KHF 2F 2↑+H 2↑+2KF②分解法:如2KClO 32KCl +3O 2↑ CH 4C +2H 22H 2O 22H 2O +O 2↑③置换法:如Cl 2+2NaBr =2NaCl +Br 2 2H 2S +O 2(不足)2H 2O +2S④氧化法:如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4NaBr +3H 2SO 4+MnO 22Na 2SO 4+MnSO 4+2Br 2+3H 2O ,2H 2S +SO 2=3S +2H 2O ⑤还原法:C +H 2O CO +H 2,Zn +2HCl=ZnCl 2+H 2↑,2C +SiO 2Si+2CO↑2.氯元素的知识网络3.碳、硅及化合物的联系网络4.氧及其化合物相互联系5.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3.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4.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6.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Na2O 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7.今有(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8.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B.所有的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10.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1)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A.NaHCO3、AgNO3B.BaCl2、MgCO3C.NH4HCO3、MgCl2D.CaCl2·6H2O、Na2CO3 11.(2012·天津理综,9)(18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